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整合提升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5章 第1节 植被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5章 第1节 植被

课前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课后 限时训练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人教版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想一想: 仙人掌具有椭圆形的厚厚茎片,茎片上长着一簇簇白色的小刺,其 实那是仙人掌的叶。由此可推测仙人掌的生长环境具有怎样的气候特 征? 【答案】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A.环境污染
B.土地退化
C.生物入侵
D.生物多样性增多
课前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课后 限时训练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人教版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答案】1.B 2.C 3.C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当干旱来临时,风滚草的根部从土 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随风滚动,说明风滚草能适应干旱的环境, 应为戈壁中的一种常见的植物,主要习性为耐旱。第2题,根据材料可 知,风滚草随风滚动,说明导致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大风。第3 题,据材料可知风往哪吹,它们就往哪跑。移动中的风滚草是最有效的 种子传播工具;而且,有些害虫会搭便车,和风滚草一起来到新的地方 危害当地环境,导致生物入侵,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
2.学习技法 (1)植被 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认识植被和环境的关系。从静态来看,植被 与环境具有适应性;从动态来看,植被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 演替;结合图文资料、视频,观察植被特点,突出植被的环境适应性。
课前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课后 限时训练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人教版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5.亚寒带针叶林
分布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 19 __亚__寒__带__地__区____

2020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整合提升课件人教版必修一.ppt

2020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整合提升课件人教版必修一.ppt

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措施,不仅有利于均衡利 合理轮作 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草害,还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
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
3.盐碱地的改良
我国的盐碱地面积很大,分布很广。这些地区一般地势平坦,土层
深厚,由于盐碱和干旱的危害,土地生产力很低,而且现在还有大面积
盐碱地没有被开垦利用。因此利用和改良盐碱地,是增加我国土地后备
粉,说明孢粉带Ⅲb时期该地区气候( A )
A.寒冷湿润
B.温暖湿润
C.寒冷干旱
D.温暖干旱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孢粉带I时期该地区以草本植物和乔木
植物花粉为主,同时,该孢粉带中还有大量的松属类花粉,而松属于针
叶林植被,说明此时期该地区植被多为针阔混交林和草类植物,主要的
植被类型是针阔混交林—草原,故A项正确。
资源的途径之一。
措施
说明
排水
地势低洼的盐碱地,挖排水沟,排出地面水,带走 部分土壤盐分
灌水洗盐
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规律,把水灌到地 里,在地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层,使土壤中的盐分 充分溶解,再通过排水沟把溶解的盐分排走,降低 土壤含盐量
措施 种植水稻 增施有机肥
说明
在水源充足的盐碱地种植水稻,种植水稻后,一般 田间要经常保持水层,土壤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 在相同的土壤含盐量情况下,水田中的盐分浓度较 旱地低,通过长时间淹灌和排水换水,土壤中的盐 分可以被淋洗和排出
(1)在孢粉带I中发现大量松属类花粉,则孢粉带I时期该地区主要的
植被类型是( A )
A.针阔混交林—草原
B.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2)图中能够反映该地区寒冷干旱的是( B )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章末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自然带 E 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 (3)图中自然带 B 和 G 的植被同属________。 (4)自然 分异规律,影响其变化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自然带 F→C→A 的更替,反映了陆地自然带的________分异规律,影响其变化的 主导因素是________。


植被与土壤

章末整合提升
专题 植被、土壤与自然带
【例】 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 中 字 母 所 示 的 自 然 带 分 别 是 : A________________ , C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热带 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雨林带
(2)热带草原 (3)温带落叶阔叶林 (4)经度(干湿度)地域(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 水分 纬度地 域(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 热量
天然植被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 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植被类型,不同的植被都有与之对应 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审题指导] “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综合反映了各大陆 自然带分布的一般规律,可以根据实际大陆自然带分布特征来解 答本题。
[解析] 由图可知,F 自然带被赤道穿过,为热带雨林带, 按照纬度地域分异规律,E 为热带草原带,D 为热带荒漠带,C、 B、A 分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 针叶林带。按照经度地域分异规律,G、H、K 依次为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新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知识点提纲讲义 总结

新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知识点提纲讲义 总结

4.垂直结构差异(1)原因:争夺阳光的生奁竞争。

(2)规律: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殺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圭亶。

二、森林1.热带雨林(1)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2)特征:全年旺盛生长;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分布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特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征构较热带雨林简单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1)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1)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2)特征:针叶林以松、杉类植物为主,叶片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三、草原与荒漠丄•草原分布: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2)温带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

2.荒漠:分布于气候干旱地区,以旱生的灌垄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四、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厠愚航植誠垂直分异利卡地帯性分布「防凤禹沙•-威少融地鋭的形般马廳B1决定植被类型八光原、降水、現■网斯节温差、增加議腾、澗节大气成分书馥性、碱性涉响植披类熨;肥力影响电肉丁理1植被丰富,保持水土;植铁稀疏’侵边加剧木分充足・_植餓丰富潑諒水瓠坯含沙童「両与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一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分类: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3.演化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的植物生长植被与环境的关系一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1)环境为植被的发育和生长提供阳光、空气、水分、养料、适宜的温度等生长所必需的条件;(2)植物的生长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比如植物根系的生长、腐败的植物会影响土壤的结构和组成;(3)植物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4)植物种类的改变会造成生物种类的改变等;(5)不同的植被又依赖于不同的特定的环境,具有适应当地特定环境的特征;(6)植被离开了所适合的生长环境,可能会造成不结实、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4.一些特殊地理环境下的植被特征56.森林的作用及遭破坏后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3)土壤剖面构造①自然土壤k;..;-.-;:序净化空弋,美牝环境 涵养*源、保持水土,吸勾除尘,防风固沙 緊衙物种>维护生轴破坏丘菟侯交化-生态坏境总*-I 然灾番频发凸牧窖祥性锐减淀枳层■MMH■a =uurri1n1ra.仃机层以井斛和也卜榊的和机质为主⑷质层疑器盘强矿物质淋先.颜色较注第二节土壤 组成 特征 作用 关系 矿物质 成土母质(风化壳或风化堆积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经风化分解,释放一些养分元素(K 、P 、Ca 等),供植物吸收 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彼此间有密切联系,就形成了土壤的肥力特征肥力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的协调程度有机质 多集中在表层,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 水分 贮存在土壤孔隙中,具有很大的流动性 影响土壤的热量状况 空气一、观察土壤 1. 土壤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阶段提升课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阶段提升课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2.具体案例: 步骤1:取四份土壤,在①②③三个花盆中放入较肥沃的土壤,花盆④放入细砂 石和碎石块。 步骤2:把长势相近的同种植物移栽盆中。并将花盆①放在盛满水的水盆中,水 面与土面相平。 步骤3:同时每天给花盆①②④土壤浇相同的水,花盆③土壤不浇水。
【思考探究】 (1)从实验条件上看①②有什么不同?②③有什么不同?②④有什么不同? 提示:空气;水;无机盐。 (2)从实验结果上看①②比较说明了什么?②③比较说明了什么?②④比较又说 明了什么? 提示:通过①②对比说明植物生长需要充足的空气;通过②③比较说明植物的生 长需要适量的水分;通过②④的比较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3)请帮助该同学预测,哪一盆植株生长最好?并说明理由。 提示:②;原因是②盆有适于植物生长的条件: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适量 的无机盐。
【针对训练】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a为
“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b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据此完成(1)、 (2)题。
(1)图a中甲为 ( )
A.有机层
B.心土层
C.耕作层
D.犁底层
(2)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针对训练】 土壤是自然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植物扎根立足的场所,我国东北地 区是黑土地,华北地区是黄土地,成都平原是紫色土,江南丘陵分布着红壤。据 此回答(1)、(2)题。 (1)下列土壤颜色与其形成因素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黑土——草类植物的大量生长 B.黄土——湿热的气候条件 C.紫色土——风蚀作用 D.红壤——岩石性质和特征
【核心素养专题——地理实践力】 1.地理实践力:
含义
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 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植被与土壤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植被与土壤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植被与土壤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植被与土壤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讲解植被与土壤的关系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和原理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此,我需要找到更直观、更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解释这些概念,例如通过更多的图表、动画或实物展示。其次,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于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提供实际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题。
- 植被与土壤的互动软件:推荐一些互动软件或在线模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探究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
2.拓展建议:
-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相关的学术文章和专业书籍,深入了解植被与土壤的生态功能和保护措施。
- 学生可以参与实地考察活动,如参观当地的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观察和记录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特征,加深对植被与土壤关系的理解。
题目:请解释为什么森林植被的分布与土壤类型密切相关。
解答:
森林植被的分布与土壤类型密切相关,因为森林植被的生长和繁衍受到土壤条件的严重影响。不同的土壤类型提供不同的水分、养分和生长条件,从而影响森林植被的种类和分布。例如,酸性土壤适合生长酸性耐受的植物,而碱性土壤适合生长碱性耐受的植物。森林植被的根系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2. 观察评价:在课堂互动环节,我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对植被与土壤知识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例如,在小组讨论中,我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了解他们对植被与土壤关系的理解和思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5章 植被与土壤 章末提升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5章 植被与土壤 章末提升课
知识网络
①人工 ②环境 ③常绿阔叶林 ④草原 ⑤热带 ⑥颜色 ⑦质地 ⑧耕作 ⑨生物 ⑩地貌 ⑪养护
专题指导
微专题一 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地理 自然地理要素对植被的影响
要素
植被对自然地理要 素的作用
根据地形分析植被种类多少:山区植物种类比平 根据植被覆盖率分
原地区丰富。根据海拔分析植被的垂直分布:海 拔越高,山地垂直地带性越显著,垂直带谱种类越 地形 多。根据植被状况分析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 坡和背风坡):一般情况下,阳坡热量条件好,迎风
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降低气温 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增加降水量
根据植被状况分析水源条件:植被生 判定河流含沙量大小:植被覆盖率高
水文 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水文特征直 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小。判断河流径 接影响水生生物;洋流影响气候,进而 流量变化: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
影响植被
径流量相对稳定,季节变化小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齿稃草为草本植物,加之其生长环境 水肥不足,叶片不厚,植物无法积累大量有机质,植株不高;齿稃草需要在最 短时间完成结籽,而且生长时水分就在地表浅表,因此根须较细;齿稃草生 长期较短,花期也较短。 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物种多样性和水分条件关系密切,且北疆水分条 件优于南疆;热量丰富对植物多样性也具有较大影响,北疆纬度高,热量较 南疆不足;温差大不利于植物多样性的形成;风力大不利于植物多样性的形 成。
4.武夷山高海拔地区土壤有机碳
含量高于低海拔地区,是由于高海拔地区( C )
A.常年维持高温
B.光合作用较强
C.微生物活性低
D.有机质矿化速率快
解析 第3题,植被凋落物主要集中在表层,且表层土壤的温度、湿度、土壤 质地等环境因子更有利于凋落物腐殖化过程的进行,使得表层土壤有机碳 不断累积,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作为土壤有机碳来源的植被凋落物变少, 且由于土壤质地变紧,使得表层土壤有机碳向下输送受到限制。 第4题,武夷山高海拔地区常年维持低温,微生物活性低,有机质矿化速率缓 慢,因而有利于有机碳在土壤中的累积;海拔高低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较 小。

新2024秋季高中地理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问题研究如何不再让城市“看海”》

新2024秋季高中地理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问题研究如何不再让城市“看海”》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地理必修人教版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问题研究如何不再让城市“看海”》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通过探讨城市内涝问题,增强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理解,认识到合理规划与保护自然环境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综合思维:引导学生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城市内涝的成因、影响及解决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特别是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相结合的能力。

3.地理实践力: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针对城市内涝问题的预防和治理能力。

4.区域认知:增强学生对不同城市内涝问题的区域差异性认识,理解地理环境对城市内涝的影响及区域应对措施的特殊性。

二、教学重点•城市内涝的成因分析。

•城市内涝的影响及解决策略。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城市内涝的复杂成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城市内涝案例、成因分析图、解决策略示意图等)。

•相关新闻报道、视频资料。

•小组讨论材料(如城市内涝治理案例集、城市规划图等)。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城市内涝的基本概念及研究背景。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城市内涝的成因、影响及解决策略。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角色扮演法(可选):模拟城市规划会议,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共同商讨城市内涝治理方案。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展示一段城市内涝的新闻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城市会变成‘看海’的景象?这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何不再让城市“看海”。

新课教学1.城市内涝的成因分析•讲授:介绍城市内涝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如降水强度大、地形低洼等)和人为因素(如城市化进程中的硬化路面增加、排水系统不畅等)两方面分析城市内涝的成因。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阶段提升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阶段提升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新教材高中地理学案:第五章植被与土壤1.宏观思路:本章讲授的是植被和土壤,植被与土壤是自然地理要素的组成部分,通过主要植被类型识别、土壤的观察,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同时明确植被、土壤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增强人地协调观。

2.复习策略:认识角度可以结合相关实例(光合作用),说明植被与其他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在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或实例分析数理分析观察校园的土壤和植被,总结其特征并进行识别和判断过程推理充分利用一些典型的题目,领悟答题的思路和注意的问题,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图像运用充分借助教材中的各种图像,增强对地理事象的直观认识。

通过景观图可以进一步明确一些植被的特点,初步辨别土壤,明确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我国几种典型的土壤的分布地区及其特点类型分布地区特点黑土东北平原北部土壤中富含腐殖质,比较肥沃黄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土层深厚,但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还有不少盐碱地、沙地。

需要增施有机肥,补充磷肥、氮肥,防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旱、涝、碱、沙红壤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加以改造紫色土四川盆地自然肥力高,富含各种盐类及多种微量元素,酸碱条件适中,可在风化母岩上直接刨耕引种(2021·石家庄高一检测)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

土壤容重(ρb)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ρb=M s/V t=M s/(V s+V w+V a),其中M表示物质质量,V表示物质体积。

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

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

下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土壤容重越大 ( )A.有机质含量越低B.土壤孔隙度越高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D.越利于作物生长(2)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A.东南丘陵的红壤B.松嫩平原的黑土C.三江平原的沼泽土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3)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 )A.引水灌溉B.秸秆还田C.深耕土地D.红壤掺沙【解析】(1)选A,(2)选B,(3)选A。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本章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本章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1) 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C )
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中空气含量减少
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D.土壤肥力提高
(2) 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D )
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的变化 C.土壤肥力变化
D.过度的农业活动
思路导引 第(1)题,该地区出现了牛肝地(红层荒漠),说明演化过程是由_常__绿__阔__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本章整合
1 知识网络·整合构建 2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3 学科素养·实践拓展
01 知识网络·整合构建
①__人__工__ ②__环__境__ ③__常__绿__阔__叶__林__ ④__草__原__ ⑤__热__带__ ⑥__颜__色__ ⑦__质__地__ ⑧__耕__作___ ⑨_生__物___ ⑩_地__貌___ ⑪_养__护___
02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专题一 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地理 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对植被的影响
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
根据地形分析植被种类多少:山区植物种类比平
原地区丰富。根据海拔分析植被的垂直分布:海 拔越高,山地垂直地带性越显著,垂直带谱种类 地形 越多。根据植被状况分析坡向(阳坡和阴坡、迎 风坡和背风坡):一般情况下,阳坡热量条件 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相对茂盛;阴坡热
_叶__林__到荒漠的过程,因此土层厚度减小,土壤肥力_降__低___。图示过程由常绿阔叶林到
牛肝地的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率不断下降;而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有机质、
水分和空气组成的,则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和空气含量增大。第(2)题,这种演替过程, 直接的表现是__地__表__植__被__的破坏,最可能的原因是过度的农业活动。

202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阶段提升课

202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阶段提升课

(5)荒漠植被:以旱生_灌__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些非旱生的 _短__命__植物。 (6)森林土壤的剖面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有机层、_腐__殖__质__层__、淋溶层、_淀__积__层__、 母质层、母岩层。 (7)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是_生__物__。
主题归纳 提升应用能力
【解析】(1)选A,(2)选B。第(1)题,根据题意,由东方进贡而来的土壤颜色是青色, 即水稻土为青色,则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黑土广布,故为黑色;南方红壤广布, 由南方进贡而来的土壤颜色应是红色;西边是白土,代表西部白色的沙,故由西方 进贡而来的土壤颜色应是白色;中部以黄土高原为代表的土壤颜色为黄色,故由 中部进贡而来的土壤颜色应是黄色。第(2)题,由于红色土壤分布地区气候湿热、 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分解速度快,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比较低,因此,应增施绿肥,增 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红色土壤土地盐碱化并不严重,不必引淡淋盐;引水 灌溉目的是改善灌溉条件,平整土地目的是改善地势坡度,均不属于改良红色土 壤的措施。
城市
净化空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环境、 吸烟除尘、减弱噪声
城市工业、交通污染严重,故城市绿地主 要功能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 染、削弱噪声
【对点训练】
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的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
类型。下图示意海滩上红树林与高、低潮水位位置关系。据此完成(1)、(2)题。
1.不同区域植被的主要环境效益不同:
区域
环境效益
举例
降水丰富的湿润 地区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长江中游山区的防护林主要功能是涵养 水源,保持水土
干旱、半干旱地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西北地区风沙大,西北防护林的主要功能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配人教版)第5章第1节植被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配人教版)第5章第1节植被

要素 影响 从赤道到两极,热量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就为在地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植物
热量 带奠定了基础;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分布也不均匀,所以也为高山地区形成垂 直分布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
植物通过争夺阳光,占据一定的 垂直空间 ,形成分层明显的 垂直 结
光照 构;影响着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山地阳坡和阴 坡植被不同,马尾松生长在阳坡,而冷杉生长在阴坡 同一纬度,降水从沿海到内陆减少,从沿海向内陆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
能力素养•提升
情境探究 (材料来源:湘教版必修一教材) 保和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深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 响,当地森林茂密。但是,岛上1 000多座高度在 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丘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 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 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巧克力山”的称谓由 此而来。
类型 主要分布 环境特征
植被特征
我国分布
夏季炎热或温暖, 乔木叶片宽阔,_春__季___
落叶阔 温带季风 气 生长季节达4—6个 发叶,秋冬季落叶
叶林 候区和温带海 月,冬季寒冷并延
北方地区
洋性气候区 续3—4个月,四季 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损
分明,降水适宜 耗
亚欧大陆和北
亚寒带 美大陆的亚寒
夏季短促、温和,
【思维流程】
图文信息获取
图文信息解读
图中降水量越多,多年生草本越多 随着降水量增多→多年生草本增加
浑善达克沙地从东到西依次分布着 疏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
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地区→植被为荒 漠草原→植被耐旱性强→植物根系 扎根面广而深→以获取更多水分
对点训练•突破
[2024·山东济宁高一检测]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为某植 物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阶段提升课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阶段提升课

【解析】(1)选C,(2)选B。第(1)题,图中显示甲树种在秋季凋落物数量明显增多, 说明该地植被为落叶植物,应位于四地中的华北平原。第(2)题,乙树种春季凋落 量较多,说明春季气温回升后,新叶长出,老叶开始凋落。
二、植被、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的关系
要素 气候 与植 被
气候 与土 壤
相互关系
实例
一定气候条件下,生长着相应的植

区,由于矿物质淋失速度慢,形成钙质土
要素
地貌 与植 被
水文 与植 被
土壤 与植 被
相互关系
实例
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分布是不同的,马尾松分布在阳坡,冷
地貌影响植被,植被也影响 杉分布在阴坡。植被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
地貌
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表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
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
水文 水源条件好的地区植被生长好;洋流通过 植被覆盖率影响河流含沙量、径流

影响气候再影响植被
的稳定性和季节变化、年际变化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影响植被生
土壤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

【对点训练】 常见植物有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常绿植物并非不落叶,只是当它的新叶长出时, 老叶开始凋落,故四季常青。下图示意我国某地两种树种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 化。读图,完成(1)、(2)题。 (1)甲树种广泛分布区所属地区可能为( ) A.东南丘陵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2)造成乙树种春季凋落量较多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风力较大 B.气温回升 C.日照强烈 D.降水稀少
第五章 阶段提升课
思维导图 构建知识脉络 主题归纳 提升应用能力
思维导图 构建知识脉络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1节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1节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图解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学以致用】
[考向: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索科特拉岛是也门共和国在西印度洋上的一座岛屿,全年降
水较少,平均海拔约500米,岛上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岛上广泛分
布着耐旱性较强的龙血树。该树整体形态呈漏斗状,多刺的叶子像沟槽,
利于水滴汇集及流动,树叶被蜡质层包裹。图甲为索科特拉岛位置及气
的治理,为什么?
【答案】河流上中游因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往往造成下游泥沙
堆积而使洪涝灾害频发。
山东多杨树、柳树等落叶阔叶树,福建多樟树、榕树等常绿阔叶树。
据此完成第1~2题。
1.山东境内的杨树、柳树之所以落叶,主要是因为冬半年
(
A.风力强劲
B.旱情严重
C.寒冷干燥
D.土壤盐碱化
)
2.导致山东和福建两地树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C.湿季郁郁葱葱,干季一片凋萎
D.叶面小,呈鳞片状、刺状
【答案】3.C 4.A
(
)
(
)
【解析】第3题,鹏鹏家乡冬季树叶都落光了,表明位于我国北方
地区,典型植被为落叶阔叶林,而洋洋家乡树林四季常绿,为常绿阔叶
林,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所以是南北方纬度位置不同导致的热量
差异造成两地的植被差异,C项正确。第4题,由上题可知,洋洋家乡典
A.地形
B.土壤
C.水分
D.热量
(
)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山东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为减
轻寒冷干燥带来的影响,阔叶林要落叶。第2题,与山东相比,福建所
处的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因而树种类型不同。
下图为南京市某人工隧道景观图,隧道穿过覆盖茂密植被的低缓小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章末整合提升5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章末整合提升5

知识 · 体系构建
考向 · 链接高考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考向1 植被与环境】 命题视角 植被特征与地理环境是高考命题的高频考点,选择题、综合题均可 出现。该类题主要以景观图、示意图为载体,学科知识方面考查植被类 型的判断、植被的特征、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科素养方面注重区 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的考查,难度较低。
米,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高,
D项错误。
知识 · 体系构建
考向 · 链接高考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第4题,黔桂喀斯特山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分、热量充足,较 低海拔地区本应该为阔叶林,但是由于该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山体异常 陡峭,导致水土流失快,水、土、热等条件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 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A项正确,B、D项错误;黔桂喀斯特 山区土层浅薄、土壤贫瘠,C项错误。
[答案]1.D 2.B
知识 · 体系构建
考向 · 链接高考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2020年山东高考地理)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 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太行山区地处华北地区,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 陵;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 丛—洼地集合体。如图示意两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 比情况。据此完成第3~5题。
知识 · 体系构建
考向 · 链接高考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第2题,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该 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可知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几乎不受 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区,夏季气温较高,水分蒸 发量大。第3题,材料提到“该沙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 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的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 其自然演化,无须人为干涉。

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本章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本章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群落结构
离(m)
(%) (m) 水量(%) (g/cm3) 率(mS/cm)
350 乔—灌—草 40.33 914 4.42
1.50
0.37
500 乔—灌—草 46.67 914 18.51
1.41
2.56
650 乔—灌—草 74.33 913 19.27
1.37
0.40
800 乔—灌—草 68.67 913 15.23
物 止土壤板结;提高土壤保肥、保水、抗寒能力;增强作物抗病能
力;增加有机质,减少病虫害
合理 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措施,不仅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
轮作 和防治病虫草害,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
3.盐碱地的改良
我国盐碱地面积大,分布广,这些地区一般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由于盐碱和干旱的危害,土地生产力很低,且现在还有大面积盐碱地未
④土壤含盐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 A )
A.胡杨涵养水源
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
C.地下水埋深浅
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
3.在离河岸950米到1 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
原因可能是( B )
A.土壤有机质减少
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
(2)西北陇中地区农民在谷子春播浇水后往往采取压实表土层的方法 提高出苗率,原因是( A )
A.增多土壤毛细管,促进下层水分向表层运动 B.加快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 C.增加土壤水分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 D.减少大风对土壤的侵蚀
[解析] 第(1)题,“锄不厌数,勿以无草而中缀”的意思是锄地是 不论次数的,没有草也要锄下去。土壤在过水后会形成通往地表的毛细 管,“松土”可切断毛细管,抑制水分沿毛细管上行至地表,减少蒸 发,故“锄”的核心作用是“松土保墒”,B项正确。第(2)题,陇中地 区地处我国西北,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且蒸发旺盛。春播浇水后压实表 土会使土壤中形成更多通往地表的毛细管,下层土壤水分主要沿毛细管 运动到表层,可大大提高出苗率,A项正确。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问题研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问题研究如何让城市不再“看海”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4.海绵城市的主要环节及作用
环节
主要作用
渗水 改变路面、地面铺装材料,改造屋顶绿化,增加绿地比重
蓄水 把降水蓄存起来,以达到调蓄和错峰的目的
滞水
延缓地表径流汇聚时间,具体形式有雨水花园、生态滞留池、渗透池、 人工湿地
净水 通过土壤的渗透,植被、绿地系统等能净化水质
用水 利用收集净化好的雨水,缓解用水压力
(3)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答案] 海绵城市的建设,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海绵城市使当 地空气变得湿润,蒸发(腾)量增大。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 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 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 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城市涝灾(内涝) 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建设海绵城 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能 够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 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 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如图为海 绵城市示意图。
(1)泉水河公园的修建( B )
A.使泉水河流域下渗量减少
B.使泉水河流域地下径流增加
C.使泉水河流域地表径流增加 (2)泉水河公园建成后,可以( A )
D.净化水质,对径流不产生影响
①美化城市环境 ②减少城市内涝 ③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④加重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强化练习
的地下漏斗,即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区域性地面沉降
对水质的影响
主要是指生产、生活、交通运输以及其他服务行业排放的污染物对水 环境的影响
2.土壤蓄水的作用 (1)减少地表径流量。由于土壤的孔隙能够使水分在其中储存、保持以及运转,所以 土壤能够涵养水源。 (2)延缓雨水汇集的时间,使水量分散,削减洪峰。水分在土壤孔隙中流动,速度慢, 过程长。 3.雨水花园的作用 (1)缓解城市内涝; (2)改善微气候; (3)可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4)增加生物多样性; (5)改善城市空气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整合提升
微专题一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
1.世界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
世界主要陆地植被包括森林、草原、荒漠、灌丛和苔原等,其中森林主要包括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等。

2.我国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
中国几乎包括世界上除了极地苔原以外所有主要植被类型,可划分为8个植被区域,如下图。

【专题训练1】
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2)导致图中甲、乙两地自然植被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地形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客家人主要从黄河流域迁往长江流域、雷州半岛。

黄河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雷州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第(2)题,图中甲地位于河南,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乙地为甘肃省,自然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二者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距海远近导致的水分差异。

答案(1)C(2)B
微专题二土壤与环境的关系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总是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的界面上,而且成为它们相互作用的产物。

土壤不仅受到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的制约,还反过来对这些圈层产生影响。

1.对生物圈的影响:支持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养分、水分。

2.对大气圈的影响: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和热量平衡;吸收氧气,释放
CO2、H2S、N2O。

3.对水圈的影响: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促进水循环和水平衡。

4.对岩石圈影响:地球保护层、减少其遭受各种外营力的破坏。

大气气候的干湿、冷暖影响土壤,土壤是气候的反映
生物土壤的肥力、酸碱性、透气性影响植物的生长
水、地形土质疏松,易水土流失,进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并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
岩石地壳表层的岩石圈经过风化作用成为风化壳,即成土母质
【专题训练2】
(2017·浙江4月学考)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完成(1)~(2)题。

(1)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2)图示区域()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解析第(1)题,地质、地形是土壤形成较稳定的影响因素;大气、生物和水文是土壤形成较为活跃的因素。

第(2)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故A正确。

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故B错误。

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植被是提供有机质的,故C错误。

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较森林土壤高,故D错。

答案(1)C(2)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