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发展定位及发展特色的探讨

高职院校发展定位及发展特色的探讨

高职院校发展定位及发展特色的探讨【摘要】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发展定位和特色备受关注。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职院校的定义和发展背景,接着探讨了高职院校的定位和发展特色,分析了高职院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了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方向。

结合成功案例,阐述了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

对高职院校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和促进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发展定位、发展特色、挑战、机遇、发展方向、成功案例、重要性、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高职院校的定义高职院校是指面向各级高中毕业生、职业技术学校中职毕业生,录取并培养具有一定中等职业技能、能力和素质,具备一定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社会主要是中小企业用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应用技术型、服务型、经营管理型专门人才的专科层次。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面向中等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技术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

其教育理念以应用技术型、产业对接型和职业能力型为主要特征,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更加注重教学实践,强调行业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高职院校的发展背景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背景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庭意识到传统本科教育并不是唯一选择,高职院校的特色教育模式和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逐渐受到认可和欢迎。

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也是推动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不断完善的高职院校体系和就业保障政策吸引了更多学生和社会资源投入到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中。

浅谈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浅谈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浅谈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与时俱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新形势下工作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高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职教育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新时代,高职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通过实践项目的开展,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还应与企业合作,提供实训基地和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学习和实践,培养他们适应工作的能力。

高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时代,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高职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

这需要高职院校改革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创新项目和科技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院校还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提供创新平台和资源,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实际的科研和创新项目中,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高职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时代,人才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专业技术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综合素质。

高职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也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实训项目等方式,提供学生锻炼和展示综合素质的机会。

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既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目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目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通常涉及到对学生、社会和行业的服务,以确保他们能够胜任特定领域的工作,并满足社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1. 培养实用型专业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的实际应用技能,使其毕业后能够迅速投入工作并具备职业素养。

2. 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对接社会和产业的实际需求,设立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专业方向,确保学生毕业后有较高的就业率。

3. 强调实践和实习:-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实习经验,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积累经验,提高适应能力。

4. 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

5. 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使其具备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和行业中应对挑战的能力。

6. 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7. 终身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其能够适应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8. 国际视野:-提供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具备国际竞争力,能够适应全球化的职业发展。

9. 教育与实际结合:-实行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加强产学合作,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无缝对接实际工作需求。

10. 学术与职业发展平衡:-在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保持一定的学术水平,使学生能够在职业领域中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些定位目标可以根据高职院校所在地区、专业方向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调整。

定位目标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学校的资源、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的需求,以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与实践

标 。这样 的培 养 目标不 同于本科 的研究 型或学科 型教育 , 也 不是师傅 带徒弟 式 的教 育或类似 以前 的技校培养 模式 。 因为高职 教育毕竟 是大专 层次 的教育 ,学生不仅要 掌握 一 定 的技能 ,一定 的文化素养也 是必要 的 。 2 等职 业 教 育 的 目标 还 应 当 体现 “ 面 ”培养 概 扁 全
要 。早在 1 1 年黄炎培 先生等 在上海发 起成立 中华职业 教 97 育社之 时 ,就 提出 了职业教育 的 目的足 :第一 ,谋个性 之
满 意度是 学校 的生 命线 。在一些高 职院校 看来 ,要 达到这

目的 ,只靠学生 扎实 的专业知识 和过 硬的专业 技能 ,再
发展 ;第二 ,为个人谋 生之准备 ;第三 ,为个人 服务社会 之准备 ;第 四 ,为 国家及世界增 进生产 力之准备 。后来 ,

高 职 院 校 人 才 培 养 的 目标
高职 院校 人 才 培养 的 目标 决定 着 高等 职 业 教育 的类
念 。高等 职业教育 在重视 学生技能 培养 的前 提下 ,不能把
解决 学生就业 与生计 问题作 为高职 教育 唯一 的价值 观 ,否 则就 会带来 许多消 极影响 。当前高 职院校存 在 的问题 :一 是重 职业教育 ,轻人 文素质教 育 。由于高职 院校学 生高考
员 ,即技 能型人才 ,这部 分人才 的培养应该 由高 职院校来 完成 。高 职院校 培养 的 目标应该是 工作在 生产第 一线 、具 有一定文 化素养 和技能 型的生产人 员。 随着 经济 的不断发
[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目 探索与实践 标
大力 发 展 高等 职业 教 育 ,首 先必 须 弄 清高 等 职业 教 育 的培养 目标 。对教育 培养 目标 进行科 学合理 的定位 ,是 保证 高等职业 教育具 备旺盛生命 力 的前 提 ,是 确保高 等职

高职职业测试题目及答案

高职职业测试题目及答案

高职职业测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高职教育的特点?A.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B. 强调职业技能培养C. 只注重理论知识传授D. 以就业为导向2.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通常侧重于:A. 研究型课程B. 应用型课程C. 通识教育课程D. 基础教育课程3. 以下哪项不是高职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A. 专业技能B. 创新能力C. 应试能力D. 团队合作精神4.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A. 培养高级科研人才B. 培养高级管理人才C. 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D. 培养高级艺术人才5.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通常包括哪些形式?A. 实验室操作B. 企业实习C. 理论讨论D. 所有以上选项6. 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通常包括:A. 公共基础课程B. 专业核心课程C. 选修课程D. 所有以上选项7. 高职院校的招生方式通常包括:A. 高考B. 单独招生C. 推荐免试D. 所有以上选项8. 高职学生的就业方向通常包括:A. 科研机构B. 企业单位C. 高等教育机构D. 政府部门9. 高职教育的课程内容通常强调:A. 理论深度B. 实践操作C. 考试技巧D. 学术研究10.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A. 培养目标不同B. 学费不同C. 学历层次不同D. 教学方法不同答案:1. C2. B3. C4. C5. D6. D7. D8. B9. B 10. A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

答: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就业方向等方面。

高职教育更侧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课程设置以应用型课程为主,教学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业方向多面向企业单位和生产一线。

2. 阐述高职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答:高职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专业技能是高职学生立足社会的基础,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在职场中与他人协作,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作者:王公强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10期摘要: 我国高职教育自创办以来,已经过了近四十年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职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如何科学地确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Abstract: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has developed for nearly four years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and it has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 to the national economy,bu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requires new demands for personnel train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so important for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determine the training goal of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关键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personnel training goal;determination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161-010引言我国高职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创办以来,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大发展时期,到目前为止,高职教育发展已经达到相当规模,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于高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科学地确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

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再认识

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再认识
綦 颖
营 口 l5 0 ) 10 9 ( 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辽宁 辽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目 标的确立应该是动态的, 要充分考虑到五个方面的要素,即层次性、类型
性 、全 面性 、时代性 和行 业性 。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目标 的演进 与发展历程进行 梳理 ,并结合行 业 、
收稿 日期 :00 0 — 9 2 1— 3 2 作者简介 : 綦颖(9 1 )女 , 17 一 , 内蒙古通辽人 , 副教授 , 博士 。 基金项 目: 辽宁省教 育科 学“ 十一五” 规划课题 “ 高等 职业院 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建设研究”G 9 B 6 ) J 0 D 26
业技术教育 的诞生 ;9 5年部署 三所学校 试办高 等技术专 18
产业 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行 分析 ,提 出当前我 国高等职业教育 的人才 培养 目 标定位 为 :培养拥 护党 的基本路 线 ,
德 、智 、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的,适应生产 、建 设、管理 、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 教育 ,培养 目 ,定位 , 标 反思 ,国家文 件
求相适应。
成 。一般来说 , 学术型和工程型人 才在我国主要 由普通高等
教育 中本科 以上 院校来培养 , 技术 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 务一般通过职业教育来完成 。 学术型人才主要从事研究和发现客观规 律等工作 ;2 3 程 型人才主要从事 与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有关 的规划 、决策 、 设计等工作 ; 技术型人才也称工 艺型 、 执行 型 、 中间型人才 。
才在塔尖 , 其次是工程型人 才和技术型人才 , 能型人才在 技 最基层。 在社会所 需要 的人才中 , 学术型人 才是最少的 , 技能 型人才需求量是最大的。 技术型人才 和技能型人 才都具有明 确 的职业针对性 , 重点强调 的是实践应用 能力 。高等职业教 育必须适应社会 的实际需要 , 与一定 时期 的社会人才结构需

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是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提供学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具备实际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首先,在专业技能方面,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专业实践教学,学生能够获得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环境中。

比如,在工程技术类专业中,学生将学习到机械原理、电子电路等专业知识,并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锻炼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样的培养目标使得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职场环境,胜任相关工作。

其次,在职业素养方面,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在学生的课程安排中,学校会开设一些通识课程,如职业规划、人际交往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高职院校还通过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这些培养目标有助于学生在工作中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成为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再次,在创新创业方面,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现代社会对于创新创业的需求日益增多,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学校会提供相关创新创业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和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项目,学生能够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并能够将创新理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样的培养目标有助于学生在工作中具备创新能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在终身学习方面,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高职院校通过开设一些拓展课程和继续教育项目,帮助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学习到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专业技能的培养、职业素养的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

高职院校分类

高职院校分类

高职院校分类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随着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增加,高职院校的发展也日益壮大。

在中国,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其培养目标、学科设置和专业特点进行分类。

本文将对高职院校的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一、按培养目标分类1. 技能型高职院校技能型高职院校侧重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着重于提供实践技能培训,如机械、电子、汽车维修等专业。

这类院校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2. 管理型高职院校管理型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如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

这类院校注重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为他们在企业管理领域找到更广阔的职业发展机会。

3. 综合型高职院校综合型高职院校综合了技能型和管理型的特点,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专业,如会计、建筑设计、医学技术等。

这类院校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他们提供更多多样化的职业发展机会。

二、按学科设置分类1. 工科类高职院校工科类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如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

这类院校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为他们在工程技术领域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 经管类高职院校经管类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管理和经济类人才,如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专业。

这类院校注重学生的管理技能和商业意识培养,为他们在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

3. 医药类高职院校医药类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医疗技术和护理类人才,如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等专业。

这类院校注重学生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护理能力培养,为他们在医疗健康领域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三、按专业特点分类1. 特色专业高职院校特色专业高职院校是指在某一领域有独特优势和特色的高职院校,如航空工程、酒店管理等专业。

这类院校注重学生在特定领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为他们在该领域成为专家提供更多机会。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现代服务业人才。

在这一目标下,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使学生具备实用性强、适应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社会责任感强的职业素养和才能。

具体而言,高职院校主要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一是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职业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提升职业素养和技能;二是注重专业技能培养,深入挖掘产业需求,构建专业技能的学习体系,提高学生在行业中的实际应用水平;三是推进多元化教学,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学习机会,培养跨领域、跨行业的综合能力;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鼓励学生探索新领域、发现新需求,实现自我价值及社会价值的双赢。

总之,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培育整体素质较高、职业能力强、创新精神旺盛的人才,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外语系英语教师滕叶在20世纪80年代初13所职业大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高职院校,目前已占据了中国高等院校的半壁江山,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高职教育的政策和改革措施,有力地促进了高职院校的跨跃发展和引导高职院校健康发展。

但我国高职教育的历史和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历史还是相当短,在办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面临着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这个问题仍在不断摸索中。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思考和研究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一、不同历史时期关于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目标的表述关于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时期的阐述不尽相同。

现就不同时期关于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典型表述进行梳理,以史为鉴,从而更好地探讨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解放初颁布的《专科学校暂行规程》规定专科学校“培养高等专门人才”。

1952年院系调整后,普通高等工业学校举办的两年制专修科的培养目标为“高级技术员”。

199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的意见》(教高[1991]3号)中指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基层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生产工作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积极推进现有职业大学的改革,努力办好一批培养技艺性强的高级操作人员的高等职业学校。

”1995年8月,原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属于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一类专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培养目标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人才。

这类人才的主要作用是将已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管理和运作工作。

这类人才一般称之为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高职院校目标考核方案

高职院校目标考核方案

高职院校目标考核方案背景高职院校作为服务于国家和社会中小企业、农村和城乡基层建设的人才培养机构,其培养目标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因此,如何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考核方案,是高职院校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目标的确定高职院校的目标应当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确立,同时也要考虑到高职院校所处的区域和行业特点。

目标的确定应当遵循科学、可行、可衡量、可优化的原则。

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培养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这里面包括人才数量的目标和人才质量的目标。

2.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高职院校应当以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积极参与到人才供需的匹配中来。

3.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加强校企合作,助推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应当致力于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5.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高职院校应当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高,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考核方案的制定高职院校的考核方案应当是基于以上目标的制定,同时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发展需求,符合科学、公正、合理、可行的原则。

考核方案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目标考核:明确各项目标的具体指标,量化测评学校目标的实现情况。

2.学生考核:制定学生考核方案,既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又体现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情况。

3.教师考核:制定教师考核方案,评价教师教学能力和成果,任教课程质量和学生成就表现等方面。

4.校企合作考核:制定校企合作考核方案,评价合作项目的实施效果,量化评估双方合作成果。

5.财务考核:切实评估学校财务运行状况,保障经费使用透明、公开。

结束语高职院校作为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构,其目标和考核方案的制定关系到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2023湖南高职院校优秀人才培养方案

2023湖南高职院校优秀人才培养方案

2023湖南高职院校优秀人才培养方案在2023年,湖南省的高职院校将继续致力于优秀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以下是一份优秀人才培养方案,旨在为湖南省高职院校提供参考。

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2.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一定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模式1.校企合作:加强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2.产学研结合:将产业发展、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现代学徒制:推行现代学徒制,发挥企业导师作用,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三、课程体系1.公共基础课程:加强思想政治、文化素养、心理健康等公共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专业核心课程: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设置模块化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五、学生评价体系1.改革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相结合。

2.引入企业评价,以企业满意度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

3.强化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方面。

六、就业与创业指导1.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开展创业培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3.拓宽就业渠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七、保障措施1.完善政策支持,为优秀人才培养提供政策保障。

2.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培养方案的实施。

3.强化质量监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目标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理工类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它是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工具。

高等数学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一、高等数学课程的定位高等数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内容,这些内容是理工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高等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指用数学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高职院校理工类专业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

在高等数学课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综合分析和解决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高等数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基本知识。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求能够准确地掌握数学理论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技术工作或者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3. 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数学问题往往是复杂的,需要多方面的思考和合作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探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数学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做实践,多思考并提出新的问题、新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潜力,提高实践能力。

高等数学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水平,引导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最重要和最基础的,直接关系到专业口径、课程构建、教育组织方式以至教育方法等问题。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类学院在开设相关专业时的就应该确定的。

如果定位不准确将导致教学运行、教学管理和就业中的一系列具体问题。

如:学生觉得课程太难、实践环节太少、学的知识没有用,找工作太难。

而教师觉得学生底子太差、理解能力差等等、教学困难。

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根源就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问题。

如何才能科学的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呢?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学院如何培出合格的学生呢,什么样的学生才能是合格的学生呢?所谓合格的学生应该是会学习,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关职业的适应能力。

即便是一所最优秀高职院校,具有非常完善的教学大纲,有着富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也不可能把学生在今后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讲出来。

所以我认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从如下几方面考虑一、把握市场导向社会对某一类人才的需求会因时、因地而变化,与一定的市场、职业、技术等条件有紧密的联系。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预测,未雨绸缪,适时、超前地开办有发展潜力的专业。

高科技的日益发展,使传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断地发生裂变,这种裂变又不断促使产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也引起了产业岗位的不断调整,旧的岗位不断消亡,新的岗位又不断产生,即使是同一个岗位,也会因时代的变化而会注入不同的劳动内容和要求。

越来越频繁的岗位变更和职业流动,需要劳动者对不同岗位有更强的适应性,进而需要教育不仅要有结构性的对接,更要有功能的整合。

因此,如果高职教育在新的社会需求特点面前无动于衷,那么,高职教育就难以在变化起伏大,发展不均衡的人才市场运行中找到自己的应有位置。

学前教育专业高职培养目标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高职培养目标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高职培养目标分析摘要:职业人才培养需要构建完善教育发展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建立职业教育新体系的核心关键。

学前专业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热门专业之一,应在可持续发展教育背景下逐步强化中高职教育机构培养目标衔接能力,切实以提高学前专业职业人才培养能力、解决职业人才教育培养问题为基础,加强当前阶段中高职院校学前专业教育发展水平,促使中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目标有效衔接,提高新时代学前专业教育综合水平。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学前教育;高职;培养目标现今,助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已逐步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围绕学前专业加强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可以更好地提高人才教育培养能力,弥补学前专业人才基础的不足,促使学前专业的职业人才教育培养,能在更高维度实现职业教育一体化推进,为后续阶段构建学前专业职业教育发展新生态做好充分铺垫[1]。

一、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学前专业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的重要性第一,有利于提升中高职学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化教育水平。

教育体系化发展是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重中之重。

做好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学前专业中职及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有利于更好提升中高职学前专业人才培养的体系化教育水平,能够更好地解决中职、高职学前专业教育实效性不足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中职及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不仅是针对教育内容、教育方向等做好统一规划,同时也需要基于不同阶段人才教育培养需求差异,在细节上调整教育结构,强化学前专业职业教育适应性,确保中职及高职教育对接,能实现在多个维度上稳步推进,避免教育体系及教育结构差异,对中职及高职学前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形成条件限制,有效推动中职、高职人才教育培养系统发展,从根本上构建中职、高职完善教育培养体系,切实实现中职与高职学前专业教育一体化的开展。

第二,有效弥补中职、高职学前专业教育衔接能力的不足。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中职、高职之间教育关系日益紧密,学前专业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必须要围绕中职院校向高职院校教育发展过渡开展教育对接优化,确保中职及高职学前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有效性。

高职教育办学理念问答(整理)

高职教育办学理念问答(整理)

高职教育办学理念问答1、高等职业教育应如何科学定位?(1)人才定位:把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需要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淡化学科教育,强化职业技能培训;(2)方式定位:人才培养方式科学化,特别鼓励订单培养;(3)层次定位:找准自己在整个高等教育和本地高等教育中的层次和类型;(4)特色定位:结合经济发展的现状,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学校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2、今后一段时期,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一是要以制造业为重点加速培养高技能型紧缺人才,这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是要大力培养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是今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

三是要高度重视为农业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这是高等职业教育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3、高职教育要发展、要改革,关键是什么?关键是要科学准确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理清工作思路。

一是要明确办学方向和树立科学质量观;二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区间和发展空间。

4、在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高职教育必须与本科院校“错位经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满足劳动力就业市场的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把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的方向。

5、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积极配合国家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从社会需要和高等职业教育地位出发,确定其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通过把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培养拥有“双证书”的学生,使之成为有别于学科型、工程型,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内在素质,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6、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哪些意见?一、坚持科学定位,明确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方向;二、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三、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四、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五、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六、大力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自主创业;七、积极进行高等职业教育两年制学制改革,加快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八、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制度;九、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树立高等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

浅谈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摘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职教育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被正式提出并推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深层次的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开始大力提倡各行业向国际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发展,全方位与国际接轨,职业教育应该走到前列。

同时针对近些年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现状及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改革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已引起各高职院校的广泛关注。

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的高技能人才。

1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1.1 理论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重点在于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因此,理论教学以够用,适度为宜。

高职教育要在三年时间完成人才培养任务,我们必须对理论知识进行筛选,联系实际有针对性的重点讲授,并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而不能像本科教育那样追求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1.2 实践要求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技能教育是检验高职教育质量和成果的重心。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可将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通过短期培训,就能立刻上岗,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1.3 素质要求职业素质是学生将来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石。

高职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

要努力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科学严谨、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具有团队意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高职考试复习题

高职考试复习题

高职考试复习题一、选择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是指:A. 普通高等教育B.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C. 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D.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A.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B. 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C. 培养研究型人才D. 培养管理型人才3. 下列哪项不是高职院校的课程特点?A. 理论联系实际B. 强调实践操作能力C. 课程内容固定不变D. 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相结合4.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一般可以从事的工作类型是:A. 科研工作B. 技术开发C. 生产一线工作D. 行政管理工作5.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主要在于:A. 教育层次不同B. 教育对象不同C. 培养目标不同D. 教育内容不同二、填空题6.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能力和_________能力。

7.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部分。

8. 高职教育注重学生的_________培养,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

9. 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10. 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应具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素质。

三、简答题11. 简述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

12. 阐述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应遵循哪些原则?13. 描述高职院校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14. 高职教育如何实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15. 讨论高职教育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四、论述题16. 论述高职教育在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和挑战。

17. 分析高职教育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策略。

18. 探讨高职教育如何适应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结束语:通过上述复习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高职教育的基本概念、培养目标、课程特点等有更深入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外语系英语教师滕叶在20世纪80年代初13所职业大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高职院校,目前已占据了中国高等院校的半壁江山,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高职教育的政策和改革措施,有力地促进了高职院校的跨跃发展和引导高职院校健康发展。

但我国高职教育的历史和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历史还是相当短,在办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面临着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这个问题仍在不断摸索中。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思考和研究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一、不同历史时期关于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目标的表述关于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时期的阐述不尽相同。

现就不同时期关于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典型表述进行梳理,以史为鉴,从而更好地探讨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解放初颁布的《专科学校暂行规程》规定专科学校“培养高等专门人才”。

1952年院系调整后,普通高等工业学校举办的两年制专修科的培养目标为“高级技术员”。

199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的意见》(教高[1991]3号)中指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基层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生产工作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积极推进现有职业大学的改革,努力办好一批培养技艺性强的高级操作人员的高等职业学校。

”1995年8月,原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属于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一类专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培养目标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人才。

这类人才的主要作用是将已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管理和运作工作。

这类人才一般称之为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1996年,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优先满足第一线和农村地区对高等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

”该文件首次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定位问题。

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

”2003年,党中央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高技能”人才的概念,把培养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全党人才工作的范畴。

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2004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三届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服务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纵观上述,不同时期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目标的表述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点:(1)人才类型的实用性、应用性。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是实用型、应用型,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学术型、学科型人才具有明显差异。

(2)人才层次的高级性。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其综合素质比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要高。

(3)工作内涵的转化性。

高职教育的工作内涵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和服务。

(4)工作岗位的基础性。

高职教育的工作场合和岗位是基层第一线。

二、目前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目标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高职院校大部分是由地方大学( 或中专学校) 改建的。

这些院校在改建前,教育培养目标基本上是套用普通高校的,实际上与普通高校的没有根本区别。

现行的高职院校教育基本规格是普通高校相应专业的压缩,缺乏高职特色。

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培养方向定位不够准确,专业设置不是根据行业用人需要,而是为了迎合家长和学生的意愿,设置金融、保险等待遇高的热门专业,在这些行业学生就业难,导致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对口单位,直接影响学校招生和学校发展。

2.培养目标不是依据职业岗位用人质量标准设计的,而是套用普通高校相应专业的,与职业岗位相脱节。

国外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其专业培养目标都是以行业分析为基础来设计的。

行业分析的一般逻辑顺序为:(1)职业分析用来确定工作范围;(2)作分析确定工作范围内每一项工作所包含的任务;(3)任务分析确定学生毕业后能够做什么。

3.培养目标分为总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两个层次,与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没有相对应的培养目标,总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跨度太大。

容易使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脱节,既不利于发挥培养目标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编排、教学方法选择的指导作用,也不利于教学管理、检查和评价。

4.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设计不合理。

由于没有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是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设计的,而是套用普通高校的,既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也没有做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并重,也未能实现提高职业技能训练质量与效率的目标。

课程设置基本上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教学依然依附于理论教学。

教学内容依然存在传授理论知识多,职业技能训练少的现象。

5.高职教育还没有建立与职业岗位分析相对应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培养目标体系。

三、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讨在办学理念上,要摒弃只重视“精英教育”的思维方式,牢固树立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的“大众化观念”,树立“发展职业教育就是发展现实的先进生产力”的观念,树立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观念,高职教育要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

1.依托行业,联合企业,推进课程改革(1)实现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化。

课程开发应从单一学校主体转向学校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参与专业与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使行业、企业成为课程开发的重要主体,从而发挥校外行业和企业专家在专业开发和建设中的作用。

(2)课程目标应突出岗位就业目标。

高职课程的目标设计要明确职业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目标定位。

突出岗位培养目标是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知识传授以及审美、体质、心理等素质教育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岗位技术训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贯穿其中。

这样可以大大地缩短学校教育与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提供条件。

(3)课程内容从知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

高职课程的内容安排要求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

一是强调教学内容实际、实用、实践,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二是把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课程体系,促进学校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内涵上的统一。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设计思路,是使高职课程突破学科理论体系,形成符合职业培养目标的特色,从而使培养的学生获得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实现课程结构的模块化。

通过对高职课程结构的模块化设计,增强课程弹性,从而对职业化课程进行优化和补充。

要形成模块化的高职教育课程结构体系,将教育内容划分成若干模块,用这些模块的不同组织来满足不同的需要,及时删减陈旧、重复的课程或课程内容,吸收最新科技成果,调整课程的最佳适应性、先进性与时代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5)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开放性。

高职课程的实施过程应是一种开放的教学过程。

其教学是向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探索和思考,使他们锻炼和掌握工作技能。

同时,不拘泥于书面试卷评价方式,而是更注重在实际工作情境中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限于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有职业岗位一线行政与管理人员对学生的评价。

这种开放的教学过程,把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和教育评价机制来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学生持久就业能力的形成具有现实意义。

2.积极推进产学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高职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

通过产学合作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

其中关键是要探索和建立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倡导开展“订单式”培养。

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瞄准人才市场需求,主动根据用人单位需要进行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等方面的调整,适应企业技术岗位对技术、工艺、技能性专门人才的需要,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能进入角色,适应职业环境。

3.推行“双证书”制,促进培养模式的创新高职教育要倡导推行“双证书”制,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

“双证”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高职教育应在锁定“两高”(比本科生动手能力高、比中专生知识能力高)的基础上推行“双证书”制,从而使学生既具备第一岗位的任职能力,又有转换岗位的适应能力。

因此,高职院校一要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使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宽口径、多角色的适应能力;二要与劳动部门、人事部门以及其他行业部门合作,积极开发新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参与到鉴定标准的制定中去,把教学计划和证书标准有机结合起来,用证书考试推动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4.探索弹性学制,满足社会对终身教育的需要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往往按照以往的办学模式和办学层次,办成了中专的“发面馒头”,未能形成有特色的教学培养模式。

为此,高职教育应根据地区与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以及职业技术与职业岗位的特点,以满足岗位群的能力、素质培养要求为标准,在各专业中推行弹性学制和以学分制为主要内容的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

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是开展终身教育的主要保证,弹性学习制度的要点是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

形成和完善终身学习体系,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多种功能。

5.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实施创业教育找岗位就业和自主创业,二者并不矛盾,就业与创业都是实现高职毕业生人生理想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