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四章 元代前期杂剧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李潜夫的《灰阑记》
▪ 《灰阑记》是一出“包公 戏”,但主要戏份围绕出身 妓女的张海棠的人生遭际展 开。剧作家关注一夫多妻制 度下的家庭伦理问题,戏剧 矛盾集中呈现为“妻”与 “妾”之间的利益冲突。
思考题:
▪ 1. 试分析《梧桐雨》的悲剧意蕴。 ▪ 2. 试分析马致远杂剧创作的特色。 ▪ 3. 如何理解尚仲贤《柳毅传书》杂剧的编剧思路? ▪
▪ 随着剧情的推进,在场面描写上白朴更多的是从“人”的角 度而并非从“君王”的角度来剖析李隆基的性格侧面。他尊 重自己所爱的对象,可以为之发出“密誓”,表达专爱一人 的决心,这在“帝王家”是少有的。
▪ 马嵬坡杨妃殒命,是全剧的重场戏。整个场面交织着怨怒与悲戚 之音。
▪ 作品以丰富的艺术手段渲染了李隆基回到宫中之后的悲情气氛, 与马嵬坡上的悲戚之音遥相呼应。尤其是,雨打梧桐,声声凄厉; 想当年,自己正是和杨玉环在长生殿密誓时“对梧桐并肩斜靠”, 因此,“梧桐”成了当时密誓的见证者,而如今这无数的雨点打 在梧桐上,这忽紧忽慢、接连不断的雨声似是上天的谴责、杨妃 的哭诉,真是“助恨添愁,彻夜连宵”。
第二节 白朴与马致远
一、白朴生平
▪ 白朴(1226—1306后),原名 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号兰谷。 祖籍河曲隩州(今山西曲沃)。 父亲白华、伯父白贲均有诗名, 与元好问关系密切,有通家之好。
▪ 金灭亡,跟随元好问流寓山东聊 城等地多年,从之读书受教。
▪ 元统一后,晚年定居健康。
二、《梧桐雨》的悲剧意蕴
▪ 诸宫调的曲牌联套机制为杂剧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借鉴。诸宫调艺人以 “叙述体”为主,为杂剧积累了叙事经验,杂剧作家在融合歌曲、舞蹈、 故事为一体的同时,创造性地将“叙述体”转化为“代言体”的叙事方 式。
▪ “代言体”的出现标志着杂剧体式的正式形成。这是杂剧超越了诸宫调 等艺术形式的最明显之处。
二、杂剧的体制
二、尚仲贤的《柳毅传书》
▪ 《柳毅传书》改编自唐代李朝威 的传奇小说《柳毅传》。
▪ 剧作家在原作的基础上对龙女的 境遇做了典型化加工,折射着现 实社会中不少女性在家庭里的共 同遭遇,抨击了宗法社会对女性 的人格与尊严的蔑视,表达了对 屡屡遭受家庭苦难的女性的无限 同情。
三、康进之的《李逵负荆》
▪ 剧中的李逵形象耿直无私, 胸襟磊落,路见不平,勇于 相助。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 着当时下层民众对现实英雄 的独特想象。
一、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 《赵氏孤儿》,全名为《赵氏孤儿大报仇》(一作《赵氏孤 儿冤报冤》)。
▪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杂剧,将春秋时期家族“私斗”改为 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态里具有普遍意义的“正邪斗争”,将公 孙、程婴等人的“义气”置于这一政治生态之中,凸显了人 间正义的力量。
▪ 杂剧的情节大体以原有故事为框架,在“搜孤”“救孤”的 关目上大做文章。剧情张力与悲情力度达到了高度统一。
四、《汉宫秋》的历史诠释
▪ 马致远的笔下,昭君故事发生了新的变化。 ▪ 其一,以匈奴的“强盛”反衬汉朝的衰弱。 ▪ 其二,汉元帝早已“偶遇”美人,并与昭君建立起深厚的帝妃情感。 ▪ 其三,强化了毛延寿的奸邪性格,使之成为匈奴与汉朝敌对格局中的关
键人物。 ▪ 其四,弱化了汉元帝的政治权力,使之成为悲苦不堪的抒情主人公。 ▪ 其五,彰显了王昭君的不屈气节与悲剧命运。
三、马致远生平
▪ 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号 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马致远在元代梨园界声名显 赫,有“曲状元”的美称。 他创作了12种杂剧,存世的 有《西华山陈抟高卧》《马 丹阳三度任风子》《半夜雷 轰荐福碑》《吕洞宾三醉岳 阳楼》《邯郸道省悟黄粱梦》 《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 梦孤雁汉宫秋》。
▪ 杂剧《梧桐雨》以李隆基与 杨贵妃的情缘为题材。承继 白居易《长恨歌》及陈鸿 《长恨歌传》的作意,并对 “李杨情缘”重新思考,在 情节安排、场面描写、气氛 渲染等方面有自己的独特考 虑,呈现出自成一格的艺术 风貌。
▪ 白朴在情节安排上突出了李隆基有情而无识的性格特点。白 朴拈出安禄山作为全剧的“开场人物”,实有深意,剧作家 凸显李隆基的“无识”表现,其观察角度与前人有别。
▪ 剧作家的“底气”在于他从古代 政治生态的残酷性着眼,揭示邪 恶势力的横行与正直人士的困顿, 展现邪恶势力的嚣张与正义力量 的顽强。将现实政治的复杂形态 与古老故事的情节框架结合起来, 不是简单地“复述”一个复仇的 故事,而是寄寓了剧作家对现实 人生及政治环境的思考,表达惩 治邪恶的信念,表现出剧作家对 历史与现实的洞察力。
五、《黄粱梦》与其他神仙道化剧
▪ 《黄粱梦》的构思与唐代沈既济的《枕中记》传奇相类似而 具体情节又显然有别。
▪ 以《黄粱梦》为代表的神仙道化剧有图解意念的特点,总体 的艺术成就不如以现实或历史为题材的作品。不过,作为一 种类型,它们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焦虑与痛苦,以及 追求解脱的想法。
第三节 北方其他杂剧作家 与作品
▪ 这个作品的戏剧张力全由李 逵的“莽撞”激发出来。
四、石君宝的《秋胡戏妻》
▪ 作家将现实生活里常有发生 的“逼婚”情形“移植”到 剧本里来,使得罗梅英受到 极大的考验和历练,加强了 作品的戏剧张力,刻画出罗 梅英形象不惧艰辛、不图富 贵、意志坚定的高尚品质。
▪ 罗梅英主动提出要“休”了 自己的丈夫,提出“整顿妻 纲”的口号,可谓振聋发聩。
第四章 元代杂剧的兴起及杂剧的体制 ▪ 第二节 白朴与马致远 ▪ 第三节 北方其他杂剧作家与作品
第一节 金元杂剧的兴起及 杂剧的体制
一、杂剧的形成与诸宫调等艺术形式的关系
▪ 杂剧文本,基本由曲文与宾白构成。其中,曲文部分是一个剧本的主体。 杂剧音乐结构一般由四个宫调的曲文(分别内含数量不等的曲子)组合 而成。这是一种四段式结构。
▪ 杂剧的体制相对固定。它以四折一楔子为基本体式,每一折使用 同一宫调,每一折的套曲均使用同一个韵脚,即所谓“一韵到 底”;整个作品四套剧曲只由男主角或女主角主唱,即所谓“一 人主唱”。
▪ 杂剧中的曲文与宾白相辅相成,各有重要的功能。
▪ 杂剧使用的音乐以北方曲调(内含唐宋大曲、唱赚、诸宫调等说 唱音乐的因素,以及其他流行于北方的乐曲)为主,故又称之为 “北杂剧”。与之相对的是“南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