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
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一)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1-5题。
(连云港)[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④今贼适疲于西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知臣谨慎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B.以奉先帝之遗愿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辍耕之垄上C.而议者谓为非计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水落而石出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①②③(连云港)答案:1、①寄:托付②攘除:铲除③宜:应该④适:正好,正逢2、D 3.A 4、①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
(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不能译错)5、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9题。
(海南省课改区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024年各地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二)

2024年各地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二)(2024年苏州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虎丘以望后五日[明]王士性虎丘者,吴王阖闾葬以扁诸之剑,白虎之气腾上,而见怪于秦皇也。
墓今不知其处,或曰浮图①下,又云剑池下,剑池两崖如裂,侧立十仞,盖石溜天成,寒泉出其窦②而停滀焉。
墓不当在其下,意浮图者近之。
自阊门买舟,五里即达寺门。
初入,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再入,则清泉白石,龂腭③益奇。
钜坂④如砥,可罗胡床百座,号千人石。
石咬水处,为白莲池。
近池而灌葬塞焉者,为清远道士放鹤涧,循涧上,登大雄阁,右行过剑池石粱,望浮图而息焉。
既畅,复下可中亭,观生公点头石。
复右上而尝陆羽泉,石窦似慧山,而味劣之。
此地游踪成市,要以秋月为胜。
千人石古株轮囷,把酒问月,醉而枕之,仰视碧落⑥垂垂。
固恍如乘槎⑦泛斗牛⑧渚也。
若上浮图之巅,苍然平楚,远瞰湖天内捧一轮月色遍照苏州,又昔人所称绝景云。
(选自《王士性集》,有删减)【注释】①浮图:佛塔。
②窦:洞。
③龂腭(yínè):像露齿的样子。
④钜坂:坚硬的坡石。
⑤轮囷(q ūn):盘绕高大。
⑥碧落:天空。
⑦槎:木筏。
⑧斗牛:天上的星宿名。
虎丘寺[唐]张籍望月登楼海气昏①,剑池无底浸云根。
老僧只恐山移去,日暮先教锁寺门。
【注释】①海气昏:水汽迷蒙。
②云根:深山云起的地方。
86.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句方法提示解释或曰浮图下[语境分析法]上一句为“墓今不知其处”(1)墓不当在其下[课内迁移法]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龂腭益奇[成语关联法]精益求精(3)要以秋月为胜[查阅词典法]①经得住;②胜利;③美好、美景;④超过。
(4)(填序号)8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B.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
河渚^①间有仲长子光^②者,亦隐士也,无妻子。
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
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③雁、莳^④药草自供。
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
自号“东皋^⑤子”。
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终于家。
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
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注】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②仲长子光:字不耀,洛阳人。
③凫:野鸭。
④莳:移植。
⑤东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有“登东皋以舒啸”句,“东皋”由此而来。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无妻子..()②日.与对酌()③君有奴婢数.人()④终.于家()(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绩爱其真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其真不知马也(《马说》)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1)①妻子儿女②每天③几,几个④终了,结束(2)C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遂相近结庐【答案】遂/相近/结庐3.翻译下列句子。
(1)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翻译:(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翻译:【答案】(1)即使有刺史来拜见他,他都不应答人家。
(2)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4.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王绩的“性简傲”,请你概括出两点。
【答案】(1)辞官回家后就随便在仲长子光的附近盖了茅屋居住。
(2)有刺史来拜见,都不应答人家。
(二)阅读《晋文公攻原》,回答下列问题。
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题目及答案【中考必备】

5.【2017年•湖北宜宾】Ⅱ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8-21题。
(10分)【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辍耕之垄上舜发于畎亩之中B.佣者笑而应曰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C.为天下唱行拂乱其所为D.百姓多闻其贤曾益其所不能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举大计亦死百里奚举于市B.必先苦其心志天下苦秦久矣C.扶苏以数谏故项燕为楚将,数有功D.等死,死国可乎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0.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1.胨涉历尽艰辛最终“立为王,号为张楚”,舜、博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均出身卑微但终成大业。
初二语文下学期文言文试卷1

初二语文下学期文言文试卷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礼记》一则)【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
人之立志,顾②不如蜀鄙之僧哉?(节选自彭端淑《为学》选段)【注】①鄙:边远地区。
②顾:反倒,反而。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虽有至道至:________②学学半学:________③子何恃而往恃:________④西蜀之去南海去: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B.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D.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4)【甲】、【乙】两文都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启发,但侧重点并不相同,请说说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诫子篇(含解析)

D.即幸.不被人知悉幸:侥幸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言恨不一日离汝汝其.慎之B.然必令汝出门者.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C.治国之.道不一余五旬外之.人也D.诸前辈犹多不以.然以.从事于所学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B.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C.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D.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本文虽有对儿子的委婉责备,但更多的是耐心的教导、殷切的期待和深切的想念,写得语重心长,感人至深。
B.张之洞教导儿子不要畏惧辛劳,不要自恃高贵,要勇猛刚强坚毅,务必要养成军人的禀赋。
C.张之洞告诫儿子,就算将来毕业后,靠父亲的庇护能谋得一官半职,也要好学上进,体察民情,不要放纵自己。
D.张之洞十分关爱儿子,在儿子离家半月后,就急着写信,把家里的大小事情全都告诉他,让他不要牵挂家里。
5.把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汝只虑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
(2) 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曾国藩诫子书清·曾国藩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
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
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
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人教版《陋室铭》对比阅读五篇(含答案)

人教版《陋室铭》对比阅读五篇(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
(10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有屋数间,有田数亩,用盆为池,以瓮为牖①,墙高于肩,室大于斗,布被暖余,藜藿②饱后,气吐胸中,充塞宇宙。
笔落人间,辉映琼玖③。
人能知止,以退④为茂。
我自不出,何退之有?心无妄想,足无妄走,人无妄交,物无妄受。
炎炎论之⑤,甘处其陋。
绰绰言之⑥,无出其右。
羲轩之书⑦,未尝去手。
尧舜之谈,未尝离口。
谭中和天⑧,同乐易友,吟自在诗,饮欢喜酒。
(选自《小窗幽记》)【注释】①牖(yǒu):窗户。
②藜藿( líhuò):泛指粗劣的粮食。
③琼玖:美玉。
④退:隐退。
⑤炎炎论之:(如果)以华美而论。
⑥绰绰言之:(如果)以旷达面论。
⑦羲轩之书:指上古时期的书。
⑧谭中和天:谈论的是儒家的中和之道。
9.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
(2分)(1)斯.是陋室()(2)谈笑有鸿儒..()(3)无丝竹..之乱耳()(4)用盆为.池()10.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自不出,何退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出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陋室之陋的一项 ( )(2分)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用盆为池,以瓮为牖。
D.墙高于肩,室大于斗。
1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节操、志趣;在语言方面,两文文辞精练,多用四字短句,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来朗朗上口。
中考语文总温习——真题试题分类汇编之课外文言文阅读含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总温习——真题试题分类汇编之课外文言文阅读(含参考答案)(二)(2021·镇江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
(共13分)太祖微行至田舍,见一村翁,问其生庚。
翁告之某年月日时,皆同上。
太祖曰:“尔有子乎?”答曰:“否。
”“有田产乎?”曰:“否。
”“然则何以自给?”日:“吾恃养蜂耳。
”曰:“尔蜂几何?”曰:“十五桶。
”太祖默念曰:“我有两京十三省,渠有蜂十五桶。
此年月日相合之符。
”太祖又问曰:“尔于蜂,岁割蜜,凡几回?”翁曰:“春夏花多,蜂易采,蜜不难结,我逐月割之。
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
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量人为出,以糊其口;而蜂亦有馀蜜,得不馁。
明岁,又复酿蜜。
我行年五十,而恃蜂以饱,盖若此。
他养蜂者不然,春夏割之,即秋亦尽割之,无馀蜜,故蜂多死。
今年有蜜,明年无蜜,皆莫我若也。
”太祖叹曰:“民犹蜂也,君人者不务休养,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是亦不留馀蜜之类也。
蜂丈人之言,可以传矣,可为养民者法矣。
”(选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注释】①太祖:明代建国皇帝朱元璋。
②微行:帝王或高官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
③两京十三省:两京指南京、北京;十三省指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十三省。
④渠:他。
⑤听:听作则,听凭。
⑥啖(dàn):吃。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多少⑴尔蜂几何..⑵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互换⑶得不馁.:气馁(停止)⑷竭泽取之:舀干..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5分)⑴然则何以自给?既然这样,你是靠什么生活的呢?⑵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
我割三成的蜜,留下七成的,让蜜蜂自己吃,以保证它们一年都有吃的。
11.太祖得知自己与蜂丈人生庚相同,发现民与蜂相当,最后联想到取蜜与税收相似。
12.文中的太祖具有哪些特点?答:太祖亲民,体恤民情;太祖擅长学习,接地气。
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

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伯中幼警敏嗜学,不以食息废,口不绝吟讽,精思妙契①,至忘寒暑。
幼时,大父②庄山藏书万卷,窃读殆遍,大父久而方觉已,甚奇之。
受学于季大父主静公。
公善诱导,居尝举所见宋儒诸老,宿德仪型③,嘉言善行④,令人竦然⑤。
伯中益自刻苦。
父万安公,清旷不仕,家仅给无余。
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
晨起供洒扫,园疏厨灶之下,书册不离手。
箪瓢饮,炊菽数边⑥,且啖且读,未尝知味。
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精究。
(注释)①精思妙契:精心思考,神妙契合。
②大父:祖父。
下文“季大父”即叔祖父。
③宿德仪型:以年老有德者做典范。
④嘉言善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⑤竦然:恭敬的样子。
⑥箪瓢饮,炊菽数边:吃一算饭,喝一瓢水,只以一些菽豆为食。
这里都是指清苦的生活。
(1)下列对文中“大父久而方觉已”一句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句中的“已”是句末语气词,在句中无实意。
B.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C.句中的“觉”应读“jué”,与“觉悟”的“觉”意思相同。
D.这句话应翻译为“祖父过了很久才发觉”。
(2)仔细阅读选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选文中伯中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用四字词概括)2.文言文阅读。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①欲放去邪?”遂遣之。
(丙)谢太傅盘桓②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
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宋史王安石传》(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宋史·王安石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
安石少好读书,其属文动笔如飞。
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时有诏舍人院无得申请除改文字,安石争之曰:“审如是,则舍人不得履行其职,而一听大臣所为,自非大臣欲倾侧而为私,则立法不当如此。
今大臣之弱者不敢为陛下守法,而强者则挟上旨以造令,谏官、御史无敢逆其意者,臣实惧焉。
”语皆侵执政,由是益与之忤。
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安石本楚士,未知名于中朝,神宗在藩邸,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维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
”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
开封民避保甲,有截指断腕者,维言之,帝问安石,安石曰:“此固未可知,就令有之,亦不足怪。
今士大夫睹新政,尚或纷然惊异。
况于二十万户百姓,固有蠢愚为人所惑动者,岂应为此遂不敢一有所为邪?”帝曰:“民言合而听之则胜,亦不可不畏也。
”熙宁十月,彗出东方,诏求直言,及询政事之未协于民者。
安石率同列疏言:“先王虽有官占,而所信者人事而已。
天文之变无穷,上下傅会,岂无偶合。
所传占书,又世所禁,誊写伪误,尤不可知。
陛下盛德至善,岂须愚瞽复有所陈。
”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馀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B.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C.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D.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2.下列对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2020部编版八年级文言文专题02 《答谢中书书》(实战训练)(解析版)

《答谢中书书》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2019年广西玉林市中考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润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略无阙处略无:一点都没有B.属引凄异属引:连续不断C.五色交辉五色:指青、黄、白等多种颜色D.自康乐以来康乐:指南朝年号(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太阳或月亮的。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乘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树木和竹子,一年四季都保持青翠的颜色。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不再有其他地方能比这里的景色更奇异的了。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文语言凝练生动,音韵和谐。
【甲】文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乙】文散文的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饬之美结合完美。
B.【甲】文以总分思路构文,先后给人以山壮、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乙】文以总分总思路构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
C.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都直接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两文作者寄情山水,崇尚自然。
山水各异,其美略同,古来共谈,关注和热爱美好山河的情怀千古传流。
中考语文福建省各地2022-2023学年模拟试卷分类专题——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中考语文】福建省各地2023年模拟试卷分类专题—文言文阅读福建省厦门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题(二)(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没有独亲其亲,没有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没有必藏于己;力恶其没有出于身也,没有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没有兴,盗窃乱贼而没有作,故外户而没有闭。
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节选)【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没有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没有为盗,安④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⑤,路没有拾遗,外户没有闭,商旅野宿焉。
——《资治通鉴﹒唐纪八》(节选)【注释】①上:指唐太宗。
②哂:微笑。
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百姓无偿劳动。
④安:何必。
⑤升平:太平。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选贤与.能与:(2)女有归.归:(3)使.民衣食有余使:(4)自.是数年之后自: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没有暇顾廉耻耳B.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没有暇顾廉耻耳C.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没有暇顾廉耻耳D.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没有暇顾廉耻耳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人没有独亲其亲,没有独子其子。
(2)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
9.乙文中“海内升平,路没有拾遗,外户没有闭”一句使你联想到甲文中的哪个句子?唐太宗采取哪些措施达到了“止盗”的?请简要概括。
福建省三明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没有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没有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没有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乙】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
字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
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
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
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
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
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
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
(选自《书学集成·汉宋卷》,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②宴酣之乐________③字法中绝将五十年________④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________(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至于负者歌于途/其节见于艰危B. 醒能述以文/属予作文以记之C. 禽鸟知山林之乐/食之末必不佳D. 泉香而酒洌/而追踪前贤未有三四人(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②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
(4)欧阳修的“为人”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陈列、摆开;尽兴地喝酒;消失、断绝;以……为宝(2)A(3)①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事的人。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二)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二)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楚庄王欲伐越。
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杜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
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故曰:“自见之谓明。
”(选自《韩非子·喻老》)(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2)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并解释。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楚庄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乙】己卯上元,余在儋州①,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
步城西,入僧含,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
归舍已三鼓矣。
合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②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③,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书上元夜游》)【注】①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苏轼于1097年被贬至此。
②过:苏过,苏轼的小儿子。
③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韩愈《赠候喜》诗说“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洳(浅水处)”,韩愈作此诗时,仕途不甚得意,借钓鱼寄寓对人事的感慨。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醒能述以文者②太守谓谁③予欣然从之④盖自笑也(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②放杖而笑,就为得失?(3)【乙】文苏轼“自笑”和“笑韩退之”的原因各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苏轼与欧阳修的思想境界有何共同之处?请联系【甲】【乙】两文简要分析。
《周亚夫军细柳》《陈涉世家》阅读练习及答案(成都武侯区2022届中考二模)

成都武侯区2022届中考第二次诊断性测试题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5—8题。
甲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乙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节选自《陈涉世家》)5.下列语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B.吾欲入劳军劳:慰劳C.改容式车容:表情D.若为佣耕若:如果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天子且至且焉置土石B.天子为动士卒多为用者C.佣者笑而应曰而伯乐不常有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悉以咨之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
A.陈涉年轻时,曾经雇佣了別人一起讲地。
(一次)他停止耕作田埂上的地。
B.陈涉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受雇佣耕地,(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
C.陈涉年轻时,经历了雇佣别人一起耕地,(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
D.陈涉年轻时,经历同别人道受雇佣耕地,(一次)他停止耕作田埂上的地。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段选文皆长于记人。
甲文重点勾勒出治军严明的“真将军”周亚夫,乙文形象刻画了不甘现状、少有大志的陈涉。
B.两段选文均以对话展开内容。
甲文在天子至营前后的对话中交代了劳军经过,乙文以陈涉与佣者的交流表现了人物鲜明个性。
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二

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二篇一:[精品]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之十二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之十二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之十二野马绝尘2013年江西省2013年江西省(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10分)楚庄王欲伐越。
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
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注释】越:越国。
睫:眼睫毛。
庄蹻(qi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王之兵自败于秦晋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丧()明()[来源:Zxxk]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译文:12.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答:13.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
(2分)答:(二)(10分)9.B(2分)10.丧失(1分)明智(1分)11.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1分),问题不比越国少(1分)。
12.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
(2分)13.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1分)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
(1分)2013年江西省南昌市(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10分)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七年级上册(原卷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共35组)一、咏雪(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安怜翁谢奕①作剡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③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④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⑤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①谢奕: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
②剡(shàn):指剡县,在今天的浙江嵊州。
③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
④绔:裤子;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
⑤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未若柳絮因.风起因:(2)遂遣之.之:2.用“/”标注画线句子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A.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B.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C.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D.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阿奴欲放去邪?4.两篇短文里都有孩童的形象,在《咏雪》一文中看到童年谢道韫是一个(1)____________的人;而《谢安怜翁》中童年谢安则是一个(2)_________________的人。
5.比较阅读两文,《谢安怜翁》中“奕于是改容”,体现了谢奕对幼弟怎样的态度?这与《咏雪》中谢安对待子侄辈的态度有何异同?(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2024年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4年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余为夷陵①令时,得琴一张于河南刘几,盖常琴也。
后做舍人②,又得琴一张,乃越琴也。
后做学士,又得琴一张,则雷琴也。
官愈高,琴愈贵,而意愈不乐。
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③自释。
及做舍人、学士,日奔走于尘土中,声利扰扰盈前,无复清思,琴虽佳,意则昏杂,何由有乐?乃知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适,无弦可也。
(节选自欧阳修《书琴阮记后》)[注]①夷陵:地名。
②舍人:官名。
③萧然:悠闲,潇洒。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望其旗靡B.名之者谁/有仙则名C.山间之朝暮也/皆朝于齐D.余为夷陵令时/不足为外人道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首段由远及近,移步换景,交代了醉翁亭的位置,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B.甲文第二段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了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和四时之景的不同。
C.乙文中作者曾先后得到三张不同的琴,琴越来越好,作者反而越来越不快乐。
D.两篇选文都以写青山绿水为主,目的都是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4.从选文来看,欧阳修“意不在酒”、乐“不在器”,那么他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呢?请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2(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2江苏省南京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一)文言文阅读(8分)闽有带鱼[明]谢肇肃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①。
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
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人之嗜好无常如此。
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闽所作带鱼鲊,遇闽人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
(选自《五杂组》,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4月版,题另加)[注]①不以登俎(zǔ):意为上不了台面。
②啖(dàn):吃。
7.米豆念上文,对画直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念了四遍,你告诉她()是正确的。
(2分)A.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B.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C.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D.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8.米豆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她理解。
(3分)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9.小轩向你提了个问题:“闽人轻贱的带鱼,监司却念念不忘,这说明什么道理啊?”你谈了自己的思考。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分)A8.(3分)示例: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
9.(3分)示例:人对事物的嗜好与其贵贱无关。
江苏省苏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藻[晋]祖台之汉武帝与近臣宴会于未央殿,忽闻人语云:“老臣冒死自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中考链接一、阅读下面两段语段回答问题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这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②遂许先帝以驱驰()③故五月渡沪()④先帝不以臣卑鄙()⑤深入不毛()⑥臣本布衣()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_______。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①六出:______________②东和:______________③收二川:______________④七擒:______________⑤北拒:______________⑥排人阵:______________6.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B、以伤先帝之明C、悉以咨之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7.用一个成语概括: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划线语句的内容:______________。
8.“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9.“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中的“此”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10.概括这两段的文字的内容。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向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诸葛亮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2.①感动、激动②奔走效劳③所以(因此)④身份低微,出身鄙野⑤苗⑥平民⑦探望3.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4.三顾茅庐临崩寄大事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5.①六出:六出祁山②七擒:七擒益获③东和:东和孙吴④北拒:北拒曹魏⑤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6.D7.三顾茅庐8.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9.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0.自叙三顾茅庐之恩。
追忆白帝托孤,并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11.突出先帝"三顾茅庐"的恩德。
12.略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
完成7~10题。
(15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以光先帝遗德()②引喻失义()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8.请解释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
(4分)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一叶知秋()②盖追先帝之殊遇()殊途同归()9.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权语。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诸葛亮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哪些建议?(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分)①发扬光大②适宜、恰当③给予④询问,征求意见8.(4分)①时候秋天②特别(或特殊)不同9.(4分)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无二。
(意思相近即可。
每句2分,加点字、词各0.5分。
)10.(3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三项建议(各1分)。
三、阅读《出师表》(节选),回答18-21题。
(14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1)以光先帝遗德光:(2)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3)亲贤臣,远小人远:(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1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悉以咨之辍耕之垄上语文试卷(课改区) 第5贞(共6页)B.试用于昔日叹息痛恨于桓、灵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塞忠谏之路D.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人不知而不愠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B.诚宜开张圣听C.不宜妄自菲薄D.叹息痛恨于桓、灵21.请将“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译文:22.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其中的一条,并就这条建议谈谈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3分)答:(二)阅读《吕蒙的故事》一文,回答23-25题。
(6分)宁(即甘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
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
后宁赍礼(赠送礼物)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
宁许蒙不杀。
斯须(一会儿)还船,缚至桑树,自挽弓射杀之。
毕,解衣卧船中。
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
宁闻之,故卧不起。
蒙母徒跣(赤脚步行)出谏蒙曰:“至尊(指吴主孙权)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
”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甘宁的字),老母待卿食,急(赶快)上!”宁涕泣嘘欷(哽咽,抽噎)曰:“负卿!”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2分)A.九宁厨下儿留有过过:过失B.宁许蒙不杀许:答应C.巳蒙以徒跣出谏蒙曰谏:进谏D.属汝以大事属:通“嘱”,嘱托24.请将“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译文:25.文中吕蒙形象鲜明,试概括人物性格并作简要分析。
(2分)答:18.(1)发扬光大(2)挑选,选拔(3)远离( 4)显示,表明(每小题1分,共4分。
)19.D(D中的两个“而”字都表转折;A中两个“之”字分别用作代词和动词;B中两个“于”字的意思分别是“在”和“对”;C中两个“以”的意思分别为“用来”、“以致”。
) 20.C(“异同”——在这里是偏义复词,指“不同”;今义:含“相同”和“不同”;“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商店开门营业:“痛恨”——古义:痛心遗恨,今义:非常憎恨。
) 21.如果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
(“作奸犯科”、“有司”翻译错误每个扣0.5分。
句式不顺不对扣1分。
)22.(1)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1分。
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2)言之成理即可(2分)“建议”不对应的不能得分。
)23.C(“谏”应为“劝说”的意思。
)24.吕蒙大怒,擂起战鼓,调动军队,打算上船攻打甘宁。
(错译“兵”、“就”的意思各扣0.5分,句式不顺不对扣1分。
)25.吕蒙性格: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1分。
答对性格中的一点得1分,每多答对一点加1分,附加分不得超过2分。
)在甘宁背信弃义的情况下,能听从母亲的意见,以国事为重,不以私怒而攻杀甘宁。
(1分。
)四、阅读两则短文,回答问题甲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