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的资源价值及深度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文献的资源价值及深度开发

作者:李默勇史会荣

来源:《卷宗》2020年第17期

摘要:地方文献资源具有资源的一切属性,同时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本文通过阐述地方文献的基本概念,探讨其价值体现及如何实现其资源价值利用最大化,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地方文献的价值认同和重视,更加理性地建设好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加强对地方文献的保护传承、开发利用,以期业界进行更多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文献;地方文化;资源价值;搜集;利用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地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等,孕育了我国千姿百态、和而不同的地方文化。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查阅等方式,发现大多地方文献详细、深入、生动地记录着各地的历史积淀,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资治、存史、教化”的功能与作用。因此,具有地域特色而又饱含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文献资源显得更加珍贵,理应受到更深的重视和研究、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1 地方文献的概念

定义地方文献这一概念,主要取决于对“地方”的精确理解,它不仅包含着本省、本地区现在的领域,而且应考虑到该地历史上行政区划的变更,以及地方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科学、人文和社会遗留历史等特点,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一切与地方有关的文献,包括史志、国家领导人对地方的指示批示、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非地方人士对地方的著述、关于地方的政策法规等内容;从狭义上来说,地方文献是指在地域内产生的一切文献。笔者认为地方文献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记录有与地方的人、事、物有关知识的一切载体。

2 地方文献的价值

地方文献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既有一般物质形态的共性,也有独立于其他物质资源之外,能充分体现自身特质的个性特征,其价值与其他物质一样具有客观性和可塑性两个方面,从认识论角度分析,地方文献具有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两个方面,其隐性价值蕴藏在文献资源内部,在空间上完整地、系统地记录了特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各种信息,在时间上又形成了一个连续的信息集合,能有效地指导人们进行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研究。反之,当人们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去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地方文献时,其潜在的隐性价值就会转变为充分的显性价值,实现其价值从静态到动态、从客观到现实的转化。

2.1 史料价值

地方文献展示了一个地区历史到现状的发展轨迹,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特征和鲜明的历史文化元素,特别是一些旧志、年鉴等记载着大量的有关当地的历史沿革、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景物资源、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资料,可以发掘出极有价值的史料信息。以我馆藏书为例,如《贵州省志大事记(1949-1985征求意见稿)》、《贵州通志前事志第一册卷一至卷七》、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嘉靖《贵州通志》、明郭子章《黔记》、清康熙《贵州通志》、乾隆《贵州通志》、民国《贵州通志》《毕节县志》,几经沿革,几经编纂,其中《毕节县志》(乾隆一函九卷)、《毕节县志》(同治一函十七卷)、《毕节县志》(光绪一函十一卷)等既为毕节县史志研究者们提供了坚实的情报依据,又对研究本地区的发展历史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

2.2 学术价值

地方文献保留着大量前人的研究成果,既有借鉴价值,也有佐证意义,是促进学术研究的重要依托。

一是为学术研究提供情报信息。地方文献作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可为学术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比如中国现存最大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在编撰过程中,就利用了大量的地方志资料;我馆地方文献中珍贵的彝族文献,为贵州省工程技术应用学院研究彝族文化的老师提供了信息参考,促成发表《毕节彝族土司与元明清中央政府的关系考论》、《毕节地区彝族土司历史文化研究导论》等科研论文8篇,核心期刊1篇,普刊7篇,以及2011年5月通过验收的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资金项目——《毕节彝族土司历史文化研究》调研报告的完成。

二是为学术争议提供佐证。很多研究古籍或名著的专家在研究中出现争议时往往会利用地方文献来佐证其定论的正确性。比如就《红楼梦》中“老君眉”产自何处,据相关资料查阅,红学研究者就是依据《闽产异录》、《湖南省志》、《湖南通志》、《岳州府志》、《岳阳风土记》、《巴陵郡志》、《崇安县新志》等著作而进行佐证,得出“老君眉”产于湖南洞庭湖。

三是为文物考证提供参考。许多地方的文物工作者,经过对各自古代文物的实地调查(包括古墓出土文物),回到單位开始研究时都会首先到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史志办等部门查找有关地方文献史料,然后经过分析考证,最后结合调查情况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2.3 经济价值

地方文献作为一种珍稀的社会资源,价值颇丰,其所记载的不同区域的物产资源、自然资源、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等,既是文化符号、也是旅游IP,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在文旅融合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很多地方借助本土文化优势,打造出顺应时代潮流的地方旅游品牌。如郑州市图书馆收藏的嵩山文化资料,充分展示了嵩山少林寺的文化信息,而蕴含地方文献知识的电影《少林寺》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又如贵州省委宣传部利用《大定府志》、《贵州通志》、《黔书》等诸多汉文史籍中所记载的元末明初中国古代杰出的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为维护地方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史料,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成电视剧《奢香夫人》,吸引了成千上万游客至大方县慕俄格博物馆参观游览。通过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不仅激活了当地的旅游业,还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可谓品牌推广,一举多得。

2.4 宣传教育价值

地方文献对于社会发展来说,可以发挥出示范引领、宣传教育的作用。比如我馆收藏的《毕节试验区志》合订本、《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关于毕节试验区建立背景的研究报告》、《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的启示”》、《毕节试验区多党合作的实践与思考》、《乌蒙山上同心结(多党合作在贵州的实践深化)》及其他研究论文集,记录了毕节试验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发生的巨大及在以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成功经验,展现了我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挑战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经济贫困三大难题,探索出人与资源、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相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路子的发展面貌,这些资料不仅成为毕节发展史上的宝贵史料,也为同类穷困地区探路子、作示范提供了经验做法,还有馆藏的《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斗争史》、《红色足迹-毕节地区革命遗址简介》、《革命老区黔西北》、《回顾毕节解放斗争》、《乌蒙星火》、《地下党在黔西北的革命活动》、《毕节地区党史人物传略》、《一段值得借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毕节市历史》、《中国共产党纳雍县历史大事记》、《贵州革命烈士传》、《红军在黔西北》、《革命英烈风云录》、《从赣东北到黔西北》、《周素园年谱》、《乌蒙山上同心结》、《解放记忆——1949贵州解放亲历者〈口述历史实录〉》不但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对提升毕节试验区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

2.5 资政价值

地方文献具有内容丰富、真实权威的特点,通过对地方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有效地帮助当地领导在资源开发、城市建设、文物保护、灾害防御等方面提供决策参考,科学制定出近期或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及远景目标。如198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厦门担任副市长时首先就借阅《厦门地方史讲稿》、《厦门志》;再如2009年时任毕节市委书记的秦如培同志刚调任我市工作时,就让其秘书来我馆借取各县(区)志认真研析,为其决策施政提供参考。

3 实现地方文献资源价值最大化的基本路径

3.1 完善地方文献建设的体制机制

地方文献是每个地方特有的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复制和不可再生的特殊性,是最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地方文化。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地方文献工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升自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