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古籍收藏第一人的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中国的藏书文化包含着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它的核心则是“仁人爱物”。

所谓“仁人”便是把书与人的关系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所藏尽量发挥其培育人材的社会功能。

从官藏来看,早在老子主管周藏室时,便曾热情地接待孔子来查阅百二十国史记,彼此还进行了学术研讨。

魏晋时期,国家藏书还曾应读者的借阅要求而赠书,如西晋皇甫谧向晋武帝借书,武帝应求赠书一车。

唐宋各代也将官藏作部分开放,如北宋的官藏即向一些官员开放,如因工作需要还可经过一定手续外借。

清代尤其注重官藏利用问题,在《四库全书》纂修以前,多位学者就有机会抄录官藏《永乐大典》所收各书,有一些重要而散佚的著作得到抢救,学者全祖望、徐松等都做过抄录工作,而《宋会要辑稿》之类的重要典籍因此得以流传。

《永乐大典》还被《四库全书》当为采录佚书的来源之一,使古代文化得到更广泛的流传。

《四库全书》修成后,不仅北京文渊阁可有条件地备人参阅,更在南北要地分建六阁,以便各地士人就近抄用,嘉惠士林,保存和普及文化,所尽仁人之心,功不可没。

公藏如书院之藏书本以供士子阅读为主旨,自不待言。

至私藏之体现仁人之心更为显著。

东汉末年学者蔡邕私藏近万卷,当他发现王粲是一位文采斐然的好学之士,虽然其女蔡琰也颇有学识,但他还是将藏书数千卷赠予王粲以培育人材。

宋晃公武之所以能写出一部私家目录名著——《郡斋读书志》,也是得力于四川转运使井度的慷慨赠书五十箧,使晃公武合个人私藏去重后得24500余卷,乃录诸书要旨而成书,体现了藏书文化的仁人效果。

藏书文化的爱物精神首先表现在对图书的爱护上。

汉代就用竹制小箱将图书分类置放,以免损失破坏。

东汉发明造纸术后,藏书保护得到进一步发展,如用檗将纸染黄后再用以防蠹。

隋朝是藏书文化趋于高潮的时期,炀帝爱护图书的心极强而为史籍所称道,《旧唐书·经籍志》称:“炀帝好学,喜聚异书,而隋世简编最为博洽。

2023届内蒙古赤峰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023届内蒙古赤峰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023届内蒙古赤峰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可以为今天的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值得深入挖掘、认真汲取。

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来,一些中外学者习惯于运用西方哲学史范式来书写“中国哲学史”,大量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著作成为西方哲学框架下的中国哲学史叙述。

当前,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要有构建中国特色中国新学史话语体系的意识。

这既是我们书写中国本位“中国哲学史”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需要。

(摘编自舒大刚《加强古籍研究,坚定文化自信》)材料二: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从古医书中获得提取青蒿素的思路,让人意识到古籍中蕴含着惊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对古籍的整理、保护和利用,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护与传承中华文脉和传统文化。

然而,经历了数千年的古籍是如此脆弱,经不起翻阅等直接接触,绝大多数都存放在库里,连专业研究者都很难看到。

保护,就难以利用;利用,就很难充分保护。

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出现,才让这对矛盾迎刃而解。

古籍数字化有多重要?对搞文史研究的人来说,占有独家资料几乎意味着初步的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教授荣新江说,古籍数字化带来了古籍发现的新时代,数字目录和古籍全文发布后,我们可能无意中就发现重要的研究素材。

过去我们只知道大的馆藏,其实很多小馆也收藏着珍贵的古籍。

数字化浪潮改变了固有的秩序。

古籍普查在线上登记,阅览在网上免费共享,数字化替身保护了图书原件。

如果不拘泥于物质形态只考虑文化内涵,数字化甚至可以看作是流落海外珍稀古籍另一种形式的“回家”。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测试范围:九年级上册第1-3单元一、基础知识综合。

(23分)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国潮文化备受追捧到《只此青绿》红遍大江南北,从故宫文创热销全国到汉服风靡.海外,从对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发自内心地chóng拜到精神深处的认同。

人们纷纷把目光转向中国传统文化,并自觉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中,推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文化自信氛.围。

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创新力量的jué起,还彰显着中国文化自信的觉醒。

(1)(1分)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mífēn B.mǐfēn C.mífèn D.mǐfèn(2)(2分)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chóng()拜jué()起2.(3分)为了记录九年级精彩的学习生活,班长小文提议制作一本班级纪念册。

为便于向同学们解释清楚编写流程,请你根据下图,撰写一份解释流程的文字稿。

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条理清楚,不超过80字。

3.(2分)同学们邀请班主任王老师为班级纪念册写一篇序言,下面是王老师写的序言中的一部分,但句子顺序被打乱了,请你选出排序最合理...的一项()①从古到今,多少名人心向未来,或记史或写诗,其事迹令人鼓舞。

②司马迁隐忍苟活,心怀泰山之志,铸就史家绝唱。

③误落尘网心向未来,毅然折身归隐田园;④我们也要拥有无尽的勇气,不被风浪所阻,去闯出一个灿烂的未来。

⑤遭受宫刑心向未来,忍辱谱史巨著终成;⑥陶渊明远离世俗,独享悠然采菊,终得无悔自由。

A.⑤②③⑥①④B.①⑤②③⑥④C.①③⑥⑤②④D.③⑥⑤②①④4.(8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感受到文化传承的魅力,酷爱古诗文的小博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了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黄晕.(yùn)莅.临(wèi)挑拣.(jiǎn)骸.人听闻(hài)B.掺.和(cān)愚.蠢(yú)安祥.(xiáng)刨.根问底(páo)C.狭隘.(yì)搓.捻(cuō)企.盼(qì)美不盛.收(shèng)D.羞怯.(qiè)凫.水(fú)鄙薄.(bó)恍.然大悟(huǎng)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憧憬满足是人的,懂得满足才是人的。

,我们要能怀一颗平常善良之心,,对他人宽容,对生活不挑剔,不苛求,不怨恨。

寒不改绿叶,暖不争花红,富不行无义,贪不起负心,这何尝不是一种满足的境界!A.本能境界因此淡泊名利B.本性境界因为无欲无求C.本能境地因为淡泊名利D.本性境地因此无欲无求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生活就是不断取悦自己的过程。

②做喜欢做的事,把身体照顾好,把灵魂安顿好.,美好的光阴,是自己给予的在乎..。

③草木光阴,一书一茶,一粥一饭,都是生活..的真味,日常的欢喜..点滴细微处。

④一缕芬芳,是来自心底的气息,一份欢喜,是喜悦的散发。

..都在这些⑤粗茶淡饭也是一份安稳,不必攀比,学会在平淡中供养诗意的灵魂。

A.“生活”和“欢喜”都是名词,“好”和“在乎”都是形容词。

B.句③中的“这些”指代的内容是“草木光阴”。

C.句④是病句,修改方法是把“一份欢喜”和“一缕芬芳”互换位置。

D.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为①③④⑤②。

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是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广东省广州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解析)

广东省广州市三年(2021-2023)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解析)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广东省广州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2~15题。

(13分)班级开展“低碳行动”主题学习活动,小文收集了一些材料。

材料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太阳光透过,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适度的温室效应是维持地球上生命生存环境的必要保证。

然而现代工业大量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了更多的二氧化碳;另外,人类大量砍伐森林,削弱了植物因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的消耗,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使人类生存环境遭受严重威胁,例如将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

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隐患,例如由于气温升高,脱水现象将会增多,研究预测,到2050年全球将新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220万人。

(整理自《光明日报》等报刊)材料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或其他碳排放源中捕集,运到特定地点加以利用或封存的技术,被形象地称为“碳捕手”。

2022年8月,我国最大的CCUS 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正式注气运行。

该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约900万棵。

森林碳汇,主要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实现固碳、降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2020年底,全国森林面积2.2亿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23.04%。

2022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4.02%,林木植被碳储量107.23亿吨,固碳、降碳作用明显。

(整理自《人民日报》等报刊)材料三:我国能源低碳转型持续深入,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能源)生产较快增长,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不断提升。

我国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努力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2年,因内生声总值(GDP)超121万亿元,万元因内生产总值二我化碳排数比上年下降0.8%,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排放二氧化碳约1吨,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排放二氧化碳约12吨。

2022-2024北京高一(上)期末语文汇编:选择简答

2022-2024北京高一(上)期末语文汇编:选择简答

2022-2024北京高一(上)期末语文汇编选择简答一、选择简答1.(2024北京朝阳高一上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故宫博物院,预约火爆,放票即空;陕西历史博物馆,门票预约平台日均点击量超过60万;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日均观展人数过万……是当下“博物馆热”最真实的写照。

②博物馆热,【甲】说是一种文旅现象,【乙】说是一场文化寻根。

③一件件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一个个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一段段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是勾通过去、连接..当下、延至未来的文化桥梁。

④在这里,讲解员述说历史典故,厚植文化情怀;在这里,孩子们触摸传统文脉,涵养文化自信。

⑤“到博物馆去”,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体现出人们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自觉追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由衷认同。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中省略号后面应加“这”。

B.③句中“连接”不能写作“联结”。

C.④句中的“;”不能改为“。

”。

D.⑤句中的“追捧”应改为“追求”。

(2)请在②句中甲乙两处填写关联词语,使句意通顺合理。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2024北京昌平高一上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纵观人类发展史,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兴则文明兴。

②实践一再证明,杀鸡取卵、竭泽而鱼....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

③中国所走的以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新路径。

④生态环境保护,归根结底是广泛而深刻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⑤建设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社会,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依靠改革、依靠法治、依靠科技推进转型升级。

⑥坚持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决整治不利于群众生命健康的环境问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决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腾笼换鸟”。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中画线的两处互换位置,衔接更恰当。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共24分)一、(5小题,16分)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磅.礴/依傍.骨.碌/形销骨.立B.应.变/应.酬取缔./根深蒂.固C.桑梓./姊.妹干.涩/埋头苦干.D.格调./调.停田垄./震耳欲聋.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硕果人迹罕致镌刻苛捐杂税B.响午喜出望外燎原藏污纳诟C.狩猎彬彬有礼飘逸画龙点睛D.赞誉由然而生统筹语无伦次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车间一线的青年工人勤学苦练,对技术精益求精....,争当“青年岗位能手”。

B.志愿者在冬奥会闭幕式上向各国健儿挥手,言外之意....是:欢迎再来中国!C.果农们冒着炎热的天气奋战了好几个昼夜,轻而易举....地把水果销售一空。

D.市民陈先生参与毽子操、游泳、跳绳等多项全民云健身运动,各得其所....。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获得了更加优越的发展机遇。

B.加快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和制定,有助于海上风电海域的通航安全。

C.我国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先后经过两次调整,更新的幅度超过了70%左右。

D.当前,科普工作不仅要提升科学知识,还要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

5.(8分)你跟同学到湿地公园开展研究性学习,恰逢工作人员布置关于湿地保护的宣传栏,你们想参与其中。

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向工作人员表达你们参与活动的意愿及理由。

(2)你们在研究性学习资料上找到了下面两段文字,想放在宣传栏上,请你根据对应的文字内容分别设计栏目名称。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开篇即以湿地起兴。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在古人眼里,湿地充满了诗意之美。

②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它同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对维护生态、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边巴次仁说,目前仅西藏自治区图书馆馆藏藏文古籍文献就有15000余函,其中可先行数字化的善本达3000余函,因此未来“云共享”空间依然很大。“这一平台的开放,将对我国目前藏文古籍标准数字化在线共享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他说。
(摘编自《2万余叶珍贵古籍文献带你“云”看西藏的前世今生》,新华网,2021年4月23日)
6. 如何加强古籍保护利用,更好地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答案】4. A 5. D
6. ①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古籍普查工作,摸清古籍现状;②创新古籍传播形式,促进古籍大众化传播,挖掘古籍时代价值;③推动古籍保护利用数字化,解决“重藏轻用”矛盾,拉近古籍与读者间距离;④举办各类古籍培训班,解决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培养古籍普查骨干;⑤多途径宣传古籍普查保护工作,呼吁民间藏家参与普查。
数据还反映出诗人影响力与作品量的关系。杜甫、李白的诗作量名列前茅,辛弃疾、苏轼的词作量也是第一、第二。由此可以说,影响力大的诗人,其作品量往往也很大,但不能说作品量大的诗人就一定影响力大,比如前文提到的白居易。由此可见,精品名作多才是成为影响力大的诗人的决定性因素。
虽然数据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显示文学史的发展面貌和进程,揭示隐藏在历史背后的真相与意义,但数据也有明显的局限性。一是效度有限,只能说明文学史的部分问题,而无法有效解决所有问题。二是信度受限,无论是人工挖掘还是机器自动提取,受人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制约,数据的信度会有优劣高下的差异。由于指标种类少,目前衡量名篇名家的数据还不充分完备,尤其缺少内质型数据,因此需要持续不断地挖掘和充实。挖掘数据的难度,不仅在于到哪里找数据,更在于要找哪些数据。文学史上从来没有数据意识和数据存量,什么样的数据对衡量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的文学繁荣程度、评价作家作品的优劣高低有用有效,这既是实践操作问题,也是理论认识问题。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素养阅读训练班级正在开展“走近鲁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从小就爱“画”】鲁迅从小喜欢用半透明的纸衬在《山海经》《诗经》等书上,专注地描画插图。

【一直都爱“买”】鲁迅酷爱收藏,喜欢逛旧书店、古玩店。

对于古籍,他精心搜集,留下了大量研究著作。

【短暂学医史】鲁迅曾在日本学医,但后来他认为学医不能救国,于是弃医从文,决定研究文学创作,唤醒国民思想。

【全能设计师】鲁迅很有设计天赋。

他与民国的艺术家们,一起开启了近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黄金时代。

1.以上资料让我们对鲁迅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些资料可以概括为()A.鲁迅是一位购物达人。

B.鲁迅做什么都很认真。

C.鲁迅的爱好和研究十分广泛。

2.结合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鲁迅十分爱读书,但最后他认为读书不能救国,于是弃文从医。

()(2)鲁迅与民国的艺术家们一起开启了近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黄金时代。

()3.“走近鲁迅”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交流自己的体会。

如果你在场,请结合你的认识发表看法。

自嘲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1.下面对《自嘲》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华盖指像花那样盖在头上的云气,这里指好的运气。

B.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

诗人检讨、回顾、剖析了自己过去的人生观、战斗姿态后,表示对目前情况的自剖、自嘲。

C.诗中这些自嘲中的矛盾、悲哀和伤痛饱含着一位伟大人物严于审视自己的自谦、自叹。

2.对待敌人时,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待人民时,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本诗中的诗句填空)主题阅读训练(一)故乡(节选)鲁迅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 题。

材料一盛世修典兴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典籍的收藏保存,从而使得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

早在周朝时,由朝廷设立的守藏室就保存着历算、预测、谋略等方面的典籍,可谓是最早的“国家图书馆”。

史料显示,老子曾在周王朝担任守藏室史,类似后来的图书管理员。

秦朝收藏各类典籍的地方被称为“石室金匮”。

金匮指用金属封缄的柜子,石室即用石头修筑的房子,这种封闭性好的空间用来储藏典籍再合适不过了。

但是,秦朝的焚书坑儒导致不少先秦典籍损毁,实在是遗憾。

位于西安未央区的著名古迹天禄阁是汉朝廷御用收藏典籍和开展学术活动的地方,兼具图书馆和档案馆功能。

西汉学者刘向就曾在这里编校图书,搜集先秦典籍,为保存先秦文化做了大量工作。

《战国策》一书就是在这里辑录完成的。

唐朝廷在门下省设立修文馆保藏典籍,后更名为弘文馆。

据记载,当时的弘文馆有藏书二十余万卷,并有校书郎负责校理图籍,勘正错谬。

宋代的崇文院是中央藏书之所,宋仁宗景祐年间,欧阳修、宋祁等人奉诏整理图籍,编撰了《崇文总目》。

此外,崇文院还主持编纂了四部丛书,即《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厥功至伟。

蒙古族建立元朝后,积极学习汉文化。

元文宗图帖睦尔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曾在京师创建奎章阁,以收藏各类经史图书。

他还组织人员编修《经世大典》,整理并保存了大量元代典籍。

遗憾的是,这部图书已经散佚。

明清时期的文渊阁是赫赫有名的皇家藏书场所。

明朝时,一批饱学之士曾在此主持编修《永乐大典》,该书被称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清廷组织人员在此编修的《四库全书》也颇为有名。

因《四库全书》规模宏大,为方便收藏,朝廷先后建造7座藏书楼,因此有“四库七阁”之说。

除了朝廷建造的藏书设施,中国古代还有一些著名的私人藏书楼,比如宁波范氏“天一阁”、苏州顾氏“过云楼”等,它们在保存中华典籍方面也功不可没。

(取材于《海南日报》)材料二中国国家版本馆由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四馆分别选址北京燕山、西安秦岭圭峰山、杭州良渚、广州凤凰山,保藏中华民族文化瑰宝,让文化典籍“藏之名山、传之后世”。

唐山市2023年高三高考第二次模拟演练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唐山市2023年高三高考第二次模拟演练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唐山市2023年高三高考第二次模拟演练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材料一:古籍历久弥新,靠的是一代代研究者、守护者薪火相传。

无数人将生命的能量注入薄薄的纸页间,从而让文化传承更有厚度。

输入网址、轻点鼠标,飘逸俊秀的汉隶代表作《曹全碑》书法跃然眼前,经典目录学著作《校雠通义》可逐页在线阅览,一批未经整理出版的日记、书札稿抄本首次公之于世……不久前,国家图书馆等收藏单位第七次联合发布古籍数字资源,6700多部(件)古籍在云端与读者见面。

近年来,一批又一批中华古籍借助数字技术加速开放共享,让更多人有机会具象化地了解“典籍里的中国”。

越来越多的古籍向公众开放,得益于古籍数字化的不断推进。

对古籍进行数字化转换,不仅方便学者研究,也能降低普通读者接触古籍的门槛。

在数字技术条件下,开放共享的资源规模更庞大,渠道也更便捷。

比如,在“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公众无需注册,就可以直接登录阅览敦煌遗书等珍贵资料。

不只是国内的古籍,那些流布海外、国内缺藏的珍贵汉籍,其数字化回归也令人期待。

扩大古籍资源的开放共享,只是第一步,让古籍里的知识、故事、思想被深刻地理解并传承下去,是更艰巨的任务。

我国古籍浩如烟海,无论是保护修复,还是整理研究,都需要巨大投入。

要善于发挥数字化技术的长处,在保护的基础上做好系统性研究,提高利用效率。

比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文字识别和数据分析,不仅能以很高的准确度给古籍加标点,对人名、地名、官职等进行标记,还能对古籍内容进行深度处理和知识提取。

这有助于提升研究效率,为后续利用、传播创造条件。

更好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还要找准它们与当今时代的结合点,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从各地图书馆依托古籍资源推出文创产品,到《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热播,从通过古籍考证还原古代服饰,到依据古籍版刻设计艺术字,近年来有许多成功的尝试,让古籍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选择性必修3-第6单元-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选择性必修3-第6单元-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重点难点
重点 《世界遗产公约》的基本内容;各国的 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难点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人教版-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知识清单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1. 原因 (1)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2)这些由各民族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创造的文化财富,一直受到严重威胁。 2. 世界各国历史上保护及研究文物的传统 (1)古代世界:在欧洲各国的皇室、贵族和教会中,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之风颇为盛行。 (2)古代中国: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针对古 代器物进行分类、著录的金石学还发展成为专门之学。 3. 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 (1)世界: ① 大约从 19 世纪开始,一些国家通过 立法 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1834 年, 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②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高潮。
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人教版-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二、中西方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特点的比较
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人教版-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走向高考
[2017·浙江 4 月卷]伯里克利上台后,开始加紧重 建被希波战争摧毁的雅典卫城。尽管贵族派反对他耗 费巨资,但伯里克利作为战后青年一代的楷模,仍获 得了公民大会的支持,赋予其建造卫城之权。他力争 把帕特农神庙中的雅典娜神奉为全希腊的大神,吸引 希腊人来朝圣,并通过土木工程建设给各行业的工匠
3. 2019 年 7 月,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 55 处世界遗产。良渚古 城遗址 ( A ) A. 属于文化遗产,实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 B. 属于自然遗产,有利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C. 属于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表 D.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2021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B卷

2021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B卷

初中毕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B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啜泣(chuò)角色(jiǎo)踱来踱去(duó)B.祈祷(dǎo)眼翳(yì)前仆后继(pú)C.贮蓄(chú)羁绊(jī)人声鼎沸(dǐng)D.虐杀(nǜe)翩然(piān)不省人事(xǐ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惦记栖息转瞬既逝B.闲游镶嵌一代天娇C.执拗黄晕大彻大悟D.甜密洗濯斩钉截铁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月明风清的夜晚;静悄悄的;一只小船从芦苇丛中撑出来;在湖里;像一片苇叶;向着东南方向驶去。

B.每遇烦恼;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躺在草地上;任清风拂面;希望自己也能化作一阵风;在天空中自由地俯仰生姿。

C.平凡生活中;常有一些情感不能自已;令我们微笑着俯下身去;细细清点飞珠溅玉般的回忆;诉说对生命的感激。

D.如果我们失去了至尊至贵的诚信;人与人之间就会保持距离;保持谨慎的交往;小心翼翼地躲避伤害。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当他们再次相见的时候;曾经的心有灵犀已成过往;多年不通消息使他们彼此起来。

(2)不法商人总是以次充好;牟取暴利;我们的责任是擦亮眼睛;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3)苏州园林亭台轩榭布局美;假山池沼配合美;花草树木映衬美;当然这些;你可以亲自去游览一番。

A. 隔膜企图不止B. 隔膜企望不只C.隔绝企图不只D. 隔绝企望不止5.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大自然的语言会在我们心中唤起不同的感受。

请从声音、形态、气味三个角度中选择一个;参照示例写句子;要求具体形象;句式不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Ⅱ)(附带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Ⅱ)(附带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课标Ⅱ)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共3题;共36分)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

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

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

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

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

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来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

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

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

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

”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

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

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

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

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

2023年5月烟台市福山区高三语文考前三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5月烟台市福山区高三语文考前三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5月烟台市福山区高三语文考前三模试题卷2023.5(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元明之际,因政局混乱以及思想控制的松动,文人的思想活力获得极大释放,一个传统的诗学话语——“穷而后工”被旧话重提。

值得玩味的是,此际文人非但丧失仕进的机会,甚至穷困潦倒,避乱山林,却反对“穷而后工”,这来源于易代文人特有的儒者心态与生命意识。

哀世有变风变雅之音本属正常,却招致一些文人的反对,以“穷而后工”为非。

刘永之、刘崧等人主张“诗非穷而后工”,其理论内涵有两点:一是超越个人穷达富贵,主张不为物累的超越性人格,如此为诗而易工巧;二是反对困厄无聊之辈的凄然愁苦之辞,倡导豪迈隽伟、怡然自得的审美趣味。

“诗非穷而后工”说虽受到元延祐以来雅正诗风的影响,但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文人心态与出处态度的变化。

由于元代汉人出仕艰难,南人尤甚,因此,江南文人普遍经历由积极仕进到甘守山林的心态历程,但其间亦有区别:有些文人仕进不能,加之遭遇元季战乱,便遵循儒家待时而动的处世哲学,蛰伏山林以待世运清平,宋濂、刘崧诸人可归于此类;有些文人则彻底断绝仕进的念头,怀道而隐,讲经论史以践行儒者之道,刘永之、梁寅诸人可归入此类。

这两种心态,既是年齿不同之故,例如刘崧时值壮年,而梁寅则垂垂老矣,又在于他们对行道方式的态度差异。

两种士人心态与出处态度皆可导出“诗非穷而后工”说。

待时而动的文人则倾向于强调儒者在遭遇低谷时的生命力,刘崧“乱石满江滩路浅,唱歌踏水负薪来”之语正是此种生命力的展现。

因此,刘崧诸人否定“穷而后工”,实际上隐含着对身居清要之职而行儒者之用的向往。

怀道而隐的文人倾向于模糊穷、达二者的界限,具有超越个人际遇的儒者胸怀。

刘永之对“穷而后工”说的反对,实际上是对儒者因志不获伸而哀叹穷苦之辞的人生模式的否定,进而反对此种诗风。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和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和解析版)

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练习第一部分基础·运用一、选择并填写,完成第1~6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早在新石器时代,龙的形象就已经出现。

从红山文化玉龙、濮阳西水坡龙形蚌塑、陶寺龙盘、二里头绿松石龙再到三星堆的虎头龙身像……我们通过文物看到了龙文化的千年演变。

龙文化发展至今,从最初的略显简易,到现在的形神兼jù,已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精神象征与情感纽带。

(1)下面加点字中,读音错误..的一项是()A.演.变(yǎn)B.蚌塑.(suò)C.纽.带(niǔ)D.图腾.(téng)(2)文中“形神兼jù”的“jù”字,下面正确..的一项是()A.惧B.阻C.沮D.具(3)过春节,人们用来祈祷龙的保佑;二月二,人们会,以此希冀鸿运当头;端午佳节,人们体验的乐趣。

这时候的“龙”被赋予了众多丰富、美好的内涵。

下列词语依次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A.剃龙头赛龙舟舞龙灯B.剃龙头舞龙灯赛龙舟C.舞龙灯剃龙头赛龙舟D.舞龙灯赛龙舟剃龙头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科技的力量让许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实现指端“云游”千年中国史;裸眼3D重现三星堆古城昔日的辉煌;全息影像“复活”的《霓裳羽衣舞》揭开绝世歌舞的神秘面纱……科技有着让人无法想象、理解的“魔力”,它给文化遗产赋予了新的生命。

(1)下面词语中与“古籍”的“籍”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户籍B.书籍C.国籍D.学籍(2)下面词语与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未卜先知B.不可估量C.不可思议D.可想而知(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正所谓“”,我们应该勇于创新,加速拥抱新科技,创造美好生活。

下列语句填写在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A.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2022年新高考全国II卷语文真题-(解析版)

2022年新高考全国II卷语文真题-(解析版)

2022年新高考全国II卷语文真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屠呦呦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新思路,提取出青蒿素,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古籍的惊人价值。

对于古籍的界定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通行的是:1911年以前、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采用中国传统的著作方式、具有中国传统装帧形式的书籍。

古籍的类型除了大量的汉文古籍,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字古籍。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认识和了解古籍成为一种需求。

古籍的价值是多重的。

古籍的载体材料主要包括纸张、织物和墨。

这三种材料由于产生或制作的年代不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元代以前印书主要用麻纸、皮纸,明代以后大量用竹纸,通过载体材料体现出的文物价值显而易见。

浩瀚的古代文献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为了解先人的政治、文化、制度、风俗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这就是古籍的文献价值。

古籍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制版、印刷中所体现出来的工艺都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

人们看到一部古籍,往往还未翻阅,就已为其精美的外观和典雅的色调所征服。

对文献研究者来说,文献价值是古籍的“皮”,其他价值则是古籍的“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据《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存世古籍总量大约有20万种。

其中一些珍贵的古籍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些珍贵古籍不仅包括全本,还包括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的残本、散页等。

元代及元代以前版印、抄写的古籍已万不存一,流传至今者是我国现存古籍中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些古籍非常稀有,很多作为文物被珍藏在图书馆,读者很难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取材于李致忠、梁爱民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古籍的传承性保护是一种新兴的古籍保护理念。

以往,古籍保护提倡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

原生性保护指保护古籍文物本身,可谓之“存形”;再生性保护指对古籍的影印、缩微复制和整理出版等,可谓之“移形”。

不过,这两种方式主要解决古籍“藏”与“用”的问题,而古籍的“藏”与“用”长期局限在特定的机构与学者群体中,未能引起普通大众的广泛注意。

2022年广东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模拟联考卷附答案解析

2022年广东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模拟联考卷附答案解析

2022年广东名校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模拟联考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中华文化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现代社会充分展现出来,需要让其从历史中“走出来”“活起来”,成为人们可触可感的文化形态,融入人们的生活,走进人们的心坎。

为此,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创新发展人们喜闻乐见、易于传播的文化产品,给人们带来身心愉悦和审美享受。

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要充分发掘中华文化蕴含的价值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在今天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让中华文化增强“近者悦,远者来”的感召力,需要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在交流中绽放中华文化的夺目光彩,使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取长补短。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文化是沟通心灵的桥梁,通过开展多层次的文化交流活动,既让世界从文化上了解中国,也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情感上认同中国。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包容性,正是中华文化感召力的重要体现。

我们要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文明对话,促进文化交流,共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摘编自张垒《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材料二: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也创造了同样悠久辉煌的文学。

在古代文学的各个门类中,又以诗词最为传播广泛和影响深远。

2024-2025学年沧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沧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沧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0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作为唯一没有中断的伟大古老文明,中华文明有着明显的特殊性,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文明以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种形态为人类社会留存下极为珍贵且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既彰显着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所具有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信,又体现了中华文明在与全球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突出的包容性,蕴含大量美学、史学、哲学等人类共通价值,构成了中华文明故事的基础。

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在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过程中,以文化遗产为源头活水的中华文明故事,其内涵的深刻性、形态的多样性,成为国际传播舞台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由于历史原因,在国际传播场域中,中国故事一度由“他者”言说,进而形成了以有色眼镜看中国的“西方版故事”,各种有意曲解、误读中华文明的论调层出不穷。

中国大地上的文化遗产镌刻了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变迁印记,这些经由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科学严谨研究后所得出的结论,是对舆论场中不实言论的有力驳斥,是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现实例证。

在国际传播舞台上,文化遗产是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重要载体与现实基础。

在以社交媒体为主要媒介的国际传播场域中,我国文化遗产具有极大的国际传播价值,需深入挖掘、系统梳理文化遗产所具备的多模态呈现方式,向世界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具备最广泛的世界意义与全球价值。

文化遗产记录着中华民族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与全球文明的交往史,尤其体现了中华文明对其他文明起源与扩散的正向作用,成为彰显中华文明世界价值的具体体现。

广布于中国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映射着以“和合文化”为重要特征的中华文明对于人类社会进步所具有的巨大推动性作用,在全球性层面上对中华文明的意义予以观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古籍收藏第一人的阅读附答案
韦力递来的咭片,有点儿像古代***的名帖,也是色泽淡黄,竖排的繁体字,标准的线装书样式,上面印着他的雅号:芷兰斋主。

有一次,一名去他家做客的商人看到一屋子古书,诧异之余,脱口而出:“你哪儿找来这么多烂纸?”韦力心有所感,将“烂纸”二字倒过来,把他的善本书室称作“芷兰斋”。

“多有意思啊,我眼中的芳草,他人眼中的烂纸。

”韦力说罢,淡定一笑。

在收藏界,韦力被公认为“中国民间古籍收藏第一人”。

今年6月,国家图书馆举行“国家珍贵古籍特展”,近400件展品中唯一一部来自民间,即韦力所藏的辽刻本《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疏》。

1994年,这件绝无唯一的“辽藏”从一个“红卫兵”手中流出,价格很快被抬到30万元。

就在国家图书馆的专家们还在研讨“要不要追加预算”时,韦力举起了竞价牌。

如今,这件珍品被小心翼翼地寄存在天津郊外“西苑书楼”里。

据一名有幸参观过书楼的学者描写,这位“藏书爱好者”所藏“古籍逾百架,唐、五代、宋、辽、金之所藏皆有可称道者,另有明刊本千余部,批校本、抄校稿、活字本各数架……皆按经、史、子、集排序,再结合年代、版本分类收藏。


就韦力而言,雅好收藏是一种秉性。

自儿时起,他就热衷于收集“烟标”“粮票”。

十多岁的时候,他偶然在一张旧报上读到郑振铎1950年去香港收购旧书的报导,由此引起了对古书的兴致。

但在那个破四旧的年代,古书收藏只是个别“高档官员”的专属,少年韦力没有接触古本的机会。

直到1981年,还在上中学的韦力攒了80元买了一套古书,那是一部以五色印刷的武英殿版的《古文渊鉴》。

“我一下子就被那种美震动了,才发现原来古书其实不都是泛黄卷边。

”后来,在天津一名老先生的引诱下,韦力开始系统研读经史子集和藏书史,渐渐从中体悟到古书“回味无穷”的妙处。

1988年,中文系毕业的韦力在一家三资企业中担负中外双方代表,月薪3800美元。

凭仗这个在当时“天文数字般的收入”,韦力找到许多文革后被退还旧物的家庭,成批地收集古书。

由于“千金散尽为收书”,韦力常以“聚书好货,均为一贪”自嘲。

唐朝的柳宗元在《蝜蝂传》里提到蝜蝂这类奇怪的小虫,在路上看见任何东西,都想要背在身上,弄得自己愈来愈累。

韦力觉得,自己就是一只“好负物”的小虫。

“刚开始我也觉得这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后来渐渐发现自己爱书也只是贪多务得之欲,跟他人爱钱没有甚么分别。

”韦力摆摆手说道。

时至今日,他每一年依然要花费数百万元收购善本。

但在收藏圈,人人都晓得“韦力只进不出”。

“不卖书不是清高,只是对自己心性的节制。

”在这个胜利的商人看来,人生在世,“为衣食计”而做的事太多,因而务求在自己的书楼中留一方净土。

为了追寻古代藏书家们的余痕,韦力曾用5年的时间,走遍了五湖四海所有古书中曾有记载的书楼,结果却让他失落——大约一半的书楼已荡然无存。

剩下的也境况堪忧,乾嘉时代最大藏书家黄丕烈的书楼被划在姑苏丝绸厂内,曾被列为吴兴四大图书馆之一的密韵楼旧址上开了一家推拿院,还有许多书楼成了政府机关办公之所……
在后来的著作《书楼寻踪》里,韦力感慨道:“藏书多年,个中甘苦,如人饮水,心里有数。

每当夜深人静时,偶翻旧籍,卷首
所钤累累藏印,皆无言地叙述着本书的传承命运,讲述着一名位藏书家辛勤收藏、有聚亦有散的悲欢故事……”
韦力也曾因而“想到百年之后,自己终生所藏古书的归宿”,并一度“觉得悲凉”。

但终究他仍是解脱了古代藏书家们“世守沉编”的情结。

他钟爱一枚刻有“韦力暂得”的印章,却始终不愿往藏书上印。

由于“书藏得越多,愈加觉得自己‘不够格’。


“古书已历千年,人生不满百岁,珍籍终会离我而去。

”韦力镇静地说,“说到底,我只是历史流转中的一环。


1.“不卖书不是清高,只是对自己心性的节制”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甚么?(5分)
2.文章中那些情节能够体现韦力“自己就是一只‘好负物’的小虫”?请分条陈说。

(6分)
3.作为一篇人物传记,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韦力的?分别凸起了韦力的甚么特色?(6分)
4.以下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1994年,一件“辽藏”从一个“红卫兵”手中流出,价格很快被抬到30万元,韦力与国家图书馆的专家们精心钻研,将其买入国内。

B.文章开头介绍韦力的咭片如同古人的名帖,“色泽淡黄,竖排的繁体字,标准的线装书样式”,暗示与折射出其对古籍的酷爱。

C.韦力常以“聚书好货,均为一贪”自嘲,同时他以“好负物”的小虫自喻,认为因“为衣食计”的原因,务求在自己的书楼中留一方净土。

D.雅好收藏是一种秉性,十几岁时,韦力就效仿郑振铎上世纪50年代去香港收购旧书,勇敢投入到古书收藏行列,并崭露头角。

E.文章收束段描写韦力对收藏的感悟,既浑圆首尾,升华主题,又表现其豁达、达观和富有思想的特色。

【答案】
1.(1)结构上,承上起下,起过渡作用。

(2)内容上,进一步深化凸起韦力作为收藏家的与众不同,表现韦力对藏书的独特思考。

(答对一个得2分,两个得5分)
2.(1)1994年韦力抢先一步收藏“辽藏”,即《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疏》;(2)他所藏“古籍逾百架,唐、五代、宋、辽、金之所藏皆有可称道者,另有明刊本千余部;(3)韦力找寻文革后被退还旧物的家庭,成批地收集古书;(4)每一年话费数百万元收购善本,但”只进不出“。

(答对3个便可给6分)
3.(1)从“民间古籍收藏第一人“的角度,主要凸起韦力独具慧眼,收藏量大且多珍本,善本。

(2)从作为收藏家有思想的角度,表现韦力的豁达及坦荡,对古书的谦卑与畏敬。

(每一个得分点3分)
4.A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