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基础知识第二章第二节
第二章学前教育学的基础
![第二章学前教育学的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c68513fef61fb7360b4c6548.png)
(二)社会文化与学前教育
文化的一般概念 广义的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 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精神文化。 如社会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科技、艺术、 宗教、教育等。
1.社会文化影响着学前教育的 价值取向、目标与内容
• 价值取向方面: • 封闭的社会文化体系:强调顺从与适应,
• (二)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影响着学前 教育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 成熟论、心理动力学理论、认知发展理论、 行为学习理论、进化理论、信息加工理论、 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等
四、家庭、社区、人口与 学前教育的关系
• (一)家庭的变迁影响学前教育的规模与任务。 • 1.家庭结构的影响 • 联合家庭:几代同堂 • 核心家庭:三口之家,“小皇帝”、“小太阳” • 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变化的影响 • 不同经济地位有不同的生活品质与教育品质
• (二)学前教育要适应并引导儿童的身心发展。 • 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身心发展水平。 • 教育要建立在适宜发展的基础之上。 • (三)学前教育要重视儿童的整体发展。 • (四)学前教育要因时、因境与因人施教。 • (五)学前教育应以活动为基本的方式与途径。
第二节 社会发展与学前教育
• 一、社会经济发展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 (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
• 第一节:早期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 • 第二节:社会发展与学前教育
第一节 早期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
• 一、什么是儿童发展? • 发展是指生理、心理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
成熟、变化的过程,它是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 化过程。 • 儿童发展是指儿童生理、心理的变化、成熟过程。
一、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分析
• (八)多渠道补充幼教师资
学前教育学(第二版249页PPT
![学前教育学(第二版249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5462ef69dc5022abea0008.png)
到迅速发展 。生产的社会化带来了学前教育的社 会化,学前教育机构就首先在欧洲诞生了。
第一章 学前教育概述
第二节 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一、中西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简史
(二)西方学前教育的发展
欧洲最初出现的简易学前儿童教养机构 在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欧洲各国先后出现了简易的学
1求生阶段2强化阶段3求新阶段4成熟阶段第二章学前儿童与教师二教师的专业成长2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1形成并不断反思教育理念2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3拥有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4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结构5支持性的社会生态环境三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培养第二章学前儿童与教师一影响教师与儿童相互关系的因素一教师与儿童的相互关系1教育关系2保育关系3合作关系4朋友关系电子教案模版配色1第二章学前儿童与教师一影响教师与儿童相互关系的因素二影响教师与儿童相互关系的因素1文化2教育政策3教师人格特质4教师的教育能力5儿童的个性特征第二章学前儿童与教师二教师与儿童的良性互动儿童与教师达成良性互动的条件
《母育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本论述
学前教育的专著;
《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依据直观原则编写的课本,
也是一本教给儿童基本知识的带有插图的百科全书。
2.卢梭
《爱弥儿》是一部小说体裁的教育著作,集中
卢
体现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梭
卢梭认为:儿童有自己独特的特性
第一章 学前教育概述
第二节 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发展的最早的学者之一。
1923年陈鹤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
园,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1928年更名为
《儿童教育》)。
学前教育学ppt课件
![学前教育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880d3cad02de80d5d8402a.png)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三、社会文化与学前教育
1 文化的一般概念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指人类后天习得的并为一定群体 所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主要限于广义文化的精神层面。
2 学 文前化教与育教的育内容、手段和设施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学前教育学
LOGO
1
目录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三章 儿童观与儿童发展 第四章 幼儿教育目的
第五章 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
2
目录
第六章 幼儿园课程 第七章 幼儿园的游戏 第八章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 第九章 幼儿园教育的衔接
第十章 幼儿教师
3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13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一 社会政治与学前教育
二
社会经济与学前教育
三
社会文化与学前教育
14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一、社会政治与学前教育
1 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性质的制约作用
学前教育的性质受社会政治的影响,并为政治所决定。
2 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作用
① 教育可认为是文化的一个因素,是根据一定社会占统治 地位的阶级的价值而设计、创建的一种文化形式,一种 文化行为。
② 文化传递与教育 ③ 文化选择与教育
17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3 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作用
① 中介作用; ② 渗透作用; ③ 制约作用。
4 我国传统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① 对教育目标的影响; ② 对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影响; ③ 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学前教育评价的主要理论基础
![第二章-学前教育评价的主要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a9c0c7e6eff9aef8951e06d2.png)
(三)统计分析是处理学前教育评价信息不可或缺的方法
学前教育评价资料的统计分析:我们获得的数据资料,必须经过整理,并通过统 计分析这种严格的系统过程,使我们用样本(局部)去推断总体情况,得出科学 的结论。根据样本与总体的关系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1、统计分析对学前教育评价的作用 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及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在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中进行
的研究活动。 作用:对评价资料进行量化分析,即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和解释的形式,
并应用各种统计技术深入分析变量间的关系。从局部去推断总部的情况,进而对 评价具体方面进行判断。
2、学前教育评价中运用统计分析须注意的问题 A、分析之前:必须对数据进行核查,核实查对,是否有误差。无误后才能分析 B、分析过程中:对统计人员、方法、工具等都有要严格要求。
第二节 教育测量理论与学前教育评价
一、教育测量
(一)含义 创始人桑代克和迈克尔先后指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凡有
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 指对教育现象进行定量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即采用测量工具和方法对某种
教育现象给予数量化的测定和描述。 基本特征是对事物或现象加以区分。“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工具”
2、量表在学前教育评价中的应用 很广泛,如:学前儿童发展量表进行评价;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园管理等。 量表选择要注意:A、使用顺序量表(或等级量表)时,等级的多少以及级数 的奇偶都应该尽量合理。等级多了,评定难度加大;等级少了,难以反映客观 实际。一般3-5个为宜。B、在给各等级“赋值”时,要科学、合理、简便易行
第二章 学前教育评价的主要理论基础
第一节 系统理论与学前教育
一、学前教育评价的整体思想 学前教育评价是对学前教育的社会价值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学前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教育活动都需要通过客观
学前教育学知识要点
![学前教育学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1db6f13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a.png)
第一章学前教育及其发展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内涵一、学前教育的概念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对0~6岁年龄阶段的儿童所实施的教育,学前教育包括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
广义的学前教育:能够影响和促进儿童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意志、性格和行为等方面发展的活动。
狭义的学前教育:指学前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资源,对0~6岁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分为学前家庭教育和学前社会教育(也叫学前公共教育)。
学前家庭教育的特点:领先性,长久性,单独性,随意性,随机性。
学前社会教育的特点:群体性,目标性,计划性,多样性,专业性。
第二节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苏格兰的纽兰纳克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以教育为主要任务。
也是历史上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子女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招收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原意为“儿童的花园”),他被称为“学前教育之父”。
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时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
二、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1、学前教育机构的规模化2、学前教育机构多样化3、教育质量的提高4、学前教育手段现代化三、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一)我国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的诞生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是1903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1904年清政府将其改为武昌蒙养院)。
(二)旧中国的幼儿教育陶行知——南京燕子矶乡村儿童团(抨击旧中国的幼儿园害了三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倡“生活化,平民化”的教育)。
张雪门——北平香山慈幼院(三)新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1、历史的转折2、曲折起伏的前进3、学前教育在改革开放中腾飞(1)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多形式、多渠道发展(2)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1989年6月,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草案),并于1996年6月正式施行。
学前教育学第二章(共10张PPT)
![学前教育学第二章(共1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754626451e79b8969022625.png)
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
(一)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二、现代教育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文化还可主动地相对独立地影响教育
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一定地区,具有一定数量、质量与结构的人的总体,它是社会生态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第2页,共、经济是教育的基础
(一)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三)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四)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第3页,共10页。
二、现代教育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 促进作用
3、农村人口比例大,居住分散。
4、特殊人口群体形成且壮大。
(二)不同社会制度下接受学前教育的程度不同 (一)政府权力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定条件 三、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一、关于政治的基本概念 直接影响:教师文化水平 教育水平 学生文化水平
对学前儿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环境包括 (一)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理念、意识 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响(我国传统教育重内省不重外求)
3.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权力机构 4.现代社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二)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狭义概念——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复合体)
二、政治对教育的影响(政治与教育的关系) 二、政治对教育的影响(政治与教育的关系)
一、物质环境与学前教育
加一上、一 物年质学环前境班与可学(达前二教60育%)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必要因素 (居二住)政环治境对中教的育人制际度1关的.系影及响工情调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我对国学学 前前儿教童育最具20影世2响纪.力末的3~工精6神岁业环入境园社包率括会约为—35%—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促进其身心 发展的教育 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1381590dd3383c4bb4cd29c.png)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1.影响文化的保存、传递、传播。 2.影响文化的创造、更新。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社会变迁是指各种社会现象的变动。
现代社会变迁与人的发展 现代社会正处于丰富的社会环境,富裕的物 质条件、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包围圈中 积极的,消极的影响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正面: 对丰富、扩大、增加儿童的知识, 拓展思维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负面: 造就了一批“电视儿童”, 主要是大脑活动和小肌肉操作。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负面影响:铅中毒(智能和心理两个方面) 1)工业生产 2)含铅汽油的废气污染 3)室内污染 4)含铅的衣服、食品等。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内容和手段:丰富、现代化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观点辨析】 观点:学前教育是教小娃娃的事情,每天唱唱
跳跳,能对经济建设起到什么作用。在我看来,幼 儿教育离经济发展太远了。
பைடு நூலகம்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案例:投入1美元 收益6美元 国外对学前教育与个体外在利益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比
文化 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二)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1. 文化对学前教育目标的影响 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具备何种民族特征的人?
如:我国传统文化崇尚“崇善”,而西方崇尚 “爱智”。传统文化忽视个性的发展,侧重群体 性发展,这是宗法制的封建社会的必然后果。 2. 文化对学前教育内容的影响 3 .文化对学前教育方法、手段的影响
(立法权、组织、人事权、经济杠杆、办学权利) 2 . 政治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全套课件 第二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全套课件 第二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91076aee009581b6bd9eb99.png)
全套精品课件
第一章 学前教育科 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第二版)
主编:刘昕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目 录
1 抽样 2 变量 3 概念的语义性和操作性定义 4 信度和效度
问题导入
1936 年,美国《文摘》杂志就总统候选人进行选民民意测验,向在各交通处登记在案 的汽车主人和各城市的电话用户寄出了 1000 万张询问卡进行调查预测。调查结果显示,共 和党候选人奥夫·兰登以57% 的优势超过仅占 43% 的民主党候选人富兰克林·罗斯福,但选 举结果是罗斯福获胜连任总统。
第二节 变 量
三、变量的测量
在确定了变量以后,就要考虑变量的测量水平。不同的研究变量,其测 量的水平可能是不同的。在考虑变量的测量水平时,应将变量自身的性质, 可以选用的测量工具的性质和拟采用的分析数据的统计方法结合起来。
研究指标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指标应客观而明确; ☞指标应完整而独立; ☞指标应简明而可行。
幼儿自控概念的理论分析及其已有的研究成果,将幼儿自控能力构成因素归纳为行为动机(A)、自
觉性(B)、坚持性(C)、自制力(D)、监督与调节(E)五个方面,并以这五个方面设计的问题
作为评价幼儿在游戏中自我控制发展水平的依据。
对点案例
4. 编制《幼儿自我控制发展教师评定问卷》(见表 2-1) (1)在理论构建及大量个案追踪观察、开放式问卷基础上编制了五个方面 30 个问题,形成幼 儿自我控制教师评定初始评定问卷。 (2)请专家(包括高校教师、研究生、幼儿园教师)鉴定,去掉不合适的题目。 (3)预测。 (4)经修改制订了《幼儿自我控制教师评定问卷》。评定问卷包括 5 个部分,共 23 个题目。 (5)评分:3 等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自控水平越高。
第二章 学前教育学的基础
![第二章 学前教育学的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72f3d912bb68a98271fefa2d.png)
三、科学(脑科学、心理科学) 发展与学前教育的 关系 (二)科学研究的发展丰富着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 影响着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和方法的确定 当科学研究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时候,日常生活中的 养育经验或是成人的学习经验就是学前教育的基础。 自卢梭提出要根据儿童的需求与特点来设计教育以 来,发展了各种理论。 包括成熟论、心理动力学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行 为学习理论、进化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社会文化 历史理论、人生全程发展理论等。
基本要点
早期儿童发展特点 影响儿童发展的核心要素 社会发展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学前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学前教育发展与政治、文化
学前教育发展与科学发展
学前教育发展与家庭、社区、人口
问题与思考
简述遗传对早期儿童发展影响的特点,学前教育应当如何正 确对待遗传对早期儿童发展的影响? 儿童自身特征与行为如何影响着他的发展? 幼儿园影响早期儿童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简述早期儿童发展的特点。 根据早期儿童发展特点,学前教育应当确立的基本原则有哪 些? 举例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对学前教育的影 响。 举例分析科学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简述家庭变迁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简述人口规模与学前教育之间的关系。
目 录
第一节 早期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 第二节 社会发展与学前教育
第一节 早期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
一、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遗传对早期儿童发展的影响
现代遗传学的研究表明,遗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具有以下几 方面: 遗传特性影响着儿童对外部环境刺激的感受和反应。 遗传对行为的影响只是可能性的,它们只是增加特定特征出 现的可能性,但不直接导致这些特征的出现。 遗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与环境共同发生作用的,遗传因素 并不能单独决定儿童的发展。
学前教育原理知识点
![学前教育原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b17c13d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61.png)
学前教育学内容要点绪论一、学前教育学的涵义一什么是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二学前教育学的两层含义一是作为教育学科分支之一的学前教育学;作为分支的一个学科,学前教育学是复数形式而非单数的,它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学前教育原理、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课程和教学论、学前教育史、学前比较教育、学前教育管理等分支领域;二是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的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学前教育学”有时也可称“幼儿教育学”、“学前教育概论”等,它是随着幼儿教师教育的兴起而出现的;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861年,兰格将福禄培尔生前发表的15篇有关幼儿园教育的论文汇集出版,取名幼儿园教育学Pedagogics of the Kindergarten,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以幼儿园教育学命名的着作,标志学前教育学的独立;二、学前教育学的任务和意义一学前教育学的任务1.研究学前教育现象2.研究学前教育问题二研究和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1.有助于读者了解、认识学前教育2.指导学前教育实践三、学前教育学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借助感官或辅助仪器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以获取相关事实资料的研究方法;二文献法:文献法通过搜集、查阅、整理已有的相关文献以获得研究对象资料;三调查法:调查法以访谈、问卷、测验等间接手段获取某一学前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现状、成因、发展等方面资料,从而对研究对象的特征做出概括四实验法:实验法是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观察、测量等手段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含义、构成要素、类型和任务一、学前教育的含义、构成要素一学前教育的含义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学前教育是对3岁到6岁或7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本文主要指广义;二学前教育的构成要素1.学前教育者:学前教育实践中直接或间接承担设计、组织、实施保育和教育活动责任的人2.学前受教育者:学前教育活动中参与保育、教育活动并直接承受其影响的学龄前儿童3.学前教育措施:联结学前教育者和学前受教育者的一切中介,包括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二、社会学前教育当代社会学前教育形式多样,如幼儿园、托儿所、日托中心、保育学校、保育所、学前班、儿童游戏场、儿童活动中心、早教中心等,其中,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是我国学前教育的最主要的形式;三、学前教育的任务一学前教育肩负着对学前儿童的保育和教育,促使他们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任务;二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发端,承担着为儿童后续学习做好准备的任务;三学前教育承担着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与保障家庭幸福的任务第二节学前教育的特征一、学前教育的基础性一学龄前期是个人发展的基础阶段:学前教育主要是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教育,这一阶段是个人发展的基础阶段、开端时期;二学前教育的内容具有基础性:保育、教育一体,让学前儿童获得行为习惯、探索环境等方面的初步经验,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三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制度的基础:学前教育位于教育链条的起点,是国民教育制度的基础;二、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一学前教育公益性的理论基础1.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2.非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二学前教育公益性体现在其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上1.学前教育的非排他性与排他性2.学前教育的非竞争性与竞争性3.学前教育的外溢性三政府参与是学前教育公益性实现的保证政府参与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供给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政府生产,免费或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给公众;二是政府采购,免费或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给公众;三是政府补贴,对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产品的生产者或购买者提供财政补贴;第三节学前教育的价值一、学前教育的儿童发展价值一学前教育对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的价值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等的奠基时期,是儿童养成礼貌、友爱、帮助、分享、谦让、合作、责任感、慷慨大方、活泼开朗等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阶段;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二学前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价值学前期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处于学前期的儿童虽然发展变化迅速,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但是这种发展特点只是说明了婴幼儿具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要将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需要成人提供适宜于儿童发展的良好环境,尤其是良好的教育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体现为学前教育能满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需要,能影响社会的发展;二、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一学前教育通过服务于家长从而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1.家庭成员尤其是学前儿童的父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工2.家庭成员尤其是学前儿童的父母可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个人发展中二学前教育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从而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1.学前教育通过影响儿童发展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备了间接影响学前教育对儿童未来的发展能产生更好的促进作用,也通过减少社会福利、教育、治安等开支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2.学前教育通过影响儿童的发展从而对未来社会政治的发展产生间接影响学前教育通过对学前儿童行为习惯、思想意识的初步熏染,为未来公民和政治家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从而间接影响社会政治的发展;3.学前教育通过影响儿童的发展从而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产生间接影响学前教育引领学前初步儿童体验、认识风俗民情,看读儿歌、童话、古诗、故事,初步认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简单的科学知识,学说本民族语言等等,这实际上是在做着文化传承的工作,尽管只是初步的,但为今后进一步的传承文化奠定了基础;第二章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理论流派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一、古代的儿童公育、家庭学前教育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是公有、公养、公育,包括低幼儿童在内,由氏族公社的年长而体弱者在住地统一看护、教育;古代文明社会,在普通家庭,0-6岁或7岁的儿童,在家庭生活中得到父母和长辈的照料,学习初步的生活知识、社会知识,养成行为习惯;皇室、贵族以及地位较高的家庭,则有了初步的学前教育专门化形式和生产生活知识以外的内容,如古埃及宫廷学校、西周“孺子室”;二、近现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一慈善性质的托儿所、保育所、幼儿学校等机构的建立欧洲学前教育发端于17世纪后半期的贫民婴幼儿保护和养育设施;二幼儿园的建立和发展1837年,福禄培尔在勃兰根堡创办了一所“发展幼儿活动本能和自发活动的机构”,使用自己设计的“恩物”开展游戏教学,1840年,福禄培尔将该机构命名为“幼儿园”;三现代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1904年颁布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三、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一保障儿童权利、促进教育民主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从儿童权利保障来看,195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宣言,肯定儿童享有生存、发展、学习和娱乐的权利;1989年,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儿童权利公约,将对儿童各种权利的保护变成各国政府的法律承诺;二加大政府干预学前教育的力度2010年7月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同年11月颁布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均明确提出要以政府为主体发展学前教育;三学前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提高第二节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狭义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是某位学前教育家的理论得到传播和应用而形成的派别;广义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泛指某一历史时期内持相同或相近的学前教育理论主张的人而形成的学前教育派别,这一派的理论源头往往是多样的;本章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是指广义的流派;一、早期的学前教育理论遗产柏拉图:主张儿童公有、教育公有,最早论述了儿童优生问题;主张幼儿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讲故事、音乐、绘画、体育、游戏,首次对游戏作了理论论述;夸美纽斯:撰写了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着母育学校1632年,还为儿童编写了世界图解作为教材;洛克:着名的“白板说”,肯定了儿童教育的可能性和价值卢梭:“自然教育”裴斯泰洛齐:倡导并实施爱的教育,主张教育心理学化,强调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自然发展要求贾谊:实行胎教颜之推:颜世家训朱熹:童蒙须知王守仁:主张儿童教育要顺应童子之情,倡导以生动活泼的方法教儿童二、国外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一欧文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欧文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发源于英国,是以欧文等人的幼儿学校理论的传播和应用为特征而形成的,理论代表是欧文和怀尔德斯平;欧文主张:幼儿学校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使小朋友快乐”,为此,他提出了不责骂或处罚儿童、教师表情亲切等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包括体、智、德、美等五方面;二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发源于德国,是因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的传播、应用而形成,理论代表是福禄培尔及其支持者;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理论主要体现在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作品中,主要观点包括:1.主张改革家庭教育,给缺乏幼儿教育知识的父母提供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指导,广泛建立幼儿园,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2.为了帮助儿童做好准备,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必须有一个中间阶段,使儿童有时间做好准备,以降低突变性给儿童带来的冲击;他设想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设立一种“中间学校”,帮助儿童实现从感觉、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转变,他甚至打算设计一种新的恩物来作为中间学校的特殊教学用品;3.为了帮助幼儿开展自我活动,福禄培尔为儿童设计了一套由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组成的活动玩具,称为“恩物”,意味上帝的恩赐之物;4.作业就是给幼儿设计的各种活动,作业活动是幼儿体力、智力和道德和谐发展的主要方法;作业是恩物的发展;三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流派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发源于意大利,是围绕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传播、应用而形成的,理论代表是蒙台梭利及其支持者,代表性着作主要有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吸收性心智等;1.蒙台梭利早年强调遗传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晚年倾向于强调环境的主导作用以及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2.儿童和生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对特殊环境刺激都有一定的敏感期;3.蒙台梭利提出了学前教育的两条基本原则;①自由的原则;儿童有自己发展的敏感期,具有吸收性心理,能根据自己心理需要和倾向,自由地选择物体和活动,任何工作、活动都不是强迫的;②工作的原则;蒙台梭利认为,使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活动就是“工作”;4.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对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包括四个方面,即肌肉训练、实际生活练习、感官训练以及初步知识教育;四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是以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美国,对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均有所批判;布莱恩是美国进步主义学前教育运动的先驱,代表人物有杜威、帕蒂.希尔、爱丽丝.坦普尔;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观点主要有:对儿童发展开展实证研究;重视学前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肯定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合理部分的同时,试图根本否定恩物主义和象征主义;杜威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建立其教育理论体系,基本观点是: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基本方法是“做中学”;五苏联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苏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形成的苏联社会主义学前教育理论;理论代表是克鲁普斯卡娅、乌索娃、福辽莉娜等;苏联学前教育理论流派主要以其鲜明的政治主张为标识,重视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工作是其特色;这一流派影响了我国建国后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三、中国近现代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及代表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是20世纪20至40年代探索中国化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特点是学习借鉴国外学前教育理论,探索中国化的学前教育理论;主要代表是陶行知、张雪门、陈鹤琴等人,其中,陈鹤琴最具代表性;1.五指活动;20世纪40年代,陈鹤琴将幼稚园的课程确定为五项,即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语文活动;这五个方面的活动是整个的、相互连贯的,犹如生在手掌上的五指一样,相互联系,故称五指活动;2.陈鹤琴活教育的核心观点概括如下:①活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的中国人,做世界人”;②活教育的课程论;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③活教育的方法论;陈鹤琴主张“活教法是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第三节当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一、新行为主义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新行为主义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是指那些受新行为主义观点影响而形成的某些相近或相似的学前教育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着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斯金纳基于其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强化学说,认为教学就是通过控制刺激塑造和形成学生正确的行为;1.美国“开端计划”中的许多学前教育课程方案就是在新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设计的;2.新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设计的课程的共同教育目标是帮助处境不利的儿童发展智力,促进社会平等和发展;如恩格尔曼、贝雷特的课程方案、DARCEE早期训练计划、阿帕拉齐尔早期教育课程方案等均属于此类;二、结构主义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结构主义也可译作“建构主义”,是20世纪50、60年代后在西方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结构主义的学前教育理论是指在结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影响下形成的各种学前教育理论,突出代表是皮亚杰,他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结构、阶段以及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为结构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1.儿童认知发展的结构称为“图式”,图式变化的机制是“同化”、“顺应”与“平衡”;2.儿童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者说儿童的主动建构,是儿童获得新的经验、促进认知结构发展的动力;3.儿童到青年初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主要通过感觉运动图式与外界相互作用,取得平衡;②前运算阶段2-7岁,处于“自我中心主义”时期,思维开始由表现思维向运算思维过渡,思维具有直觉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 -11岁,出现了具体运算图式,能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④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儿童认知结构发展到最高水平,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4.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①0-2岁的感知运动阶段,“自我中心”;②2岁到6、7的前运算时期,“他律”阶段;③6、7岁到11、12岁的具体运算阶段,“自律”阶段;④11、12岁到14、15岁的形式运算阶段,“公道”阶段;5.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形成儿童的智力和道德的推理能力,形成和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是教育的最终和最根本的目的;6.儿童教育的原则:①应配合儿童认知发展顺序;②以儿童为中心,发展儿童的主动性;③强调兴趣与需要的重要性;④重视活动在教育中的作用;三、人本主义的学前教育理论流派人本主义的学前教育理论是指受到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影响而提出的各种学前教育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的价值以及人性的探索为使命,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马斯洛、罗杰斯等;马斯洛在对健康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教学”的理论;四、多元智力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多元智力学前教育理论是指受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影响而形成的学前教育理论或学前教育方案;他认为智力应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语言-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音乐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自我反省智力、人际智力;1989年,又提出了第8种智力,即自然智力;五、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流派是以意大利教育家罗里斯.马拉古齐在意大利北部小城瑞吉欧艾米利亚的学前教育实践和理论为核心而形成的;1.马拉古齐确立的儿童观主要有:①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②儿童拥有自己的权利;③儿童有主动学习的愿望;④儿童是有差异的;⑤儿童是“关系”中的儿童;2.环境被视为儿童的第三位老师;3.提倡方案project教学,儿童可以在综合性活动中自由探究、选择、欣赏,实现、拓展其潜能;4.在马拉古齐的学前教育理论中,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构成一个生命有机体,因此,马拉古齐非常重视教师和家长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六、美国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理论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理论是指全美幼教协会NAEYC在推行发展适宜性学前教育实践时所提出或应用的一些理论观点,是将各种有关学前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综合应用于一个方案之中;1.构建充满爱心的学习者社区2.教学应促进发展与学习3.制定实现重要目标的课程4.评价儿童的发展与学习5.和家庭建立互动的关系第三章儿童发展与儿童观第一节儿童发展一、儿童发展概述一儿童发展的涵义与特征学前儿童发展是指0-6岁、7岁儿童的身心发生的质的变化 ;身体的发展是指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心理的发展是指儿童的认识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1.儿童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2.儿童发展是主动性与被动性的统一3.儿童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4.儿童发展具有个别差异5.儿童发展的“关键期”问题二制约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与环境:遗传侧重先天生物遗传因素,环境侧重后天教育等环境因素,二者互相作用和影响,共同决定着个体的发展;2.学前教育:能提供最最简捷、最有效的环境;3.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对外界影响的选择、吸收和融化的主动反映能力;总之,遗传、环境、教育和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四个主要因素;这四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合力,共同制约着儿童的身心发展;二、儿童发展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1. 弗洛伊德心理性欲理论1认为心理发展阶段分为:第一,口唇期岁;第二,肛门期岁;第三,前生殖器期3-6岁;第四,潜伏期6-11、12岁;第五,生殖期青春期;2认为人格有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2.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化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第一,婴儿期岁,信任对怀疑;第二,儿童期岁,自主对羞怯;第三,学前期或游戏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第四,学龄期6、7岁-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第五,青年期12-18岁,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第六,成年早期18-30岁,友爱亲密对孤独;第七,成年中期30-60岁,繁殖对停滞;第八,老年期成年晚期,60岁以后,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二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已述,略三社会文化理论1.文化—历史发展观:人有两种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2.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故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3.社会文化理论对教学的影响:儿童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在适当水平内的教学,和有一定指导的社会环境;四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现实和客观研究;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华生、斯金纳和班杜拉;1.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认为心理本质是行为,心理意识被归结为行为;华生的发展心理问题上突出的观点是环境决定论,否认遗传的作用;2.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和习惯取决于该行为导致的结果;如果一种行为能够导致好的结果则该行为以后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反之亦然;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儿童可以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进行学习;五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把个体的生物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因素组合成不同层次的社会生态理论 ;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层次的环境系统由里到外可以分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三、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
中国学前教育史全文知识点及各章练习
![中国学前教育史全文知识点及各章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774e818cc7931b765ce1512.png)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考核知识点(一)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二)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三)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四)古代的胎教(五)古代儿童教材考核要求(一)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1.识记: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2.领会: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是儿童公育(二)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1.识记:(1)家庭教育的内容(2)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2.领会: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3.应用:分析总结我国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经验和局限(三)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1.识记:保傅制度与三母制度2.领会: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四)古代的胎教1.识记:胎教的内容和方法2.领会:中国古代胎教的作用与目的3.应用:对中国古代胎教学说的评价(五)古代儿童教材1.识记:古代幼儿诗歌的类型和特点2领会:古代幼儿故事、歌舞和游戏教材的内容及特点主要知识点汇总:第一节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一、远古时期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1、在原始社会,对儿童的教育也是由整个群落承担的,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成为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
2、在原始社会,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其教育内容均与儿童今后将要参加的集团内共同的生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除生活教育、劳动教育和美育外,原始社会对儿童的公育内容还包括思想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二、原始社会后期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1、在原始社会会后期,确切的说大约在五帝时期,我国原始社会进入了部落联盟与军事民主制阶段,历史即将跨入阶级社会的门槛,这是产生了名为“庠”的教育机构。
据史料记载,“庠”是虞舜时代的学校名称,从严格意义上讲,“庠”还只能说是学校的雏型,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寓的机构或场所。
2、在原始社会,教养新生一代的任务通常主要是由老年人承担,因此,庠后来又具有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养的功能。
并且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这种功能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使它成为学校的萌芽,或成为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的专门机构。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cc62435fbb68a98271fefaf1.png)
• (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 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采取 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新建 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 教师举办幼儿园(班)。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 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 前教育。
1、政治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
入园贵,有多贵?
• 据了解,福州一所公立幼儿园的赞助费是1 年1000元,保教费是350元;一所中上等级 的私立园收费为每月2700元,还没有算其 他费用。什么概念?一所大学的学费一年 不超过一万元,而一个三四岁小孩一年学 费开销竟要三万多元,上一所幼儿园比上 大学还贵。试想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怎么 能承受这样一笔开支?
(二)学前教育与政治
一、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二、学前教育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无忧PPT整理发布
1、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 (一)政治对学前教育性质和目的的制 约
雅典文化教育
斯巴达军事教育
美国的“开端计划”(“先行计划”)
• 1965年秋开始,对美国贫困缺乏文化条件 的家庭的4-5岁儿童展开,目的是改善儿童 身体健康,增进儿童情感和智力,改善认 知能力等。
47
住宅高层化、独户化与学前教育
• 日本调查,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楼的 层次高度呈相关效应:楼层越高儿童的 生活自理能力就越差。
• 独户化:儿童缺乏伙伴,社会性降低。
48
5、食品精细化与学前教育
(1)营养补品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2)洋化食品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3)软化食品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49
总之,现代社会的学前儿童正处在“发展良机” 和“发展危机”并存的时期。 发展危机——是指儿童的发展所需要的
儿童发展的内涵
第二章 学前教育原理(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
![第二章 学前教育原理(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3bef801cdd88d0d233d46a88.png)
第一节教育的概述一、教育的概念与本质(一)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1、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2、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入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下列教育形式中属于狭义教育的是( )。
A.家庭教育B.自我教育C.社会教育D.学校教育答案:D(二)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第三,在教育这种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 )是学习的主体。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措施答案:B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A.社会活动B.人类社会的活动C.人类自发的活动D.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二、教育的目的与作用(一)教育的目的广义的:P84狭义的:P84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
A.教学目的B.教育目的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答案:B国家对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称为()。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活动目标D.质量目标(二)我国的教育目的1.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不同时期,党和国家根据历史条件,对教育目的做过多次不同的表述。
1957年.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是新中国建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学前教育学》学习指南
![《学前教育学》学习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bddaf31f01dc281e53af061.png)
《学前教育学》学习指南一、学习目标通过《学前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规范,了解学前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要求等,主要从观念层面为他们进一步从事专业学习和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形成专业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并逐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涵养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意识,了解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责;激发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兴趣与热情。
(二)掌握专业知识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要素、类型、特点、原则、发展历史;知晓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线索;理解学前教育与儿童、社会的一般关系,儿童观的内涵、基本观点;理解幼儿园教师的含义、角色素质结构与要求;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与内容的基本观点;掌握幼儿园环境的概念、作用与创设方法;了解幼儿园生活活动、游戏与教学的基本观点;了解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小学衔接的意义与方法。
(三)初步培养基本的专业技能初步了解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初步熟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法;初步了解家园合作、幼小衔接、利用社区资源的方法。
(四)为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做好学前教育理论的准备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课程之一为《保教知识与能力》,考核主要内容为本课程所学习的主题,学习者通过本课程学习要为考试做好准备。
二、学习内容本科课程学习内容整合为8章,即:第一章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第二章学前教育与儿童第三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第四章幼儿园教师第五章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与内容第六章幼儿园生活活动、教学和游戏的组织第七章幼儿园环境第八章学前教育的合作各章学习的具体内容如下:三、学习要求本课程各学习领域的具体要求:四、学习方法(一)学习准备本课程学习需有的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卫生学(或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史的同步或先期学习为基础,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现场的经验或体验。
(二)多种学习方法结合1.课堂听讲和自学相结合、小组讨论和个别练习等多种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第二节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
![学前教育专业《第二节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502f20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2.png)
学前教育专业《第二节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
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涉及到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生理、心理、
社会性等。
在制定学前教育合同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点:
1. 儿童发展阶段的识别与适应:合同应明确教育机构需根据儿童的年
龄和发展阶段提供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活动。
这包括对儿童认知、语言、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特点的了解和适应。
2. 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适宜性:合同中应规定教育内容必须基于儿童
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并且内容应适合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兴趣,以促
进其全面发展。
3. 教师资质与专业发展:合同应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学前教育专业资格,并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4. 家长参与和合作:合同应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前教育过程,并与
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5. 安全和健康的环境:合同中必须强调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
学习环境,包括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安全教育等方面。
6. 评估和反馈机制:合同应包含对教育质量的定期评估和对家长及儿
童反馈的机制,以确保教育服务的持续改进和满足儿童发展的需求。
7. 法律和伦理责任:合同应明确教育机构在法律和伦理方面的责任,
包括保护儿童隐私、防止歧视和虐待等。
通过确保合同内容涵盖上述基本规律和关键点,可以为学前教育的质量和儿童的福祉提供坚实的保障。
学前教育学重点
![学前教育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143b3d7bf242336c1eb95e1e.png)
第一节、学前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1、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专门研究0-入学前儿童教育问题,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1学前家庭教育的特征:领先性、长久性、单独性、随意性、随机性○2学前社会教育的特征:群体性、目标性、计划性、多样性3、学前教育学的特点: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第二节、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学前理论的孕育阶段(原始社会-16世纪)(一)柏拉图《理想国》、《法律篇》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学前教育的主张,标志着学前教育公共教育思想的地位(二)亚里士多德第一次退出划分年龄阶段的问题,以七年分为一个阶段(三)昆体良注重语言的发展,强调周围环境对儿童最初观念形成的重大影响二、学前理论的萌芽阶段(17世纪-19世纪初)(一)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家1、《大教学论》2、《母育学校》是夸美纽斯为父母们编写的一本儿童教育手册,是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的专著,该书集中阐述了他的学前教育思想3、《世界图解》是夸美纽斯根据“通过眼见耳闻来学习”的观点编写的带有插图的教科书,是直接放到儿童手里的读物(二)卢梭法国教育家,教育名著是《爱弥儿》,读书以人、自然成长发展的“自然教育”为基础。
教育主张是:1、提倡自然教育2、教育应注重儿童精神的存在3、特别重视感官训练贡献:1、“儿童的发现”2、强调教育应尊重自然,反对揠苗助长(三)裴斯泰罗齐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被誉为“孤儿教育之父”和“贫民教育家”学前教育论述:1、非常重视学前教育2、幼儿教育论就是家庭教育论3、提出直观教学的思想4、强调儿童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发展(四)罗伯特·欧文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代表作《新社会观》。
欧文相信,人格是通过环境而形成的,并想用幼儿学校的实验来证明。
建立“性格形成新学院”。
三、学前教育理论的初创阶段(19世纪中期)福禄贝尔德国著名教育家,在研究学前公共教育问题和划分学前教育方面起很大的作用。
学前教育史第2章、第3章PPT课件
![学前教育史第2章、第3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425522a58fafab069dc027a.png)
第三章 清末学前教育
【2016年10月】中国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是()
A.京师第一蒙养院 B.湖南蒙养院
C.武昌蒙养院
D.天津严氏蒙养院
【2017年4月】《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的颁 行标志着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其颁行时间是()
A. 1901 年
B. 1902 年
C. 1903 年
11
第一节 清末学前教育制度的初步 形成
四、清末蒙养院制度的特点
1.初步体现了学龄前教育由家庭向社会转变。 2.仍然以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为宗旨。 3.歧视妇女。 4.脱离中国实际,照搬日本学制和严重依赖外国教习。
12
第二节 “康梁”的教育主张
康有为,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代表作《大同书》认 为儿童应完全由社会公育。公立育婴院胎教,3岁后转 到慈幼院接受保育,以后接受小学、中学、大学教育, 2王充的儿童教育思想(1) 第二节 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1) 第三节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1) 第四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1)
1
第一节 王充的儿童教育思想
王充,东汉人,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对幼儿 教育问题没有专门系统的论述,只是散见于其哲学思想和 著作中。
(三)补充 1907年颁布《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标志着清末学
前教育体质在形式上得到完善。
10
三、清末学前教育的实施
1.端方创办的武昌蒙养院,是中国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 2.张之洞制定《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 3.公办的还有京师第一蒙养院、湖南蒙养院、杭州女子学堂、 江苏旅宁第一女子附设幼稚园。 4.私立蒙养院最大的有上海的务本女塾附设幼稚园、天津严 氏蒙养院。
2.办学程度低:贫困人家的子弟,具有慈善性质。 3.教学内容:早期粗浅,后期丰富。
幼儿园学前教育学ppt课件
![幼儿园学前教育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cd703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9.png)
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心理社会性发展共有八个阶段,即:
年龄
0——1岁 1——3岁 3——6岁 6——12岁 12——18岁 18——25岁 25——50岁 50——
阶段
主要发展任务 发展的人格品质
婴儿期 儿童早期 学前期 学龄期 青春期 成年早起 成年中期 老年期
信任对怀疑 自主对羞怯 主动对内疚 勤奋对自卑 同一性角色的混乱 亲密对孤独 繁殖对停滞 完美对绝望
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 昆体良 ( 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约 35 ~ 95 年)
古罗马著名的雄 辩家、教育家,是 西方最早的教学法 学者,被誉为西方 教学论的奠基人。
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代表作:《雄辩术原理》 (西方第一部 专门以教育为题材的教育学著作 )。 主要学前教育思想:
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精神分析学派
典型代表:奥地利的弗洛伊德(Freud,18561939)、美国的埃里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1902-1994)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 本我:最低层次,追求“快乐原则” 自我: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追求“现实原则”。 超我:最高层次,追求“道德原则”。
代表人物:蒙台梭利 、精神分析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发展学派和人类发 展生态学
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蒙台梭利 (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
意大利杰出的幼 儿教育家,创立了蒙 台梭利教育法,被誉 为世界学前教育史上 自福禄培尔以来影响 最大的现代幼儿教育 家。
主要特征: 学前教育思想散见于各种哲学、政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境导入】 中二班开展了“我是小小糕点师”的DIY活动,在
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小朋友们围着围裙就象专业的糕点 师傅一样,搓、揉、压、擀,投入到糕点制作过程中,利 用模具精心制作成了形状各异漂亮精美的饼干。最后在老 师“好东西要一起分享”的提议下,小朋友们把自己辛辛 苦苦做好的饼干送给了小班的弟弟妹妹、老师和食堂的阿 姨,并受到了来自老师和食堂阿姨的赞许和肯定……就这 样,整个活动过程中,大家一起收获了满满的快乐! “好东西,齐分享”——在幼儿园活动中渗透德育
判断:幼儿园可以开展这些体育活动吗?
【情境导入】 浩浩进入幼儿园已经有一个月了,却从不和其他小朋
友打招呼、做游戏,不论做什么都是一个人,连吃饭的时候都 不肯上桌,需要老师一点一点喂。浩浩的妈妈是一个全职母亲, 把心思全都用在浩浩身上,在生活上对浩浩照顾的无微不至。 浩浩妈认为学前这几年孩子的智力开发特别重要,必须打好基 础,而吃饭穿衣这些事等浩浩长大自然就会了,所以不担心, 于是便下很大的工夫给浩浩讲故事、读儿歌、教背古诗、学做 算术……在这些方面,浩浩确实比同龄孩子显得“聪明”,但 是由于妈妈长期的过度呵护,浩浩在幼儿园显得越来越不合群, 甚至开始不愿再上幼儿园……浩浩真的聪明吗?
三、德育
(一)德育的意义和作用
1、从小培养起良好的个性品质,掌握社会行为规范, 具备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行为能力,并形成正确的道德态 度和情感,从而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生活当中。 2、对社会而言,对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起着重要的 促进作用 3、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将产生重要影响作用。
(二)德育的实施
《练习》完成列表
智育的目标
内容
途径
智育实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提供科学的智育内容; (2)注意学习内容与儿童生活经验相联系,考虑儿童的学习兴 趣,激发学习欲望; (3)要重视感知、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智 力要素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4)应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和多样的活动来帮助儿童学习; (5)重视儿童日常行为习惯、态度、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 培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
第二章 学前教育前,学前教育领域存在着一个“怪”现象。很多家
长和幼儿园让孩子们学的不是学前阶段的内容,反倒是上 小学后才会学的知识,新闻媒体上不时报道“神童”现象, 更是惹得家长们想尽办法让孩子多学点什么,比如背诵国 学经典、圆周率,学习珠心算等;不少幼儿园将小学的算 术几何、唐诗宋词等内容硬塞给孩子。然而,这些做法也 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专家们的指责……那么我们的学龄前 儿童到底应该学些什么内容呢?
(二)美育的实施
《练习》完成列表
美育目标
内容
途径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内容
一、体育
二、智育
(一)体育的意义和作用 (一)智育的意义和作用
(二)体育的实施
(二)智育的实施
三、德育
四、美育
(一)德育育的意义和作用 (一)美育的意义和作用
(二)德育的实施
(二)美育的实施
课后作业: 书P22页 3、4、5题
(一)体育的意义和作用
1.健康的身体是其一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体育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3.体育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二)体育的实施
学前儿童体育的根本任务是:通过体育促进儿 童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通过体育使儿童的基 本动作得到发展,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培养起儿童对 体育的兴趣;并在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下,培养儿 童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议一议: 我们的学龄前儿童到底应该学些什
么内容呢?
实施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出发 点。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指的是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的前提下,促进学前儿童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基本素 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一、体育
(一)体育的意义和作用
观看视频:日本小朋友半裸户外锻炼迎“大寒” 议一议:这种体育锻炼的作用,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那么我国的体育要求和实施是怎么要求的呢?
二、智育
(一)智育的意义和作用
智育指的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受教育 者掌握系统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受教 育者智力发展的教育过程。
1.开发学前儿童智力 2.帮助培养良好的智力品质 3.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智力与知识的关系:
智力是人类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感知、观 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要素。智力 不同于知识,获得了知识不等于发展了智力,但智 力的发展离不开知识。
《练习》完成列表 目标
内容
途径
1.良好生活环境的创设 2.通过精心准备和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1)体育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要关注体育自身所发挥的作用, 即以提高学前儿童身体素质为目的 (2)充分考虑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重视体育活动兴 趣和态度的培养,以游戏的形式,将专门的体育活动和日常 活动结合起来 (3)通过各种身体活动来促进学前儿童身体的发展,而要 避免简单技能技巧的训练,或者是将体育活动作为表演、用 以争取名次或荣誉等做法。
《练习》完成列表
德育目标
内容
途径
【情境导入】 小亚投资开办了一个学前儿童美术培养班,畅想着
可以让孩子在这里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初到 小亚班上的学生却不能适应,画出的画总是千篇一律。有 一次,小亚让孩子们画出心中的羊,为此,小亚先给孩子 们听了羊的叫声,还让大家模仿羊。可是最后发现好多个 小朋友画出来的羊不是喜羊羊,就是美羊羊,看着孩子们 画纸上笑容灿烂的羊羊们,小亚却笑不出来……
四、美育
(一)美育的意义和作用
1、感染和陶冶学前儿童的心灵,使其在感受和欣赏美 的过程中感到愉悦,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2、通过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活动的表现和创造,得以 充分体验和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同时可以发展思维、 想象、表达等多种能力; 3、促进学前儿童大脑左右半球得以均衡发展 4、美育对于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