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石分子筛的合成机理
沸石分子筛原理
![沸石分子筛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df0506d1a37f111f0855b75.png)
沸石分子筛原理什么是沸石分子筛沸石分子筛具有晶体的结构和特征,表面为固体骨架,内部的孔穴可起到吸附分子的作用。
孔穴之间有孔道相互连接,分子由孔道经过。
由于孔穴的结晶性质,分子筛的孔径分布非常均一。
分子筛依据其晶体内部孔穴的大小对分子进行选择性吸附,也就是吸附一定大小的分子而排斥较大物质的分子,因而被形象地称为"分子筛"。
分子筛吸附或排斥的功能受分子的电性影响。
合成沸石具有根据分子的大小和极性而进行选择性吸附的特殊功能,因而可以对气体或液体进行干燥或纯化,这也是分子筛可以进行分离的基础。
合成沸石可以满足工业界对吸附和选择特性产品的广泛需求,在工业分离中也大量应用到合成沸石分子筛。
UOP分子筛的优越性自从四十年代末UCC的科学家们发明了第一代合成分子筛以来,UOP的分子筛技术日新月异。
今天,UOP的分子筛以高效、低耗和可靠著称于世。
借助UOP分子筛的高吸附容量,用户可能降低分子筛的装填量,延长吸附周期,更重要的是,借助此优越性,用户可以显著降低其投资和操作费用,降低能耗。
这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格外引人注目。
高度的可靠性使用户不再为意外停车而困扰,这是UOP分子筛带给他们的信心。
传统的分子筛可用做干燥剂、吸附剂以及离子交换剂,UOP还为非传统应用领域提供高硅沸石系列分子筛, 包括去除影响食物及饮料的口味或造成异味的有机体的分子筛。
UOP分子筛的种类上海环球分子筛有限公司拥有:最先进的分子筛合成装备最全面的分子筛制造手段三条成型的生产线 : AF球型分子筛生产线NF球型分子筛生产线条型分子筛生产线上海环球分子筛有限公司能够生产:最完全的分子筛种类 -- 3A 4A 5A 13X最齐全的分子筛形状 -- 球型: AF 球型NF 球型最广泛的分子筛尺寸 -- 3x5目 4x8目 6x8目 8x12目10x20目 20x32目 1/4英寸 1/8英寸 1/16英寸。
沸石分子筛
![沸石分子筛](https://img.taocdn.com/s3/m/3282d7bf65ce050877321301.png)
沸石分子筛的合成与应用分子筛是一类具有均匀微孔,主要由硅、铝、氧及其它一些金属阳离子构成的吸附剂或薄膜类物质,根据其有效孔径来筛分各种流体分子。
沸石分子筛是指那些具有分子筛作用的天然及人工合成的硅铝酸盐[1]。
沸石分子筛由于其特有的结构和性能,它的应用已遍及石油化工、环保生物工程、食品工业、医药化工等领域,随着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沸石分子筛的应用前景日益广阔。
一、沸石分子筛的结构沸石是沸石族矿物的总称,是一种含水的碱或碱土金属的铝硅酸盐矿物,加热脱水后,沸石晶体孔道可以吸附比孔道小的物质分子,而排斥比孔道直径大的物质分子,使分子大小不同的混合物分开,起着筛分的作用。
沸石分子筛是硅铝四面体形成的三维硅铝酸盐金属结构的晶体,是一种孔径大小均一的强极性吸附剂。
沸石或经不同金属阳离子交换或经其他方法改性后的沸石分子筛,具有很高的选择吸附分离能力。
工业上最常用的合成分子筛仅为A型、X型、Y型、丝光沸石和ZSM系列沸石。
沸石分子筛的化学组成通式为:[M2(Ⅰ)M(Ⅱ)]O•Al2O3•nSiO2•mH2O[2],式中M2(Ⅰ)和M(Ⅱ)分别为为一价和二价金属离子,多半是纳和钙,n称为沸石的硅铝比,硅主要来自于硅酸钠和硅胶,铝则来自于铝酸钠和氢氧化铝等,它们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制得的胶体物,经干燥后便成沸石。
沸石分子筛的最基本结构是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四面体相互连接成多元环以及具有三维空间多面体,即构成了沸石的骨架结构,由于骨架结构中有中空的笼状,常称为笼,笼有多种多样,如α笼、β笼、γ笼等,这些笼相互连接就可构成A型、X型、Y型分子筛。
二、沸石分子筛的合成方法随着沸石分子筛在化学工业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出现了多种制备方法,如传统的水热合成法、非水体系合成法、蒸汽相体系合成法、气相转移法等。
1. 水热合成法这种合成法是以水作为沸石分子筛晶化的介质,将其它反应原料按比例混合,放入反应釜中,在一定的温度下晶化而合成沸石分子筛[3]。
沸石分子筛的结构与合成
![沸石分子筛的结构与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0fe23f4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63.png)
沸石分子筛的结构与合成沸石是一种特殊的矿石,由许多小的颗粒组成,形成了一种类似于蜂窝状的结构。
这种结构具有许多小孔道,大小恰好可以容纳一些分子,因此沸石被称为分子筛。
沸石分子筛具有很多应用,如催化剂、吸附剂和离子交换等。
沸石分子筛的结构沸石分子筛的结构主要由硅酸铝(SiO2和Al2O3)组成,其中硅酸铝的比例会影响分子筛的性质和应用。
沸石中矽铝骨架是由正交六面体共享角构成的,形成了三维网状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沸石分子筛具有高度有序的小孔道结构。
根据沸石的孔道大小,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的沸石分子筛,最常见的是大小为8~12个Å(1Å=0.1nm)的孔道,被称为X型沸石。
X型沸石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因此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和催化性能。
沸石分子筛的合成沸石分子筛的合成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热合成法。
水热合成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以硅源和铝源为主要原料,通过界面反应形成沸石晶体。
首先,将硅源和铝源与碱性物质混合,在适当的温度下搅拌,形成一个均匀的混合物。
接下来,将混合物加入到高压容器中,升温至高温条件下进行水热反应。
在水热反应过程中,硅源和铝源溶解并逐渐聚合形成沸石晶体。
水热合成的关键是控制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等。
不同的反应条件可以得到不同孔径和比表面积的沸石分子筛。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模板剂来调节沸石的结构和性能。
模板剂是一种有机分子,可以在沸石形成的过程中起到模板作用,指导沸石晶体的生长和排列。
近年来,还发展了一些新的合成方法,如溶胶-凝胶法、气相合成法和模板剥离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沸石分子筛的结构和性能,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总结起来,沸石分子筛由硅酸铝构成,具有高度有序的小孔道结构。
水热合成是最常用的合成方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添加模板剂,可以得到不同孔径和比表面积的沸石分子筛。
沸石分子筛的特殊结构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催化剂、吸附剂和离子交换等。
多级孔道沸石分子筛的制备概述
![多级孔道沸石分子筛的制备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19a7c79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1b.png)
多级孔道沸石分子筛的制备概述钛硅沸石类分子筛是人们最早研究的一类钛硅分子筛。
这类催化剂具有沸石晶体的特性,在很多类有机物特别是较小分子的有机物催化氧化反应中具有出较高的活性和较好的稳定性,钛硅沸石类分子筛的典型代表是TS-1。
它是1983年由Taramasso及其合作者在意大利首次合成的。
TS-1属于正交晶系,具有典型的MFI拓扑结构,其主孔道均为十元环结构单元,孔道结构由“Z”字形通道和与之相交的椭圆形直孔道组成,孔径平均尺寸为0.54×0.56nm。
目前TS-1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水热晶化法,气固相同晶取代法,微波法及干胶法等。
水热晶化法是目前最常被采用的合成方法。
1983年TS-1的第一次制备就是采用水热晶化法,经典的合成方法须在无CO2的气氛中进行,分别使用钛酸四乙酯(TEOT)和正硅酸四乙酯(TEOS)作为钛源和硅源,用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作为模板剂和碱源。
经典合成法的局限性较大,因为钛酯和硅酯的水解都需要在低温且无CO2的条件下进行,且模板剂TPAOH的用量较大,进一步提高了TS-1的合成成本。
将介孔材料与沸石分子筛相结合能够制备出多级孔道分子筛,近年来,对于这类材料的合成,国内外科研人员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目前为止,研究人员采用的制备多级孔道沸石分子筛的方法主要包括双模板法、单一模板法、纳米组装法及后处理法。
双模板法双模板法是制备多级孔道沸石分子筛常用的一种方法。
双模板法是指合成体系中既含有微孔模板剂又含有介孔/大孔模板剂。
一般选用有特定性质的材料作为介孔/大孔模板剂,又称为二次模板,在制备材料的工程中,如果这些物质能够共生到沸石晶体中,就能够起到二次模板的作用,通过焙烧等方法除去二次模板,就会在沸石晶粒内留下一些尺寸较大的孔道。
根据介孔/大孔的物化性质不同,可以将介孔模板分为硬模板和软模板。
硬模板通常为固体纳米材料,一般具有很强的刚性,在合成体系中不溶解。
相比较而言,软模板通常是高分子材料,一般有一定的柔性,能够在合成体系中溶解或者能很好的分散在合体系中。
沸石分子筛合成
![沸石分子筛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802759f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63.png)
沸石分子筛合成1水热晶化法这种合成法是以水作为沸石分子筛晶化的介质,将其它反应原料按比例混合,放入反应釜中,在一定的温度下晶化而合成沸石分子筛。
此法早在1959年提出,是将铝源、硅源、无机碱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置于反应釜中,在高于100℃的温度和自生压力下晶化。
水热合成使晶体成核速度和晶化速度提高。
合成过程中加料顺序、搅拌速度及晶化时间都会对晶化产物的结构和形貌产生很大的影响。
2非水体系合成法非水体系合成法是利用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来进行沸石分子筛合成。
这种方法是1985年在乙二醇和丙醇体系中合成纯硅方钠石所开创的一种新的沸石合成方法。
徐某某等将非水溶剂合成法用于分子筛合成了磷酸铝系分子筛。
人们先后又在双胺非水体系中制备了zSM一5、ZsM一35、zSM一48以及在醇体系中合成出新型沸石CIT-5。
该方法虽易控制产物的硅铝比,但仍需加入大量的有机介质,合成成本高。
1.3干胶转换法Matsukata等,称这种方法为干胶转换法。
特点是预先制备干凝胶,并将其放置在一定的载体上,釜底液相不与悬置的硅铝凝胶直接接触,在反应温度下,由液相蒸发所形成的蒸汽与凝胶发生作用,使凝胶转变为沸石形成均匀的晶粒。
干胶转换法分为两类:如果是非挥发性的有机胺模板剂,则将有机胺直接加入干凝胶,釜底液相仅为水,这种方法称作水蒸汽帮助转换法;如果是挥发性的有机胺模板剂,则釜底液相为有机胺和水,这种方法称作蒸汽相转移法1.4无溶剂干粉体系合成法干粉合成法是由窦某某等首次提出的,其突出点是不加任何溶剂,模板剂以气相吸附态的形式进入反应体系。
利用此方法,已成功地合成了包括ZSM一35、MCM一22、L沸石在内的多种沸石产品。
其特点在于反应配料中只加入少量的液体物质,有机物的消耗大大降低,单位体积反应釜的沸石产量大幅度提高。
1.5微波辐射合成法微波辐射合成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合成沸石的方法,是将反应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置于微波炉中,经过微波加热一定时间,生成沸石分子筛。
沸石分子筛的基本结构单元
![沸石分子筛的基本结构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b65c0ac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6.png)
沸石分子筛的基本结构单元一、引言沸石分子筛是一种重要的多孔材料,在化学、环境、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沸石分子筛的基本结构单元,包括其结构、形成机制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
二、沸石分子筛的基本概念2.1 定义沸石分子筛是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硅铝骨架材料,其内部的孔道相互连接形成一个三维网络。
2.2 特点•高比表面积•高孔容量•尺寸可调•分子筛效应三、沸石分子筛的结构沸石分子筛的基本结构单元是其晶格结构,包括晶胞、晶胞参数等方面。
3.1 晶胞晶胞是沸石分子筛中的最小重复单元,通常采用三维立方体结构,由硅与铝原子组成。
3.2 晶胞参数晶胞参数是描述晶胞大小的参数,包括晶胞间距、晶胞体积等。
四、沸石分子筛的形成机制沸石分子筛的形成机制涉及到原料的选择、合成条件等方面。
4.1 原料选择原料选择是沸石分子筛形成的重要因素,常用的原料包括硅源、铝源等。
4.2 合成条件合成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沸石分子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沸石分子筛的应用领域沸石分子筛由于其特殊的孔道结构和化学特性,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5.1 催化剂沸石分子筛常常作为催化剂的载体,用于提高化学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5.2 气体吸附与分离沸石分子筛的孔道结构使得其具有较高的气体吸附能力,并可通过调节孔径实现气体的分离。
5.3 离子交换沸石分子筛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性能,可用于水处理、氨氮去除等领域。
5.4 负载材料沸石分子筛可用作负载材料,将不同功能的物质负载其中,实现对物质的控制释放。
六、结论沸石分子筛作为一种重要的多孔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在化学、环境、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其基本结构单元的深入探讨,有助于理解其形成机制及应用价值。
3 沸石分子筛的水热合成及其表面积、微孔体积和孔径分布测定
![3 沸石分子筛的水热合成及其表面积、微孔体积和孔径分布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a77ce900e87101f69e319545.png)
实验3沸石分子筛的水热合成及其比表面积、微孔体积和孔径分布测定一、 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NaA、NaY和ZSM-5分子筛的水热合成方法。
2.了解静态氮吸附法测定微孔材料比表面积、微孔体积和孔径分布的原理及方法。
3.在Sorptomatic-1900吸附仪上测定分子筛样品的比表面积、微孔体积和孔径分布。
二、 实验原理1.沸石分子筛的结构与合成沸石分子筛是一类重要的无机微孔材料,具有优异的择形催化、酸碱催化、吸附分离和离子交换能力,在许多工业过程包括催化、吸附和离子交换等有广泛的应用[1]。
沸石分子筛的基本骨架元素是硅、铝及与其配位的氧原子,基本结构单元为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四面体可以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相连,构筑成各式各样的沸石分子筛骨架结构。
(a)(b) (c)图3.1 分子筛晶穴结构示意图(a) A型 (b) X、Y型 (c) ZSM-5α笼和β笼是A、X和Y型分子筛晶体结构的基础。
α笼为二十六面体,由六个八元环和八个六元环组成,同时聚成十二个四元环,窗口最大有效直径为4.5 Å,笼的平均有效直径为11.4 Å;β笼为十四面体,由八个六元环和六个四元环相连而成,窗口最大有效直径为2.8 Å,笼的平均有效直径为6.6 Å。
A型分子筛属立方晶系,晶胞组成为Na12(Al12Si12O48).27H2O。
将β笼置于立方体的八个顶点,用四元环相互连接,围成一个α笼,α笼之间可通过八元环三维相通,八元环是A型分子筛的主窗口,见图3.1(a)。
NaA(钠型)平均孔径为4 Å,称为4A分子筛,离子交换为钙型后,孔径增大至约5 Å,而钾型的孔径约为3 Å。
X型和Y型分子筛具有相同的骨架结构,区别在于骨架硅铝比例的不同,习惯上,把SiO2/Al2O3比等于 2.2~3.0的称为X型分子筛,而大于3.0的叫做Y型分子筛。
类似金刚石晶体结构,用β笼替代金刚石结构中的碳原子,相邻的β笼通过一个六方柱笼相接,形成一个超笼,即八面沸石笼,由多个八面沸石笼相接而形成X、Y型分子筛晶体的骨架结构,见图3.1(b);十二元环是X型和Y型分子筛的主孔道,窗口最大有效直径为8.0 Å。
沸石分子筛的应用制氧原理
![沸石分子筛的应用制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5d2637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c.png)
沸石分子筛的应用制氧原理概述沸石分子筛是一种常用的固体吸附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广泛应用于制氧过程中。
本文将介绍沸石分子筛的应用制氧原理,并探讨其在制氧领域的应用。
沸石分子筛原理沸石分子筛是一种多孔结构的晶体材料,由硅酸和铝酸等化合物组成。
其晶体结构中的孔隙具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可以选择性地吸附分子。
在制氧过程中,沸石分子筛主要通过吸附空气中的氮气,从而实现分离出富含氧气的产品气体。
沸石分子筛的应用制氧原理沸石分子筛的应用制氧原理基于氮氧分子在沸石孔隙中的分离效果。
沸石分子筛的孔径适中,可以让氧气分子较容易通过,而氮气分子则较难通过。
在制氧过程中,将压缩空气送入装有沸石分子筛的吸附器中,通过调节压力和温度,使氮气被沸石分子筛吸附,而较纯净的氧气则通过,实现氧氮的分离。
沸石分子筛在制氧中的应用沸石分子筛在制氧领域广泛应用,具有以下优点: - 高效性:沸石分子筛的孔隙结构能够在高温高压下实现氮氧分离,提高氧气纯度。
- 经济性:沸石分子筛制氧设备相对成本较低,运行成本也相对较低,适合大规模应用。
- 环保性:沸石分子筛制氧过程无需使用化学品,对环境无污染。
沸石分子筛在制氧领域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医疗用氧:沸石分子筛广泛应用于医疗氧气机,将空气中的氮气吸附,提供纯净的氧气供患者使用。
2. 工业用氧:许多工业过程需要纯化氧气,沸石分子筛可以应用于制取工业纯氧,用于冶金、化工、电子等领域。
3. 化学合成:一些特殊化学合成过程需要高纯度氧气,沸石分子筛可以提供所需的氧气纯度。
4. 氧化反应:沸石分子筛作为催化剂载体,可以用于一些氧化反应,提高反应效率。
结论沸石分子筛的应用制氧原理基于其多孔结构的孔隙能够实现氮氧分离。
沸石分子筛在制氧领域的应用广泛,包括医疗用氧、工业用氧、化学合成和氧化反应等方面。
其高效性、经济性和环保性使其成为制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沸石分子筛的合成方法
![沸石分子筛的合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a7213f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c.png)
沸石分子筛的合成方法
左右
沸石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多孔性材料,是一种通过氧化离子交换以及电极作用来调整孔结构的多孔性矿物。
它具有大量的微孔和毛孔,可承受超大分子离子,并有利于膜固定、按比例分离和反应合成。
沸石分子筛是利用沸石的多孔性优势,经过一些处理使其形成特定结构,在外壳上形成分子筛状结构,以实现分子筛功能的新型多孔材料。
沸石分子筛的制备包括原料预处理、外壳信息输入、加改性剂处理、沉淀浸渍,以及烘干等步骤。
1.原料预处理:即为沸石进行洗涤,去污,研磨,粉碎,以获得较小粒径和更细致的晶体结构。
2.外壳信息输入:将以模板分子层层组装的外壳沉淀到沸石表面,获得形如分子筛的结构;
3.加改性剂处理:在预处理后的沸石表面加入特定的改性剂来表面构造和形状改变;
4.沉淀浸渍:将改性剂、模板分子、介子体浸渍进改性后的沸石外壳中沉淀,从而使金属离子可以限制分布在外套中;
5.烘干:将有离子的沸石外壳进行烘干,完成沸石分子筛的制备。
沸石分子筛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储存性能以及可控性等特点,在环境卫生、能源利用、精细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分子筛原理,分子筛的合成机理
![分子筛原理,分子筛的合成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cca32bf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b.png)
分子筛原理| 分子筛的合成机理分子筛是什么?一种人工合成的具有筛选分子作用的水合硅铝酸盐(泡沸石)或天然沸石。
其化学通式为(M′2M)O·Al2O3·xSiO2·yH2O,M′、M分别为一价、二价阳离子如K+、Na+和Ca2+、Ba2+等。
分子筛原理:1、吸附性能沸石分子筛的吸附是一种物理变化过程。
产生吸附的原因主要是分子引力作用在固体表面产生的一种“表面力”,当流体流过时,流体中的一些分子由于做不规则运动而碰撞到吸附剂表面,在表面产生分子浓聚,使流体中的这种分子数目减少,达到分离、清除的目的。
由于吸附不发生化学变化,只要设法将浓聚在表面的分子赶跑,沸石分子筛就又具有吸附能力,这一过程是吸附的逆过程,叫解析或再生。
由于沸石分子筛孔径均匀,只有当分子动力学直径小于沸石分子筛孔径时才能很容易进入晶穴内部而被吸附,所以沸石分子筛对于气体和液体分子就犹如筛子一样,根据分子的大小来决定是否被吸附。
由于沸石分子筛晶穴内还有着较强的极性,能与含极性基团的分子在沸石分子筛表面发生强的作用,或是通过诱导使可极化的分子极化从而产生强吸附。
这种极性或易极化的分子易被极性沸石分子筛吸附的特性体现出沸石分子筛的又一种吸附选择性。
2、离子交换性能通常所说的离子交换是指沸石分子筛骨架外的补偿阳离子的交换。
沸石分子筛骨架外的补偿离子一般是质子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它们很容易在金属盐的水溶液中被离子交换成各种价态的金属离子型沸石分子筛。
离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水溶液或受较高温度时比较容易迁移。
在水溶液中,由于沸石分子筛对离子选择性的不同,则可表现出不同的离子交换性质。
金属阳离子与沸石分子筛的水热离子交换反应是自由扩散过程。
扩散速度制约着交换反应速度。
通过离子交换可以改变沸石分子筛孔径的大小,从而改变其性能,达到择形吸附分离混合物的目的。
沸石分子筛经离子交换后,阳离子的数目、大小和位置发生改变,如高价阳离子交换低价阳离子后使沸石分子筛中的阳离子数目减少,往往造成位置空缺使其孔径变大;而半径较大的离子交换半径较小的离子后,则易使其孔穴受到一定的阻塞,使有效孔径有所减小。
沸石分子筛的水热合成及其比表面积
![沸石分子筛的水热合成及其比表面积](https://img.taocdn.com/s3/m/86ba678cd0d233d4b14e6936.png)
沸石分子筛的水热合成及其比表面积、微孔体积和孔径分布测定080704班崔旭20081721引言分子筛是具有均匀的微孔,且孔径与一般分子相当的一类吸附剂或薄膜类物质。
具有分子筛作用的物质很多,其中应用最广的是沸石。
沸石分子筛已广泛应用到石油化工、冶金、金属加工、机械制造、电子、冷冻、医药、真空技术、原子能、农业、环境保护等各领域[I--5】,成为国民经济中一种重要的材料。
本研究以高岭土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沸石分子筛,并研究各种因素对合成的影响,及合成时沸石晶体的生长机理。
水热反应过程是指在较高的温度和较高的压力下,在水中进行有关的化学反应的总称。
水热条件下,水作为一种化学组分起作用并参加反应,既是溶剂又是矿化剂,同时还可以作为压力传递介质,实现无机化合物的形成和改性。
1 实验原料及仪器高岭土(化学纯),氢氧化钠(分析纯),数显不锈钢鼓风干燥箱(Gzx一9070MBE),集热式恒温磁力搅拌器(DF一10m),循环水式真空泵[SHZ—D(111)],高压釜(Gs一3)。
2 实验原理取适量的高岭土,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保持一定的时间,使其晶体结构发生变化,转变为活性较高的偏高岭土,然后冷却到常温。
将经过煅烧处理的偏高岭土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搅拌制成凝胶。
再放入高压釜进行晶化反应,使其由无定形胶凝体转化为沸石晶体。
晶化完成后抽滤,并用去离子水洗涤。
过滤洗涤后的分子筛在80--100℃下干燥脱水即得4A 沸石原粉。
3 沸石分子筛的合成常规的沸石分子筛合成方法为水热晶化法,即将原料按照适当比例均匀混合成反应凝胶,密封于水热反应釜中,恒温热处理一段时间,晶化出分子筛产品。
反应凝胶多为四元组分体系,可表示为R2O-Al2O3-SiO2-H2O,其中R2O可以是NaOH、KOH或有机胺等,作用是提供分子筛晶化必要的碱性环境或者结构导向的模板剂,硅和铝元素的提供可选择多种多样的硅源和铝源,例如硅溶胶、硅酸钠、正硅酸乙酯、硫酸铝和铝酸钠等。
沸石分子筛-4 沸石分子筛的合成
![沸石分子筛-4 沸石分子筛的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62dfa74d55270722182ef730.png)
有利于高铝沸石的生成:即晶化产物的Si/Al比降低
原料组成配比
产物组成
OH-/ Si
Y 8Na2OAl2O320SiO2320H2O Na2OAl2O3(3.66.0)SiO29H2O 0.8
X 3.6Na2OAl2O33SiO2144H2O Na2OAl2O3(23)SiO26H2O
2.4
碱浓度 H2O/ Na2O:碱浓度增大,晶化加快,晶体粒度变小且粒 度分布变窄。这是碱浓度增大造成硅、铝缩聚反应增大,成核速度加
一般认为,在硅铝酸盐溶液中,存在着两种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 面体的结合形式:共价型和五配位中间体型
在液相NMR研究中,Al(OH)4离子表现为简单的NMR谱,化学位 移为80ppm(以Al(H2O)33+为标准)
硅铝酸盐溶液中,27Al-NMR发 生化学位移,在4080ppm 之间呈 现了复杂的谱图,表明液相中存在 着硅铝酸根复杂离子
t = 25C t = 25C
t = 100C t = 100C
t = 120150C t = 120C
原因: 不同硅源,硅酸盐阴离子的状态不同 溶液中硅酸根离子的存在状态、结构与分布主要由体系的 pH及
SiO2 浓度决定,也与阳离子种类有关 部分多硅酸盐阴离子的结构(聚合状态):
在不同的SiO2浓度和碱浓度下,硅酸根离子聚合态的分布有很大差异 硅酸钠溶液中硅酸根离子聚合态:
酸性溶液:
pH1:以八面体水合离子 Al(OH)63+ 的形式存在
pH=14: 以 Al(OH)2+,Al(OH)2+ 或 Al(OH)4- 离子为主
pH=26:存在 [Al13O4(OH)24-y(H2O)12-y](7-y)+ 等聚合离子
沸石分子筛原理范文
![沸石分子筛原理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b72db2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10.png)
沸石分子筛原理范文沸石分子筛原理是指一种由结晶的沸石矿物构成的化学物质,在其结构中存在一些微孔和孔道,能够通过选择性吸附或离子交换实现对分子、离子和原子的筛选和分离。
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催化、吸附和离子交换等领域的重要材料。
下面将从沸石的结构、吸附机制和离子交换原理等方面介绍沸石分子筛的原理。
沸石是一种层状矿物,其结构由正四面体SiO4和AlO4组成的硅铝骨架构成。
在硅铝骨架中,氧原子位于四面体的顶点,通过共享顶点与相邻四面体连接起来。
沸石分子筛中的硅铝比(Si/Al比)决定了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功能。
当硅铝比大于1时,分子筛的结构较稳定,适用于吸附和分离小分子;当硅铝比小于1时,分子筛的结构较不稳定,适用于催化反应。
沸石分子筛中的微孔和孔道是通过硅铝骨架中的四面体的环状排列形成的,其中的孔道称为柱孔。
这些微孔和孔道的尺寸和形状决定了分子筛的分子筛效果,具有选择性吸附和离子交换的特性。
通常,分子筛的孔径在2到10埃之间,能够选择性吸附分子或离子,将其从其它物质中分离出来。
沸石分子筛的吸附机制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方式。
物理吸附是指通过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等相互作用,将分子吸附在分子筛表面。
由于沸石分子筛具有大量的微孔和孔道,通过调节孔径大小,可以选择性地吸附特定大小和形状的分子。
化学吸附是指由于沸石骨架中的氧原子具有一定的亲电性,可以与一些具有亲电性或亲亚电性的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
沸石分子筛的离子交换原理是指沸石骨架中的一些铝离子通过与液相中的阳离子发生交换反应,使液相中的阳离子进入分子筛的孔道中,而分子筛中的钠离子或氢离子离开孔道进入液相。
这种离子交换机制可用于分离和脱盐等过程,适用于水处理和化学工艺中阳离子的去除和回收。
总之,沸石分子筛的原理是通过调节其硅铝比、微孔和孔道的结构,实现对分子、离子和原子的选择性吸附或离子交换。
它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在催化、吸附和分离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离子热合成制备沸石分子筛
![离子热合成制备沸石分子筛](https://img.taocdn.com/s3/m/163dd8ff6294dd88d1d26b07.png)
参考文献
• 田志坚,刘浩. 离子热合成沸石分子筛:技术特性、研究进展与 应用前景. 化工进展,2015,34(6):1501-1504 • 王亚松,徐云鹏,田志坚,林励吾. 离子热法合成分子筛的研究 进展. 催化学报,2012,33(1):39-43
感谢观看,欢迎批评指导
离子热合成制备沸石分子筛
目 录 / contents
01
关于离子液体
02
关于沸石分子筛
03
关于离子热合成法
离子液体
• 离子液体指的是全部由离子组成的液体。一般而言指的是,室温 离子液体和低共熔混合物。 • 研究中的离子液体,阳离子主要以咪唑阳离子为主,阴离子主要 以卤素离子和其它无机酸离子为主。 • 我所做的实验中,所制备使用的离子液体是 • EMIMBr(溴化1-乙基-3-甲基咪唑) • BMIMBr(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这两种。
• 虽然离子热合成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还处于不成熟的 阶段。离子液体的绿色生产、使用和回收再利用是一大问题。。 且基于成本考虑,离子热法尚无法取代水热法在商品化工业上的 地位。 • 离子热合成研究在磷铝分子筛合成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但在工 业上广泛应用的硅铝分子筛合成方面的进展有限。所以离子热法 合成硅铝分子筛也需要进一步探索。
DNL-1
• 我操作合成的是一种磷铝类分子筛,DNL-1则为现有最大孔径的磷 铝类分子筛。 • 该分子筛为-CLO结构,具有20元环的超大孔结构 • DNL-1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微孔孔体积、介 孔孔体积。预期在大分子催化以及气体分离、储存等领域有广阔 的应用前景。
合成过程
• 以异丙醇铝、磷酸、离子液体BMIMBr、1,6-己二胺为原料。 • 没有加入HF,以离子液体和胺做结构导向生成的。 • AL:P:IL:HDA=1:4:40:2 • 磷酸12.6g 离子液体241g 己二胺6.3g 异丙醇铝5.6g • 在磁力加热炉上110℃加热30min。而后放入水热釜用150℃持续 加热反应。
SAPO-34沸石分子筛的合成
![SAPO-34沸石分子筛的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386a020b3169a4517723a350.png)
影响合成的PO-5
pH
模板剂
模板作用、结构 导向作用、空间 填充作用、平衡 骨架电荷作用
晶化时间
SAPO-34 相同条件下适当 延长时间有利于 形成SAPO-34,反 之易形成SAPO-5 低于90℃ →无定 型状态 90~150℃ →过渡 相态 170~250℃ →SAPO-34
合成方案
• 变换条件合成出晶化程度最高的样品
编号 铝源(拟薄 水铝石) 硅源 磷源 模板剂 (磷酸)(吗啡 啉) Al2O3:P2O5:SiO2
1
2 3 4 5 6
13.8g
13.8g 13.8g 13.8g 13.8g 13.8g
白炭黑6.14g
白炭黑12.28g 白炭黑3.07g 硅溶胶15.35g 硅溶胶30.70g 硅溶胶7.68g
影响合成的因素
水热合成技术
“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
——恩格斯
沸石的合成工作,早在十九世纪末就有人进行过。由于最初发 现天然沸石存在于地下深部的火山岩空洞中,从而推断它是在高温、 高压下形成的。因此,初期的合成沸石工作,都是模拟地质上生成 沸石的环境进行的,即采用的是高温水热合成技术。
15.73g 17.43g
15.73g 17.43g 15.73g 17.43g 15.73g 17.43g 15.73g 17.43g 15.73g 17.43g
1:1.06:1.08
1:1.06:2.16 1:1.06:0.54 1:1.06:1.08 1:1.06:2.16 1:1.06:0.54
合成方案
硅铝磷以及模板剂的比例:Al2O3:1.06P2O5:1.08SiO2:2.09吗啡啉:66H2O 1、将27.0g水与23.6g磷酸(85wt.%)相混合; 2、在搅拌下将13.8g拟薄水铝石(70%Al2O3)逐量的在2h内缓慢加入上述磷酸 溶液中; 3、将上述物料与15g水相混并充分搅拌7h; 4、将15.35g硅溶胶(40% SiO2 ) ,17.43g吗啡啉与10g水充分均匀混合; 5、在搅拌下将液(4)逐滴加入液(3)中; 6、将上述物料加36g水充分搅拌7h,所生成的凝胶pH=6.4-7.5之间; 7、将物料置于200ml聚四氟内衬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在38℃下静置陈化24h, 先在120℃晶化4h,然后在200℃下晶化24h,冷却后用水稀释并过滤分离产物, 用去离子水洗3-4次,然后在100℃下干燥6h; 8、将SAPO-34干粉置于老化炉中,550℃下焙烧5个小时,最终制成SAPO-34 分子筛原粉。
沸石分子筛的筛分原理
![沸石分子筛的筛分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c26c62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cb.png)
沸石分子筛的筛分原理沸石分子筛是一种具有亲水性的多孔结构材料,它可以通过筛分分离混合物中的分子。
其筛分原理是基于沸石分子筛的微孔和介孔结构,以及分子在材料表面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过程。
沸石分子筛的微孔和介孔是由沸石晶体的排列而成,其中微孔的直径一般在0.3-1.0纳米之间,介孔的直径为2-4纳米。
这些微孔和介孔大小的差异决定了分子在沸石分子筛中的筛分能力。
沸石分子筛的微孔和介孔结构使其具有选择性吸附不同大小、形状和极性分子的能力。
当混合物中的分子进入沸石分子筛的孔道时,它们会与沸石分子筛的表面发生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是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是指分子与沸石分子筛表面之间的弱吸附力作用,通常是由范德华力引起的。
这种吸附是可逆的,分子可以在沸石分子筛中自由进出。
物理吸附的能力取决于分子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例如分子的极性、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等。
化学吸附是指分子与沸石分子筛之间发生共价键或离子键的强吸附作用。
这种吸附是不可逆的,分子与沸石分子筛的化学键形成后,分子无法自由进出。
化学吸附的能力取决于分子与沸石分子筛之间的化学反应能力。
沸石分子筛的筛分原理基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结合作用。
当混合物中的分子进入沸石分子筛的孔道时,较小的分子可以在沸石分子筛的微孔中发生物理吸附,而较大的分子则无法进入微孔而被排除在外。
对于那些可以进入微孔的分子,它们会与沸石分子筛表面的活性位点发生化学吸附。
这种选择性吸附和排除的原理实现了混合物的筛分。
沸石分子筛的筛分能力还可以通过调节沸石晶体结构和表面性质来改变。
例如,通过改变晶胞参数、晶胞组分或晶胞形貌可以控制微孔和介孔的大小和形状。
此外,通过在沸石表面引入特定的官能团,可以调节沸石分子筛的亲水性或疏水性,从而改变其对不同极性分子的吸附选择性。
总的来说,沸石分子筛通过其微孔和介孔的结构以及分子与其表面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过程,实现了对混合物中分子的筛分分离。
这一筛分原理为沸石分子筛在吸附分离、催化反应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
ZSM-5沸石分子筛研究课件
![ZSM-5沸石分子筛研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e825f2f705cc1755270943.png)
3.甲醇再生
向装有失活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中通入载气N2,升温至400℃吹扫0.5h。缓慢升 高温度到550℃,通入空气,空气含量逐渐提高至全部为空气,再生时间1h。烧炭再 生后,再生气体中加入15%甲醇,同样在再生温度下处理0.5h。
通过对O2烧炭再生、水蒸汽再生和甲醇再生处理方 法的研究,发现:烧炭生和水蒸汽再生都能很好地 抑制“飞温”,但是催化剂再生几次后,活性明显降 低,不能再继续使用;甲醇再生方法明显提高了催化 剂的使用寿命,在有效的再生次数内,再生后的催化 剂活性基本不变,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3 性质
(1)多孔性 (2)酸性 (3)热稳定性 (4)水蒸气稳定性 (5)积碳
二 应用实例
甲苯甲醇烷基化:
扬子石化以稀土、钙和镁等氧化物改性的ZSM-5分子筛作为催化剂 以氢气和水蒸气作为载气将原料气送入反应体系 反应温度:300——500℃ 反应压力:0.1——0.5 MP 再以一定的空速流过催化剂床层进行反应
相对于微米ZSM-5沸石分子筛来说,纳米ZSM-5沸石分子筛只是 晶胞参数发生变化,宏观表现为晶粒尺寸变小,导致纳米ZSM-5分 子筛有较大的外表面积,且外表面酸性位在总酸中占的比例较大, 如纳米ZSM-5分子筛外表面的酸量占总酸量的30%以上,而微米 ZSM-5分子筛外表面的酸量仅为总酸量的3%左右,由于纳米分子 筛的外表面酸中心较多,因而酸性较强,这使得纳米ZSM-5分子筛 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同时,晶粒变小,使得分子筛孔道变短,这 样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较高的晶内扩散速率。这些较为特殊的物化 性质决定了纳米分子筛在提高分子筛催化剂使用频率、提高选择性、 改善大分子转化能力、降低深度反应程度等方面都表现出比微米分 子筛更优异的性能。因此,纳米ZSM-5分子筛在合成、改性、物化 性能的表征及其催化性能方面的研究备受学者们的关注。
沸石分子筛的制备和催化应用
![沸石分子筛的制备和催化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4b8bf1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4.png)
沸石分子筛的制备和催化应用沸石分子筛是一种具有高度结晶性和孔隙度的无机材料,广泛应用于催化、吸附、分离、气体吸附等诸多领域。
本文将就沸石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和催化应用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沸石分子筛的制备方法1. 水热合成法水热合成法是沸石分子筛制备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基本反应为,将硅源和铝源加入水中,加入模板剂,调节反应温度、时间和pH值等条件进行反应。
最终,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焙烧等步骤,制得沸石分子筛。
这种方法能够制备多种类型的沸石分子筛,如ZSM-5、Beta、MOR等。
但该方法的主要问题在于模板剂的使用量过多,难以回收利用。
2. 模板剂法模板剂法是沸石分子筛制备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其基本反应为,将硅源和铝源与模板剂混合,调节反应条件进行合成。
最后,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焙烧等步骤制备沸石分子筛。
模板剂法具有可控性强、成品质量稳定的优点,但需要高昂的模板剂成本,且难以清除模板剂对烯烃分子的限制。
3.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沸石分子筛制备方法。
其基本反应为,将硅源和铝源加入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中,调节条件进行凝胶反应,再将凝胶焙烧得到沸石分子筛。
该方法具有制备速度快、成品结构稳定等优点,可以应用于高效大规模制备的场合。
但其缺点在于,需要较长时间的热焙烧过程。
二、沸石分子筛的催化应用沸石分子筛以其丰富的孔道结构和特殊的电子性质,成为了催化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材料。
以下将就沸石分子筛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1. 裂解反应催化剂沸石分子筛广泛应用于烯烃裂解反应中。
在反应中,通过选择不同型号和孔道大小的沸石分子筛,可以调节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物的分布。
例如,ZSM-5型沸石分子筛可选择性地裂解二烯烃形成芳烃,MOR型沸石分子筛可选择性地裂解硬蜡油产生低碳烯烃。
此外,再生后的沸石分子筛能够保持较好的催化性能,可以被反复利用,应用于工业中的石油裂解生产等领域。
2. 脱除氮氧化物催化剂沸石分子筛还可以被用作废气脱除氮氧化物的催化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在高硅铝比区域内 , (1)随着碱度的降低,胶凝时间增加。 (2)按Na+,K+,Cs+的顺序,有效正电 场强度依次降低,其“桥联”胶凝作用也 依次减弱,因而其胶凝时间依次增加。 因为在高硅铝比条件下,开始时硅酸 根的聚合态就较高,分子量较大,随着缩 聚反应进行,分子量逐渐增加。
五、阳离子的模板效应
正电四面体模型比较圆满地回答了直接 法合成ZSM-5型沸石模板效应的问题。 在直接法合成的样品中,Na+离子有两种 情况:在每个单位晶胞中有4个Na+离子 起模板作用,它们位于孔道交叉点上, 不容易被H+离子所交换;其余的Na+则起 平衡铝氧四面体所造成的负电荷作用, 容易被H+离子所交换。
H2O分子与Na+离子的结合以及H2O分 子之间的氢键缔合形成了正电四面体集 团,可作为ZSM-5型沸石生成的模板剂 。 -使用氟化钠时,F 离子在缔合中起到 了促进作用。正是由于无机物在形成四 面体集团时能力较低,故直接法合成的 ZSM-5型沸石硅铝比比较低,生成相区 也窄得多。
一、固相转变机理
固相转变机理(固相机理)认为,在 晶化过程中既没有凝胶固相的溶解,也没 有液相直接参与沸石的成核与晶体生长。 在凝胶固相中,由于硅铝酸盐骨架缩聚、 重排,而导致了沸石的成核和晶体的生长 。
固相转变机理图
当各种原料混合后,硅酸根与铝酸 根聚合生成硅铝酸盐初始凝胶。与此同 时,虽然也产生凝胶间液相,但是液相 部分不参加晶化,并且液相在整个晶化 过程中恒定不变。初始凝胶在OH-离子 的作用下解聚重排,形成某些沸石所需 要的初级结构单元。这些初级结构单元 围绕水合阳离子重排构成多面体,这些 多面体在进一步聚合、连接、形成沸石 晶体。
图1
图2
S. P. 基础上 提出了两种硅铝酸盐缩聚反应机理: 机理1(如下图):五配位中间体机理(碱延迟机理) :在低的硅铝比(Si/Al<6),开始时,Al(OH )4-和带负电荷不太高的单态硅氧四面体反应, 生成五配位的中间体(Al*),带负电荷的五配 位中间体(Al*)被阳离子吸引并且围绕M+进行 缩聚反应,生成共价型的复杂离子,然后继续 反应生成凝胶骨架。机理1主要发生在低硅铝比 的条件下,因为这种条件下存在大量的Al(OH)4。
三、双相转变机理
• 近年来,国内外有人提出双相转变机理, 认为沸石晶化的固相转变都是存在的。它 们可以分别发生在两种反应体系中,也可 以同时在一个体系中发生。
四、液相中硅酸根与铝酸根离子的 聚合反应
S. P. Dent Glasser 等人认为,存在着两种 形式的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的结合形 式,第一种是共价型的(图1:Q1,Q2 ,Q3,Q4),第二种是五配位中间体型 ,它的反应如图2。
构成这类模板剂的物质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模板剂本身具有正电四面体结构 。如TPA+等,另一类是以Na+离子作为 中心体,其他有机分子或无机分子与Na+ 离子构成正电四面体。正电中心位于 ZSM-5型沸石孔道交叉点上,而四个支 链伸向各孔道。前一类正电四面体是模 板剂本身所固有的,其模板剂作用最佳 ,后一类正电四面体是在反应体系中形 成的,其稳定性差,模板作用不如前者 。
二、液相转变机理
Kerr和Ciric等从A型分子筛的研究中 提出液相机理,认为沸石晶体是从溶液中 生长的,初始凝胶至少是部分的溶解到溶 液中,形成溶液中活性的硅酸根和铝酸根 离子,它们又进一步连接,构成沸石晶体 的结构单元,并且逐步形成沸石晶体。
Zhdanov等人详细论述了液相机理 ,并用实验事实加以证明。它们认为: 沸石晶核是在液相中或在凝胶的界面上 形成的,晶核生长消耗溶液中的硅酸根 水合离子,溶液提供了沸石晶体生长所 需的可溶结构单元,晶化过程中液相组 分的消耗导致了凝胶固相的继续溶解。
硅铝酸盐沸石分子筛一般在碱性条件下合成。 向反应体系中引入OH--离子的同时必然要引入 相应的阳离子。阳离子在硅铝酸根的缩聚反应 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对硅酸根或硅铝酸根的 胶体化学性质以及对沸石骨架结构的形成都有 重要影响,这称之为模板作用。这种作用主要 来源于阳离子的正电性,阳离子的大小和几何 构型。
成核和晶体生长消耗了液相中的硅铝酸根 离子,并引起无定形凝胶的继续溶解。由 于沸石晶体的溶解度小于无定形凝胶的溶 解度,其结果是凝胶的完全溶解,沸石晶 体的完全生长。
1977年Angell等人采用多种方法,综合研究 了A型沸石生成过程,从中得出了A型沸石 的生成属于液相转变的结论。这种液相转 化分三步: (1)初级硅铝酸盐凝胶的生成。 (2)次级硅铝酸盐凝胶的生成。 (3)次级凝胶的晶化。
沸石分子筛生成机理
蒋尚
沸石的生成涉及到硅酸根与铝酸根的 缩聚反应;溶胶的形成、结构和转变,凝 胶的生成和结构;沸石的成核,沸石的晶 体生长;以及硅铝酸根的聚合态和结构; 硅铝酸根的结构;亚稳相的性质和转变等 。沸石分子筛生成机理的研究必然会促进 开发新的分子筛以及对特定结构、性能的 新型分子筛进行设计合成等。
机理2:阳离子“桥联”胶凝机理: 在水溶液中 ,碱金属阳离子与水形成水合阳离子。由于这 种水合作用不十分强,水分子往往可以被带负 电的复杂硅铝酸根离子或硅酸根离子所取代, 然后这些硅铝酸根或硅酸根围绕着阳离子进一 步缩聚。阳离子起到了“桥联”的作用。机理2 主要发生在高硅铝比的条件下,并要求有适当 聚合态的硅铝酸跟或硅酸根存在。聚合度太高 的硅铝酸根或硅酸根难于取代阳离子周围的水 分子,这是必须解离成合适的较低的聚合态。
人们用多种有机化合物作为模板剂,如直链型 的醇类或胺类有机物等作为模板剂,甚至有人 用直接法(不加有机模板剂,单纯含Na+的体 系)合成了ZSM-5沸石。这些形状、大小、电 荷各不相同的有机分子或无机分子为什么能起 到模板剂的作用呢? 围绕这些问题徐如人、宋天佑等进行详细 研究,提出了合成ZSM-5型沸石的模板剂模型 -–正电四面体模板剂模型。
讨论: (1) Al(OH)4- 只能和负电荷不太高的单态硅氧 四面体反应,若碱浓度增加,单态硅氧四面体的 负电荷增加,不利于生成五配位中间体(Al*) 的反应进行。 (2)由于五配位中间体(Al*)带负电荷,当(Al* )围绕M+进行缩聚反应时,要求M+离子具有适 合的体积。在碱金属离子中,K+离子的体积最适 合,因而含钾的硅酸盐体系的胶凝最快。 (3)按机理1反应的体系,主要是含有Al(OH)4和单态的硅氧四面体,其分子量较小,随着反应 进行生成相当数量的五配位中间体(Al*),( Al*)之间可以很快反应生成共价型的复杂离子 ,分子量聚增。
谢谢!
原料混合后,首先生成初始的硅铝酸 盐凝胶,这种凝胶是高浓度条件下形成的 ,其形成速度很快,因此是无序状态的, 但这种凝胶中可能含有某些简单的初级结 构单元,如:四元环,六元环等。这种凝 胶和液相建立了溶解平衡。硅铝酸根离子 的溶度积依赖于凝胶的结构和温度,当升 温晶化时,建立起新的凝胶和溶液的平衡 ,液相中硅铝酸根浓度的增加导致晶核的 形成,相继为晶体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