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技术报告

植物生物技术报告
植物生物技术报告

绿色荧光蛋白转入拟南芥愈伤组织

引言:

拟南芥与油菜、萝卜、卷心菜等同为十字花科植物,作为一种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西北部。在我国的内蒙、新疆、陕西、甘肃、西藏、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区均有生长。近一百年来,随着生物学和经典遗传学的蓬勃发展,科学家们逐渐注意到它的研究价值。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希望在植物中找到像动物中的黑腹果蝇那样繁殖快、易于在实验室培养、适于遗传操作的实验材料,进而从根本上改变植物遗传学研究的长期落后状况。

拟南芥植株较小(一个8cm见方的培养钵可种植4-10株)、生长周期短(从发芽到开花约4-6周)、结实多(每株植物可产生数千粒种子)。拟南芥的形态特征分明,莲座叶着生在植株基部,呈倒卵形或匙形;茎生叶无柄,呈批针形或线形。侧枝着生在叶腋基部,主茎及侧枝顶部生有总状花序,四片白色匙形花瓣,四强雄蕊。长角果线形,长约1-1.5cm,每个果荚可着生50-60粒种子。这些特点使得拟南芥的突变表型易于观察,为突变体筛选提供了便利。拟南芥是典型的自交繁殖植物,易于保持遗传稳定性。同时,可以方便的进行人工杂交,利于遗传研究。

拟南芥的另一个优点是易于转化。经过不断的实践,浸花法(floral tip)已成为拟南芥转化最常用的方法。对生长5-6周已抽苔的拟南芥打顶来促进侧枝生长,待花序大量产生时将其在含有转化辅助剂silwet和蔗糖的农杆菌溶液中浸泡几分钟,3-4周后对转化植株收种子。在含有合适抗生素的平板上对种子进行筛选,能够健康生长的幼苗为转基因植株。这种转化方法不需要组织培养和再生植株的过程,操作简便、转化效率较高,为研究人员建立突变体库、改变目的基因的表达特征以及开展互补验证等实验提供了便利。

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 Protein,简称GFP)是一种在美国西北海岸所盛产的水母中所发现的一种蛋白质。这类学名为Aequorea victoria的水母有着美丽的外表,生存历史超过1.6亿年,正是在这种水母的发光器官内发现天然绿色荧光蛋白。它之所以能够发光,是因在其包含238个氨基酸的序列中,第65至67个氨基酸(丝氨酸—酪氨酸—甘氨酸)残基,可自发地形成一种荧光发色团。GFP作为一种报告基因还具有无种属特异性、分子量小、容易与其他蛋白形成融合蛋白、不损害细胞、易检测、可用于活体观察等特点[1]。

一、实验原理

1.培养拟南芥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原指植物体的局部受到创伤刺激后,在伤口表面新生的组织。它由活的薄壁细胞组成,可起源于植物体任何器官内各种组织的活细胞。在植物器官、组织、细胞离体培养时,条件适宜也可以长出愈伤组织。其发生过程是:外植体中的活细胞经诱导,恢复其潜在的全能性,转变为分生细胞,继而其衍生的细胞分化为薄壁组织而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形成的过程分为3个时期:诱导期、分裂期、分化期(形成期)。

愈伤组织诱导的成败关键主要不是外植体的来源和种类,而是培养条件,其中激素的种类和浓度最为重要。诱导愈伤组织常用的生长素是2,4-D,IAA和NAA,常用的细胞分裂素是KT和6-BA。愈伤组织的生长是发生在不与琼脂培养基接触的表面。

配制培养基:选用1/2MS培养基对种子进行培养。MS和1/2MS都可以,1/2MS就是大量元素减半,其他东西和ms培养基是一样的量。糖可以加,会长得比较好,但是也很容易污染[2]。配制培养基时,为了使用方便和用量准确,通常采用母液法进行配制,即将所选培养基配方中各试剂的用量,扩大若干倍后再准确称量,分别先配制成一系列的母液置于冰箱中保存,使用时按比例吸取母液进行稀释配制即可。调节培养基的酸碱性至PH5.8。由于培养基的PH值直接影响到培养物对离子的吸收,因而过酸或过碱都对植物材料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此外,PH还影响到琼脂培养基的凝固情况。所以,当培养基配制好后应立即进行PH值的调整。

2.实验室中常用仪器设备及其灭菌方法如下:

①培养基灭菌:高温高压湿热灭菌法。具体方法如下:压力9.8×104—10.8×104Pa,温度在121℃,灭菌20—30min。

②玻璃器皿灭菌:蒸汽高压消毒灭菌、干热消毒灭菌

③塑料器皿灭菌:多采用高压蒸汽消毒灭菌

④金属用具灭菌:灼烧灭菌。具体方法是:浸入95%酒精,后置于酒精火焰上灼烧,冷却后使用。

⑤接种室灭菌:紫外灯照射、空气消毒灭菌。超净工作台:紫外灯照射,70%—75%的酒精擦洗。

⑥外植体灭菌:水冲洗10—20min或更长时间70%—75%酒精中浸泡30s0.1%—0.2%氯化汞液中浸泡10min左右蒸馏水冲洗4—5次备用。

3.农杆菌转化

农杆菌对双子叶植物的创伤部位侵染广泛在某些条件下对单子叶植物也有一定的感染性。根癌农杆菌含有Ti (tumor-inducing plasmid)质粒Ti 质粒上的 T-DNAtransferred DNA在 Vir区virulence region基因产物的介导下可以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诱导在宿主植物中瘤状物的形成。因此 将外源目的基因插入到 T-DNA 中借助 Ti质粒的功能使目的基因转移进宿主植物中并进一步整合、表达。

根癌农杆菌的Ti质粒上有一段转移DNA(T-DNA),具有向植物细胞传递外源基因的能力,而细菌本身并不进入受体细胞。农杆菌转化植物细胞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主要包括:

①受伤的植物细胞为修复创伤部位,释放一些糖类、酚类等信号分子。

②在信号分子的诱导下,农杆菌向受伤组织集中,并吸附在细胞表面。

③转移DNA上的毒粒基因被激活并表达,同时形成转移DNA的中间体。

④转移DNA进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植物细胞基因组中。因为单子叶植物不是农杆菌的天然寄主,况且其不能合成起诱导作用的信号分子,所以限制了农杆菌介导法在单子叶植物中的应用。不过近年来大量成功转化的实例表明,植物、真菌、哺乳动物甚至人类细胞都可以作为农杆菌的受体双元表达载体系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卸甲Ti质粒,这类Ti质粒由于缺失了T-DNA 区域完全丧失了致瘤作用,主要是提供Vir基因功激活处于反式位置上的T-DNA的转移。另一部分是微型Ti质粒(Mini-Ti plasmid),它在T-DNA左右边界序列之间提供植株选择标记,如Hyg基因或Lac Z基因等。双元载体系统的转化原理是Ti质粒上的Vir基因可以反式激活T-DNA 的转移。

根据受体材料不同分为浸花法、原生质体共培养法、叶盘法和创伤植物感染法。其中浸花法、叶盘法在许多植物上得到广泛应用。

二、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拟南芥愈伤组织的置备方法。

2. 学习并掌握制备感受态农杆菌的方法。

3. 学习并掌握重组质粒转入农杆菌的方法。

4. 学习并掌握农杆菌转入拟南芥愈伤组织的方法。

5.复习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过程

1.培养拟南芥愈伤组织

1.1所需材料准备

拟南芥种子若干,70-80%酒精,无菌水,2,4-D(2mg/L),6-BA(1mg/L),MS固体培养基(琼脂糖7.2g/L),三角瓶;黑暗培养箱;培养皿;无菌滤纸;无菌镊子;保险膜等

1.2培养拟南芥愈伤组织[3]

选取饱满、无霉变、成熟拟南芥种子。将拟南芥种子置于1 .5 ml离心管中,加入1 ml 蒸馏水,4C纯化水3 d,70 %(v/v )乙醇1mi n、7 %(v/v )次氯酸钠10 mi n 浸泡消毒,并用无菌水冲洗5 次。拟南芥种子消毒后,用移液枪吸取拟南芥种子和水的混合物,均匀地在MS 生长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滴落,并使之形成两条平行的直线。

接种后置于光照培养箱(型号:GXZ.500C;培养光照条件为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培养温度为22℃中竖直培养。3天后即可取材用于器官离体再生实验。萌发5天后,在超净工作台中,用镊子将苗移栽到装有1/2 MS培养基的50ml 三角瓶中(每瓶4--6棵,视情况而定),于短日照条件下培养30天左右获得无菌苗。(短日照光照条件8小时光照,16小时黑暗,长日照光照条件为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培养温度均为22℃。)此处获得无菌苗的时间有异议,应该为2--3周。

2.将重组质粒转入农杆菌

选用pCAMBIA1304质粒

所需材料准备(注:因为农杆菌的培养周期较长,一定要保证有28度摇床可用。) 菌种:农杆菌EHA105利福平抗性,LB液体培养基3ml 50ml,LB固体培养基利福平和卡那抗性,抗生素:利福平50mg/ml和卡那抗性50mg/ml,CaCl220mmol/L,液氮,液体YEP培养基,涂布棒,枪头,滤菌膜,平板,锥形瓶,3ml液体培养及用管,1.5ml离心管,水浴锅,离心机,培养箱,摇床等

制备感受态农杆菌

挑取1个新鲜的单菌落到含3ml LB培养基中利福平浓度50 mg/L;28℃,200 r/min 振荡培养过夜取0.5ml菌液加入50ml培养基中利福平浓度50mg/L ;28℃,200r/min振荡培养至培养液OD600=0.50取1.5ml菌液转移至预冷的1.5ml离心管中,冰浴30 min;4℃,5000 r/min 离心10 min,弃上清,重复取菌液3-4次,完成后将离心管倒置于灭菌滤纸上使其残液流尽;缓慢向离心管中加入20

mmol/L冰预冷的CaCl2转化溶液1ml,重悬菌液沉淀,冰浴中放置10 min,4℃,5000 r/min离心10min;弃上清,加入100ul 20 mmol/L的冰预冷的CaCl2转化溶液,重悬菌液沉淀。

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

在感受态细胞中加入重组质粒,轻轻混匀,冰浴30min;液氮速冻1min;迅速移至37℃融化,加入900ul液体培养基,28℃轻摇培养4h;6000r/min离心2min,弃上清;用100ul培养基重悬菌体,重悬液体后涂布于含利福平50mg/L和50mg/L 卡那霉素的固体培养基上,28℃倒置培养2d;挑取单菌落,接种到液体YEP培养基上,28℃,230r/min培养48h,菌液用于保存或转化。

3.将农杆菌转入拟南芥愈伤组织

所需材料准备

(注:诱导培养基:MS+2,4-D 2 mg·L-1+6-BA 1mg·L-1;PH =5.8-6.0

共培养培养基:MS+2,4-D 2 mg·L-1 +AS 100 uM·L-1+6-BA 1mg·L-1;PH =5.8

选择培养基:MS+2,4-D 2 mg·L-1 +羧卞青霉素250 mg·L-1+潮霉素

50mg·L-1+6-BA 1mg·L-1;PH =5.8-6.0)

LB固体培养基(利福平和卡那抗性),含100μM/L乙酰丁香酮的AAM培养基,无菌培养瓶,羧卞青霉素(100 mg/mL),潮霉素,无菌滤纸,无菌水,AAM培养基,共培养基:MS培养基;选择培养基

将农杆菌转入拟南芥愈伤组织

处理农杆菌:从低温(-20℃) 冻存管中取少量菌液于附加Kan 50 mg/L和Rif 50 mg/L LB固体培养基,然后在26-28℃暗培养两天。

农杆菌感染拟南芥:农杆菌在27℃固体LB培养基上暗培养2天后,用适量添加有100μM/L乙酰丁香酮的AAM培养基,将农杆菌洗脱,悬浮于添加有100μM/L 乙酰丁香酮20 ml AAM培养基中,剧烈摇动,调整菌液浓度至OD600nm=0.1-1.0,静置1h,以便让农杆菌形成悬浮液。取经预培养的愈伤组织于灭菌的培养瓶中,加入上述处理的农杆菌菌液,略微摇动后静置30min,于无菌滤纸上晾干愈伤后接种于共培养基,28℃中暗培养2天。

洗脱农杆菌:两天后,挑取共培养后的愈伤于广口培养瓶中,用无菌水冲洗3-5次,每次摇动数次,直至水中不见丝状菌体。最后一次用含250 mg/L羧卞青霉素的无菌水静置1h,然后置于无菌滤纸上晾干。第二天转移至选择培养基(添加250 mg/L羧卞青霉素,以及50 mg/L潮霉素)筛选抗性愈伤。

4.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取转化后的愈伤组织制片,放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1.实验结果

在培养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多次出现杂菌,且没有生成愈伤组织。并且在后来的多次诱导过程时向诱导培养基中加入了适量的抗生素,虽然解决了杂菌生长的问题,但是仍然没有愈伤组织生成。愈伤组织培育失败,实验不能继续完成。2.讨论

愈伤组织培养时引入杂菌的可能有:没有严格按照实验室无菌操作要求操作,例如只戴手套,不戴口罩不穿实验服操作;使用无菌工作台之前不进行彻底的消毒操作;培养箱公用,打开太频繁,易导致染菌;与其他组一起培养,易相互感染等。

愈伤组织诱导失败可能的原因可能有:次氯酸钠处理后没有用无菌水洗净,

抑制了脱分化过程;2-4 D在培养基中由于高温或其他原因导致其终浓度不对或者2-4 D已经失效。

五、参考文献

[1]王爱民,高霞莉,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水稻植株中的表达

[2]陈敏,白书农,拟南芥培养经验点滴.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31:436~438

[3]刘守伟,刘士勇,拟南芥室内培养技术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I01,46~43

2018版-植物生物技术

《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中文):植物生物技术 课程名称(英文):Plant Biotechnology 课程代码: 学分:2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8 课程性质:学科专业课 适用专业:园艺 适用对象:本科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花卉学 考核方式:考查、闭卷平时成绩30% ,期终考试70% 教学环境:课堂、多媒体,实验室 开课学院: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 二、课程简介(任务与目的)(300字左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植物基因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重点是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和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1 (一)植物组织培养 1、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条件和一般技术 2、植物离体快繁技术 3、植物组织培养苗的工厂化生产技术 4、园林观赏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要求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室设置及基本操作;重点是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和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 (二)植物细胞工程 1、原生质体培养 2、原生质体融合 3、胚性愈伤组织的获得及植株分化 掌握体细胞杂交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1主要描述课程体系结构、知识点、重点难点及学生应掌握的程度等。

(三)植物基因工程 1、植物基因的克隆 2、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3、植物基因转移技术 4、转基因植物的检测 5、转基因植物的遗传 6、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 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操作 四、教学课时安排 五、课内实验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植物生物技术》张献龙、唐克轩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 《植物生物技术》许智宏主编,上海科学出版社, 1997 《植物组织培养教程》李浚明编译,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刘庆昌等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 《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谭文澄等主编,中国林业出版,1991.

园林植物造景实习报告

园林实习总结 班级:09园林二班 姓名:黄一本 学号:23 指导老师:崔欣、赵和祥

实习地点:吉林农业大学校园,长春滨河路 实习要求:调查吉林农业大学校园,长春滨河路的植物造景状况,分析其造景手法及利弊本次园林植物造景实习的重点调查对象是吉林农业大学校园,长春滨河路,目的在于通过实地调查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对理想设计与实际景观之间的差异有所了解,为将设计付诸实施的可能性积累经验。在学习的同时解决理论学习中的问题,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或是错误的做法,通过分析提出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借鉴同时避免今后设计中犯相似的错误。 结合园林花卉学及园林植物栽培学实习内容和经验总结,从植物材料、设计理念、施工情况、景观效果及养护管理情况等方面对植物造景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接下来将从实际景观出发,结合园林植物造景的理论基础,从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形式、园林道路和广场的植物造景、以及园林水体的植物造景这几个方面进行汇报。 1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形式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既要考虑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观赏特性,又要考虑季相和色彩、对比和统一、韵律和节奏,以及意境表现等艺术问题。园林植物造景,一方面是各种植物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群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植物配置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美观原则、适用原则、多样性原则、地方特色等,植物的造景形式是指按照树木的生态习性,运用美学原理,依其姿态、色彩、干形进行平面和立面的构图,使其具有不同形式的自由组合,构成千姿百态的美景,创造出各种引人入胜的树木景观。 1.1树木配置的形式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是可以归纳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类,具体又可以分为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林植等形式 孤植,休息空间的中心位置设置花坛,以高大的杨树孤植成景,使之成为此空间的视觉中心,对廊架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和装饰的作用。 用于孤植的树木要么挺拔高达,要么夜色鲜亮、花果美丽,要能够从背景中跳出来,要能够成为栽植空间 丛植,植物组合而成,突出了小规模树木群体的形象美。丛植的构配置方式十分丰富,根据树木数量的不同,丛植要遵循不同的法度,比如“两株一丛要一俯一仰,三株一丛要分主宾,四株一丛的株距要有差异······”,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群植,由李及林下灌木组成的混交树群,成为主要景观之一,滨水景观效果好,同时也能成为岸边景观的背景。 树群所体现的是树木的群体美,内部不允许游人进入,因此不利于做庇荫休息之用,与丛植相比更注重乔灌的搭配。 列植,杨树双列植于校园入口,使入口空间的边界更为明确,同时也起到了引导游人视线和路线的作用。列植的树木要保持两侧的对称性,但是并非绝对对称,如株行距不一定绝对相等,可以有规律的变化。既可以作为背景,也可以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 1.2.花境的设计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植物版)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不同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一般形态结构的观测[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巩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学习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习显微测量及显微摄影的操作方法,增强对细胞的形态和真实大小的感性认识。 通过本实验操作,要求学生掌握细胞形态结构的基本观测方法与技术,为进一步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好基础。 [实验原理] 应用显微镜的成像原理(详见翟中和等主编《细胞生物学》,第三章第一节),同时借助显微镜的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两尺配合使用,进行测量和运算,观察细胞形态,得出细胞的大小。 该实验完成需时6学时。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一、仪器 普通光学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显微拍摄系统、37℃温箱、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等。 二、材料 洋葱根尖切片标本,念珠藻永久装片,兔肝细胞标本,夹竹桃花丝毛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等。 三、试剂 生理盐水,10μg/mL罗丹明123染液(溶于甲醇,避光于4℃保存) [实验步骤] 一、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夹竹桃花丝毛细胞 1、取一张清洁的载玻片,滴上一滴生理盐水。用镊子轻轻夹下一根夹竹桃花丝,置生理盐水中,盖上盖玻片,略微压片,用滤纸条吸去盖玻片四周多余的水分。 2、将上述装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在10×物镜下找到夹竹桃花丝毛细胞清晰的图像。 3、换上暗视野聚光器,调节至最佳位置,通过聚光器上的调中螺旋调节聚光器的中心位置,得到最好的暗视野图像效果。 4、观察夹竹桃花丝毛细胞内部的显微结构和细胞质环流现象,并拍照。 5、换用高倍物镜观察时,要换用与高倍镜相匹配的暗视野聚光器,重复以上调节步骤。 二、相差显微镜观察夹竹桃花丝毛细胞 1、取一张清洁的载玻片,滴上一滴生理盐水。用镊子轻轻夹下一根夹竹桃花丝,置生

生物社会实践报告

生物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者:宋继达 所属学校:武汉理工大学 专业班级:生物技术0901班 实践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平海镇港口国家级海龟自然保护区 实践日期:XX年7月21日——XX年7月27日 实践时间:7天 实践原因:保护区位于家乡港口,地理位置适宜;海龟是港口所特有的海洋动物,身为港口人对之有着特殊的情感;个人的成长经历及兴趣爱好涉及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方面。 实践目的:增进对海龟保育工作的认识,增强爱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观念,加强学习和动手能力,增加社会实践的经验以及完成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作业。 实践内容:到海龟保护区的海龟馆里体验海龟管理员的日常工作:给海龟投喂食物,清洗海龟池,维护海龟馆的清洁卫生,维持游客在海龟馆里的参观秩序,劝阻游客一些不文明的、对海龟有伤害性的不良行为,以及协助海龟管理员完成其他一些工作。 实践结果:虽然此次社会实践为期只有7天,其深入程度也仅仅是体验保护区内海龟管理员工作生活的浅层水平,但

这一个星期的实践的确让我了解了不少关于海龟生活习性和保育方面的知识,以及保护区在建设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和艰辛。感谢他们为我提供的实践机会,让我拓展了知识和视野,对海龟这一海洋爬行动物以及海洋生态保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与就业留下难得的经验与启发。 体会总结:生态环境和物种是这个地球上一旦失去后就难以复得的宝贵财富。港口人民一直以来与海龟为邻,见证了从发现海龟湾、盗挖海龟蛋、捕杀海龟到共同携手保护海龟,与海龟和谐共处的百年历史。作为一个从小认识海龟的港口人,中国大陆乃至亚洲大陆漫长海岸线上唯一的海龟产床的独特之处让我既自豪又担忧。全球的海龟数量在下降,而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近年海龟上岸产卵的情况不容乐观,我国海域的海龟生境和数量形势严峻。海龟保护需要不断努力下去,希望有更多有志于这方面的年轻人投身于这方面,同时向正在为海龟保护付出努力的工作者致敬! 导语:广东省惠东县港口国家级海龟自然保护区是今天中国大陆18000公里海岸线上最后的一个海龟产床,也是亚洲大陆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1985年6月,广东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海龟自然保护区。1986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海龟自然保护区晋升为省级保护区。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以国际濒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海龟,及其产卵繁殖栖息

林业生物技术复习资料

《林业生物技术》复习重点 一、概念与名词 1、植物离体快速繁殖 ——又称微快繁,简称微繁, 应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理论,在无菌条件下,把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如花药、胚珠、形成层、皮层、胚乳等),放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使其分化、繁殖,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遗传性一致的完整新植株的技术。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的一种营养繁殖方法,是常规营养繁殖方法的一种扩展与延伸。 2、试管外生根技术 ——试管外生根技术是指将组织培养茎芽的生根诱导与驯化培养结合在一起,直接将茎芽扦插到试管外有菌环境中,边诱导生根边驯化培养。该方法舍弃了组织培养苗在试管内生根这一环节,不仅避开了瓶内生根难的问题,同时也大大缩短了育苗周期和节省了育苗成本。 3、林业生物技术 ——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原理,依靠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作为反应器将物料加工转化,规模化生产和提供人们所需的生态环境、生物质产品和公益性服务的科学技术。(P8) 4、细胞全能性 ——是指植物细胞具有发育成一个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在适当条件下能够形成完整植株。(P26)5、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的形成层组织、分生组织、表皮组织、薄壁组织和各种器官组织以及愈伤组织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 6、胚珠培养 ——胚珠培养是将授粉的子房在无菌条件下解剖后,取胚珠置于培养基中培养的过程。有时也把胚珠连同胎座一起取下来培养。 7、离体叶的培养 ——在自然界,很多植物的叶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能从叶片产生不定芽的植物,离体叶培养指包括叶原基、叶柄、叶鞘、叶片、子叶在内的叶组织的无菌培养。它大多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由愈伤组织分化出茎和根。其中叶片培养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8、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是植物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在细胞水平上对植物材料进行遗传操作的技术,即对植物体的任何一个部分(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进行离体诱导使其称为完整植株的技术。 9、外植体 ——外植体指植物组织培养中用来进行无菌培养的离体材料,可以是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等。 10、细胞悬浮培养 ——细胞悬浮培养是将游离的植物细胞按一定的细胞密度,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增殖的技术。 11、花粉培养 ——花粉培养也叫小孢子培养,是从花药中分离出花粉粒,使之成为分散的或游离的状态,通过培养使花粉粒脱分化,进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12、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中除去细胞壁具有细胞全能性的裸露部分。 13、转基因林木 ——转基因林木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用于林业生产或者林产品加工的森林植物。

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

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 园林植物适用于园林绿化的植物材料。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观花、观叶或观果植物,以及适用于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防护植物与经济植物。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校园是市级规范化校园,她犹如一座绿色公园,校内绿化达到了“黄土不见天,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设计特色。每当我们漫步于树荫下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但经我们初步调查,大多同学对校园植物了解甚少,对如此丰富的、方便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利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一下校园植物及其分类。同时,作为北中学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给大家身心带来宁静致远的校园。为此,我们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决定对学校各种花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主要对植物种类、用途、分布、习性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使大家更快更易的熟悉校园植物,并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查范围学校校园内所种植的各类植物。(野生类不列为本次研究范围) 三、调查方法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四、研究时间 xx年5月到xx年7月 五、研究成员生物兴趣小组 六、指导老师 xx 七、研究过程 1、实地调查:由指导老师分次带领各班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指导学生将不认识的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领学生将所做植物标本拿去请教学校花工师傅,弄清树木的名称和特性。另外,还请花工师傅到实地介绍各类树木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植物的经验。

植物学实验指导最终版1

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目录 绪论 (1)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 实验二生物绘图 (6) 实验三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观察 (9) 实验四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显微观察 (12) 实验五植物体各种组织的显微观察 (14) 实验六根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17) 实验七茎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21) 实验八低等植物(藻类、菌类和地衣植物) (25)

绪论 一、实验课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本课程以验证课堂理论、掌握研究方法和操作技能为宗旨,培养学生独立开展以植物生物学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生物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研究植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运用这些方法和技能去研究植物个体发育中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与结构;学习植物系统发育过程中植物界各大类群植物的主要的形态特征、代表植物、它们在植物界中的地位和演化规律,认识一些常见的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植物;理论与实践统一,使学生加深对课堂讲授的内容的认识与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与实验的能力与素质,以适应新经济时代对科技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实验室规则 1. 学生应提前5-10分钟进入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 按号使用显微镜和解剖镜,使用前要检查,使用后要擦试整理,并放回原处.如果发现损坏或发生故障,要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3. 爱护仪器、标本及其他公共设施,节约药品和水电。损坏物品时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报告并及时登记。 4. 保持实验室安静、整洁。实验时不得随意走动和谈笑。室内禁止吸烟,不准随地吐痰和乱扔纸屑、杂物。每次实验后,各实验小组要清理实验桌面,并轮流打扫实验室。 5. 最后离开实验室的学生要负责检查水、电、门、窗等是否关严。 三、实验课课程的进行方式及对学生的要求 1. 实验前必须预习每次实验课内容,写出简单的实验提纲,并把个人准备好的实验必备物品带到实验室。 2. 必须仔细听取教师对实验课的要求、操作中的重点、难点和应注意问题的讲解。 3. 实验时,学生应根据实验教材独立操作,仔细观察,随时做好记录。遇到问题,应积极思考分析原因,排出故障。对于经自己努力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请指导教师帮助。 4.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学生除了在实验室学习外,还应以整个校园、植物园、各大公园等作为课堂,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学习。

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范文

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范文 园林植物适用于园林绿化的植物材料。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观花、观叶或观果植物,以及适用于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防护植物与经济植物。大家不妨来看看推送的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校园是市级规范化校园,她犹如一座绿色公园,校内绿化达到了“黄土不见天,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设计特色。每当我们漫步于树荫下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但经我们初步调查,大多同学对校园植物了解甚少,对如此丰富的、方便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利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一下校园植物及其分类。同时,作为北中学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给大家身心带来宁静致远的校园。为此,我们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决定对学校各种花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主要对植物种类、用途、分布、习性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使大家更快更易的熟悉校园植物,并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查范围学校校园内所种植的各类植物。(野生类不列为本次研究范围)

三、调查方法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四、研究时间xx年5月到xx年7月 五、研究成员生物兴趣小组 六、指导老师xx 七、研究过程 1、实地调查:由指导老师分次带领各班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指导学生将不认识的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领学生将所做植物标本拿去请教学校花工师傅,弄清树木的名称和特性。另外,还请花工师傅到实地介绍各类树木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植物的经验。

(完整版)植物化学保护试验指导

农 药 学 植物化学保护 实验指导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 院 二○○三年十一月 编 者 骆焱平 杨 叶

前言 本实验指导是在九七年编写的《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指导》的基础上,根据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二OO二年制定的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修订的。该书在原实验指导的基础上,经过增加实验项目、补充并修改部分内容后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农药方面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农药的配制方法和鉴别方法;第二部分介绍农药的室内生物测定技术,即利用有害生物(或称靶标生物),如昆虫、螨类、病菌、线虫、杂草、鼠类等对农药的反应来测定农药的毒力和药效的基本方法;第三部分介绍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本书以《农药学》、《植物化学保护》为理论基础,是植物保护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实用性强的技术课程。通过实验,可验证、巩固和充实理论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病虫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以便在生产和科研上合理利用不同的测定方法,开发新农药,新剂型,新的施药方法。 本书可作为《农药学》、《植物化学保护》、《农药生物测定技术》、《农药剂型与加工》等课程的实验指导。因此更名为《农药实验指导》。本实验指导的任务是: 1、采取实验教学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的理解,掌握实验中的一般技术。

2、注意与有关学科的配合,如昆虫学、病理学、生物学、化学、统计学等学科的衔接。 3、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尽管我们付出了许多汗水,但由于时间仓促,加上编者水平有限,难免会出现一些缺点和错误,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逐步完善。 化保教研组 二○○三年十一月

园林病虫害调查报告doc

园林病虫害调查报告 篇一:园林植物病害实习报告总结 (XX0555177程鑫) 园林植物病害实习心得 经过八周的园林植物病害的学习,按照学校课程的安排,我们进行了野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实践地点分两处,分别是昆明林业科学研究院和昆明郊野公园。此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对野外园林植物的观察,采集样本,结合园林植物病害理论的学习,对实习地点的园林植物进行病害调查,了解其发病情况并进行简单的病理分析,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完成教学安排并为以后工作学习打下基础。实习方式是以组为单位,将自己所在班级按每组十人分成若干组,组员协同合作对实习地点园林植物进行病害调查,并采集感病植物样本。 经过两地的实地观察以及组内协同合作,我们成功的采集的一些感病植物样本,在老师的讲解指导下也对植物所感病原及发病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从单一理论学习到实地观察实践,从所学病理病状模糊不懂到实地认知接触所感病园林植物,突然发现以前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所持态度是不正确的,因为所学专业是园林专业,大多数同学都以了解学习为目的,在我看到实习地各种园林植物的病害现状,我深知自己的错误观念,以前的理论学习是那样的重要,当面对鲜活的植物,对其所感染病害不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置措施时,是何等的悲哀。我要是能够为其

治疗该多好啊,我喜欢园林专业,我喜欢生长在其中的各色园林树种,它们是那样的无私,提供我们舒适优美的环境,我们也应该为它们创造适宜它们生长的环境,为其正常生长保驾,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虽然只有几天,但我每天都有很多新的体会,新的想法,想说的很多,我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坚持 我们不管学习哪些知识,都要坚持学习理论知识,一开始我们可能对其产生怀疑,一般都是从不知道,不了解,不清楚到知道,简单了解,深入了解,虽然学习的过程会很无聊,没有激情,产生松懈怠学的想法,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当我们了解的多了,就会慢慢的喜欢,就会全身心投入其中,不至于当用到时自己后悔。 2、勤野外观察 我们刚接触这门课程,接触理论时,是那样的空洞,各种病理病状都无法浮现在我们眼前。这个时候是最无聊,最无趣的,到野外当我们面对各种园林植物时,当各色病状呈现在我们面前,那时就会想到如何去除掉这种为害,如何给这些园林植物提供健康的适宜的生长条件。接下来的工作就会显得那么的重要,我们也会从中得到无限的乐趣。 3 、多看、多想、多做、 我们到了野外观察时,就要深入丛林中去,不能走马观

植物基因克隆实验指导

植物基因克隆实验规则 一、植物基因克隆实验课的目标 根据基因克隆实验操作的整体性和连贯性特点, 将该实验设计为综合性实验课程,实验内容设计上完全抛弃了原来分散的、孤立的单纯学习某一实验技术的缺陷, 将单个实验综合为系统的、连贯的系列型大实验,注重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我们从以往的科研项目中选取了部分研究内容用于学生的综合性实验教学,这是基于教学实验与实际科学研究实验之间的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整套实验围绕洋甘菊倍半萜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HMGR的克隆这一研究课题进 行操作, 设计的实验内容具有极强的连续性和综合性,让学生在独立实践操作中学习基因克隆的基本研究方法和体会科学研究的严密逻辑和培养科研理念。 我们将实验内容设置为8个部分, 实验内容前后衔接紧密, 环环相扣, 不可分割, 前一个实验的结果是下一个实验的材料。该课程使学生获得了整个类似科研实践过程的训练和体验, 学习了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功, 对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及将来从事生命科学研究奠定了科 研基础。 二、实验的进行程序和要求 1、预习学生在课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以及教材有关章节,必须对该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内容、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讲解教师对该实验内容的安排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按实验指导的要求进行独立操作与观察。 3、独立操作与观察除个别实验分组进行外,一般由学生个人独立进行操作和观察。在实验中要按实验指导认真操作,仔细观察,作好记录。有关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按操作程序反复练习,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4、演示每次的实验都备有演示内容,其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某些实验中的难点,扩大在实验课有限时间内获得更多感性知识的机会。 5、作业实验报告参照硕士毕业论文的格式写,必须强调科学性,实事求是地记录、分析、综合。在实验结束时呈交。 6、小结每次实验结束后,由师生共同小结本次实验的主要收获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 三、实验规则和注意事项 1、每次上课前,必须认真阅读实验指导,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熟悉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 2、上实验课时必须携带实验指导、记录本及文具等。进入实验室要按规定座位入座。 3、实验时要遵守纪律,听从教师指导,保持肃静。有问题时举手提问,严禁彼此谈笑喧或随意走动,也不得私自进行其他活动。 4、实验时要遵守实验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教师的安排和实验指导的要求进行。操作观察要认真仔细,边做、边看、边想,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5、要爱护仪器和器材设备,注意节约实验材料、药品和水电。如有损坏器材应立即报告并主动登记、说明情况。 6、实验结束后,应清理实验台面,认真清理好仪器、药品及其他用品,放回原处,放好凳子,方可离开实验室。值日生要负责清扫地面,收拾实验用品,处理垃圾,关好水、电、门窗后再离开。

生物技术实验报告

生物技术实验报告 篇一:生物技术实验报告 组别:第六组 组员:苏琳伟、陈治、陈家和、陈硅 报告人:陈硅 学号:10349069 词汇&释义: Parafilm 封口膜 Chloroform 氯仿(三氯甲烷) Isopropanol 异丙醇 DEPC 焦碳酸二乙酯 TRIZOLa mono-phasic solution of phenol and guanidine isothiocyanate Phenol苯酚 isthiocyanate 异硫氰酸胍 MCS multiple cloning site (polycloning site) 注:MSC是DNA载体序列上人工合成的一段序列,含有

多个限制内切酶识别位点。能为外源DNA提供多种可插入的位置或插入方案。 实验任务: 1. 从猪肌肉纤维中提取RNA; 2. 2对RNA上EGFP基因密码子片段进行RT-PCR扩增; 3. 将经RT-PCR技术扩增的cDNA与插入载体质粒,并将其转化入大肠杆菌进行克隆; 4. 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含目的基因的载体质粒。 实验目的: 1.掌握提取纯化总RNA的原理和技术; 2.掌握RT-PCR原理和技术; 3.掌握TA克隆原理和技术。 实验原理: A.总RNA提取和纯化 RNA 分离的最关键因素是尽量减少RNA 酶的污染。但RNA 酶活性非常稳定,分布广泛,除细胞内源性RNA 酶外,环境中也存在大量RNA 酶。因此在提取RNA 时,应尽量创造一个无RNA 酶的环境,包括去除外源性RNA 酶污染和抑制内源性RNA 酶活性,主要是采用焦碳酸二乙酯(DEPC)去

除外源性RNA 酶,通过RNA 酶的阻抑蛋白Rnasin 和强力的蛋白质变性剂如异硫氰酸胍抑制内源性RNA 酶。 Trizol试剂是直接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总RNA的试剂,是一种由苯酚和异硫氰酸胍组成的单相溶液它在破碎和溶解细胞时能保持RNA的完整性,裂解细胞并释放出RNA,酸性条件使RNA与DNA分离,加入氯仿后离心,样品分成水样层和有机层。RNA存在于水样层中。收集上面的的水样层后,RNA可以通过异丙醇沉淀来还原。在除去水样层后,样品中的DNA和蛋白也能相继以沉淀的方式还原。乙醇沉淀能析出中间层的DNA,在有机层中加入异丙醇能沉淀出蛋白。共纯化DNA对于样品间标准化RNA的产量十分有用。 无论是人、动物、植物还是细菌组织,各种样品最大使用量(1ml Trizol),动物组织( 50mg),植物组织(100 mg),丝状真菌( 100mg),动物细胞(5×106~1×107),酵母(1×107) 。 TRIZOL试剂能促进不同种属不同分子量大小的多种RNA 的析出。例如,从大鼠肝脏抽提的RNA琼脂糖凝胶电泳并用溴化乙啶染色,可见许多介于7 kb和15 kb之间不连续的高分子量条带,(mRNA和hnRNA成分)两条优势核糖体RNA 条带位于~5 kb (28S)和~2 kb (18S),低分子量RNA介于0.1 和 0.3 kb之间 (tRNA, 5S)。当抽提的RNA用TE稀释时其

植物生物技术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复习与思考 1. 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及其涵盖的内容。 2. 植物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哪几个研究领域。 3. 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与技术基础 复习与思考 1.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一般包括哪些功能区,各自主要用途如何? 2.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需要哪些主要仪器设备? 3. 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包含哪几大类?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如何划分的? 4. 为什么要配制培养基的母液? 5. 配制激素母液时应注意那些事项? 6. 植物培养基的配制流程如何。 7.如何选择外植体? 8. 外植体的消毒和无菌操作的常规操作方法。 第三章植物离体培养的形态建成 复习与思考 1. 如何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 愈伤组织的诱导可分为哪几个过程?培养实验室需要哪些主要仪器设备? 3. 离体培养再生植株有哪些途径? 4. 如何选择和调控愈伤组织诱导、芽诱导和根诱导的植物激素组合? 5. 人工种子的基本结构。 第四章植物离体快速繁殖与脱毒苗培养 复习与思考 1. 植物离体快繁的概念、特点及主要程序。 2. 植物离体快繁中芽增殖的途径有哪些? 3. 植物离体繁殖的形态发生途径。

4. 外植体褐变的主要原因与防止措施。 5. 植物脱病毒有哪些途径? 6. 茎尖脱毒培养的原理与基本流程。 7. 脱毒效果的鉴定方法有哪些? 第五章花药和花粉培养 复习与思考 1. 花药培养的一般程序。 2. 分离花粉的方法有哪些? 3. 花粉植株的诱导发生途径。 4. 花粉培养的方法有哪些? 5. 比较花药培养和花粉培养的异同。 6. 如何进行多倍体植株的加倍? 第六章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复习与思考 1. 植物单细胞的分离方法和培养方法有哪些? 2. 如何建立植物细胞悬浮培养体系? 3. 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方法有哪些? 4. 如何调控植物细胞的同步化? 5. 什么是次生代谢物质,试列举一些主要类别。 6. 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生产次生代谢物质的优点与存在问题。 第七章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 复习与思考 1.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和纯化方法有哪些? 2. 植物原生质体的培养方法有哪些? 3. 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的途径。 4. 什么是体细胞杂交,有何意义。 5. 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哪些? 6. 简述PEG法和电诱导融合法的技术过程。 7. 杂种细胞的筛选和鉴定方法。 8. 融合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技术流程。

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报告

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调查时间:2016年4月至5月份 调查地点:黄山学院南区 调查对象:园林植物病害和虫害种类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及实验室观察 二、调查结果 1、柏树冬孢子角 冬孢子角以菌丝体在桧柏菌瘿中越冬。次年春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担孢子,随风传播至2.5~5公里的范围,落在苹果树的叶片、叶柄、果实及当年新梢上,形成病斑。在病部产生性孢子器和性孢子,锈孢子器和锈孢子。性孢子结合形成双核菌丝,再发育成锈孢子器。锈孢子成熟后,秋季再随风传到桧柏树上,形成菌丝体、菌瘿越冬,完成生活史。 病原:Gymnosporangium yamadai Miyabe称山田胶锈菌,或苹果东方胶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是1种转主寄生菌。在苹果树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桧柏上形成冬孢子,后萌发产生担孢子,共有4种孢子。苹果叶片正面产生性孢子器、性孢子。性孢子无色,单胞,纺锤形。叶背面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锈孢子球形或多角形,栗褐色、单胞、膜厚,有瘤状突起。 症状:为害叶片、新梢、果实。叶片先出现橙黄色、油亮的小圆点。后扩展,中央色深,并长出许多小黑点(性孢子器),溢出透明液滴(性孢子液)。此后液滴干燥,性孢子变黑,病部组织增厚、肿胀。叶背面或果实病斑四周,长出黄褐色丛毛状物(锈孢子器),内含大量褐色粉末(锈孢子)。 桧柏是该菌的转主寄主。在桧柏小枝上越冬。于小枝一侧或环绕枝形成球状瘿瘤。瘤径3~5毫米,后中心部隆起、破裂,露出冬孢子角。冬孢子角深褐色,鸡冠状,遇春雨后呈花瓣状,称“胶花”。 2、大叶黄杨煤污病 病原: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危害 症状:煤污病又称煤烟病,黑色烟煤小污点,在花木上发生普遍,影响光合、降低

植物学试验指导-淮阴师范学院生物试验中心

植物学实验指导编写杨晋彬罗玉明李才生 淮阴师范学院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淮安2005

目录 第一部分基础性实验 实验一显微镜和生物绘图 (4) 实验二植物细胞和组织 (10) 实验三根和茎的形态结构比较 (14) 实验四叶的形态和解剖 (19) 实验五花的结构、花粉的形态及胚胎发育 (22) 实验六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和比较 (25) 实验七藻类植物 (27) 实验八真菌、地衣和苔藓植物 (30) 实验九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34) 实验十被子植物各种类型花的解剖观察 (37) 实验十一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38) 第二部分综合应用性实验 实验十二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和多样性 (40) 实验十三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和培养 (41) 实验十四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技术 (43) 实验十五种子植物的鉴定 (45) 实验十六公园与淮师校园认识种子植物 (46) 第三部分研究性实验

实验十七淮安市园林植物种类的调查与分析 (47) 实验十八淮安地区维管植物资源调查 (48) 参考文献 (49)

第一部分基础性实验 实验1显微镜和生物绘图 显微镜是观察研究植物细胞结构、组织特征和器官构造的重要的工具。显微镜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以可见光作光源的光学显微镜又可分为单式与复式两类。单式显微镜结构简单,常用的如放大镜,由一个透镜组成,放大倍数在10倍以下。构造较复杂的单式显微镜为解剖显微镜,也称实体显微镜、体视显微镜、解剖镜等,是由几个透镜组成的,其放大倍数在200倍以下。单式显微镜放大的物像都是和实物方向一致的虚像。 植物绘图是通过绘图的方式,来表现植物的一些重要形态解剖特征的常用方法。通过绘图,有助于对植物结构及其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是学习植物学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从事植物形态解剖以及分类学研究必备的常用技能之一。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构造及其维护,初步掌握显微镜使用方法。 2学习生物绘图的方法。 二、材料与用品 1材料相关玻片标本、一些可以用来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的植物材料 2用品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载玻片、镊子、擦镜纸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步骤 (一)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I生物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 1生物显微镜的构造(图1-1,图1-2)复式显微镜的结构复杂,至少由两组以上的透镜组成,放大倍数较高,是植物形态解剖最常用的显微镜。其有效放大倍数可达1250倍,最高分辨率为0.2μm。复式显微镜虽然有单目、双目或三目,结构繁简不同,但基本结构包括两大部分,即保证成像的光学系统和用以装置光学系统的机械部分。 (1)机械部分 ①镜座:显微镜基座,用以支持镜体的平衡,装有反光镜或照明光源。 ②镜柱:镜座上面直立的短柱,连接、支持镜臂及以下部分。 ③镜臂:弯曲如臂,下连镜柱,上连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的部位。直筒显微镜镜臂的下端与镜柱连接处有一活动关节,称倾斜关节,可使镜体在—定范围内后倾,便于观察(—般倾斜不超过30°)。 ④镜筒:显微镜上部圆形中空的长筒,其上端放置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连。双目斜式的镜筒,两筒距离可以根据两眼距离及视力来调节。镜筒一般长160mm或170mm。镜筒的作用是保护成像光路与亮度。 ⑤物镜转换器:装在镜筒下端的圆盘,可作圆周转动。盘上有3-5个螺口,在螺口上面可按顺序安装不同倍数的物镜。旋转转换器,物镜即可固定在使用的位置,保证目镜与物镜光线合轴。 ⑥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平台,中央有一孔以通过光线。两旁装有标本压夹,以固定玻片标本。研究用显微镜装有标本移动器,用以固定或移动标本。移动器上装有游标尺,用以计算标本大小或标记被检标本的部位。镜台有固定式或移动式。 ⑦调焦装置:为了得到清晰的物像,必须调节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使它与物镜工作距离相等,这种操作叫调焦。镜臂两侧有粗、细调焦轮各一对,旋转时可使镜筒上升或下降。大的一对是粗调,每旋转一周,可使镜筒升降10mm,用于低倍物镜检查标本时使用;小的是细调,每旋转一周,使镜筒升降0.002mm,用于高倍物镜观察时使用,转动细调不可超过180°,使用时,必须先低倍、后高倍。 ⑧聚光器调节螺旋:安装在镜柱的左侧或右侧,旋转它时可以使聚光器上下移动,借以调节光线。但简单显微镜无此装置。 (2)光学部分由成像系统和照明系统组成。成像系统包括物镜和目镜。照明系统包括反光镜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小鼠解剖英文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实验日期2014.5.21 科目实验名称Mouse Dissection 合作者指导教师成绩 LAB 10: Mouse Dissection Introduction: In biomedical research, animal models are always regarded as indispensable tools. They contribute to the scientific discovery in biology 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s of individual genes, even the mechanism of different diseases. Typically, although mice are different from humankind in size and appearance, they have a distinct genetic similarity. At the same time, mice have an efficient ability to reproduce, so they are important research tools for experiments in the lab. In this experiment, we will exercise to dissect a mouse, so that we can observe the inside of a mammalian body to identify the female and male mice. Learning and recognizing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mice, includ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Materials: Operation plate, Scissor, Forceps, Alcohol cotton, Mouse. Methods: [we get a male mouse] Part 1: Observations of external features. Make a table T-1. 1.Having an overhead view, identify the mouse’s head, neck, truck, and tail; observe the dorsal and ventral surfaces. Roughly record what is seen. 2.Observe the thorax which is supported by the rib cage, and the abdomen, and the details of appendages attached to the abdomen. 3.Find the mouth, two external nostrils, two external auditory canals, and anus, which are on the body surface. 4.Have a simply look at the surface of reproductive organ, prepuce, urethral and penis including. And locate the saclike scrotum; feel for the paired testes in the scrotum. Note the rough features. Part 2: Observation of organs and structures inside the mouse. [Open the Ventral Body Cavities, Thoracic Cavity, and Abdominopelvic Cavity in order. We must break the ribs near the attachment to the vertebral column to fold back the upper flaps.] Make a table T-2. 1.Ventral Body Cavities. a. Make a longitudinal incision through the skin with a dissecting scissor, from the neck to the preputial opening. Pierce the body wall below the ribs, with the blades angled upward, so that it won’t damage the internal organs. b. Pull the sides of the longitudinal incision, and look for the diaphragm. Then make two

植物生物技术

绪论 一、植物生物技术的概念 广义植物生物技术:提高和改良植物产量和品质的所有技术。它主要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工程)、植物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及其辅助育种三大部分。 狭义的植物生物技术:利用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分子水平上的操作,促进植物繁殖、有用物质生产和品种遗传改良的技术。 3、基因工程改良的目标 投入特征 主要是指帮助植物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或减少使用防治病虫害以及杂草的各种费用。 研究内容:抗各种虫害的危害;抗各种除草剂;抗病毒、细菌、真菌等各种病害; 忍耐高温、低温、涝害以及高盐胁迫等各种环境胁迫。 产出特征主要是指帮助植物提高品质和增加产量。 附加特征 五、细胞工程的应用 细胞工程的应用(1)——快速繁殖 细胞工程的应用(2) ——脱毒苗的生产 细胞工程的应用(3)——胚培养 细胞工程的应用(4)——单倍体和多倍体的培养 细胞工程在育种上的应用(5)——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 细胞工程的应用(6)——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 细胞工程的应用(7)——次生代谢物的生产 细胞工程的应用(8)——人工种子的生产 第一章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建设和离体操作技术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概述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几个基本概念 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

通过无菌操作,把植物体的器官、组织、细胞甚至原生质体,接种于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使之生长、繁殖或长出完整植株的技术和方法。用来培养的材料即外植体通常是离体的,所以又叫植物离体培养(plant in vitro culture)。 外植体 ( Explant ) 从活体上切取下来用于培养的那部分组织、器官或细胞。 植物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一个生活细胞具有的产生完整生物个体的潜在能力称之为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 :一个成熟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的过程。 去分化(redifferentiation) :离体培养的植物组织和细胞形成的处于脱分化状态的细胞(愈伤组织),再度分化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最终再生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分类 培养方式 1 . 根据培养方式 固体培养(Solid culture ) 液体培养(Liquid culture ) 液体培养又有液体悬浮培养与静置培养之分。 固液培养(Solid- liquid culture ) 看护培养( Nurse culture ) 饲喂层培养 (Feeder layer culture) 微室培养 (Microchamber culture) 最常用的是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它们相比,各自的优缺点表现为: 固体培养 优点:通气性较好,若有污染,只污染局部 缺点:使培养材料与培养基接触不充分,有毒物质易积累。 液体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