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兴起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传播学兴起的原因:
人类传播历史源远流长,对于传播的研究也一直持续着。但真正作为一门学科,还是在20世纪以后的事。传播学研究者在论及传播学的源流时,一直沿用美国著名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的观点:传播学始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将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和拉扎斯菲尔德作为四大奠基人。
传播学之所以在这个时代产生具有如下的时代背景
1、政治方面:政治家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主张、树立形象、争取竞选支持。两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进行了相关的传播实践活动和深化研究也直接催化了传播学在美国的诞生。
2、经济方面:美国是二战前后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自由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生产扩大,市场拓展与营销行为增加,广告、调查公司大量产生,企业普遍较关注营销环节中的传播问题,支持传播研究。大众传播业在战后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竞争的压力迫使传播者思考并完善传播技巧、传播效果与受众等问题。
3、社会方面:美国的社会生活与大众传播关系日益密切,媒介随之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大批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关注并研究传播;
4、学科及人才基础:传统学科的发展为传播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为传播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也为传播学在美国的诞生提供了学科背景。二战期间由于纳粹的迫害,大陆专家学者涌入美国,为传播学的产生提供了人才基础。
5、总之,兴起于美国有它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学科背景,而研究实践才是传播学兴起的根本。
自我开始学传播学这个学科以来,已经度过了即将五年的时间。自我知道这个学科,几乎已经是七年时间。这些年的时间里,很多人都曾经问我“传播学是学什么的?”,也有很多家长、朋友以为我是学“船舶学”。至今仍然还有一些人不相信,传播学能够自然构成一门学问。这是因为,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传播这件事在我们看来太自然。它依靠我们身上的嘴和耳朵等感官即可完成。即使过去了百万年,也只不过增加了几种简单的载体。动动嘴皮子,人人都会做。最多再写写字,这有什么需要学的呢?
大众媒介的出现,把这个局面打破了。一门学科的出现,一般既意味着,这个学科所研究的领域拥有了人类以前意想不到的价值,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一方面又意味着,这个学科所代表的现象已经超出了直觉的范畴,需要引入复杂的理性工具去研究。
所以,价值、影响、工具就是一个学科兴起的三个重要因素。然而我们还需要补充第四个因素,那就是社会。
跟很多同学想象的不同,学科尤其是人文社科,并不是中立的,而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什么?”“不研究什么?”这样的问题,直接限定了一个学科的结构。因此,美国研究,带有典型的经验色彩和商业气息,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思考题,不妨想想,如果传播学在中国或者在苏联创立,会是什么样子呢
传播学概念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关系的学问,即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和立足点是:人与人之间如何借传播的作用而建立一定的关系。
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19世纪末以来逐步形成的,在20世纪30、40年代作为跨学科研究的产物,诞生于美国。当时的传播学具备了成为独立学科的必要条件:自觉性、一般性、系统性、科学性。
在国际范围内,传播学的研究大体分为两大学派:以美国为中心的传统学派和以西欧为中心的批判学派。
二.群体传播
传播学传播的类型
传播类型的不同分法
“二分法”:将人类传播分为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分类标准是传播的手段。“四分法”:将人类传播分为人的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及大众传播四种类型,分类标准是传播的范围及规模。
“五分法”:将人类传播分为人的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是对“四分法”的补充和细化。
三:群体传播
1.群体传播的定义
群体是指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群体的作用: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能将分散的个人力量集结起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对于个人,群体是满足个人需要的重要手段;是个人的信息和社会安全感的来源;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和手段。
群体传播主要是指群体内部或外部的信息传播活动。群体传播在形成群体意识(群体归属感越强,群体的凝聚力就越强,越有利于群体目标的实现)和群体结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种意识和结构一旦形成,又反过来成为群体活动的框架,对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制约,以保障群体的共同性。
2.群体的分类
库利根据群体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直接和间接程度,将群体分为:①初级群体:指人际关系亲密的社会群体,主要是指家庭、邻里和小伙伴等,又称首属群体。
初级群体的主要特征是:面对面的互动;有限定的群体规模以保证彼此能够有
足够机会接触和交往;不能完全替代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靠习俗伦理维持的群体控制。
初级群体是人们的自我观念发展的摇篮,在人的早期社会化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②次级群体: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又称次属群体。初级群体的主要特征是:规模较大,成员较多;成员之间不一定有直接的个人接触;群体内人们的联系往往通过一些中间环节来建立。
次级群体既是个人步入社会所必须加人的群体,也是个人社会活动领域拓展和活动能力增强的标志。
③参照群体:指个人用作某种参照对象来评价自身、他人或社会事件的标准的群体。(1942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曼首先采用这一术语)
参照群体主要执行两种基本功能:规范功能:参照群体对个人施加压力,推动个人按照群体规范行动;比较功能:借助于比较功能,个人对自己、别人、社会事件进行比较、评价。
参照群体的规范可以成为个人的社会目标,成为个人的自我评价、对社会生活现象评价和世界观形成的基本标准,在个人的社会化以及个性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是指已经形成的群体规范束缚其成员行为的无形力量。群体为保持其共同活动顺利进行和关系状态的稳定,会形成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违反者会受到孤立甚至驱逐,于是人们在保护自己的同时要屈从于团体利益。群体意见对个体所形成的压力过程为四个阶段:合理辩论--好言相劝--围攻抨击--隔离排挤。
4.群体动力论
二战期间卢因进行了劝导人们改变饮食习惯的实验,这个实验及一些后续实验,证明了群体共识对于人们决策和行为的影响是极大的,原因多半在于人们希望与自己所属或希望从属的群体保持一致。
卢因认为,一个群体就形成了一个“场”,处于这个群体中的个体,其行为往往不是个人控制,而是受到群体的深刻影响。
这个结论不仅影响了各种说服活动,如政治宣传、健康传播、广告传播等利用群体来作为改变的工具,也影响了当代社会的管理观念和管理行为。
三在全媒体时代,舆论引导应该怎么做?
南都全媒体集群在内部研讨时特别提到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当下中国至少遭遇到的三重危机:
第一是传统媒体自身成长与发展所面临的危机,这种危机带有长期性、根本性;
第二是来自外部的互联网或者说新媒体的冲击危机,如果传统媒体墨守成规,必然造成受众被日益分流严峻局面,这种危机是决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