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合集下载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教案名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目标年级:高中生物教学目标:1. 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点和分类;2. 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内外形态特征;3. 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角色和经济价值;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软体动物的特点和分类a. 简要介绍软体动物的特点和分类;b. 通过实例讲解软体动物的分类方法和典型代表物种。

2. 软体动物的内外形态特征a. 了解软体动物的体型、体表特征、体壁、水管系统等;b. 通过实物或图片进行观察和比较,让学生掌握软体动物的内外形态特征。

3. 节肢动物的特点和分类a. 简要介绍节肢动物的特点和分类;b. 通过实例讲解节肢动物的分类方法和典型代表物种。

4. 节肢动物的内外形态特征a. 了解节肢动物的体型、体节、附肢等特征;b. 通过实物或图片进行观察和比较,让学生掌握节肢动物的内外形态特征。

5.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角色和经济价值a. 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b. 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食物链、控制害虫等方面的经济价值。

教学方法:1. 讲述法: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点和分类。

2. 观察法: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内外形态特征。

3. 比较法: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角色和经济价值。

教学资源:1. 实物或图片: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标本或图片。

2. 讲义或PPT:包含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点、分类、内外形态特征、生态角色和经济价值等内容的讲义或PPT。

评价方法:1. 课堂回答问题: 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考察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 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认识和思考。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一篇: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和主要特征。

二、重点难点重点: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难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准备河蚌的浸制标本、各种软体动物的图片、自制课件四、引入新课教师猜谜:“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

”请同学们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对,是蜗牛。

那同学们知不知道蜗牛属于哪种动物啊?对,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软体动物。

学生回答:蜗牛、软体动物。

趣味情景引入,设疑诱思,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探究新知一、认识常见的软体动物利用多媒体展示蜗牛、河蚌、石鳖、乌贼等几种常见软体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识别,让学生想一想,这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是否一样?教师进一步指出:这些动物尽管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

下面我们通过软体动物的代表——河蚌来了解软体动物的特点。

二、观察河蚌的内部结构取出河蚌的浸制标本,组织学生观察。

教师提出问题: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3.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4.它是如何获取食物的?教师总结:(1)河蚌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

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2)靠足缓慢运动。

(3)用鳃呼吸。

(4)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取食物。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标本,引导学生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观看图片,注意观察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

学生分组观察河蚌标本,边观察边记录。

小组派代表总结观察结果。

学生讨论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提高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篇一: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1课时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方面(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方面通过对当地常用的软体动物的观测,并使学生学会观测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方式和观测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写作,并使学生晓得我国就是世界上最早展开人工育珠的国家,进一步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唤起其努力学习科学的自信心和努力学习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重点难点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

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认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就是本课难点。

因为本章没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回去本节课又必须使学生晓得哪些动物属软体动物,它们属软体动物的依据就是什么。

教具准备工作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

归纳共同特征2.教学过程说明:1213板书设计第二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常用的软体动物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内壳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坚硬的身体表面存有外套膜,大多具备贝壳;运动器官就是肢。

三、与人类的关系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堂堂清1、下列软体动物中,贝壳为螺旋形的是(b)a河蚌b蜗牛c乌贼d扇贝2、河蚌适于水中生活,其运动器官是(c)a鳃b贝壳c斧足d腹足3、软体动物用肢缓慢运动,在排出和排泄水的过程中摄食,并确定未消化的残渣,同时利用鳃展开体温4、完成课后练习题课后反思14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2课时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方面(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物种。

2.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物种。

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代表物种及其生活习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其生活场景。

2. 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

3. 设置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动物的特征。

2. 讲解:详细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如身体结构、呼吸方式等,并给出代表物种。

3. 案例分析:分析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捕食、共生等。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了解,讨论它们的生活习性及其适应环境的原因。

5. 互动环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哪些方面有所不同?”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资料,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8. 板书设计: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没有骨骼代表物种:蜗牛、蚌类、乌贼等节肢动物:身体分节外骨骼触角和足分节代表物种:昆虫、蜘蛛、甲壳类等六、教学拓展:1. 对比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其他分类特征,如繁殖方式、发育过程等。

2. 探讨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用、药用、观赏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特征的理解程度。

2. 观察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 通过问卷调查或口头提问,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软体动物的特征和分类2. 节肢动物的特征和分类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实例介绍4. 学生实践操作:观察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5. 课堂讨论:保护生态环境,关爱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

2. 难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在实际生物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

2. 利用多媒体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及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4. 安排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视频资料。

2. 准备相关标本或模型,方便学生观察。

3. 准备实践操作材料,如显微镜、解剖工具等。

4. 准备课堂讨论话题及相关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动物的特征。

2. 探究软体动物特征:提问学生关于软体动物的了解,引导学生分析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如身体柔软、外套膜等。

3. 学习软体动物分类:介绍软体动物的分类,如头足类、腹足类、腕足类等,并展示相关标本或图片。

4. 探究节肢动物特征:提问学生关于节肢动物的了解,引导学生分析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如外骨骼、分节等。

5. 学习节肢动物分类:介绍节肢动物的分类,如昆虫、甲壳类、多足类等,并展示相关标本或图片。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八、拓展活动1. 让学生收集有关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光盘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光盘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光盘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1.2 教学内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定义和分类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区别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讲解定义: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定义和分类展示特征: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区别第二章:软体动物的特征和例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常见例子2.2 教学内容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无骨骼,有外套膜等软体动物的例子:蜗牛、蛞蝓、章鱼等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回顾软体动物的定义和分类讲解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无骨骼,有外套膜等展示软体动物的例子:蜗牛、蛞蝓、章鱼等第三章:节肢动物的特征和例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常见例子3.2 教学内容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分节,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节肢动物的例子:昆虫、蜘蛛、甲壳类动物等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3.4 教学步骤回顾节肢动物的定义和分类讲解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分节,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展示节肢动物的例子:昆虫、蜘蛛、甲壳类动物等第四章: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和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保护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作用: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维持生态平衡等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保护:保护措施和意义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4.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讲解生态作用: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维持生态平衡等作用展示保护措施: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保护措施和意义第五章:实践活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理解和认识5.2 教学内容实践活动:观察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制作标本或观察日记等5.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5.4 教学步骤布置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制作标本或观察日记等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观察和制作标本或观察日记等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践活动的心得和发现第六章: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进化和适应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进化历程和适应策略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进化历程:通过化石记录了解其进化过程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适应策略: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和生存策略6.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6.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化石记录,引起学生的兴趣讲解进化历程: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进化历程和化石记录展示适应策略: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和生存策略第七章: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7.2 教学内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物来源、药物研发、生态服务等7.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7.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讲解食物来源: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人类食物来源中的应用展示药物研发: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展示生态服务: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第八章: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研究方法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研究方法和手段8.2 教学内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8.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8.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研究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讲解研究方法: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观察、实验、比较等研究方法展示研究案例:通过具体的研究案例,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第九章: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多样性保护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9.2 教学内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多样性:种类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保护:保护措施和意义9.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9.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讲解多样性: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种类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展示保护措施: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保护措施和意义第十章:综合实践活动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10.2 教学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观察、保护或研究的相关活动10.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0.4 教学步骤布置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设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观察、保护或研究的相关活动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观察、保护或研究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践活动的心得和发现重点和难点解析1.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和例子重点环节: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和例子补充和说明: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直观地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如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外套膜等,节肢动物的身体分节、外骨骼等。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类及形态特征。

2.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物学意义。

3.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环境和分布规律。

4.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方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类及形态特征。

2.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环境和分布规律。

三、教学内容1. 软体动物1.1 定义软体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门,其表皮不含外骨骼和硬板,因而身体柔软或薄如膜,又可收缩伸展,在陆地和水中都有分布,目前已知约有10万种以上。

1.2 分类软体动物门包括头足类和双壳类两个亚门:•头足类:–指足类:章鱼、乌贼、墨鱼等。

–腕足类:鸳鸯螺、海螺、海兔等。

–枪乌贼类:鱿鱼等。

•双壳类:–原始双壳类:扁蜷、实螺、沟青贝等。

–真双壳类:蛤蜊、海蛎子、珠母贝、扇贝等。

1.3 形态特征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没有外骨骼,通常为海水或淡水动物。

其主要形态特征包括:•走动方式:有少数能在陆地行走,大多数在水或泥中爬行。

•器官:具有简单的消化、循环、排泄、神经、感觉等器官。

•呼吸和循环:体壁薄而柔软,可自由收缩,呼吸方式多样,血液无定形体。

•交配和繁殖:性别分离,卵生或胎生,具有特征性的群体繁殖和克隆繁殖。

2. 节肢动物2.1 定义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门,可分为昆虫类、蜘蛛类、甲壳类和多足类四个亚门,种类繁多,数量很大。

节肢动物栖息于陆地和水中,包括一些对人类有危害的昆虫和蜘蛛。

2.2 分类节肢动物门包括以下四个亚门:•昆虫类:包括蚊子、蝴蝶、蜜蜂、蚂蚁等。

•蜘蛛类:包括蜘蛛、蝎子、螳螂等。

•甲壳类:包括蟹、龙虾、虾等。

•多足类:包括蜈蚣、蚂蟥、百足虫等。

2.3 形态特征节肢动物的身体由相互重叠的体节组成,每个体节上有一对附肢,可分为口肢、步肢、翅肢、退化肢等几种。

其主要形态特征包括:•骨骼:具有外骨骼,具有保护身体、支持体形等作用。

7.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 2023-2024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

7.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 2023-2024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复备人:复备时间:学科生物设计者单位年级八年级来源鲁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课时1【课程标准】2022版13页1.说明生物的不同分类等级及其相互关系,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2.对于给定的一组生物,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3.分析不同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关注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影响,认同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观察学习,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确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德育融合点】关注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生存的意义【评价任务设计】1、通过多媒体、课本的观察,来了解软体、节肢动物的结构、功能。

2通过分析结构功能的对应关系,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观点。

【主问题设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软体动物一、情景导入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用贝壳组成的装饰品,长有这些贝壳的动物长什么样子?它们属于什么动物?二、个体自学软体动物视频播放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分别说出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并回答教材第14页“观察与思考”讨论题。

三、同伴助学组织学生小组自行解决问题。

1.贝壳作用?2.观察到的动物是靠什么运动的?又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主问题处理过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成果与评价】3.试着想一想,它是如何让获取食物的?4.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软体动物?(举例说明)引导学生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二)节肢动物一、个体自学师出示一组节肢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属于哪一类动物?从而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第二部分内容-——节肢动物。

图片出示蝗虫的结构图,组织学生观察思考以下问题:1蝗虫的躯体分为哪几部分?2蝗虫的足,翅,触角各有何特点?这对蝗虫的生活有何意义?3推测蝗虫气门的作用?4体表坚硬对于蝗虫有什么意义?二、教师导学引导学生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思考除昆虫外,节肢动物还有哪些?思考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四篇】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四篇】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四篇】软体动物是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动物,是除节肢动物外最大的类群,约10万种。

体制的差异很大,但有共同的特征∶体柔软而不分节,一般分头、足(有的头退化或消失,足肌肉质)和内脏、外套膜(由背侧的内脏团、外套膜及外套腔组成)两部分。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篇: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材分析《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节内容主要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两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分组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是丰富多彩的,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时间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动画视频,并提出问题: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故事中的蚌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们先一起学习软体动物。

推进新课学习目标一:软体动物1、常见软体动物的观察按照学生的分组给学生分发河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河蚌贝壳的形状、花纹和年轮,柔软的身体,运动器官——足,内脏团和呼吸器官——鳃,还有外套一般的肉质膜。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识别和描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够比较和contrast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不同之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能来收集和分析有关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信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尊重和保护动物。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软体动物的特征和例子介绍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如身体柔软、无骨骼、有外套膜等。

展示和讨论软体动物的例子,如蜗牛、蛞蝓、章鱼等。

2. 第二节:节肢动物的特征和例子介绍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如身体分节、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

展示和讨论节肢动物的例子,如昆虫、蜘蛛、甲壳类动物等。

三、教学资源:1. 图片和实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和实物标本。

2. 视频或动画:关于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视频或动画。

3. 实验材料:如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堂讲解: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例子,进行比较和对比。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不同之处,并展示他们的发现。

4. 实验观察:学生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实物标本,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5. 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不同之处,并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验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不同之处。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挑战,如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的培养,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体验。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类、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3. 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软体动物的分类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节肢动物的分类特征和生活习性;
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共同点和区别;
4.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5.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6.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针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类特征、生活习性、解剖结构等方面进行讲解,使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有更深入的认识;
2. 实验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解剖结构、生长发育过程等方面,加深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理解;
3.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生活中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四、教学评价
1. 考试:通过单选、多选等形式,考察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群体讨论、互相评价实验报告。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生物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教案: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类和归纳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软体动物(1)软体动物的特征;(2)软体动物的分类。

2.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1)软体动物的生活方式;(2)软体动物的适应环境。

3.什么是节肢动物(1)节肢动物的特征;(2)节肢动物的分类。

4.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1)节肢动物的生活方式;(2)节肢动物的适应环境。

三、教学过程:1.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动物,询问学生是否注意到了一些“软的”和“长腿的”动物。

2.软体动物的特征和分类(1)介绍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如没有骨骼、柔软的身体等;(2)介绍软体动物的常见分类,如腹足类、头足类等。

3.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1)引导学生观察、描述软体动物的生活方式,如腹足类通过足以爬行、头足类通过喷射水柱逃避捕食;(2)让学生分析软体动物的适应环境,如水中的腹足类适应水生生活。

4.节肢动物的特征和分类(1)介绍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如外骨骼、分段的身体等;(2)介绍节肢动物的常见分类,如昆虫、甲壳类动物等。

5.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1)引导学生观察、描述节肢动物的生活方式,如昆虫的飞行、甲壳类动物的摄食;(2)让学生分析节肢动物的适应环境,如昆虫适应陆地生活。

6.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分类、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来评价他们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理解程度。

五、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分类和归纳,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时间有限,需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并适当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定义。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实物展示和观察等直观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1.4 教学活动引入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概念。

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和实物。

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

第二章:软体动物的特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2 教学内容软体动物的身体结构。

软体动物的呼吸和排泄系统。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实物展示和观察等直观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2.4 教学活动展示软体动物的图片和实物。

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软体动物的身体结构和呼吸排泄系统。

第三章:常见的软体动物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软体动物。

3.2 教学内容常见的软体动物种类。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实物展示和观察等直观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4 教学活动展示常见的软体动物的图片和实物。

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常见的软体动物。

第四章:节肢动物的特征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4.2 教学内容节肢动物的身体结构。

节肢动物的呼吸和排泄系统。

4.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实物展示和观察等直观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4.4 教学活动展示节肢动物的图片和实物。

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节肢动物的身体结构和呼吸排泄系统。

第五章:常见的节肢动物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节肢动物。

5.2 教学内容常见的节肢动物种类。

5.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实物展示和观察等直观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5.4 教学活动展示常见的节肢动物的图片和实物。

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常见的节肢动物。

第六章:软体动物的生态系统角色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地位;3.能够描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教学内容1. 软体动物1.1 基本特征软体动物是一类无脊椎动物,身体柔软,没有骨骼和外骨骼,通常有壳或外套膜保护身体。

软体动物的体内有一个柔软的、类似于肌肉的组织,称为软体组织。

软体动物的呼吸器官多样,有的通过皮肤呼吸,有的通过鳃呼吸,还有的通过肺呼吸。

1.2 分类软体动物分为腹足类、头足类和双壳类三大类。

其中,腹足类包括蜗牛、蛞蝓等,头足类包括章鱼、乌贼等,双壳类包括蛤、蚌等。

1.3 生活习性和生态地位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海洋、淡水和陆地上,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它们在食物链中处于不同的位置,既是食物来源,也是食物消费者。

此外,软体动物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如蚬、蛤、鲍等。

2. 节肢动物2.1 基本特征节肢动物是一类有外骨骼的无脊椎动物,身体分节,每个节上都有一对附肢。

节肢动物的外骨骼是由硬壳组成的,可以保护身体,但也限制了身体的生长。

节肢动物的呼吸器官多样,有的通过皮肤呼吸,有的通过气管呼吸。

2.2 分类节肢动物分为甲壳动物、蜘蛛动物、多足动物和昆虫四大类。

其中,甲壳动物包括虾、蟹等,蜘蛛动物包括蜘蛛、蝎子等,多足动物包括蜈蚣、千足虫等,昆虫包括蝴蝶、蚂蚁等。

2.3 生活习性和生态地位节肢动物广泛分布于陆地和水域,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它们在食物链中处于不同的位置,既是食物来源,也是食物消费者。

此外,节肢动物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如蜜蜂、蚕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分类、生活习性和生态地位。

四、教学过程1. 讲授1.1 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2 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地位2.1 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2 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地位2. 讨论1.讨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讨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应用价值。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4.教学资源:
(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动物园、采集标本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实践能力。
(3)提供课外阅读资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教学建议:
(1)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质量。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讨论主题,如:“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节肢动物的分类及其特点”等。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达成共识。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题,如:“列举三种软体动物及其特点”、“简述节肢动物的身体结构”等。
(2)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生物学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2.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以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与生活的联系。
(2)启发引导: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3.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生物学研究方法,设计一个简单的观察实验,以探究软体动物或节肢动物的某一特性。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结果和结论。
4.撰写一篇关于软体动物或节肢动物的科普文章,要求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不少于400字。
5.家长辅助作业:与家长一起,观察家中的宠物或周边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并讨论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6)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6)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1. 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定义及其特征;2. 了解软体动物的分类及其特点;3. 掌握节肢动物的分类和特征;4. 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软体动物的定义和特征:–定义:软体动物是一类无脊椎动物,其身体柔软,无骨骼结构。

–特征:身体分节,有足或伪足,体表一般有贝壳或腹足。

2.软体动物的分类和特点:–腹足类软体动物:主要特点是有一块贝壳覆盖前部体表,如蜗牛和蛞蝓。

–鳃足类软体动物:主要特点是体表有鳃,如蛤蜊和蛏子。

–柔软类软体动物:主要特点是体表无骨骼结构,如海葵和水母。

3.节肢动物的定义和特征:–定义:节肢动物是一类有节肢和外骨骼的无脊椎动物。

–特征:身体分节,每个节肢上都有一个对应的附肢。

4.节肢动物的分类和特征:–昆虫:属于节肢动物的一大类,有头、胸、腹三个部分,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六条腿。

–蜘蛛:属于节肢动物的一类,具有两个体节,头胸部和腹部,没有触角和复眼。

–螃蟹:属于节肢动物的一类,有五对步足,头胸部和腹部明显分离。

5.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软体动物:作为食物链的一部分,软体动物可以为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同时也起到分解和清理底泥的作用。

–节肢动物:节肢动物在食物链中扮演各种角色,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的方式,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定义、特征、分类等知识点。

2.图片展示法:使用图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外貌特征,加深学生对于这些动物的印象。

3.实地观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彼此观察和发现的结果,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资源1.幻灯片:包含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和相关的知识点;2.生物实验室:提供实地考察的机会,观察和记录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节肢动物)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节肢动物)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生物的基本分类、生物的特征等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节肢动物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1.对节肢动物的身体结构、生长发育等特征的理解需要更深入的观察和分析。
2.节肢动物的分类较为复杂,学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比较等方法,掌握各类群的主要特点。
3.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可能对节肢动物存在恐惧、排斥等心理,需要引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关爱生命的价值观。
针对以上学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究,帮助他们建立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节肢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尊重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选取部分学生答案进行展示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分类、生长发育过程及适应环境的特点。
2.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尊重自然。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节肢动物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
-举例说明:介绍节肢动物在农业、医学、环保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
4.拓展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节肢动物,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外实践:组织学生开展野外观察、采集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节肢动物的认识。
5.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内容,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

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

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12.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I ;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学目标,I •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I 2.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M-W■■■■■MBM—■■■■■■■■■■*«■■■■■——■■■■■■■■■■■——■■■■■9M■■-M■■■■■■■■■■■■■——■■■■■■■■■M■■教学重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M —MMM —MMMM-W■■-W■■■VaB———■■■■SMB■■-W———■■■MMB■■■■SMB■■■■BMB■■■VaBMSBVflB■■———■■■MMB■■■■■«■■■SMB■■■AMB■■教学难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使用建议:本节内容可以从生活常识入手,引入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学习,例如缢蛭、河蚌、扇贝和蝗虫的实验观察等进行引入,以便进行接下来的教学。

仔细回忆吃过的海鲜,你是否吃过河蚌、扇贝?想一想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结构?有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使用建议: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缢蛭的示意图帮助理解,举例其他软体生物,比方:扇贝、文蛤、河蚌等引起学生的共鸣。

并通过常见的软体动物引出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 .代表动物:缢蛭 (1)生活环境:水中(2)形态结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有两片大小详尽的石灰质贝壳 (3)运动:运动器官是足2 .其他软体动物:扇贝,河蚌,章鱼,蜗牛3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大多数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4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可供食用(2)可作为鱼和家禽的饵料或饲料 (3)蚌可用于人工珍珠的培育(4)鲍的贝壳可入药考,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建议从生活入手,蝗虫是学生常见的节肢动物,带着学生观察蝗虫的结构,总结节肢动物的特征。

5.昆虫纲一一代表动物:蝗虫(1)形态结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局部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2)运动:足和触角都分节,有两对翅,运动更加灵活,分布范围更广,更有利于取食和逃避天敌(3)呼吸:气门是气体进出蝗虫的门户,其内连接不断分支的器官,依靠气管呼吸(4)坚韧的外骨骼既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器官,又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更适应陆地生活6.其他节肢动物:蜘蛛、虾、蟹7.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8.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益处:可食用;提供工业原料;作为经济鱼类的饵料;完成植物的传粉;抑制害虫(2)害处:危害农作物、果树和森林等(蝗灾)使用建议: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课堂的精讲,每个题目结合试题本身、参考答案和解析局部,覆盖根底、稳固和拔高三个例题。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内容:1. 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定义。

2. 讲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2.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分析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概念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特征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软体动物的特征教学目标:1. 了解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 掌握软体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教学内容:1. 讲解软体动物的特征。

2. 介绍软体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分析软体动物的特征。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软体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软体动物特征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软体动物分类和代表物种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节肢动物的特征教学目标:1. 了解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 掌握节肢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教学内容:1. 讲解节肢动物的特征。

2. 介绍节肢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分析节肢动物的特征。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节肢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节肢动物特征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节肢动物分类和代表物种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习性教学目标:1. 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习性。

2. 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方式。

教学内容:1. 讲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习性。

2. 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方式。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习性。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方式。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生态习性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方面
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重点难点
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

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

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

教具准备
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

归纳共同特征2.教学过程说明:
12
13
板书设计
第二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常见的软体动物
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内壳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三、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
堂堂清
1、下列软体动物中,贝壳为螺旋形的是(B) A河蚌 B蜗牛C乌贼D扇贝
2、河蚌适于水中生活,其运动器官是( C) A鳃 B贝壳 C 斧足D腹足
3、软体动物用足缓慢运动,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食,并排除未消化的残渣,同时利用鳃进行呼吸
4、完成课后练习题课后反思
14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3)掌握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通过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

通过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教学难点
1.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2.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3.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

4.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教具准备
活蝗虫、雌雄蝗虫标本、蝗虫模型、活蚂蚁(或蟑螂)数只、白糖5g和沙粒(或木屑)5g、解剖盘、镊子、解剖针、放大镜、胶水、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或挂图和投影片)、蝗虫发育过程标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实物导人→设疑启动→引出课题→观察蝗虫标本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通过生理实验和观察实验理解其主要器官的功能→观察并记录,归纳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2.教学过程的说明:
15
16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材分析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节内容主要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两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分组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是丰富多彩的,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动画视频,并提出问题: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故事中的蚌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们先一起学习软体动物。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软体动物
1、常见软体动物的观察
按照学生的分组给学生分发河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河蚌贝壳的形状、花纹和年轮,柔软的身体,运动器官——足,内脏团和呼吸器官——鳃,还有外套一般的肉质膜。

学生观察后思考以下问题:
(1)贝壳在身体外面起什么作用?贝壳是怎样形成的?
(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呼吸的?
(3)它们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2、其他软体动物
进一步利用多媒体提供石鳖、蜗牛、乌贼等三种动物的图片,并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思考以下问题:
(1)石鳖贝壳是什么形状?它靠什么运动?
(2)蜗牛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是什么形状的?它靠什么运动?
(3)乌贼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捕食和运动的?
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小组共同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4、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利用多媒体展示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师生共同明确软体动物对人类的有益价值。

①食用
牡蛎、扇贝、鲍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

②饰品
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③药用
鲍的壳、乌贼的壳、珍珠粉可入药。

(2)利用多媒体展示软体动物对人类有害的两个方面。

①蜗牛可以危害农作物
②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

学习目标二:观察蝗虫
观察大屏幕上的蝗虫图片,并结合教材P15图5-16观察蝗虫身体的形态结构。

1、观察蝗虫的身体
通过观察完成下列问题:
(1)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这几部分各有什么主要功能?
(2)说出1至9的名称。

(3)轻轻捏一捏蝗虫的身体,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4)教师进一步提问:坚韧的外骨骼对蝗虫有什么作用呢?
2、观察蝗虫触角、足及翅的特点
3、蝗虫的呼吸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将两只蝗虫分别放在甲、乙两支装满水的试管中,甲试管中的蝗虫头部朝下,乙试管中的蝗虫胸腹部朝下。

提问:甲和乙两支试管中哪一只蝗虫先死亡?为什么?
学习目标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常见的节肢动物,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这些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图片,总结节肢动物对人有益及有害的方面。

1、食用
虾、蟹等为人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动物蛋白。

2、药用
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

3、仿生
人们生活中的诸多发明都离不开仿生学,而许多利用仿生学的例子中离不开昆虫,例如模仿蜻蜓的翅痣用于消除飞机颤振,利用萤火虫发出的冷光制作荧光灯等。

4、有些节肢动物可传播疾病
例如蚊、螨叮咬人,并传播疾病。

课堂小结
通过思考题完成本课小结:
1、你知道美丽的珍珠是怎样孕育的吗?
2、蝗灾为何一般发生在干旱的年份,而且蝗灾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
3、在所有的动物类群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是最多的,想一想这与它们的哪些特征有关呢?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软体动物
1、主要特征
(1)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2)运动器官是足
2、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
(2)有害
二、节肢动物
1、主要特征
(1)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2)足和触角均分节
2、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
(2)有害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西峡城区一中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 设计教师:曹玉侠 xx年9月8日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