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兴起的原因
第二章传播学的沿革86
谢谢大家
从宏观上讨论了传播的社会功能: 监视环境、协调社会和传承文化。
他和贝雷尔森提出的内容分析法, 成为传播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
5、拉扎斯菲尔德的生平和思想
美籍奥地利人,著名社会学 家。毕业于维也纳大学。 1932年,最早在维也纳运 用实地调查法从事广播的研 究。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应 用社会学研究中心。其代表 作《人民的选择》
提出了“二级传播理论” , 提出意见领袖的概念,破除 了魔弹论 。
倡导了实地调查法,被称为 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 者”,成为传播学研究的基 本方法。
6、勒温的生平和思想
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早年 毕业于柏林大学,曾在麻省理 工学院创建了群体动力学研究 中心。代表作《解决社会矛 盾》、《群体生活的渠道》。
2、我国传播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什 么?为什么提出这一任务?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原因: ①、为了让传播学成为中国大众的 精神食粮;②为了让传播学成为适 应中国需要的科学;③为了让传播 学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部分;④为 了让传播学的理论建树与世界文化 接轨。
3、应对西方传播学持怎样的基本态 度?
4、拉斯韦尔的生平和思想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毕业于芝加哥 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在母校和耶鲁 大学任教,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 1927年,其博士论文《世界大战时 期的宣传技术》出版, 1948年《传 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发 表。
提出了“五W”的传播模式,首次明 确勾勒出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 领域,确立了其整体框架。
3、李普曼的思想和贡献
李普曼Walter Lippmann是 美国专栏作家和新闻记者, 他于1922年撰写《舆论学》 (Public Opinion)。人们 对世界的认识受“脑中图 像”(the Pictures in our head),刻板印象或固定 成见(stereotyped),以 及拟态环境”(pseudo environments)所浸染的 事实影响。
传播学知识
一(一)、传播学产生的时间、地点及原因1、传播学孕育于20世纪上半叶,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
2、传播学诞生的外因:(1)、政治上:美国的政治生活,比如说美国总统的大选等;(2)、经济上:广告的发展、大众传播业的发展;(3)、军事上: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有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4)、媒介的空前发展,比如“便士报”是世界上最早的大众化报纸,有最发达的大众传播业。
3、传播学诞生的内因:(学科背景、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答:心理学、社会学、新闻学、政治学、符号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发展。
自然学科的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三论1、信息论——申农1948年《通信的数学理论》提出的对传播学的意义:(1)为传播学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信息概念,解决了传播学中的基本起点问题(2)其编码、译码概念为传播学所接受(3)提出了过去传播研究中尚未充分关注的新课题,如噪声以及由此产生的冗余信息问题等,给予了传播学不少新启示2、控制论——通过信息系统来实施控制(威纳贡献:提出了信息反馈论)3.系统论“整体大于个孤立部分之和” 贡献:方法论的提出(二)、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与集大成者是指谁?(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美国)(1902--1978)。
在1927年《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的发表美国政治学会主席;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提出“5w”模式,对传播学家来说是一部纲领性的力作。
(2)、心理学家卢因(德国犹太人)(1890--1947)。
在研究群体传播时发现“把关人”的概念,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中提出gatekeeper“把关人”。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奥地利维也纳犹太人)(1901--1976)。
通过调查194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于1948年发表《人民的选择》,提出了两级传播和意见领袖的概念。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美国芝加哥)(1912--1961)。
通过实验法,研究人们态度改变的程度最大贡献是他的“说服”理论。
传播学诞生的背景和条件
根据这项调查, 根据这项调查,拉扎斯非尔德 等人提出了“两级传播”的观点, 等人提出了“两级传播”的观点, 认为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 认为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 的中介才能发挥影响。 的中介才能发挥影响。这项研究对 否定“子弹论”起了直接的作用, 否定“子弹论”起了直接的作用, 但也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传统。 但也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传统。
战后, 战后,霍夫兰带着他的研究 资料回到耶鲁大学,主持“ 资料回到耶鲁大学,主持“关于 传播与态度改变的耶鲁项目” 传播与态度改变的耶鲁项目”, 并把战时的研究成果整理为《 并把战时的研究成果整理为《大 众传播实验》 1948年出版 年出版) 众传播实验》( 1948年出版)一书 出版。 出版。
3、他提出传播的三功能说
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 1948年发表的《 年发表的 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 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他最早总结 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 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环境监 社会协调、文化传承。 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
4、他开创了内容分析法,发明了定性 他开创了内容分析法, 和定量测度信息(如宣传信息、报纸社论) 和定量测度信息(如宣传信息、报纸社论) 的方法论。 的方法论。
他和卡兹等人在时代一生活公司 赞助下对总统大选中的宣传战进行厂 调查, 调查,以测定大众传播对选民态度的 影响(史称“伊里调查” 1944年出 影响(史称“伊里调查”,1944年出 版了调查报告《人民的选择》 版了调查报告《人民的选择》)。
3、他首先从受众的角度研究大 众传播效果,并提出了“舆论领袖” 众传播效果,并提出了“舆论领袖” 两级传播论、有限效果论、 、两级传播论、有限效果论、使用与 满足论等观点。 满足论等观点。
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倡始人之 1926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 一,1926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 学位,后在母校和耶鲁大学任教。 学位,后在母校和耶鲁大学任教。 二次大战期间担任过国会图书 馆战时报道调查局局长,1955年出 馆战时报道调查局局长,1955年出 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 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
胡正荣版《传播学总论》传播学概论笔记(几乎一字不差)
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人类社会建立在人们利用符号进行互动的基础上。
一、传播学兴起的背景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传播学诞生的背景:①(社会基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使得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②(社会需求)传播业成为独立产业,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背景:(一)政治背景①战争时期,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哈罗德·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②和平时期:政治选举,利用媒介塑造形象,宣传政治主张,争取选票(拉扎斯菲尔德:《人民的选择》 1940年)(二)经济背景: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生产扩大,产品增多,营销行为增加②战后大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激烈(三)社会背景: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四)学科背景:①学科基础: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的发展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
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传播学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第二节传播学的发展国外传播学研究三阶段:(一)早期: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枪弹论”;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有限效果论”(二)中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从效果研究拓展到传播过程各方面;不同地区出现不同派别。
(三)当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时期的传播学研究扩展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并峙传统学派、经验学派/实证学派地位:自20世纪初传播学在美国萌芽,传播学开始形成,并占据主流地位价值观: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为占据统治地位的传播者和传播控制者出谋划策方法论:注重定量研究,强调从经验材料中总结出模式和理论,微观研究成果丰硕批判学派:20世纪60年代萌芽于欧洲,70年代兴盛,80年代成为主流之一。
第二章 传播学的兴起与创立
二、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1890—1947)
卢因对传播学的贡献
1、团体动力论 团体动力论 (1)团体动力论主要研究团体与个体之间的 关系,特别关注团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制约和 影响。 (2)一个团体就是一个场,必须将团体视为 一个整体,而不是成员个体的简单相加。在团 体与个体的关系中起决定作均的是团体而不是 个体,一个团体中最重要的便是凝聚力。 (3)传播者要想通过传播改变一个人的态度、 认识和观念,不仅要考虑他的个人因素,更要 考虑他所属的团体因素。
霍夫兰对传播学的贡献
霍夫兰的学术成就集中在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的态 度与说服之间的关系。对传播学的贡献在于将说 服研究和实验的方法引入传播学。 案例:传播信源来看说服。 案例:传播信源来看说服。 1、没有医生的处方可否出售名叫抗组胺的药丸 ? 2、美国眼下能否建造核潜艇 ? 3、近来钢铁紧缺的责任是否在于钢铁行业 ? 4、电影院的数量是否会因家庭电视的增加而减少?
信息 媒介 舆论领袖 受众
二、舆论领袖 对于媒介所播的信息和观点,有部分受众会 积极接受,并加以再传播,这些人即为“舆论 领袖”。而另一部分人则主要依靠与这些“舆 论领袖”的接触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舆论领袖”的变化。不单单是人,也可能 是知名媒体。 “舆论领袖”的提出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时代。
实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1912—1961) 实验心理学家卡尔 霍夫兰(1912 1961) 霍夫兰(1912
1、政治因素。 2、经济因素。 3、军事因素。 4、媒介因素。
二、传播学诞生的学科背景
(一)以科学主义和实证精神为基础的行为科 学。如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语言学、文 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等等。 (二)以 “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为主干的信息科学。 (三)以新闻传播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闻 学。
传播学的发展历史
传播学的发展历史一、传播学的起源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
最初,传播学的研究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学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
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中心的一系列传播研究机构,如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等学者所领导的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所,这些研究机构为传播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传播学的发展阶段1.初创阶段(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传播学的初创阶段主要是以美国为中心,以实证研究为主,着重研究传媒对受众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主要学者有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莱文森等,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和因素,为传播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在这一时期,传播学开始逐步拓展到欧洲和世界各地。
与初创阶段相比,这一时期的传播研究更加注重理论建设,出现了多种理论流派和学派,如符号学、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同时,这一时期的传播研究也开始关注传媒和社会的关系,以及传媒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3.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这一时期,传播学的研究更加成熟和规范,出现了更多的学术期刊和专业学会,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著作。
这一时期的传播研究开始更加深入地探讨传媒的本质和内在机制,对新媒体和数字传播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同时,传播学也开始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如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
三、传播学的主要理论1.媒介效果理论媒介效果理论是传播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研究媒介对受众认知、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这一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为传播学的媒介研究和效果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媒介效果理论主要包括“魔弹论”、有限效果论和宏观效果论等。
2.符号学理论符号学理论是传播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研究符号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和意义。
这一理论认为符号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信息传递的过程实际上是符号的解释和理解的过程。
试述传播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试述传播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一)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它的形成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
1.传播媒介的发展。
大众传播事业的迅猛发展左右了传播学研究的方向,由于电子媒介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媒介增加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使人们意识到对传播学进行研究的迫切性,许多社会科学家越来越关心信息与传播的问题,并开始从各自的学科北京出发来研究这些问题。
2.历史社会环境。
政治和战争的需要决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内容,美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大众传媒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政治家都要依靠大众传媒的舆论支持来赢得选票,从而获得政权、保住政权。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对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的社会科学家对船舶,尤其是大众传播在战争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产生了强烈的关心,对宣传的研究成了这一时期的热点课题。
3.商业竞争的需要。
商业竞争的需要开辟了传播学研究的疆域,二战之后,美国进入大力发展经济的时代,广告宣传成为商业竞争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一方面,广播电视等新媒介以其广泛快捷传递信息的特性成为最佳的广告媒介;另一方面,各资本集团迫切要求加强对消费者心理及媒介的研究,以适应广告宣传的需要,这些也刺激着传播学的萌发。
4.社会科学的发展。
由于远离战争的原因,美国成为最安宁、生活条件最好、科研条件最好的地方,许多欧洲的学者纷纷移居美国,使得美国在学术领域人才济济,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新思想和新学科也纷纷在美国诞生,这些学科和发展都对传播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为传播学研究扩展了思路,作好了学术准备。
自20世纪初开始,五大社会科学领域即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和人类学,在美国逐步建立并成熟起来,而美国主流传播学的研究与这些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二)1948年,新闻记者、教师威尔伯.施拉姆出版了《现代社会的传播》一书,这是传播学学科的第一本书,第二年出版的《大众传播》则第一次从独立的学科角度,总结了以往的研究成果,传播学这门新的学科便初步形成了。
传播学历史.ppt
谁传播(who) -----控制分析
传播什么(says what)
------内容分析
通过什么渠道传播(in what channel) ----媒介分析
向谁传播(to whom)
-----对象分析
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效果分析
通常有关的信息和想法都是首先从某一个信息源 (如某一个候选人)那里通过大众媒介达到所谓的“意 见领袖(Opinion leader)”那里;然后再通过意见领 袖把信息传播到普通民众那里。
“三论”
• 信息科学包括“三论”: •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 (1).信息论 1948年 香农(Claude
观点:最早研究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个人有特定信息渠道 相互连接,形成传播网络。
两大源流
• (二)美国源流 1.杜威 大众传播是变革社会的重要工具; 2.库利 系统研究人际传播现象,进行理论化尝 试——“初级群体”、“镜中我” 3.帕克和芝加哥学派 最早将报业作为社会和文化 机构研究;反对本能论,提倡社会互动论; 4.米德 互动理论创始人之一 “主我”和“客 我”; 5.李普曼 “拟态环境”和“刻版成见”。
• 重点 :
• 关于传播学的两大源流、四大先驱、“三
论”、两大学派 --〉施拉姆
两大源流
• (一)欧洲源流 • (二)美国源流
• 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 • 2.心理学家卢因 •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 •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
传播学的 集大成者 施拉姆
“三论”
信息科学
信息论 系统论 控制论
E.Shannon) 在<传播的数学理论>中提出. 信息论对传播学贡献 • 一 提出了信息的概念 • 二 提出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 对传播学的 研究及其模式有过重大影响
传播学兴起的原因
传播学兴起的原因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兴起的原因可以从社会、技术和学术三个层面来进行解释。
首先,社会因素是推动传播学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全球化的发展,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促进了跨地域和跨文化的信息流动。
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传播的效率和规模不断增加,这为传播学提供了充分的研究对象和实践基础。
其次,技术因素也是传播学兴起的重要动因。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播方式和渠道的多样化为传播学提供了更多的研究课题。
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在传播信息的时空上都得到了更多的自由。
各种新技术的涌现,如社交媒体、手机APP等,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引发了媒介融合和信息疏通的问题,这些都为传播学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最后,学术因素也是推动传播学兴起的重要原因。
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追溯其学术渊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以美国为中心的社会科学家们开始关注传播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力,逐渐形成了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二战后,美国的大规模媒体传播和国际传播研究引发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讨论,推动了传播学的快速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传播学的研究内容逐渐扩展到多个领域,如新闻传播、广告传播、组织传播等,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方向和方法论体系。
除了以上的社会、技术和学术因素,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是传播学兴起的原因。
例如,信息爆炸和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导致了传播学对于信息处理和筛选的需求,以及对于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的关注。
此外,社会对于媒体和传播机构的期望也提升了对传播学的需求,希望了解传播对于社会和公众的影响和作用。
总之,传播学兴起的原因多种多样,社会、技术和学术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其发展。
随着信息传播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传播学的研究和应用也将日益重要,为信息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传播学的诞生
4、他开创了内容分析法,发明了定性 和定量测度信息(如宣传信息、报纸社论) 的方法论。
主要著作: 《精神病理学与政治学》(1930); 《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什么时候和如何得到?》(1936); 《传播的结构和功能》(1948); 《政治的语言:语义的定量研究》(1965); 《世界历史上的宣传性传播》(1979)。
从50年代以后,传播学作为 社会科学的一个新学科逐渐建立 和巩固了自己的学术地位。
参考书目: 1、段鹏:《传播学基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 2、陈龙:《大众传播学导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 3、E·M·罗杰斯:《传播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
思考题: 1、促使传播学在美国诞生的因素有哪些? 2、简述传播学四大先驱在传播学建立过程中的贡献。 3、施拉姆为传播学科的建立做了哪些努力?
Hale Waihona Puke 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倡始人之 一,1926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 学位,后在母校和耶鲁大学任教。 二次大战期间担任过国会图书 馆战时报道调查局局长,1955年出 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
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 1 、用政治学的观点对传播进行 系统研究。他关于政治宣传与战时宣 传的研究代表着一种早期的传播学类 型。
霍夫兰和他的实验室的任务, 是研究军内教育电影对提高士气 所起的作用和效果,为此他们进 行了一系列心理实验。
战后,霍夫兰带着他的研究 资料回到耶鲁大学,主持“关于 传播与态度改变的耶鲁项目”, 并把战时的研究成果整理为《大 众传播实验》( 1948年出版)一书 出版。
2、他的研究揭示传播效果形 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认早 期的“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 要的依据。
霍夫兰学术关心在于揭示传播效 果形成的诸条件,如信源的条件、传 播方法和技巧的条件以及受传者本身 的属性条件等等。
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概述
路漫漫其悠远
二、传播学发展阶段
❖ 20世纪20年代—40年代 萌芽期 ❖ 20世纪40年代—50年代 建立期 ❖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 发展期 ❖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成熟期 ❖ 20世纪80年代—至今 调整期
路漫漫其悠远
之后,他赴欧洲英、法、德等国著名大学 攻读研究生课程。其间,他曾去柏林大学 学习心理分析学说。1926年获哲学博士学 位。 1927~1938年在芝加哥大学教授政 治学。1939年在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执教 。1952年任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1954年 受聘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 1955年当选美国政治学会会长。1978年 12月18日逝世。
路漫漫其悠远
传播过程的“5W”模式:
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 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路漫漫其悠远
这一模式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基本内 容:
“控制分析”——“内容分析”——" 媒介分析” ——"受众分析”——"效果分 析”
路漫漫其悠远
第二章 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
❖ 一、传播学起源于美国的原因 ❖ 1、政治上,美国的政治活动特点和大选,使
其政治家重视利用媒体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树立形象,争取支持。 ❖ 美国的驴象之争.doc
路漫漫其悠远
美国的驴象之争
路漫漫其悠远
一、传播学起源于美国的原因
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学家 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
以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而著称的社会学家; 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的广播研究室,涉 足传播学研究; 主持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学研究所(1942); 《人民的选择》(1948),提出两级传播理论、“意见领 袖”; 对传播研究方法的贡献。
二、传播学发展中的关键性的人物 (一)四大先驱
小
结:
1 2 3 4 5
—— 一集大成者:施拉姆 一集大成者: —— 两大学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 两大学派:经验学派、 —— 三大来源:行为科学、信息科学、新闻学 三大来源:行为科学、信息科学、 —— 四大先驱: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 四大先驱: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 —— 五大研究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 五大研究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 受众分析、 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三、传播学发展的内涵 (二)两大学派的形成 ——差异与比较
研究内容:如何传播 Vs 为何传播 研究方法:经验事实、量化统计 Vs 价值判断、思辨全面 研究取向:“只知拜佛 ” Vs “只想拆庙”
传播学者E.M.罗杰斯的归纳:
经验学派的特征 经验的 定量的 功能主义的 具体实证的 注重效果研究 批判学派的特征 批判的 思辨的 马克思主义的 广泛联系的 注重效果分析的
2011-12-7
.MASS COMMUNICATION.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过去几年, 本书的作者便以价值中立的态 度、对人类首次“总体战”中 英、法、德、美等主要交战国 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进行了全 面和高度理性的分析。本书对 充满着谎言和欺骗的战时宣传 的揭示最初引起了学界和公众 的恐慌,有评论家称之为“一 本马基雅维利式的教科书”, 呼吁“马上予以销毁”。如今, 历史已经赋予它美国传播学开 山之作的不朽地位。
传播学的起源与概述-28页精选文档
本专题要点
1.传播学诞生的外部条件
借鉴了大量学科:政治学、 经济学、社会学、符号学、 语言学、新闻学等
传播学兴起的外因
拉扎斯菲尔德
• 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在形成现代传播研究 方面具有重要的思想影响,是传播效果研 究的开创者。从1930年在维也纳首次从事 对广播听众的传播效果研究开始,到1937 年在美国进行的“广播研究项目”和1940 年的美国总统大选研究,他通过分析性地 利用样本调查,做出了影响个人行为的、 有因果关系的推论。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助 手合作完成的《人民的选择》被称为“社 会科学史上最复杂的调查研究之一”,也
4.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
“传播学之父”施拉姆简介
施拉姆在传播学上的地位
5.传播学的两大学派
经验学派的特征 经验的 定量的
功能主义的 具体实证的 注重效果研究的
批判学派的特征 批判的 思辨的
马克思主义的 广泛联系的 注重控制分析的
THANK YOUFra bibliotek谢谢!
拉斯韦尔
传播媒介
2.传播学的三大来源
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 属社会科学
)
行为科学
社会科学之父孔德
信息科学
信息科学之系统论
信息科学之控制论
信息科学之信息论
新闻学
3.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拉斯韦尔的宣传与传播研究
卢因与“把关人”研究
拉扎斯菲尔德与经验性传播学研究
霍夫兰与说服效果实验
试述传播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试述传播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试述传播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一)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它的形成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
1.传播媒介的发展。
大众传播事业的迅猛发展左右了传播学研究的方向,由于电子媒介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媒介增加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使人们意识到对传播学进行研究的迫切性,许多社会科学家越来越关心信息与传播的问题,并开始从各自的学科北京出发来研究这些问题。
2.历史社会环境。
政治和战争的需要决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内容,美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大众传媒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政治家都要依靠大众传媒的舆论支持来赢得选票,从而获得政权、保住政权。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对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的社会科学家对船舶,尤其是大众传播在战争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产生了强烈的关心,对宣传的研究成了这一时期的热点课题。
3.商业竞争的需要。
商业竞争的需要开辟了传播学研究的疆域,二战之后,美国进入大力发展经济的时代,广告宣传成为商业竞争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一方面,广播电视等新媒介以其广泛快捷传递信息的特性成为最佳的广告媒介;另一方面,各资本集团迫切要求加强对消费者心理及媒介的研究,以适应广告宣传的需要,这些也刺激着传播学的萌发。
4.社会科学的发展。
由于远离战争的原因,美国成为最安宁、生活条件最好、科研条件最好的地方,许多欧洲的学者纷纷移居美国,使得美国在学术领域人才济济,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新思想和新学科也纷纷在美国诞生,这些学科和发展都对传播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为传播学研究扩展了思路,作好了学术准备。
自20世纪初开始,五大社会科学领域即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和人类学,在美国逐步建立并成熟起来,而美国主流传播学的研究与这些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二)1948年,新闻记者、教师威尔伯.施拉姆出版了《现代社会的传播》一书,这是传播学学科的第一本书,第二年出版的《大众传播》则第一次从独立的学科角度,总结了以往的研究成果,传播学这门新的学科便初步形成了。
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概述
美国社会学家 拉扎斯菲尔德.doc
2021/7/28
34
1901年1月2日生于奥地利,卒于1976年 8月30日。1924年获维也纳大学应用数学博 士学位。次年在维也纳创办应用社会学研究 所。曾任维也纳大学应用心理学讲师。后赴 美国进修心理学并加入美国籍,任哥伦比亚 大学社会学教授。
以上三者,即活动、相互影响和情绪不是各 自孤立的,而是密切相关的其中一项变动, 会使其他要素发生改变。
团体中各个成员的活动、相互影响和情绪的 综合就构成团体行为。
案例:日本禽兽兵、将熊熊一窝、随大流。
2021/7/28
33
第二章 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
3、社会心理学家拉扎斯菲尔德
(1)个人简介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2021/7/28
29
2021/7/28
30
第二章 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
“团体力学”理论:
诞生于上世纪初的社会心理学,与传播学的 关系极为密切。因为“社会心理”的变动, 往往与“社会传播”相关。当卢因将眼光投 向传播现象时,他给了传播学一个极为重要 的启示:
媒体欲对“个体”施加影响,必须考虑到其
身后的“群体”的强大制约机能。
2021/7/28
21
其代表作《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是: ▲早期( 1948年)传播学研究的经典成果之一。 ▲一部纲领性的力作,一部传播学的独立宣言。 ▲所有的传播学研究都是对拉斯维尔这一论文的注释,
因为它涉及了传播学中的绝大部分基本内容。
总体看来,这篇论文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从内部结构上,分析了传播过程中的诸要素; ▲从外部功能上, 概括了传播活动的社会作用。
1902 年2月13日,拉斯韦尔出生于美国 伊利诺斯州唐尼尔逊的一个牧师家庭。家境 优裕,藏书甚丰。1918年进入芝加哥大学, 1922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哲学学士学位。
新闻传播学考研基础知识点: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1、基础(1)跨国经营要求信息更丰富首先本世纪初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的年代。
工业化大生产使资本主义的生产活动和范围大大延伸。
国内市场开始初步走向国际市场,走向跨国经营,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2)报业、广播电视业形成独立产业其次,上世纪已经形成的报业,加上新兴的电影、广播、电视等新媒介,逐步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独立的产业--传播业,这给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3)科学基础传播学的形成还必须有科学发展作其基础。
到本世纪初人类对物质和精神世界的认识能力、广度和深度有了大幅度的扩展。
因此人们能够科学而地研究影响日益扩大的传播活动。
2、传播学为什么诞生在美国?首先,在美国,传媒一直在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
美国的政治家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
另外在战争时期, 政治家对传播媒介的依附更凸显出来。
1917年,威尔逊总统就下令成立了一个机构,即“公共信息委员会”专门负责美国的战时宣传。
一战结束后,英、法、德、美等国的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研究一战中的宣传。
较有影响的研究著作有英国坎珀尔·史图尔特的《克尔之家的秘密》、拉斯韦尔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参战各国有意识的普遍重视战时的宣传工作。
美国于1942年6月成立了军事情报局,监督国内宣传,并负责对国外的官方宣传。
同年美国陆军部新闻与教育署聘请了一些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专门研究部队为士兵精心制作的四部电影是否影响士兵对战争的认识,鼓舞士兵参战的士气。
传播学的奠基人卡尔·霍夫兰成了该研究的负责人。
两次世界大战中传播活动和实践直接催化了传播学的形成。
和平时期,美国政治家们在所有的媒介上展开攻势。
1960年竞争中获胜的约翰·肯尼迪被称为“电视总统”。
其次,在经济上,美国是资本主义阵营中唯一的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加强经济实力的国家。
经济的发展使得美国的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传播学史
传播学史一、.诞生的时间和地点孕育于20世纪10年代至20年代,诞生于40年代至50年代,美国二、.诞生的主要背景传播学孕育于20世纪10年代至20年代,诞生于40年代至50年代。
传播学是在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深厚的学科互动中产生的。
1.经济因素:(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到了垄断阶段。
市场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竞争的激烈,使众多的企业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巨大作用,他们开始以各种方式支持传播研究,传播学研究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2)同时,大众传播在美国逐渐成为一个规模宏大的产业,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也从经济和实践层面支持了传播学学术范畴的建立2.媒介因素:(1)20世纪初,印刷媒介走向了成熟的、更为激烈的商业化竞争阶段;广播,电影,电视的诞生,与印刷媒介一起构成的规模空前的大众媒介体系。
(2)媒介规模的空前扩大和影响力的增加(尤其是负面效应的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新闻学家们的关注,他们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背景来研究大众媒介的特征和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发挥的作用。
3.政治因素:(1)20世纪初的两次世界大战为传播学的诞生提供了对于现代传播现象研究的早期框架,对战时宣传的研究成为早期规模宏大的传播现象研究,开辟了现代传播研究的先河。
(2)同时,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盛行的“反尤主义”为美国传播学的产生提供了人才基础。
(3)另外在美国国内,美国的政治家无论在日常的政治生活中,还是在四年一次的竞选中,都比较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支持。
政治传播的兴起是传播学产生的重要社会需要。
4.学科因素:与传播学有许多衔接点的社会科学,如新闻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人类学等都已经有了充分的发展,为传播学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其中,尤为重要的学科就是社会学、心理学和“三论”等●传播学的学科基础主要是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政治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统计学、符号学等。
传播学兴起的原因
一传播学兴起的原因:人类传播历史源远流长,对于传播的研究也一直持续着.但真正作为一门学科,还是在20世纪以后的事。
传播学研究者在论及传播学的源流时,一直沿用美国著名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的观点:传播学始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将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和拉扎斯菲尔德作为四大奠基人。
传播学之所以在这个时代产生具有如下的时代背景1、政治方面:政治家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主张、树立形象、争取竞选支持。
两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进行了相关的传播实践活动和深化研究也直接催化了传播学在美国的诞生.2、经济方面:美国是二战前后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自由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生产扩大,市场拓展与营销行为增加,广告、调查公司大量产生,企业普遍较关注营销环节中的传播问题,支持传播研究.大众传播业在战后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竞争的压力迫使传播者思考并完善传播技巧、传播效果与受众等问题。
3、社会方面:美国的社会生活与大众传播关系日益密切,媒介随之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大批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关注并研究传播;4、学科及人才基础:传统学科的发展为传播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为传播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也为传播学在美国的诞生提供了学科背景。
二战期间由于纳粹的迫害,大陆专家学者涌入美国,为传播学的产生提供了人才基础.5、总之,兴起于美国有它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学科背景,而研究实践才是传播学兴起的根本.自我开始学传播学这个学科以来,已经度过了即将五年的时间。
自我知道这个学科,几乎已经是七年时间。
这些年的时间里,很多人都曾经问我“传播学是学什么的?",也有很多家长、朋友以为我是学“船舶学”。
至今仍然还有一些人不相信,传播学能够自然构成一门学问。
这是因为,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传播这件事在我们看来太自然.它依靠我们身上的嘴和耳朵等感官即可完成。
即使过去了百万年,也只不过增加了几种简单的载体。
传播学概论第二版 第二章 传播学的诞生
第二节 传播学的源流及发展
西方现代传播学可以分为两大学派,一是 以美国实用主义为价值立场的经验学派 (Empirical School)和以欧洲人文思想为 基本资源与立场的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
保罗·F·拉扎斯菲尔 德(1901-1976)拉 扎斯菲尔德在形成 现代传播研究方面 所具有的深远思想 影响是举世公认的。
1940年,他主持了 伊里调查
调查结论令人吃惊:媒体只能告知和说服 一些关键人物,被称作舆论领袖的那些人, 再由他们以二级传播的模式将效果扩散。
拉扎斯菲尔德建立和领导了“广播研究所” 后来迁址到哥伦比亚大学,定名为应用社 会研究所。这个研究所是大众传播研究的 诞生地,也是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从事定 量研究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英国不少传播学者,观点上属于批判学派, 研究方法则采用了相当多的经验主义的作 法;美国当代传播学研究中,也越来越多 地渗入了批判学派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传播学的诞生
人类传播的历史是悠久的,传播学研究 的历史却是短暂的。
第一节 传播学的起源
虽然有关传播的研究古已有之,但它真正 被当作一个重要的课题来研究还是始于20 世纪。皮尔士()曾经把这一发展说成是 “革命性的发现”。
传播学的诞生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
一 传播学诞生的社会条件
首先,人类科技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迅速提 高,从而使传播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学 术界开始对传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Applied Management
经验学派的优势劣势
这个学派的政治立场、学术观 点,总的来说是较为保守的, 主张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现行 传播制度,其大众传播研究, 主要以大众传媒为中心,对传 播过程基本模式的研究颇有贡 献,而在传播者、内容、渠道、 受众和效果这五大部类的微观 Empirical School of 研究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 Applied Management 成果。
传播学原理 知识点
传播学原理知识点传播学原理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和社会传播现象的学科,它探讨了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机制。
下面将从传播学的起源、传播过程模型、传播效应以及新传播技术等方面,对传播学原理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传播学的起源传播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
当时,随着新闻、电影、广播等新媒体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信息传播的规律和效果。
于是,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渐形成,并发展成为多个分支学科,如新闻学、公共关系学、广告学等。
二、传播过程模型1.传播者模型传播者模型关注的是信息的源头,即信息是通过哪些个体或组织进行传播的。
这个模型主要研究个人传播行为和组织传播战略,提出了传播者的角色和功能。
2.传播媒介模型传播媒介模型研究的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媒介作用,包括纸质媒体、电子媒体、社交媒体等。
这个模型主要研究信息传播的渠道和传播效果。
3.受众模型受众模型研究的是信息接收者的角色和影响,包括受众的特征、态度和行为反应。
这个模型主要研究受众的接受能力和信息处理过程。
4.双向模型双向模型强调传播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反馈,认为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仅包括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还包括信息的解码和理解。
三、传播效应1.一致效应一致效应指的是信息传播对受众产生的影响。
传播学研究发现,当受众面临信息过载时,会倾向于接受与自己已有观点一致的信息,并加强这种观点。
2.增强效应增强效应指的是信息传播对受众的观点和行为的影响。
传播学研究发现,信息传播可以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尤其是在社会变革和公共议题上具有重要影响。
3.平面效应平面效应是指信息传播在不同媒体平台上的效果差异。
传播学研究发现,不同的传媒对信息接受和影响具有不同程度的效果,例如电视广告对观众的影响力较大,而电台广播对听众的影响力较大。
四、新传播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新传播技术的出现对传播学原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新传播技术的知识点:1.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抖音等以其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传播学兴起的原因:人类传播历史源远流长,对于传播的研究也一直持续着。
但真正作为一门学科,还是在20世纪以后的事。
传播学研究者在论及传播学的源流时,一直沿用美国著名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的观点:传播学始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将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和拉扎斯菲尔德作为四大奠基人。
传播学之所以在这个时代产生具有如下的时代背景1、政治方面:政治家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主张、树立形象、争取竞选支持。
两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进行了相关的传播实践活动和深化研究也直接催化了传播学在美国的诞生。
2、经济方面:美国是二战前后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自由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生产扩大,市场拓展与营销行为增加,广告、调查公司大量产生,企业普遍较关注营销环节中的传播问题,支持传播研究。
大众传播业在战后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竞争的压力迫使传播者思考并完善传播技巧、传播效果与受众等问题。
3、社会方面:美国的社会生活与大众传播关系日益密切,媒介随之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大批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关注并研究传播;4、学科及人才基础:传统学科的发展为传播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为传播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也为传播学在美国的诞生提供了学科背景。
二战期间由于纳粹的迫害,大陆专家学者涌入美国,为传播学的产生提供了人才基础。
5、总之,兴起于美国有它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学科背景,而研究实践才是传播学兴起的根本。
自我开始学传播学这个学科以来,已经度过了即将五年的时间。
自我知道这个学科,几乎已经是七年时间。
这些年的时间里,很多人都曾经问我“传播学是学什么的?”,也有很多家长、朋友以为我是学“船舶学”。
至今仍然还有一些人不相信,传播学能够自然构成一门学问。
这是因为,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传播这件事在我们看来太自然。
它依靠我们身上的嘴和耳朵等感官即可完成。
即使过去了百万年,也只不过增加了几种简单的载体。
动动嘴皮子,人人都会做。
最多再写写字,这有什么需要学的呢?大众媒介的出现,把这个局面打破了。
一门学科的出现,一般既意味着,这个学科所研究的领域拥有了人类以前意想不到的价值,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一方面又意味着,这个学科所代表的现象已经超出了直觉的范畴,需要引入复杂的理性工具去研究。
所以,价值、影响、工具就是一个学科兴起的三个重要因素。
然而我们还需要补充第四个因素,那就是社会。
跟很多同学想象的不同,学科尤其是人文社科,并不是中立的,而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共同作用的结果。
“研究什么?”“不研究什么?”这样的问题,直接限定了一个学科的结构。
因此,美国研究,带有典型的经验色彩和商业气息,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思考题,不妨想想,如果传播学在中国或者在苏联创立,会是什么样子呢传播学概念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关系的学问,即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和立足点是:人与人之间如何借传播的作用而建立一定的关系。
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19世纪末以来逐步形成的,在20世纪30、40年代作为跨学科研究的产物,诞生于美国。
当时的传播学具备了成为独立学科的必要条件:自觉性、一般性、系统性、科学性。
在国际范围内,传播学的研究大体分为两大学派:以美国为中心的传统学派和以西欧为中心的批判学派。
二.群体传播传播学传播的类型传播类型的不同分法“二分法”:将人类传播分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分类标准是传播的手段。
“四分法”:将人类传播分为人的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及大众传播四种类型,分类标准是传播的范围及规模。
“五分法”:将人类传播分为人的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是对“四分法”的补充和细化。
三:群体传播1.群体传播的定义群体是指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
群体的作用: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能将分散的个人力量集结起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对于个人,群体是满足个人需要的重要手段;是个人的信息和社会安全感的来源;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和手段。
群体传播主要是指群体内部或外部的信息传播活动。
群体传播在形成群体意识(群体归属感越强,群体的凝聚力就越强,越有利于群体目标的实现)和群体结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种意识和结构一旦形成,又反过来成为群体活动的框架,对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制约,以保障群体的共同性。
2.群体的分类库利根据群体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直接和间接程度,将群体分为:①初级群体:指人际关系亲密的社会群体,主要是指家庭、邻里和小伙伴等,又称首属群体。
初级群体的主要特征是:面对面的互动;有限定的群体规模以保证彼此能够有足够机会接触和交往;不能完全替代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靠习俗伦理维持的群体控制。
初级群体是人们的自我观念发展的摇篮,在人的早期社会化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②次级群体: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又称次属群体。
初级群体的主要特征是:规模较大,成员较多;成员之间不一定有直接的个人接触;群体内人们的联系往往通过一些中间环节来建立。
次级群体既是个人步入社会所必须加人的群体,也是个人社会活动领域拓展和活动能力增强的标志。
③参照群体:指个人用作某种参照对象来评价自身、他人或社会事件的标准的群体。
(1942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曼首先采用这一术语)参照群体主要执行两种基本功能:规范功能:参照群体对个人施加压力,推动个人按照群体规范行动;比较功能:借助于比较功能,个人对自己、别人、社会事件进行比较、评价。
参照群体的规范可以成为个人的社会目标,成为个人的自我评价、对社会生活现象评价和世界观形成的基本标准,在个人的社会化以及个性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群体压力群体压力是指已经形成的群体规范束缚其成员行为的无形力量。
群体为保持其共同活动顺利进行和关系状态的稳定,会形成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违反者会受到孤立甚至驱逐,于是人们在保护自己的同时要屈从于团体利益。
群体意见对个体所形成的压力过程为四个阶段:合理辩论--好言相劝--围攻抨击--隔离排挤。
4.群体动力论二战期间卢因进行了劝导人们改变饮食习惯的实验,这个实验及一些后续实验,证明了群体共识对于人们决策和行为的影响是极大的,原因多半在于人们希望与自己所属或希望从属的群体保持一致。
卢因认为,一个群体就形成了一个“场”,处于这个群体中的个体,其行为往往不是个人控制,而是受到群体的深刻影响。
这个结论不仅影响了各种说服活动,如政治宣传、健康传播、广告传播等利用群体来作为改变的工具,也影响了当代社会的管理观念和管理行为。
三在全媒体时代,舆论引导应该怎么做?南都全媒体集群在内部研讨时特别提到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当下中国至少遭遇到的三重危机:第一是传统媒体自身成长与发展所面临的危机,这种危机带有长期性、根本性;第二是来自外部的互联网或者说新媒体的冲击危机,如果传统媒体墨守成规,必然造成受众被日益分流严峻局面,这种危机是决定性的;第三是大的经济环境带来的危机,从美国次贷危机到欧债危机,接下来中国可能面临非常大的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对媒体生存发展形成巨大催化压力,这种危机虽然是阶段性的,但是却会深化、加速和凸显前两重危机在前互联网时代,媒体舆论场相对比较单一,借用原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的“二分法”,即在传统媒体主导社会话语权的时代中国存在官方和民间两种舆论场,前者源自前苏联模式的真理报话语体系,以机关报刊为代表;后者产生自市场化改革催生的市民化话语体系,以晚报都市报为代表。
但进入互联网时代,技术极大地赋予了用户进行内容创造、分享与传播的权力,不仅涌现了一批用户产生内容的UGC网站与传统媒体正面竞争,特别是社交媒体的用户和作者完全融为一体,更是从规则和机制上削弱或者说“消灭”了传统媒体中的记者和编辑。
“去中心化”、“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人”,中国社会的舆论场早已突破传统的二元结构,变得超乎想象的复杂、多元、多变;“群体极化”、“沉默的螺旋”效应,也使受众不再只是被动单向接受媒体灌输和宣教,使主流话语权构建和舆论引导难度与日俱增。
门槛超低的互联网翻墙技术也使中国社会舆论场非常容易超越国界,已经很难被人为阻隔,境外媒体的“异常论”、关注不正常事件的报道价值取向,墙内墙外轻而易举形成共振产生蝴蝶效应……这些都是南方报业包括南都全媒体团队必须思考和尝试破解的课题。
因此,向全媒体转型不应是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媒体形态、传播介质的多而全,必须首先正视全民媒体生态的成因及其对传统媒体的生产流程、组织架构的冲击与解构,即便在传统媒体组织中,个体的话语权力在增长,越来越多的价值来自个体,而不是媒体机构。
越来越多的媒体从业者选择了远离传统媒体,成为网络“公民记者”或者网络“意见领袖”。
而越来越多的公民记者群体涌现,在为更全面地传播事实还原真相提供可能同时,也使媒体机构报道独家新闻变得日益困难;越来越多的专业记者离开媒体机构开辟自媒体战场,在扩大公众言论空间以及扩展获取真相途径的同时,也使媒体机构在如何留住人才激励人才方面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媒体机构,不仅单位有一级官微,部门有二级官微,而且几乎每个个体都拥有自己的个人微博,有些加V认证的个人微博影响力远远超过部门甚至单位官微;不仅采编部门记者编辑有个人微博,而且非采编部门开通个人微博的员工大有人在。
虽然很多个人微博都声称“言论与单位无关”,但外界包括上级监管部门不会因为这样的虚无声明而把个人言论与其职务身份截然分开。
因此,对员工个人微博不应该只是一刀切地停留在要求和管理上,而应该以更加开放心态善加利用。
比如凤凰卫视旗下的凤凰周刊记者邓飞通过个人微博发起“免费午餐”、“大病医保”等公益行动,不仅成就了其个人的品牌影力,而且也给凤凰品牌增色不少,让媒体单位在公众中间要立了良好口碑效应。
微博的“网络广场”效应,微信的“网络包厢”特质,从某种意义上把人类传播从17世纪现代报纸兴起幵启的大众传播拉回到人际或者说口碑传播时代。
这些集聚亿级用户的平台如何有效利用,主动占领,优势互补,都给我们构建全媒体舆论引导新格局创造了巨大的想像空间。
传统媒体除了开通官方微博,更应该重视这些新兴传播手段的自媒体特性以及社交属性。
有人概括网络传播规律必须把握的四个传播节点:第一个节点是网民的私下交流,包括利用各种ICE具或邮件进行的传播;第二个节点是小范围的公幵传播,比如在某个社交网络的群组中,或者小型的BBS论坛;在第三个节点中,意见领袖或大V介入,形成一个传播引爆点;第四个节点是各路线上与线下、各类媒体进行集中性的报道,全面引爆相关事件与话题。
因此,全民自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必须要在第三节点做文章,在第四节点找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