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公开课)

合集下载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地位。

(2)能够分析并欣赏《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书法艺术特点。

(3)能够默写《兰亭集序》的部分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兰亭集序》。

(2)运用比较分析法,了解王羲之与其他书法家的区别与联系。

(3)通过临摹练习,提高书法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和书法艺术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兰亭集序》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

(3)默写《兰亭集序》的部分内容。

2. 教学难点:(1)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精髓。

(2)对《兰亭集序》文学价值和书法艺术特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作者生平和书法艺术地位。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文意。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比较分析法:分析比较王羲之与其他书法家的区别与联系。

5. 实践操作法:临摹练习,提高书法技能。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案、课件和教学素材。

(2)书法用具(毛笔、墨汁、纸张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兰亭集序》。

(2)了解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兰亭集序》朗诵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地位。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文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比较分析(1)分析比较王羲之与其他书法家的区别与联系。

(2)引导学生发现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点。

5. 临摹练习(1)教师示范临摹《兰亭集序》的部分内容。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学生能够分析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和艺术特点。

学生能够解读并背诵《兰亭集序》全文。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临摹和创作,培养书法艺术感知。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培养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提升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教师阐述《兰亭集序》的文学背景和创作动机。

2.2 课文讲解:教师逐句讲解《兰亭集序》的文本,解析关键词语和句式。

教师分析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如行书、草书、楷书等。

2.3 书法欣赏:教师展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原文和临摹作品。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笔法、结构、布局等特点。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讲解《兰亭集序》的文本和书法艺术。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提问。

3.2 互动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书法作品的展示和评价。

3.3 实践法:学生进行《兰亭集序》的临摹和创作练习,体验书法的艺术魅力。

教师对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指导和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2 书法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笔法、结构、布局等方面的进步。

4.3 知识测试:教师进行课堂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兰亭集序》的文本理解和书法知识的掌握。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教师使用《兰亭集序》的文本和注释版本,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

5.2 多媒体: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和书法艺术的相关知识。

5.3 书法用品:学生准备书法练习所需的毛笔、墨水、纸张等用品。

第六章:教学进程6.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课件、书法作品、相关文献等教学资源。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地位。

分析并欣赏《兰亭集序》的书法风格和艺术特点。

学习并运用相关的文学鉴赏术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兰亭集序》与其他书法作品的异同。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对中国书法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兰亭集序》的作者背景和书法艺术特点。

分析《兰亭集序》的结构布局和字体风格。

学会欣赏和评价书法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难点理解《兰亭集序》中的文学表达和书法技巧的结合。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艺术鉴赏。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图片,包括《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作者王羲之的介绍等。

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讨论,准备相关的讲解和引导。

3.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兰亭集序》的内容,了解作者王羲之的背景。

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于记录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介绍作者王羲之的背景和书法艺术地位,激发学生对作品的重视。

4.2 讲解对《兰亭集序》的结构布局和字体风格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其艺术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文学表达和书法技巧的结合,解释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4.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兰亭集序》的书法风格和艺术特点,分享自己的欣赏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通过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作业,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作者王羲之的基本情况。

分析并欣赏《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学习并运用相关的文学鉴赏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兰亭集序》的文意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习如何运用文学技巧进行创作和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和体验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其积极作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分析简要介绍《兰亭集序》的背景和作者王羲之的生平。

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分析其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点。

分析和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简要介绍王羲之的背景和《兰亭集序》的背景。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体会文学特点。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并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3.4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解释难点词汇和句子。

分析课文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3.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相关的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标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学生对文学鉴赏技巧的应用和运用能力。

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合作表现。

4.2 评价方式课堂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合作表现。

学生的作业和作文表现。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兰亭集序》的原文和注释。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图片。

与《兰亭集序》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鉴赏技巧资料。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黄玮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黄玮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黄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兰亭集序》;(2)理解《兰亭集序》的文言文表达和修辞手法;(3)分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及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兰亭集序》;(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书法作品;(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王羲之的文学才华和书法艺术魅力;(2)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兰亭集序》;(2)理解《兰亭集序》的文言文表达和修辞手法;(3)分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及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2)王羲之书法艺术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体验书法艺术的美感;3. 欣赏教学法:欣赏古代书法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兰亭集序》的内容,了解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2. 学生准备:预习《兰亭集序》,了解王羲之的背景资料;3. 教学资源:书法作品、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王羲之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其在书法艺术史上的地位;(2)提问:什么是《兰亭集序》?它为什么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兰亭集序》,感受其语言美;(2)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3)讨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有哪些?3. 案例分析(1)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2)分析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点,如用笔、结构、章法等;(3)让学生尝试临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体会其书法魅力。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兰亭集序》的艺术价值;(2)提醒学生注意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及历史地位。

分析并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

解读《兰亭集序》的主要内容和文学价值。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兰亭集序》。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书法作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兰亭集序》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2.2 教学难点古代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书法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

简介《兰亭集序》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文意。

学生合作探讨,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3.3 教师讲解讲解《兰亭集序》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分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及其影响。

3.4 书法欣赏学生观察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学会欣赏和评价。

教师示范书法的基本技巧,学生进行实践。

第四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4.1 课堂小结教师强调《兰亭集序》的艺术价值和书法的重要性。

4.2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兰亭集序》的阅读笔记,写下自己的感悟。

学生选择一幅书法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学生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基本技巧有所提升。

5.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的需求。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学生评估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和书法实践,评估学生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评估学生在书法实践中的参与程度和技能提升。

6.2 教师评估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考虑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评估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欣赏水平的提升。

《兰亭集序》公开课课件

《兰亭集序》公开课课件
信可乐也
贤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良辰: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 风和畅 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赏心: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乐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 类之盛,游目骋怀,
暮春之初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崇山峻岭,清流激湍
崇 山 峻 岭
清流激湍
茂 林 修 竹
清流激湍
流觞曲水
修禊事也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 列坐其次 丝竹管弦之盛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足以极视听之娱 古代的一种风俗 高 长 旁边,水边
热闹 繁多
用来 ……的原因 动词,穷尽
夫人之相与
交往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曾不知老之将至
有的人;会面 乃,竟 动词,至,及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面对;明白,懂得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本来;动词,看作一样 动词,等同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原因 “犹”,如同,好 像 对;这
课堂练习:
1、请按下列要求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
A、说诗的产生: (“一觞一咏”)
B、说诗集的由来: (“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明确:先总叙时间、地点及集会,再 叙人、地、事、乐。
时间:永和九年 暮春之初 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
记 会
风景: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盛况: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
感受:信可乐也
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也”?
以填空“乐在( 小结此段。
)”的形式
贤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 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的《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的《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优秀的《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及其历史背景。

分析并欣赏《兰亭集序》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学习并运用相关的文学鉴赏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解读《兰亭集序》。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兰亭集序》原文及注释。

王羲之的生平介绍。

《兰亭集序》的艺术特色分析。

2.2 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展示。

文学鉴赏指导书籍。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发学生兴趣。

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及其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原文,理解大意。

学生通过注释和学习资料,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

3.3 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分析文本,提出问题,促进思考。

3.4 文学鉴赏技巧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兰亭集序》的语言、结构、意象等方面的特点。

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5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作业内容: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完成对《兰亭集序》的鉴赏essay。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文,尝试运用课堂所学的文学鉴赏技巧进行分析和欣赏。

4.2 作业要求:要求作业内容充实,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兰亭集序》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5.2 教学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以及其历史背景。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兰亭集序》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兰亭集序》的文意和艺术价值。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践等方法,学习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和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简介。

课文原文及翻译。

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解释。

2.2 书法艺术: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特点。

介绍一些王羲之的代表作品。

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开场白,引起学生对《兰亭集序》的兴趣。

简单介绍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3.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查找的资料,展示对王羲之书法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深入理解《兰亭集序》的文意和艺术价值。

3.4 实践环节:教师示范王羲之的书法技巧,学生跟随练习。

学生自由练习书法,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积极参与程度。

4.2 书法练习:评价学生的书法作品,关注对王羲之书法风格的掌握程度。

4.3 课文背诵:检查学生对《兰亭集序》的课文背诵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兰亭集序》相关文本。

5.2 网络资源:关于王羲之及其书法的资料。

5.3 书法用品:毛笔、墨水、纸张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授课方式: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理解《兰亭集序》的文学与艺术价值。

结合多媒体展示,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6.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分享学习心得。

组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兰亭集序》中的文化内涵。

《兰亭集序》公开课

《兰亭集序》公开课

关于《兰亭集序》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 为修禊。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 大书 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2 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 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 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 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 的42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 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 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 的序文,这就 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为“天下第一行书”。
课文第 3 段议论了什么中心问题?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 转而为“痛”的?
答案
文章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问题。作者由
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的生
存状态。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忧, “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流逝, “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经 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想到此处作者
“人生苦短”无论对凡夫俗子,还 是英雄伟人似乎都是一个万古恒新的话 题
且不必说《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天 地间,忽如远行客”、陶渊明“人生似虚化, 终当归空无”;也不必说汉武帝的“少壮几 时奈老何”;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也发出 “人生易老,天难老”的感叹吗?
可以说“人生苦短”是人类的一种普 遍心态。
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书 法圆转凝重,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被 后代尊为“书圣”。 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 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 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 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 《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 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第一篇:《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兰亭集序》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的意义。

能力:1.理清课文内容层次 2.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情感: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以书法艺术名扬百世的《兰亭集序》。

作者是谁?王羲之(请一位同学板书作者:王羲之)。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兰亭,临流赋诗,各抒怀抱,记下了他们的千古风流,王羲之为这些诗作了书序《兰亭集序》。

《兰亭集》中的诗,到了现在,除了搞专门研究的人外,一般人了解甚少,而王羲之这篇序却声名远播,流传千古,除了它书法上的极高成就外,恐怕也有其内容上的原因。

那么这篇作品的文学内蕴如何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探究一下。

二、课堂检测:重点字词句(小组竞赛形式)1、重点实词2、虚词3、句式4、翻译三、(听录音)或全班朗读。

注意朗读节奏,把握感情。

(纠正读音)四、整体感知1、全文共可分为三段,试从每段中找出一个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字眼。

明确:乐——痛——悲(板书)【过渡】: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我们就以此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走进王羲之的情感世界。

2、思考:为何而乐?为何而痛?为何而悲?五、研习文本(一)研习第一段1、朗读第一、二自然段2、在这一段中作者说“信可乐也”,那么作者到底乐什么? 结合文中的语句来分析一下。

(学生在书中划出相关语句,学生分析,老师点拨并引导概括。

)明确: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人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美景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乐事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良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赏心【过渡】:第一段主要是记叙了兰亭宴会的盛况,表达自己的快乐心情,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2. 能够分析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和艺术特点。

3. 能够默写《兰亭集序》的部分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2. 通过观察、模仿和创作,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能。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兰亭集序》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价值。

2.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和艺术特点。

3. 《兰亭集序》的默写能力。

2.2 教学难点1. 对《兰亭集序》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王羲之书法技巧的掌握。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兰亭集序》的背景、文学价值和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法:指导学生进行书法练习,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能。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兰亭集序》的文本和书法作品,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2. 书法工具:提供毛笔、墨水等书法工具,方便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引入话题:介绍王羲之和他的书法作品。

2. 引发兴趣:展示《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思考。

4.2 讲解1. 讲解《兰亭集序》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2. 分析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和艺术特点。

4.3 讨论与分析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兰亭集序》的深层次含义。

2. 分享成果: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4 书法实践1. 指导学生进行书法练习,重点掌握王羲之的书法技巧。

2. 学生创作: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在书法实践中的积极性和创作能力。

5.2 书法作品1. 评估学生的书法作品的质量,包括字迹、结构、布局等。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得方法。

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得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得对人生得眷恋与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得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得积极情绪。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3课时一、导入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淡定人得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得心灵,使原本被世俗烦扰得双眸明亮如初,使原本扭曲浮躁得心回复平静,使尘世得烦恼成为过眼云烟。

千年往事兰亭盛会便就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得人生乐事,也就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得升华。

“书圣”王羲之从这次兰亭盛会中体悟到了什么呢?她想通过这篇序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珠联璧合、堪称绝世之作得《兰亭集序》吧!二、文体简介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得“引言”、“前言”。

就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与作者情况得文章。

也有对作者作品得评论与对有关问题得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

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得,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得序,多半就是为诗歌唱与得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本文就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这部诗歌集子所写得序言。

[过渡]请大家默读单元提示,思考如下问题:1.本单元文章得体裁就是什么?2.这一类文章一般都采用怎样得写作手法?3.我们怎样来学习这类文章?[明确] 1.山水游记类散文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3.①联系作者与写作背景②反复阅读③欣赏文中描述得自然风光④品味作者抒发得感情与文章寄寓得旨趣[过渡]现在我们就按照单元提示得方法学习这篇文章。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作者与写作背景。

三、作者及作品简介1.王羲之其人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精讲公开课课件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精讲公开课课件
4、作者为何说“信可乐也”? 良辰: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5、第三自然段所议论的问题是什么?
死生亦大矣。
6、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的议论跟前一段是怎 样联系的?
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过得 很快)”句承上启下,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慨,自 然之极。接着作者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 美好的时光中“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事过 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即留恋于生之 乐 。再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 死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让人心痛,至此,作者得 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
王 羲 之
‖王羲之其人其书其事
1、王羲之其人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人 (今属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 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 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 即有所悟。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 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 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癸丑( ɡuǐ) 会稽山(kuài jī ) 修禊事( xì ) 激湍( tuān ) 流觞( shānɡ ) 骋怀(chěnɡ) 放浪形骸(hái ) 趣舍万殊 (qǔ ) 一契( qì ) 嗟悼(jiē dào) 彭殇(shānɡ )
乐痛 悲
第1自然段
ɡuǐ
介词结构“于会稽 山阴之兰亭”后置
《兰亭集序》是一篇诗集序言,作者 以情感饱含的笔触,叙兰亭的山水佳胜 和宴会盛况,抒发对世事变幻、死生无 常的感慨。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自然段): 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 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 第二部分(2.3自然段): 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 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 慨。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质获奖课件

《兰亭集序》公开课优质获奖课件
《兰亭集序》
王羲之
袒 腹 东 床
王王羲羲之之轶轶事事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 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 少并佳,然闻至信,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 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 邪!”访之,及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生 性 爱 鹅
王王羲羲之之轶轶事事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 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 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 。
痛哉!人生无常!
情感把握 悲
感古今:缘何而悲?
悲古人 —— 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悲今人 ——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悲后人 ——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死生之大!
情生死观?
情感把握 悲
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 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 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 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 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 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 做些实事,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王羲作品真迹已难得见,我们 所见皆摹本。王羲之楷、行、草等 体皆能,如楷书《黄庭经》、草书 《十七帖》、行书《姨母帖》等。
行书《兰亭集序》最具代表性。
绍兴的兰亭,现在是书法圣地。兰亭布局,以 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流觞 亭、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等。
补充介绍
补充介绍:当时与会者 共有42人,饮酒赋诗一 共写下了37首诗,后来 王羲之将这些诗汇集成 册,并写了一篇序文, 这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 行书的《兰亭集序》。
王王羲羲之之其其人人
王羲之(303—361),字逸 少,琅邪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 故后世称为“王右军”。王羲之 幼时师从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 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 博采众长,观摩学习“兼撮众法, 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 古今莫二”的高度。

《兰亭集序》第一课时(公开课课件)

《兰亭集序》第一课时(公开课课件)

作品字体结构分析
深入研究《兰亭集序》的字体结构和排版技巧。
作品笔画特点解析
剖析《兰亭集序》的笔画运用和特色。
王羲之及其书法成就
1
王羲之生平介绍
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他对书法领域的贡献。
2
王羲之书法艺术特点
探究王羲之书法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技巧。
3
王羲之书法影响与地位
讨论王羲之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影响和他在书法界的地位。
《兰亭集序》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兰亭集序》对后世书法影响
分析《兰亭集序》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启迪和影响。
《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探讨《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价值。
结语及思考
1 作品的心路历程
深入解读《兰亭集序》背 后的创作心路和情感。
2 如何欣赏《兰亭集序》 3 书法的地位及发展
分享欣赏《兰亭集序》的 方法和技巧。
《兰亭集序》第一课时 (公开课课件)
本课时将带您进入《兰亭集序》的世界,从中国书法简介开始,欣赏并分析 这部伟大作品的背景、风格、字体结构和笔画特点。
课程导入
1 探索中国传统艺术
了解中国书法的重要性和 魅力。
2 引发观众兴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建立学习框架
激发学习者对《兰亭集序》 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为学生介绍本课程的目标 和结构。
思考在当今社会中书法的 地位和未来发展。
学习反思及课程总结
总结本课程的收获和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和思考。
中国书法简介
千年艺术传统
追溯中国书法的源起和发展。
艺术家的墨香传世
让学生了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并欣赏魅力。
艺术与哲学的结合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公开课)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公开课)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兰亭集序》是必修课文。

本单元共五篇文言文,其中《游褒禅山记》《兰亭集序》是游记散文。

《鸿门宴》是《史记》中的名篇,《寡人之于国也》是儒家经典《孟子》中的一篇,最后一篇《陈情表》是自读课文。

单元说明中指出,学习本单元要初步掌握古诗文赏析的基本方法,提高文言文直译能力。

本单元有两篇山水游记,学习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述,它还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这就提醒我们在学习这样的名篇时,学习重点应该放在对作者情感和抒发哲理的理解和感知。

而这同时要求我们能够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反复阅读这些文章,体会其节奏、语气和韵味,这样的文章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同时增强我们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

二、学情分析
经过高一一年对文言文的学习,学生虽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具有一定的文言功底,但绝大部分学生文言功底普遍较薄弱,且本学期文言文难度较之上学期有很大提升,学生还需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对文本的教学主要还是从基础抓起,把握文言字词句、疏通文意,让学生真正读懂文章,只有这样才能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

本次教学教案是针对对口高考医卫(1)班的学生而设计,在此之前已经学过《游褒禅山记》和《寡人之于国也》两篇文章,学生对文言现象有了初步了解。

本次教案将结合学生的学情对文言文翻译和对作者的情感把握作为教学重点。

以便夯实文言基础,并对山水游记散文中的作者的情感有所把握。

三、教学用时
该篇目设计教学用时为三课时,但教案部分只呈现第一课时教案。

的《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的《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

优秀的《兰亭集序》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作者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能够解读和欣赏这篇文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领会《兰亭集序》的文采与书法艺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兰亭集序》的作者、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古文词句的理解。

2. 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精髓。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作者生平和文章内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探讨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欣赏法: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其艺术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和书法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兰亭集序》,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兰亭集序》的文采与书法艺术。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兰亭集序》的背景、作者生平和文章内容,重点解析文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5. 书法欣赏教师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其艺术特点。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兰亭集序》的艺术价值。

7.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让学生亲身体验书法艺术的魅力。

2. 邀请书法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技巧。

3. 学生自主研究其他古代书法家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互动、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中作者的情感由
﹖ 痛又转为 悲
也请从本段中找出最准确的一个字。
为何生悲?
“后之视今
犹(如同)
困境相同
感受相同
今之视昔”
千古同悲
(“目光放远,万事且悲”——钱钟书)
【体会千古之悲】
7 2 3 4 5 6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亦何早 (曹丕)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王勃)
1 2 3
进一步掌握 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因言释文、 因文悟言”) 能根据有关语句分析作者感情的变化及 其原因。
从感情的变化中理解王羲之对人生的认识 和态度。
【文本研习· 记宴会之乐】 ⒈首段记叙一次兰亭集会,这次集会带给作者怎样的情 感体验?请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句子。 信可乐也 ⒉谢灵运认为“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 试着从这四个方面体验作者所乐之处。
据历史记载,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并日夜 赏玩临摹之,以至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书的盛况。 唐太宗驾崩,此真迹又作为殉葬品埋入地下,后来此 墓被盗,真迹永远失踪,成为千古恨事。我们现在所 见的是唐代摹本。
《兰亭集序》 书中极品
“天下行书第一帖”(米芾· 宋)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世说新 语》)
【文本研习〃抒人生之痛】
第二节中作者的情感由
痛 乐转为 ﹖
请从本段中找出最准确的一个字。
【文本研习〃抒人生之痛】
那么作者因何而“痛”?理解相关文句,概括痛之因。 欣于所遇,老之将至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人生短暂 痛 之 因
人情易倦
欢乐易逝 生命有限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文本研习〃古今同悲】
少长咸集,几俯几仰,参悟人生哲理,岂不悲哉?
文末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那么你 学了“斯文”,有什么感想呢? 珍惜拥有 拥抱快乐
“魏晋人物晚唐诗”
敬畏生命
伟大的哀痛者 痛并美丽着
······
文中上品 ?
“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审读标题】
“兰亭集序”这一标题如何断句?
A 兰亭集序 7 B 兰亭集序

兰亭集: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与名士孙统、谢安等41人在
兰亭举行修禊诗会,“一觞一咏”,会后将诗作汇编为《兰亭 集》,由王羲之作序。 序:这里指“书序”,书序写在书集的前面,一般介绍成书缘 由、经过及目的;也可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
【文本研习〃质疑问难】
郭沫若说文章前面写极乐,后面突然悲痛, “悲得太没有道理”,是“无病呻吟的绝顶”。你 认为王羲之悲得有没有道理?这种悲痛背后蕴含了 怎样的人生态度?
这种突如其来的悲痛源于: 对生命有限、世事无常的洞察, 对时间无情的恐惧 对一切美好事物终究消亡的痛惜。
人生态度:
热爱生命
积极有为
2
这种文体(序)从文中哪几句话能看出来?
A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会于会稽山阴之 兰亭,修禊事也。(时、地、成书缘由) B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成书经过) C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意义) 《兰亭集序》与通常的序文有什么不同?
文章借题发挥,从记叙一次诗会上升到对人生 忧乐和生死的思考。
学习目标
人 生 应 有 为
生 死 虽 由 天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臧克 家)
王羲之的这种“人生应有为”主张具体到行动中是 怎么体现的呢?
“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以便“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以出世之笔,写入世之心
消极其表,执着其里
兰亭集序
群贤毕至,一觞一咏,成就兰亭华章,信可乐也;
赏心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 极:尽享 所以:用来〃〃 之:定后标志
游、骋:使动用 法 娱:快乐
心旷神怡
良辰
美景
赏心
乐事
乐事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 禊:消灾祈福 幽情:幽雅的情怀 毕、咸:都
名士济济 ,饮酒赋诗,畅叙幽情 。
诗意人生
“悲感弥漫于外,深情激动于中”
在文中,作者除了对生命局限性有清醒的认识外, 作者对生死还有怎样的看法?
方生方死 虚无主义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我)本来知道把生死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寿夭看作平等是虚妄的。
死生亦大矣。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良辰
美景
赏心
乐事
良辰
暮春之初(三月)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与陈伯之书》(南北朝时·丘迟)
良辰
美景
赏心
乐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美 景
会稽山阴之兰亭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高
清澈回旋的水流,和四周景色 交相辉映。
山环水绕,环境清幽 。
良辰
美景
赏心
乐事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兰亭集序》 书中极品
“天下行书第一帖”(米芾· 宋)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世说新 语》) “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文中上品




相传王羲之乘着酒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 书此序,有重复者,皆变化不一,字迹清美绝伦。王 羲之自己也对此作很满意,曾重写几遍,但都达不到 这种境界了。因此他很珍惜,作为传家之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