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海南大学研究生342-农业综合四考试大纲
![海南大学研究生342-农业综合四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69022f9195f312b3169a5b9.png)
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二、考试时间180分钟。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闭卷、笔试。
满分150分,其中发展经济学50分,农业经济学50分,农村政策学50分。
四、考试内容第一部分发展经济学第一章发展经济学第一节发展经济学的内涵、基本假定以及特点第二节发展经济学的发展第二章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第一节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第三章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第一节路径依赖第二节学习与替代:人为的挑战能走多远第三节既有制度安排的刚性第四节剩余流出:中心—外围论及其他解释第五节选择:从自己国内的文章做起第四章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经济增长模型第二节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第五章二元经济发展理论第一节引言第二节二元经济模型第三节经济发展启动和发展序列理论第四节经济起飞理论第五节改造传统农业理论第六章发展与人类福利第一节概念与衡量工具第二节收入分配相关理论第三节贫困问题第四节收入分配政策和战略第七章开放、贸易与发展第一节发展与贸易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理论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第四节发展中国家利用外部资源的理论第五节发展中国家利用外部资源的实践和战略第八章可持续发展第一节概念与原理第二节政策方案第三节可持续性的衡量第九章经济革命与经济奇迹第一节经济革命第二节工业化第三节中国的历次工业化第四节中国的经济奇迹第十章人口与劳动力第一节人口第二节劳动力第三节教育第十一章物资资本第一节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第二节国内资本的来源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形成第十二章技术进步第一节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二节技术引进第三节技术选择第四节技术创新第十三章政府和制度第一节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第二节政府干预第三节制度与经济发展第二部分农业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农业的概念、特性、地位与作用第二节西方农业经济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第一节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均衡第二节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弹性第三节农产品供求均衡理论应用第三章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第一节市场与流通概述第二节农产品批发市场第三节零售业态的变化与农产品零售市场第四章农产品期货市场第一节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概念与特点第三节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与作用第五章农产品国际贸易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第二节WTO有关农产品贸易的基本规则第三节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演变与特点第四节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第六章土地与水资源第一节土地概述第二节土地集约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第三节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第四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流转第五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第七章农业劳动力第一节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第二节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第三节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第四节农业劳动生产率第八章农业技术进步第一节农业技术进步概述第二节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第三节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第九章农业资金第一节农业资金的含义、运动规律与特点第二节农业财政资金第三节农业信贷资金第四节农户资金第十章农业信息与农业信息化第一节农业信息、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信息化的内涵第二节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第三节农业信息商品与市场第四节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与完善第十一章农业家庭经营第一节农业家庭经营的争论、历史演变与国际经验第二节家庭经营作为农业主要经营形式的理论分析第三节农业家庭经营的兼业化第四节中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第十二章农业合作社第一节合作社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农业合作社的含义、原则、作用与运行特征第三节中外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第十三章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节农业产业化经营内涵、产生的原因及其契约关系第二节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主要因素第十四章农业保护政策第一节农业保护政策的含义、理论依据与判别标准第二节农业保护政策的发展与演变第十五章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第一节食品质量安全的内涵与其经济特性第二节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市场主体行为与政府监管第三节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第十六章农业产业结构第一节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特征与作用第二节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条件与演进趋势第三节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第四节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与战略调整第十七章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农业现代化第一节传统农业的改造第二节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与主要内容第三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第十八章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常规现代农业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第二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特征第三节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第四节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第五节持续农业发展趋势第三部分农村政策学第一章中国农业生产组织政策第一节农业生产组织政策的演变及评价第二节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分析第三节农业生产组织创新的政策建议第二章中国农业土地政策研究第一节农业土地政策的演变及评价第二节农业土地政策的内容与特点分析第三节农业土地政策的实施障碍分析第四节农业土地政策建议第三章中国农业科技政策研究第一节农业科技政策回顾与评价第二节农业科技政策的环境条件与目标取向第三节农业科技政策改革的路径第四章中国农业流通政策研究第一节农业流通政策改革的简要回顾第二节农业流通的基本模式及其缺陷第三节农业流通政策的改革建议第四节加入WTO与我国农业流通的应对措施第五章中国农业金融政策研究第一节我国农业金融的发展状况第二节我国农业金融政策的内容第三节部分国家农业金融制度第四节我国农业金融政策的完善第六章中国农业支持政策研究第一节农业支持政策回顾与现状第二节农业支持政策存在的问题第三节WTO的绿箱支持与我国的农业支持政策第七章中国农村环境保护政策研究第一节农村的生态环境与资源问题第二节农业生产与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第三节乡镇企业与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第四节农村的生活环境与污染问题第五节农村环境问题的政策思路和建议第八章中国农村卫生政策研究第一节中国农村卫生的历史与现状第二节农村卫生政策的改革思路第三节农村卫生产品的提供与生产第四节建立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第九章中国农村公共安全政策研究第一节我国农村公共安全的历史回顾第二节目前农村公共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节农村公共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四节农村公共安全的理论探讨第十章中国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研究第一节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指导思想第二节我国农业税费改革的具体政策设计第十一章中国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研究第一节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迫切性第二节中国农民社会保障的制度变迁及发展现状第三节我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第四节构建新型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
大连海洋大学农业知识综合四大纲
![大连海洋大学农业知识综合四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72f0df7551810a6f524863b.png)
六、宅基地以外的其他集体建设用地第二章农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第一节耕地资源利用保护一、我国耕地资源概述二、耕地资源保护政策第二节水资源利用保护一、我国农业水资源概述二、农业水资源保护政策第三节森林资源利用保护一、我国森林资源概述二、森林资源保护政策第四节草原资源利用保护一、我国草原资源概述二、草原资源保护政策第五节渔业资源利用保护一、我国渔业资源概述二、渔业资源保护政策第六节农业环境保护一、我国农业环境概述二、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第三章农业科学技术教育第一节农业科学技术一、农业科学技术概述二、新时期农业科技发展的方针、目标与任务三、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第二节农业教育一、农村学前教育二、农村义务教育三、农业职业教育四、农业继续教育五、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第四章农业金融、税收与保险第一节农业金融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二、我国农业金融政策三、我国农业贷款政策四、新型农村金融贷款业务第二节农业税收一、涉农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二、耕地占用税优惠政策三、涉农项目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四、涉农车船税优惠政策五、涉农印花税优惠政策六、涉农营业税税收优惠政策七、涉农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八、涉农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九、涉农消费税优惠政策第三节农业保险一、农业保险的涵义二、农业保险的种类三、政策性农业保险四、种植业保险优惠政策五、养殖业保险优惠政策第五章农民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第一节农民基本权益的法律保护一、公民权利二、农民的民主权益三、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四、农民的财产权和继承权五、农民享有公共产品的权益六、农民纳税权益七、农民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一、农村社区的类型二、农村社区的特征第三节农村社区发展一、社区发展的含义二、我国的农村社区发展第三章农村的社会文化第一节农村文化概述一、文化的概念二、什么是农村文化三、农村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功能四、农村文化变迁第二节农村的习俗与民间宗教一、农村习俗二、民间宗教第三节农村生活方式一、什么是生活方式二、农村生活方式的表现第四章农村工业化第一节农村工业化概述一、什么是农村工业化二、我国农村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三、毛泽东的农村工业化思路第二节我国农村工业化历程与特征一、乡村手工业传统二、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工业化三、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工业化第三节中国农村工业化的模式一、农村工业化模式的产生二、农村工业化三大模式三、农村工业化模式的特征第五章农村城镇化第一节农村城镇化概述一、什么是农村城镇化二、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意义三、农村城镇化的机制第二节农村城镇化历程一、国外农村城镇化历程二、我国农村城镇化历程三、当前关于我国农村城镇化道路的争论第三节小城镇建设一、小城镇与小城镇建设的含义二、小城镇建设研究概述三、小城镇建设的意义四、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建议第六章农村社会保障第一节农村社会保障概述一、社会保障的概念二、农村社会保障的定义三、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第二节农村社会救助一、农村社会救助的对象二、农村社会救助的基本内容三、农村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三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概念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内容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问题与对策第四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提出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成效、问题与对策。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https://img.taocdn.com/s3/m/fbeb63dd84254b35eefd34f4.png)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时间为3小时,总分为150分),共包括农村社会学(50分)、农业政策学(50分)和农业经济学(50分)三部分,这三部分的考试大纲分述如下:一、农村社会学(部分)(一)考试大纲的性质《农村社会学》是北京农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科目之一,占《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内容的三分之一。
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大纲的编制依据和适用范围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李守经主编的《农村社会学》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农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三)考试内容1、乡村建设运动。
2、农民的社会化及其特征。
3、农村家庭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4、农村邻里关系及其特点。
5、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类型及其功能。
6、农村社区的类型与特点。
7、中国农村的社会分层结构及其分化。
8、农村社会流动。
9、农村社会变迁的影响因素及现状。
10、农村社会控制的原则与机制。
(四)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应全面掌握农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说明生活中的社会现象。
(五)试卷结构(农村社会学考试内容占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硕士基础课试卷内容的三分之一,按照试卷总分150分计,农村社会学按50分设计试题结构)名词解释 10分简答题 25分论述题 15分(六)考试方式及时间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七)主要参考书[1]《农村社会学》,李守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
二、农业政策学(部分)(一)考试大纲的性质《农业政策学》是报考北京农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农业知识综合课考试内容的三分之一。
为便于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了解考试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大纲的编制依据和适用范围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何忠伟主编的《中国农业政策与法规》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农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湖北大学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大纲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湖北大学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大纲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e55344f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5.png)
硕士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科目代码:342)着重考察考生农业理论综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掌握农业农村政策,农村社会,农村公共管理的基本观点、方法、原理研究和分析农村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农业农村政策学》一、绪论1.习近平的三农思想2.农业农村政策概述、研究内容及其历史演变。
二、农业农村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及调整1.农业农村政策的制定。
农业农村政策的主体与客体、目标的确定,制定的程序。
2.农业农村政策的执行3.农业农村政策的评估及调整三、农村经营制度1.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内容。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目标、内容。
3.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目标、内容。
四、农村产业发展政策1.农村产业结构政策。
农村产业结构政策目标、内容。
2.农村产业现代化政策。
农村产业现代化政策目标、内容。
3.农村产业融合政策。
农村产业融合政策目标、内容。
五、农产品与农村市场政策1.农产品加工贸易政策。
农产品加工政策、流通政策、价格政策、贸易政策。
2.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3.粮食政策。
我国粮食供给与需求,我国主要粮食政策。
六、农村土地政策1.农村土地政策概述。
农村土地及农村土地政策的概念、目标及演进、变迁。
2.农村土地物权政策。
农村土地所有权政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政策,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政策。
3.农村土地流转政策。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政策,家庭承包地、宅基地抵押流转的政策探索。
4.农村土地保护政策。
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土地用途管制及闲置管理政策。
七、农村人力资源政策1.农村人力资源政策概述。
人力资源的含义、特点,农村人力资源政策的目标及内容。
2.农村就业政策。
农村就业形势及特点,农村就业政策的目标及内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扩大就业政策。
3.农村人力资源流动政策。
324农业综合知识四内容
![324农业综合知识四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45303c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f.png)
324农业综合知识四内容《农业知识综合四》(农业管理专业)(考试时间为3小时,总分为150分,由农业政策与法规、农业经济学、管理学三部分组成,各占50分)。
考试大纲如下:一、农业政策与法规(一)考试大纲的性质《农业政策学》是报考北京农学院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农业知识综合课考试内容的三分之一。
为便于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了解考试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内容1.农业政策的概念、特点与作用;农业政策制定的过程;农业政策的实施与调整2.农业法的概念、调整对象与范围;农业法的基本原则3.农业政策与农业法规的联系及区别;农业政策与农业法规的辩证统一4.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内涵及特点;实行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重要意义;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5.农业土地政策的目标;我国农业土地政策与法规6.农产品流通政策的手段及目标;我国国内农产品流通政策;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政策;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与法规7.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目标及手段;农业资源的内容;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法规内容;我国的农村环境保护政策体系和手段8.农业科学技术的概念及特点;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政策与法规9.农业金融政策的目标和手段;我国的农业金融政策;农业财政政策的目标和手段;我国的农业财政政策;农业保险的定义和功能;农业保险政策的目标;我国的农业保险政策10.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战略(三)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掌握农业政策的实质、基本特征,农业政策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农业政策分析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了解现阶段我国主要的农业政策。
能够运用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些具体的农业政策问题。
(四)试题结构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五)考试方式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二、农业经济学(一)考试大纲的性质农业经济学是报考北京农学院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农业知识综合课考试内容的三分之一。
北京农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农村发展)2021年初试大纲
![北京农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农村发展)2021年初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4ff428558fafab068dc02c9.png)
2021年初试科目(342)农业知识综合四(农村发展)考试大纲《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时间为3小时,总分为150分),由农村政策学、管理学、农村社会学三部分组成。
其中,农村政策学(50分)、管理学(50分)、农村社会学(50分),考试大纲如下:第一部分:考试相关说明一、卷面结构1、课程组成:农村政策学、管理学和农村社会学。
2、内容组成: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占70%;应用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知识应用题等方面的内容占30%。
3、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二、考试时间和方式1、考试方式:笔试2、考试时间:3小时第二部分:考试大纲性质、考试要求及大纲内容农村政策学:一、考试大纲的性质《农村政策学》是攻读农村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初试考试内容,占《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内容的三分之一。
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相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北京农学院农村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要求1.了解党和国家关于农村的基本政策,掌握重要政策的内涵、目标和实施路径。
2.通过对农村政策的了解,能够对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解答思路,以此为依据考察考生是否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是否具备进一步培养的知识储备和科研能力。
三、大纲内容第一章绪论一、学习要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振兴基础、发展态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远景谋划二、关键点: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第二章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一、学习要点:统筹城乡发展空间、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分类推进乡村发展、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二、关键点: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分类推进乡村发展第三章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一、学习要点: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二、关键点: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第四章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一、学习要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二、关键点: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第五章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一、学习要点: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二、关键点: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第六章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一、学习要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夯实基层政权二、关键点: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第七章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一、学习要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二、关键点: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第八章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一、学习要点: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强乡村振兴用地保障、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加大金融支农力度二、关键点: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管理学:一、考试大纲的性质《管理学》是攻读全日制农村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内容,占《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内容的三分之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发展专硕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发展专硕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b8874426bec0975f565e2a7.png)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2020版)《农业知识综合四》(科目代码:342)包含管理学、农村社会学和农村政策学三部分考核内容。
本考试大纲分别对三部分的考核内容予以说明。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Ⅰ. 考查目标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管理学、农村社会学和农村政策学的相关专业素质和基本能力。
具体包括:1.考生应全面掌握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管理学的有关方法,并能够运用管理学理论及方法,分析和解决组织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能够结合组织管理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2.要求考生全面掌握农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说明生活中的社会现象。
3.要求考生全面掌握农村政策的实质、基本特征、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农村政策对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作用。
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农村政策,能够运用政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我国农村发展中的具体政策问题。
Ⅱ.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
2.简答题。
3.论述题。
Ⅲ. 考查内容第一部分管理学一、管理与管理学1.人类的管理活动2.管理的职能与性质3.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4.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二、管理思想的发展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2.西方传统管理思想3.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4.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三、管理的基本原理1.管理原理的特征2.系统原理3.人本原理4.责任原理5.适度原理四、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1.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2.几种相关的道德观3.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4.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5.企业的社会责任五、管理的基本方法1.管理的方法论2.管理的法律方法3.管理的行政方法4.管理的经济方法5.管理的教育方法6.管理的技术方法六、决策1.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2.决策的类型与特点3.决策的理论4.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5.决策的方法七、计划与计划工作1.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2.计划的类型3.计划编制过程八、计划的实施1.目标管理2.滚动计划法3.网络计划技术4.业务流程再造九、组织设计1.组织设计概述2.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3.部门化4.集权与分权十、人员配备1.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2.管理人员的选聘3.管理人员的考评4.管理人员的培训十一、组织力量的整合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2.直线与参谋3.委员会十二、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1.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2.管理组织变革3.组织文化及其发展十三、领导与领导者1.领导的性质和作用2.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3.领导方式及其理论4.领导艺术十四、激励1.激励的性质2.激励理论3.激励实务十五、沟通1.组织中的沟通2.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3.冲突与谈判十六、控制与控制过程1.控制及其分类2.控制的要求3.控制过程4.危机与管理控制十七、控制方法1.预算控制2.非预算控制3.成本控制4.其他控制方法十八.管理的创新职能1.创新及其作用2.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3.创新的过程和组织十九、企业技术创新1.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2.技术创新的源泉3.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二十、企业组织创新1.企业制度创新2.企业层级结构创新3.企业文化创新二十一、展望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学1.科学技术革命与管理学2.互联网对管理学的挑战3.未来的管理第二部分农村社会学一、绪论1.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3.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二、农村社会学的简要发展史1.国外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2.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农村社会学3.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的中国农村社会学三、农村社会的主体——农民1.农民的内涵及其特征2.农民的社会化3.农民的历史地位与中国农民问题四、农村人地关系1.人地关系界定及相关理论2.中国农村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村人地关系五、农村社会关系1.农村社会关系概述2.农村社会网络3.农村社会资本六、农村的婚姻、家庭与家族1.农村婚姻2.农村家庭3.农村家族七、农村社会组织1.农村社会组织概述2.村民自治组织3.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八、农村社区1.农村社区的起源及特点2.村落3.农村社区权力结构4.农村社区建设九、农村社会分层1.农村社会分层概述2.中国农村社会分层结构的历史变迁3.当代中国的农村社会分层十、农村社会流动1.农村社会流动概述2.农村社会流动的历史演变3.当今世界的农村社会流动4.当代中国的农村社会流动十一、农村社会问题1.农村社会问题概述2.农村人口问题3.农村教育问题4.失地农民问题十二、农村社会控制1.社会控制概述2.中国农村社会控制的历史演变3.加速转型时期农村社会控制体系的完善十三、农村社会保障1.农村社会保障概述2.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历史演进3.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4.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趋势与对策十四、农村社会现代化1.农村社会变迁2.农村城市化和农村社会现代化3.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历程与模式4.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十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第三部分农村政策学一、中国农村发展概述1.中国农村发展的基本历程和特征2.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历史环境3.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历史任务二、中国农村政策体系1.农村政策体系的历史回顾2.当前农村政策的基本取向3.当前农村政策体系框架三、农业基本经营制度1.当前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形成和演变2.当前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主要内容四、农地制度与政策1.我国农地制度的基本演变2.农地流转政策3.农地征用政策4.农地整理政策五、农产品供给保障政策1.农产品供给保障的政策背景2.农产品供给保障政策的内容3.农产品供给保障政策的实施现状六、粮食政策1.国家粮食安全2.粮食直补政策3.粮食风险基金4.针对重点地区实施的粮食政策七、农产品风险控制政策1.农产品风险控制政策的背景2.农产品风险控制基金3.最低收购价政策4.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八、农业技术应用补贴与培训政策1.农业技术应用补贴的政策背景2.良种补贴3.农机补贴4.测土配方施肥补贴5.农民科技培训九、农民收入政策1.农民收入政策背景2.农民增收政策3.农业补贴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背景2.农民转业培训3.城市吸纳与管理农民工政策4.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5.农民工权益保障政策十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政策1.农民合作组织的政策背景2.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的政策3.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十二、农村人口政策1.农村人口政策背景2.农村计划生育政策3.农村人口质量政策4.其他农村人口政策十三、农村扶贫政策1.农村扶贫政策背景2.农村扶贫政策的主要内容3.农村扶贫政策的执行成效十四、农村金融政策1.农村金融政策背景2.1979-2006年的农村金融政策3.2006年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新政4.其他农村金融政策十五、农村教育政策1.农村教育政策背景2.免费义务教育3.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十六、农村医疗政策1.农村医疗政策背景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3.农村医疗机构队伍建设十七、农村交通政策1.农村公路政策2.农村客运政策3.农村货运政策4.农村交通工具政策十八、农村水利政策1.农村水利政策体系的历史回顾2.小型农田水利政策3.农业水资源价格政策4.农村饮水安全政策十九、农村电力政策1.农村电力政策体系的历史回顾2.扩大农电覆盖范围政策3.农村用电价格政策4.地方电力项目政策二十、农村文化事业政策1.农村文化事业政策背景2.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政策3.农村信息化工程4.农村电影放映工程5.乡镇综合文化站6."农家书"与村镇图书室7.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二十一、农村新能源政策1.农村新能源政策背景2.农村生物质能源政策3.农村太阳能政策4.农村其他能源的开发利用二十二、农村民政政策1.农村民政政策的背景2.烈军属政策3.农村五保制度4.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5.农村养老制度6.殡葬政策。
农业知识综合四342-农业经济学
![农业知识综合四342-农业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9b59c5d549649b6648d747e4.png)
3、农业现代Βιβλιοθήκη 目标和指标体系;4、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
5、国外农业现代化的模式。
(四)农业生产要素
1、农业生产要素的构成;
2、农业生产要素的特点及功能;
3、农业生产要素的组合;
4、农业科学技术。
(五)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生产结构
1、农业生产结构;
2、农村产业结构;
(六)农业社会化
甘肃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农业知识综合四》农业经济学科目
考试大纲
学院名称(盖章):经济管理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 制 时 间:2011年9月20日
《农业知识综合四》农业经济学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类型
课程类别
专业学位型
科目代码
342
科目三
√
科目四
考查目标
通过该门课程的考试以真实反映考生对农业经济学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实践能力与水平,可以作为我校选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重要依据。
3、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十)现代农业的宏观调控
1、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宏观调控的必然性;
2、农业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内容;
3、农业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运用。
(十一)农业可持续发展
1、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基本理论;
2、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与模式;
3、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制度。
装订要求:A4纸(左边距2.6、右边距2.2、上边距2.5、下边距2.0),单倍行距。
考试要求
农业经济学考试旨在考查考生对农业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并在考察考生理论基础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将农业经济学理论基础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33623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管理学、农村社会学、农业政策学)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管理学、农村社会学、农业政策学)](https://img.taocdn.com/s3/m/4e3538e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9.png)
《农业知识综合四(管理学、农村社会学、农业政策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农业知识综合四》是农业硕士(农业管理和农村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科目,主要测试考生对于管理学、农村社会学、农业政策学等农业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大纲根据农业管理和农村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而制定。
二、考试内容及范围(一)管理学1.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2.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发展;3.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4.决策与计划;5.组织设计、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6.沟通与激励;7.控制过程与控制方法;8.管理的创新职能与企业组织创新;(二)农村社会学1.农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2.农民、农业和农村的基本概念;3.中国农村人地关系问题及其对策;4.中国农村经济及其制度变革;5.农村政治及其权力结构变迁;6.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7.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8.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9.农村贫困与农村扶贫;10.乡村振兴与城乡统筹发展;(三)农业政策学1.农业政策的本质与内涵;2.农业政策的制定及执行过程;3.农业政策的评估及调整;4.农业结构政策与农业结构调整;5.农业土地政策与农地流转制度创新;6.农村人力资源政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7.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技术推广政策;8.农产品流通与农业财政金融政策;9.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与农业的综合支持政策;10.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农业政策。
三、考试要求在答题纸指定位置答题,字迹工整。
四、试卷结构试卷总分150分,试题类型主要包括: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考试方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180分钟参考书目:1.《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周三多,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2.《农村社会学》(第三版),刘豪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3.《农业政策学》,孔祥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出版。
海洋大学考研《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海洋大学考研《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134cc3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b.png)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范围说明
一、考试性质
《农业知识综合四》是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程。
农业知识综合入学考试是为招收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而实施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它的指导思想是既要为国家选拔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又要有利于促进高等学校农业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考察目标
《农业知识综合四》主要是对考生农村发展与管理综合知识的考查,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发展经济学、农村政策学、农业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测试考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现代经济管理学理念和知识的能力,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参考书目
1.《发展经济学》第四版,马春文,张东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2.《农业经济学》第三版,李秉龙,薛兴利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5年
3.《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周三多、陈传明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
五、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否。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doc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doc](https://img.taocdn.com/s3/m/6f03fb7f2f60ddccda38a0aa.png)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2018年)《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共包括农村社会学、农业政策学和管理学三部分,各部分考试大纲分述如下:一、农村社会学(部分)(一)大纲综述《农村社会学》是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钟涨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农村社会学》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1、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农民的社会化3、农村社会资本4、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5、农村社会分层的标准及阶层结构变迁6、失地农民问题7、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历史演进(三)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应全面掌握农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说明生活中的社会现象。
(四)试卷结构农村社会学考试内容占农业知识综合试卷内容的1/3,按照试卷总分150分计,农村社会学按50分设计试题结构。
1、名词解释(10分)2、简答题(15分)3、论述题(25分)(五)考试方式及时间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三部分的考试时间合计为3小时,总分为150分(其中,本部分占50分)。
(六)主要参考书《农村社会学》,钟涨宝,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二、农业政策学(部分)(一)大纲综述《农业政策学》是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便于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了解考试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钟甫宁的《农业政策学》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1、导论政策与政策科学;农业政策的本质与内涵;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
2、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农业政策与经济理论;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
3、农业政策的制定农业政策问题内涵和特征;农业政策目标的含义、特点和确定原则;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思路与要求;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原则和主要的农业政策手段;农业政策方案的优化与选择。
339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339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s://img.taocdn.com/s3/m/a741fbf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6.png)
339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 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
网
西南财经大学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农业知识综合四》主要是对考生农村发展与管理综合知识的考查~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发展经济学、农村社会学、管理学等课程~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考试内容涵盖《发展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和《管理学》三门课程~满分为150分~各科目内容各为 50 分。
各科目具体考试内容范围如下: 发展经济学:,50分,
经济发展概览
经济增长:理论与经验模式
制度与经济发展
市场与政府作用
传统农业的改造与乡村转型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农村社会学:,50分,
农村社会中的个人——农民
农村社会组织
农村社会分层级社会流动
农村社会问题及社会控制
农村社会保障
中国农村城市化与社会现代化管理学:,50分, 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决策
计划与计划工作
组织
激励
沟通
管理的创新职能
企业组织创新。
2022湖南农业大学考研考试大纲-342农业知识综合四(农业经济学)
![2022湖南农业大学考研考试大纲-342农业知识综合四(农业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eb459c6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8.png)
农业经济学(一)导论1、农业的概念、特征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农业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农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1、现代农业中的产权结构产权内涵与产权结构内容。
现代农业产权结构的基本特征。
2、现代农业中的家庭经营现代农业中家庭经营的客观必然性。
现代农业中农户经营的特点。
我国农户家庭经营的特点。
现阶段家庭承包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3、农业中的合作经济农业合作经济的含义及类型。
合作经济的基本原则。
农业合作经济的功能。
(三)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1、农业的发展阶段原始农业。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2、现代农业概述现代农业的特点。
现代农业的典型形式。
3、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农业现代化的内容。
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四)农业市场化1、我国农业市场化的现状和障碍农业市场化的内涵。
农业市场化的评判标准。
测量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方法。
我国农业市场化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我国农业市场化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农业市场化的内容推动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铲除农业市场化的瓶颈。
加强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为中国的农业市场化提供支持。
3、农业市场化的动力发挥农业市场化过程中政府的推力作用。
发挥农业中介组织在农业市场化中的引力作用。
聚合政府和民间两方面力量,形成促进中国农业市场化的合力。
(五)农业国际化贫困的含义及测量。
我国农村贫苦的现状。
我国扶贫进展以及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扶贫政策及扶贫方式的选择。
4、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目标与政策选择。
(十四)“三农”方面的新政策1、当前一段时期内国家出台的最新政策,保持农业政策学研究的时效性和前沿性。
(如:近五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重要战略规划、重要领导讲话)。
1、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农业的外向型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00252acd4d8d15abe234e29.png)
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农业知识综合四》是为我校招收农业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设置的基础课选拔性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农业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为择优录取提供依据。
评价的标准是学校相关学科较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Ⅰ、考查目标《农业知识综合四》侧重于农村发展与管理综合知识考查,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Ⅱ、适用范围适用于农业管理领域的考生。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内容涵盖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管理学三门课程,各科目内容各为50分。
Ⅳ、考试内容农业经济学一、农业与农业现代化(一)农业的发展阶段1、原始农业2、传统农业3、现代农业(二)现代农业的特点(三)农业现代化1、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内容2、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与发展模式二、农业经营方式(一)农业集约经营1、农业集约经营的内涵和类型2、我国农业集约经营的意义3、农业集约经营中的土地报酬变化趋势4、我国农业集约经营的实现途径(二)农业规模经营1、规模经营与规模经济2、规模经营的优点3、农业规模经营的条件4、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途径(三)地价与地租1、土地的使用价值和价值2、土地的价格3、地租三、农业自然资源:土地和水资源(一)农业土地资源1. 土地资源的作用2. 土地资源的特点(二)农业水资源1、水资源与农业发展2、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四、农业劳动力资源(一)农业中的人力资本1、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2、农业中人力资本的作用(二)农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生产率1、农业劳动及其特点2、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内涵3、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意义4、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三)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1、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表现形式2、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3、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率的措施五、农业科学技术(一)农业科技进步概述1、农业科学技术体系2、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3、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4、农业科技进步的特点5、农业发展史上的两次科技革命6、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二)农业技术创新1、农业技术创新的概念与制度安排2、中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与道路(三)农业技术扩散与推广1、农业技术扩散2、农业技术推广(四)农业教育1、农业教育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2、农业教育体系3、我国农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六、农产品市场供求(一)农产品需求1、农产品需求原理与需求弹性2、影响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3、农产品需求弹性4、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二)农产品供给1、农产品供给原理与供给弹性2、农产品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3、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4、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三)农产品供求均衡1、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形成2、农产品供求均衡的蛛网理论七、农产品市场与贸易(一)农产品市场1、产品市场及其要素2、农产品市场类型(二)农产品流通1、农产品流通的特点与流通渠道2、农产品流通环节3、农产品购销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三)WTO与农产品国际贸易1、WTO的基本原则2、WTO农业协议3、当代中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环境4、WTO框架下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八、农产品价格(一)农产品价格形成机理与影响价格的因素(二)农产品差价和比价九、农村消费市场(一)农民的消费1、农民的消费水平2、农民的消费结构(二)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1、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意义2、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策略十、农业生产专业化与社会化(一)农业生产专业化1、农业生产专业化的类型2、农业生产专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分工形式3、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条件(二)农业社会化1、农业社会化的特征2、农业社会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十一、农村产业结构(一)农村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划分(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三)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十二、现代农业的宏观调控(一)现代农业中的政府职能(二)农业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内容(三)农业宏观调控手段及其运用十三、农村区域发展(一)农村区域发展的基本理论1、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理论2、增长极与点轴理论(二)中国三大区域的农村经济发展1、三大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差距效应2、三大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三)县域经济发展1、县域经济及其基本特征2、县域经济的主要功能3、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途径(四)贫困地区的开发与发展1、贫困的类型与标准2、贫困地区的经济特征及致贫机理3、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发展参考教材:《现代农业经济学》,王雅鹏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XX年。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3fff1dd856a561253d36f09.png)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农村政策学第一章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系统1.公共政策的概念2.公共政策系统的主体(政策主体)3.公共政策系统的客体(政策客体)4.公共政策环境5.公共政策系统的划分第二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2.1公共政策分析的不同模式、理论和方法2.2公共政策分析的构成要素2.3公共政策分析的程序第三章公共政策问题界定3.1政策问题的性质3.2问题界定的过程3.3问题界定的方法3.4农村公共政策问题界定的特殊性第四章公共政策目标、指标和标准4.1公共政策目标4.2公共政策指标4.3公共政策评估标准4.4农村公共政策目标、指标和标准的特殊性第五章农村公共政策的主要内容与发展变化5.1农村公共政策的概念5.2农村公共政策的主要内容5.3农村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第六章农村公共政策过程6.1政策过程6.2农村公共政策的制定6.3农村公共政策的执行6.4农村公共政策的监控6.5农村公共政策的结果评估6.6农村公共政策的调整、终结与变化参考书:《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陈振明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管理学主要内容:管理的理论概述、管理组织、管理过程、管理方式、管理绩效等五大部分。
一、管理概述(一)重要概念管理定义,管理创新,管理人,管理主体和客体,管理角色,(二)基本考点1.管理的的内涵和基本特征;2.管理的目标和手段;3.管理中的人性假定;4.现代管理理论特征;5.管理主体能力结构;二、管理组织(一)重要概念组织概念,组织的类型,管理幅度,组织权变,组织整合,科层制,现代公司制度(二)基本考点1.管理组织的类型、功能;2.组织目标制定与管理;3.组织设计理论与原则;4.组织结构特性与基本类型;5.组织制度体系、特点;6.组织变革动因、阻力与发展方向;7.组织的运行机制。
三、管理过程(一)重要概念决策的本质,计划、领导者、激励、控制(二)基本考点1.决策内涵与决策方法2.计划的特点、内容、和类型;3.领导的类型、权利与领导风格;4.激励本质与激励理论;5.控制的模式、方式与要点;四、管理方式(一)重要概念共同愿景,目标管理,人际沟通,管理流程,管理效率,管理成本(二)基本考点1.建立共同愿景的方式与步骤;2.目标管理的方式;3.人际沟通的模式与改进;4.再造工作流程的基本路径;5.管理效率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849511e0912a21614792948.png)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四》侧重考查农村发展与管理综合知识,考试范围主要涵盖农村社会学、农村政策学、农业经济管理等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农业与农村经济、农村区域发展与规划、农村综合整治与建设、农村治理与管理技术、乡村文化与生态建设。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考试内容
(一)农业与农村经济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农业增长及产业结构
3. 农业科技发展与改革
4. 农产品与投入品市场化
5. 农村工业化与农民就业
6. 新型农民组织及其发展
(二)农村区域发展与规划
1.农村区域战略
2.农村发展政策
3.农村产业发展规划
4.农村土地利用规划
5.农村新型社区规划
(三)农村综合整治与建设
1.农村土地整治的概念内涵
2.农村土地整治规划与设计
3.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与评价
4.土地整治与现代农业发展
5.空心村整治与新农村建设
(四)农村治理与管理技术
1.农村基层治理与管理
2.农村土地制度创新
3.农村人口流动管理
4.农村环境整治与健康
5.农业管理技术及其推广
(五)乡村文化与生态建设
1.农村教育与文化
2.农村景观与保护
3.农村人居环境
4.农村生态文明
5.美丽乡村建设
二、主要参考书
1.黄季焜,陶然,徐志刚等著. 制度变迁和可持续发展:30年中国农业与农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2. 刘彦随,龙花楼,陈玉福等著. 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农村空心化及其整治策略. 北
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
2020河南工业大学硕士考试大纲之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2020河南工业大学硕士考试大纲之342《农业知识综合四》](https://img.taocdn.com/s3/m/2a12b284dd3383c4bb4cd29e.png)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四;科目代码:342一、考试性质《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是为农业硕士之农业管理领域招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现代农业经济学、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农业政策学等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相关学科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的基本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农业知识综合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农业管理领域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查目标《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涵盖现代农业经济学、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农业政策学等高等学校涉及农业经济、农业企业管理、农业政策等课程。
要求考生:1.准确地把握《农业知识综合四》相关学科的有关理论。
2.准确、恰当地使用《农业知识综合四》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
3.运用《农业知识综合四》相关理论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农业知识综合四》相关专业知识,比较和分析农业管理中的经济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发展阶段或国内外农业发展、农业管理背景,认识和评价农业管理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6.了解国内外尤其是国内相关的新知识点。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现代农业经济学》约占35%《农业政策学》约占30%《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约占30%其他约占5%4.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40分(8小题,每小题5分;或10小题,每小题4分)简答题80分(8小题,每小题10分;或10小题,每小题8分)论述题30分(两题中任选1题,30分)四、复试参考书目现代农业经济学.王雅鹏,傅晨.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第三版;农业政策学.钟甫宁.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第2版;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蔡根女.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3版。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d705a9a0029bd64783e2cdf.png)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年)《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共包括农村社会学、农业政策学和管理学三部分,各部分考试大纲分述如下:一、农村社会学(部分)(一)大纲综述《农村社会学》是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钟涨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农村社会学》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农民的社会化、农村社会资本、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农村社会分层的标准及阶层结构变迁、失地农民问题、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历史演进(三)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应全面掌握农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说明生活中的社会现象。
(四)试卷结构农村社会学考试内容占农业知识综合试卷内容的,按照试卷总分分计,农村社会学按分设计试题结构。
、名词解释(分)、简答题(分)、论述题(分)(五)考试方式及时间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三部分的考试时间合计为小时,总分为分(其中,本部分占分)。
(六)主要参考书《农村社会学》,钟涨宝,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农业政策学(部分)(一)大纲综述《农业政策学》是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便于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了解考试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钟甫宁的《农业政策学》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导论政策与政策科学;农业政策的本质与内涵;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
、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农业政策与经济理论;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
、农业政策的制定农业政策问题内涵和特征;农业政策目标的含义、特点和确定原则;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思路与要求;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原则和主要的农业政策手段;农业政策方案的优化与选择。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研大纲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研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9a449c0a58da0116c1749a3.png)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考研大纲管理学第一部分管理总论掌握管理的含义、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掌握管理理论的发展和演变、能够应用主要管理理论分析管理问题。
第二部分决策与计划掌握决策的含义、原则、依据、决策理论、决策过程和决策影响因素;掌握定性决策方法和定量决策方法,能够应用主要的决策方法进行决策;掌握计划的概念、性质、类型与计划的编制过程,能够按照计划编制的过程编制计划;掌握计划组织实施的方法,能运用计划实施方法执行计划。
第三部分组织掌握组织设计的必要性、任务、原则、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掌握组织结构模式,能够区分不同组织结构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理解组织中的分权和授权;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职能;理解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熟悉减少组织变革压力、阻力与冲突的管理对策,理解组织文化的功能和塑造途径。
第四部分领导掌握领导的内涵、领导权力来源,理解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领导风格类型;掌握领导理论,能够应用主要的领导理论分析提高领导效能;掌握激励原理、激励的内容理论和激励的过程理论,能够灵活运用激励理论进行员工激励,能够结合实践综合应用各种激励理论;掌握沟通的原理、过程和类别,理解有效沟通的障碍、克服沟通障碍的管理对策。
第五部分控制掌握控制的必要性、原理和类型;理解控制的过程、有效控制的要求;熟悉主要的控制方法。
农村社会学一、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发展1.农村社会学的界定和产生的背景2.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3.中国农村社会学发展中的代表人物及学术观点4.乡村建设运动二、农民1.农民内涵的变迁2.现代农民的特征3.农民的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三、农村的婚姻与家庭1.农村婚姻的本质特征及其体现2.农村家庭结构和功能及其变迁3.农村家庭关系的变迁4.农村家庭网络的功能及其变迁四、农村社会组织1.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主要类型和功能2.村民自治组织的性质3.村民自治组织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建设4.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含义、特点及其发展五、农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农村社会分层的概念和标准2.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和特点3.农村社会流动的概念和类型4.农村社会流动的功能5.促进农村社会流动(包括农民市民化)六、农村人地关系和土地制度1.农村人地关系的内涵和理论2.我国人地关系的问题3.我国农地制度4.土地流转七、农村社区1.农村社区的内涵、特点和结构2.农村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八、农村社会问题1.农村社会问题的内涵和特点2.农村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3.当前农村社会的主要问题九、农村社会保障1.农村社会保障的涵义、功能及其主要内容2.农村养老保障制度3.农村医疗保障制度4.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十、农村社会变迁1.农村社会变迁的概念及其特点2.影响农村社会变迁的因素3.农村城镇化4.农村现代化考试要求:学生要掌握农村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更重要的是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实际,能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2023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20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0f498de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c.png)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2023版)口.考查目标《农业知识综合四》侧重于农业管理综合知识考查,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农业政策学三部分课程,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口.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农业经济学(50分)1.名词解释,共10分。
2.简答题,共20分。
3.论述题,共20分。
(二)发展经济学(50分)1.名词解释,共10分。
2.简答题,共20分。
3.论述题,共20分。
(三)农业政策学(50分)1.名词解释,共10分。
2.简答题,共20分。
3.论述题,共20分。
口.考查内容第一部分农业经济学一、概论1.西方著名农业经济学者的代表著作及代表思想2.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3.中国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二、农业的地位2.农业特征3.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4.“三农”问题的由来.实质及缓解措施三、农业自然资源1农业生产要素的分类2.农业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3.农业规模经营4.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途径5.绝对地租.极差地租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地租形式的变化7.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实现途径8.土地制度创新与土地流转四、农业劳动力资源1.人力资本的含义2.农业中人力资本的作用4.农业劳动力的需求5.刘易斯模型含义及经济学解释6.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的含义及经济学解释7•托达罗模型的含义及经济学解释8.舒尔茨.夏斯达成本收益模型及经济学解释9.劳动力转移模型解释我国农业剩余劳动转移问题10.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及类型I1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主要途径五、农业资金1.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及其应用2.内生增长模型含义及其具体应用3.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的含义4.农户在农业投资中的行为方式六、农业科学技术1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及特点2.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3.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4.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道路选择七、农产品市场供给与需求1.农产品需求2.农产品需求量的变动与农产品需求变动曲线3.影响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因素4.农产品市场需求弹性及其计算5.农产品市场需求弹性的类型及曲线6.农产品需求收入弹性及其计算7.农产品供给8.农产品供给弹性及其计算9.农产品供给弹性的类型及曲线10“谷贱伤农”经济现象的理论解释I1蛛网模型的类型及其经济含义八、农产品市场与贸易1农产品市场体系的构成要素2.农产品市场体系类型及特点3.农产品零售市场及特点4.农产品流通的意义及特点5.绿箱、蓝箱、黄箱政策含义及不同支持措施九、农业微观经济组织1中央历年涉及农业的1号文件,以近3年为主2.农业微观组织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3.统筹城乡发展问题4.新时期的农业结构优化与调整5.农业基本经营制度问题6.农业合作组织问题十、农业可持续发展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基本特征2.人口、人力资本积累、自然资源、环境、技术进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农业现代化特征4.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5.农业供给侧改革问题6.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第二部分发展经济学一、导论1.发展中国家的概念.特征2.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两个概念的区分二、贫困、不平等和发展1.贫困的概念2.不平等和贫困的测度3.贫困群体的主要经济特征4.政府对减贫的努力和相应的政策5.政府可以选择哪些主要政策来改善和修正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三、资本形成1.贫困恶性循环理论2.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3福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4.资本形成的来源四、人口增长.人力资源1.过快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有害影响2.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的重要性措施3.人力资本概念4.教育对人力资本的重要性5.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问题6.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发展战略与政策思路五、人口迁移.工业化和城市化1二元经济结构概念2.分析我国的农村人口流动特点.政策3.工业化.城市化概念4.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5.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农业进步的关系六、技术1.技术进步的概念.动因.类型.过程2.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的变革3•当前我国对技术进步采取的对策七、环境与发展1.可持续发展概念2.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3.发展中国家环境的政策选择第三部分农业政策学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1.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发展历程2.家庭承包经营的优势及成效3.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缺陷与阶段挑战4,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5.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二、农业土地政策1.农业土地与农业土地政策2.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政策3.农业土地流转政策4.耕地保护政策三、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1.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与理论2.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目标及工具3.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沿革4.我国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评价四、农业税收与补贴政策1农业税收与补贴政策的内涵.目标与工具2.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税收与补贴政策的演进脉络3.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税收与补贴政策4.政策执行效果评价五、农产品流通政策1.农产品流通及其政策的定义2.我国流通政策的历史沿革3.农产品流通政策的目标4.政策工具和基本研究方法5.政策的影响和效果6.政策的经验与教训六、农业对外开放政策1.农业对外开放的概念.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2.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与政策效果3.农业利用外资与“走出去”4.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七、农民合作社政策1农民合作社的内涵和政策背景2.农民合作社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研究方法3.农民合作社政策的沿革4.农民合作社政策的效果评价5.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趋势和政策着力点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1.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涵.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2.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的沿革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的效果和影响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的发展与完善九、粮食政策1.粮食.粮食安全与粮食政策2.政策工具和政策评估方法3.近十年我国粮食政策措施及其效果评价十、农村扶贫开发政策1.贫困的概念.政策工具和研究方法2.农村扶贫开发政策的演变3,农村扶贫开发政策的效果评价口.参考书目1.李秉龙、薛兴利主编《农业经济学(第2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2.朱道华主编《农业经济学(第四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3.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4.托达罗.史密斯主编《发展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孔祥智主编《农业政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6.钟甫宁主编《农业政策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农村政策学
第一章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系统
1.公共政策的概念
2.公共政策系统的主体(政策主体)
3.公共政策系统的客体(政策客体)
4.公共政策环境
5.公共政策系统的划分
第二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
2.1公共政策分析的不同模式、理论和方法
2.2公共政策分析的构成要素
2.3公共政策分析的程序
第三章公共政策问题界定
3.1政策问题的性质
3.2问题界定的过程
3.3问题界定的方法
3.4农村公共政策问题界定的特殊性
第四章公共政策目标、指标和标准
4.1公共政策目标
4.2公共政策指标
4.3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4.4农村公共政策目标、指标和标准的特殊性
第五章农村公共政策的主要内容与发展变化
5.1农村公共政策的概念
5.2农村公共政策的主要内容
5.3农村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第六章农村公共政策过程
6.1政策过程
6.2农村公共政策的制定
6.3农村公共政策的执行
6.4农村公共政策的监控
6.5农村公共政策的结果评估
6.6农村公共政策的调整、终结与变化
参考书:《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陈振明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管理学
主要内容:管理的理论概述、管理组织、管理过程、管理方式、管理绩效等五大部分。
一、管理概述
(一)重要概念
管理定义,管理创新,管理人,管理主体和客体,管理角色,
(二)基本考点
1.管理的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2.管理的目标和手段;
3.管理中的人性假定;
4.现代管理理论特征;
5.管理主体能力结构;
二、管理组织
(一)重要概念
组织概念,组织的类型,管理幅度,组织权变,组织整合,科层制,现代公司制度(二)基本考点
1.管理组织的类型、功能;
2.组织目标制定与管理;
3.组织设计理论与原则;
4.组织结构特性与基本类型;
5.组织制度体系、特点;
6.组织变革动因、阻力与发展方向;
7.组织的运行机制。
三、管理过程
(一)重要概念
决策的本质,计划、领导者、激励、控制
(二)基本考点
1.决策内涵与决策方法
2.计划的特点、内容、和类型;
3.领导的类型、权利与领导风格;
4.激励本质与激励理论;
5.控制的模式、方式与要点;
四、管理方式
(一)重要概念
共同愿景,目标管理,人际沟通,管理流程,管理效率,管理成本
(二)基本考点
1.建立共同愿景的方式与步骤;
2.目标管理的方式;
3.人际沟通的模式与改进;
4.再造工作流程的基本路径;
5.管理效率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四、管理绩效评价
(一)重要概念
标杆管理,流程再造,学习型组织,竞争合作
(二)基本考点
1.管理绩效评价标准;
2.管理绩效评价方法;
3.管理绩效改进方法;
参考书:
芮明杰主编的《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农业经济学
一、导论
(一)农业的概念、特性、地位与作用
(二)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三、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均衡
(一)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均衡
(二)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弹性
(三)农产品供求均衡理论应用
三、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
(二)零售业态的变化与农产品零售市场
四、农产品期货市场
(一)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概念与特点
(二)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五、农产品国际贸易
(一)WTO有关农产品贸易的基本规则
(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演变与特点
(三)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
六、土地与水资源
(一)土地集约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
(二)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流转
(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七、农业劳动力
(一)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二)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
(三)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四)农业劳动生产率
八、农业技术进步
(一)农业技术进步概述
(二)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
(三)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
九、农业家庭经营
(一)家庭经营作为农业主要经营形式的理论分析
(二)农业家庭经营的兼业化
(三)中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
十、农业合作社
(一)农业合作社的含义,原则,作用与运作特征
(二)中外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
十一、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内涵,产生的原因及其契约关系
(二)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主要因素
十二、农业保护政策
(一)农业保护政策的含义,理论依据与判别标准
(二)农业保护政策的发展与演变
十三、食品质量安全管理
(一)食品质量安全的内涵与其经济特性
(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市场主体行为与政府监管
(三)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十四、农业产业结构
(一)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特征与作用
(二)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条件与演进趋势
(三)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三)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与战略调整
十五、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农业现代化
(一)传统农业的改造
(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与主要内容
(三)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十六、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常规现代农业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三)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持续农业发展趋势
参考教材:《农业经济学(第二版)》,李秉龙、薛兴利主编. [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