人教版小学品德六年级上册《学会拒绝》教案2
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学会拒绝》教学设计

要学生学会拒绝,可以给学生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拒绝是一种权利,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但有时面对朋友的盛情,为了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技巧。播放视频《公仪休拒鱼》并阅读课本36页《友情链接——拒绝的技巧》
通过回归课本,让学生明白拒绝是一种权利,一种主动的选择,拒绝也能有一定的技巧达到两全其美,让学生形成拒绝对意识。
教学重点
树立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学会运用拒绝的方法与技巧远离“雷区”。
教学难点
结合自身实际,学会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活动法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请大家欣赏故事《北极人捕狼》。大家听完这个故事有怎样的感受?你最想对狼提出什么样的忠告?狼踏入“雷区”丧失了生命,我们有时也会因为好奇、从众而踏入“雷区”,相信大家都不愿意有和狼一样的结局,那么我们应怎样对待“雷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
歌曲和宣誓达到学生情感的升华和渗透。
我反思
阅读课本38页《莲花自洁之谜》想一下我们是否能像莲花一样拥有课下了解莲花的品质,从而归纳出自己应该严于律己、洁身自爱,用坚强的意志战胜诱惑。
小结
祝福语:
祝愿每位同学都能够战胜一切不良的诱惑,拥抱青春,拥抱美好明天!
深化内容,指导实践。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社会是多面的,既有阳光、真情和善良,也有阴霾、欺骗和
丑恶。从而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哪些“雷区”,认识到闯入“雷区”的后果,学会避免进
入“雷区”的方法、技巧,提高抗拒诱惑的能力。
课标要求
“成长中的我”中:“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会拒绝》教案

《学会拒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拒绝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勇于拒绝的能力,保护自己的权益。
二、教学内容1. 拒绝的定义和意义2. 拒绝的方法和技巧3. 拒绝的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1. 拒绝的方法和技巧2. 拒绝的注意事项四、教学难点1. 如何婉转地拒绝他人2. 如何处理拒绝后的关系五、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案例3. 小组讨论指南第一章:拒绝的定义和意义1.1 教学内容介绍拒绝的概念,解释拒绝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拒绝与个人权益保护之间的关系。
1. 教师通过PPT展示拒绝的定义和意义。
2. 学生分享对拒绝的理解和经历。
3. 小组讨论:拒绝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和影响。
第二章:拒绝的方法和技巧2.1 教学内容介绍直接拒绝和委婉拒绝的方法,以及如何根据不同情境选择合适的拒绝方式。
2.2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PPT讲解拒绝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直接拒绝和委婉拒绝的表达方式。
3. 小组分享:讨论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拒绝技巧的经验和体会。
第三章:拒绝的注意事项3.1 教学内容分析在拒绝他人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解决办法。
强调尊重对方,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3.2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PPT介绍拒绝的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处理拒绝后的人际关系。
第四章:勇于拒绝,保护自己的权益4.1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权益,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勇于拒绝,不被他人的要求和期望所左右。
1. 教师通过PPT讲解如何勇于拒绝,保护自己的权益。
2. 学生分享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讨论如何勇敢地拒绝他人的无理要求。
3. 小组讨论:制定拒绝策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5.1 教学内容5.2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PPT介绍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在拒绝他人后,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这五个章节构成了《学会拒绝》教案的第一部分,后续章节将围绕拒绝的实际情况和应用展开教学。
品德与社会人教六年级上册《学会拒绝》教案2

《学会拒绝》教案教学目标:⒈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目标:⑴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⑵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⑶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遵纪守法积极要求上进的品德。
⒉能力目标:⑴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⑵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⒊知识目标:⑴知道身边存在的种种诱惑;⑵知道诱惑的促进作用和不良诱惑的危害;⑶初步知道网络、毒品等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难点:⒈重点:拒绝毒品、烟酒。
⒉难点:网络的诱惑。
一难在不易辨别利与害;二难在在生活中如何把握“度”。
第1课时活动一:生活中的陷阱⒈师:同学们,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复杂多样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十字路口,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选择,都会面对人生的种种诱惑,你会识别和判断吗?你能把握好你自己吗?你懂得怎样拒绝不良诱惑吗?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和探讨的内容“学会拒绝”。
(出示图片)⒉在生活中都有那些陷阱?许多时候人们明知道它们的危害,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往里跳?⒊小组讨论,先请每小组组长代表发言⒋指明回答(举例说明)活动二:吸毒一口,落入虎口⒈师:什么是毒品?吸毒的危害有哪些?青少年吸毒的诱因有哪些?我们应如何面对毒品的诱惑?(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的插图故事并思考)⒉小组讨论⑴毒品是指鸦片、大麻、吗啡、可卡因、海洛因、以及其它能使人吸食成瘾的,国家规定管制使用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⑵吸毒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一是严重摧残身体;二是使人精神颓废、意志衰退,严重影响生活、学习、生产、工作;三是使人道德沦丧,六亲不认;四是诱发多种刑事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⑶诱发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因素有:一是觉得吸毒新鲜、好奇、刺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染上毒品;二是盲目从众,往往看到同伴吸毒,自己也跟着吸,以此保持与群体的一致;三是为了寻求自己的价值份量,为了在群体中自我炫耀,以获得在群体中同伴的肯定。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课《学会拒绝》说课稿(精选8篇)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课《学会拒绝》说课稿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课《学会拒绝》说课稿(精选8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课《学会拒绝》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课《学会拒绝》说课稿篇1现在开始我的说课。
今天我说课内容是《学会拒绝》。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首先我来说下教材。
《学会拒绝》是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主题是学会拒绝不良的休闲活动。
主要内容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生活中的陷阱的主要类别,主要包括吸毒、烟酒和网络。
二是学生们怎样拒绝这些陷阱以及如何形成正确健康的娱乐观念和进行休闲活动。
本文在课本中处于第一单元,在前一课的《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哪些是健康的休闲活动。
那么通过进一步学习哪些是不正确的休闲活动,并且学会拒绝诱惑,巩固前一课内容,学会甄别不良的休闲活动。
二、说学情:而该课程放在六年级来学习,是因为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迈向青春期的前奏,身心开始发育。
同时,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接触并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娱乐休闲活动,也具有相当的好奇心,另外对社交也有了一定的需求。
但是判断是非能力不足,身边也出现了一些学生因不懂拒绝不良活动而滑入泥潭的案例,所以需要老师去在课堂内外加强引导,使他们明白哪些活动是对他们是不利的,防止误入歧途,以便他们自觉抵制不良的休闲方式,形成健康向上的休闲理念,帮助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六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理念,我设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我们身边有哪些潜在的陷阱,意识到这些不良活动给我们身心、家庭等带来的危害;2、在讲解和展示危害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抵制这些诱惑的实际方法;3、通过对不良休闲活动的反面警醒,学生能自觉拒绝诱惑,帮助其形成文明向上、有益身心的休闲观念。
《学会拒绝》教案、说

《学会拒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拒绝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勇于拒绝的勇气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在人际互动中能够坚定自己的立场。
二、教学内容1. 拒绝的定义和意义2. 拒绝的原因和后果3. 拒绝的技巧和方法4. 拒绝的应用和练习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拒绝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拒绝的定义和意义,分析拒绝的原因和后果,教授拒绝的技巧和方法。
3.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拒绝经历,交流心得体会。
4. 练习: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模拟拒绝的场景,练习运用拒绝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拒绝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拒绝的技巧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拒绝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实例:生活中常见的拒绝场景。
2. 图片:与拒绝相关的情境图片。
3. 视频:关于拒绝的短片或案例。
4. 教材:与拒绝相关的内容。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不同的情境下如何拒绝,并分享讨论结果。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的拒绝场景,练习运用拒绝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在特定情境下如何运用拒绝技巧。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拒绝的定义、原因、后果和技巧。
2.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3. 情景模拟:设计情景,让学生模拟拒绝的场景,增强实践能力。
八、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案例教学: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拒绝的应用。
3. 实践教学:设计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拒绝。
九、教学拓展1. 邀请嘉宾:邀请有关专家或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士,分享他们在拒绝方面的经验和技巧。
2.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企业或机构,了解他们在拒绝方面的实际应用。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学会拒绝》教案

《学会拒绝》教案教案名称:学会拒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拒绝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培养学生拒绝不合理要求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拒绝的定义和重要性。
讲解拒绝的含义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会拒绝是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重要一环。
2. 拒绝的动机和后果。
讨论拒绝的动机和不拒绝的后果,引导学生意识到合理拒绝的重要性。
3. 拒绝的技巧和方法。
介绍拒绝的一些常用技巧和方法,如委婉拒绝、正当理由等。
4. 实践演练。
通过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实践拒绝的技巧。
教学步骤:1. 导入:与学生讨论一个他们可能遇到过需要拒绝的场景,并问学生在这种场景下会怎样做。
2. 讲解:讲解拒绝的定义、动机和后果,以及拒绝的技巧和方法。
3. 案例分析:给学生分发一些实际案例,让他们小组讨论如何拒绝,并给出合理的理由。
4. 角色扮演:分成小组,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实际情境演练拒绝的技巧和方法。
5. 分享总结:每个小组从角色扮演的经验中总结出拒绝的技巧和方法,并向全班分享。
教学评价:1. 角色扮演的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其拒绝的技巧和方法是否得当。
2. 小组讨论的质量评价。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能提出合理的拒绝理由和建议。
3. 分享总结的评价。
评价学生对拒绝技巧和方法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准确地总结出要点。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于讲解拒绝的定义、动机和后果,以及拒绝的技巧和方法。
2. 实际案例,用于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
3. 角色扮演场景卡片,用于角色扮演活动。
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一些拒绝的家庭作业,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的拒绝技巧和方法。
2. 在班级中定期开展关于拒绝的讨论和分享,分享学生在拒绝中的体会和成长。
拓展资源:1. 《拒绝的艺术:如何与别人保持好的关系》(作者:罗伯特·C·卡尔德尼)2. 《拒绝的智慧:说不出拒绝话的人如何让拒绝变得简单》(作者:渡邊美加子)3. 《强大的拒绝力:挑战一切不被破坏的信仰告诉你有多大的离谱!》(作者:[美]罗伯特 C. 凯尔迪尼,[美]乔治 S. 卡普)教案编制人:。
·《学会拒绝》教案

《学会拒绝》教案教材分析:《学会拒绝》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走向文明”的最后一课,本单元中我们将探讨社会文明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思考怎样去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
社会生活千姿百态,充满着许多的诱惑和陷阱。
我们青少年正在茁壮成长,怎样才能拒绝生活中的各种诱惑,避免踏入陷阱呢?所以我们要一起学习研究“学会拒绝”这课。
学情分析:1.从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学生的自主意识的明显增强,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可能有些认识有一定的偏向,老师在这过程中要肯定学生的表现(满足学生自尊感的需求),同时要有意识的进行正面引导与沟通。
2.从六年级学生的思维状况分析,学生形象思维依然占主导,因此我们还是要通过一些形象感性的知识去激发学生的思维。
3.从六年级学生的意志因素分析,他们的行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冲动性。
对于身边的诱惑确实需要教师、社会、家庭的关注与引导。
4.六年级学生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需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拒绝不良诱惑,以成长为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身心健康的人。
老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网络”入手,与学生一起讨论它的利弊,一起探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的事物,提高辨别能力,并能运用正确实用的方法抵制诱惑。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目标:(1)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2)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3)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遵纪守法积极要求上进的品德。
2、能力目标:(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2)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3、知识目标:(1)知道身边存在的种种诱惑;(2)知道诱惑的促进作用和不良诱惑的危害;(3)初步知道网络、毒品等的利与弊。
教学理念:当老师难,当一名好老师难,当一名优秀的思品老师更难,我们的思品课思想性、时代性、开放性强,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我也深有体会。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收集有关图片,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学会拒绝 教案》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 课标版六年级上册教案

4学会拒绝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的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毒品,认识常见的毒品及对个人、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危害,初步具有辨别毒品以及能够巧妙拒绝毒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辨析、体验、情景模拟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生命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能力。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六年级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快速发育时期,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对新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其心理年龄处于极其不稳定、不成熟的阶段。
毒品确实严重地影响与干扰着人们的生活品质,特别是对于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学生,一旦接触并陷入其中,所带来的危害无疑是巨大的,代价也是惨重的。
为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我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了毒品相关知识调查。
所测学生为学校六年级学生,共78人.测试结果统计如下:100%的同学知道毒品,能够列举鸦片、大麻、海洛因、可卡因等毒品的名称。
由此可见,学生在对毒品是有一些了解的。
调查显示,学生对毒品的了解主要停留在能列举一些毒品的名称上,不能知道这些毒品的更多的信息。
86.7%学生在不同渠道接触过毒品教育,主要是通过父母教育,在电视、电影、报纸上学到一些浅显的知识,而且通过看电视或网络、报纸上的新闻等,知道了毒品危害很大,能够让人死亡、丧失理智,危害身体。
但是毒品为什么危害大,但是毒品危害大到什么程度并不明白。
特别是如何防范毒品的侵害,学生就基本不了解。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我把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根据学生已有认知,通过体验、情景模拟等,使学生从感性层面了解和感受毒品的危害,再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从理性层面深刻认识毒品的危害,学会拒绝毒品。
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知道毒品对人们生活及社会的危害。
教学难点是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式抵御、拒绝毒品,避免受到伤害。
针对学生实际,我从现实生活入手,以大量鲜活的事例为依托,以具有说服力的数据为素材,引导学生认清毒品的危害以及一旦掉入“陷阱”后的严重后果,突破重难点,使学生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禁毒意识和提高抵御毒品的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学会拒绝》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学会拒绝》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学会拒绝》是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不良诱惑,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坚定地拒绝。
本课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拒绝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拒绝技巧来保护自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判断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但面对现实生活中复杂多变的情况,他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实践,以提高自己在面对不良诱惑时的应对能力。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不良诱惑,如吸烟、喝酒、网络游戏等,他们需要学会如何拒绝这些诱惑,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拒绝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会拒绝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培养学生面对不良诱惑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坚定地拒绝。
3.培养学生运用拒绝技巧,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成为自觉自律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不良诱惑,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坚定地拒绝。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拒绝技巧,恰到好处地拒绝不良诱惑,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拒绝。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提高拒绝不良诱惑的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主拒绝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案例材料: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教学道具:制作一些拒绝技巧的卡片,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一个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拒绝案例,引发学生对拒绝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不良诱惑的图片,如吸烟、喝酒、网络游戏等,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诱惑对身心健康的危害。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拒绝经历,以及如何应对。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拒绝技巧。
《学会拒绝》教案

学会拒绝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拒绝的概念和重要性;2.学会合理拒绝并维护自己的权益;3.培养积极的拒绝态度;4.提高沟通技巧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拒绝?拒绝是指在不同场合下,对他人的请求、邀请、要求等做出否定的回应。
它是维护个人权益、确保个人自由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拒绝并不意味着对他人的不友好,而是在某些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求与利益进行决策。
2. 拒绝的重要性拒绝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能量,避免被他人的需求过度占用。
同时,有效地拒绝也有助于维护自己的精神和心理健康,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和焦虑。
3. 如何拒绝?(1)坚持原则在拒绝他人的请求时,要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和原则来作出决策。
确保自己的拒绝是基于合理的考虑和权益的维护。
(2)直接表达在拒绝他人的请求时,直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决定。
避免含糊不清或拖延,能够让对方更快地接受拒绝。
(3)给予理由在拒绝时,尽量给出充分合理的理由,让对方能够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拒绝。
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替代方案或建议,以展示自己的合作态度。
(4)委婉拒绝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使用委婉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拒绝他人的请求,以降低对方的负面情绪和冲突可能性。
4. 如何应对他人的拒绝?当面对他人的拒绝时,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应对:(1)接受和尊重对方的决定尽管拒绝可能会带来一些失望或困扰,但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决定,并尝试理解对方的立场和原因。
(2)寻求他人的理解与协商在拒绝后,可以与对方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协商,以寻求双方的平衡和妥协。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拒绝的概念、重要性及应对方法等,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2.情景模拟法:组织学生进行拒绝和应对拒绝的情景模拟练习,培养拒绝的技巧和自信心。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就拒绝与被拒绝的情况展开讨论,促进彼此的思考和共享经验。
四、教学评价1.情境演示:要求学生分角色进行情境演示,考察其拒绝与被拒绝的表现和应对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学会拒绝》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学会拒绝》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主题为《学会拒绝》。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的拒绝的重要性,学会正确拒绝他人,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拒绝的含义、拒绝的方式、拒绝的原则以及如何婉转拒绝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
然而,他们在面对他人的请求时,往往因为不懂得拒绝而造成自己的困扰。
因此,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的拒绝的重要性,学会正确拒绝他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拒绝的含义,掌握拒绝的方式和原则,学会婉转拒绝他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拒绝不良诱惑的精神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拒绝的含义、拒绝的方式、拒绝的原则以及如何婉转拒绝等。
2.教学难点:如何把握拒绝的时机和程度,以及如何在不同情境下运用拒绝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拒绝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不同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拒绝的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以便进行分析。
2.准备讨论话题:提前为学生提供一系列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情景模拟材料:为学生提供不同情境的模拟材料,以便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会拒绝?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拒绝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拒绝的含义、拒绝的方式、拒绝的原则等知识点,让学生初步了解拒绝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不同情境,运用拒绝技巧进行实践操作。
《学会拒绝》教案

《学会拒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拒绝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勇于拒绝的勇气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拒绝的定义和意义2. 拒绝的方式和技巧3. 拒绝的应用场景4. 拒绝的注意事项5. 拒绝的实践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拒绝的定义、意义、方式、技巧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拒绝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3. 实践练习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提高拒绝的技巧和勇气。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课件,包括拒绝的定义、意义、方式、技巧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准备一些具体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道具,如帽子、围巾等,用于角色扮演练习。
4. 小组讨论指南:制定小组讨论的主题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拒绝的关注和兴趣。
2. 讲解拒绝的定义和意义:解释拒绝的概念,阐述其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3. 分析拒绝的方式和技巧:讲解拒绝的不同方式和技巧,如直接拒绝、委婉拒绝等。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拒绝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5. 角色扮演练习: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的拒绝场景,练习拒绝的技巧。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拒绝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于拒绝技巧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拒绝技巧的情况。
3. 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拒绝主题的理解程度和课程的满意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的拒绝经验和技巧。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模拟面试、角色扮演等,提高他们的拒绝能力。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上-第一单元第四课-学会拒绝-我的健康成长-教案

《学会拒绝》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养成爱学习、爱劳动、遵纪守法积极要求上进的品德;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小学生活。
【能力目标】通过认识不良诱惑的危害性,初步认识并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知识目标】能列举身边存在的种种诱惑;能说出毒品、烟酒、痴迷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明确身边存在哪些不良诱惑并认识到其危害性。
【难点】结合自身实际,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树立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法、角色扮演法、谈话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教师向学生讲述《北极人捕狼》的故事,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导入实录:同学们,大家都喜不喜欢听故事啊?大家都喜欢啊,今天老师就为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北极人捕狼》,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听,听完之后老师会提问大家一个问题。
故事的内容是:北极的因纽特人有一种独特的捕狼办法,将尖刀插入冰雪,洒上鲜血,然后等饿狼来舔。
因为气候寒冷饿狼舌头被冻得麻木,没有痛觉。
此时的狼只有嗅觉,血腥味越来越浓,狼越来越兴奋,最终因失血过多而成为桌上美食。
故事讲完了,那老师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觉得狼最终成为人类美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好,这位同学你来说一下。
这位同学说狼之所以成为人类的美食那是因为它没有抵制住鲜血的诱惑,所以最后才会因为想要更多的鲜血而导致自己失血过多而死。
这位同学刚才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真的是非常的精辟。
是啊,狼没有抵制鲜血的诱惑而成为人类的美食。
事实上,我们人和狼一样,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不良诱惑,在面对这些诱惑时,我们不能像狼一样,而是应该学会如何抵制这些不良诱惑,学会拒绝。
环节二:新课讲授1.说一说——生活中的陷阱过渡:同学们,我们知道在社会生活中,既有阳光灿烂的地方,也会有许多不良的诱惑,有形形色色的陷阱。
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哪些陷阱?教师提问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哪些陷阱,学生回答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内容为青少年经常会遇到的暴力游戏、黄色书刊、烟酒等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是复杂多样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选择,都会面对人生的种种诱惑。
《学会拒绝》主题班会教案

《学会拒绝》主题班会教案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应当善于和大家打成一片,但是,我们不可能事事都顺从别人。
有时,别人提出了不合理或不太合理的要求,我们必须加以拒绝。
拒绝是难免的,遭到拒绝又是不愉快的。
怎么拒绝才可以把种种不愉快减少到最低限度,得到对方的谅解和认可呢?怎么拒绝才能够传达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气度呢?教你几招第一招避实就虚法【阐释】对某些严重违反原则或直接损害公众利益的要求,必须旗帜鲜明地拒绝。
用一个否定词“不”,严辞回绝,固然也能表明态度;但是,在特殊的场合,这样拒绝显然会弄僵氛围,远不如采用似是而非的话,避实就虚地答复,效果理想。
【举例】例一:在1966年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请陈外长介绍一下中国发展核武器的情况。
”陈毅答道:“中国已经爆炸了两颗原子弹,我知道,你也知道。
第三颗原子弹可能也要爆炸,何时爆炸,你们等着看公报好了。
”陈毅的妙语赢得了满场掌声。
【点评】对方的问题涉及到了国家机密,所以陈毅外长避实就虚,一番似是而非的话语,巧妙地封住了对方的嘴巴。
第二招幽默化解法【阐释】在人们的交往中,幽默往往具有许多妙不可言的功能。
在社交与谈判场合也是离不开幽默的谈吐的,因为它能活跃气氛,缓解矛盾。
用幽默的话语含蓄地拒绝对方的某种要求,既显示出自己的睿智、大度,又免得让对方尴尬。
【举例】例二: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任美国海军部部长。
一天,一位老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
罗斯福想了想,然后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对方信誓旦旦地问答:“能,我一定能。
”“那么,”罗斯福诡秘地微笑着说,“我也能! ”听到这里,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
【点评】罗斯福不好正面回绝老朋友,就绕过问题,引诱朋友说出能保密的话,来拒绝说出秘密,而且不露痕迹地表达了拒绝的理由,最终幽默地“化解”了对方的要求。
第三招巧借外因法【阐释】可以寻找一个非个人的原因作借口。
《学会拒绝》教案3篇

《学会拒绝》教案《学会拒绝》教案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会拒绝》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会拒绝》教案1欢迎步入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应当善于和大家打成一片,但是,我们不可能事事都顺从别人。
有时,别人提出了不合理或不太合理的要求,我们必须加以拒绝。
拒绝是难免的,遭到拒绝又是不愉快的。
怎么拒绝才可以把种种不愉快减少到最低限度,得到对方的谅解和认可呢?怎么拒绝才能够传达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气度呢?教你几招第一招避实就虚法【阐释】对某些严重违反原则或直接损害公众利益的要求,必须旗帜鲜明地拒绝。
用一个否定词“不”,严辞回绝,固然也能表明态度;但是,在特殊的场合,这样拒绝显然会弄僵氛围,远不如采用似是而非的话,避实就虚地答复,效果理想。
【举例】例一:在1966年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请陈外长介绍一下中国发展核武器的情况。
”陈毅答道:“中国已经爆炸了两颗原子弹,我知道,你也知道。
第三颗原子弹可能也要爆炸,何时爆炸,你们等着看公报好了。
”陈毅的妙语赢得了满场掌声。
【点评】对方的问题涉及到了国家机密,所以陈毅外长避实就虚,一番似是而非的话语,巧妙地封住了对方的嘴巴。
第二招幽默化解法【阐释】在人们的交往中,幽默往往具有许多妙不可言的功能。
在社交与谈判场合也是离不开幽默的谈吐的,因为它能活跃气氛,缓解矛盾。
用幽默的话语含蓄地拒绝对方的某种要求,既显示出自己的睿智、大度,又免得让对方尴尬。
【举例】例二: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任美国海军部部长。
一天,一位老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
罗斯福想了想,然后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对方信誓旦旦地问答:“能,我一定能。
”“那么,”罗斯福诡秘地微笑着说,“我也能! ”听到这里,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
《学会拒绝》教学设计方案

《学会拒绝》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 了解拒绝的概念和意义2. 学会使用适当的语言和方式拒绝他人的请求或要求3. 培养自信和坚定的态度,增强自己的拒绝能力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白板和黑板2. 学生个人活动册或纸张3. 练习活动和角色扮演的道具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 观看拒绝他人的短视频片段,并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段视频的看法和感受。
2. 引发学生对拒绝的思考:你是一个爱帮助别人的人吗?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拒绝别人的请求?第二步:拒绝的概念和理解1. 通过PPT或黑板白板上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拒绝和拒绝的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情景下的拒绝方式,并让他们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第三步:学会拒绝的技巧1. 给学生一些关于拒绝的常用语句,让他们在小组内练习使用这些语句,并提问他们觉得哪句更好、更合适。
2. 引导学生分析每个拒绝语句的优点和缺点,并让他们自己总结出拒绝他人请求的技巧。
第四步:角色扮演练习1. 分配学生角色,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拒绝他人的请求。
2. 让学生观察和评价其他同学的表现,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第五步:拒绝与自信1. 讨论为什么拒绝别人的请求有助于培养自信。
2. 分析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拒绝他人的表现,鼓励他们找到自信的地方,并给予肯定和激励。
第六步:课堂总结和反思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总结拒绝他人请求的方法和技巧。
2. 引导学生思考课堂上的收获和反思自己在拒绝他人请求方面的进步。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在班级或家庭中实践拒绝他人请求的技巧,并分享他们的经历和心得。
2. 设计一个场景,让学生根据所学技巧拒绝他人的请求,并在班级中进行角色扮演。
学会拒绝-敢于说不(教案)

学会拒绝-敢于说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拒绝是一种正常的沟通方式,有助于保护自己的权益。
2. 培养学生敢于拒绝的勇气和技巧。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拒绝并不等于自私或不友好。
二、教学内容:1. 拒绝的意义和作用2. 拒绝的方法和技巧3. 拒绝时的注意事项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拒绝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讲解拒绝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拒绝的方法和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拒绝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拒绝技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拒绝经验和心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拒绝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拒绝的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的拒绝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拒绝技巧。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拒绝经验和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他们的拒绝技巧运用情况。
3.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拒绝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尝试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拒绝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 教学工具:PPT或其他展示工具,用于呈现教学内容和案例。
3. 作业布置:准备一道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拒绝的意义和作用。
2. 讲解拒绝的方法和技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加深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拒绝经验和心得。
5.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八、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3. 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拒绝技巧。
4. 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九、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价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拒绝技巧运用情况。
【中小学教案设计】学会拒绝 教案

《学会拒绝》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要获得真诚永久的友谊,得到别人的肯定,因为满足每个人每件事是不现实的,所以,接受和拒绝是同样重要的。
可生活中很多同学在与他人交往时,存在着一种错误观念,以为拒绝别人,对别人说“不”,就会失去友谊,对别人造成伤害,所以为此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内心冲突不断,感觉很烦恼。
通过本节课,让学生明确拒绝别人、敢于说不是每个人的权利,是一种“有所为,必有所不为”的主动,是完善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做到学会拒绝,才能自觉地、恰当地使用这个权利与别人交往,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情绪的愉悦。
教学目标:1.面对不同的请求,学会选择,懂得拒绝他人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学会拒绝的技巧和艺术,培养学生敢于并善于拒绝他人的勇气和技巧。
3、通过学习,使学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情绪的愉悦。
教学重点:学会拒绝的技巧和艺术,培养学生敢于并善于拒绝他人的勇气和技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敢于并善于拒绝他人的勇气和技巧。
教学准备:视频“沙沙的故事”、游戏“纸条抽抽乐”心形卡片、没完成的剧本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早就听说我们班同学特别聪明,知道我今天和大家一起来上课,我们班的沙沙同学委托我把他的烦心事带来,想请大家帮他一起解决,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2.视频播放沙沙的烦心事。
3.提出问题:沙沙这样做开心吗?如果不开心,是什么原因呢?预设:①.不喜欢看足球②.没完成作业③.答应妈妈回家没做到。
4.小结:是啊,沙沙没完成作业就去看球赛,手头的事要更重要他没做,做了自己不喜欢的事,况且答应妈妈的事情没有做好,他能高兴吗?[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观看,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感受到因不会拒绝而产生的的内心矛盾,为学习好拒绝这个话题打下基础。
]二、情境质疑,初识拒绝1.谈话:那同学们,生活中是不是好朋友、同学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都要接受呢?2.出示课件。
这里有几幅情境,快帮老师判断一下,面对这些情况,应该怎么办?(不同情况课件)小结:同学们真会分析问题。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学会拒绝_人教新科标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学会拒绝_人教新科标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学会拒绝人教新科标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鼓起敢于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2、学会依靠家长、老师和朋友的帮助,在与同学的合作中抵制不良诱惑。
能力目标:1、运用战胜诱惑的方法,逐步形成自我抵抗诱惑的能力;2、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知识目标:1、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诱惑和不良诱惑的危害;2、知道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不良诱惑的危害和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中学生来说,战胜不良诱惑的可行方法。
三、方法的确定教师的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由形象生动的画面引出新课,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2、活动探究法(按照“3W”的理念精心设计和组织活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已达到教学目标的落实。
)3、总结归纳法(归纳总结知识点,落实教学目标。
)3、为他组同学想办法(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并集思广义,列举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突破难点,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体验。
)(三)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把课堂中的知识方法转化为学生的素质能力,注重情感价值观的落实和战胜不良诱惑能力的培养。
)(四)作业布置1、我的抗诱惑宣言2、实现宣言的计划(一月后全班交流)(把课堂延伸到生活,理论联系实际,体现思品课的实践性,注重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
)(五)板书设计1、提高警惕不良诱惑——危害大——能战胜2、避开诱因3、婉言谢绝,提高自制力4、专时专用,改正不良习惯5、联想后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拒绝》教案
教学目标:
⒈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目标:
⑴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
⑵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⑶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遵纪守法积极要求上进的品德。
⒉能力目标:
⑴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
⑵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⒊知识目标:
⑴知道身边存在的种种诱惑;
⑵知道诱惑的促进作用和不良诱惑的危害;
⑶初步知道网络、毒品等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难点:
⒈重点:拒绝毒品、烟酒。
⒉难点:网络的诱惑。
一难在不易辨别利与害;二难在在生活中如何把握“度”。
第1课时
活动一:生活中的陷阱
⒈师:同学们,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复杂多样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十字路口,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选择,都会面对人生的种种诱惑,你会识别和判断吗?你能把握好你自己吗?你懂得怎样拒绝不良诱惑吗?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和探讨的内容“学会拒绝”。
(出示图片)
⒉在生活中都有那些陷阱?许多时候人们明知道它们的危害,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往里跳?
⒊小组讨论,先请每小组组长代表发言
⒋指明回答(举例说明)
活动二:吸毒一口,落入虎口
⒈师:什么是毒品?吸毒的危害有哪些?青少年吸毒的诱因有哪些?我们应如何面对毒品的诱惑?(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的插图故事并思考)
⒉小组讨论
⑴毒品是指鸦片、大麻、吗啡、可卡因、海洛因、以及其它能使人吸食成瘾的,国家规定管制使用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⑵吸毒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一是严重摧残身体;二是使人精神颓废、意志衰退,严重影响生活、学习、生产、工作;三是使人道德沦丧,六亲不认;四是诱发多种刑事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⑶诱发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因素有:一是觉得吸毒新鲜、好奇、刺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染上毒品;二是盲目从众,往往看到同伴吸毒,自己也跟着吸,以此保持与群体的一致;三是为了寻求自己的价值份量,为了在群体中自我炫耀,以获得在群体中同伴的肯定。
⑷由于吸毒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因此,我们应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不要因为好奇而吸毒,不要因为“免费”而吸毒,不要因为“快乐”而吸毒,不要因为“刺激”而吸毒,不要因为“朋友吸毒”而吸毒,不要因为毒能“解乏提神”而吸毒,不要因为毒能“治病”而吸毒,不要因为“追求时髦”而吸毒,不要因为毒能“减肥”而吸毒,在吸毒的种种诱惑面前,我们要敢于说“不”。
第2课时
活动一:不和烟酒交朋友
⒈师:老师布置的“调查本地区人们吸烟、酗酒的情况”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
⒉请小组派代表回答
⒊听到这些报道和看到这些现象时自己的说说想法和感受。
⒋结合材料,思考:
⑴好玩、猎奇会造成什么后果?
⑵如果总想“吸两口没关系”,久而久之会怎样?吸烟是靠什么使人“提神”的?
⑶能吸烟、能喝酒,这种豪爽该不该要?
⑷大人们这样做是不是就应该?吸烟喝酒会给未成年人带来哪些更为严重的后果?
⒌让学生在探讨中找答案
活动二:小心网络陷阱
⒈师:我们应如何面对游戏机的诱惑?(板书)
⒉电子游戏是不是只是有百害而无一益?我们应如何面对它?(教师提问并进行讲解)沉迷于游戏,最终会导致他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从开始借钱,然后可能逐渐发展到抢劫、偷盗、勒索。
我们自己周围也有极少数这样的同学。
我们应该劝告他,让他人认识到不良诱惑的危害性。
电子游戏是一种新型娱乐形式,集多种技术和众多学科知识于一体,它有利于开发人的智力,锻炼眼耳手脑并用能力。
但是,由于电子游戏的画面变幻莫测,内容惊险刺激,使人一旦置身其中就得全力以赴地进入“角色”,因而对青少年有一定的诱惑力。
当我们休闲时,可以通过玩电子游戏来适当放松和调节自己,但决不能沉迷于电子游戏,过度、沉迷于玩电子游戏则有害无益。
我们要以丰富的学习、健身、交友等活动坚决抵制这一诱惑。
⒊长时间上网对青少年有哪些严重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