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理论 李珍 第七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社会保障制度概论(PPT 36页)
![社会保障制度概论(PPT 36页)](https://img.taocdn.com/s3/m/0ba46f57783e0912a2162ac5.png)
2019/11/9
SHANDONG UNIVERSITY DR.
14
SHI SHAOBIN
企业缴费:
根据前3年测算≤6%
70%
30%
统筹账户
个人缴费:
个人缴费工资2%
个人账户
住院,大病
门诊,小病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支付范围
• 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各自的支付范围分别核算, 不得互相挤占。
• 按门诊和住院划分,个人帐户支付门诊医疗费用, 统筹基金支付住院医疗费用;
• 女职工生育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 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超出规定由职工个人负担。
• 女职工生育出院后,因生育引起疾病的医疗费,由生育保 险基金支付;其他疾病的医疗费,按照医疗保险待遇的规 定办理。女职工产假期满后,因病需要休息治疗的,按照 有关病假待遇和医疗保险待遇规定办理。
2019/11/9
12
SHI SHAOBIN
农村养老保险
• 农村的养老制度 • 1992年民政部 • 家庭养老,社会养老 • 目前的改革:
– 失地农民 – 村干部 – 新农保
2019/11/9
SHANDONG UNIVERSITY DR.
13
SHI SHAOBIN
医疗保障制度
•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 公务员:公费医疗制度,医疗补助 • 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其他特殊:离休、老红军、二乙
2019/11/9
SHANDONG UNIVERSITY DR.
9
SHI SHAOBIN
新人新制度、老人老办法、中人逐 步过渡
• 老人:2006年1月1日前已经退休的人员,仍按照 国家原有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并随以后基本养 老金调整而增加养老保险待遇。
社会保障第六、七章PPT
![社会保障第六、七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13db2bd960590c69ec37615.png)
"雨露计划中泰华威行动"由全国贫困地区干部培训中心 中泰华威行动" 雨露计划 中泰华威行动 和中泰华威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承办. 和中泰华威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承办.中泰华威国际投资有 限公司作为发起企业,承诺在未来5年捐资5 限公司作为发起企业,承诺在未来5年捐资5.1亿元人 民币,利用国务院扶贫办的"雨露计划"培训系统,为贫 民币,利用国务院扶贫办的"雨露计划"培训系统, 困地区劳动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2008年安排 年安排600 困地区劳动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2008年安排600 万元,在河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 0万元,在河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陕西六省招 收约3万名农民工,为每个农民工资助2000 2000元费用参 收约3万名农民工,为每个农民工资助2000元费用参 加技能培训.同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200 200家左右具有 加技能培训.同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200家左右具有 较强社会责任感,劳动保障条件较好的用工企业, 较强社会责任感,劳动保障条件较好的用工企业,对贫困 农民工实行"政府协调指导,部门支持配合, 农民工实行"政府协调指导,部门支持配合,企业积极参 培训转移方式, 与"的培训转移方式,实现贫困地区劳动力的高质量成功 就业. 就业.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在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在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 加大了对农村社会救济的投入,1978年国家用于 五保" 年国家用于" 加大了对农村社会救济的投入,1978年国家用于"五保" 户的救济金2309万元,占国家拨付的农村社会救济费10% 2309万元 10%, 户的救济金2309万元,占国家拨付的农村社会救济费10%, 1994年为"五保"户拨付救济金7554万元,占国家拨付农 1994年为"五保"户拨付救济金7554万元, 年为 7554万元 村社会救济费的27% 1979年到1994年的15年间 27%; 年到1994年的15年间, 村社会救济费的27%;1979年到1994年的15年间,国家和 集体用于农村社会救济和补助的资金共70余亿元, 70余亿元 集体用于农村社会救济和补助的资金共70余亿元,灾民生 活救济费170余亿元; 170余亿元 活救济费170余亿元; 在这个时期,社会救济改革最有成效的是在农村开展扶贫 在这个时期,社会救济改革最有成效的是在农村开展扶贫 工作,20世纪70年代末 我国的贫困人口有2.5 世纪70年代末, 2.5亿 工作,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贫困人口有2.5亿,1982 年民政部等9部委联合下发《 年民政部等9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认真做好扶助农村贫困 扶贫工作在我国农村全面展开,1994年国 户的通知》 户的通知》后,扶贫工作在我国农村全面展开,1994年国 务院又部署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1998年就 务院又部署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到1998年就 下降到4200 4200万 下降到4200万.
《社会保障相关政策》课件
![《社会保障相关政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3faf7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b.png)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制度,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制度保障
法律保障
社会保障政策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目前的社会保障政策未能全面覆盖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部分弱势群体,如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
覆盖面不足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社会保障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一些地区或行业的社会保障政策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我国社会保障政策的特点
01
我国的社会保障政策具有覆盖面广、保障水平低、城乡差异大等特点。
国际社会保障政策的优点
02
国际社会保障政策具有保障水平高、监管和管理完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强等特点。
我国社会保障政策的改进方向
03
借鉴国际社会保障政策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政策,提高保障水平、加强监管和管理、缩小城乡差异、注重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VS
工伤保险政策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工伤人员提供经济保障和生活支持。
详细描述
工伤保险政策主要包括工伤认定、工伤保险待遇和工伤康复等措施。工伤认定旨在明确工伤的范围和认定程序;工伤保险待遇则包括医疗费用、伤残津贴、抚恤金等,旨在保障工伤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工伤康复则针对工伤人员的康复需求,提供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等服务。
保障水平不均
社会保障政策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存在多头管理、信息不共享等问题,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管理体制不健全
一些社会保障政策的资金来源不稳定,导致政策的可持续性不强,难以长期有效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权益。
可持续性不强
扩大覆盖面
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努力实现全面覆盖,特别是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
详细描述
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与监管
各级社会保障部门、税务部门、财政部门等。
制度保障
法律保障
社会保障政策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目前的社会保障政策未能全面覆盖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部分弱势群体,如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
覆盖面不足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社会保障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一些地区或行业的社会保障政策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我国社会保障政策的特点
01
我国的社会保障政策具有覆盖面广、保障水平低、城乡差异大等特点。
国际社会保障政策的优点
02
国际社会保障政策具有保障水平高、监管和管理完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强等特点。
我国社会保障政策的改进方向
03
借鉴国际社会保障政策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政策,提高保障水平、加强监管和管理、缩小城乡差异、注重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VS
工伤保险政策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工伤人员提供经济保障和生活支持。
详细描述
工伤保险政策主要包括工伤认定、工伤保险待遇和工伤康复等措施。工伤认定旨在明确工伤的范围和认定程序;工伤保险待遇则包括医疗费用、伤残津贴、抚恤金等,旨在保障工伤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工伤康复则针对工伤人员的康复需求,提供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等服务。
保障水平不均
社会保障政策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存在多头管理、信息不共享等问题,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管理体制不健全
一些社会保障政策的资金来源不稳定,导致政策的可持续性不强,难以长期有效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权益。
可持续性不强
扩大覆盖面
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努力实现全面覆盖,特别是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
详细描述
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与监管
各级社会保障部门、税务部门、财政部门等。
社会保障概论教材PPT
![社会保障概论教材PPT](https://img.taocdn.com/s3/m/697f3f5c0740be1e650e9ad9.png)
1.“安全网”的作用。 2.“平衡器”的作用。 3.“助推器”的作用。 4.“稳定器”的作用。
17
17
1.3社会保障的模式
18
1.3.1.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国外社会保障模式
保险型
福利型
强制储蓄 型
18
1.3社会保障的模式
19
➢1.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
➢德国、美国、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 。这一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社会保障费用由 政府、雇主和劳动者三方分担;以保障基本生活水平为原则;待 遇给付标准与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缴费相联系;强调公平与效率 兼顾,既要保证每一个公民都能享有一定的社会保障待遇,又不 能影响市场竞争活力。
19
1.3社会保障的模式
20
➢ 2.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在经济比较发达、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 提高的情况下实行的一种比较全面的保障形式,以英国、瑞典等 国实行的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它贯彻“普遍性”原则,范围包 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按统一标准交费、给付, 保障基金主要由国家税收解决。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是以全民性 和普遍性的保障原则为核心,全体居民和公民不论其有无收入和 是否就业,都可享有国家制定的各项福利保障政策。由于全民都 享有受保障的权利,因此,这种模式下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于国 家的税收。
8
8
1.2社会保障的概念
9
1.2.1.社会保障的含义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 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的理论思想 ppt课件
![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的理论思想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b90b45482fb4daa48d4b4c.png)
党为拉选票,将社会保障作为竞选纲领之一。
• 是贝弗里奇报告的重要理论依据。 • 影响英国社会保障政策长达30多年时间。
(二)瑞典学派的社会保障理论
• 瑞典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并在此后得 到很大发展的学说。代表人物主要有大卫·达维 逊(Davd Davidson)、古斯塔夫·卡塞尔( Gustau Cassel)、克努特·维克塞尔(Knut Wicksell)、伊里克·林达尔(ErikLindahl)、 阿萨·林德伯克(Assar Lindbeck)等。主要观 点及主张: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第一节、早期的社会保障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思想
(一)大同社会论 (二)社会互助论 (三)仓储后备论 (四)社会救济论
二、西方古代社会保障思想
(一)空想社会论 (二)宗教思想 (三)人道主义 (四)社会济贫制度
第二节、 现代社会保障思想理论体系
• 通过政府的财政拨款对失业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 程度和技术水平,以便使他们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并能 从事收入较高的技术性工作,从而拉平一些收入上的不均 等状况;
• 制定适应经济稳定增长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赤字,逐步 平衡财政预算。
(五)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理论
• 1998年9月,安东尼▪吉登斯出版了《第三条道路:社会 民主主义复兴》一书,提出“第三条道路”是超越左派社 会民主主义与右翼新自由主义的 政治理论、意识形态的 一种中间道路。
• 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阐明“福利”系指个人获得的 某种效用或满足,但只有可以直接用货币来计算的那部 分福利,才可以称为经济福利。
• 经济福利的增大,取决于国民收入总量的增大(做蛋糕 )和分配的平均程度(切蛋糕)。他写道:“经济福利 在很大程度上受影响于:国民收入的数量和国民收入在 社会各成员间分配的方式” 。这是检验社会福利的两 个标准。
• 是贝弗里奇报告的重要理论依据。 • 影响英国社会保障政策长达30多年时间。
(二)瑞典学派的社会保障理论
• 瑞典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并在此后得 到很大发展的学说。代表人物主要有大卫·达维 逊(Davd Davidson)、古斯塔夫·卡塞尔( Gustau Cassel)、克努特·维克塞尔(Knut Wicksell)、伊里克·林达尔(ErikLindahl)、 阿萨·林德伯克(Assar Lindbeck)等。主要观 点及主张: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第一节、早期的社会保障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思想
(一)大同社会论 (二)社会互助论 (三)仓储后备论 (四)社会救济论
二、西方古代社会保障思想
(一)空想社会论 (二)宗教思想 (三)人道主义 (四)社会济贫制度
第二节、 现代社会保障思想理论体系
• 通过政府的财政拨款对失业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 程度和技术水平,以便使他们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并能 从事收入较高的技术性工作,从而拉平一些收入上的不均 等状况;
• 制定适应经济稳定增长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赤字,逐步 平衡财政预算。
(五)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理论
• 1998年9月,安东尼▪吉登斯出版了《第三条道路:社会 民主主义复兴》一书,提出“第三条道路”是超越左派社 会民主主义与右翼新自由主义的 政治理论、意识形态的 一种中间道路。
• 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阐明“福利”系指个人获得的 某种效用或满足,但只有可以直接用货币来计算的那部 分福利,才可以称为经济福利。
• 经济福利的增大,取决于国民收入总量的增大(做蛋糕 )和分配的平均程度(切蛋糕)。他写道:“经济福利 在很大程度上受影响于:国民收入的数量和国民收入在 社会各成员间分配的方式” 。这是检验社会福利的两 个标准。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课件第7章社会保障法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课件第7章社会保障法](https://img.taocdn.com/s3/m/d063136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e.png)
7.4 社会保障争议处理制度
7.4.2 社会保障行政争议处理方式
2.社会保障行政诉讼 社会保障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实施社会保障管理职能
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 织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请求司法保护,人民法院 通过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从而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 活动。
7.1 社会保障法的概念及特征
7.1.3 社会保障法的特征 社会性 协调性
强制性 安全性
7.2 社会保障法的原则、内共同责任原则
3.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相适应原则
4.社会公平原则
5.普遍性与特殊性 相结合原则
7.2 社会保障法的原则、内容和形式
7.2 社会保障法的原则、内容和形式
7.2.3 社会保障法的形式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5.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 6.法律解释 7.条约与协定
7.3 社会保障法的历史发展
7.3.1 世界社会保障法的历史发展
1.社会保障法的产生 最早对社会保障进行专门立法的是英国。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颁布 了《济贫法》,标志着社会保障从分散走向统一,从临时性走向制度化 ,从随意性走向法律化 2.社会保障法的形成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法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的德国。 3.社会保障法的完善和调整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产业结构 的调整,重工业和其他一些劳动力集中的产业衰落,大批工人失业或被 迫改换工作。面对庞大的失业大军和需要解决的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社会保障法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7.1 社会保障法的概念及特征
7.1.2 社会保障法的概念
社会保障概论(课堂PPT)
![社会保障概论(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1ae6b7982cc58bd63186bde8.png)
LHR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 1. 背景 2. 基本特征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1. 发展线索 2. 基本内容 3. 基本标志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规律: 1.立法先行 2. 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3.协调发展 4.多样化发展
18
社会保障概论
四、社会保障发展经验、教训与改革
LHR
✓ 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 ✓ 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教训 ✓ 国外社会保障改革:
社会保障管理则属于有别于生产管理的社会政策管理, 它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既是社会保障法制的自然 延伸,也是对社会保障法制的强化,在实践中还通常受到社
会经济制度及各国现行行政架构的制约。
35
社会保障概论
内在价值 外在价值
LHR
社
会
社
保
会
障
保
法
障
制
管
化
理
36
二、社会保障立法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法的缘起与历史演进
社会保障概论
LHR
2、原则 (1)公平原则 (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3)责任分担原则 (4)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 (5)其他原则
11
社会保障概论
五、社会保障的意义
LHR
社会保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突出以人为本,彰显人道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进 步的重要成果与推动力量。
✓ 维护并创造着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着经济社会的 正常发展。
42
社会保障概论
三、社会保障管理
LHR
集散结 合管理 模式
社会保障 管理模式
集中管理 模式
分 模散 式管
理
43
社会保障概论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 1. 背景 2. 基本特征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1. 发展线索 2. 基本内容 3. 基本标志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规律: 1.立法先行 2. 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3.协调发展 4.多样化发展
18
社会保障概论
四、社会保障发展经验、教训与改革
LHR
✓ 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 ✓ 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教训 ✓ 国外社会保障改革:
社会保障管理则属于有别于生产管理的社会政策管理, 它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既是社会保障法制的自然 延伸,也是对社会保障法制的强化,在实践中还通常受到社
会经济制度及各国现行行政架构的制约。
35
社会保障概论
内在价值 外在价值
LHR
社
会
社
保
会
障
保
法
障
制
管
化
理
36
二、社会保障立法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法的缘起与历史演进
社会保障概论
LHR
2、原则 (1)公平原则 (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3)责任分担原则 (4)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 (5)其他原则
11
社会保障概论
五、社会保障的意义
LHR
社会保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突出以人为本,彰显人道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进 步的重要成果与推动力量。
✓ 维护并创造着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着经济社会的 正常发展。
42
社会保障概论
三、社会保障管理
LHR
集散结 合管理 模式
社会保障 管理模式
集中管理 模式
分 模散 式管
理
43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学PPT全套课件
![社会保障学PPT全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0c7bd9b90d6c85ed3ac603.png)
下图为以载体为核心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结构及其项目构成
政府: 筹资功能、经济政策
企业、各种社会组织 (以载体为核心)
大企业、小企业联合
行业协会、社区等
非营利组织、社团组织
城镇和农村社区
城镇职工及家属 社会保险
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 保险
贫困者 的社会救助
农村居民和城市未覆盖居民的 社会保障
失
工
医
养
生
城
农
择 性
政
福位福 福
利
福 利
利
利
退
现
伤
军
伍 军
役 军
残
人 退
人 就 业 安 置
人 及 其 家 属 优
烈 属 抚 恤
休 生 活 保 障
待
资金保障
政策、财政支持
服务供给
图1-2
社区落实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结构及其项目构成
(一)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劳动岗位的人 提供的收入保险计划。
公共管理方式(以新加坡为代表)
我国《社会保险法》的优缺点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的缺陷之一:收入分配缺陷:两极分化(重效率、 轻公平)
——其解决措施是政府介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热点:社会保障制度关键在公 平可持续 视频链接:
导读——熟知也许非真知
社会保障制度近年来无论是在新闻报道还是政 府的工作报告中都被频繁提起。可以说,社会 保障制度已经逐渐被人们所熟知,所关心。然 而熟知也许非真知。
机造成了巨大的社会震荡。
美国: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这是世 界上第一个制定《社会保障法》的国家。
背景2:德国、意大利法西斯的上台和空前残酷的世界大 战——构成建立社会保障的政治压力。
政府: 筹资功能、经济政策
企业、各种社会组织 (以载体为核心)
大企业、小企业联合
行业协会、社区等
非营利组织、社团组织
城镇和农村社区
城镇职工及家属 社会保险
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 保险
贫困者 的社会救助
农村居民和城市未覆盖居民的 社会保障
失
工
医
养
生
城
农
择 性
政
福位福 福
利
福 利
利
利
退
现
伤
军
伍 军
役 军
残
人 退
人 就 业 安 置
人 及 其 家 属 优
烈 属 抚 恤
休 生 活 保 障
待
资金保障
政策、财政支持
服务供给
图1-2
社区落实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结构及其项目构成
(一)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劳动岗位的人 提供的收入保险计划。
公共管理方式(以新加坡为代表)
我国《社会保险法》的优缺点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的缺陷之一:收入分配缺陷:两极分化(重效率、 轻公平)
——其解决措施是政府介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热点:社会保障制度关键在公 平可持续 视频链接:
导读——熟知也许非真知
社会保障制度近年来无论是在新闻报道还是政 府的工作报告中都被频繁提起。可以说,社会 保障制度已经逐渐被人们所熟知,所关心。然 而熟知也许非真知。
机造成了巨大的社会震荡。
美国: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这是世 界上第一个制定《社会保障法》的国家。
背景2:德国、意大利法西斯的上台和空前残酷的世界大 战——构成建立社会保障的政治压力。
社会保障ppt
![社会保障ppt](https://img.taocdn.com/s3/m/09b4ea503c1ec5da50e270c0.png)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关系
(1)两者的性质不同 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的特点,由国 家立法强制执行,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必 须参加,无选择的余地。 商业保险:不具有强制性,投保人可 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国家的法律保护下 自愿选择参加。商业保险是面向全体公民 举办的。
(2)两者的目的不同 社会保险的建立是为了在劳动者丧失 劳动能力或失去就业机会时,能够保障其 基本生活,使得劳动者能实现生存权利。 商业保险属于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企 业经营活动,保险金待遇只考虑缴纳保险 费的多少,而不管是否能够维持投保人的 基本生活需要。也不考虑劳动者曾经作出 的社会贡献。
房主参加了保险,缴纳了110元 火灾发生,避免了10万元损失,成本仅为 110元 火灾未发生,承担了110元的风险成本,但 却因10万元的投资运用而获得了9890元的 收益 (=100000×10%-110)
社会保障能力
?
范围 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质与量相统一 的概念。 量:有高低之分 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费用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是作为公民应当
享受的权利。对于遭到不可抗拒的天灾人 祸、失业待业、鳏寡孤独、生老病痛、身 心障碍丧失劳动自救能力的,以及低于国 家规定最低生活水准的社会成员,国家和 社会应向其提供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质 帮助。源自优抚保障:它是国家和社会对
法定的优抚对象,按照规定提供确保一定生 活水平的资金及服务,它是一种带有褒扬和 优待抚恤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的关系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 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是社会保障的核心。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社会救济。 社会保险的对象:劳动者 社会福利的对象:全体公民 社会优抚的对象:军人及军烈属 社会救济的对象: 贫困者
社会保障法 ppt课件
![社会保障法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db27f4f242336c1fb95e7f.png)
英国《牛津法律大词典》中“社会保障”的定义是: 社会保障是对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旨在保护个人免除 因年老、疾病、残疾或失业而遭受损失的法律的总称。
ppt课件
1
英国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社会保障是一 种公共福利计划,是保护个人及其家庭免除因失业、 年老、疾病或死亡而在收入上所受的损失,并通过公 益服务(如免费医疗)和家庭生活补助,以提高其福 利。社会保障可包括:社会保险计划、保健、福利事 业和各种维持收入的计划。
社 会 保 险 ( Social insurance); 社 会 援 助 ( Social assistance)或社会救助;由国家财政收入资助的补助 金(Benefits);家属补助金(Family benefits);储备 基金(Provident funds);雇主规定的补助年金以及围 绕社会保障而发展的辅助性或补充性计划。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原国家教委新颁布的高等学校 专业目录中,把新增加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划 入管理学门类下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
ppt课件
7
社会保障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人类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到今天已有100年的历 史,而社会保障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历史 却很短,甚至可以说,社会保障学的体系及理论框架 尚未定型,仍处在探索性的构建之中。社会保障学作 为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保障实践 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三)福利性。社会保障的福利性表现为社会保 障事业是一种社会福利事业,社会保障的各环节不以 盈利为目的。
(四)互济性。社会保障有以丰补歉、同舟共济的特
德国学者的定义是:社会保障旨在使竞争中失败的人 不致遭受灭顶之灾,并能获得重新参与竞争的机会; 并为那些由于失去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困难而不能参 加竞争的人,提供生活保障。
《社会保障概述》PPT课件
![《社会保障概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006c3f360cba1aa911da5e.png)
社会保障还是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重要措施。
社会保障制度的普遍推行,还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社 会保障是以互助共济为主要行为方式的制度,其实质就是“我为人 人,人人为我”。
三、 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
(一)社会保障制度对储蓄的影响 1.现收现付制对储蓄的影响——挤出储蓄
·费尔德斯坦1974年提出的。他认为,社会保障会从两个方向相 反的力量影响个人储蓄。一个力量是“挤出储蓄”的,即 人们既然可以从公共养老金计划中获得养老金收益,就可能 减少为退休期消费而在工作时期积累财产的需要,这叫作 “资产替代效应”;另一个力量是“挤进储蓄”的,即由 于现收现付制提供了较为安全的退休待遇,可能会诱使人们 提前退休,提前退休则意味着工作期的缩短和退休期的延长, 这反过来又要求人们在工作期有一个比较高的储蓄率,这叫 作“引致退休效应”。个人储蓄的净效应就取决于这两个 方向相反效应的力量对比。
➢ (2)市场经济需要并造就一个充满竞争的环 境,只要有竞争,就必然有失败者
➢ (3)经济的全球化正在使生活风险国际化 ➢ (4)人生本来就充满着风险
➢ 2.我们面临哪些生活风险? ➢ (1)疾病风险 ➢ (2)养老风险 ➢ (3)失业风险 ➢ (4)职业伤害 ➢ (5)天灾
➢ 几点结论
➢ 第一,人生是有风险的,各种生活风险 正在因为客观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的 变化不断增长。
显然不可能是全民保障,因为人们对社会保障的需
求客观上存在着差异,国家的财政实力亦有强弱之
分,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这些条件极大地制约了普遍性原则的实现,而遵循
选择性原则既能够满足社会成员不同的社会保障需
求,亦不会超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构成沉重包袱。
社会保障制度的普遍推行,还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社 会保障是以互助共济为主要行为方式的制度,其实质就是“我为人 人,人人为我”。
三、 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
(一)社会保障制度对储蓄的影响 1.现收现付制对储蓄的影响——挤出储蓄
·费尔德斯坦1974年提出的。他认为,社会保障会从两个方向相 反的力量影响个人储蓄。一个力量是“挤出储蓄”的,即 人们既然可以从公共养老金计划中获得养老金收益,就可能 减少为退休期消费而在工作时期积累财产的需要,这叫作 “资产替代效应”;另一个力量是“挤进储蓄”的,即由 于现收现付制提供了较为安全的退休待遇,可能会诱使人们 提前退休,提前退休则意味着工作期的缩短和退休期的延长, 这反过来又要求人们在工作期有一个比较高的储蓄率,这叫 作“引致退休效应”。个人储蓄的净效应就取决于这两个 方向相反效应的力量对比。
➢ (2)市场经济需要并造就一个充满竞争的环 境,只要有竞争,就必然有失败者
➢ (3)经济的全球化正在使生活风险国际化 ➢ (4)人生本来就充满着风险
➢ 2.我们面临哪些生活风险? ➢ (1)疾病风险 ➢ (2)养老风险 ➢ (3)失业风险 ➢ (4)职业伤害 ➢ (5)天灾
➢ 几点结论
➢ 第一,人生是有风险的,各种生活风险 正在因为客观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的 变化不断增长。
显然不可能是全民保障,因为人们对社会保障的需
求客观上存在着差异,国家的财政实力亦有强弱之
分,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这些条件极大地制约了普遍性原则的实现,而遵循
选择性原则既能够满足社会成员不同的社会保障需
求,亦不会超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构成沉重包袱。
社会保障ppt课件
![社会保障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d71bec240c844769eaeef7.png)
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
• 历史文化因素:主要影响非正式制度,进 而影响正式制度
• 结论:社会保障制度多样性,不可能完全 国际化
29
第二节慈善事业与济贫制度
• 慈善事业时代 • 济贫制度的出现与发展 • 对早期社会保障发展的简要评论
30
慈善事业时代
• 时间段:自发的救灾、济贫到国家以立法介入社会保障 • 社会背景:农牧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取决于举办者的意愿和财力 • 三大支柱: (1)宗教慈善事业:宗教教义和行善作为基本准则;宗教组织救灾、济
• 分歧:不同学者的观点 (1)陈良瑾:责任主体是国家、目的是满足基本生
活需求,条件是社会立法 (2)侯文若:保障基本生活,实现社会安定和生活
安全 (3)郑功成:生活保障系统,包括经济保障、服务
保障和精神保障
5
第二节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和理论框架 • 社会保障的学科性质 • 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 社会保障的目标 • 社会保障的功能
9
社会保障的目标
• 目标是动态的:早期主要是维护统治,现 代是追求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平
• 总目标:改善民生(解决生存危机)、增 进福利(提高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和谐 发展(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目标)
10
社会保障的功能
• 稳定功能:社会保障属于社会稳定机制之一,市场机制属 于动力机制(举例各项目说明稳定功能)
“道德”表明的却是生活本意的性质。道德是一个存在论概念,是一个作为伦理学
基础的特殊的存在论概念。道德问题是伦理学的根本性问题。伦理规范作为一些
禁令,总是为保护有意义的生活,而确立伦理规范只是依照道德要求的技术性处
理。因此,伦理学的主题是“道德”而不是“伦理”,道德主题引出两个问题:一个
关于社会保障的PPT课件
![关于社会保障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853a39998fcc22bdd10d7f.png)
.
11
(3)孙光德、董克用(人大教授)
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
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
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
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
度。
理解:
1.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政府
有能力、有效率、有动因
2.社会保障的依据:社会保障立法
Social Security
Social Security
.
5
2. 德国
德国是社会保险制度,也是现代社会 保障制度的发源地。
德国对社会保障的理解主要基于市场经济 理论。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所遵循的是特殊性原 则,强调个人在其中的责任,认为社会保障即 社会安全和社会公平,旨在为因生病、残疾、 老年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而不能参 与市场竞争者及其家人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使其不致遭受灭顶之灾,并能获得重新参与竞 争的机会。即对竞争中不幸失败的那些人提供 的基本生活保障。 (保障公平竞争)
美国总统林肯在其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告诉 世人:“人是生而平等的”。
我国的儒家典籍《礼记·礼运篇》则记载了:“大 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
这些传统思想源于人类内心深处崇高的道德准则: 互助互爱,众生平等,扶贫济困,这就形成了现代
Social Security
.
28
5、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特点
1.基本保障 2.广泛覆盖 3.多个层次 4.逐步统一
Social Security
.
29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成绩及面临问题
社会保障概论ppt课件
![社会保障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584fe9f524ccbff121848a.png)
大多数空想社会主义者都主张实行"财产公有制"。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如莫尔等把财产公有制理 解为生产资料和消费品都公共占有;另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如摩莱里、欧文等则理解为除日常 生活品以外的财产的公共占有,实际上是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少数空想社会主义者如圣西门、 傅立叶在自己的理想社会中保存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这是他们的资产阶级倾向的明显表现。
课程结构
社会保障理论(Lecture第5、6、7周)(Seminar第8周) 社会保障制度结构(Lecture第9、10、11、12周)(Seminar第13周)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简介(Lecture第14、15周) 典型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结构(Seminar第16周)
参考文献
郑功成. 社会保障学.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郑功成. 社会保障学.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李珍. 社会保障理论. 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中国社会保障思想渊源
大同社会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 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 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天下为公即实行公有制是大同社会的最高理想,政治上主张社会民主,选贤任能;经济上主张 社会财富归全体成员享有;生活上实行社会统筹,各得其所;在生产方面,人人尽自己的努力 去劳动,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有保障
古典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古典自由主义发源于17世纪和18世纪,也因此,它通常被视为由于工业 革命和随后的资本主义体制而产生的一种意识形态。
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 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在分配保证社会公平 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具有强制性 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
课程结构
社会保障理论(Lecture第5、6、7周)(Seminar第8周) 社会保障制度结构(Lecture第9、10、11、12周)(Seminar第13周)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简介(Lecture第14、15周) 典型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结构(Seminar第16周)
参考文献
郑功成. 社会保障学.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郑功成. 社会保障学.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李珍. 社会保障理论. 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中国社会保障思想渊源
大同社会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 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 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天下为公即实行公有制是大同社会的最高理想,政治上主张社会民主,选贤任能;经济上主张 社会财富归全体成员享有;生活上实行社会统筹,各得其所;在生产方面,人人尽自己的努力 去劳动,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有保障
古典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古典自由主义发源于17世纪和18世纪,也因此,它通常被视为由于工业 革命和随后的资本主义体制而产生的一种意识形态。
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 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在分配保证社会公平 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具有强制性 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
第七章 失业保险《社会保障概论》PPT课件
![第七章 失业保险《社会保障概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9a352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c.png)
四、个人储蓄型
这种类型是由国家建立制度,规定个人拿出工 资的一定比例进行储蓄,以防范失业风险。据 世界银行的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在世界上只有 哥伦比亚在实行这种制度,智利正在探索这种 制度。
五、混合型
这种类型主要是指有些国家实行的社会保险加 社会救助以及有些国家实行的雇主责任制加社 会救助的失业保险类型。
第三,强调履行缴费义务和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 权利对等,不缴费就不能享受待遇。
二、社会救助型(失业救助)
这是一种由政府承担全部费用,强调受益人必 须满足一定条件的失业保险类型。这种类型通 常又被称为失业救济。
它的优点在于,由政府直接承担责任,因而它 的保障力度最强;强调普遍待遇原则,能够保 障全体失业者,特别是能保障那些从来没有工 作过的新生劳动力的失业者的基本生活。
第五节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
一、历史沿革
1. 从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失业保险制度的空白时期
2. 1986年的《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确立 了失业保险的雏形
3. 1986—1993年,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形成和初步运 行时期
4. 1999年《失业保险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失业保 险进入法制化轨道
期限条件)。
三是要达到规定的居住年限(投保年数与缴纳保 险费期间条件)。
4. 失业者必须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
三、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给付
1.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
(1)筹资原则。失业保险资金筹措的基本原则与 社会保险基金的筹措原则一致,即尽量做到资金 筹集与资金支出相当。
(2)筹资方式。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 失业保险采取的是现收现付的筹资方式,即当期 的保险费收入用于当期的保险给付。
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标准和给付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然,实际上保险机构
是在纯保费基础上加附加
费出售保险的。但尽管如
此,消费者仍然会愿意购 买保险的方式。除非附加
效 用 U2
费超过了消费者愿意承担 E
U
的最高金额。如图7-2,
所示,A点是为投保的预
期效用水平。如果从A点
U1
画一直线与实际效用曲线
相交,在交点B上,实际
效用水平等于预期效用。
即U=98单位。AB间的距
三、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市场的影响
(一)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 在传统的医疗服务市场上,医疗服务需方消费了供 方提供的医疗服务,并同时按市场价格向供方支付 医疗费用。在医疗保险介入后,消费者支付的实际 价格低于医疗服务的市场价格,从而对医疗服务的 需求上升,这种现象就称为道德风险。当然,医疗 服务的供方同样也可能有道德风险的行为,如向消 费者提供过度的医疗服务或不合适的医疗服务,,即
W2与W4之差就是消费者
愿意在纯保费之上支付的
最高的附加费金额。
U=F(W)
B
A
W1 2000
W4 W2 W3 财 富 拥 有 9800 10000量
图7-2总效用、预期效用与财富的关系
医疗保险的需求是基于风险不确定性基础上的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选择的结果,因此,疾病风 险的不确定性越大,预期的医疗费用越大,对 医疗保险的需求就越大。当然,除此而外,医 疗保险的价格、收入水平、避险心态以及医疗 服务市场的供给情况都会影响消费者对医疗保 险的需求。
由于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人们产生了对医疗 保险的需求。医疗保险实质上是一种风险分散 机制。
对于医疗费用的支付,人们有两种选择。一种 是自付;另一种是购买医疗保险人们将根据效用 最大化原则在两种方式中进行选择。
(一)自我保险
消费者原有财富W3,效用是U3,消费者一旦 生病,而又没有购买保险,他需自付全部的医 疗费用,他的个人财富将从W3下降到W1,其 效用也将相应的从U3下降到U1。患病是个随 机的事件,患病概率P在0~1之间,因此消费者 预期效用为:
0.5P
是消费者支付的0.3P。这样,
实际医疗需求曲线右移,从
D1位移至D2。移动的幅度
假定某个消费者现拥有的财富是10000元,位于W3点,该财 富给其带来的效用为U3,100单位。此时发生疾病事故,医 疗费用是8000元,财富下降为2000元,位于W1,效用为U1, 20单位。假设此疾病的发生概率是0.025,则纯保险费=患病 概率×患病所带来的损失=0.025×8000=200元。支付纯保险费 后的财富下降至9800元,位于W2点,效用为U2,99单位。 此人的预期效用Eu=0.025×20+(1-0.025)×100=98单位,位 于预期效用曲线的A点。显然,如果消费者的行为符合上述 两个假设,并且医疗保险费是按纯保险费来收取的,那么其 必然选择购买保险。因为购买保险所带来的效用大于自我保 险的预期效用。
第七章 社会医疗保险的理论及实践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2
社会医疗保险
政府强制征收医疗保险费用形成医疗保险基金, 当被保人相关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故并引起经 济时经以补偿的风险分散机制,是社会保险制 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在制度设计最复杂 和成本控制最困难的制度。
➢ 设共同保险率为30%
(C=0.3)、医疗服务价格
为P,消费者需求Q1个单位
的医疗服务。有了共同保险
后,消费者消费医疗服务只 需支付0.3P。按照需求规律,
价 格
D2
消费者消费的医疗服务量上
D1
升至 Q2个单位。表现为消 费者沿着医疗服务需求曲线
P
P(S)
向下移动。但实际上医疗服
务的价格仍然为P元,而不
U=F(W) A
B
W1
W3 财 富 拥 有
P=1
P=0 量
图7-1总效用与预期
效用曲线示意图
(二)购买保险
由于支付医疗保险费,消费者财富从W3下降到W2,其效用 也将相应的从U3下降到U2,见图7-2。
消费者是否会因不能预测的病伤事故而购买保险,还是不买 保险选择自己承担风险,要取决于上述哪种选择给消费者带 来较高的效用,即比较U2和Eu的大小。消费者将选择给他带 来较高效用的方案。
第一节 健康、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险
一、医疗服务与健康的生产
➢ 医疗服务是健康的投入品,医疗服务的需求 是对健康的派生需求。
➢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健康对医疗服务的弹性 要小于教育水平、生活方式以及家庭收入水平, 而且在医疗服务的健康生产过程中,边际收益 递减规律仍然是存在的
二、不确定性与医疗保险的需求
Eu=PU1+(1-P)U3
公式中的Eu为预期效用;P为患病概率;U1为 患病造成经济损失后的效用;U3为未患病时拥 有的财富所带给消费者的效用。
预期效用用图形表示即 为一条直线。图7-1反应 了总效用、预期效用与 财富之间的关系。消费 效用 者健康时(P=0),财富 U3 W3,预期效用为U3,对 应于效用曲线上A点。患 病时(P=1),财富W1, U1 预期效用U1,对应于效 用曲线上B点。预期效用 曲线为线段AB,由图可 0 见,它总是在效用曲线 的下方,但其两个端点 位于效用曲线上。
1.自负额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
自负额(Deductibles):为了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保 险合同通常规定在医疗费用的某一额度内的费用由当 事人自己承担,即自已负担的额度。在美国的商业保 险市场自负额通常在医疗费用的30%左右。自负额以 上的费用由保险公司负补偿负责。自负额是对被保人 而言的,对保险人而线,这个点则是起付点,即起付 线。
扣除保险对需方行为的作用是比较复杂的,其作用程 度或效果取决于起付线的高低以及医疗服务的需求弹 性大小。
2.共同保险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
为了控制道德风险,保险合同往往规定自负 额以上的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和被保人共同 负担,谓之共同保险 (Coinsurance)。
共同保险率一般指消费者支付的比例,在美 国的保险市场被保人的共同保险支付率通常 为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