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法律调整经济关系的一般理论

合集下载

经济法学教案

经济法学教案

经济法学教案第一编经济法基础理论⏹本编主要讲述经济法一般理论,内容涉及经济法的概念、独立地位、经济法律关系及经济的基本原则。

⏹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需要理解何为经济法。

第一章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第一节经济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一、经济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调整对象研究1.部门法概念的意义2.部门法的必要概念要素——调整对象二、重要意义1.奠定经济法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石。

2.回应其他学科的否定和质疑。

第二节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一、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学说述评(一)否定说否定说认为经济法不具备特有的调整对象,人们所谓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其实都是其他部门法的调整对象,所以经济法不是一个独立的基本部门法。

持该种观点的学者大多为非经济法学者。

否定说类型1.综合经济法论。

即认为经济法是分属于其他各部门法的调整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综合概念。

代表人物:王家福。

2.学科经济法论。

即认为经济法是研究经济法规运用各个基本法手段和原则对经济关系进行综合调整的规律的法律学科。

代表人物:佟柔。

否定说类型3.经济行政法论。

即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应全部或部分属于行政法的调整范围,对于这一部分的经济关系,或归行政法调整,或在行政法下设立一个新的行政法分支,即“经济行政法”。

代表人物:粱彗星。

(《中国经济法诸论》,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二)第一时期肯定说(1992年前):(大经济法观点)1.纵横说。

认为经济法调整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内部及其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公民之间在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1986年前经济法学者都持这一观点。

代表人物:陶和谦,《经济法学》,群众出版社1983年版。

2.密切联系说。

认为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以及与经济管理关系密切联系的经济协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代表人物:陶和谦,《经济法学》,群众出版社1989年版。

3.两者的区别(1)产生时间不同。

1986年《民法通则》颁布前,经济法学界主要持前者;1986年后,后者占据主导。

第一编经济法基本理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编经济法基本理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经济法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法是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经济关系 B.国民经济管理关系C.经营协调关系 D.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2、经济法这个概念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在1755年出版的《自然法典》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A.德萨米 B.摩莱里 C.圣西门 D.傅立叶3、美国国会于1890年通过了(),这被视为现代经济法产生的标志。

A.《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B.《全国产业复兴法》C.《农业调整法》 D.《紧急银行法》4、1919年()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经济法命名的法《煤炭经济法》。

A.美国 B.日本C.德国 D.法国5、被称为经济法的核心、经济宪法的是()。

A.反垄断法 B.反不正当竞争法C.税收征收管理法 D.公司法6、准确了解经济法的概念关键在于明确()。

A.经济法的体系与渊源 B.经济法的制定与实施C.经济法的主体D.经济法的调整对象7、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是()。

A.人身关系 B.财产继承关系C.国家协调国民经济运行中发生的经济关系D.民法、行政法等法律部门所调整的各种经济关系。

8、国家通过经济法对市场主体干预调控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关系是()。

A.市场主体调控关系 B.市场秩序调控关系C.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D.市场监督关系9、税法属于()。

A.市场主体法 B.市场活动与规范法C.宏观调控与管理法 D.劳动与社会保障法10、中国经济法的真正产生和发展是从()开始的。

A.新中国成立后 B.文革后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1993年后二、多项选择题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 )。

A.市场主体调控关系 B.市场秩序调控关系C.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D.市场监督关系2、经济法的渊源有()。

A.宪法法律 B.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C.司法解释 D.法院判例3、下列规定中属于经济法的法律渊源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D.《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4、经济法的体系,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宪法原则所形成的()的有机整体。

经济法教案第一章经济法总论

经济法教案第一章经济法总论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奠定理论基础,指导实务操作)第一节 概述(认识经济法)一、法的基础知识(一)法的概念和特征1、什么是法汉字“法”至少有三层意思:第一,“法”有神明裁判疑难案件之意第二,“法”有祛除不法行为之意第三,“法”有公平之意关于“律” :《说文解字》解释为“均布也”。

“均布”是古代调音的一种工具,引申为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

“法”强调“平”、“正”、“直”。

“律”强调“人人必须遵守”、“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

清未民初,把“法”和“律”连用,“法”逐渐由“法律”一词所替代。

我国当代法律制度中“法”的含义:狭义的法或法律: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即特定或具体意义上的法律。

广义的法或法律:指法的整体,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及其部委制定的行政规章、地方人大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法规、规章等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文件。

2、法的基本特征(重点)(1)法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和概括性。

法的规范性:是指法规定了人们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做什么(授权性规范)、应当做什么(义务性规范),不能做什么(禁止性规范),从而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行为标准。

法的概括性:又叫法的定型性,是指法的调整对象时一般的或抽象的、某一类的人和事,它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反复适用。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具有国家性和普遍性。

一个国家法律形成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制定法律,通过制定形式形成的法律被称为成文法、制定法;另一种是通过认可的方式形成法律,称为不成文法。

法律出自国家,具有国家性。

由于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所以派生出°普遍性”特征,即法律在一国全部地域范围内对一切人和组织发生效力。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具有强制性和程序性。

国家强制力是指国家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有组织的暴力。

国家强制力是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区别。

法律的一般理论

法律的一般理论

二、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所谓治国方略,是指治理国家的 指导原则、全盘的计划和战略及策 略。
邓小平同志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 思想为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奠定 了理论基础。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 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 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 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 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 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 而改变。
从广义上讲,法制是指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 通过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制度以及由此建立起来 的法律秩序。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法律、制度和 法律秩序。 从狭义上讲,法制是指有法律而被严格遵守,即 依法办事。

(二)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1、有法可依
2、有法必依
3、执法必严
4、违法必究
二、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关系
和职责得以履行的法,通常表现为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
法、行政诉讼法等。
(三)法的分类
3、根本法和普通法
在采用成文宪法的国家,根本法是指宪法,在国家 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法律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普通法是指宪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普通法的效力低
于宪法。
(三)法的分类
4、一般法和特别法
一般法是指在效力范围上具有普遍性的法,即针对
二、法律的本质
在阶级社会中: 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3.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这个阶 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本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 大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三、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作用就是指法律及其实施对社会所
产生的影响。包括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两 方面。
假定:是指适用该规范的条件和情况部分。 处理:是指规范中规定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部分。 制裁:违反该规范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国家将采 取的强制性措施。

经济法基本理论

经济法基本理论

三、我国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1、我国经济立法的历史沿革 在古代一些著名的法律中, 秦律》 在古代一些著名的法律中,如《秦律》、 唐律》 字律》 大明律》 《唐律》、《字律》、《大明律》、《大清 都有调整农业、手工业、商业、 律》等,都有调整农业、手工业、商业、税 金融等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但是, 收、金融等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但是,历 代的这些经济法规范并没有形成独立的经济 法部门,也没有经济法这个概念。 法部门,也没有经济法这个概念。
第一节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外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一)产生 经济法”一词最早见于1755 1755年法国空 “经济法”一词最早见于1755年法国空 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的著作《自然法典》 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的著作《自然法典》一 书中, 书中,后来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德萨米在 1842年出版的 公有法典》 年出版的《 1842年出版的《公有法典》一书中也使用经 济法这一词汇, 济法这一词汇,并且发展了摩莱里的经济法 思想。 思想。
3.政治原因 3.政治原因 国家(政府) 国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经济法产 生的政治原因。 生的政治原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发 展的过程中,国家对经济关系经历了干预— 展的过程中,国家对经济关系经历了干预 —放任 放任——干预的变化过程。 干预的变化过程。 放任 干预的变化过程
4.法律原因 4.法律原因 法律调整社会关系, 法律调整社会关系,新的社会关系要求 新的法律调整, 新的法律调整,社会经济生活中呈现出的竞 争关系、经济组织和管理关系、 争关系、经济组织和管理关系、综合平衡关 协调发展关系、经济监督关系、 系、协调发展关系、经济监督关系、社会保 障关系等等,这些具有主体多元化、 障关系等等,这些具有主体多元化、关系多 层化特点的新的社会关系,无论民法、 层化特点的新的社会关系,无论民法、商法 或者行政法, 或者行政法,它们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它们 不可能对这些社会关系进行调整, 不可能对这些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只有经济 法才能适应新的社会关系的特点。 法才能适应新的社会关系的特点。

第一章 经济法基本理论

第一章 经济法基本理论

经济法基本理论第一章经济法基本理论【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经济法律关系,掌握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熟悉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熟悉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及其履行。

了解经济法的渊源和我国现行主要经济法律法规。

【框架结构】本章作为教材的第一章,主要针对经济法这一学科的基础知识作了简要的介绍,目的在于对该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本章的突出特点是基本概念较多,要求正确理解。

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概述经济法的渊源我国现行主要经济法律法规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条件经济法律事实的种类经济法实施的概念与意义经济法的实施违犯经济法的法律责任及其履行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协商、调解、仲裁、行政复议和诉讼)【重点与难点】重点内容有: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经济法律事实的种类、解决经济纠纷的方式。

本章的难点问题是:对经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理解、解决经济纠纷的仲裁方式和诉讼方式的区别和联系。

第一节经济法概述一、经济法的概念(一)经济法的概念的提出经济法的概念起源于法国,就说经济法这个概念最早出现是在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的德国魏玛共和国直接以经济法命名,1919年颁布了《煤炭经济法》和《钾盐经济法》。

即现代意义的出现在德国,我国是在1979年。

(二)中国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要从以下三点把握这个概念:1、经济法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

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行为规范。

2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 、经济法调整的是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三)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调整的是特定的经济关系。

即指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第一章经济法基本理论

第一章经济法基本理论

第一章经济法基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最先在其著作中提出经济法概念的学者是()。

A.蒲鲁东B.德萨米C.摩莱里D.鲁姆夫2.世界上首次将经济法作为法律名称加以使用的国家是()。

A.英国B.德国C.法国D.美国3.现代经济法的发源地是()。

A.德国B.美国C.中国D.英国4.颁布世界上第一部经济法典的国家是()。

A.苏联B.原捷克斯洛伐克C.美国D.法国5.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A.两者都要调整经济关系B.两者都要调整管理关系C.两者都要遵循自愿、平等、对价变换的原则D.两者都要采取惩罚与奖励的调整手段6.经济法调整的特定经济关系,是指()。

A.市场经济关系B.国家宏观经济关系C.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D.国民经济发展所形成的经济关系7.“经济法”与“经济法规”的含义是()。

A.相同的B.通用的C.不相同的D.相类似的8.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经济管理关系应由()调整。

A.经济法B.民法C.行政法D.商法9.经济法是()。

A.调整企业组织管理关系的法律部门B.调整市场管理关系的法律部门C.调整所有经济关系的法律部门D.调整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部门10.行业经济管理关系应当由()调整。

A.行政法B.经济法C.民法D.商法二、多项选择题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有()。

A.社会保障关系B.宏观调控关系C.市场主体调控关系D.市场秩序调控关系2.经济法的特征包括有()。

A.公平性B.经济性C.综合性D.干预性3.我国经济法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有()。

A.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原则B.诚实信用、等价交换的原则C.讲求经济效益的原则D.平等自愿的原则4.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包括()。

A.企业组织管理关系B.市场管理关系C.宏观经济调控关系D.社会经济保障关系5.经济法调整的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包括()。

A.企业设立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B.企业变更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C.国家向企业征税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D.企业终止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三、辨析题(判断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特定的经济关系,不是一切经济关系,更不是经济关系以外的其他社会关系。

吉大 《法律基础理论》第一章 法律的一般理论 课堂笔记

吉大 《法律基础理论》第一章 法律的一般理论 课堂笔记
成文法又称制定法,是指有立法权或立法性职权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以规范化的成文形式出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有权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文字形式或虽具有文字形式但却不具有规范化成文形式的法,一般指习惯法。
2、实体法和程序法
这是以法所规定的内容不同位标准对法所作的分类。
2、社会"规范"
法的规范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法对人们如何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指示。法律通过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引。
(2)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法不是针对某个人、某件事而立的,而是针对一类人、一类事而立的。法对行为的调整表现为一种规范性的调整,而非个别性的调整。
根本法指的是在整个法的形式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的一种规范性法律文件。在中国这样的单一制国家,根本法就是宪法的别称。在中央和地方都有立宪权的联邦制国家,根本法是宪法的一种,及联邦宪法。无论何种国家,作为宪法典的宪法,都是国家的总章程,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经由特殊严格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的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的,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的形式。
所以,归根到底,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三)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
马克思恩格斯说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这意味着统治阶级意志本身也不是法,只有"被奉为法律"才是法。"奉为法律"就是经过国家机关把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社会公共意志",并客观化为法律规定。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一切共同的规章都是一国际为中介的,都带有政治形式。"而"国家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

第1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

第1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
的消灭。
(二)经济法律关系设立、变更和终止的条件
• 经济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不是自动发生的,需要以经济法律规范的存 在和法律事实的出现为前提条件。
• 1.经济法律规范的颁布与实施。 • 2.法律事实的存在和出现。
四、经济法律责任
(一)经济法律责任的概念
经济法律责任,是指经济法主体违反经济法律规范或者未履行经济义务 时,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四、经济法的地位、原则、作用 (一)经济法的地位
经济法与行政 法的区别在于:
• (1)调整对象不同 • (2)调整角度不同 • (3)调整方法不同
经济法与民法 的区别在于:
• (1)调整对象不同 • (2)调整角度不同 • (3)调整方法不同 • (4)主体不同
四、经济法的地位、原则、作用 (二)经济法的原则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
经济法律关系首先是一种法律关系,具备法律关系的一 般特征。同时经济法律关系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具体表 现为:
• 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特殊性。 • 2.经济法律关系内容的特殊性。 • 3.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特殊性。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又称经济法主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参与经济
三、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运行是以一系列法律 规范为基础的,受到法律的规范、引导、制约、保障,市场经 济关系几乎是所有法律部门诸如宪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 等调整的领域。因此,笼统地将市场经济关系作为经济法的调 整对象是不适当的,必须把法的调整对象和法的对象所在的领 域区别开来。经济法的调整范围只能是市场经济领域中特定的 经济关系。

经济法概论

经济法概论
18
第二节 现代市场经济关系的法的调整
现代综合调整模式是建立在高度社会化 的生产力和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基础上 的更高级的综合调整模式。
19
一、法调整资本主义现代市场经 济关系的基本特点
(一)社会经济调节机制二元化,调整 国家干预市场经济关系的法增多 (二)经济立法强调社会公益和对弱者 的保护。 (三)由调整国内经济关系向调整国际 经济关系延伸。
17
涉外经济关系
是指: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在涉外经济管理中 发生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组织在涉外经济活动中发 生的经济关系。 包括两方面 两方面经济关系: 两方面 外贸出口管理、中外合资企业管理、中外合 作企业管理、外商投资企业管理、外汇管理、涉 外信贷与保险管理及涉外税收管理活动中发生的 经济关系; 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人在同外商进行商品劳 务贸易、技术合作、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等活动 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经济法
序 言
我们的国家正在从“法制”社会走向“法治”社会。 法制是指法律制度,是相对于经济制度、政治制 法制 度和文化制度而言的。包括立法、司法、执法 和守法制度,使社会有法可依。 法治指法律的统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 法治 指立法、司法、行政及其他机构都要服从于法 律的规则, 使社会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 必究。
13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经济法律效力所涉及的社 会关系的范围问题。 会关系的范围问题。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从狭义而言,只调 整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但是各国经济法调 整经济关系的广度与深度因社会形态、立法习 惯不同而有所区别。 同一国家因时代不同、国家经济活动的层次不 同,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的范围也不相同。
3
讨 论
假如你的学费是某企业家赠与的,你们之间是否 形成了经济法律关系?

经济法基础理论

经济法基础理论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包括:自然人、 法人、国家。
(1)自然人(公民)
(2)法人
1)定义:法人为具有民事权利 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 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法人所应具备的条件:
▪ 依法成立 ▪ 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 ▪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 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客体
三、中国的法律渊源(4)
(二)制定法
▪ 经济法的渊源是指经济法的存在 或表现形式。
▪ 各种成文法是中国法律最重要的 渊源。
▪ 中国实行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立 法体制。
▪ 主要形式:宪法、法律、行政法
三、中国的法律渊源(6) (三)法律解释
▪ 法律解释通常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 释和行政解释。
1、 立法解释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 和法律拥有解释权。省级人大常委会 有权对地方性法规进行解释。
(1)物 (2)行为 (3)智力成果 (4)人身利益 人身利益: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 与人身不可分离基本利益。
3 、内容:民事权利和民事 义务
民事权利的分类一:财产权与人身 权
财产权:以实现财产利益的自由为 内容,直接体现某种物质利益的权 利。
•物权
•债权
•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
人身权:以实现人身利益的自由为 内容,与权利人的人身不可分离的 民事权利。
(1)调整市场主体的法律制度 1、全民所有制企业法律制度 2、集体所有制企业法律制度 3、私营企业法律制度 4、公司法 5、合伙企业法 6、个人独资企业法
(2)调整市场运行的法律制度 1、知识产权法 2、证券法 3、票据法 4、合同法 5、产品质量法 6、反不正当竞争法
(3)有关宏观调控的法律制度 1、计划、统计法 2、固定资产投资法 3、银行法 4、价格法 5、会计法 6、税法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背诵知识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背诵知识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背诵知识点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经济基础是一门重要的科目,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些关键的背诵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备考。

一、经济学基础(一)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以及其他因素。

2、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价格与需求呈反方向变化。

3、影响供给的因素: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以及其他因素。

4、供给函数、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即价格与供给呈同方向变化。

5、均衡价格: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

6、最高限价和保护价格(最低限价)的影响。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1、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3、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4、预算约束线的变动特性。

5、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三)生产和成本理论1、企业形成的理论。

2、生产函数的含义和主要形式。

3、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的位置关系。

4、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短期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的曲线形状及其相互关系。

(四)市场结构理论1、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在生产者数量、产品差异程度、价格控制程度、进出难易程度等方面的区别。

2、完全竞争市场的供求曲线和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3、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4、价格歧视的类型及条件。

(五)生产要素市场理论1、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2、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3、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六)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1、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

经济法学_精品文档

经济法学_精品文档

课程内容
• 第一节资源法概述 • 第二节土地管理法 • 第三节能源法 • 第四节循环经济促进法
第十章对外贸易法律制度
• 一、本章提要 • 本章阐述了对外贸易法的基本原则;分析
了对外贸易法律关系主体的管理机构的职责 与只能, 对外贸易经营者的权利与义务;说 明了对外贸易法规定的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基 本原则, 国家限制或者禁止的国际服务贸易 ;阐述了维护对外贸易秩序的意义以及对外 贸易经营者的经营活动准则。
第三章企业法律制度
• 一、本章提要 • 本章介绍了企业的特征与分类, 论述
了国有企业资产的法律制度, 阐述了关 系国有资产出资人权益的重大事项, 介 绍了合伙企业的概念与特征及外商投资 企业先关的法律制度。 • 二、学习目标 • 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企业的分类及企
业的法律形态,掌握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的主 要内容,运用合伙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的规定分析实 际案例。 三、重点思考题 1、设立合伙企业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哪些? 2、 企业的特征。 3、 合伙企业的特征。 4. 中外合作企业的组织机构。
• D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E国际条约和协定
练习题
• (三)填空题
• 1.资本主义经济法在20世纪30年代表现为

)。
• 2.经济法的调整范围(
)。
• (四)名词解释
• 1.经济法 2.经济法的本质 3.经济法的基本原 则 4.经济法体系
• (五)简答题
• 1. 简述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
• 2. 简述经济法的渊源。
练习题
• 4.与传统行政法和传统民法不同, 经济法的主旨思想是( )
• A行政权力本位 B个体权力本位 C社会责任本位 D社会权利本位

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
8
第一节经济法概念及调整对象
• 本节主要明确两个问题: • 经济法的概念; •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
9
一 、经济法的概念
•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和经济协调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关 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其中包含两方面含义: • 第一,指出了经济法是有特定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说明经济法属于法的范畴,经济法与其他法律部门存在普遍联 系,有法的共性。 • 第二,指出了经济法的特定调整对象是各经济主体在经济运 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表明经济法与其他法律部门间存在 很大区别,有法的个性。
• 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即权利 能力和行为能力。
• 所谓权利能力是具有法律上认可的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 所谓行为能力是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30
• 在我国,按法律规定具备主体资格,能够成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的主要有;
• 国家机关、 • 社会组织、 • 社会组织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 • 农村承包经营户、 • 个体经营者以及一定条件下的公民。
37
提示
• 未取得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组织不能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不 能从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不受法律保护。
• 依法成立的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也只能在法律规定或许可的范围 内参加经济法律关系,超越法定范围的,则不再具有参加经济法 律关系的主体资格。
38
2.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 是指主体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在法学上称之为 “标的”。
系。但是各国经济法调整经济关系的广度与深度因社会形态、立法习 惯不同而有所区别。 • 同一国家因时代不同、国家经济活动的层次不同,经济法调整的经济 关系的范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喀什 3、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由国务院根据省(区
)人民政府的请求而个别批准确认,从而授予这些 城市地方立法权 唐山、大同、包头、大连、鞍山 、抚顺、吉林 、齐齐哈尔 、无锡 、淮南、青岛 、洛 阳(1984年10月批准) ? 宁波(1988年3月批准) ? 淄博、邯郸、本溪(1992年7月批准) ? 徐州、苏州(1993年4月批准) ? 在中国283个地级市中,仅仅这 50个“较大的市 ”具有地方 立法权。
1、宪法
? 宪法是每一民主国家最根本的法的渊源,其法律地位和 效力是最高的。它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或标志,宪法 的权威直接来源于人民。
? 宪法是由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特 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 生活的根本问题的一种法
? 宪法的修改
1、提议主体: ?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2)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注意:“内部”的含义是指国内法,即法律 体系不含国际法
四、法律体系与经济法律体系
? 组成法律体系的基本单位是法律部门(或部 门法)。
? 所谓法律部门,亦称部门法,是指根据一定 的标准或原则对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进 行划分所形成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通常 具有相同的调整对象或者兼具相同的调整方 法的法律规范构成一个法律部门。
5、自治法规:
是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人大及其常委 会制定的与民族区域自治有关的法规的 通俗称谓,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 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县级,它们也可以制 定法规,即县的自治法规。
6、 行政规章
行政规章包括两大类: 1、部门规章:各部委制定。如国家科委 制定的《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劳动部发 布的《技工学校招生规定》等,都属部门 规章。 2、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人民政府 +较大的市政府制定。如: 《湖
代表提议
2、修正案的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 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二、法律
? 这里指的是狭义的法,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 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法律的地位和效力 仅次于宪法。
? 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行使国家立法权。
? 如:《刑法》
3、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 国务院所制 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 和法律。
? 假定——模式——后果 ? 《票据法》T87:支票的出票人所签发的支票
金额不得超过其付款时在付款人处实有的存款 金额。 ? 假定—支票的出票人所签发的支票 ? 模式—不得超过其付款时在付款人处实有的存 款金额 ? 后果—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法律规范的种类
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内容
强制性程度
授权性规范 义务性规范 强制性规范 任意性规范
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 是( )
A.法律和道德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 ,均具有规范性
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而道 德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自律得以实施
C.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但违 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都违法
D.法律和道德可以互为促进
三、法律规范与经济法律规范
(一)法律规范 1、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4、地方性法规
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较大的市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即省级人民政府、经济特区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 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如:《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 《江苏省慈善事业促进条例》。
较大的市
1、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 27个) 2、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2、法律规范的种类
? 《婚姻法》:夫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再婚的, 有权处分所继承的财产 《公司法》: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在每一 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经会 计师事务所审计。
四、法律体系与经济法律体系
? (一)法律体系
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 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 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 机联系的整体。
北省车船税实施办法》
7、国际条约、国际惯例
? 国际条约是指我国作为国际法主体同外国缔 结的双边、多边协议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 性质的文件。
(二)法的特征
? 1、规范性(调整人的行为) ? 2、国家意志性和普遍性 ? 3、权利义务一致性 ? 4、国家强制性
引申: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从小悦悦事件说起
一、道德 一种社会规范,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形
成的习惯和风俗。 二、道德与法律异同 (1)表现形式上 (2)内容上 (3)调整范围上 (4)作用机制上
第一章 经济法律基础知识
法学推荐读物
? 法学启蒙读物: ? 刘 星: 《法律是什么》 ? 法律通俗读本
朱苏力 :《苏力文集》 ? 法学初阶读本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和 法律方法》
本章概述
? 学பைடு நூலகம்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对经济法的总体归纳和概括,目的在于使学生了 解法律基础知识、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的法律渊源、 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经济法律纠纷的解决途径等,为 进一步学习经济法的具体规范奠定基本的理论基础。
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三、法律规范与经济法律规范
如:《票据法》T87:支票的出票人所 签发的支票金额不得超过其付款时在 付款人处实有的存款金额。
? 《票据法》T102:有下列票据欺诈 行为之一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四)签发无可靠资金来源的汇 票、本票,骗取资金的;
(二)经济法律规范
? 重点掌握: 法学基础理论;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 经济法律纠纷的解决途径。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法与法律调整 ? 第二节 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
第一节 法与经济法概述
一、法的概念
(一)法的概念
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权利义务为 内容的,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具有普 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四、法律体系与经济法律体系
? 一、当代中国的主要法律部门 (一)宪法及宪法相关法部门 (二)民法商法部门 (三)行政法部门 (四)经济法部门 (五)社会法部门 (六)刑法部门 (七)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部门
五、 法律渊源和经济法律渊源
(一)法律渊源:也称法律形式,指那些来 源不同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 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