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教案设计 苏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春》教案设计苏教版(新)(精选5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春》教案设计苏教版(新)(精选5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春》教案设计苏教版(新)(精选5篇)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春》教案设计苏教版(新) 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欣赏作品准确生动、清新优美的语言。

2.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中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文章的妙处,体会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

过程与方法:1.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

2.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领会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述抒发感情的方法。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具体细致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体会作品准确生动、清新优美的语言。

2.学会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中理解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1.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声情并茂地朗读散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把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一、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zhǒng yǜn niàng hâ bóo yùn cáng sūo zhuǎn sàn 水涨酝酿应和薄烟黄晕捉迷藏蓑衣宛转散在草丛里二、导入新课1.一提到春,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一提到春,我们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

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有无数的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从黄鹂、白鹭的角度来描绘春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细致入微地从动物和植物的角度刻画了早春的特点;“春风又绿江1 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

14.《春》教学设计【设计思想】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先试后导这是尝试教学法的核心。

我在讲授《春》一课时,以这一思想为指导,从学生的口头训练入手,分层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抒发的感情,学习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各个学习环节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主动的想、主动的说、主动的学,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精讲点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不断尝试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同时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把重点放在了整体感知课文、语感的培养和读写结合上,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训练,突出重点,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并把它们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写作中去,做到学为所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欣赏作品准确生动、清新优美的语言。

2.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中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文章的妙处,体会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

过程与方法1.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

2.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领会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述抒发感情的方法。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具体细致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都热爱春天,向往奏。

这里我用投影给大家展示出一幅春天的美丽画卷,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春天描绘出来吗?生:口头描绘。

(学生的口头描述有助于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同时自然的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春》,体会一下朱自清先生是如何描绘春天的?板书课题和作者,并用投影出示教学目标:1.学习细致观察、抓特征写景的方法。

2.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一、养成良好的朗诵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诗所表达的情感。

二、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领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感悟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式:朗诵法,合作探讨法教学进程:一. 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搜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二. 导入:同窗们,中秋节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月诗篇:“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可怜九月初三日,露似真珠月似弓。

”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路窗习三首中秋咏月诗词。

三.学习《十五夜望月》(一)解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三)品读课文对照补充的注释,自由朗诵,说说诗歌描画的情景。

1.补充注释:地白:月光满地。

栖:鸟停歇字树上。

2.四人一小组,彼此讨论、描述诗歌描画的情景。

3.学生推荐代表发言。

4.教师补充。

(四)探讨学习1.你欣赏诗中的哪些词,说说你的理由。

2.看似朦胧的诗歌,却是作者思想的表现,这首诗的作者想要表达如何的情感呢?你能通过你的朗诵,将作者的情感很好的传递吗?(五)当堂背诵四.学习《水调歌头》(一)简介词作背景,了解创作时间及原因。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听朗诵带。

2.学生自由朗诵。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诵。

(三)疏通课文。

(1)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小小组交流问题(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4)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讲义上。

(四)品读课文你以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二者联系安在?(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

二者借景抒情,情景融合)(五)探讨学习1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此刻哪些文句上?谈谈你的理解2词中运用了联想和想像的手法,请试着找出来。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

《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一)反复朗读文章,品味文章中清新优美的语言,和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感受作者笔下春天的“新、美、力”。

(二)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揣摩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并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技巧二、能力目标:(一)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诗所表达的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领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讨法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二.导入:同学们,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月诗篇:“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可怜九月初三日,露似真珠月似弓。

”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共同学习三首中秋咏月诗词。

三.学习《十五夜望月》(一)解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三)品读课文对照补充的注释,自由诵读,说说诗歌描绘的情景。

1.补充注释:地白:月光满地。

栖:鸟停息字树上。

2.四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描述诗歌描绘的情景。

3.学生推荐代表发言。

4.教师补充。

(四)探究学习1.你欣赏诗中的哪些词,说说你的理由。

2.看似朦胧的诗歌,却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这首诗的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将作者的感情很好的传递吗?(五)当堂背诵四.学习《水调歌头》(一)简介词作背景,了解创作时间及原因。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听朗读带。

2.学生自由诵读。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

(三)疏通课文。

(1)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小小组交流问题(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4)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四)品读课文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上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七年级语文上册 14《》(第1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4《》(第1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
(2)本段内容大意可概括为(依次概括春的( )
A新、好、壮 B好、新、强
C新、美、好 D新、美、力
2仿句练习: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美好的希望。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请大家展开想像的翅膀,有自己的创新,不重复别人已用过喻体。)
1、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
2、合作解决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
3、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重、难点。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左右)
教师出示课堂作业。并明确方法。学生开始做作业,教师明了学情、个别指导、分类指导。
1阅读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选择:
(1)这部分主要表达方式是( )
A记叙 B 议论 c说明 D抒情
(4)最后三个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这三个自然段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这样描写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
2、学生自学。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不指导、不提问、不干扰。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通过提问、板演、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解决问题。
1、以描写春的诗句导入。
2、简介作者。
3、出示学习目标。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1、出示自学提纲
(1)听朗读,注意字音、停顿、重读等,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用简要语言概括课文所描绘的春天的几幅图画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理清文章结构。
(3)第一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什么情感?

时间
地点
初一办公室
召集人
课题

课时
第 1课时
(总第课时)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14课《春》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14课《春》教案 (新版)苏教版-(新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14课《春》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语一提到春,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一提到春,我们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

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有无数的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从黄鹂、白鹭的角度来描绘春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细致入微地从动物和植物的角度刻画了早春的特点;“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从绿树红花还有莺啼来描绘春色。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是杜甫笔下的春雨。

现在让我们来一起学习朱自清的《春》看看作者又是怎样来写春的。

<二>整体把握1.朱自清先生抓住了春天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描写春天的?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描绘出春天的草、花、风、雨、人,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

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

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

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文中具体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三>合作探究1.课文第一部分作者为什么连用两个“盼望着”?反复,表达期盼春天心情的急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春(第一课时)》学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 春(第一课时)》学案 苏教版

《第14课春(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二、【学习重难点】1、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

酝酿..()()黄晕.()披着蓑.衣()涨.起来()宛.转()应和.()戴着斗笠.()抖擞.()薄.烟()朗.润()稀疏.()鸟巢.()2、写出两句有关“春”的诗句。

四、【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全文围绕“春”字依次写了(盼春)、()、()三部分。

并分别描绘了(春草图)—()—(春风图)—()—(迎春图)五幅春天的图画。

2、你最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说说你的理由。

二、讨论探究1、阅读第一段,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2、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总写春天景色的变化给人以怎样的感受?3、阅读第三段,春草有哪些特征?作者从哪些角度,运用哪些词语来写春草的?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4、“闹”改为“飞”好不好?为什么?5、体会“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的妙处。

五、【达标巩固】1. 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睡(shuì)醒赛(sài)跑蝴蝶(dié) 捉迷藏(cáng)B胳膊(bo) 抚摸(mō) 应和(hé) 鸟巢(cháo)C酝酿(niàng) 薄(báo)烟黄晕(yùn) 抖擞(sǒu)D蓑(suō)笠散(sǎn)落润 (rùn)湿眨(zhǎ)眼2. 修辞方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 14《》教案 (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4《》教案 (新版)苏教版

《春》第一课时一、创设教学情境,激趣导入:前几天我们学到了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那濛濛的小雨、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早春草色让诗人赞叹“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春》,一起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春天。

二、明确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概述文章描绘了几幅关于“春”的画面。

2、学习通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活动过程:1、活动一:变课文课文3-7段具体描绘了春天的画面,你能给这些画面加上一个小标题,使课文的结构更加清晰、内容更加明确吗?(建议:抓住景物主要特征,以形容词+名词的形式概括)自主思考→小小组讨论,确定展讲同学→全班展讲1自然段,盼春; 2—7自然段,绘春; 8—10自然段,赞春第一部分:人盼春,大自然报春。

第二部分:人赏春,大自然绘春。

第三部分:天人合一赞美春。

作者在赞美春的时候,始终把春天比作什么?人。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春天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显得多么亲密和谐!2、活动二:读课文选择课文中你最喜欢画面进行朗读展示,读出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气息。

(建议:通过对关键词的朗读处理,读出景物的特点)小组讨论,明确展示语段,统一朗读处理,确定展示形式→小组试读→全班展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示例:我喜欢春风图: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

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

触觉:引用诗句,又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

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春草图: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手法,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的生命力;叠词"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14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14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苏教版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2.富饶表现力的语言。

目标3.情况交融,想象丰富。

教学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

重点教学富饶表现力的语言。

难点授课方法朗诵法、讨论法、研究法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个性化备课《十五夜望月》一、导入二、默一默三、读一读1.师范读(或放录音)2.生自由朗诵3.指名朗诵,纠正字音句读4.小组赛读5.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劝导诗文粗心。

中秋的月光照耀在庭院中,地上忧如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

夜深了,冷清的秋露静静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人们都在望着今晚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四、想一想1.诗歌前两句写景,没有一个“月”字,却各处见月,请结合诗句详细分析。

明确:“地白”——月色澄净素洁“树栖鸦”——听到,非看到,联想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衬托了月夜的宁静。

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湿桂花”——桂花已湿,夜太深,联想月中桂花可否也湿,月中嫦娥、吴刚、白兔可否也像庭中人同样无眠,境地更加悠久,这里暗点“望月”。

追问: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第二句中的“冷”和“无声”有何作用?当时诗人孤单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

“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冷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欣然的心境。

“无声”仔细地表现出冷露轻盈无迹,又衬着了桂花的浸润。

2.后两句抒情,非直接倾诉,而用宛转的疑问语气间接表达。

“落”字最妙,妙在哪处 ?明确:奇特稳定,与众不同样,给人以动的形象,忧如秋思随着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小结:这首诗境地很美,语言形象,想象丰富,衬着了中秋望月的特定气氛,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月明人远、思乡情长的境地。

五、课后作业(一)阅读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春》教案 苏教版(2)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春》教案 苏教版(2)
三、了解写作背景: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作者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பைடு நூலகம்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 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这是一篇有较大风格演变痕迹的散文。
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 花卉争荣、生 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从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这篇作品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
二、介绍作家朱自清(1898~1948)
中国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名自华,号实秋,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于扬州。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0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的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8月于北平逝世。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 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正面描写:长态:钻(生命力强)质地:嫩嫩的(鲜嫩)软绵绵(柔软)色泽:绿绿的(浅绿)长势:满是的(旺盛)
侧面描写:坐躺打踢赛捉
鲜嫩勃发
5、春花有什么特点?哪些词语写出了春花的特点?
正面描写:花朵多(赶趟儿、杂样儿、散)花色艳(红、粉、白)
花味(甜)
侧面描写:蜜蜂:闹蝴蝶:飞
繁茂 艳丽
春风图和煦 轻盈
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
绘春分写风:抚摸、酝酿
雨:细、密
人:赶趟儿
颂春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
教学反思
讲授《春》 一文,感触很深。我先通过课堂激趣 ,让学生说有关春的名句,使学生热血沸腾,跃跃欲试,在这种激情高昂的时刻,让学生用朗朗的书声敲开了春天的大门,随之带领学生走进春天,去赏析本文的结构美——盼春,绘春,赞春;赏析本文的语言美——文中的比喻、拟人佳句;去和作者沟通心灵,领悟体验作者如何与自然,与生活对话,让学生在心灵互换中进行阅读和写作实践,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语文:第14课《春》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

语文:第14课《春》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

《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4课的课文。

本文作者描绘了生气勃勃、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象,歌颂了春天的活力,抒发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努力,去创造人类美好的春天。

该文语言生动,文中有诗,诗中有画。

全文围绕“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

作者抓住春的特征,依次描绘了五幅画面:“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每幅画面里都有具体可感的形象。

文章无处不体现着作者的细致观察,因此才有生动真切的描写。

语言又不乏朴实清新,准确细腻。

真可谓:文中有诗,诗中有画。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验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情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课文描写春景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学习课文抓住特点细腻的描写春景的方法。

4、理解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及感悟:●教学重点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细腻的描写春景的方法●设计理念1.诵读教学法。

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吟咏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

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课堂讨论•评述•借鉴。

如在讨论、评述课文精彩片断的基础上,借鉴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描绘春景的独特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理念:在充分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揣摩品析精彩词句,体味文章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理清盼春——绘春——颂春的行文思路。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冬日里的我们常常会因寒冷而将出外游玩的脚步无奈地收回,于是冬日里的我们常常会幻想在某个温暖的早晨无需再烦琐地一层层地将自己裹的似粽子,然后潇洒地肩背一包食物玲珑地将身影定格在高山流水,挥洒下豪言壮语,记录下春的每一丝呼吸与心跳。

可是常常感在心头,却无法言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欣赏作品准确生动、清新优美的语言。

2.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中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文章的妙处,体会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

过程与方法:1.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

2.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领会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述抒发感情的方法。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具体细致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体会作品准确生动、清新优美的语言。

2.学会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中理解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1.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声情并茂地朗读散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把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一、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zhǒng yǜn niàng hè bóo yùn cáng sūo zhuǎn sàn水涨酝酿应和薄烟黄晕捉迷藏蓑衣宛转散在草丛里二、导入新课1.一提到春,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一提到春,我们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

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有无数的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从黄鹂、白鹭的角度来描绘春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细致入微地从动物和植物的角度刻画了早春的特点;“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从绿树红花还有莺啼来描绘春色。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是杜甫笔下的春雨。

还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自己找到写春的的诗句,并指出作者是从哪个角度写春的。

现在让我们来一起学习朱自清的《春》(板书课题),看看作者又是怎样来写春的。

2.介绍作者这是一个普通的中学国文教员的永恒记忆: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三日,走出家门,就看见一群小学生在争着抢着地看一张当天的报纸,其中一个惊慌地喊道:“老师,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昨天死了!”看到孩子们那种怆惶悲戚的神情,不禁无言地流下泪来。

(注:解放前夕,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在北京辞世。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

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着那一种诗意。

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郁达夫“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发他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三、整体感知1、欣赏《春》课文朗诵,并完成下列问题。

(1)、听准字音,对文中的生字词可适当标明注音。

(2)、注意节奏(轻音、重音,语气的缓、急,长句的断句,短句的连贯……),(3)、把握感情。

(注意品味文中作者的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体会朗诵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和文本内容以及个人语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4)、交代任务。

(请同学们到前面来朗诵比赛)师生合作:并齐读两遍。

2、指导朗读(1)、结合课本具体内容,请学生说说自己刚才学到了什么样的朗诵技巧。

(从语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从节奏、感情的抒发等)学法指导:本文是篇贮满着“诗意”的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诗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赞美春天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行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节奏感强,朗读时采用的基本语调是轻盈的,各部分因内容不同可有所变化,表达盼春天到来的欣喜的感情,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表达作者对春喜爱欣赏的感情,应用轻松明快的语调朗读;表达作者对春天赞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

朗读的情感要到位,把自己的身心融汇到课文的情景氛围中。

(2)、请一名同学试读第一、二节,教者以此为例,指导学生朗诵。

“盼望着,盼望着”,语气要逐渐加强,语速加快。

“来了”、“近了”要重音。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语气略缓。

“山、水、太阳的脸”三个主语可略停顿一下,“朗润、涨、红”三个谓语应读重音。

(3)、学生自读课文,建议读书环节可安排为轻声——读顺——熟读——放声朗读。

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学生尝试诵读。

先齐读,再配乐指名读。

教师作点评3.内容感知再次浏览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着力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的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

(2)、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些词语表现出?(盼春(板书),盼望来近)(3)、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绘春天的?(绘春(板书),草、花、风、雨、人)(4)、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赞美(板书),像刚落地的娃娃(新) 像小姑娘(美)像健壮的青年(力))四、自主小结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本文语言的优美,体会到作者对春天深深的爱意。

这些春天景物的变化都写入文中实属不易,作者的写作思路却非常清晰,课文按照“盼春(1)——绘春(2-7)——赞春(8-10)”总——分——总的结构来写作的。

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用优美的语言对某景物进行描写。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背诵课文,感受课文中描绘春天各种景象的春景图。

2.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赏析春景,掌握学习课文、分析文章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在质疑问难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树立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描绘春天各种景象的五幅画面。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一、复习导入1、说出文章是按照怎样的结构写作的?盼春(1)——绘春(2-7)——赞春(8-10)”总——分——总的结构来写作的。

2、描写了哪几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二、交流互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品析其中一幅图画。

教师点拨关于赏析有要求:赏析时要注意弄清描写的景物特点、顺序、角度、写法、语言、修辞,重点分析认为写得精彩的一两个句子,抓关键词语,展开联想和想象,谈自己的体会。

1、学生分组,重点分析一个画面,以“我喜欢_____图,因为它美在_______。

如”的句式叙述出来。

2、师生交流品析心得:①我喜欢春草图,因为它美在写景的细致,如,“偷偷”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态。

“钻”写出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嫩嫩”写出小草的质地。

“绿绿”写出小草的颜色。

“满是”写出小草范围很广。

美在写法多样:文中除了对春草的正面描写还有对春草的侧面描写,就是写人的活动。

坐、躺、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

这些动词写出了春回大地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之情。

美在描写角度层次清晰:文中对春草的描写由点、近(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到面、远(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②我喜欢春花图,因为它美在写景的层次清晰。

如:写春花图景,由树上——树间——树下;美在多种修辞方法综合运用。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争春的热闹场面。

更显得生机盎然。

用比喻的句子,如:“像火”“像霞”“像雪”“像眼睛”“像星星”具体生动。

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美在写景的描写手法多样如虚实结合“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些都是作者的联想之景,由花儿甜香引起的遐想。

美在写景的角度多样如:“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像眼睛”“像星星”是花的形态;“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是花的色彩;“花里带着甜味儿”是花的气味;“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是花里传出的声音。

作者观察了春花的形、色、味、声,因此作者对春花的描写才会有态有声、有色有味。

③我喜欢春风图,因为它美在写景的角度多样,如: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既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又写出了春风的柔和;嗅觉,“还有各种花的香……”写出了春花特有的芳香;听觉,“风轻悄悄的”、“应和着”,把无形、无味、无声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有情、有感。

④我喜欢春雨图,因为它美在写景语言的优美、生动、准确。

如:“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

美在写景语言的写景手法的多样。

动静结合,由静(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到动(慢慢走着的人,工作的农民)再到静(房屋在雨里静默着);美在写景层次的清晰。

从物到人、由近及远。

⑤我喜欢迎春图,因为它美在用词准确、生动。

如:“城里乡下”说范围之广;“家家户户”表人数之多;“老老小小”言年龄之全;“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用叠词表现人们迎春的活力。

学法指导: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炼字等角度进行总结:这四幅春景图都能够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多种的修辞方法和不同的写作手法,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很好地展现春色的美好以及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这些对于我们今后写景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希望同学们用心去体会。

三、反馈练习1、展示学生课前完成的写景文章。

(选出有代表性的几篇,最好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如果全是缺点评讲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2、结合本文的成功之处。

评讲习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可圈可点之处。

写作的语言(生动,紧扣景物的特征);写作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写作角度(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修辞手法;层次清晰(由近到远,由上到下)3、课后模仿文中的五幅图画的写法再写一幅春树图或者春水图。

四、布置作业1.本课《与课堂同行》2.按要求预习下一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