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 简介
(优选)孔子弟子颜回
【译文】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 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
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说的,是不如他 【评析】
1孔子之大弟子颜回
颜回生平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 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 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 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 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
1孔子之大弟子颜回
<论语> 而自己却只能是老师讲了一步,他只能知道两步而已.由此可见,子 贡是一个很坦诚也很谦虚的人. 知人者智,自知则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有自知之明的人既能 全面认识自己,又能很好地了解别人,这样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现 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很少注视自己,一双眼睛紧盯着别人,自以为自 己比别人都高明.实际上,以已之长比人之短,这样的做法是可悲的.
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 国公
,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 圣庙”. 颜回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过匡地遇乱及在陈、蔡间遇险时,子路等人对孔子
的学说都 产生了怀疑,而颜回始终不渝,并解释道;“老师的理想很高,学问 很深,所以才不被一般世人所理解、采用,这正是他们的耻辱。”孔子听了很高 兴。
1孔子之大弟子颜回
<论语> 仁德是有境界的,树立志向是修养的第一步.孔子将立志分为树立个 人理想和树立社会理想两个方面,其个人理想是做一个道德高尚的 人;社会理想则是追求一个和谐的社会;并且他对弟子们关于志向的
关于颜回的论语
关于颜回的论语摘要:一、颜回的简介二、论语中关于颜回的描述1.颜回的品质2.颜回与孔子的关系3.颜回的学识与教育观念三、颜回在论语中的启示1.忠诚与谦逊2.教育的真谛4.学无止境四、颜回的形象对后世的影响正文:【颜回的简介】颜回,字子渊,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孔子的得意门生。
他生活在春秋末期,与孔子相差二十岁,是孔子门下年龄最小的弟子。
据《论语》记载,颜回是孔子最欣赏的弟子之一,以贤德著称。
【论语中关于颜回的描述】【颜回的品质】《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评价颜回:“回也其心三月矣。
”这句话意味着颜回内心坚定,始终如一。
在《论语·子罕》篇中,孔子称赞颜回:“回也,其心志乎!”表现出颜回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颜回与孔子的关系】《论语·颜渊》篇中,孔子曾说:“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这句话反映出颜回对孔子的尊敬与信任,同时也说明颜回是孔子的得力助手,对孔子的教诲心悦诚服。
【颜回的学识与教育观念】在《论语·颜渊》篇中,颜回向孔子请教:“回也,闻诸夫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孔子回答:“知者乐,仁者寿。
”这段对话反映出颜回对知识的渴求,同时也体现出孔子“仁者乐山,知者乐水”的教育观念。
【颜回在论语中的启示】【忠诚与谦逊】颜回的品质给后人的启示是忠诚与谦逊。
忠诚是指对道德、信仰、事业等的坚定和执着;谦逊则是一种虚心向别人学习的态度。
颜回的忠诚与谦逊为他在儒家学派中树立了崇高的地位。
【教育的真谛】颜回与孔子的对话反映了教育的真谛。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品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
【学无止境】颜回的形象启示我们,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我们要不断追求知识,完善自己,做到“知者乐”,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颜回的形象对后世的影响】颜回作为孔子的得意门生,他的形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世儒家学者将颜回视为道德的楷模,纷纷以他为榜样,致力于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
孔门七十二贤传之二——颜回传
孔门七十二贤传之二——颜回传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
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儒家五大圣人之一。
颜回像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
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
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
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颜回终生所向往的就是能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颜回好学颜回非常好学,不仅向老师学习知识,还学习孔子的为人。
孔子很赞赏颜回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说:“颜回呀,他的心能够长时间不离开仁德,其他学生就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只是偶尔想起来而已。
”孔子把颜回作为最优秀的学生。
可是颜回并不以此为满足,他要学的是老师的真才实学,他常常感叹:“老师的学识,我越仰视越觉得高,越钻研越觉其深,看着似乎伸手可及,其实却难以达到。
老师循循善诱,教我读文献、学知识,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使我欲罢不能,虽然我已用尽我的才力,却依然无法完全掌握老师那渊博的学识。
”颜回塑像孔子对颜回有问必答、呵护有加。
当颜回问如何治理国家时,孔子说:“要用夏代的历法,坐殷代的车子,戴周代的帽子,音乐就演奏韶乐和舞乐。
要禁绝郑国的乐曲,远小人,因为郑乐淫秽,小人危险。
”当颜回随孔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时,孔子总是牵挂着这位得意门生。
有一次,孔子一行在匡地被人围困,颜回掉了队,孔子急坏了。
待颜回赶到时,孔子说:“我还以为你死了。
”颜回说:“老师在,我怎么敢先死呢?”孔子因而曾感叹:“颜渊大约也不是能助我的弟子,他对于我说的话无所不悦。
颜回(颜渊)简介(孔子学生)
颜回(颜渊)简介(孔子学生)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陋巷简居颜回所处的时代,已是中国的春秋末期,不但周天子的王权继续衰落,而且各诸侯国的公室也衰落了,由春秋初期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进而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
“陪臣” 即臣之臣。
如诸侯国的卿大夫对诸侯称臣,对天子则自称“陪臣” ;卿大夫的家臣对诸侯而言也称“陪臣”。
春秋时鲁国为“三桓”执政(即鲁桓公后裔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把持国政),至鲁昭公、定公、哀公时,家臣势力兴起,家臣叛乱屡有发生。
鲁昭公四年(公元前 538 年),叔孙氏家臣竖牛软禁并饿死了叔孙豹,设计杀害了叔孙豹的两个嫡子,拥立庶子叔孙诺。
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 530 年)季平子立,对家臣南蒯未加礼遇,南蒯便密谋以公子怒代替季平子:“吾出季氏,而归其室于公,子更其位,我以费为公臣。
” (《左传?昭公十二年》)事泄,南蒯以费叛归齐。
鲁定公五年至九年(公元前 505 年至前 501 年),季氏家臣阳虎专政,并把持了鲁国国政。
阳虎之乱是鲁国家臣叛乱中持续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次叛乱。
阳虎的权势凌驾于“三桓”之上长达三、四年。
阳虎原本为孟孙氏庶支,后为季孙氏家臣,季平子时很受重用。
季平子死,季孙斯(桓子)立,阳虎已是季氏三世“元老”。
在处理季平子葬礼上,阳虎与季孙氏另一家臣仲梁怀发生争执。
七十二贤颜回的传奇一生
七十二贤颜回的传奇一生颜回,字子渊,后世尊称其为复圣,七十二贤之一,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颜回的一生,希望对你有帮助!颜回的一生颜回,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1年,卒于公元前481年,字子渊,又称为颜渊,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曲阜,是所有弟子中孔子评价最高的弟子,不仅仅称赞颜回“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的文人和统治者也对颜回推崇有加,颜回生前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潦倒,死后却荣宠万千,不禁让人感叹。
颜回,十四岁的时候拜孔子为师,入门开始学习,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汉代之后被列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首,在祭祀孔子的时候颜回配享。
颜回在孔子处学习了六年,学业就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但是出于对孔子的崇拜,也出于“好学”,颜回一直追随着孔子。
在其学业完成之后,公元前503年颜回十九岁,已经到了应该婚配的年龄了,于是经过媒人的牵线,颜回要去宋国求娶戴氏,所以颜回西游到了卫国,通过卫国再到宋国去娶亲,二十岁的时候与戴氏完婚,二十一岁生下儿子颜歆。
颜回在成家之后仍然追随着孔子,公元前497年,颜回跟着孔子去周游列国,寻找自己的学说可以实现的国度,但是在那个刀光剑影战乱纷纷的年代,孔子的学说不能被接受,所以孔子的宣传虽然使得其思想为世人所知,但是却不能被当权者接纳施行。
周游列国的时候孔子被困在陈、蔡之间,很多弟子对孔子的学说产生了怀疑,只有颜回坚定的相信老师的学说。
孔子喟叹:“有是哉,颜氏之子!”可见对颜回是非常欣赏的。
跟着孔子周游列国并没有找到能够实现孔子政治理想的地方,公元前483年,颜回跟随孔子回到鲁国,为了能够有些收入养家,颜回开堂讲学,形成了自己的一个流派,这便是颜氏之儒,是孔子之后儒家八派中的一派。
颜回攫其甑颜回一生都在追随着孔子,甚至可以说对孔子是亦步亦趋,孔子对其的评价非常高,屡次说“贤哉回也!”汉代之后,颜回被尊为七十二贤之首,在祭祀孔子的时候颜回配享,可见颜回的地位之高,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生中既没有任何政绩,也没有留下任何的著作,甚至死后连下葬的资费都没有,之所以能够称于世是因为其高贵的品德。
孔子弟子简介
孔子弟子简介孔门弟子1、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
不幸早死。
汉高祖东巡祀孔子时以颜回配享,后历代因之。
唐贞观二年(628年)诏称“先师”。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兖国公”。
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复圣”。
在曲阜城内建有复圣庙,俗称颜庙。
2、闵损(前536~?年)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骞。
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而其孝悌之德尤以为人所称颂。
《先进》赞扬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他物资欲望寡少,仕途观念淡薄。
《雍也》载,当季氏请他当“费宰”时,他断然谢绝,说:“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也说他“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费侯”。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为“琅琊公”。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为封为“费公”。
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闵子”。
3、冉耕:(约前544~?)春秋末鲁国人。
字伯牛。
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
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
因恶疾早逝。
孔子哀叹其“亡之,命矣夫!”(《雍也》)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郓侯”。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东平公”。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为“郓公”。
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4、冉雍:(前522~?)春秋末鲁国人。
字仲弓。
品学兼优。
为人度量宽宏,“仁而不佞孔子称其“可使南面”,即可担任封国之君(《雍也》)。
后来荀子更敬重他。
《荀子?十二子》称:“下则法仲尼、自弓(即仲弓)之义”,将他和孔子并提。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薛侯”。
颜回的人物事迹
颜回的人物事迹
颜回(前521年-前491年)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庙大成殿四配之首,被称为“複圣”。
他也是孔门十哲德行科的高材生,是孔门弟子
中德行修为最高者。
颜回的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礼崩乐坏的时代,他坚守儒家的仁义之
志和王者之政,被视为“愚儒”和“矫饰”,但他并未因此改变自己
的志向。
他崇尚夏教忠、殷教敬、周教文,希望在衰败混乱的社会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
颜回在学问上非常用功,深得孔子的赞赏。
孔子曾经称赞他:“用之
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悲痛,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回家境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以“愿贫如富、贱如贵,无勇而威,
与士交通,终身无患难”自勉自慰。
他主张为人要谨慎,克己,多注
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而不应该严以待人。
他与孔子谈论志向时,
曾说我无伐善,无施劳(我希望我不炫耀自己的长处,有功劳,也不
夸耀)。
颜回在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高,自汉代起,他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
时祭孔时独以颜渊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複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複圣”。
山东曲阜还有“複圣庙”。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颜回的事迹,建议查阅历史典籍。
颜回生平简介
颜回生平简介颜回中文名称:颜回又名:复圣字子渊颜叔颜渊颜生性别:男所属年代:春秋战国时代生卒年:公元前523~前490相关人物:唐太宗唐玄宗孔子宋真宗生平简介颜回(前523~前490年)春秋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字子渊,一作颜渊,孔子的得意门人,以德行坚称。
亦称颜渊后世也称作“颜叔”,“颜生”。
他贫而好学,笃于存亡,虽箪食瓢饮,不改其乐。
年三十二死,后人称为“复圣”。
在孔门弟子中,颜回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
对于“仰之弥高”的孔门哲理,他坚守先生“不耻下问”的教悔,一起毕生精力“研之弥坚”,“欲罢不能”,深得孔子的赞赏。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颜回(前521-前481),字渊,一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都城(今曲阜)人。
系颜路(孔子早期弟子)之子,他出身贫寒,自幼生活清苦,却能安贫乐道,不慕富贵;性格恬静,聪明过人,长于深思。
听孔子所讲的许多高深道理,他能完全理解,且能“闻一知十”成为孔子的得意门生。
颜回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过匡地遇乱及在陈、蔡间遇险时,子路等人对孔子的学说都产生了怀疑,而颜回始终不渝,并解释道;“老师的理想很高,学问很深,所以才不被一般世人所理解、采用,这正是他们的耻辱。
”孔子听生很高兴。
同行颜回素以德行著称。
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
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颜回(前521-前481),字渊,一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都城(今曲阜)人。
系颜路(孔子早期弟子)之子,他出身贫寒,自幼生活清苦,却能安贫乐道,不慕富贵;性格恬静,聪明过人,长于深思。
2019年颜回简介范文.doc
2019年颜回简介范文篇一:颜回简介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卒于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1年),享年40岁(据熊赐履:《学统》).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处”.自汉高帝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国魏正始年间将此举定为制度以来,历代统冶者封赠有加,无不尊奉颜子.人物简介:颜回(前521~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颜回像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颜回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过匡地遇乱及在陈、蔡间遇险时,子路等人对孔子的学说都产生了怀疑,而颜回始终不渝,并解释道;“老师的理想很高,学问很深,所以才不被一般世人所理解、采用,这正是他们的耻辱.”孔子听生很高兴.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为“复圣”.篇二:孔子“误解”颜回孔子“误解”颜回作者:程鹏翔来源:《职业》20XX年第07期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孔子最欣赏的弟子颜回简介
孔子最欣赏的弟子颜回简介颜回,字子渊,后世尊称其为复圣,春秋时期鲁国曲阜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为人好学,被孔子称为“仁人”。
当颜回14岁时,他崇拜孔子作为他的老师,并跟随他周游世界。
在危险或叛乱的情况下,子路等人怀疑孔子,即他的理论。
只有颜回始终站在孔子一边,为孔子辩护。
颜回严格遵守孔子对“礼”和“仁”的要求。
孔子常称赞他有君子四德。
颜回一生渴望的是一个没有战争和饥饿的理想社会。
“君臣合一,上下和谐,衣食无忧,老少健康,四方咸,天下太平”。
公元前481年,颜回去世,被安葬在鲁城东防山前。
孔子悲痛万分,忍不住哀叹:“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没有当过官,也没有什么传世之作,只有一些言语被收录在《论语》中,他的思想基本与孔子的一致,后世尊称其为复圣。
在颜回的一生中,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与孔子一起从东到西和其他国家旅行。
他一生中从未当过官员或写过任何作品。
仅存的文字包括在《论语》等书中。
他基本上接受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人誉为“复圣”。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颜回的文献,我们会发现颜回赞赏舜帝的无为,认为只有这样,孔子才能实现没有战争的仁义理想社会。
由此可见,颜回不仅具有高尚的个人道德,而且具有救世救人的高尚情怀。
颜回一生没有做官,在那个礼崩乐坏、儒家思想被不被认可的年代,颜回一直安于平淡,不改变自己的志向,“一箪食,一瓢饮”就能够让他乐在其中,这种坚守本心,不改其志的作为深受后来人的敬重。
颜回从小就聪明过人,因为对于孔子之道了解的更加深入所以很是赞叹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这使得他对于孔子的敬重已经超过了一般的师生之情,而是把孔子放在了和上古先贤一样的层次上。
首先,颜晖是一个非常用功的学生。
老师们通常喜欢好学的学生。
孔子在颜回死后痛哭流涕,说颜回死后没有像颜回这样的好学生。
可以看出,作为一名学生,颜晖非常用功。
颜晖不仅勤奋,而且非常聪明。
然而,颜回的聪明才智往往体现在他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上,甚至体现在他灵活的学习和运用上,但他往往表现出一点愚昧的智慧。
孔子评价颜回的话
孔子评价颜回的话
(原创版)
目录
1.孔子对颜回的评价
2.颜回的生平简介
3.颜回的品质和成就
4.孔子对颜回的赞誉及其影响
正文
孔子对颜回的评价
孔子曾对颜回评价道:“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颜回品德的赞美,认为他具有贤德,即使生活在贫困简朴的环境中也能自得其乐。
颜回的生平简介
颜回(公元前 521 年 - 公元前 491 年),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
他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颜回的品质和成就
颜回的品质主要有好学、仁人等。
他追求儒家思想,勤奋好学,在孔子的门生中表现优异。
此外,颜回具有仁爱之心,乐善好施,受到人们的尊敬。
尽管颜回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太多的故事,但他的言行在《论语》中有所记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对颜回的赞誉及其影响
孔子对颜回的赞誉体现了他对颜回品质的高度认可,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历代帝王封赠有加。
颜回虽然生活在贫困简朴的环境中,但他的贤
德品质却受到孔子的高度赞誉,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总之,孔子对颜回的评价既体现了颜回的品质和成就,也影响了后世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春秋鲁国孔门七十二贤之首颜回简介,颜回怎么死的?
春秋鲁国孔门七十二贤之首颜回简介,颜回怎么死的?人物生平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
《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庙四配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颜回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过匡地遇乱及在陈、蔡间遇险时,子路等人对孔子的学说都产生了怀疑,而颜回始终不渝,并解释道;“老师的理想很高,学问很深,所以才不被一般世人所理解、采用,这正是他们的耻辱。
”孔子听了很高兴。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
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
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
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
后世尊其为“复圣”。
元文宗封颜回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时罢封爵,止称“复圣”。
明陈镐纂清孔胤植重纂《阙里志·弟子职》:“元文宗至顺元年,加赠“兖国复圣公”。
《明史·礼志四》:“其四配称: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
”名字由来颜回,名回,字子渊。
《说文》:“渊,回水也。
”《管子》曰:水出于地而不流者,命之曰渊。
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
——《庄子·应帝王》或跃在渊。
——《易·乾》“回”与“渊”互训,意思是“回水”,即漩涡激流中的水。
历史上的颜回是谁
历史上的颜回是谁颜回是春秋时期鲁国学者、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的颜回,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的颜回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卒于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1年),享年40岁(据熊赐履:《学统》)。
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
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
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处”。
自汉高帝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国魏正始年间将此举定为制度以来,历代统冶者封赠有加,无不尊奉颜子。
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
后世尊其为“复圣”。
颜回的生平简介颜回生于公元前521年,卒于公元前481年,现在山东曲阜人,十四岁的时候入孔子的门下学习,在其后的25年里颜回一直追随着孔子,直到其三十八岁才由于生活所迫独自开堂讲学,收获一点微薄的收入维持家用,可以说起一生都是非常清贫的,颜回十三岁入学,史书称其六年学业基本上就已经完成了,但是出于对老师的崇拜和对儒家学问的痴迷,颜回一直追随着孔子。
在其完成学业之后有短暂的时间西游至卫国,并且经由卫国去宋国迎娶戴氏,与戴氏完婚后在其二十一岁的时候生下了儿子颜歆。
做了父亲的颜回并没有将自己的精力转归自己的家庭,去挣钱养家,而是继续跟随者孔子去周游列国,希望找到能够实现孔子的政治抱负的国家,经过漫长的十四年的游历,颜回一行人并没有找到可以实施儒家思想的国家。
儒家思想在那个战乱纷纷的年代完全不能适应当时的需要,但是颜回并没有因此而对儒家的思想学说产生任何的怀疑,坚定的支持自己的老师。
颜回跟随孔子完成列国的游历后回到了鲁国,这个时候已经是公元前479年,颜回已经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父母已经衰老,养家的重担必须要由颜回挑起来,颜回不得已结束了对孔子的追随,自己开堂讲学,以获得微薄的收入维持家用,但是长期的刻苦学习加上长期的营养不良,颜回在公元前481年,四十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了。
颜回简介
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卒于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1年),享年40岁(据熊赐履:《学统》).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处”.自汉高帝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国魏正始年间将此举定为制度以来,历代统冶者封赠有加,无不尊奉颜子.人物简介:颜回(前521~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颜回像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颜回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过匡地遇乱及在陈、蔡间遇险时,子路等人对孔子的学说都产生了怀疑,而颜回始终不渝,并解释道;“老师的理想很高,学问很深,所以才不被一般世人所理解、采用,这正是他们的耻辱.”孔子听生很高兴.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为“复圣”.。
孔门十哲颜回的简介资料
孔门十哲颜回的简介资料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孔门十哲颜回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孔门十哲颜回资料简介颜回,字子渊,后世尊称其为复圣,春秋时期鲁国曲阜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为人好学,被孔子称为“仁人”。
颜回十四岁时拜孔子为师,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在遇到危险或叛乱时,子路等人都对孔子即他的学说产生了怀疑,只有颜回始终站在孔子这边,并替孔子辩解。
孔子关于“礼”、“仁”的要求,颜回都严格遵守,“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因此经常称赞他有君子四德。
颜回一生所向往的是一个没有战争饥饿的理想社会,“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
公元前481年,颜回去世,被安葬在鲁城东防山前。
孔子悲痛万分,忍不住哀叹:“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没有当过官,也没有什么传世之作,只有一些言语被收录在《论语》中,他的思想基本与孔子的一致,后世尊称其为复圣。
孔门十哲颜回怎么死的颜回是孔子门生中最得意的弟子,这样说一点都不为过,虽然颜回没有做过官,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业绩,但是其一生都是在践行着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说是儒家思想的最忠实的拥护者。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只是在这个世界上走了短短的四十载就告别了这个他热爱着的世界,让人不禁唏嘘。
要想知道颜回是怎么死的,就需要了解一下颜回的家庭,颜回也出生在贵族家庭,但是在春秋的末期,贵族的权利已经被大大的削弱,颜回的父亲颜路正是没落的贵族,家中只有几十亩薄田,对于生产力非常低下的那个时代来说,这几十亩薄田完全不能承担贵族的日常开支需要,所以颜回的生活是贫苦的。
颜回的一生都不曾做官,一直最随着孔子,直到颜回三十八岁的时候才跟着孔子结束了周游列国回到鲁国,这个时候家中的父母均已年迈,生活的重担就落到了颜回的身上,颜回选择了讲学。
颜回的生活是非常清苦的,过着“一箪食一瓢饮,身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的生活,精神生活是丰富的,但是物质的贫乏让颜回的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颜回(颜渊)简介(孔子学生)
颜回(颜渊)简介(孔子学生)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陋巷简居颜回所处的时代,已是中国的春秋末期,不但周天子的王权继续衰落,而且各诸侯国的公室也衰落了,由春秋初期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进而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
“陪臣” 即臣之臣。
如诸侯国的卿大夫对诸侯称臣,对天子则自称“陪臣” ;卿大夫的家臣对诸侯而言也称“陪臣”。
春秋时鲁国为“三桓”执政(即鲁桓公后裔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把持国政),至鲁昭公、定公、哀公时,家臣势力兴起,家臣叛乱屡有发生。
鲁昭公四年(公元前 538 年),叔孙氏家臣竖牛软禁并饿死了叔孙豹,设计杀害了叔孙豹的两个嫡子,拥立庶子叔孙诺。
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 530 年)季平子立,对家臣南蒯未加礼遇,南蒯便密谋以公子怒代替季平子:“吾出季氏,而归其室于公,子更其位,我以费为公臣。
” (《左传?昭公十二年》)事泄,南蒯以费叛归齐。
鲁定公五年至九年(公元前 505 年至前 501 年),季氏家臣阳虎专政,并把持了鲁国国政。
阳虎之乱是鲁国家臣叛乱中持续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次叛乱。
阳虎的权势凌驾于“三桓”之上长达三、四年。
阳虎原本为孟孙氏庶支,后为季孙氏家臣,季平子时很受重用。
季平子死,季孙斯(桓子)立,阳虎已是季氏三世“元老”。
在处理季平子葬礼上,阳虎与季孙氏另一家臣仲梁怀发生争执。
儒学人物:颜回
儒学人物:颜回颜回(前 521- 前 481)名回,字子渊,一作颜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后代也有称“颜叔”、“颜生”等,是孔子最喜悦的学生。
颜回之父颜无繇(字路),为孔子最早的弟子之一,《史记·仲尼弟子传记》记其“父子尝各异时势孔子” 。
颜回生年,据《史记·仲尼弟子传记》记“少孔子三十岁”,计算当在鲁昭公二十一年(前521)。
颜回早夭,但其卒年向来有多种说法,有寿十八、二十九、三十五、四十一等说。
据李锴《尚史》、毛奇龄《经十二问》、刘宝楠《论语正义》、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定为四十一岁,则其卒年与《春秋公羊传》、《史记·孔子世家》所记的鲁哀公十四年(前 481)相合。
颜回家境贫穷,居陋巷,箪食瓢饮,但勤学不倦,终生追随孔子而不仕。
孔子对颜回有很高的评论,把他许为自己“品德”科最优异的学生,并夸赞颜回说:“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论语·子罕》);“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以颖悟著称的子贡自以为如颜回能“闻一以知十”,孔子以为子贡说得不错。
孔子把颜回视为自己独一的同道,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孔子对颜回的早夭十分惋惜,曾为之恸哭不已,大喊:“天丧予!天丧予!”从者劝其不要太悲伤,孔子则说:我不为这样的人悲伤,还要为何人悲伤?还说:“惜乎!吾见其进也,示见其止也。
”(《论语·子罕》)以为颜回一直在进步而没有停止过,他的死真是太惋惜了。
孔子暮年,鲁哀公、季康子曾问他弟子中谁最勤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勤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寿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勤学者也。
”(《论语·雍也》),又《论语·先进》颜回极其恭敬孔子,曾感叹其师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之在后。
颜回的简介颜回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名人
颜回的简介颜回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名人名师出高徒,作为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学生代表之一,颜回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学生,他勤奋好学,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他的老师孔子称赞他,不仅好学还善良,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
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人,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
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处”。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
但是天妒忌英才,颜回作为孔子钟爱的学生却很早就去世了。
以致于,在他死的时候,孔子悲痛不已,连呼“天丧予,天丧予!”连他的学生都不得不问孔子,老师为什么会这么痛苦呢?孔夫子回答说,不为像颜回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不假思索地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他有怨气不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英年早逝,现在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看到孔子对颜回如此嘉奖,应该知道颜回是个多么优秀的学生了。
提到颜回,我们都能回忆起,他与孔子交谈时,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的场景,颜回和孔子他们的关系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像是朋友,颜回的主张和理想深得孔子的赏识,他能抓住老师内心的想法,每每与老师心灵契合之时,老师孔子也会微笑着点头示意,这样的学生不多,这样能够读懂自己的人更是寥寥无几,颜回算一个。
《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也许是颜回的出身不是特别好,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是自得其乐,对此,孔夫子就赞不绝口,连声说“贤哉回也”。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颜回的学习相当刻苦。
“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孔子意思是说:听我讲述而始终聚精会神不开小差的,大概就只有颜回一个。
复圣颜回——安贫乐道仁德持家
复圣颜回——安贫乐道仁德持家颜回(公元前521-公元前481),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极富学问。
《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以德行著称。
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自汉高帝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历代帝王封赠有加。
元文宗封颜回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复圣即取“具体而微”,“圣人复活”之意,即颜子是至圣孔子的再现。
《颜氏家训》节选家陈振孙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明朝袁衷在其家训专著《庭帏杂录》中赞道:“六朝颜之推家法最正,相传最远”。
清代学者王钺在《读书丛残》中认为它“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
《颜氏家训》节选教子——威严而有慈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是也。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颜氏家训˙治家第五》治家——俭而不吝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
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
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颜氏家训˙治家第五》慕贤——与善人居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颜回简介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鲁国宁阳(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鹤山乡)人,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周敬王三十九年(公元前481年),去世。
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配享孔子、祀以太牢,追赠兖国公,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
《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
不幸早死。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
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
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
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
后世尊其为"复圣"。
元文宗封颜回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时罢封爵,止称"复圣"。
明陈镐纂清孔胤植重纂《阙里志·弟子职》:"元文宗至顺元年,加赠"兖国复圣公"。
《明史·礼志四》:"其四配称: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
"颜回以舜为志。
《孟子·滕文公》(上)记其语,曰:"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显然,孟子以颜回与舜、稷"同道"。
颜回很赞赏舜"无为而治",即后来儒家所倡导的以"民"为本的"王道"政治思想。
他尝曰:"昔舜巧于使民,而造父巧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造父不穷其马;是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也。
"(《荀子·哀公篇》)颜回既与舜"同道"、"所追同一",所以,当孔子要他和子路"各言尔志"时,子路答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撼。
"而颜回则以"愿无伐善,无施劳"(《论语·公冶》)相答。
朱熹释"无伐善、无施劳"曰:"伐,夸也,善谓有能。
施亦张大之意,劳谓有功。
"(《论语集注》)以不夸己能、不扬己功为其意。
但此说不确。
元人所着《四书辩疑》驳朱说云:"伐善之善,乃其己所长之总称,伐忠、伐直、伐力、伐功、伐才、伐艺,通谓之伐善。
又言伐无巧,止是不伐之一事。
分而为二,颜子之志,岂别无可道焉?……该'无施劳'者,不以劳苦之事加于民也。
夫劳而不恤,乃古今之通患。
……颜子之言,于世厚矣。
"此说极是。
所以,颜回这里所言之己志,乃是欲内修己德、外施爱民之政。
这与舜之"无为而治"正相仿佛。
在颜回看来,唯以此志施行于天下,方能实现孔子所谓"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论语·公冶》)的社会理想。
由此可见,颜回在政治志向上不仅有淑世济人的入世情怀,而且颇具早期儒家的民本主义精神。
颜回的一生,大多为追随孔子奔走于六国,归鲁后亦未入仕,而是穷居陋巷。
他生活于天下大乱、礼崩乐坏的社会,儒家的仁义之志、王者之政常被斥为愚儒、讥为矫饰,"世以混浊莫能用"(《史记·儒林列传》)的社会环境中,丝毫不愿改其志,仍"尚三教(即夏教忠、殷教敬、周教文)",期于"承衰救弊,欲民反正道"(《白虎通·三教》)。
王符称赞他:"困馑于郊野,守志笃固,秉节不亏。
宠禄不能固,威武不能屈。
虽有南面之尊、公侯之位,德义有殆,礼义不班,挠志如芷,负心若芬,固弗为也。
"(《潜夫论》)若征之《史记·孔子世家》所记颜回语:"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之丑也;道即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可知王氏所言非虚。
这样,颜回就只能终生不仕,惟以"愿贫如富、贱如贵,无勇而威,与士交通,终身无患难"(《韩诗外传》卷十)自勉自慰。
孔子赞其:"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同上《雍也》)。
颜回这种注重志气、追求真理并以之为乐的精神,与孔子本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同上)实同一旨趣。
颜回所处的时代,已是中国的春秋末期,不但周天子的王权继续衰落,而且各诸侯国的公室也衰落了,由春秋初期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进而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
"陪臣",即臣之臣。
如诸侯国的卿大夫对诸侯称臣,对天子则自称"陪臣";卿大夫的家臣对诸侯而言也称"陪臣"。
春秋时鲁国为"三桓"执政(即鲁桓公后裔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把持国政),至鲁昭公、定公、哀公时,家臣势力兴起,家臣叛乱屡有发生。
鲁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叔孙氏家臣竖牛软禁并饿死了叔孙豹,设计杀害了叔孙豹的两个嫡子,拥立庶子叔孙诺。
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季平子立,对家臣南蒯未加礼遇,南蒯便密谋以公子怒代替季平子:"吾出季氏,而归其室于公,子更其位,我以费为公臣。
"(《左传·昭公十二年》)事泄,南蒯以费叛归齐。
鲁定公五年至九年(公元前505年至前501年),季氏家臣阳虎专政,并把持了鲁国国政。
阳虎之乱是鲁国家臣叛乱中持续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次叛乱。
阳虎的权势凌驾于"三桓"之上长达三、四年。
阳虎原本为孟孙氏庶支,后为季孙氏家臣,季平子时很受重用。
季平子死,季孙斯(桓子)立,阳虎已是季氏三世"元老"。
在处理季平子葬礼上,阳虎与季孙氏另一家臣仲梁怀发生争执。
阳虎要求以鲁国之宝玉"玙璠"为季平子敛尸,仲梁怀却认为那是季平子在昭公逊国时,代国君行祭时所配,今定公已立,不能再用。
阳虎便勾结费宰公山不狃,想联合驱逐仲梁怀。
公山不狃初时并不以为意,后因仲梁怀对其不敬重,才对阳虎说:"子行之乎!"阳虎起事,并囚季桓子与公父文伯(季桓子从父昆弟),驱逐了仲梁怀。
冬十月,阳虎杀公何藐(季孙氏族人),与季桓子在稷门内设立盟誓,举行大规模诅咒,驱逐公父文伯与秦遄(季平子姑婿),彻底清除异己势力,完全控制了季氏家族。
鲁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阳虎想灭掉"三桓",让季寤代替季氏,让叔孙辄代替叔孙氏,自己代替孟孙氏。
阳虎借冬祭的机会起事,事败,逃灌(今山东宁阳县北稍西)、阳关,据两地反叛。
鲁国经"三桓专权"、"陪臣执国命"两个时期后,不仅使宫室衰败,鲁国旧日的贵族世家也大都衰落。
鲁国的颜氏家族到颜路、颜回父子时,除了保有祖传的贵族身份及颜路的鲁卿大夫头衔外,便只有陋巷简朴的住宅及五十亩郭外之田,十亩郭内之圃了。
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春秋时期,些许田产难以维持一个贵族家庭的生计,颜回父子不得不省去作为贵族家庭的一般性开支,简居于陋巷。
颜回"年十三,入孔子之门"时,孔子聚徒讲学已达十三年之久。
其声望远播于各诸侯国,其弟子子路、孟懿子、南宫敬叔等在鲁国已小有名气。
颜回刚入孔门时,在弟子中年龄最小,性格又内向,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有人便觉得他有些愚。
马骕《绎史》引《冲波传》曰:"子路、颜回浴于洙水,见五色鸟,颜回问,子路曰:"荧荧之鸟。
"后日,颜回与子路又浴于泗水,更见前鸟,复问由:"识此鸟否?"子路曰:'同同之鸟。
'颜回曰:"何一鸟而二名?"子路曰:"譬如丝绡,煮之则为帛,染之则为皂。
一鸟二名,不亦宜乎?",其大意是:有一次颜回随子路去洙水洗澡,见五色鸟在河中戏水,便问子路是什么鸟。
子路回答说:这叫荧荧鸟。
过了些日子,颜回与子路又去泗水洗澡,又在河中碰见五色鸟,颜回再次问子路:您认得这鸟吗?子路又答曰:这是同同鸟。
颜回反问:为什么一种鸟有两个名字呢?子路说:就像我们这里出产的鲁绢一样,用清水漂洗就是帛,用颜色染就是皂,一种鸟两个名字不是很自然吗?颜回的忠厚与内向,掩盖了他的聪颖善思,就连孔子一时也难以断定颜回的天资究竟属于哪个层次。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观察了解,孔子才指出颜回并不愚。
《论语·为政》记载:"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颜回天资极聪慧,就连能言善辩的子贡也坦率地说不敢与颜回相比。
《论语·公冶长》记载:"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颜回聪敏过人,虚心好学,使他较早地体认到孔子学说的精深博大,他对孔子的尊敬已超出一般弟子的尊师之情。
他以尊崇千古圣哲之情尊崇孔子,其亲若父与子。
《论语·子罕》曰:"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其大意是:颜回曾感叹地说:老师的道,越抬头看,越觉得它高明,越用力钻研,越觉得它深奥。
看着它似乎在前面,等我们向前面寻找时,它又忽然出现在后面。
老师的道虽然这样高深和不易捉摸,可是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文献知识来丰富我们,提高我们,又用一定的礼来约束我们,使我们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