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芒福德和他的《城市发展史》
城市发展史
《城市发展史》读后感作者路易斯芒福德在本书中抓住了城市本身,从表象,源流,机理写到美学,哲理,全都具备了,不得不说这是一部鸿篇巨制。
作者的思考的问题,用于我们现在的城市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我主要阅读了本书的第四章——古代城市的本质。
第一节,城市功能的发展,在此节中作者总结了古代早期城市的一些性质。
首先是,作者提出城市的发展过程是漫长的,很有可能物质外形的很大部分都先于王权制度而出现。
“起初主要是作为一种奴役制度强加在无法逃避这种控制变成了响应的选择行为。
渐渐的,人们开始寻求城市,并以自己的意愿和参与变成了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城市最初的目的,如同一种工具,用来统治人和自然,使城市社区本身服务于神明。
而当城市正式的组织完成的阶段,则可能是发生在比较短的历史时期内。
并且,城市的组织结构一旦形成,就形式就很少再变化。
接着,作者谈到古代城市的功能。
归纳为两类。
一类是一般的人类功能(从更古老的乡村社会中流传下来),第二类概括为融合与扩大。
作者具体分析了城市的这些功能。
首先,古代城市史一些永久性的聚会地点。
这一功能发源于人们定期举行祭祀典礼的神圣地点。
其次,城市的功能在于突破乡村的自给自足和封闭,人口的融合,对陌生人开放的性质,以及为了获取粮食、原料和技术以及人口,进行的政府和贸易。
最后,城市的发展形成了永久性记写形式和符号的需求,因为口头语言已经不适于贮存城市记忆。
依靠经久性的建筑物和制度化的结构,以及更为经久性的文学艺术的象征形式,将城市的过去未来联系在一起。
但作者也提到,城市作为记忆容器的能力使得人类活动冷却凝固,直到17世纪,城市形式没有重要改变。
第二节,创造力的垄断中作者提出城市的全部创造力,最初都与宗教相联系。
因此宗教僧侣阶级长期以来垄断者创造能力,城市的体现就体现了这种垄断。
广大资源被少数人抢先独自受用,“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义务将农民、工匠大众的生活提高到与自己相同的水平”。
作者在这段中还提到一个重要的想法。
《城市发展史》读后感
《城市发展史》应该归结为一部非常优秀的史书,的确如其名字一样。
我想它是非常的优秀的史书,不过因为是一部大部头,现在我只能够挑选我感兴趣的章节细读,其他的大都跳过了。
芒福德是一个反大都市者。
其实首先,即使是根据芒福德自己对于从村庄到城市的跃进的论述来看,我都有这样的一点猜想:我们根本就不应该用“大城市”这么仅仅是在古老的名词“城市”之前加了一个简单的形容词“大”的这样一种概念来称呼我们现在的如北京、上海、纽约这种东西,如果“城市”这个词已经被我们早早的用来称呼过那种小型的城市的话,那么“大城市”其实是完全另外的一种新生的品种,不是一种小城市的扩大化,就像城市不是乡村的扩大化。
我们应该用一个全新的字眼,就像“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别那样不容易引起歧义。
当我们在谈论“城市”的时候,其实我想我们的所有的分歧点往往都其实是针对“大都市”的,大家都喜欢并且欣赏小城市而且一般都认可小城市是成功的当然其实几乎没有什么人真正的去研究小城市的建设,不过不论如何,大家其实可以根据对于大都市的态度来分作两派:认可大都市或者反对大都市。
我是前者。
芒福德对于城市起源和历史的发展的东西比较的有意思。
比如他认为:城市最初首先是作为一个磁体而不是一个(居住的)容器存在。
村落的存在基础是食物和性,而城市则应该是能够“追求一种比生存更高的目的”。
而城市或者说人类聚落的最初雏形期,其实往往不是源于居住而是源于祭祀活动,而这种活动地点作为一种“磁体”,就已经“能把一些非居住者吸引到此来进行情感交流和寻求精神刺激”。
总之,城市从一开始就是外向的,就是应该能够吸引和容纳“陌生人”和“陌生因素”的,从这一点上开始区别于“较为固定的、内向的和敌视外来者的村庄形式完全相反。
”在其论述中,认为旧石器时代是一种具备男性性格的、粗糙的、狩猎为主的、具备强烈攻击性的社会结构,而新石器时代,则是以定居为主,以女性的阴柔性格为主的时代,各种工具、产业开始务于精细和稳定,这个时代真正的定居的村落和农业开始产生。
刘易斯·芒福德和他的《城市发展史》
作者: 宋俊岭
出版物刊名: 城市问题
页码: 62-65页
主题词: 城市发展史;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国家;二十世纪;芒福德;学术思想;
纽约;历史时代;希腊
摘要: <正> 刘易斯·芒福德是西方城市科学界、也是社会科学界的一位久负盛誉的学者。
芒福德教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关心人类命运。
他从资本主义社会营垒内部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尖锐批判,是二十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中一大批智慧而热忱的先进分子之一,是以学术创作活动为武器捍卫人类进步事业的战士。
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1895年10月19日出生于美国纽约长岛的符拉兴镇。
高中毕业后,从1912年至1918年先后就。
2023年《城市发展史》读书笔记
2023年《城市发展史》读书笔记2023年《城市发展史》读书笔记1在看芒福德的《城市发展史》,他应该说是个城市分散主义者。
反对将人类的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小汽车里,反对大概在西方非常风行的对于技术的过分的盲目的崇拜。
他认为的合理的交通网络应该是对应于人类本身的行为的多样性的。
人类本身的行为速度总是逃脱不出肉体本身的限制,以步行为最基矗霍华德:霍华德所追求的城市图景,说到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多中心的城市。
2.更多的、更严密的层级结构的城市。
3.功能进行了混合的城市,城市和乡村更好的组成统一体。
4.互补的小城市形成的城市群来具有大城市功能,一种联盟城市。
而我对于霍华德的理论最为反感的地方就是:他有着太多的严密的预设,他的思想方法仍然是一种旧时代的专制思想去告诉别人你应该怎么做那样才是幸福。
它的城市--其实几乎所有的芒福德所提倡的城市理论中的城市--都会有一个外层的绿化圈层,将一个城市的发展范围做出了预设,而且倡导了一种普适性的模式。
而任何一个城市都其实是不同的,情况可以非常的复杂。
我想象的城市是一种更加自由发展的城市,你是去制定一个两性的规则而不是去制定一种终极的形态,你会给出一个原点,给出一个规则体系,然后这个城市就能够自己进行良性的运作,自己能够在运作中纠正运作中产生的错误甚至必要时候能够修订规则,就像任何的民主国家那样。
我不喜欢有着一种过份具体的完美的预设。
告诉你说:到此为止吧。
2023年《城市发展史》读书笔记2起始看完大师的作品之后,心情完全不能平静,深夜作死开电脑起来写书评。
一、总在读此书之前,我本来想象的是作者会按西方建筑史/规划史的常规思路,讲述各时代的城市主要发展思想,主要流行的范式和建设模式,并一一分析好坏及举例进行点评(当然在本书中作者也做了一部分这些工作)。
可是我忽略了,这是一部史书,而不是一部供城规建筑专业同学学习的范式教材。
相反,作者在人为规划思路、建设范式等方面极所能地简略了,而把大部分的文墨献给了促成当时建设思路的社会背景,人文环境,以及形成的城市鸟瞰图对人们生活所造成的影响上。
评《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
城市的痕迹——《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读后感摘要:“城市不止是建筑物的群集,它更是各种密切相关并经常相互影响的各种功能的复合体——它不单是权力的集中,更是文化的归极。
”关键词:城市刘易斯·芒福德城市的定义城市发展阶段划分在大一上城市规划导引这门课程时,依稀记得老师提过刘易斯·芒福德,因为那时的专业知识还很少,不敢去读这样的大作,因为自己弄不明白。
虽然现在也还是积累的知识不够多,但是上了中外城市建设史、中外建筑史之后,再读他的大作,已经有一些眉目了。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了解了一些刘易斯·芒福德的生平。
刘易斯·芒福德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特别是他在学术上的巨大贡献,他一生撰写了30多部专著,他被广泛地公认为世界上空前伟大的城市科学专家。
他所涉及的学科有建筑学、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科技发展史、哲学、技术、英国文学、美国研究和城市科学,所涉猎的知识很广泛。
他最优秀的著作《城市文化》和《城市发展史》,至今仍被公认为全世界城市科学研究的经典著作。
看完这本书之后,自己对世界城市的发展史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当然,最可惜的是刘易斯·芒福德没有将中国的城市发展史列入其中。
对于这本书精华的部分实在太多,凭我小小的能力,我只能选取最感兴趣的小部分做一些自己浅陋的理解了。
芒福德先生在72年前基于西方城市发展进程的思考,对我们中国今天的城市发展也有非常特别的意义。
他说:“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化力为形,化权能为文化,化朽物为活灵灵的艺术造型,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造。
”在我国今天城市迅速发展、资源迅速枯竭、生态迅速破坏、环境迅速恶化的情形之下,我们更应该读一读芒福德对于非理性的工业文明的尖锐批判,对现今日益拥挤、丑陋而紧张的居住和生存状态做一定的反思,领会他一直倡导的生态保护运动的思想。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要慨叹:20世纪的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创造巨大财富和带来技术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规模空前的灾难和创伤。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概述(PPT 42张)
图1 古埃及金字塔
图3 乌尔山岳台
由此可见,在城市成为人类永久 性固定居住点之前,它最初只是古人 类聚会的地点。
图2 雅典卫城复原图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形式延续化、永久化,并以能预见和控制某种 规律,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村落形式。较之一些小型人口聚落形成的松散的、游 动性的联合形式,它能为人类的繁衍、哺育和防御提供最方便的条件。出身和 住处的基本联系血统和土地的基本联系,这就是村庄生活方式的主要基础。 而人类改造大地正是后来形成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先于城市进行
• 城市职能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 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但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职能应包括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即城市中进行的各种
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范畴。 城市职能随社会、经济、自然条件而变化。现代化大城市常具有多种职能, 小城镇或不发达地区城镇职能则相对简单。城市的工业、交通运输、商业、行政、 文化、教育、科学等企事业是城市职能形成的基础。 城市职能是由该城市为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体现的,由专业化部门、智 能化强度、职能规模三个要素组成。
• 城市是如今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的世界。城市从无到有,从简 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史,反映着人类社会、人类自身 同样的发展历程。然而我们从未探究过,它是从何而产生,最初是 怎样的形态,是如何逐渐走到了今天这样的面貌,又是如何与人类 自身息息相关。
• 起源
人类最早的礼仪性汇聚地点,即各方人口朝觐的目标,就是 城市发展最初的胚盘。
的。
图4
半坡遗址
芒福德用磁体来比喻聚居的精神性本质。古人类定期返回一些礼仪性 的聚会地点(墓地、洞穴)进行一些神圣活动,因此,“这些地点是先具备 磁体功能,然后才具备容器功能的”。显然,如果把容器隐喻主要当做一 种物质形态意义上的城市隐喻的话,那么磁体隐喻则是纯精神意义上的了。 将磁体功能置于容器功能之上,使得这里的容器隐喻脱离了具体的形态学 特征,而进入一个更符合人类聚居点特性的双重隐喻:磁体—容器隐喻。
城市发展史读书笔记
浅析《城市发展史》对中国城市建设的启示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城市发展遭遇瓶颈,城市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的大背景下,刘易斯·芒福德也试图给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他认为世界城市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分岔点,他在重新阐释了城市起源的基础上,分析了一系列文明古城的兴衰历史,得出自己的反思结果,并对未来城市发展做出了展望。
在书中,他从历史的角度,以具体的城市发展为例,对城市发展的功与过、得与失做出了一个总结。
中国目前大城市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我想根据我对该书的理解,得出一点我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建议。
根据芒福德的理论,城市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从圣地、村庄、要塞、城市的过程。
并且,他认为:城市最初首先是作为一个磁体而不是一个居住的容器而存在。
村落的存在基础是食物,而城市应该追求比生存更高的发展目标。
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这在中国是具有很高前瞻性的。
但就目前中国状况来说,北京和上海两个中国的特大城市,是几乎每一个中国人的向往之地,同时也是中国面向世界的名片。
每年,春运浪潮总是引起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这从侧面说明,我国城市的建设仍然处在“磁体”的状态,还没有达到更高的发展目标。
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涌入的所带来的问题也渐渐凸显出来,所以它们在人口吸纳的方面的门槛也在提高。
这可以算是他们在积极地推进城市进步,改善城市生活方面迈出的步伐吧。
另外,城市文明是始终贯穿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善战的城市文化,希腊民主的城市文化,埃及和平的城市文化。
在我国,城市的文化定位也是一个较为缺乏的元素。
随着当前我国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却成就与问题同时并存。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同的地域条件下,城市有其独特的文化发展。
2011年,北京市提出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城市精神。
北京作为当代中国首都,提倡爱国精神,维护国家形象是其义不容辞的;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依靠创新北京市才能有更为突破的发展;北京作为全国城市的代表,聚集着众多国内外的人,只有包容才能吸纳各方人才,促进发展;当然北京作为古代都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发扬着古代中国人厚德载物的优秀品格。
芒福德《城市发展史》第四章古代城市的本质 阅读汇报
城市的各种活动
二、创造力的垄断
最初,城市全部有创造力的职业都与宗教相联系,僧侣垄断创造能力 和平时期的秘而不宣、战争时期的破坏,导致了很多知识失传 对知识的流传和扩展所加的禁限 意义 城市成为联络中心之前已是一个控制中心
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自然和人脑训练活动 在今天的城市中也没有被充分地理解和运用!!
1.古代神圣的永久 性定期聚会地点
4.不同行业的 陌生人
“同本地的农民和组长们 相比较来看,这些人就是 城市中的新居民,哪里缺 少了这些人,哪里的乡镇 就总是一片沉闷而偏狭的 乡土气”
2.种族、文化、技 术传统、语言的聚 集和融合
“……而城市,大约 从最初伊始,则对第 一个外来者和陌生人 开放着”
一般的人 类活动 动员、融 合、扩大 合作能力
5.容器功能
“用象征性符号贮存事 物的方法发展之后,城 市作为容器的能力就极 大地增强了”
3.城市发展依靠政 府或贸易获取粮食、 原料、技术与其他 社区的人口
新的目的
6.城市的最高功能: 传播者和流传者
“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 “依靠……城市将过去的时代、 当今的时代,以及未来的时代 联系在一起”
古代城市的本质 第四章 古代城市的本质
一、城市功能的发展 二、创造力的垄断 三、文化的渗透现象 四、城市的劳动分工 五、财富与人格 六、发展的韵律 七、城市戏剧
一、城市功能的发展
城市物质结构的很大 一部分出现
王权的出现
酝酿很久之后的充分 表达
社会制度 乡村社会 王权制度 政府
城市(乡村)特质 忠顺于祖先、民主参与、相互扶助 一种人力集中、用以统治人和自然的工具,城市社区服务于神明 领导者、法规
城市的特性:它能以专门化的、职业性的,集体的形式解决人类的各种需 求,这种形式所形成的终生职业分工是人们以前不曾料想过的。
令人感慨不已的书——读《城市发展史》
准备好经受 一场 严酷的考验。要喜欢它 ,你就 得} N睛睁 B
大 ,同时学会 闭上你的鼻孔使其闻不到那些 臭气,闭上你 的耳朵使其 听不到 恐怖不安的呼喊… …”罗马城的供水方
式 ,是 精 良 的技 术 设 备 与 原 始 的 城 市 管 理 的结 合 。 城 市 中
步。相反 ,从古罗马和西方 国家1世纪 的城市管理失败 的 9
芒福德在列举了罗马种种管理劣政之后 ,更进 一步指
出 了导致这一问题出现 的根本 原因 :古罗马在创造辉煌城
市建设成就的 同时,却始 终未能造就出健康 的城市 生活 和
城市文 化 ,这使 得 罗马人 在城 市建 设和 管理 上迷 失 了方
态遭到破坏 ,环境 遭到污染。我们 重读芒福 德对非理性工 业文 明的尖锐 批判,领会他倡导和谐城 市的思想 ,不禁慨
富丽堂皇,广场、铜像 、凯旋 门和纪 功柱等成 为城市的核
心与焦点。公共浴池、角斗场 、府 邸和剧 场等体现现世享 乐思想的建 筑大量出现 ,并达到 了令人 难以想象的规模和技术水
平。与此 同时,古罗马人在供水管道 、地下 排水沟建设以
及筑路等公共工程方面也取得了无 与伦 比的成就。 然而,芒福德却一针见血地指 出繁荣表象下的恐怖 : “ 要调查这种 贡献 ( 古罗马城市建设 的贡献 ),我们必须
嘘 它征 服 了世界 ,但 它Fra bibliotek的大部 分居 民就 居住 在拥 挤 、嘈
杂、憋 闷、充满臭气和传染病 的居住区里。
仅仅是人 类社 会发展的手段。 “ 人,而不是技术 ,必须 是 成 为价值 的根 源 ;是人 的最 优发 展 ,而不 是 生产 的最大 化,应该成为所有技术的标准。” 在今天的 中国,城市 迅速 发展 ,资源却遭到竭泽 ,生
城市发展史讲义:王权、商业与城市发展—城市发展的动力及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迟滞问题探索
城市发展史讲义:王权、商业与城市发展——城市发展的动力及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迟滞问题探索整个一部城市发展史,可以归纳为裂变与整合的过程。
之所以称之为裂变,是较之与一般的变革,其具有革命的意义,此前城市固有的秩序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离析解构,与介入的参变因素及其引发的新的功能要素一起,重新组合,寻求新的整体功能和结构方式。
裂变之后,是一段整合时期,新秩序在尝试和协调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以至达到它最终的形式。
裂变和整合,在登高和平步两个方向上,共同构成城市进步的阶梯。
纵观历史,城市的发展就是这么一种实质。
王权、商业和工业,是城市产生和发展史上的三大参变因素,相应构筑了城市发展的三个台阶。
一、王权在城市诞生中的作用城市在根本上讲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但在它集聚、生成以及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朝着一定的方向定型的具体过程中,总是要受控于一些具体的力量。
一面是生活的自然需求,一面是王权的意志,这是概括了的城市在初始阶段所遵循的全部主客观原因,它们共同决定了城市的物质要素及其结合方式。
相比之下,作为主观原因的王权意志表现得更为活跃,正是它的种种表现使得城市同以往的村落有了本质的差异。
应该说,村落过去所有的功能和要素基本上都被城市所承继,但在王权的介入下,一切又有了新的变化。
现在,人们将分散和集中作为区别村落和城市的基本特征,但集中不仅是物质要素在空间上的简单聚拢,更重要的在于集体力量的凝结和统一意志的形成,而这种状态是在王权的驯服下才得以实现的。
因此,城市的诞生不是人们欣喜的创造,而是充满着激烈的冲突和残酷的斗争。
历史,总是这么一种无奈的二律背反,文明往往要用不文明的形式来创造。
剩余的人力,剩余的粮食及种种,虽然村庄为城市生活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并且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孕含着城市的胚胎构造,但它不会自动转化,向更高的形式迈进。
作为新石器时代农业文化达到巩固的形式代表,村庄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达到了这么一种限度后,因循与守旧等保守成分成为它的主要品质,很难有内在动力去争取进一步的发展。
(完整版)城市发展史读后感
《城市发展史》读后感《城市发展史》是美国著名的城市理论家、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所著,着重从人文科学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的起源、发展,并展望了远景。
内容包括:史前的城市,城市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诞生,古埃及城市,并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地理、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领域,从多角度综合地研究了城市发展史,并对今后城市发展提出了战略性意见。
对学城市规划的我们,无论在理论学习上还是思想都上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城市的演变过程-—起源、发展、蔓延一、城市的起源“为了让我们对当今世界的迫切任务有足够的认识,我们专门回溯了城市的起源。
我们需要构想一种新的秩序,这种秩序能包括有机界和人,乃至包括人类的全部功能和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城市发展找到一种新的出路”。
这正是芒福德编写此书的目的。
“远在活人形成城市之前,死人就先有城市了“。
这源于古人类对死去同类的敬重心里,他们需要寻求比实际生活需要更有力的促使古人要寻找一个固定的聚会地点,并最终促使他们形成连续的聚落。
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或抚慰他们的灵魂。
所以为什么在去一个大城市的时首先看到的是一排排陵墓是就可以理解了。
而促使城市形成的第二个因素就是岩洞,被认为是最早的空间,不仅是居住地也是艺术和礼俗活动发生的地方.而这两种因素的共同协同作用便促使了最初城市的形成。
芒德福说“城市首先是具备磁体功能,而后才具备容器功能的"。
村落的基础是食物和性,而城市则该是能够:追求一种比生存更高的目的”城市或者说人类聚落的最初雏形期,往往不是源于居住而是源于祭祀活动,而这种活动地点作为一种磁体,就已经把一些非居住着引导此地。
如罗马,耶路撒冷等古城仍然是并且继续追求这写原始目的的。
总之城市一开始就是外向的,就是能够吸引和容纳陌生人和陌生因素的而不像乡村那种较为固定,内向,并敌对的对待外来事物。
在其论述中认为旧石器时代是一种具备男性性格的,粗糙的,以狩猎为主的具有强攻击型的社会结构,而新时期时代,则是以定居为主以女性的阴柔性格为主的时代,并开始从事农业生产.而真正的城市起源源于这两种文化的联姻,而城市作为一种包容的有磁性的容器,使城市中生发各种活动,使城市开始慢慢发展起来。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概述
城市的发展,城市化的进步固然是好的,但是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城市无序 蔓延的情况,城市的蔓延在促进城市间联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始料不及 的后果。大量森林、农田、空地被占用,既浪费了土地,又危害了环境;人们距 市中心区越来越远,工作地与居住地的距离越来越远,对私家汽车的依赖性越来 越强,在无端消耗时间的同时,也使能源消耗呈大幅增长的趋势,城市之间的联 系日益密切的形势下,当利益激烈冲突、关系紧张时,规划往往难以实施,最初 城市是神灵的家园,而最后城市本身变成了改造人类的主要场所。
芒福德说,远在活人城市之前,死人就先有城市了。对于古代人类来说,祭祀 先人的确是将它们聚集起来的一大重要活动,从旧石器时代的窑洞到后来的教堂等 宗教建筑,这些固定的地面目标和纪念性汇聚地点逐渐把有共同祭祀礼俗或宗教信 仰的人们,定期地或永久地聚集到一起。正是在古代社会的社会性和宗教性的协同 作用之下,最终形成了城市。而这些特性正是古代城市支配中枢的主要组成部分。
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化力为形,化能量为文化,化死的东西为活的艺术形象, 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造力。贮存文化、流传文化和改造文化,这大约就是城市 的三个基本的使命。
在这全部发展过程中,古老的村庄文化便逐步向城市“文明”退让,这 种城市文明是创造与控制的奇异综合,是扬抑、张弛的奇异综合,专门用来 贮存并流传人类的文明成果。人类能力的发展,自我的扩大,首次把人类职 业的不同分化从原始村落社区的直接束缚中分离出来。
• 如今的城市
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 建制设立的市、镇)。
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 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其中有居 民区、街道、医院、学校、写字楼、商业卖场、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
《城市发展史》读后感
《城市发展史》读书笔记《城市发展史》是美国著名的城市理论家、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所著,着重从人文科学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的起源、发展,并展望了远景。
内容包括:史前的城市,城市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诞生,古埃及城市,并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地理、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领域,从多角度综合地研究了城市发展史,并对今后城市发展提出了战略性意见,正如序言中总结的好:他“用一种多视角的方法,将城市的宗教、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活动与城市规模、结构、形式和设施等的演变结合起来,并揭示了这两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看完此书,也浅谈一下我对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的一些见解。
一、城市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村庄的新形态“村落社会的淳朴根基原本是深入在土地之中的:城市却颠倒了村落社会的价值观念,将其根基送上天堂,使农民的宇宙来了个上下颠倒。
从此,所有人的眼光,都向上观望。
经过数千年的历程,人们对于永恒和无限的信念,对于博学多知和无所不能的信念终于获得了胜利,这一胜利从根本上提高了人生存的可能性,城市的主要缔造者们并未擎肘于人类生存的动物局限性,而是以一种集中统一的意志和行为,去努力有意识地超脱这种局限性”。
以前村庄的主要意义在于贮存足够的食物和繁衍养育后代,而农民的耕种只需要自给自足,而王权产生后,农民则必须更辛勤的劳动来供奉那些拥有武力的统治者,而芒福德根据生物学的理论,认为城市不是村庄的简单加和,城市是一种“全面的变革”,是性质上的彻底改变。
同样认为了城市是一种完全的新生的形态。
二、有关城市的起源及本质“为了让我们对当今世界的迫切任务有足够的认识,我专门回溯了城市的起源。
我们需要构想一种新的秩序,这种秩序须能包括有机界和个人,乃至包括人类的全部功能和任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城市发展找到一种新的出路”。
这是作者芒福德写书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对当今世界的城市有足够的认识,作者芒福德专门回溯了城市的起源。
(1)旧石器时代是一种具备男性性格的、具备强烈攻击性的社会结构,而新石器时代,则是以定居为主,以女性的阴柔性格为主的时代,各种工具、产业开始务于精细和稳定,这个时代真正的定居的村落和农业开始产生。
城市发展史1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
一、 城市起源的条件
刘易斯·芒福德: 刘易斯·芒福德:“如果我们仅只研究集结在城市墙范围以 内的那些永久建筑物, 内的那些永久建筑物,那么我们就根本没有涉及到城市的本 质问题。我认为,要详细考察城市的起源, 质问题。我认为,要详细考察城市的起源,我们就必须首先 弥补考古学者的不足之处, 弥补考古学者的不足之处,他们力求从最深的文化层中找到 他们认为能以表明古代城市结构秩序的一些隐隐约约的平面 规划。我们如果要鉴别城市,那就必须追溯其发展历史。 规划。我们如果要鉴别城市,那就必须追溯其发展历史。须 远在城市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了小村落、圣祠和村镇; 知,远在城市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了小村落、圣祠和村镇;而 在村庄之前则早已有了宿营地、贮物场、洞穴及石冢。 在村庄之前则早已有了宿营地、贮物场、洞穴及石冢。 ”
原始聚落的分化与城市的形成
第二三次社会大分工
出现了商业及手工业
城市的形成
城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和交换,产 生的重要社会条件: 1、定居生活的确立 、 2、劳动分工的出现 、 3、社会阶层的分化 、 4、社会财富的集中 、
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男子居于支配地位, 妻子从夫而居,辈份从父系计算,财产由父系继承。 父系氏族制的产生是和农业及饲养业的发展是分不 开的。这时,男子不再以狩猎、捕鱼为主,而是代 替妇女从事农业和饲养业,农业和饲养业已成为人 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妇女在经济上已退居次要地位, 她们的职能已转向主要从事于家务劳动和生儿育女。 于是,母系氏族制瓦解,父系氏族制产生。
原始聚落:西安半坡遗址
防御、排水为目的的壕 堑界定出了一个明确的 空间范围 较大的公共建筑位于村 落中央 建筑族群
原始社会的固定居民点不同于城市, 原始社会的固定居民点不同于城市,也 并不是必然会发展成城市。 并不是必然会发展成城市。 但是可以从中探索到城市最初的形态, 但是可以从中探索到城市最初的形态, 城市最基本的表现在于集中 集中。 城市最基本的表现在于集中。 这些固定的居民点即初步具有集中的特 征(人口集中、建筑物集中、生产资料集中和 人口集中、建筑物集中、 剩余产品集中) 剩余产品集中)。 由于定居生活和村庄、聚落的出现, 由于定居生活和村庄、聚落的出现,才 为城市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为城市的产生提供了可能,部分居民点 成为城市的基础。 成为城市的基础。
刘易斯·芒福德和他的《城市发展史》
刘易斯·芒福德和他的《城市发展史》/cn/critique2005-7-29 12:48:15来源:中国房地产报作者:宋俊岭[美] 刘易斯·芒福德著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2005年2月第一版定价:98.00元ISBN7-112-06973-4目录刘易斯·芒福德的主要作品中文第一版序言原序中文第一版译者序言中文第二版译者序言第一章圣地,村庄,要塞第二章城市的逐步形成第三章先古的形式和典范第四章古代城市的本质第五章城邦的出现第六章市民与理想城市第七章希腊化时期的专制主义与都市状况第八章大城市变为死亡之城第九章修道院与社区第十章中世纪的城市状况与城市规划第十一章中世纪的瓦解,对现代的期待第十二章巴洛克的权力结构第十三章宫廷,广场和首都第十四章商业的扩张和城市的解体第十五章19世纪工业技术的天堂:焦炭城第十六章郊区及其前途第十七章特大城市的神话第十八章回顾与展望刘易斯·芒福德的巨著《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The City in History: its origins, its transformation and its prospects)久被奉为城市科学高级学者必修的经典论著,1989年翻译出版后立即销售一空。
许多读者热切希望再版,今已再次校订完毕,即将由建工出版社出版。
刘易斯·芒福德是西方知识界一位久负盛誉的学者,1895年10月19日出生于纽约长岛的符拉兴镇,1990年元月29日在纽约州达琪郡的阿米尼亚村的家中平安去世,享年95岁。
芒福德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极其关注人类命运和文明的未来质量。
上世纪20年代末,美国刚度过灯红酒绿的20年代,许多迹象表明社会进程可能进入萧条。
就在这个时刻,已入“而立”之年的芒福德,以积极干预现制度的誓言开始了自己人文科学理论的研究生涯。
此后的60多年里,他撰写了近千篇论文,30多部专著,对城市、人工环境和历史文明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成为享誉世界的著名学者,两届美国总统都曾经为他颁发过大奖。
城市发展史讲义(七)
原始聚落与初始城市——结构、形态及其内制因素1 原始聚落诸原始聚落是城市产⽣的原点。
这些聚落形式具体呈现多样化的姿态。
⼈类之所以选择聚居这么⼀种居处⽅式,基本⽬的在于寻求⼀种在⼤⾃然中更有把握和更有能⼒的⽣存⽅式。
1·1 从群居到定居群居是⽣物的⼀种普遍现象,尤其是对于个体⼒量相对弱⼩的⽣物来讲更是如此。
因为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够形成⼀股势⼒,在⽣态系统的结构中占有⼀席之地。
对于动物物种⽽⾔,它们当中的许多天然存在着要求定居栖息的倾向,“要求回归到安全⽽⼜能提供丰富⾷料的有利地点;⽽且,正如卡尔·欧·索尔所说,贮藏和定居这种癖性本⾝⼤约就是原始⼈类的特性⼀种”。
⼈类的定居是到了⼀定的历史阶段以后才得以真正实现的。
具体说来,是在距今⼤约六七千年以前的新⽯器时代,第⼀次社会劳动⼤分⼯,农业和牧业的分离,产⽣了固定的农业居住点。
这样的⼀个历史过程意味的是⼈类在艰难的跋涉之后终于在⾃然中找到了⼀块⽴⾜之地。
之前,⼈基本上为⾃然所奴役。
风雪雷电,洪⽔猛兽,都对⼈的⽣命构成直接的威胁。
四季交替,草⽊枯荣,在采集经济和游牧⽣产⽅式条件下,逐⽔草⽽居,⽣活没有保障。
⾯对异⼰的⾃然,⽣活⼒极其微弱。
定居⽅式的实现,意味着⼈与⾃然关系的⼀次重⼤改变,⼈类初步具备了改造⾃然的能⼒。
种植农业和动物的驯养使⾷物来源有了⽐较充分的保证,⼈们可以开始创造⾃⼰永久性的家园。
1·2 聚落的封闭性与内向性⼈的⼒量此时还是弱⼩的,家园是防护性的,是庇护所。
封闭性因⽽成为其基本特征。
我国西安半坡村遗址和临潼姜寨遗址很能代表当时聚落布局的⼀般特征。
以沟作为封闭防御的措施。
杨鸿勋先⽣说:“半坡、姜寨居住区外围都设有宽、深各5~6⽶的壕堑拦护。
这⼀防御性的措施,兼作⾬⽔的排放沟,……它实际上是⼀座相当⾼的围墙。
在发明夯筑技术之前,这是⼀种有效的防御设施”。
这时正处于社会发展历的母系⽒族社会时期,相对稳定的、按⽒族⾎缘关系形成的“聚”是原始⾃然经济的⽣产与⽣活相结合的社会组织基本单位,也是组织定居点的基本居住单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易斯·芒福德和他的《城市发展史》
/cn/critique2005-7-29 12:48:15来源:中国房地产报作者:宋俊岭[美] 刘易斯·芒福德著
宋俊岭倪文彦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5年2月第一版
定价:98.00元
ISBN7-112-06973-4
目录
刘易斯·芒福德的主要作品
中文第一版序言
原序
中文第一版译者序言
中文第二版译者序言
第一章圣地,村庄,要塞
第二章城市的逐步形成
第三章先古的形式和典范
第四章古代城市的本质
第五章城邦的出现
第六章市民与理想城市
第七章希腊化时期的专制主义与都市
状况
第八章大城市变为死亡之城
第九章修道院与社区
第十章中世纪的城市状况与城市规划
第十一章中世纪的瓦解,对现代的期待
第十二章巴洛克的权力结构
第十三章宫廷,广场和首都
第十四章商业的扩张和城市的解体
第十五章19世纪工业技术的天堂:
焦炭城
第十六章郊区及其前途
第十七章特大城市的神话
第十八章回顾与展望
刘易斯·芒福德的巨著《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The City in History: its origins, its transformation and its prospects)久被奉为城市科学高级学者必修的经典论著,1989年翻译出版后立即销售一空。
许多读者热切希望再版,今已再次校订完毕,即将由建工出版社出版。
刘易斯·芒福德是西方知识界一位久负盛誉的学者,1895年10月19日出生于纽约长岛的符拉兴镇,1990年元月29日在纽约州达琪郡的阿米尼亚村的家中平安去世,享年95岁。
芒福德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极其关注人类命运和文明的未来质量。
上世纪20年代末,美国刚度过灯红酒绿的20年代,许多迹象表明社会进程可能进入萧条。
就在这个时刻,已入“而立”之年的芒福德,以积极干预现制度的誓言开始了自己人文科学理论的研究生涯。
此后的60多年里,他撰写了近千篇论文,30多部专著,对城市、人工环境和历史文明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成为享誉世界的著名学者,两届美国总统都曾经为他颁发过大奖。
他的研究领域远远超出了城市科学的狭窄界限,涉及社会哲学和文化、文学和技术史、艺术史和城市规划。
也正因如此,他的道德文章写得出类拔萃,论述不落俗套,常常语出惊人,人品也堪称高风亮节。
他是首批建议美国参加二战的谏言者之一,是美国入侵越南战争的尖锐批评者,又是核武器的坚定反对者。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是作者两部最富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其第二部《城市文化》也将由建工出版社出版),发表于1961年,作者时年66岁。
该书可视为作者学术生涯中成熟季节里的代表作。
作者试图在此书中系统回顾五千年的城市发展历史,遥望史前时代,追踪城市在旧石器文化中就已经萌动的胚盘……试图对城市孕育发展上万年历史的是非曲直、功过得失做一个历史性总结。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因为作者研究发现,城市和人类文明在发展进程中曾经屡陷危机,二战后全球仍然险象环生,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为了让我们对当今世界的迫切任务有足够的认识,我专门回溯了城市的起源。
我们需要构想一种新的秩序,这种秩序须能包括有机界和个人,乃至包括人类的全部功能和任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城市发展找到一种新的出路。
”
以此为动机,作者在新发现的旧石器人类文化证据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了城市的起源,从而提出了一个独到而意味深长的见解:城市的发生是旧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文化联姻的结果,从而在发育的基因层面上剖析城市本质上固有的对立的、矛盾的属性。
在探索过城市远古的和生物的起源以后,作者接着记述并阐释了一连串的城市文明:从美索不达米亚的古巴比伦、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到修道院作为社会核心的兴起与漫长的中世纪基督教文明;从近代工商业城镇的勃兴,到后工业时代的超大型城市群,直至处于核威胁下的当今世界……
该书的第一个特点是宏大广博。
书中不仅详尽叙述了城市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功能和形式,以及形成不同城市形态的不同渊源和宗教、经济、社会、政治等致因;还细致具体地介绍和评价了米利、巴洛克、机械式、有机式的城市规划思想和实例。
书中引人入胜地回溯了城市和人类文明寂静的过去和动荡多事的当今;同时又满怀信心地预言了城市和人类文明未来的前景。
作者不仅对人类面临的危险发出警告,更能掠过危险看到希望,他坚信人类的创造潜力,坚信新制度的创建能够改造城市和文明,同时改造人类自己。
作者归纳了人类进步阶梯上的两大创造工具:一个是文字,另一个就是城市。
作者试图证明,人类正是凭借了城市这个阶梯,一步步提高自己,丰富自己,贮存自己的文化创造,认为这些正是城市最重要的功能和目的。
本书的第二个特点是精深,极富哲理性。
用西方评论家的话来说,他是第一个把城市的功能研究与人类的伦理问题结合起来的城市理论家。
在作者的论述中,城市实质上已经成为了人类的化身。
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进程,反映着人类社会、人类自身同样的发展过程。
作者认为城市是改造人类、提高人类的场所。
对此,他有很形象的描述,“最初,城市是神灵的家园,而最后城市变成了改造人类的主要场所,人性在这里得以充分发挥。
进入城市的是一连串的神灵,经过一段段长期间隔后,走出城市的是面目一新的男男女女,他们能够超越其神灵的局限,这是人类最初形成城市时始所未料的。
”作者试图证明,人类凭借城市发展这一阶梯步步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甚至达到了超越神灵的境地。
他认为,这才是城市最重要的功能和目的:“城市的主要功能在于化力为形,化权能为文化,化朽物为活灵灵的艺术造型,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新。
”“城市乃是体现人类之爱的一个器官,因而最优化的城市经济模式应该是关怀人和陶冶人。
”
该书还将一些珍贵资料作为附录加编在书后,包括重要的外国评论文章,纪念芒福德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的重要文献,芒福德夫人的照片和手迹等等。
为了便于读者的阅读和查考使用,译者专门加编了中文索引。
相信本书的再版,可对促进我国城市科学研究的深化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