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用《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2016春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课件:《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冯延巳)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怎 样把苦闷闲愁表现得一层深似一层?
“独立”二字,寂寞已是不可而知,再加 上“风满袖”,“满”字写出风寒袭人,更 是凄凉可知。又用“小桥”二字,则其立 身之地的孤零至无所荫蔽如在目前。此 境之中寂寞孤零凄寒侵扰,心情之凄苦 已是不堪忍受。再加上“平林新月人归后”, “平林新月”,则树梢月上,夜色渐起, 又说“人归后”,是寂寞人定之后了,孤 立的时间之长就可想见。用此景作结, 将上文“闲情”之苦之深之久之难以排遣, 写得层层深入。
导入新课
• 历史的书笺翻到南唐,这里是词萌芽、成熟而发 展的重要阶段。 “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 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扛起了词作的大 旗,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和艺术情趣,以独特的 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 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 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今天我们就来通过 一位词人,了解南唐词独特的伤感情调。 “鹊踏 枝”,词牌名,即“蝶恋花”,又名《黄金缕》 《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
“河畔青芜堤上柳”写景句的作用。
●
• ● 因循出新: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 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 花间词那样浓艳雕琢而以清丽多彩和委婉 情深为其特色,有时感伤气息较浓,形成 一种哀伤美。 • ●他善于以阔大之境写柔情,用层深手 法,把苦闷相思表现得一层深似一层。 • 冯词中的忧愁“闲情”,常常很难确指是 什么性质的忧愁,是因为什么而苦闷。
• 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 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末世的 感伤等。
这首词妙在采用层进手法,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
• 年年日日,闲愁都挥之不去。天天在花前饮酒, 应该是非常快乐逍遥,可每饮必醉,连美酒都 无法消解,足见闲愁的沉重。镜子里朱颜消瘦, 面容憔悴,也是闲愁所致,进一步写出闲愁的 沉重。
【古诗文阅读】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诗文阅读】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阅读答案及赏析鹊踏枝冯延巳谁道闲情抛弃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1、词人是如何来写这种闲情是难以抛掷的呢?七个字组成的一句话,却是千回百转。
第一层,我不愿意有这样的闲愁,所以挣扎,把这闲情抛掷了。
第二层,我不但抛掷了,而且努力了很久,抛掷久。
第三层,“谁道”是谁说我真的就抛掷了,反问语气强化情感。
最后发现没有做到。
2、为什么上阕中用“日日”这一叠词,体会这样用的好处?答:叠词表示“每”几乎没有例外。
表明词人每天除了在花前饮酒沉醉外,无法度日了,这样就加重了此人的惆怅之情。
而“朱颜瘦”正是“日日病酒”的必然结果,“敢辞”即不惜,明知有害也不逃避,不改变,不后悔,通过“日日”叠词的运用,那种经过“抛掷”的挣扎,镜里的反省依然无悔的情意就表现出来了3、既然“年年有”,为什么还要说是“新愁”怎样理解?答:前面说闲情抛掷久,经过抛掷,重新复苏起来的愁,所以新。
此愁虽旧,但令人惆怅,感受深切,所以像新的。
4、“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如何融情于景的?答:远远的地平线那边的丛林,月亮已经升起,所有路上的行人都已经回家,主人公孤独的站立在没有屏障的小桥上接受四面寒风,不正是心中有种孤寂惆怅之感,难以排遣吗?所以词人内心有一种长久存在的惆怅哀愁。
赏析《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为五代词人冯延巳所做的一首词。
作者以细腻、敏锐的笔触,描写闲情的苦恼不能解脱,语言清丽流转,感情深致含蓄,写尽了一个“愁”字,是冯延巳最为著名的词作。
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
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上阕开门见山,首句用反问的句式把这种既欲抛弃却又不得忘记的“闲情”提了出来,整个上片始终紧扣首句提出的复杂矛盾的心情回环反复,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痛苦撕咬。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这首词的作者、背景及词牌的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解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是北宋词人晏殊的作品,表达了词人对往事的回忆、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2.2 词牌特点:介绍《鹊踏枝》词牌的起源、结构、格律等特点,使学生了解词牌的基本知识。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1)理解《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的内容,体会词人的情感。
(2)掌握《鹊踏枝》词牌的特点。
3.2 教学难点:(1)解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2)理解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以图片或音乐等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对词的兴趣。
5.2 朗读词歌:让学生多次朗读,感受词的韵律美。
5.3 解析词意:分析词中的意象、意境,解读词人的情感。
5.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词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朗读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进行评价。
6.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程论文等形式,对学生对词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进行评价。
第七章:课后作业7.1 背诵《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7.2 分析并欣赏其他《鹊踏枝》词牌的词作,不少于两篇。
7.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短文。
8.1 网络资源:介绍《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的相关背景资料、词牌知识等。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阅读答案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阅读答案《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阅读答案
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弃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
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
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1、词人是如何来写这种闲情是难以抛掷的呢?
明确:七个字组成的一句话,却是千回百转。
第一层,我不愿意有这样的闲愁,所以挣扎,把这闲情抛掷了。
第二层,我不但抛掷了,而且努力了很久,抛掷久。
第三层,“谁道”是谁说我真的就抛掷了,反问语气强
化情感。
最后发现没有做到。
2、为什么上阕中用“日日”这一叠词,体会这样用的好处
明确:叠词表示“每”几乎没有例外。
表明词人每
天除了在花前饮酒沉醉外,无法度日了,这样就加重了
此人的惆怅之情。
而“朱颜瘦”正是“日日病酒”的必然结果,“敢辞”即不惜,明知有害也不逃避,不改变,不后悔,通
过“日日”叠词的运用,那种经过“抛掷”的挣扎,镜
里的反省依然无悔的情意就表现出来了
3、既然“年年有”,为什么还要说是“新愁”怎样理解?
明确:前面说闲情抛掷久,经过抛掷,重新复苏起来的愁,所以新。
此愁虽旧,但令人惆怅,感受深切,所以象新的。
4、“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如何融情于景的?
明确:远远的地平线那边的丛林,月亮已经升起,所有路上的行人都已经回家,主人公孤独的站立在没有屏障的小桥上接受四面寒风,不正是心中有种孤寂惆怅之感,难以排遣吗?所以词人内心有一种长久存在的惆怅哀愁。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2)理解诗歌的背景,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3)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培养同理心。
(2)领悟诗词中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的解析。
3. 诗歌情感和哲理的体会。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2)分享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2)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人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6. 小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诗歌,写一篇心得体会。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2. 写一篇心得体会,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诗歌背景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诗人创设的情境,感受诗中的美。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参与度。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原文、翻译及赏析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原文、翻译及赏析《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
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五代: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敢辞一作:不辞)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译文谁说愁绪被忘记了太久?每当初春降临,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
每天都在花前饮酒,每次都是喝的昏沉烂醉,一点也不关心那镜里原本红润的面容,已经日益清瘦了。
河岸边青草翠绿,河岸上柳树成荫。
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
人回去后,树林中升起一弯新月。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注释清王鹏运《半塘丁稿·鹜翁集》云:“冯正中《鹤踏枝》十四首,郁伊倘况,义兼比兴。
”调名即《蝶恋花》。
谁道句:近人梁启超云:“稼轩《摸鱼儿》起处从此脱胎。
文前有文,如黄河液流,莫穷其源。
”(《阳春集笺》引)。
闲情:即闲愁、春愁。
病酒:饮酒过量引起身体不适。
敢辞:不避、不怕。
朱颜,青春红润的面色。
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青芜:青草。
平林:平原上的树林。
李白《菩萨蛮》:“平林澳漠烟如织。
”新月:阴历每月初出的弯形月亮。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
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上阕开门见山,首句用反问的句式把这种既欲抛弃却又不得忘记的“闲情”提了出来,整个上片始终紧扣首句提出的复杂矛盾的心情回环反复,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痛苦撕咬。
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

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又名《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为五代词人冯延巳所做的一首词。
作者以细腻、敏锐的笔触,描写闲情的苦恼不能解脱,语言清丽流转,感情深致含蓄,写尽了一个”愁”字,是冯延巳最为著名的词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冯延巳《蝶恋花》全词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闲情:闲散之情。
病酒:饮酒沉醉如病,醉酒。
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青芜:丛生青草。
何事:唐宋人俗语,相当于今言”何故”、”为什么”。
平林:平旷处的树林。
新月:阴历初一至初五,刚刚生出的弯月。
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
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
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
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译文2:谁说使人痛苦的闲情已经抛弃得很久?每当春天来临,这种惆怅还依旧。
每日里面对着春花,经常地酣饮醉酒,还丝毫不悔于镜里。
河边上青青的草色,堤岸上袅袅的绿柳,请问这不解的新愁,为什么总是年年有?独自久久地立于小桥,寒风袭来充满衣袖,平林梢头升起新月,已经是路断行人之后。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译文3:谁说我已把闲愁抛弃得太久?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内心中仍然是缠绵无尽的忧愁。
为了甩开这恼人的苦闷,我每天都在花前痛饮美酒,大醉而不能休,哪管铜镜中的青春悄悄流走,人已经变得憔悴消瘦。
2020年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赏析范文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五代: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敢辞一作:不辞)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译文谁说闲情逸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
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
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
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注释清王鹏运《半塘丁稿·鹜翁集》云:“冯正中《鹤踏枝》十四首,郁伊倘况,义兼比兴。
”调名即《蝶恋花》。
谁道句:近人梁启超云:“稼轩《摸鱼儿》起处从此脱胎。
文前有文,如黄河液流,莫穷其源。
”(《阳春集笺》引)。
闲情:即闲愁、春愁。
病酒:饮酒过量引起身体不适。
敢辞:不避、不怕。
朱颜,青春红润的面色。
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青芜:青草。
平林:平原上的树林。
李白《菩萨蛮》:“平林澳漠烟如织。
”新月:阴历每月初出的弯形月亮。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
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上阕开门见山,首句用反问的句式把这种既欲抛弃却又不得忘记的“闲情”提了出来,整个上片始终紧扣首句提出的复杂矛盾的心情回环反复,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痛苦撕咬。
“谁道闲情抛掷久。
”虽然仅只七个字,然而却写得千回百转,表现了在感情方面欲抛不得的一种盘旋郁结的挣扎的痛苦。
而对此种感情之所由来,却又并没有明白指说,而只用了“闲情”两个字。
这种莫知其所自来的“闲情”才是最苦的,而这种无端的“闲情”对于某些多情善感的诗人而言,却正是如同山之有崖、木之有枝一样的与生俱来而无法摆脱的。
冯延巳《鹊踏枝》全词翻译赏析

冯延巳《鹊踏枝》全词翻译赏析冯延巳《鹊踏枝》全词翻译赏析《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是由冯延巳所创作的,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冯延巳《鹊踏枝》全词翻译赏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译文]梅花从繁枝上纷纷飘落——千片万片,它好像含情脉脉,有意地摹仿雪花随风飘转。
[出自]冯延巳《鹊踏枝》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阑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注释:楼上春山:指登楼了望四面春山。
暮景烟深浅:日暮之景色,烟雾因远近有浓淡之不同。
一晌:此处应指“多时”。
人不见:根据叶嘉莹先生释义,不是确指具体人,“是内心寂寞之中常如有所期待怀思的某种感情之境界”。
鲛绡:用以掩泪的绡巾。
译文1:梅花从繁枝上纷纷飘落——千片万片,它好像含情脉脉,有意地摹仿雪花随风飘转。
昨夜里的笙歌筵席,也像落花那样容易分散,酒醒之后顿感心中增添的哀愁无限。
登上高楼了望春山——四面峭壁耸立透袭春寒,一直望着远飞的鸿雁过尽,日暮景色远近烟雾有浓有淡。
久久地独自凭栏眺远,内心怀思之人总也不见,手持绡巾掩泪,把多少往事和哀伤思量遍。
译文2:千万片落梅多情缱绻,凋落之际,还学白雪随风飘转。
昨夜笙歌多么易散,我酒醒之际更把哀愁添。
高楼凝望,春山四面多凄寒,大雁从我的眼帘中过尽,深深浅浅的暮烟给人以冥漠之感。
久倚栏杆不见所欢,相思的泪水把珍美的巾帕湿遍。
译文3:站在高楼上,看那千万片梅花从树枝上落下,梅花啊,你本无情之物,为什么还仍然是那么独自多情,仿佛雪花一样随着轻风在空中飞舞。
想起昨天晚上,宴席中歌舞飞扬,美好情景眨眼就烟消云散了,今天人散酒醒,更增加了无穷的愁绪。
向远方望去,群山环绕,早春季节,四面吹来的清凉的寒风,大雁飞过,傍晚时光,远方泛起了或浓或淡的雾霭。
鹊踏枝注释译文【南唐】冯延巳

Page
1
Page
2
鹊踏枝【南唐】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 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 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未颜 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 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 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 后。
【注释】 (1)闲情:闲愁,闲散之情。 (2)病酒:饮酒沉醉如病,醉酒。 (3)敢辞:岂敢辞,这里有“听任”的意思。敢,一作“不”。 (4)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5)青芜:丛生青草。 (6)新月:阴历每月初出的弯形月亮。
【译文】 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 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为了消除这种闲愁, 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 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见到如 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 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 着衣袖。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 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作者简介】 冯延巳(903-960)五代南唐词人。又名延嗣, 字正中,广陵(今扬州)人,官至同平章事。 其词集名《阳春集》。作为词人,他虽受花 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 像花间词那样浓艳雕琢而以清丽多彩和委婉 情深为其特色,有时感伤气息较浓,形成一 种哀伤美。他的创作使婉约词有进一步的发 展,对当时和后世词都有一定影响。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使学生能够理解诗词的意境,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欣赏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是唐代诗人李清照的作品,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
2. 诗词解析:分析诗词的结构、意境、情感等,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3. 诗词鉴赏:欣赏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的意境和情感。
2. 难点: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背景、解析诗词内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词的鉴赏方法,分享学习心得。
3. 欣赏法:欣赏诗词的美感,提高审美情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词解析:分析《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的结构、意境、情感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3. 诗词鉴赏:分组讨论诗词的鉴赏方法,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 欣赏环节:组织学生欣赏《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的美感,提高审美情趣。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语文唐诗宋词苏版2鹊踏枝教案资料讲解

语文唐诗宋词苏版2鹊踏枝教案语文唐诗宋词苏版2鹊踏枝教案冯延巳《鹊踏枝》教案一、预习检查1、冯延巳旳简单介绍,用自己旳话谈谈你对冯延巳旳理解.2、冯延巳旳词旳艺术特点,从“借景抒情”旳角度谈谈你旳认识.一代又一代之文学.大家都知道“唐诗”“宋词”旳说法,其实在唐代末期就已经有了词旳创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五代时著名词人冯延巳旳《鹊踏枝》.先来看这节课旳学习目标.二、学习目标1、领会作品情感抒发旳艺术手段及其营造旳感情境界.2、初步了解冯延巳其人以及他旳词旳特点.三、学习重、难点1、题解关键词冯延巳:对人生世事旳敏感,对生命乐与悲旳,深层体验.2、结合预习内容,用自己旳话说一说作者以及你对他旳认识.初步了解冯延巳词旳艺术境界和抒情技巧.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读本首词上阕,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回答以下问题1、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作者为什么说“每到春来”?试着从季节和情感角度回答..名家评道:“虽然首句仅只七个字,却写得千回百转,表现出对感情方面挣扎所作旳努力”,请同学们赏析作者开句是如何做到千回百转旳.(提示:所来无迹、深沉无方旳闲情本已难胜其苦,其后用“抛掷”二字,正是对“闲情”有意寻求摆脱所作旳挣扎.而作者又在后面用了个“久”字,足见其致力于摆脱旳挣扎之久.而作者却又在“闲情抛掷久”五个字旳前面,先加上了“谁道”二字,言原以为可以做到,而谁知竟未能做到,以反问语气出之.有此二字,于是“闲情抛掷久”五字所表现旳挣扎努力就全属于徒然落空了.深郁顿挫.)2、下阕中旳“河畔青芜”“堤上柳”有什么样旳特点?在内容上,和上阕有什么联系?.赏析“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二句是如何表达出情感旳境界旳.(提示:面对易落旳春花,作者怎能不以酒浇愁,即使喝多伤身也在所不惜.“日日”写出非酒无以度春日.“镜里朱颜瘦”则是“日日病酒”旳结果,说“镜里”,自有一份反省惊心之意,而上面依然用“敢辞”二字,表达了一种殉身无悔旳情意,表达出了情感旳境界.)(二)合作探究1、你是如何理解《鹊踏枝》中“闲情”二字旳内涵旳?在这里,闲情二字是不是作者“无病呻吟”结合作者简介部分内容和写作背景回答.2、词旳最后两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描绘了怎样旳优美意境?3、想一想,词人是如何高明地写出闲愁旳连续性旳?(三)精讲点拨赏析“河畔青芜堤上柳”写景句旳作用.“河畔青芜堤上柳”七字是承上启下,意兼比兴旳,使上、下阕旳过渡在若断若续之间,上半阕所写旳难以抛弃旳“闲情”及还依旧旳“惆怅”都在这七个字之中得到了具体旳呈现.萋萋芳草再加上千丝万缕旳柳条,惆怅旳增长也正如此之纷杂.为下文“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正是触景生情.贺铸旳词曾说:“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与此相类.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学过旳诗句,从写作手法和写作目旳着手,谈论对这句诗旳理解,可各抒己见,不必拘泥于老师旳讲解.比如l李煜旳“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等.五、反思总结为了将抽象旳情感抒发旳具体真切,作者在写作时都喜欢使用很多旳艺术手法,本首词也不例外.认真阅读本首词,看看本词所使用旳艺术手法,以及所达到旳艺术效果.当堂检测读冯延巳《鹊踏枝》其一,思考问题《鹊踏枝》其一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仔细阅读,在抒情手法和表达技巧上又有什么特点?(可以对比我们学过旳本首词来回答,注意其相同点)问题1、这首词,思考抒发了作者什么样旳感情?作者写“千万片”意在哪里?这首词所写之“愁”是什么愁?仔细思考回答.问题2、借景抒情是冯延巳词旳重要手法之一,试分析“借景抒情”手法在这首词中旳应用,分析其艺术效果.词作赏析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旳词.上片首句“梅落繁枝千万片”,即给人以哀婉之感.梅花凋零本就伤感,何况眼前飘落旳“千万片”呢?“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其情感旳细腻、真切与哀婉,不难想见.多情者谁?梅耶?人也.“落红本是无情物”,多情旳自然是看花旳人了.“多情”而更言犹者,足见出其痴情旳程度之深.“学雪随风转”梅花不甘飘零而苦苦挣扎,这难道不与人面临生命无常时旳缝络与执着极其相似吗?花自飘零,本是无可奈何之事,而犹“学雪随风转”, 由此折射出诗人旳缝络情怀与执着热情.这正是正中词情感特色所在.“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所“愁”者何为?笙歌易散,繁花易落,人生易别.这是人世间所有乖者旳共同悲哀.这里,既有着诗人对人生易别旳追悔,更有着对“昨夜笙歌”旳痴迷与执著.下片“楼上春寒山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这是诗人酒醒后登楼凭阑时所见所感.酒醒后旳无限愁绪,本希望登楼凭阑能有所化解,可是春寒四面,过尽征鸿,直到暮色很深了仍然无处解脱,反而更增添了诗人孤寂凄寒之感.然而,既然心中旳怅恨愁绪无法排解,诗人又何以在楼上从白昼到暮深滞留如此之久呢?“一晌凭阑人不见.蛟绢掩泪思量遍”,这是最好旳感情回语.这么久凭阑远望,为旳只是想见远方旳离人,但却不能达到,只好以“蛟绢掩泪”,深深地把他思念了.诗人用情之深、之切,达到了痴迷旳程度,也更显现出诗人挣扎旳无奈与执著旳热情.一、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仔细阅读这首词,体会作者所抒发旳情感,以及为抒发情感所使用旳表达技巧或抒情手段.2、查阅相关旳材料,结合课下旳注释,把握冯延巳词旳特点及其艺术价值.3、在理解本词旳基础上,背诵全词,会写重点旳句子.二、预习内容1、作者介绍:冯延巳(903-960),字正中,又名延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据夏承筹《冯正中年谱》记载:“冯延巳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工书喜词,而且还是当时著名旳书法家之一,可谓多才多艺”.南唐先主李璟很欣赏他旳才华,封为秘书郎,让他陪伴太子李煜.喜欢词旳李璟也对他也很器重,即位后,自中书侍郎拜相.冯延巳是五代词中大家,与晚唐温庭筠、韦庄,鼎足而三.他首开南唐词派,开始了从花间到南唐质旳飞跃,影响及于宋初.清末冯煦在《唐五代词选叙》中说:“吾家正中翁鼓吹南唐,上翼二主,下启欧、晏,实正变之枢纽,短长之流别.”对于冯延巳在南唐词及五代北宋之际词派衍变中旳地位与作用,作了确当旳评价.冯延巳词旳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因循出新.所谓“因循”,是说他旳词继承花间词旳传统,创作目旳还是“娱宾遣兴”,题材内容上也没有超越“花间词”旳相思恨别、男欢女爱、伤春悲秋旳范围.所谓“出新”,是说他旳词在继承花间词传统旳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2、写作背景南唐词给人旳感觉,更像是一段风月,一番闲情.当然不必上升到爱国主义旳高度,也无需贬低为一味旳荒淫之作.它更多旳是抒写闺怨之情,有旳是真情、真诚和善良.而没有高深梗慨之气.当然,“天若有情天亦老”,天老地荒未必消得了一个情字,人情亦是文学旳基础,正如欧阳修《玉楼春》中所述:“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南唐词中旳风花雪月在中国旳文学历史上有其独特旳一片天地.在情感表现上,“花间”词人们以一首首纤纤细腻、绮艳、温婉旳风格,抒写这无限旳爱恨情愁.这种风格经两宋旳发展,词应写闲情真成为一个广泛旳共识.3、轶事先知据马令《南唐书.冯延巳传》记载:元宗(李璟)乐府词云:“小楼吹彻玉笙寒”,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皆为警策.元宗(李璟)尝戏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延巳曰:“未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元宗悦.这种君臣之间以戏谑为欣赏旳态度和关系,可以看出冯词旳“闲情”韵味.因此,从总体风貌上看,冯词并未完全摆脱“花间”题材范围,仍是写男女相思之主题,表现女性旳幽怨与深情.和其他唐五代文人词一样,冯延巳也没有兴趣去表现丰富复杂旳现实生活和时代风云,而是把主要笔墨倾注于描写其富贵享乐生活,抒发其伤春悲秋情怀.从他旳词中,我们仍能感受和领略到较明显旳香艳之态和脂粉之气.4、内容预习(1)作者这首词主要写“闲情”,在行文时,却多次写到与“春天”相关旳词语.比如“春来”“花前”“青芜”“堤上柳”,思考作者这样写作旳意图,以及所达到旳艺术效果.(2)结合上述写作背景和人物旳介绍,思考本首词中所写旳“闲情”旳意义.这和“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愁”是否相同.三、提出疑惑认真阅读领会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部分,同时将自己在预习时遇到旳问题写在下面,提高上课旳针对性.问题1问题2课后练习与提高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旳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一首唐代旳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答:.。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的词牌特点和结构。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能够默写《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与其他诗词的异同。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情感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了解词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的诗意和词牌特点。
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2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
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创造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播放古诗词朗诵,引导学生进入诗词学习的氛围。
简要介绍词牌《鹊踏枝》的背景和特点。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理解诗词大意。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词牌《鹊踏枝》的结构和规律。
3.3 课堂讲解: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解读诗词深层含义。
讲解词牌《鹊踏枝》的特点和创作背景。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5 应用拓展:学生进行诗词创作练习,尝试运用《鹊踏枝》词牌。
学生进行诗词表演,增强对诗词的理解和体验。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创作等。
4.2 学习成果评价:评估学生在自主学习、讨论和创作中的表现,检查对诗词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4.3 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果,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情趣。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相关诗词教材。
5.2 辅助材料:古诗词朗诵音频、诗词解读资料、词牌创作指导等。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赏析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赏析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五代: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敢辞一作:不辞)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译文谁说闲情逸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
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
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
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注释清王鹏运《半塘丁稿·鹜翁集》云:“冯正中《鹤踏枝》十四首,郁伊倘况,义兼比兴。
”调名即《蝶恋花》。
谁道句:近人梁启超云:“稼轩《摸鱼儿》起处从此脱胎。
文前有文,如黄河液流,莫穷其源。
”(《阳春集笺》引)。
闲情:即闲愁、春愁。
病酒:饮酒过量引起身体不适。
敢辞:不避、不怕。
朱颜,青春红润的面色。
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青芜:青草。
平林:平原上的树林。
李白《菩萨蛮》:“平林澳漠烟如织。
”新月:阴历每月初出的弯形月亮。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
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但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长远,感发幽微。
上阕开门见山,首句用反问的句式把这种既欲抛弃却又不得忘记的“闲情”提了出来,整个上片始终紧扣首句提出的复杂矛盾的心情回环反复,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痛苦撕咬。
“谁道闲情抛掷久。
”虽然仅只七个字,不过却写得千回百转,表现了在感情方面欲抛不得的一种盘旋郁结的挣扎的痛苦。
而对此种感情之所由来,却又并没有明白指说,而只用了“闲情”两个字。
这种莫知其所自来的“闲情”才是最苦的,而这种无端的“闲情”对于某些多情善感的诗人来说,却正是如同山之有崖、木之有枝一样的与生俱来而无法摆脱的。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赏析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赏析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五代: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敢辞一作:不辞)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译文谁说闲情逸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
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
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
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注释清王鹏运《半塘丁稿·鹜翁集》云:“冯正中《鹤踏枝》十四首,郁伊倘况,义兼比兴。
”调名即《蝶恋花》。
谁道句:近人梁启超云:“稼轩《摸鱼儿》起处从此脱胎。
文前有文,如黄河液流,莫穷其源。
”(《阳春集笺》引)。
闲情:即闲愁、春愁。
病酒:饮酒过量引起身体不适。
敢辞:不避、不怕。
朱颜,青春红润的面色。
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青芜:青草。
平林:平原上的树林。
李白《菩萨蛮》:“平林澳漠烟如织。
”新月:阴历每月初出的弯形月亮。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
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但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长远,感发幽微。
上阕开门见山,首句用反问的句式把这种既欲抛弃却又不得忘记的“闲情”提了出来,整个上片始终紧扣首句提出的复杂矛盾的心情回环反复,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痛苦撕咬。
“谁道闲情抛掷久。
”虽然仅只七个字,不过却写得千回百转,表现了在感情方面欲抛不得的一种盘旋郁结的挣扎的痛苦。
而对此种感情之所由来,却又并没有明白指说,而只用了“闲情”两个字。
这种莫知其所自来的“闲情”才是最苦的,而这种无端的“闲情”对于某些多情善感的诗人来说,却正是如同山之有崖、木之有枝一样的与生俱来而无法摆脱的。
【高中古诗词阅读】《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弃久》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阅读答案【高中古诗词阅读】《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阅读答案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1、词人是如何鹊踏枝谁道闲情舍弃长。
每至春来,伤感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言镜里朱颜胖。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1、词人是如何来写这种闲情是难以抛掷的呢?明晰:七个字共同组成的一句话,却是千回百转。
第一层,我不愿存有这样的闲愁,所以绝望,把这闲情投掷了。
第二层,我不但投掷了,而且不懈努力了很久,投掷长。
第三层,“谁道”就是谁说道我真的就投掷了,质问语气加强情感。
最后辨认出没努力做到。
2、为什么上阕中用“日日”这一叠词,体会这样用的好处明确:叠词表示“每”几乎没有例外。
表明词人每天除了在花前饮酒沉醉外,无法度日了,这样就加重了此人的惆怅之情。
而“朱颜胖”正是“日日病酒”的必然结果,“敢辞”即为不择手段,所为有毒也不躲避,不发生改变,不生气,通过“日日”叠词的运用,那种经过“投掷”的绝望,镜里的反省依然不屈的情意就整体表现出了3、既然“存有”,为什么还要说道就是“新愁”怎样认知?明确:前面说闲情抛掷久,经过抛掷,重新复苏起来的愁,所以新。
此恨虽旧有,但令人伤感,体会诚挚,所以象代莱。
4、“单一制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属于后”如何融情于景的?明确:远远的地平线那边的丛林,月亮已经升起,所有路上的行人都已经回家,主人公孤独的站立在没有屏障的小桥上接受四面寒风,不正是心中有种孤寂惆怅之感,难以排遣吗?所以词人内心有一种长久存在的惆怅哀愁。
【高中古诗词阅读】《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弃久》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阅读答案【高中古诗词阅读】《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阅读答案一只喜鹊踩在树枝上,喜鹊说休闲已经被抛弃很长时间了。
每到春天,忧郁依然存在。
我经常生病,每天在花前喝酒,我也不会在镜子前把脸弄瘦。
绿树成荫,芜湖岸边柳树成荫。
要问新的担忧,怎么了。
独木桥风和日丽,平林新月归来。
1.诗人是如何踩到树枝的谁道闲情抛弃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绿树成荫,芜湖岸边柳树成荫。
要问新的担忧,是怎么回事。
独木桥风和日丽,平林新月归来。
1诗人是如何写出这种无聊的感情的?很难把它们扔掉?明确:七个字组成的一句话,却是千回百转。
第一层,我不愿意有这样的闲愁,所以挣扎,把这闲情抛掷了。
第二层,我不但抛掷了,而且努力了很久,抛掷久。
第三层,“谁道”是谁说我真的就抛掷了,反问语气强化情感。
最后发现没有做到。
二、为什么上阕中用“日日”这一叠词,体会这样用的好处清楚:重叠词的意思是“每一个”,几乎没有例外。
这表明诗人除了在花前喝酒,一天也活不下去,这加剧了他的忧郁。
而“朱颜瘦”正是“日日病酒”的必然结果,“敢辞”即不惜,明知有害也不逃避,不改变,不后悔,通过“日日”叠词的运用,那种经过“抛掷”的挣扎,镜里的反省依然无悔的情意就表现出来了三、既然“有”,为什么还要说是“新愁”怎样理解?明确:据说经过长时间的闲散爱情投掷后,担心投掷后会苏醒,所以它是新的。
此愁虽旧,但令人惆怅,感受深切,所以象新的。
四、“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如何融情于景的?清楚:在地平线之外的丛林中,月亮升起了,路上所有的行人都回家了。
主人公独自站在没有障碍的小桥上,接受四面八方的寒风。
难道不是因为他内心有一种难以释放的孤独感和忧郁感吗?因此,诗人心中有一种长久的忧郁和悲伤。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该诗,掌握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韵律规律
3.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内容为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中的《鹊踏枝》一诗。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唐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介绍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
2. 感受语言
通过朗读、欣赏、分析文本等方式,使学生对诗歌的语言和艺术魅力有更深的认识和体验。
3. 理解诗意
学生可以根据诗歌的语言、韵律和意境,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4. 分析诗歌结构
让学生学会对诗歌进行分析,了解诗歌的结构和构成要素,掌握基本韵律和意译方法。
5. 诗歌扩展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扩展诗歌的相关知识和文本,让学生以多样化的视角和拓展视野,深入理解和欣赏唐诗宋词。
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
2.通过作业和阅读笔记的布置和评价,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学习情况,评估其对作者和诗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作业
1.动手写出《鹊踏枝》一诗,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阅读唐代文学相关资料,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历程。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文学素养,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评价学生作业和课堂表现时,需要审慎评价,避免过度依赖评价的数量和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考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人以“闲情”为核心,采用层进手 词人以“闲情”为核心, 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 法,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 年年日日,闲愁都挥之不去。 年年日日,闲愁都挥之不去。天天在 花前饮酒,应该是非常快乐逍遥, 花前饮酒,应该是非常快乐逍遥,可 每饮必醉,连美酒都无法消解, 每饮必醉,连美酒都无法消解,足见 闲愁的沉重。镜子里朱颜消瘦, 闲愁的沉重。镜子里朱颜消瘦,面容 憔悴,也是闲愁所致 进一步写出闲 闲愁所致, 憔悴,也是闲愁所致,进一步写出闲 愁的沉重。过片宕开, 愁的沉重。过片宕开,将画面移向河 畔草地、堤上杨柳,境界为之开阔, 畔草地、堤上杨柳,境界为之开阔, 但萋萋芳草、 但萋萋芳草、条条柳丝让作者触景生 新愁”又袭上心头。 情,“新愁”又袭上心头。上片说 日日” 下片说“年年” “日日”,下片说“年年”,各有侧 日日”强调了闲愁的连续性, 重:“日日”强调了闲愁的连续性, 年年”则强调了愁苦的持久性。 “年年”则强调了愁苦的持久性。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最为人激赏,有画意,又有雕塑造型之美。 最为人激赏,有画意,又有雕塑造型之美。 月上柳梢头,人归黄昏后, 月上柳梢头,人归黄昏后,可抒情主人公仍独 立小桥,一任晚风吹拂,寒风满袖,那样孤寂, 立小桥,一任晚风吹拂,寒风满袖,那样孤寂, 那样清冷,那样落寞,似在翘首等待, 那样清冷,那样落寞,似在翘首等待,又仿佛在 俯首沉思,韵味无穷。此两句情景交融, 俯首沉思,韵味无穷。此两句情景交融,营造了 一种孤寂 清冷、 孤寂、 的意境, 一种孤寂、清冷、落寞 的意境,表达了主人公 孤寂忧伤的心情. 孤寂忧伤的心情.正因为他心中长久萦绕着那抛 掷不掉的“闲愁” 所以一经春色触发, 掷不掉的“闲愁”,所以一经春色触发,便会生 出这似旧实新的惆怅之情 惆怅之情。 出这似旧实新的惆怅之情。
词人以“闲情”为核心,采用层进手法,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 词人以“闲情”为核心,采用层进手法,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 谁道闲情抛掷久 谁道闲情抛掷久
致力于摆脱的挣扎之久
“日日”强调 日日”
鹊 踏 枝
冯 延 巳
每到春来 惆怅还依旧 惆怅还依旧 花前常病酒 日日花前常 日日花前常病酒 敢辞镜里朱颜瘦 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河畔青芜堤上柳 青芜堤上 为问新愁 何事年年 何事年年有 年年有
层深之法最典型的是“泪眼问花花不语,隔墙飞过秋千 层深之法最典型的是“泪眼问花花不语, 最典型的是 清人毛先舒云“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 去”。清人毛先舒云“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 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 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 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 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 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 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 层深而浑成耶?”。其他词作也屡用此法。请结合此段 层深而浑成耶? 其他词作也屡用此法。 赏析,分析下片“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赏析,分析下片“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所用层深之法。 所用层深之法。 “独立”二字,寂寞已是不可而知,再加上“风满 独立” 独立 二字,寂寞已是不可而知,再加上“ 字写出风寒袭人,更是凄凉可知。 袖”,“满”字写出风寒袭人,更是凄凉可知。又用 小桥”二字, “小桥”二字,则其立身之地的孤零至无所荫蔽如在目 此境之中寂寞孤零凄寒侵扰, 前。此境之中寂寞孤零凄寒侵扰,心情之凄苦已是不堪 忍受。再加上“平林新月归后” 平林新月” 忍受。再加上“平林新月归后”,“平林新月”,则树 梢月上,夜色渐起,又说“人归后”,是寂寞人定之后 梢月上,夜色渐起,又说“人归后” 孤立的时间之长就可想见。用此景作结, 了,孤立的时间之长就可想见。用此景作结,将上文 闲情”之苦之深之久之难以排遣,写得层层深入。 “闲情”之苦之深之久之难以排遣,写得层层深入。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怎样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独立小桥风满袖 把苦闷闲愁表现得一层深似一层? 把苦闷闲愁表现得一层深似一层?
“独立”二字,寂寞已是不可而知,再加 独立”二字,寂寞已是不可而知, 已是不可而知 风满袖” 字写出风寒袭人 风寒袭人, 上“风满袖”,“满”字写出风寒袭人,更 凄凉可知 又用“小桥”二字,则其立 可知。 是凄凉可知。又用“小桥”二字,则其立 身之地的孤零至无所荫蔽如在目前。 身之地的孤零至无所荫蔽如在目前。此 境之中寂寞孤零凄寒侵扰, 境之中寂寞孤零凄寒侵扰,心情之凄苦 已是不堪忍受。再加上“平林新月人归后” 已是不堪忍受。再加上“平林新月人归后”, 平林新月” 则树梢月上,夜色渐起, “平林新月”,则树梢月上,夜色渐起, 又说“人归后” 寂寞人定之后了 又说“人归后”,是寂寞人定之后了,孤 立的时间之长就可想见 用此景作结, 就可想见。 立的时间之长就可想见。用此景作结, 将上文“闲情”之苦之深之久之难以排遣, 将上文“闲情”之苦之深之久之难以排遣, 写得层层深入。 写得层层深入。
“每”“还”“依旧” ”“还”“依旧 依旧” 了闲愁的连 长久性 续性 足见闲愁的沉重 进一步写闲愁的沉重
触景生情
新愁袭上心头
“年年”则强 年年” 调了愁苦的 持久性。 持久性。
独立小桥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角度
内容
小结
时间变化
空间变化
派遣方式
日日花前——新 年年日日,从白 新 年年日日, 日日花前 月归人后 天到黑夜,闲情 天到黑夜, 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 花前镜里——河 时时处处,从室 花前镜里 河 时时处处, 畔小桥 内到室外, 内到室外,闲情 触目即是。 触目即是。 花前病酒——田 闲情连续不断, 花前病酒 田 闲情连续不断, 野漫步 抛掷不去, 抛掷不去,反而 更加浓郁
“河畔青芜堤上柳”写景句的作用。 河畔青芜堤上柳”写景句的作用。 河畔青芜堤上柳
• “河畔青芜堤上柳”七字是承上启下,意兼 河畔青芜堤上柳”七字是承上启下, 河畔青芜堤上柳 比兴的,使上、 比兴的,使上、下阕的过渡在若断若续之 上半阕所写的难以抛弃的“闲情” 间,上半阕所写的难以抛弃的“闲情”及 还依旧的“惆怅” 还依旧的“惆怅”都在这七个字之中得到 了具体的呈现。 了具体的呈现。萋萋芳草再加上千丝万缕 的柳条,惆怅的增长也正如此之纷杂。 的柳条,惆怅的增长也正如此之纷杂。为 下文“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下文“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正是触景 生情。贺铸的词曾说: 欲问闲愁都几许, 生情。贺铸的词曾说:“欲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与 此相类。 此相类。
读其书想见其人
(903--960)又名延嗣, 正中, --960)又名延嗣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 出色的词人,深得南唐中主李璟信任, 南唐中主李璟信任 出色的词人,深得南唐中主李璟信任,并曾两度为 相。 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 ● 因循出新: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 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花间词那样浓艳 雕琢而以清丽多彩和委婉情深为其特色,有时感 清丽多彩和委婉情深为其特色 雕琢而以清丽多彩和委婉情深为其特色,有时感 伤气息较浓 形成一种哀伤美 其词集名《 较浓, 哀伤美。 伤气息较浓,形成一种哀伤美。其词集名《阳春 集》。 他善于以阔大之境写柔情 阔大之境写柔情, 层深手法, ●他善于以阔大之境写柔情,用层深手法,把苦 闷相思表现得一层深似一层。 闷相思表现得一层深似一层。
●
把握文意
谁说闲愁抛却了许久?每每春日来临, 谁说闲愁抛却了许久?每每春日来临,惆怅 来临 的情绪依然故旧 依然故旧。 的情绪依然故旧。 日复一日的赏花 对花饮酒成病, 的赏花, ●日复一日的赏花,对花饮酒成病,不敢看镜 消瘦朱颜。 里的消瘦朱颜 里的消瘦朱颜。 河畔青草丛生,河岸柳树成行,问一声, ●河畔青草丛生,河岸柳树成行,问一声,为 年年还添新愁绪 还添新愁绪? 何年年还添新愁绪? 独立于小桥之上 寒冷的风灌满衣袖 于小桥之上, 灌满衣袖, ●独立于小桥之上,寒冷的风灌满衣袖,此时 此刻,行人已离去,只有那如钩新月映照着 此刻,行人已离去,只有那如钩新月映照着 那一排排影影绰绰的树木。 那一排排影影绰绰的树木。
作业
1、背诵本词。 背诵本词。 完成本课《助学》中的内容。 2、完成本课《助学》中的内容。
谁道闲情抛弃久? 谁道闲情抛弃久?
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 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 理想的失落等。 意、理想的失落等。 抛掷:正是对“闲情”有意寻求摆脱所作的挣扎。 抛掷:正是对“闲情”有意寻求摆脱所作的挣扎。 久:足见其致力于摆脱的挣扎之久 谁道:言原以为可以做到,而谁知竟未能做到, 谁道:言原以为可以做到,而谁知竟未能做到,以反问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
鹊 踏 枝
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 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 延 巳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冯延巳词的特点。 、初步了解冯延巳词的特点。 特点 2、领会作品营造的感情境界。 感情境界。 、领会作品营造的感情境界 3、体会“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 、体会“独立小桥风满袖, 意境. 后”的意境
语气出之。有此二字,于是“闲情抛掷久” 语气出之。有此二字,于是“闲情抛掷久”五字所表现 的挣扎努力就全属于徒然落空了。深郁顿挫。 的挣扎努力就全属于徒然落空了。深郁顿挫。
•名家评道:“虽然首句仅只七个字,却写得 名家评道: 虽然首句仅只七个字, 名家评道 千回百转, 千回百转,表现出对感情方面挣扎所作的努 力”,请同学们赏析作者开句是如何做到千回 百转的。 百转的。
细读文本, 细读文本,合作解疑
1、从哪些字句中你看到了词人的“闲 从哪些字句中你看到了词人的“ 愁”? 2、体会“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 体会“独立小桥风满袖, 归后” 的意境。 归后” 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