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巨细胞瘤病理治疗及预后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骨巨细胞瘤ppt课件

骨巨细胞瘤ppt课件

三、电镜所见:构成肿瘤的主体细胞是多核巨细胞及间质细胞。多核
巨细胞的细胞表面有微绒毛,周围为透明带,该处缺乏细胞器,为破骨细 胞的超微特点。细胞核数目有很大的不同,细胞核呈不规则形状,伴有突 起和凹陷,染色质一般有边集现象,常可见核包涵体。细胞质内有许多线 粒体,中等量的粗面内质网及高尔基复合体,其形态、大小、致密度均较 一致。偶有不等量的溶酶体物结构,内含细胞碎片的剩余小体和消化泡。
第十三章骨巨细胞瘤 概述
骨巨细胞瘤(giong cell tumor of bone) 是一种至今尚不清楚的常见肿瘤。其发 病率在我国较高,仅次于骨软骨瘤,占全部骨肿廇的10%—20%,而在西方 国家一般报道为3﹪~5﹪。以往认为此病属良性,但有较强的侵袭性,也 有明确的恶性巨细胞瘤,但近年多数学者将其认为低度恶性或潜在恶性肿 瘤。美国骨骼肌肉肿瘤学会在1980年提出的骨肿瘤外科分期系统中,已将其 正式列为低度恶性肿瘤。 近年来的研究,特别是超微结构的研究已公认肿瘤的基本成分是单核 间质细胞和散在其中的多核巨细胞,前者是肿瘤的主要成分。血管丰富, 瘤组织的结构可因不同病例或不同区域而异。根据免疫酶标结果,提示它 可能来源于多潜能分化的骨原始间胚叶细胞。肿瘤中复杂的细胞成分只是 反映了同一起源的肿瘤向不同方向的细胞分化,即向纤维母细胞、巨噬细 胞,或兼有两者特征的细胞分化,甚至表现为不分化的细胞
第十三章
骨巨细胞瘤 病 理
二、光镜所见:肿瘤的基本成分是单核间质细胞和散在其中的多核
巨细胞。骨巨细胞瘤虽以“巨细胞”命名,但实际上间质细胞才是构成肿 瘤的主要成分,间质细胞的分化程度决定肿瘤的性质。 单核间质细胞呈圆形或梭形。细胞核较大,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 质中等,核仁1个,细胞界限不清,常见胞质突起。间质细胞具有间充质 细胞多能性,可能向成纤维细胞分化,此时细胞变成梭形,产生数量不等 的胶原纤维,排列成束或旋涡状;可向成骨细胞分化,产生新生骨。位于 病理骨折附近,或刮除术及植骨术后肿瘤复发时;偶向软骨细胞分化,并 产生少量软骨基质。 多核巨细胞的细胞核一般在20个左右,多者可达100个以个。细胞核 常位于细胞中央,形态同间质细胞。细胞质丰富。分化较好的肿瘤,巨细 胞数量较多,体积较大,形状也较规则,核较多;分化不良者巨细胞数量 较少,体积较小,核少,细胞的形态亦不规则,但多核巨细胞的核不发生 变化,看不到核分裂像。对多核巨细胞的来源及性质有不同意见,或认为 系正常破骨细胞,或认为是巨噬细胞融合而成,或认为间质细胞与多核细 胞系同源,多核巨细胞是肿瘤间质细胞融合后在体内以合胞体形式存在。

骨巨细胞瘤ppt课件

骨巨细胞瘤ppt课件
18
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 恶性:软组织肿块
出血、坏死、囊变
19
生长活跃


20
二征象、:动脉造影或DSA
1.Ⅰ-Ⅱ级肿瘤造影征:(1)少数病例造影正常。(2) 多数病例血液循环轻或中度增加,肿瘤边缘部分血管 增生,中心部分血管缺乏,动脉晚期或静脉期可出现 血池、瘤染或造影剂滞留等。
2. Ⅲ级肿瘤造影征:(1)血液循环丰富(2)出现血 湖、动静脉中断或被包埋、毛细血管丛增生、瘤血管 和动静脉瘘等。
涡状;核差异大 ,大小不一 ,深染,多核巨细胞数量 多。
5
Companacci分级
l级:静止性,与良性肿瘤1期的病变相符。骨皮质 完整/稍变薄、骨质溶解区边界光整,肿瘤周围为轻度 骨肥厚。
2级:活动性,此级符合良性肿瘤2期病变。骨皮质 非常薄但保持连续性,骨溶解边界清晰,病损接近或 已累及关节软骨。
38
鉴(三别)软诊骨断瘤
1、好发于短管状骨。 2、平片:发生于长骨颇似骨巨细胞瘤,但常有硬化环
和瘤内软骨钙化。 3、CT:肿瘤呈略低于肌肉的软组织密度,可见环点状
钙化。增强扫描瘤组织轻度强化 4、MRI示瘤组织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钙化部分
T1、T2均呈低信号。
39
股骨下段软骨瘤平片及MRI: T1WI示低信号为钙化,等
9
骨巨细胞瘤骨破坏区放射学表现
溶骨型
多房型
10
骨性间隔形成原因之一(瘤壁骨嵴)
11
骨性间隔形成原因之二(残留骨)
12
( 结 缔 组 织 间 隔 钙 化 )
骨 性 间 隔
形 成 原 因
之 三
13
2、骨皮质变薄、膨胀或骨壳膨胀,一般良性者完 整,生长活跃部分断裂,恶性者广泛断裂。

骨巨细胞瘤讲座PPT课件

骨巨细胞瘤讲座PPT课件

概述(introduction)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是一种具有局部侵袭性及复发倾向的原 发性骨肿瘤。根据肿瘤的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的多少,病理改变 可分为三级:基质细胞分化好,形态大小一致,偶见核分裂 像,多核巨细胞数量多、体积大、细胞核多者为Ⅰ级;基 质细胞分化差,异型性明显,细胞密度高,核分裂像多, 具有肉瘤样改变。多核巨细胞数量少、体积小、细胞核也 少,有明显的异型性者为Ⅲ级;介于两者之间者为Ⅱ级。 Ⅰ级基本为良性,具低度侵袭性,刮除术后可复发。多次 复发后可变为恶性。Ⅲ级呈恶性肿瘤的表现,易复发和转 移至肺。
2、骨皮质变薄、膨胀或骨壳膨胀,一般良性者完整,生 长活跃部分断裂,恶性者广泛断裂。
3、病理骨折 文献报道11-37%。本组76例中,有20例 (26.3%)。 4、种植征 巨大肿瘤可见骨于插入肿瘤中,我们76例中 有8例(10.5%)。 5、关节陷入征 巨大肿瘤可见关节正常骨端陷入膨大肿 瘤中,状如杵臼,本组76例中有4例(5.3%)。 6、骨膜反应 发生于病理骨折和生长活跃或恶性瘤,形 态有平行、三角、分层状。本组76例中有13(17.1%)。 7、软组织肿块 良性看不见;生长活跃者范围局限,边 界较清晰;恶性者范围广泛,边界可不清。
2020/11/11
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
骨皮质变薄、膨胀
病理骨折
2020/11/11
(一)结构 肿瘤由单核基层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经过 近代电镜检查,一般认为后者是前者融合而成。
(二)分级 根据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的组织学特点, 分为Ⅰ级(良性),Ⅱ级(生长活跃),Ⅲ级(恶性)。
2020/11/11
骨巨细胞瘤病理表现
左桡骨远端病理标本X线片 单核细胞中散在多核巨细胞
图例1 图例2

2020年骨巨细胞瘤病理治疗及预后(课件)

2020年骨巨细胞瘤病理治疗及预后(课件)

2020-11-25
10
骨巨细胞瘤——治疗
• 目前复发率在5%~15%,原因有三。 • 一、MRI精确定位,技术提高。 • 二、磨钻应用,可将瘤腔扩大1~2cm。 • 三、液氮、苯酚、骨水泥、电灼和氩电刀杀死残留的肿瘤细胞。
2020-11-25
11
骨巨细胞瘤——治疗
2020-11-25
12
骨巨细胞瘤——治疗(2014NCCN指南)
多房,均可见少数肉芽样瘤组织。 • 3、多囊者、瘤内可见结缔组织间隔分隔成多房。
2020-11-25
2
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
No Image
2020-11-25
3
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
2020-11-25
4
一例罕见手指骨巨细胞瘤
2020-11-25
5
一例罕见手指骨巨细胞瘤
2020-11-25
6
骨巨细胞瘤——病理学表现
• 二、光镜 • (一)结构 肿瘤由单核基层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经过近代电镜检查,一般认为后者
是前者融合而成。 • (二)分级 根据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的组织学特点,分为Ⅰ级(良性),Ⅱ级
(生长活跃),Ⅲ级(恶性)。
2020-11-25
7
单核细胞中散在多核巨细胞
2020-11-25
8
病理学表现-分级
Ⅰ级(良性) Ⅱ级(生长活跃)
2020-11-25
Ⅲ级(恶性)
9
骨巨细胞瘤——治疗
• 19世纪,骨巨细胞瘤的治疗为截肢术 • 1912年,Bloodgood首次采用了肿瘤刮除术,并用苯酚处理骨壁,残腔给予植骨。 • 由于肿瘤的腔壁呈大小、深浅不等的蜂窝状,单纯的刮除术很难彻底清除瘤细胞,微量的

颌面部骨巨细胞瘤讲课PPT课件

颌面部骨巨细胞瘤讲课PPT课件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药物抑制肿瘤生长或减轻症状 放疗:通过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或抑制其生长 化疗:使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或阻止其生长 手术切除:对于较大的肿瘤或无法通过其他方法控制的肿瘤,可考虑手术切除
治疗效果和预后
治疗效果:颌面部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效果取决于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一般来说,早期发 现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治愈率较高。
开发新型药物和 治疗方法,提高 颌面部骨巨细胞 瘤的治疗效果。
学术交流和合作
颌面部骨巨细 胞瘤的科研进 展:国际合作 与交流,共同 推动研究发展
最新研究成果 分享:学术会 议、期刊论文 发表等途径, 促进知识传播
跨学科合作研 究:多学科背 景的专家共同 参与,拓展研 究领域和思路
学术评价与认 可:研究成果 获得国际同行 认可,提升学
颌面部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发生于青壮年人群。 该肿瘤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颌面部骨巨细胞瘤通常在颌面部骨骼内缓慢生长,病程较长,早期症状不明显。
该肿瘤具有一定的恶性潜能,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颌面部骨巨细胞瘤主要表现为颌面部肿胀、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症状。
颌面部骨巨细胞瘤的科研进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包括对肿瘤的 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深入了解。
科研团队:国内外的科研团队在颌面部骨巨细胞瘤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最新研究成果:目前,科研团队正在进行新的研究,探索颌面部骨巨细胞瘤的发 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治疗颌面部骨 巨细胞瘤的主要方法,需要充分考虑 手术切除的范围和术后功能的影响。

骨巨细胞瘤PPT演示课件

骨巨细胞瘤PPT演示课件
发病机制
骨巨细胞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遗传因 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骨巨细胞瘤占所有原发性骨肿瘤 的5%左右,好发于20-40岁青壮 年,女性略多于男性。
发病部位
骨巨细胞瘤多发生于长骨骨骺, 尤以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最多见 ,其次为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
随访内容
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等多方面的评估,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 治疗效果。
随访方式
可采用门诊随访、电话随访、网络随访等多种方 式进行,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 帮助。
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生存率
评价患者的生存情况,包括总生存率、无 进展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等。
症状改善情况
评估患者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的改善情况,以及是否有新症状的出现。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本次研究成果总结回顾
骨巨细胞瘤的遗传学基础
通过对大量样本的基因测序和表达分析,揭示了骨巨细胞 瘤的遗传学特征,为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新型治疗策略的探索
针对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了多种新型治疗策略 ,如靶向药物、免疫疗法等,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瘤复发。
手术治疗原则和方法
彻刮除术
适用于Ⅰ、Ⅱ级骨巨细胞瘤,通过手术将肿瘤组 织彻底刮除,同时植入自体或异体骨填充骨缺损 。
瘤段切除术
适用于Ⅲ级骨巨细胞瘤或刮除术后复发者,需将 肿瘤所在骨段整块切除,以降低复发率。
截肢术
在极少数情况下,如肿瘤已广泛破坏骨骼、软组 织或发生恶变时,需考虑截肢术。
放射治疗在骨巨细胞瘤中应用
02
新型治疗策略的持续优化

骨巨细胞瘤ppt课件

骨巨细胞瘤ppt课件
流行病学椎体罕见病例流行病学椎体罕见病例流行病学椎体罕见病例流行病学椎体罕见病例流行病学椎体罕见病例流行病学椎体罕见病例?疼痛肿胀?关节功能受限?细微病理骨折致疼痛加剧功能丧失?软组织肿胀浅静脉网状充盈?局部包坑压之有乒乓球样感觉x线检查?呈偏心性位于干骺端?环球形膨胀皮质变薄可破溃?有明显且均匀的骨质溶解可见皂泡征?病灶内无骨化钙化现象?不松质骨分界规整清晰稍模糊?无反应性增生骨骨膜反应?长骨以外部位的骨巨细胞瘤在x线片上无特征性表现?肿瘤内血管丰富晚期可出现血湖现象?恶变时边缘有血管丛增生动静脉瘘动脉中断现象
• 有时,
60
右胫骨上端软骨母细胞瘤
男,26岁
右股骨上段软骨母细胞瘤 男 20岁
鉴别点:
• 发生在骨骺或骨突,向骨端生长 • 边界清,有钙化 • 组织学上,软骨母细胞瘤的基底细胞有更
明确的边界,巨细胞分布不规则,主要集 中于出血区
• 有丝分裂像少见。
63
慢性骨脓肿
是骨髓炎的另一种表现又称Brodie’s脓 肿(局限性骨脓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后由 于身体抵抗力强,细菌毒性低,但局部病灶未 完全消灭,残留在干骺端中心,使之局限化而 不向周围扩散,病灶周围形成圆形骨硬化带。 多发生于青壮年,多见于胫骨上端,股骨下端 和上端、肱骨上端等长骨两端。
X线 CT MRI SPE CT
敏感 低 较高 高 高 性 特异 高 较高 高 低 性
组织病理学特征:
• 肿瘤由一群稠密的、大小一致
的单核细胞(基质细胞)群组
成,多核巨细胞散布于各部。
• 巨细胞可呈球形/椭圆形/梭形,
核为圆形/椭圆形,染色清晰,
边界清晰可见轻度切迹。细胞
核为多形性,少见有丝分裂。 (来源破骨细胞或巨噬细胞?)

骨巨细胞瘤教学演示课件

骨巨细胞瘤教学演示课件
的治疗手段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建议
加强骨巨细胞瘤的基础研究,深入探 索其发病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 科学的依据
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引进和吸收国 际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技术,推动我国 骨巨细胞瘤诊疗水平的提高
推动多学科协作,建立骨巨细胞瘤的 综合诊疗团队,提高诊疗水平和效率
关注患者生活质量,加强骨巨细胞瘤 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支持,提高患者生 存质量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原则 和方法
骨巨细胞瘤的预后和随 访
目前存在问题和挑战剖析
01
02
03
04
骨巨细胞瘤的发病机制仍不明 确,需要进一步研究
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仍存 在争议,需要制定更加规范化
的诊疗指南
骨巨细胞瘤的预后评估体系尚 不完善,需要建立更加科学的
评估标准
缺乏针对骨巨细胞瘤的特效药 物,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开发新
病理生理学特征
肿瘤组成
骨巨细胞瘤由大量的增殖性单核 细胞和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组
成。
肿瘤基质
肿瘤内常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 基质可为黏液样或肉芽组织样。
侵袭性
骨巨细胞瘤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可 穿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包块。
组织学分类及特点
良性骨巨细胞瘤
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单核细胞和 多核巨细胞分布均匀,核分裂象
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肿胀,可伴有 关节活动受限、病理性骨折等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 消瘦等。
诊断方法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 查(如X线、CT、MRI等)进行诊断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
02
影像学检查与评估
X线平片表现
01
02
03
典型表现
骨端偏心性、溶骨性、囊 性破坏,无硬化边缘,骨 端膨胀性改变。

骨巨细胞瘤课件

骨巨细胞瘤课件

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2% 和99% , 对侵犯血管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2% 和 98%, 明显高于CT 与血管造影。但MRI 估价 关节受累的假阳性较高。 MRI 图像的优势主要在于能清晰显示病灶的 存在, 对骨髓、关节腔的实际受累情况,周围 软组织肿块的显示, 与周围神经、血管的关系 方面, MRI 也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更利于早期发现转移及恶变。因此MRI 逐渐 被应用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及术前评估。
诊 断
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GCT
在组织上GCT 含有明显和弥漫的破骨巨细胞成 分, 因此GCT 在过去曾被命名为破骨细胞瘤( osteoclastomas)。 年龄20~30 岁为发病高峰。据报道只有1%~3% 的患者在14 岁以下, 因此在诊断发生于14 岁以 下的GCT 要特别慎重。另外9%~13% 的GCT发 生在50 岁以上。 治疗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手术方式选择依赖 正确的术前评估, 并影响术后复发情况。

骨巨细胞瘤CT 表现
①观察病灶内情况:溶骨性破坏的膨胀程 度,
描写不均匀生长引起的多房样改变及 边缘部 ②病灶边缘情况的观察: 骨皮质或包壳变 薄、冲破、骨膜反应及其伴随的软组织肿 块。 ③骨外软组织块影的观察: X 线平片观察 骨外软组织块影均见于骨壳不完整者, 而 骨壳局部缺损、软组织块影较小时CT 易 于发现。
GCT
GCT与ABC
与GCT
相比, ABC 发病年龄要小, 发病部位 不像GCT 那样靠近关节面, 可以发生在干骺 端或骨干, 在CT 和MRI 增强扫描表现为多囊 状改变, 并可出现多个液平面, 囊壁可以强化, 没有强化的实性成分, 可以提示为ABC。
GCT与GCRG

骨巨细胞瘤--兰大pptPPT课件

骨巨细胞瘤--兰大pptPPT课件

精选ppt
14
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
骨皮质变薄、膨胀
病理骨折
精选ppt
15
骨巨细胞瘤X线表现
种植征
陷入征
精选ppt
16
• 8、出血、坏死及囊变 骨性间隔减少或消失。局 部隆起,扪之较软。
• 9、转移 (1)肿瘤侵及邻近骨骼(2)远处转移 如肺转移、骨转移和淋巴转移。
• (三)X线分度
• 1、良性(Ⅰ度):骨破坏区无或有骨性间隔,但 边界清晰,骨皮质变薄膨胀。
CT 上:骨窗。
下:软组织窗
精选ppt
26
骨巨细胞瘤CT表现 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示液—液平面精选ppt27MRI表现
• MRI征象 • 1、典型肿瘤在T1WI呈低或等信号,在T2WI
呈等或高信号,少数在瘤周有低信号环圈 ,提示轻度肿瘤周边硬化。若瘤内出现坏 死、液化和囊变,该区在T1WI呈较低信号 ,T2WI呈高信。若瘤内发生出血(亚急性 期有高铁血红蛋白),T1WI和T2WI均呈高信 号。若为陈旧性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 ,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
• 2、生长活跃(Ⅱ度):骨破坏区边界部分变模糊 ,局部骨皮质断裂,局限性软组织肿块,可有骨 膜增生。
精选ppt
17
• 3、恶性(Ⅲ度): • (1)分型: • ①原发型又称恶性骨巨细胞瘤或骨巨细胞
肉瘤,一开始即为恶性。病理分级多数为 Ⅲ级,Ⅱ-Ⅲ级;少数为Ⅰ-Ⅱ级; • ②继发型由良性恶变而成,多发生在放疗 之后,约3/4恶变为纤维肉瘤,1/4恶变为骨 肉瘤。 • (2)X线征:骨质破坏区边界不清,骨性 间隔迅速减少,多数骨皮质或骨壳断裂, 软组织肿块较大而边界不清,常有骨膜反 应,临床上年龄较大,生长迅速,疼痛加 重,恶液质,放疗后瘤体钙化又出现吸收

骨巨细胞瘤病症PPT演示课件

骨巨细胞瘤病症PPT演示课件
X线平片是骨巨细胞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边界及与周围 结构的关系。典型表现为肥皂泡样改变,即膨胀性、偏心性、溶骨性骨质破坏,无硬化边 ,骨端膨胀。
CT检查
CT能更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和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特别是当肿瘤位于解剖结构 复杂的部位时。CT表现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其内可见更低密度的坏死区,增强扫描后 肿瘤实质部分可有强化。

家庭支持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关爱 和支持,共同应对疾病
带来的挑战。
康复指导
提供康复锻炼和生活指 导,帮助患者改善生活 质量,促进身心康复。
05
预后与生活质量评估
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肿瘤分期
骨巨细胞瘤的分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肿瘤通常预后较 好,而晚期肿瘤则预后较差。
手术切除范围
手术切除的彻底性对预后有重要影响。广泛切除可降低复发率,提 高生存率。
基因组学研究
通过对骨巨细胞瘤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与肿瘤 发生和发展相关的基因变异,为深入了解骨巨细胞瘤的发 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免疫治疗研究
免疫治疗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展现出显著效果,针对骨巨细 胞瘤的免疫治疗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如CAR-T细胞疗法等 。
靶向药物治疗
随着对骨巨细胞瘤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研究人员正在开 发针对特定靶点的药物,以期实现更精准、有效的治疗。
MRI检查
MRI对于显示肿瘤的范围、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以及血管受累情况有重要价值。T1WI上 肿瘤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贫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 度升高。
血沉
多数患者血沉加快。
碱性磷酸酶

骨巨细胞瘤病理治疗及预后PPT课件

骨巨细胞瘤病理治疗及预后PPT课件
骨巨细胞瘤——病理学表现
一、肉眼所见 • (一)外观:肿瘤可见包膜,良性者完整,恶性者破裂。 • (二)结构: • 1、实质性:良性者呈红或褐红色肌肉样;恶性者呈灰色鱼肉样。纤维化和胶原化部分呈灰黄色,质地坚韧;
肿瘤伴出血呈鲜红或暗红,质地较软。 • 2、囊性或囊肿性:囊壁为薄层膜性组织,囊内充满囊液,呈黄色或橘黄色。囊可为单房或多房,均可见少
数肉芽样瘤组织。 • 3、多囊者、瘤内可见结缔组织间隔分隔成多房。
第1页/共16页
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
第2页/共16页
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
第3页/共16页
一例罕见手指骨巨细胞瘤
第4页/共16页
一例罕见手指骨巨细胞瘤
第5页/共16页
骨巨细胞瘤——病理学表现
• 二、光镜 • (一)结构 肿瘤由单核基层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经过近代电镜检查,
一般认为后者是前者融合而成。 • (二)分级 根据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的组织学特点,分为Ⅰ级
(良性),Ⅱ级(生长活跃),Ⅲ级(恶性)。
第6页/共16页
单核细胞中散在多核巨细胞
第7页/共16页
病理学表现-分级
Ⅰ级(良性) Ⅱ级(生长活跃)
Ⅲ级(恶第性8)页/共16页
骨巨细胞瘤——治疗
• 19世纪,骨巨细胞瘤的治疗为截肢术 • 1912年,Bloodgood首次采用了肿瘤刮除术,并用苯酚处理骨壁,残腔
• 三、液氮、苯酚、骨水泥、电灼和氩电刀杀死残留的肿瘤细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10页/共16页
骨巨细胞瘤——治疗
第11页/共16页
骨巨细胞瘤——治疗(2014NCCN指南)
• 对于可切除的病例,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囊内刮除,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 辅助其他治疗。在一些临床研究中,系列的动脉栓塞治疗效果显著,特别是 对那些皮质破坏比较严重、关节受累或者骶骨的巨大骨巨细胞瘤。最近,地 诺单抗(denosumab,人源化的抗RANK配体单克隆抗体)治疗骨巨细胞瘤 的II期临床研究显示,对于不能切除或者复发的骨巨细胞瘤可以获得非常好 的肿瘤反应,即消灭90%以上的巨细胞,或者超过25周影像学表现没有进 展,总的好反应率为86%(30/35)。

骨巨细胞瘤PPT精选课件

骨巨细胞瘤PPT精选课件
恶性骨巨细胞瘤截肢后生存率也高于其他肉瘤
0 4讨 论
1.肺转移问题
不仅恶性病例,一些”良性“GCT早期出 现肺转移病灶,大多发生刮除后。出现肺 转移后如何治疗
2.潜在恶性
约5-10%有恶变可能。恶变可自行出现, 或出现于放疗后。组织学或影像学特征均 不能预测临床生物学行为
3. 地诺单抗安全么?
长期使用后出现手术难以操作,难以判断 外科边界,停药后快速复发,及引用过程 中出现下颌骨坏死。
地诺单抗
VS
地诺单抗(denosumab) 是一种特异性靶向
RANKL的完全任源化单
克隆抗体,抑制破骨细胞
活化和发展,减少骨吸收。
29
03
预后
病灶刮除辅助冷冻或苯酚辅助烧灼治 疗后复发率约25%.
20%-30%的患者有持续进展的潜在恶性, 约5%发生肉瘤变。常在放疗后
肺转移的发生率约1-4%, 平均发生在诊后3-4年
10-20岁青少年 四肢长骨干骺端、中轴骨等
瘤组织以单核基质细胞与多核巨细胞、组 充满血液和包含有成纤维细胞、破骨细胞型巨细胞
织单核细胞构成
及反应性编织骨的结缔组织分隔
肥皂泡样改变 无骨膜反应
膨胀性骨质破坏区 皮质的筛孔样骨质破坏
T1WI—不均匀的低、等信号 T2WI—不均匀的等、高信号
吹气球状改变 有骨膜反应
刮除植骨或无植骨
刮除+苯酚+植骨
刮除+液氮
27-55% 10-35% 11-36%
北京积水潭医院
原发病例102例
12.7%
2.瘤段截除及功能重建
Companacci分级3级的骨巨细胞瘤 骨质几乎完全破坏,应行边缘切除 或广泛切除
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破坏较多, 一般行瘤段截除手术治疗,可选 择自体关节成形术或关节融合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骨巨细胞瘤——治疗(2014NCCN指
南)
所以,NCCN指南指出: 对于可切除的病例首选切除; 但对于不可切除的中轴骨病变,或者虽然可切除、但切 除后会发生不可接受的病残率的病例,推荐进行非手术 治疗,可供选择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系列栓塞,地 诺单抗,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 因为放疗有增加恶变的风险,所以只用在那些不能应用 栓塞、地诺单抗和干扰素治疗的病例。
10
骨巨细胞瘤——治疗
目前复发率在5%~15%,原因有三。 一、MRI精确定位,技术提高。 二、磨钻应用,可将瘤腔扩大1~2cm。 三、液氮、苯酚、骨水泥、电灼和氩电刀杀死残留的
肿瘤细胞。
11
骨巨细胞瘤——治疗
12
骨巨细胞瘤——治疗(2014NCCN指
南)
对于可切除的病例,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囊内刮除, 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辅助其他治疗。在一些临床研究中, 系列的动脉栓塞治疗效果显著,特别是对那些皮质破坏 比较严重、关节受累或者骶骨的巨大骨巨细胞瘤。最近, 地诺单抗(denosumab,人源化的抗RANK配体单克隆抗 体)治疗骨巨细胞瘤的II期临床研究显示,对于不能切除 或者复发的骨巨细胞瘤可以获得非常好的肿瘤反应,即 消灭90%以上的巨细胞,或者超过25周影像学表现没有 进展,总的好反应率为86%(30/35)。
骨巨细胞瘤 ——病理、治疗及预后
1
骨巨细胞瘤——病理学表现
一、肉眼所见 (一)外观:肿瘤可见包膜,良性者完整,恶性者破裂。 (二)结构: 1、实质性:良性者呈红或褐红色肌肉样;恶性者呈灰 色鱼肉样。纤维化和胶原化部分呈灰黄色,质地坚韧; 肿瘤伴出血呈鲜红或暗红,质地较软。 2、囊性或囊肿性:囊壁为薄层膜性组织,囊内充满囊 液,呈黄色或橘黄色。囊可为单房或多房,均可见少数 肉芽样瘤组织。 3、多囊者、瘤内可见结缔组织间隔分隔成多房。
14
骨巨细胞瘤——预后
15
Thank you~
16
2
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
3
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
4
一例罕见手指骨巨细胞瘤
5
一例罕见手指骨巨细胞瘤
6
骨巨细胞瘤——病理学表现
二、光镜 (一)结构 肿瘤由单核基层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
经过近代电镜检查,一般认为后者是前者融合而成。 (二)分级 根据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的组织学
特点,分为Ⅰ级(良性),Ⅱ级(生长活跃),Ⅲ级 (恶性)。
7
单核细胞中散在多核巨细胞
8
病理学表现-分级
Ⅰ级(良性)
Ⅱ级(生长活跃)
9
Ⅲ级瘤的治疗为截肢术 1912年,Bloodgood首次采用了肿瘤刮除术,并用苯酚
处理骨壁,残腔给予植骨。 由于肿瘤的腔壁呈大小、深浅不等的蜂窝状,单纯的刮
除术很难彻底清除瘤细胞,微量的隐藏在陷窝内的瘤细 胞即可造成肿瘤复发,早期的复发率可达5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