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初三地理中考总复习-地球与地图部分-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
一、考试要求
1. 地球与地球仪
运用资料,说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描述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法。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及地图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2. 地图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知识储备
1.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从最初认为是天圆地方到根据月食中月球阴影形状的变化,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有了“地球”的概念,再到麦哲伦船队完成首次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现在,我们可以根据人造地球卫星从太空拍摄的地球影像,确证地球是球体。

2. 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 1亿平方千米。

3. 地球的运动
(1) 基本特点(见下表)
(2)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
地球在绕日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且地轴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如图1-1所示
(3)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②四季的变化
随着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一年之中地球表面各地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相同,于是有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南、北半球的季节变化相反。

现在一般划分的四季,是天文季节与气候季节相结合,把3、4、5三个月划为北半球的春季,6、7、8三个月划为北半球的夏季,9、10、11三个月划为北半球的秋季,12月及次年1月、2月划为北半球的冬季。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

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图1-1)中,能够看到地球在二分二至日时的位置,二分二至日时阳光直射点的位置及各地昼夜长短的情况。

了解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动的关系。

③五带的划分(如图1 -2)
由于不同纬度接受太阳光热的不同,地球表面分为“五带”。

4.经纬网
(1) 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
(2)重要的经纬线及其作用
①重要纬线及其纬度
赤道,纬度为0°;
南、北回归线,纬度是南北纬23°26';
南、北极圈,纬度是南北纬66°34';
南、北极点,纬度是南北纬90°。

②重要纬线及其作用
a.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b. 高、中、低纬的划分:纬度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c. 五带的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北极圈以北为北
寒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

③重要经线及其作用
a. 本初子午线,经度为0°; 180°经线、西经20°经线和东经160°经线。

b. 西经20°向东,经0°到东经160°为东半球,西经20°向西,经180º到东经160°为西半球。

④经纬网的作用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经纬度位置和一点相对另一点的方向。

a. 定位置:地球仪上除极点外,任意一点都可以通过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的交点确定位置。

因此在地球仪和地图中,只要确定某点所在经线的经度和所在纬线的纬度,即可确定该点的位置。

b. 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 确定某地点经纬度的基本方法
第一步,读出该点的纬度。

如果该地点正好处于赤道上,它的纬度值就是0°;如果该地点处于赤道以外,首先要明确该地点的
纬度是北纬还是南纬——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或纬度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增大为南纬);然后再确定该地点的纬度值。

如果该地点正好处于绘出的纬线上,就可以直接读出它的纬度值;如果该地点处于绘出的两条纬线之间,可以依据该点在相邻两条纬线间的位置及这两条纬线的纬度值估算出该点的纬度值。

第二步,读出该点的经度。

如果该地点正好处于0°经线上,它的经度值就是0°;如果该地点处于0°经线以外,首先要明确该地点的经度是东经还是西经——在0°经线以东和180°经线以西为东经,在0°经线以西和180°经线以东为西经(或经度度数向东增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增大为西经);然后再确定该地点的经度值。

如果该地点正好处于绘出的经线上,就可以直接读出它的经度值;如果该地点处于绘出的两条经线之间,可以依据该点在相邻两条经线间的位置及这两条经线的经度值估算出该点的经度值。

6. 在地图上量算距离,辨别方向
(1)量算距离
①概念: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②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

③大小比较:比例尺的比值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反之比例尺越小。

(2)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在阅读地图时,首先选择利用经纬网或指向标定方向。

若没有经纬网或指向标,则用一般定向法判断方向。

7.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1) 地图有很多种类,首先根据需要准确地选择不同类别的地图
常用的地图有政区图、地形图、气候要素图、交通图、旅游图等。

(2) 地图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程度不同
•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大,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越小,内容越简略。

8.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1) 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如图1-3)
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图中甲地的海拔为1500米。

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图中甲和乙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

海拔和相对高度都以米为单位。

在地图上,一般标注的高度均为海拔高度。

0米表示平均海平面,正值表示高出平均海平面,负值表示低于平均海平面。

(2)等高线地形图
①等髙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a.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等。

b. 等高距全图一致(特别说明的除外)。

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例如相邻的三条等高线的海拔分别是100米、150米、200米,则等高距为50米。

c. 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反映坡度陡缓。

在同一等髙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则坡度大,等高线稀疏则坡度小。

d. 等髙线不相交、一般不重叠;如果有重合,则说明该处是陡崖。

e. 等高线向高值处凸出的部分表示山谷,可能有河流分布;等高线向低值处凸出的部分表示山脊;相邻两个山顶的中间部分为鞍部。

②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
9.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1)五种主要陆地地形的特点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地形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地形,首先要结合陆髙海深表明确每种颜色表示的陆地髙度或海洋深度;再根据髙度和颜色的变化反映的地形形态判断属于哪种主要地形。

三、难点突破
1. 晨昏线
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叫晨昏线。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为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为昼弧,位于夜半球的为夜弧。

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可表示该纬线圈昼夜长短的状况。

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某地昼弧长、夜弧短,则白天长、黑夜短;反之,则黑夜长、白天短。

2. 地球自转方向(如图1-4)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4.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
5.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能够直接地反映出地表高低起伏的状况。

阅读地形剖面图的基本方法是:①了解地形剖面图是沿哪个方向绘制的。

②仔细观察地形剖面图的纵坐标和横坐标。

纵坐标表示海拔,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

③认真观察地表起伏的总趋势、起伏的大小、坡度的陡缓以及地形变化的特点,最后用简明的语言总结出地形剖面图所表示的地表起伏状况。

如图1—5, “北京市地形剖面图(喇叭沟门一一永定河)”是沿南北方向绘制的,北部地区是山地,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南部地区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下,据图可看出北京市的地势特征为北高南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