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跟踪检测(五十三)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综合提能练
2018届高考一轮语文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ppt (1)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解析】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
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 环境,故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似。
【答案】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参考译文】 墨子说,他曾见人染丝而感叹说:“(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 料就变成黄色。染料不同,丝的颜色也跟着变化,经过五次之后,就变为五种 颜色了。所以染这件事是不可不谨慎的!” 西汉的刘向在《说苑· 杂言》中说: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 满芳香的芝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和品行低劣的人交 往,就像进入了卖臭咸鱼的店铺,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 “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 孔子告诉他: “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 ”樊迟说: “不要违 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 “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 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 孟武伯向孔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 “对于父母来说,要时时刻刻关心他们 的健康状况。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熟技巧 回答传统文化经典筛选(填空)题的“2 注意” 1.注意填空处前后语境 命题人为了确保填空题答案的唯一性,一般都会在填空处前后增设一些语 言提示,这些语句不但是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依据,也是推断填空内容的重要 凭借。考生要通过对这些语句的语法和语义分析,帮助自己确定所填写的词语 的词性和含义,然后再根据要求寻找对应词语。
2018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版高考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四十
跟踪检测(四十九)“古代诗歌综合填空题”验收达标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度大庾岭①朱彝尊雄关直上岭云孤,驿路梅花岁月徂②。
丞相祠堂虚寂寞,越王城阙总荒芜。
自来北至无鸿雁,从此南飞有鹧鸪。
乡国不堪重伫望,乱山落日满长途。
①大庾岭:地名,位于广东和江西的交界处。
岭上广植梅树,故又名梅岭。
②徂:消逝。
(1)写出颈联中“鸿雁”和“鹧鸪”的寓意。
①鸿雁:②鹧鸪:(2)结合全诗,简析尾联的表现手法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答:参考答案:(1)①书信,比喻乡音②喻指思乡(2)运用直抒胸臆、寓情于景的手法,感慨事业、功名都随岁月流逝了,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伤怀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折桂令·西陵送别张可久画船儿载不起离愁。
人在西陵,恨满东州。
懒上归鞍,慵开泪眼,怕倚层楼。
春去春来,管送别依依岸柳。
潮生潮落,会忘机①泛泛②沙鸥。
烟水悠悠,有句相酬,无计相留。
①忘机:忘却心计。
②泛泛:在水面漂浮或浮行的样子。
(1)画线句写的是情景,“懒”字状出之情态,“慵”字状出默然神伤之情态,“怕”字状出之情态。
(2)赏析本曲的主要表现手法。
答:参考答案:(1)既别(别后) 无可奈何孤苦难耐(2)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以“画船儿载不起”“满东州”写出了离愁别恨之重之浓。
②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前六句主要为实写,七至十句为虚写。
③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
“依依岸柳”仿佛含情,却更令人伤心;抒情主人公常与“泛泛沙鸥”相对,却更显寂寞凄凉。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踏莎行贺铸杨柳回塘①,鸳鸯别浦②,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①回塘:曲折回环的水塘。
②别浦:江河支流入水口。
(1)这首词咏叹的事物是,词上片描写的环境特点是。
(2)词的最后两句“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做简要赏析。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浙江专版讲义:第三板块专题三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学前启动真题体验——试考题·明考向1.(2018·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论语·泰伯》)[注]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
②使:假使。
(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答:解析: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一,孔子盛年之时曾梦见他,欲行其道。
且孔子自称继承了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道统,肩负着光大周文化的重任,却因自身衰老而“不复梦见周公”。
“梦见周公”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
参考答案:“梦见周公”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
(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
答:解析:这则材料在于说明德更重要还是才更重要,也就是德与才之间的关系。
孔子认为一个人即使有周公那样的才华,但如果“骄且吝”,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说明孔子在德与才之间更看重德。
参考答案:①主旨在于说明德、才的关系,孔子强调德重于才。
②“周公之才之美”,是极言其才干之优异;“骄”“吝”则是恶劣的品质。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使才华出众也不足称道。
参考译文: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呀!我好长时间没再梦见周公了!”(《论语·述而》) 孔子说:“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华,假使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论语·泰伯》) 2.(2017·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子贡属于。
(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十五)“图文(表文)转换题”验收达标练
跟踪检测(十五)“图文(表文)转换题”验收达标练题组一图文转换1.下面是一幅“一棵树的重量”的漫画。
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答:解析:首先,审清题干明确要求,“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然后看漫画,标题为“一棵树的重量”,看画面,最上面是一杆秤,秤下面是一棵树的形状,它由各种生物组成。
作答寓意可从由实入虚的思路展开,各种生物构成了“树”,可以联想到各种生命都与树、与森林资源、与环境有关,据此组织答案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图形由一杆秤、多种生物组成,这些生物又巧妙地构成一棵树,树的命运与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息息相关,非常重要。
整个图形表达了我们应保护森林资源、爱护人类家园的主题。
2.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
(1)给漫画拟一个标题:(2)指出漫画的寓意:解析:回答本题,首先要读懂漫画。
漫画的画面是一个钟表,其中时针是一个人的形象,其背后的分针是一口刀刃朝着这个人的后背的刀。
显然,这幅漫画意在告诉人们时间(生命)和人的关系,尤其是人(时针)后的那把可怕的刀(分针),警示人们要珍惜时间,若不防备,就会被岁月杀戮。
参考答案:(1)岁月如刀(2)警示人们要珍惜时间(生命)。
3.下图是2016年G20杭州峰会会标。
请仔细观察,写出构图要素,并解读构图要素的寓意。
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不超过120个字。
答: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观察图标中具体的数字、汉字、英文字母、图案等,然后从“G20杭州峰会”的主题把握会标体现的寓意等。
该会标的构图要素有:G20、2016、CHINA、“中国”印章、桥形轮廓等。
其寓意是:“桥”体现了“G20”的作用,即全球经济增长、国际合作和共赢之桥等;“0”体现团结协作精神;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参考答案:该会标由桥形轮廓、“G20”、“2016”、“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等要素构成。
桥梁寓意着“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
2018届高考一轮语文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ppt (2)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4.相关资料 ①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 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季氏》) ②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论语·雍也》) ③子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④子曰: “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⑤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五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考查点 《论语》 《孟子》 《荀子》 《老子》 《墨子》 《韩非子》 ★ ★
考查年份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 ★
考查频率
2017 预测
5 年 3 考 热考点,可能性很大 5 年 1 考 热考点,可能性很大 5 年 0 考 冷考点,可能性较小 5 年 0 考 冷考点,可能性较小 ★ 5 年 1 考 热考点,可能性很大 5 年 0 考 冷考点,可能性较小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4.相关资料 ①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 。(《孟子· 尽心下》)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尽心下》) ③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 离娄下》) 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尽心上》) ⑤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尽心上》 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滕文公下》)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3)民本思想。如“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 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 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不过,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有消极悲观的态度, 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
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提能限时练 19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2021年整理)
浙江省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能限时练19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省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能限时练19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省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能限时练19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的全部内容。
专题提能限时练(十九)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建议用时:40分钟)1.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1)~(2)题。
(5分)①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论语·公冶长》)②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①。
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
岁十一月,徒杠②成;十二月,舆梁③成,民未病涉也。
君子平其政,行辟人④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孟子·离娄下》)【注】①溱洧:河名。
②徒杠:走人的桥。
③舆梁:走车的桥。
④行辟人:出门时有人在前开道。
(1)材料①和材料②都体现了子产是个________的执政者.(1分)(2)孔子对子产评价很高。
但对于子产“乘舆济人”这件事,孟子却说“惠而不知为政”,请结合材料②分析孟子这么说的理由。
(4分)【解析】第(1)题考查对材料观点的概括,孔子对子产的评价有四个字,即“恭”“敬”“惠”“义”,而孟子对子产的评价却只有一个“惠”字,因此,两人对子产的共同评价是“惠”,即“爱民仁惠”。
第(2)题考查对孟子观点的分析,“惠而不知为政"这一观点中,包含着两个角度的答题要点,一是要解释为什么说子产是“惠",二是要解释为什么说子产“不知为政”,第一个理由只要筛选原文“以其乘舆济人”即可回答,第二个理由对原文进行一定的抽象,由原文的“焉得人人而济之”可抽象出,“济”不能解决百姓出行问题,应建设桥梁。
高中语文--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3部分 专题15 第1节 Ⅰ.补——文化经典阅读的基础知识
畅享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百万张大额内部优惠券,先领券后购物!手机应用市场/应用宝下载花生日记APP 邀请码NJBHKZO ,高佣联盟官方正版APP 邀请码2548643专题十五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考查年份考查点20122013201420152016考查频率2017预测《论语》★★★5年3考热考点,可能性很大《孟子》★5年1考热考点,可能性很大《荀子》5年0考冷考点,可能性较小《老子》5年0考冷考点,可能性较小《墨子》★5年1考热考点,可能性很大《韩非子》5年0考冷考点,可能性较小浙江省进入新课标高考以来,对该考点的考查从未间断,且形成了自己的命题特色。
尽管不再限考《〈论语〉选读》,但考查的热点应该还是那些立场坚定、态度鲜明、理据充分的片段,那些和现代社会生活关系紧密、对当代人们安身立命仍有指导意义的章节。
(1)从命题形式来看,估计还是涉及概括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2)从考查的目标来看,涉及识记、理解、概括分析、赏析、评价等几个方面,其中概括分析和评价是考查的主流。
(3)从命题特点来看,浙江省高考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考查特别重视联系其他古代典籍或现实生活。
(4)命题材料方面,可以是一则材料;也可以是两三则取自古代典籍或现当代名人的言论、现象材料,多则材料比较,起到内引外联、旁征博引的作用,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学会比较、迁移和拓展,分析或归纳出材料中隐含的观点,或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价,做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第一节 整体阅读 真题剖析——研透高考真题,探讨阅读规律Ⅰ.补——文化经典阅读的基础知识一、儒家经典(一)《论语》1.孔子生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传说孔子先后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的政治抱负在鲁国难以施展,遂周游列国长达十四年之久。
精品解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浙江卷)(解析版)
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从懵.(měng)懂的幼儿到朝气蓬勃的少年,从踌躇满志的青年到成熟的中年,最后步入两鬓.(bìng)斑白的老年:有序变化是生命亘古不变的主题。
B. 虽然语言系统有自我净化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分层过滤,淘尽渣滓.(zǐ),淬.(cuì)炼真金,但是当下网络语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仍不容小觑。
C. 江上一个个漩涡,似乎在仰首倾听清晨雁鸣;那些雉堞.(dié)、战车,均已废驰;鸟鸣声穿过山风烟霭,落满了山峦;遍野麦浪,渐成燎.(liáo)原之势。
D. 对于那些枉顾道德与法律铤而走险的电商平台,有关部门必须给予相应的惩.(chěng)罚,否则难以制止种种薅.(hāo)顾客羊毛的恶劣行为。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常见常用字字音字形的把握。
主要考查的是多音字、形近字和异形字,有些字的读音区别度很小,可能体现在音调、平翘舌、前后鼻音等。
记忆它的读音时一般根据它的语意或词性。
A项“两鬓”的“鬓”,念作“bìn”。
C项“废驰”的“驰”应写作“弛”。
D项“惩罚”的“惩”,应念作“chéng”。
点睛:A项考查考生对前鼻后鼻音的把握。
前鼻韵母的韵尾-n,发音部位在口腔前部,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舌要往前伸,舌尖要往上抬。
后鼻韵母的韵尾-ng,发音部位在口腔后部,发音时舌根与软腭接触,舌要往后缩,舌跟要往上抬。
考生平时就应该准确认读。
C项考查考生对“驰”和“弛”的辨析,如果考生对这对音近字的形旁意义加以分析,就知道“驰”从马部,故与奔跑有关;“弛”从弓部,弦松弦紧,故与松紧有关。
D项考查考生对声调的把握,考生要在平时准确识记。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这为我们辨析汉字字音提供了条件,所以我们在记忆时,可以将字音与字形结合起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浙江专版:板块一 专题三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含答案 精品
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一、《〈论语〉选读》从《〈论语〉选读》教学定位和高考考查要求来看,主要要求考生对论著的内容的理解和观点的把握。
《论语》中的语录众多,观点、主张众多,要能准确地把握,就要有一定的线索:这段语录来自哪一课,这一课的主题是什么,这段语录是这一课的第几章,这段内容阐述的是什么观点,是从什么角度诠释这一课的主题的等。
所以,我们的脑中应有个脉络体系。
下面我们把各章节重要的语录及观点整理如下:第一课为政以德——孔子的德政主张(德政观)[目标要求]1.结合课文,说说孔子提出为政者的基本素养是什么。
2.正确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较深入地领会孔子所提出的“均无贫”的含意。
[语录摘译]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5.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译文:答案:1.孔子说:“运用道德来治理国政,就好像北极星一样,安居其位,而其他星辰都环绕着它。
”2.孔子说:“用政令来训导百姓,用刑罚来整顿百姓,百姓可以免除罪过但没有羞耻心;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教来整顿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心而内心归顺。
”3.孔子说:“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办事严肃认真并恪守信用,节约用度并惠爱人民,役使百姓要按一定的时节。
”4.孔子说:“在位者自身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自身不端正,下了命令老百姓也不服从。
”5.孔子说:“你对百姓庄重,百姓对政令就会严肃认真;你对父母孝顺,对幼小慈爱,百姓就会对你尽心竭力;选用优秀的人,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勤勉努力。
”[核心思想]1.为政以德“德”和“礼”是孔子政治的主要主张。
“为政以德”是对执政者的素养、执政的方法提出的要求。
(浙江专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温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三)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传统文化经典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6分)①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假设人!尚德哉假设人!”(《论语·宪问》)②樊迟请学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
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那么民莫敢不敬;上好义,那么民莫敢不服;上好信,那么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那么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③然那么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①也。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注] ①路:辛苦劳碌。
(1)孔子说樊迟是“小人”,这是因为:。
(2分)(2)结合以上三那么材料,请谈谈儒家对“稼穑”的态度。
(4分)答:解析:(1)第一,考生要明白那个地址的“小人”不是现代人所说的“小人”,孔子是说樊迟的志向过小只想学会种庄稼,若是像君子一样有礼有义有信那样百姓就会相信你,工作自然也会有信心,因为老百姓图的确实是安居乐业。
孔子一方面承认了自己可不能种庄稼,另外也有点儿恨铁不成钢,他以为学会种田只能养活几个人,若是能学会做君子再去做官然后善待百姓,能惠及很多人。
由此可见,孔子以为问种稻种菜的事是小志向,因为种稻种菜是“小人”(农人、农耕者)所从事的,樊迟应该有更大的志向。
(2)解答时要抓住各个文段中关于“稼穑”的语句。
然后再琢磨、归纳儒家对“稼穑”的态度。
材料①中孔子因南宫适的话而大赞南宫适,其中就有南宫适以为“禹、稷躬稼而有天下”的缘故,由此可知儒家重视“稼穑”,对生产劳动的态度是踊跃而又确信的;材料②中孔子批评樊迟并非是不是定“稼穑”,而是感觉樊迟应该有大的志向;材料③中孟子以为“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即社会有不同的分工,人们应各司其职。
2018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专题规范练:十四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含解析
专题规范练十四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一、阅读下边的资料 ,达成第 1~2 题。
夫凡人之情 ,见利莫能勿就 ,见害莫能勿避。
其商人通贾 ,倍道兼行 ,夜以续日 ,千里而不远者 ,利在前也。
渔人之入海 ,海深万仞 ,就波逆流 ,乘危百里 ,宿夜不出者 ,利在水也。
故利之所在 ,虽千仞之山 ,无所不上 ; 深源之下 , 无所不入焉。
( 《管子·禁藏》 )1.从资料的“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中能够归纳出来的一个成语是。
2.归纳并评析资猜中传达的主要思想。
二、阅读以下语段 ,达成第 1~2 题。
子生三年 ,而后免于父亲母亲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论语·阳货》 )君子战虽有陈 ,而勇为本焉 ;丧虽有礼 ,而哀为本焉 ;士虽有学 ,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 ) 1.上述资猜中,孔子和墨子对“丧礼”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2.你更认可谁的见解?简述原因。
三、阅读下边的资料 ,达成第 1~2 题。
白圭曰 :“丹之治水①也愈于禹。
”孟子曰 :“子过矣。
禹之治水 ,水之道也 ,是故禹以四海为壑②。
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水逆行谓之洚水。
洚水者 ,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
吾子过矣。
”(《孟子·告子下》 )注①丹之治水 :白圭 ,名丹 ,字圭 ,战国时水利专家 ,其治水主要在于筑堤塞穴。
②壑 :本意为沟壑 ,这里扩大指受水处。
1.白圭治水与大禹治水二者有何不一样?2.简要剖析资猜中所表现出的孟子的相关思想。
四、阅读下边的资料 ,达成第 1~2 题。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富而可求也 ,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
如不行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 )所谓贵良宝者 ,为其能够利也。
今用义为政于国家 ,人民必众 ,刑政必治 ,社稷必安。
所为贵良宝者 ,能够利民也 ,而义能够利人 ,故曰 :义,天下之良宝也。
(《墨子·耕柱》 )1.依据资料,归纳孔子、墨子的义利观。
标题-2018-2019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浙江专版:“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专题过关检测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专题过关检测(时间:40分钟分值:66分)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6分)①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②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①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是以政平而不干②,民无争心……今据③不然。
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晏婴论和与同》) [注]①献:进言指出。
②干:违背。
③据:指大夫梁丘据。
(1)材料①体现了孔子的思想。
(2分)(2)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和”与“同”的差异。
(4分)答:解析:(1)“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中庸之道”是儒家经典哲学思想。
(2)首先要解读“和”与“同”的不同概念。
“和”是讲究原则求得平衡统一,“同”则是无原则的调和。
题干中要求结合材料,因此可结合第二则材料分别解读“和”与“同”的具体所指。
同时要将二者可能产生的不同结果写清,“和”的结果是达到整体的和谐,结合第二则材料,即使可行的更完备,不可行的也能从中得出积极元素。
“同”的结果则会带来损害。
答案:(1)中庸(答成“和而不同”给1分)(2)①“和”,讲究原则以寻求各方的统一与平衡,如材料所言,君认为可行之事而实则有不可行的因素,臣应加以指出,切不可君云亦云,反之亦然。
“同”,则是无原则的调和,君云亦云。
②“和”的结果是达到整体的和谐,使可行的更加完备;不可行的能从中汲取积极的因素。
“同”的结果,则因异口同声而趋于单调沉闷,给事业带来损害。
(每点2分)[参考译文]①孔子说:“君子和谐而不同一,小人同一而不和谐。
”②君主认为可行的事情中其实包含了不可行的因素,臣子进言指出那不可行的方面来帮助国君做成其事;君主认为不可行的事情中也包含了可行的因素,臣子指出可行的方面帮助君主去除不利因素。
因此,政治清平而不违背天理,百姓没有争斗,相安无事……如今,大夫梁丘据不是这样做的。
2018届高考一轮语文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ppt (3)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第一步:读懂材料 这段话主要是讲:“圣人在一国施政,一国的(财利)可以加倍增长;大到施 政于天下,天下的(财利)可以加倍增长。这种财利的加倍,并不是从别国掠夺来 的,而是根据国家情况而省去不必要的费用,(因而)足以加倍。圣王治理国家, 他发布命令,举办事业,使用民力和财物,没有不是更有用、更有价值才做的。 所以使用财物不浪费,民众能不劳苦,他获得的利益就多了。”
高三一轮总复习
真 题 例 析
Ⅱ.学——传统文化经典的解题方法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2016· 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墨子· 节用》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 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 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 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 不劳,其兴 利多高三一轮总复习
第二步:抓关键词句 “去其无用之费”是这段话中最为关键的语句,这句话从正面体现出墨子 的重要主张。 第三步:提炼主要观点 墨子在这段话中的主要观点有:①反对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②主张 要合理地节约用度。③要珍惜人力物力,减轻百姓负担。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得快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部分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高考体验PPT完整版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 习课件 :第2部 分专题 三传统 文化经 典阅读 1高考 体验(共 24张PP T)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 习课件 :第2部 分专题 三传统 文化经 典阅读 1高考 体验(共 24张PP T)
(2)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根据 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4 分)
5.(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 分)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 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 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 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 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2 分) 答: 解析:这道题目检测了考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答案直接来自课文注解。《论 语》选读“克己复礼”章对“梦见周公”作了注释:“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 向往。周朝初年,因周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相传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 被认为古代圣贤之一。”掌握了课本内容即可轻松得出答案。 答案:“梦见周公”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 习课件 :第2部 分专题 三传统 文化经 典阅读 1高考 体验(共 24张PP T)
2.(2018·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6 分)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论语·述而》)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论语·泰伯》) 【注】 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②使:假使。
浙江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名师精编单元测试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传统文化经典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
”请益。
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论语·雍也》)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论语·雍也》)(1)这两段文字反映了孔子的什么观点?答:(2)请结合上面的材料,谈谈孔子的仁爱观。
答:参考答案:(1)孔子认为,君子应当救济贫困。
(2)孔子的仁爱观,不是狭隘地针对自己的家人、朋友,而是将其扩展到“邻里乡党”,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此外,他还认为,救济的应是穷人,而不是富人,这种思想符合人道主义。
参考译文:子华出使齐国,冉子替子华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子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子却给她八十斛。
孔子说:“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
我听说过,君子应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周济富有的人。
”原思做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小米九百斗,他推辞不受。
孔子说:“别推辞!把它分给你的邻里乡亲吧!”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1)对于子夏在莒父理政,孔子提出的忠告是:不要(请用四字成语概括)。
(2)综合上面两则材料内容谈谈儒家的为政主张。
答:解析:(1)回答这个问题,要注重把握语段表述的主要内容,第一则,孔子主要说明的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从这个词语的反面思考可以得到答案,即不要“急功近利”。
(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特色训练53古文化常识分类积累练(文化典籍)
特色训练53 古文化常识分类积累练(文化典籍) 一文史典籍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年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
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2.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
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并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
3.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
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4.十三经:十三部儒家经典。
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穀梁传》《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
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
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
5.《三字经》: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
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撰,明清学者陆续增补,至清初为一千一百四十字。
内容从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进而依次讲述名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知识及古人勤学的故事等。
全部用三言韵语,便于儿童诵读。
句法灵活丰富,语言通俗易懂。
自编成后广为流传,一直使用至清末民初。
6.《千字文》: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
南朝梁代周兴嗣编,梁武帝大同年间编成。
全书将一千个字,编为四字一句的韵语,介绍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基本上无重复的字。
自隋代开始流行,至清末一直被广泛用作儿童识字课本。
宋代以后,有种种续编和改编本,但都没有旧本流传得广泛、长久。
7.《千家诗》:旧时蒙学读物。
有《五言千家诗》《重订千家诗》两种。
前者题“王相选注”;后者题“谢枋得选注”,为七言律诗。
两种选本大都为唐、五代、宋作品,宋诗尤多。
2018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传统文化经典
考点21传统文化经典(一)(2018·浙江卷·T21、2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6分)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①,使②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论语·泰伯》) 【注】①才之美:美好的才华。
②使:假使。
2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能力。
“梦见周公”解释为“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
答案:“梦见周公”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
2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
(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概括。
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翻译,能把材料二翻译出来,即可清楚看到孔子的意思,他强调有才能却骄傲自大吝啬小气的人,是不值一提的。
这说明他认为德行比才干更重要。
根据题目要求,先概括主旨,再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①主旨在于说明德、才的关系,孔子强调德重于才。
②“周公之才之美”,是极言其才干之优异;“骄”“吝”则是恶劣的品质。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使才华出众也不足称道。
附【译文】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呀!我好长时间没再梦见周公了!”孔子说:“(一个在上位的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二)(2018·北京卷·T13)根据要求,完成第下面的问题。
(共5分) 《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子路问:“闻斯【1】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浙江高考:传统文化经典题概述
• 23.答案:择友
• 24答案 • 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举,因此孔子认为微
生高不直。 • 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
2013年高考真题
• 23.去无用之费 • 24. • ①不赞成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 • ②合理地节约用度。 • ③珍惜人力物力,减轻百姓负担
2015年高考真题
•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 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事无所 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子贡属于
。(2分)
• 22.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4 分)
• 21.(2分) 德行 言语
• 22.(4分) • ①平等待人。孔子常常以自己与弟子同列,来说明同具某种修养,或同有某种不足,体现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风度。 • ②善于勉励。孔子自称与颜回同样具有“用舍行藏”的修养,意在勉励颜回更加精进。孔子对子贡的一番话,意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取法
2018年语文高考一轮复习 传统文化经典题概述
往年考情纵览
试
年
卷
份
2009
选文出处 《论语》
考查能力
题
分
型
值
识记 理解概括 分析赏析 评价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踪检测(五十三)“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综合提能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
”请益。
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论语·雍也》)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论语·雍也》)(1)这两段文字反映了孔子的什么观点?答:(2)请结合上面的材料,谈谈孔子的仁爱观。
答:参考答案:(1)孔子认为,君子应当救济贫困。
(2)孔子的仁爱观,不是狭隘地针对自己的家人、朋友,而是将其扩展到“邻里乡党”,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此外,他还认为,救济的应是穷人,而不是富人,这种思想符合人道主义。
参考译文:子华出使齐国,冉子替子华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子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子却给她八十斛。
孔子说:“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
我听说过,君子应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周济富有的人。
”原思做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小米九百斗,他推辞不受。
孔子说:“别推辞!把它分给你的邻里乡亲吧!”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1)对于子夏在莒父理政,孔子提出的忠告是:不要(请用四字成语概括)。
(2)综合上面两则材料内容谈谈儒家的为政主张。
答:解析:(1)回答这个问题,要注重把握语段表述的主要内容,第一则,孔子主要说明的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从这个词语的反面思考可以得到答案,即不要“急功近利”。
(2)回答这个问题,要注重分析两则材料主要表述的内容。
第一则,是孔子对子夏的教导,就是施政时不能只看到“小利”,即不能只顾眼前,要有长远打算。
第二则,有若告诉哀公,要让百姓富足,只有这样,君王才能富足。
由此可以看出,两则材料在“为政”方面都有不与百姓争利的思想。
参考答案:(1)急功近利(急于求成)(2)政府不能与民争利,不能不顾人民的死活来聚敛财货。
民生问题解决了,政府才有充足的财力物力来源。
百姓富裕了,才能为治理地方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反,为了表面的政绩(小利),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最终将酿成大祸。
参考译文:孔子的弟子子夏做了莒父的长官,向孔子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
孔子对他说:“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看见眼前小利。
如果只图快,反倒达不到目的;只看见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鲁哀公问有若道:“年成不好,国家用度不够,应该怎么办?”有若答道:“为什么不实行十分抽一的田赋制度呢?”哀公道:“十分抽二,我还感到不足,怎么能十分抽一呢?”答道:“如果百姓富足了,您和谁会不富足呢?如果百姓不富足,您和谁会富足呢?”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
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
自取之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
自作孽,不可活。
’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离娄上》)(1)“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
自取之也。
’”中加点的“之”字指代。
(2)请根据材料概括孟子认为的“自作孽”的后果。
答:参考答案:(1)清斯濯缨,浊斯濯足。
(2)侮己,毁家,亡国。
参考译文:孟子说:“不仁的人可以同他谈论吗?别人有危险,他安然不动,别人遭了灾,他却从中得利,为别人所遭受的灾祸感到高兴。
不仁的人如果可以同他谈论,哪里还会有亡国败家的事呢?有个孩子唱道:‘沧浪的水碧清哟,可以洗我的帽带;沧浪的水混浊哟,可以洗我的脚。
’孔子说:‘弟子们听着!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
这都取决于水本身啊。
’一个人必然是先自取侮辱,别人才来侮辱他;一个家必然是先自毁,别人才来毁坏它;一个国家必然是自己先招来攻伐,别人才来讨伐它。
《太甲》说:‘上天降灾,还可以躲避;自己作孽,别想再活。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1)上述材料体现了孟子的观。
(2)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孟子上述观点的看法。
答:参考答案:(1)义利(2)孟子先义后利的观点在古代乃至今天都有重大意义。
如果一个人一心追逐名利,他的德行就难以提升,如果世人全都私利当头,不培养仁义之心,那么人与人之间就难以亲善,社会就难以和谐。
参考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使我的国得到利益的方法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讲仁义就行了。
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得利呢?’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得利呢?’士人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得利呢?’上上下下都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卿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卿大夫。
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里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里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
可是如果他们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那么他们不杀掉国君夺取他的全部财利,是永远不会满足的。
没有讲‘仁’却抛弃父母的人,没有讲道义却把君王摆在次要位置上的人。
所以,大王只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材料二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①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①终食:一顿饭的工夫。
②造次:仓促、急遽。
(1)材料二中“其道”的“道”即指材料一中的字。
(2)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儒家对君子的要求并评析其当下意义。
答:解析:(1)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一,概括其主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意思是“干不正当的事获得的富贵,对我而言就如天边的浮云”。
可见材料一的重点在于君子注重对“义”的追求。
联系材料二,即可知,君子之“义”就是其遵循的“道”。
(2)从材料一、二可知,儒家要求君子遵循“道”,要求君子不可背离仁义。
儒家的这种价值观对我国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特别在竞争激烈、人心浮躁的今天,推崇“仁义”之道,不仅能提升民众的道德素养,更能保障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答案:(1)义(2)要求:①君子生活上要安贫乐道;可以追求富有和尊贵,但应该严格遵循“道”。
②君子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背离仁义。
意义: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心浮躁,人们应该恪守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正确对待财富和地位,安贫乐道,快乐而平和地生活。
君子作为社会的道德标杆,更要时时刻刻怀有仁义之心,这样才能使社会各安其位、和谐发展。
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把胳膊弯起来当枕头,快乐也就在其中了!干不正当的事获得的富贵,对我而言就如同天边的浮云。
”材料二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获得它,君子就不会去享受。
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抛弃它,君子就不摆脱。
君子如果抛弃了仁德,又怎么能成就自己的名声呢?君子不会在哪怕是一顿饭那么短的时间里远离仁德,即使在最紧迫的时刻也一定会遵循仁德办事,即使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遵循仁德去办事。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里仁》) 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 胡氏曰:“事君谏不行,则当去;导友善不纳,则当止。
至于烦渎,则言者轻,听者厌矣,是以求荣而反辱,也。
”(朱熹《论语章句集注》)(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
(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交友观。
答:参考答案:(1)求亲而反疏(2)孔子认为与朋友相处要坚持适度原则,既要劝导、帮助朋友,又要适可而止,不能自取其辱。
参考译文:子游说:“侍奉君主太频繁琐碎,反而会招来羞辱;与朋友相交太频繁琐碎,反而会遭到疏远。
”子贡问交友之道。
孔子说:“(朋友有过失)要尽心尽力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朋友不接受劝导就算了,不要自讨没趣。
”胡寅说:“侍奉君主时谏言不被采纳,那么就应当离开;劝导朋友时善言不被采纳,那么就应当停止。
到了频繁的地步,那么说话者没有分量,听者心生厌烦,这就是本想求得荣耀反而遭到侮辱,想求得亲近反而遭到疏远啊。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曰:“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论语·述而》)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十二章》)(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
(2)上述两段文字所体现的思想有何相通之处?答:参考答案:(1)曲肱而枕之于我如浮云(2)两者都主张过朴素的生活,安贫乐道。
过分追求物质生活会让人丧失本性,我们不应痴迷于物欲,简单就是幸福。
参考译文:孔子说:“吃粗饭,喝凉水,把胳膊弯起来当枕头,快乐也就在其中了。
不守道义却有钱有势,这对于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般。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内心狂热;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求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质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①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②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