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 农村教育大发展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三十年:河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河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授教育与 自学考试相 沟通 )学历培 训 。 19 9 3年 .全 省 有 45万 名初 中教 师 参加 .
了省教委统一组织的‘ 沟通” t 三 专科 学 历 培 训 .有 效 改 变 了 全 省初 中教 师学 历 合 格 率 长 期 偏 低 的 状 况 19 9 7年 , 省 加 全 快 了 中 学 教 师 学 历 培 训 的 步 伐 , 25 有 .
行 直接 拨 入 个 人 银 行 账 户 . 把 教 师 工 并
资 能 否 按 时足 额 发 放 列 入 对 各 省 辖 市 的
18 9 6年 以 后 的教 师 培 训 主 要 是 以 合 格 培 训和 学 历 达 标 培 训 为 主 .经 过 6年 的
年度 目标考核。为此 ,0 1 2 0 年上半年 , 国
考 核 体 系 全 省 中 小 学 教 师 工 资做 到 了
按 国家 现 行 标 准 按 时 足额 发放 。 尤其 是
有效 地提高 中小学教师 的学历达标 率 . 切 实 加 快 在 职 教 师 学 历 补 偿 教 育 的 步
伐 , 展 了“ 沟通 ” 卫星电视教 育 、 开 三 ( 函
村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的 政 策 文 件 有 力 地
促 进 了 全 省 农 村 教 育 和 农 村 教 师 队 伍 建设 , 村 教 育不断 得到 巩 固提高 , 农 农 村 教 师 队 伍 无 论 在 量 上 还 是 在 质 上 都 有 了 较 大 的提 升 。
资 的管 理 和 发 放 全 部 上收 到 县 . 由县 级 政 府 统 一 发 放 ”县 级 财 政 部 门设 立 “ 。 教
主 要 是 由学 历和 教 学 素质 普 遍 较 低 的民 办 教 师 构成 .所 以农 村 教 师 培 训 工 作 很

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道路_改革开放三十年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道路_改革开放三十年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2008.12J I A O Y UK EX U EL U N TAN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9.3%,青壮年文盲下降到3.58%,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已占半壁江山,素质教育成为教育工作主题,教育公平大力推进,基本形成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30年教育改革积累并形成了若干带有长期指导意义的基本经验、基本原则,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改革和发展全局,推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提供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第二,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本。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主题,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坚持把推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把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和享有良好教育机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第五,坚持把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内容、方式和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教育法制建设,拓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的生机活力。

第六,坚持把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战略布局。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把发展的重心转到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第七,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实现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分区域分步骤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中国教育现代化水平。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伟大革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下面是相关参考内容:一、经济发展成就:1. 经济增长:改革开放后,中国以平均每年约百分之九的经济增长率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 贸易扩大:进出口总额大幅度增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3. 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建设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

4. 科技创新:在科技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制造大国,具备了独立研发和创新能力。

5. 农村改革:农村经济由集体经济向家庭经济转型,农村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6.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工作,推动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二、人口和社会领域成就:1. 政策改革: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速度,改善了人口结构。

2. 教育改革: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普及率提高,改善了教育水平。

3. 医疗卫生改革:建立了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提高了医疗卫生水平。

4. 扶贫工作:大规模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将上亿人从贫困中解救出来。

5. 社保改革:建立了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提高了人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6. 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得到重视,并通过各种方式加以保护和传承。

三、国际交往与影响力增大:1. 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吸引外商投资,大幅度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领域合作。

2. 外交突破:与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外交关系,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3. 互联网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通过互联网与世界各地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有力推动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

4. 和平崛起:中国通过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组织,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中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

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

农业农村改革开展三十年引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业农村改革成为国家重要的开展战略。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的农业农村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回忆和总结过去三十年的农业农村改革开展,并对未来的开展提出建议。

1. 农业现代化建设1.1 农业根底设施建设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大力开展农业根底设施,包括农田水利、农机装备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

通过推动农田水利工作,解决了农业用水问题,提高了农田灌溉水平,增加了农作物产量。

同时,农机装备的普及和更新,减轻了农业劳动力的负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农产品加工业的开展,将农产品加工成深加工产品,提高了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1.2 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

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

种植新品种、应用新技术、推广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是农业科技的重要方向。

通过改进作物品种,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和产量,有效解决了粮食平安问题。

同时,开展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如温室大棚、水培技术等,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 农村经济开展2.1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农业农村改革的过程中,中国积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开展农民合作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产业园区等,加强了农村经济组织能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此外,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开展特色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开展。

2.2 农民就业转移中国大力推动农民就业转移,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农民进城务工和开展农村非农产业。

农民进城务工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也促进了城乡经济的互动开展。

同时,开展农村非农产业,如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扩大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3. 农村社会事业开展3.1 农村教育事业中国大力开展农村教育事业,提升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

通过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和政策支持,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此外,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了农民的就业能力和生活质量。

三十年华·乡村教育故事

三十年华·乡村教育故事

三十年华·乡村教育故事三十年华·乡村教育故事,是一个承载着时代记忆和教育变革的历程。

这个故事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的中国农村教育条件艰苦,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资源匮乏。

而如今,三十年过去,随着改革开放和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乡村教育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令人感动的故事,一同领略乡村教育的蜕变和成长。

故事开始于乡村小学的破旧教室里。

曾经,这里只有简陋的桌椅、黑板和几本旧教材,孩子们在这里接受着粗糙的教育。

教师们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自发组织集体外出,组织学生去树林、田野、河边,开展实地教学,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他们倾尽全力,用无私的爱和耐心诠释着“农村教育”的坚守与担当。

这片乡村的教育天空并不会一直灰暗下去。

改革的脚步走进了乡村教育的大门。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的政策,注重解决乡村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推动校园建设和师资培训。

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渐渐在乡村教育中得到推广,学校成立了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学生们终于迎来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

在这一瞬间,我们看到了乡村教育的新希望。

“三点一线”课堂模式,联通了大山深处的学生与城市的先进教学资源,让乡村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而且,在这一变革下,乡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迅速提升,许多乡村学校的教学成绩开始逐渐走向全国的舞台。

乡村教育的改革还带来了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校园文化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他们爱读书、乐学习,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和活动,越来越多的乡村学生考入名校,他们的成绩与城市学生并驾齐驱。

在这个故事里,也有无数的乡村教师和志愿者在默默奉献,他们用心塑造着一个又一个可敬的人物。

在他们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开始重视教育,把孩子们的前途寄托在教育之上。

《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教育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教育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教育的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教育迈入了历史新时期,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

文化娱乐方式呈现多样化,文化娱乐设施逐步普及和完善。

(一)教育的发展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7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40万,录取率为6.8%;202x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685万,录取率75%。

中国高等教育跨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教育资源实现量与质的飞越。

与此同时,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普及,高级中学教育以及大中专教育得到极大的发展。

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初步成效,为新时期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为了反映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际成效,笔者对城镇农村地区文化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

在近230人的受访者中,有超过一半(84.14%)的人认为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走进普通家庭;其中13.22%的人认为专业技能的学习已成为教育的主导;只有少数人(2.64%)认为教育状况没有大的改变,义务教育无法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受访者的父辈学历主要(54.19%)为初中高中,仅有34.80%的人为大专以上学历;而受访者本人绝大多数为高中以上学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教育的变化不只在于国民学历的上升,更多的在于人才素质的提高,这一点从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就可以证明。

国家对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202x年全国教育财政投入累积2.2万亿元,首次突破gdp4%。

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关注民生、发展教育的决心。

义务教育逐步实行免费教育,贫困地区困难家庭学生享受生活补助,扶、奖、助、免政策得到平衡发展,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高。

然而,部分地区教育状况仍不容乐观,教育公平问题有待解决,就业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

202x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决议。

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国农村教育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

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国农村教育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综述
望为 中心 的学 术 研究 成 果 的 交 流 , 对 当前 农 村 教 育 的 量 不 足 。 主 任 还 就 如何 应 对 新 时 期农 村 教师 专 业 管 理 面临 的 也 朱
谈 坚持 实现 从 “ 师 管 理 ” “ 教 到 教师 专业 管 题进 行 了深 入 而 又 热 烈 的探 讨 , 还结 合 大 丰 市农 村 教 育 挑 战 . 了 自己 的 看法 :
农 村 基 础 教 育 是农 村 教 育 的 重 中 之 重 , 是普 及 九 年 制 义 也
会 议 的 有 来 自联 合 国教 科 文 组 织 国 际农 村 教 育 研 究 务 教育 的最 核 心 的 内容 。在 社 会 转 型 的 背景 下 。 村 基 础 教 育 农 心 、 京师范大学 、 北 师范大学 、 东师范 大学 、 北 东 华 南 如 何 改 革 和 发 展 是 当前 我 们 开 展 农 村 教 育 研 究 所 必 需 要 研 究 南京师范大学 、 河南 大学 、 江南 大 学 、 京 晓 庄 学 院 、 南 南 和探 讨 的 问题 , 合 国 教科 文 组 织 国 际农 村教 育 研 究 与 培训 中 联 淮 阴 师 范 学 院 、 城师 范 学 院 和 英 国 布 里 斯 托 大 学 等 心 主 任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农 村 教 育 与 农 村 发 展 研 究 院朱 小 蔓教 盐 在 以县 为 主 ” 农村 义务 教 的 厅 _大 学 和研 究 机 构 , 自河 南 、 州 、 苏 等 地 省 、 、 来 贵 江 市 县 授 , 会 议 报 告 中介绍 了我 国确 立 了 “ 在 以乡 镇 为 主 ” 教 育 管 理 的 改育 行 政 部 门领 导 、 研 机 构 的研 究 人 员 和 一 线 的 教 育 育 管 理 体 制 . 许 多 方 面 打破 了过 去 “ 科 旨理 人 员 六 十 多人 。

改革开放30年朝阳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朝阳的变化

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来,到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下,全市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主要体现在粮食产量有明显提高,畜牧业生产突飞猛进,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们的吃饱乃至吃好的问题,这十年里全市农村经济步入较快增长的阶段。

1982年-1986年,中央连续五年制定和颁布了关于农村工作的五个“一号”文件,从1983年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继而到延长土地承包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进一步深化改革。

中央稳定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给改革初期的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呈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前所未有局面。

据统计,1978年粮食总产量97.9万吨,首次打破建国以来全市粮食产量记录,到1979年突破100万吨大关,达到106.5万吨。

198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2.6亿元(产值及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其增幅用不变价计算,下同),其中:实现农业产值5.8亿元,牧业产值5.2亿元,农业、畜牧业的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6.0%和41.3%。

第二阶段(1989年-2003年),改革确定了农村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

农村改革的成功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把农村改革引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改革外部环境的更高层次。

随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全面确立,农村第二步改革进入了全面探索市场化改革的阶段,改革重心放在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培育农产品市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非农企业发展等重要方面。

因此,第二阶段可以看成是农村改革迈向市场化的阶段。

通过这一时期的改革,市场机制逐渐被引入到农业和农村经济之中,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向市场经济过渡奠定了基础。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推动了全国新一轮的经济高速增长。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建设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建设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建设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忆改革开放,现中华雄威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改革开放的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后,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

奏响教育最强音——改革开放30年陕西省基础教育发展成效显著

奏响教育最强音——改革开放30年陕西省基础教育发展成效显著
生 , 每人 每天 1 按 . 标 准补贴 了生 活费 。 保 了全省义 务 5元 确

实 施 新 机 制— — 教 育 投 入 强 有 力
改革开 放之初 , 陕西 省农村 基础教 育举 步维艰 , 教学设 施陈 旧 , 学校运 转菲 常困难 。2 0 年 , 0 6 国务 院作 出改革农村 义务教育 经费保 障机制 决定 之后 , 陕西省按 照 “ 明确各 级责 任、 中央地方共 担 、 加大 财政投 入 、 高保 障水平 、 步组织 提 分 实施 ” 的基本原 则 , 农村 义务教 育全面 纳入公 共财政 保障 将 范围 , 立 了中央和地 方分 项 目 、 比例 分担 的农 村义 务教 建 按 育经费保障机制 。
教育 中小学 的正常运转 。 在一些 山村学校 的校门上张贴起 了 “ 历代杂 费一朝免去 , 党恩浩荡惠及 山村” 的鲜红对 联。 20 年 , 0 8 陕西 省将 投入 近 2 亿 元 , 于全省 农村 义 务 5 用 教育经费保 障新机制 , 免除农村义务 教育阶段 2 多所学 校 万 所 有学生 的杂 费 , 中央 省级补助 的公 用经费标准 提高到每 将
范 中心 、 双语 教学示 范点 、 高职实 训基 地 、 高职 重点 专业 的 建设 , 品课 程 、 精 教学名 师 、 图书 资料 等优 秀教 学资 源 的共 享, 学分 制改 革试点 的推 行 , 加强 了教学 建设 , 深化 了教 学 改革 , 提高 了教 育教学质 量 , 进 了各级各 类高校 的协 调发 促
以建设综 合性 、 多功 能的县级 职教 中心 和实行省 、 市两级管理

改革 , 使得 高全 , 覆盖 面广 , 专业 结构 逐步优 化 , 色专业 逐 步形 特
r1

改革开放三十年诸暨教育的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诸暨教育的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诸暨教育的发展近年来,诸暨教育一直保持着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1986年被命名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市)”;1990年在全省率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3年首批通过省“两基”工作验收;1996年和2001年两度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市)”;1997年被评为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市)”;2000年被评为首批“省教育强市”;2002年成为浙江省第一个所有镇乡通过“高普九”验收的县(市);2003年除荣获“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市)”称号外,又成为全省率先所有镇乡通过“省教育强镇”验收的县市。

目前,全市拥有中小学校217所,在职教师9000余人,中小学生16.64万人。

其中,小学162所,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36所,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26%,巩固率为100%。

幼儿园352所,在园幼儿2.26万人;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为99.3%,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5.3%。

公办普通高中7所,职业高中5所,综合高中1所,高中段入学率达90.82%,提前五年实现省定普及标准;特殊教育学校1所,三类残疾少儿入学率99.67%。

经教育部门批准,上规模的社会力量创办的学校有11所,在校学生2万余人,占全市学生总数的10.8%,3所学校被评为“省优秀民办学校”。

以上资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三十年,诸暨的教育硕果累累。

下面就以我的切身经历,谈谈诸暨教育的发展感受。

一、师资力量不断加强改革开放之初,我上了小学。

那时候同龄孩子很多,几乎每村都有小学,我村还有初中。

那时,学校里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还有代课教师。

他们具有双重身份,白天在教室里讲课,放学后在农田里忙碌。

记得我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就是一个代课教师,当年她丈夫在县城做临时工,她的孩子还很小。

所以,放学后,我们女生经常帮她哄孩子,而男生就帮她干农活。

因为大多是民办或代课教师,所以他们的工资很低。

记得学校旁边有一块菜地,是村里给学校老师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教育事业大发展的三十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教育事业大发展的三十年

改革 开 放的春 风 。 把教 育公 平 的理 念传 遍神 州 大 年 , 国家 财政 将新增 农 村义 务教 育经 费 2 8 元 。 12亿
地:
20 0 7年 .国家 实行 新 的 中等 职业 教 育 国家 资助
20 0 3年开 始 .远 程 教育 ”这项 重 大工 程 覆 盖 了 政策 : 所 有 中等 职业 学 校 在校 一 、 “ 对 二年 级农 村学 生
I革 放 十 改开 三 年
惘{ 簌 l唷 . 教 教育 公 平 是社 会 公 平
改革开 放的 春潮 。 中国各级 各类教 育发 展 注入 为
的重 要基础 。 这句让 中 国百 姓心 里感动 、 ” 切身感 受 的 活 力 :
话. 正是 中 国教 育事业 改革开 放 3 O年来 的写照 。




辫 蒸


黎 黎



霎 瑟


悯{翊 l I . t
改 开 三 年 革放十 l
事业大发晨的 三十年
刘 奕湛
年来 . 业 教育 的发 展 驶人 快 车 道 。2 0 职 0 7年 , 中等职 校 , 决 学生 “ 解 进得 来 ” 的问题 ; 施 “ 实 两免 一补 ” 策 , 政
中西 部 3 6万所 农 村 中小学 ,丰富 了 1 多农 村 中小 和城 市家 庭经 济 困难 学生进 行连 续 2年 的资助 。 亿 三年 学生 的精 神世 界 。
级学 生 可 通过 工 学 结 合 、 岗实 习 、 工 半 读 获得 一 顶 半
20 0 4年 . 家 西 部地 区“ 基 ” 坚 计 划 正式 启 定报 酬 。近 1 0 国 两 攻 2 0万名 在校 学生 因此 获益 。 动 中央 财政 投入 10亿元 建设 8 0 0 3 0多所 寄宿 制学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村改革已走过三十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系统总结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农村改革;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谱写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认真地总结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于巩固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果,夺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基本解决了中国人民温饱问题,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1978年冬天,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悄悄地签订了“包产到户”的“契约”并于当年获得了粮食丰收,由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乃至整个改革的序幕。

随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和支持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改革在全国普遍实行起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得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农产品也逐年增收,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改善了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提前实现了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

在2003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 000美元,标志着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据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已从亿下降到1 479万,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由%下降到%[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元增加到2007年的4 元,平均每年增加13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

改革开放30年教育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教育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教育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30年,是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国民素质显得实质性进展的30年,是促进教育公平制度建设显著加强、更多惠及困难群体的30年。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经济实力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国家,主要功劳是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

另外,还有教育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的人才,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了特别的力量。

“改革开放三十年,办学条件大改变,危房校舍变楼房,现代媒体课堂显。

改革开放三十年,教师待遇大转变,月薪几十到几千,医疗保障尽开颜。

”这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教育最深刻的写照。

30年前的教育事业曾是发展滞慢,举步维艰。

教职员工待遇低,办学条件简朴,那是1978年,恰好赶上国家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的转折,国家重新树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劳动的观念,对学制、教材、教学时间都作了安排,整顿了教学秩序,恢复了师范院校,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进修,恢复了少先队组织、中学的共青团组织。

自此,全县教育事业也步入恢复、调整和发展轨道,百业待兴。

那个年月,教育经历着“拨乱反正”和“披荆斩棘”,各级各类教育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校舍、教学设施、仪器等办学条件和环境都处于落伍、薄弱阶段,与现在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30年后的教育事业可谓蒸蒸日上,累累硕果!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教育事业呈现出科学健康的发展态势。

目前,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竞相争妍,国办教育与民办教育齐头并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蓬勃发展。

无庸置疑,各个学校即使是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教室、图书室、实验室应有尽有。

校舍条件天翻地覆,教师的地位也逐渐提高,教师真真正正成了太阳下最光荣的职业,教师地位及收入发生了显著变化。

以前教师的工资不算高,生活条件有限,现在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大力提高教师的待遇,解决了教师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中国农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变化

中国农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变化
2020/3品/24 和有机食品发展迅速。
(三)主要农产品供求总体基本平衡
•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后,我国粮食等主 要农产品供求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 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基本格局。粮 食等农产品供应丰富,为市场稳定和城 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奠定了基础,支持 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入 新世纪以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 深入,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 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影响,农产品 供求关系正在发生重要的阶段性变化。 粮食的需求结构发生重要变化,商品流 通增加,商品粮需求上升。目前在主要 农产品中,小麦和大米等口粮供求基本 平衡,玉米正在从供求平衡向供不应求 转化,棉花产销均大幅增长。蔬菜和水 果产销两旺,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基本形 成。
上升了0.6、19.2和7.9个百分点。
2020/3/24
• (二)主要农产品生产专业化分工和区域化生产格局基本 形成
• 在资源比较优势的驱动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农产品逐 步向优势产区集中。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种植业的区域 化生产格局已基本形成。目前河南、黑龙江等13个粮食主 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的 80%以上;全国已经形成东北的大豆、玉米带;黄淮海地 区花生、小麦带;长江流域油菜带;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 的棉花产业带。畜牧业生产也更加向区域化集中发展。四 川、湖南等13个生猪主产省猪肉产量已占到全国的75%以 上。内蒙古、黑龙江等7个奶业主产省牛奶产量占全国的 60%以上。农产品产量品种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高,为 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源,大大提高了我国人民的 物质生活水平。
2020/3/24
四、农村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生 活水平持续改善
• 改革开放初期,农民生产 经营活动单一、收入来源 单一,农民收入以农业收 入为主体、以粮食收入为 主体,实物收入占很大比 重。随着市场经济发展、 农村就业结构的变化和体 制改革深化,农民收入来 源市场化、多元化和非农 化的趋势明显,农民收入 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农村教育三十年大事论略:回眸与反思

农村教育三十年大事论略:回眸与反思

改 革开放 以来 ,尽管 农 民从 此可 以独 立 自主 的
出 “ 中央希 望 ,经 过 集 体 与 国家 共 同努 力 ,切 实 改善 农村办 学条 件 。用 两 三年 或 稍 长一 些 的 时 间 ,
商品生产者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 ,农民的 自由流动
也终 于酿成世 界上 蔚为 壮 观 的 “ 民工 潮 ” 。但是 农 民的弱势群 体 的地位与社 会底层 的现状 没有得 到根 本改变 。让 子女通 过接受 教育 的渠道来 获得社 会地 位的升 迁 ,自古 以来都是农 村社 会 的主流追求 。 同 时农 民问题 ,及 与此相关 的农 村教育 问题也 是党和 国家领 导人 思考 的事关建 国方 略 的核心问题 ,建 国
劳动者 的文化 科 学水 平 ,促 进农 村社 会 主义 建 设 。

分 级 办 学 、分 级 管 理
经过建 国后 近 3 O年 的社 会 改造 ,在 社 会 资 源 平均分 配 的指导 思想下 ,中国社会 已经是 扁平化社
会 。特别是 在 “ 文革 ” 后 期 ,城 乡 教 育基 本 处 在
咫 尺 天 涯 :改 革 开 放 之 初 的
决 这类 问题仍 苦无 良策—— 在并校 之后 ,集资兴 建 的学校 ,谁才 是真正 的主人 ? 18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 颁 布 《 于 加 强 和 93年 关 改革农 村 学 校 教 育若 干 问题 的通 知 》 ,特 别 提 出 , “ 农村学 校 的任务 ,主要 是 提 高新 一代 和 广 大农 村
影 响 的 国家级 政 策是 18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颁 布 90年 的 《 关于 普及小 学教 育若 干 问题 的决 定 》 ,其 中提
的思 想得 到强化 。众所 周知 ,当时 中 国是城 乡分 治

年三十年农村教育的苦变甜六年级作文

年三十年农村教育的苦变甜六年级作文
现如今,看着现在的美丽校园,心里不禁发出感慨。
昔日的低矮的瓦房,破旧的茅屋早已不见踪影,已建成了综合教学楼,学生已在楼上的教室读书了。学校操场也变大了,校园内篮球场,乒乓球台,双杠、单杠、云梯等各种体育设施齐全。学校还有大规模的的图书室,里面的图书可称得上是满目琳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校音体美开设齐全。过去的代课老师都已“退居二线”了,改从事教学服务了,不再担任教学任务了。任课老师全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人,学校有了专门的电脑室、语音室和各种实验室,老师上课全都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使用全国优质课程远程网络教学系统,学生可以听讲到来自全国的优秀专家讲课,一年级的学生就开始学习英语和电脑了。老师的工资也从当年的几十块钱涨到现在的一千多。教师工资的增长带动了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工作热情。以前“臭老九”的称号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班里在也不会再有因教不起学费而辍学的学生了。因为,书费学费全免了,住校生每年还可以领到500多元的住宿补助。课桌椅也都是国家免费配发的。这在当时想也不敢想呀,上学不花钱还发钱。那天发住校生补助时,我们班李明的奶奶激动的拉着我的手说:“白老师,现在国家政策好呀!上学不收钱还发钱;看病国家还给报钱,种地不收租还有粮食补助。哎呀!真是像做梦一般呀!”看着老人那充满真诚感激的泪水的双眼,我心里也微微触动。是呀,改革开放三十年,是国家繁荣昌盛的三十年,也是教育事业腾飞的三十年。更是农村办学条件脱胎换骨改变的三十年。教育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给祖国的发展增添了无尽的活力,教育再也没有了沉重的翅膀,教育的春天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后来我升入了初中。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观,教室是大瓦房,老师的水平也高了许多,有高中和师专毕业的,老师们懂的东西也多,我们的视野也慢慢打开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教室窗户上挂的五颜六色的“网兜”。那时一个乡就一所初中,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为了找一所教学质量稍好的初中上学,甚至要到离家20余里之外,没有自行车,就步行。由于离家远,加上条件艰苦,都是用网兜从家带馒头、带咸菜,到做饭的时候拿到伙房去馏一下。平时都把网兜挂在教室窗户上,网兜颜色不同、样式各异,网兜里面装的馒头、咸菜也各不相同,成为当时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汤要花上几分钱,在伙房买一碗白面汤。白面汤很稀,稀得如水,能照出人影,又被同学们戏称为“照人汤”,当时如果每天都能喝到“照人汤”也算是幸福的,就怕出现特殊情况。有一次,一位同学吃饭去得晚,等他去盛汤是已到最后,竟然在大锅发现一只死老鼠,害得大家一个多星期宁肯喝凉水也不敢再去喝汤。越是苦的条件,大家学习也就越刻苦,很多同学到周末也都留在学校学习,不肯回家。可是在当时, 由于家庭条件的贫困,很多怀揣梦想的学生都因交不起学费而梦想破灭。记得当时我们班里有个同学叫李飞,他是我们班的班长,成绩很好。刚开学的时候,他每天都迟到,老师很生气,让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作检讨。当他做完检讨时,全班同学都哭了,原来是他的家境不好,家里有两个弟弟,妈妈是个残疾人,爸爸的神经也不正常。他每天都是早起做完农活再从十几里外的家走着来上学。他学习很刻苦,每次考试都是我们班的第一名。就这样还是没能坚持到初中毕业。记得当时老师几乎跑破了他的家门,才把失学的他重新领进校门,可是,他在学校呆了没几天就又被迫回去了。后来老师也没有办法,就此罢手了。国家未来的一个栋梁就这样夭折了。当时像这样家庭困难的学生有很多,每当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班里都会多出几个空位。余下的虽然没有辍学,但很多家庭也都是倾尽所有来供给孩子上学。记得,当时我们姊妹多,每年的学费也是家里的一大笔支出。每当交学费时,父母把一年的口粮都拉到集市上去卖。看到父母的血汗换来的学费,我就在心里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出人头地,报效家乡父老。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主要成就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近30个年头。

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回顾30年来的历程,总结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探讨改革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能够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进一步指导实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

1979年9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到1983年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

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为新时期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80年代中期,我国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

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曾作出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作为吸收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的视窗。

1984年4月,又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港口城市。

1985年2月,增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为经济开放区。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国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经过努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变迁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变迁

• 2000年:公立医院产权‘变卖’。国务 院公布的<<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被解读为完全市 场化医改开了绿灯。
2003年,SARS疫情在全国蔓 延的时候,中国开始反思公 共卫生体系的漏洞,进而开 始检讨整个卫生事业。
2007年:医改进入最后冲刺。 在第十三一次会议上,卫生部 部长报告了城乡医疗卫生体制 改革的情况,医疗改革进程在 度进入公众视野。
1980年 1980年5月,邓 小平为《 小平为《中国少年 辅导员》 报》和《辅导员》 杂志题词, 杂志题词,第一次 提出了“四有” 提出了“四有”的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即“有 理想、有道德、 理想、有道德、有 知识、有体力。 知识、有体力。” 这一表述后来发生 了微妙的变化, 了微妙的变化,在 1983年的中共十二 1983年的中共十二 大政治报告中, 大政治报告中,改 有理想、 为“有理想、有道 有知识、 德、有知识、守纪 1985年 律。”到1985年, 正式改为“有理想、 正式改为“有理想、 有道德、有知识、 有道德、有知识、 有纪律。”邓小平 有纪律。 特别强调“ 特别强调“这四条 里面, 里面,理想和纪律 特别重要。”培养 特别重要。 四有人才” “四有人才”成为 20世纪80年代重要 世纪80 20世纪80年代重要 的教育口号。 的教育口号。
天 下 第 一 村 : 华 西 村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变化
•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农村,农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达到或接近小康水 平。在70年代中国农村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贫困人口有2.5亿,“改 革、开放”以后,通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富民政 策”,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急剧减少,到80年代末上述贫困人口已经 减少到3000万 ; •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生活生产用品的出现,给人民带来极大的 方便,农民告别草危房,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瓦房,全乡人民的物质生活 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 精神财富丰富了,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各种文化产业也蓬勃发 展……政府也加大了对农村教育方面财政拨款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教育大发展
——农村学校的经历与思考
安徽省怀宁县实验小学刘川生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二十八年的亲身经历,真真切切地见证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人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国家走出积弱迈向富强,我们的教育事业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历程。

一、不平凡的三十年,农村学校教师为农村教育的发展付出了艰辛。

八十年代末分配至农村学校工作的年轻人,都清楚地记得当时除了校舍破旧外,人们没有从心里根本走出“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阴影。

“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是“文革”的产物,是由一群所谓出身好自来红的文盲们管理学校的模式,管理者的权限实际就是压制教师。

“文革”期间,教师们稍有轻举妄动即会遭遇“斗争”,学校上课只能以“语录”为准,学生可以不上课“闹革命”,可以“炮轰老师(大字报)”。

因此农村产生了大量的文盲半文盲。

八十年代中期国家包分配的师范生们,奔赴农村学校首先要挑起“一师任两教,教了日校教夜校”的普及初等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重担。

二十岁的年轻人和一批“民办教师”们拿着三十元月薪,凭着“党的号召”,鼓起一腔热血,全身心投入农村普及小学教育工作。

经历五、六年漫跑,“跑得路边不长草,跑经人家狗不咬”,终于使小学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

小学普及工作刚刚报捷,农村教师又接受了全力动员学生进入初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两基”重任。

那时的小学教师完全处于“行政压力”中,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一声令下,包村到户(包学生读完初中的硬指标)必须无条件接受。

而且全日制课不能丢,工作必须尽职,只能早晚进村入户动员初中辍学的学生返校。

那时一所小学七、八名教师,整天是行色匆匆,脸色肌黄,大家心里惦记着辍学生,关于个人的读书和生活及工作报酬,根本无暇顾及。

随着《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颁布并强力实施,教师非本职的社会义务逐渐压缩,一些关于职称、称号、名誉、工资待遇等也逐渐给了农村教师。

虽然那只是极小的比例,却让农村教师(尤其是“民师”)看到了希望。

2000年前的“民师”大转正,让“熬”了几十年的“民师”们热泪盈眶,有些人为此兴奋几夜不眠。

农村教师因积年磨难已沉默无耐,当改革开放成果的雨露滋润一下他们时,即使是中、老年教师也焕发了青春,全身心投入到谋求学校发展和增强自身素质上来。

当农村学校教师的工作中心由完成地方政府交办的非教育义务性任务转向“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教育正轨后,“校本教研、课题科研”成了农村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崭新任务,广大教师通过实施“优质课”、“优
秀课件”、“优秀反思”、“优秀论文”等校本工程,开展“课改”和“专项课题研究”等,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涌现出一大批教育教学上的“土专家”、“名教师”,他们用自己的真心和奉献,赢得农村百姓、千家万户的赞誉和爱戴,被地方党政誉为“人民满意”的校长或教师。

有道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农村小学教师们在顺应农村各项改革的同时,用自己的“一片冰心”铸就了一座座乡村教育的“丰碑”。

二、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教育的发展给农村学生带来了最大的实惠。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掀起了尊师重教之风,对教育发展实施了三步走战略,使农村的孩子大多脱离了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现在已“跳出农门”,走向全国各地。

这是因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正好赶上了国家推行“普及初等教育”、“普级九年义务教育”两个时期(后者又称“两基”时期),亲身享受到改革带来的成果。

可以说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教育的跨时代发展就是“两基”期间。

当时各级党委、政府采取强制的、救助的、奉献的等形式,通过教师将徘徊于学校大门外的农村适龄少儿基本动员返回了学校,95%的农村孩子读完初中,这是一项多么伟大的工程呀!有了初中文化和没初中文化的青少年可大不一样啊!拓展了视野的他们,肩背包袱走进城市,成为了建设城市、发展城市的一员。

他们辛辛苦苦赚来了血汗钱,立即转向倾注全力培养自己的下一代。

正好农村教育也由“两基”转向“两全”,学生真的逢上了好时代。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和农业的改革又催生了中国的城市和工业改革,国家得到强势发展。

那么农村学校也要适应国家要求和自谋发展的需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农民真正受益中国教育的发展。

近年随着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增多,“留守儿童”依靠祖辈或亲朋生活,产生了“留守儿童”怎么办的难题,农村中小学的一些管理者和改革者们又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举办“寄宿学校”或“寄宿班”,为农村和农民解决了许多后顾之忧。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每逢“春”、“秋”两次开学,校园里满是肩背挎包、提着行礼的村民,他们给孩子办完报名手续、整理好被褥床铺,然后含着热泪头也不回地奔向自己打工的驻地,孩子交给学校、托付给老师,他们虽有牵挂但很放心。

我们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对学生的管理上真正体现了“发展为本、人文关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得到真正落实。

如我们倡导“辛苦老师、幸福孩子”,教师主动担当24小时跟踪学生,“一片心思在寄宿”;我们推行“让孩子在爱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关爱每一位学生,营造温馨的“爱的家园”;我们开展“爱与责任规范教育”,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习惯成就自己的一生;
我们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求知更求“法”,学文兼学“能”;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做活动,一起学电脑,一起展特长,寄宿制小学的师生们即是“师徒”又是“伙伴”,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

因此寄宿生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生活愉快、身心和谐”,两个月的成效就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身体、心理、智力的大变化,还有什么有比这更让他们快乐、欢欣鼓舞的呢?
农村小学里的教师们“付出”和所得是极不相称的,但他们精神上的所得是任何一个高层级或城里学校的老师们无法体会的。

我们培养的小学生、初中生会经常来母校看自己的老师,有些孩子读高中了还念念不忘六年级老师,这让清贫的小学老师们收获了“付出”的快乐,分享着孩子们的快乐……
三、成就卓著三十年,农村学校的发展变化见证了国家由弱变强的历程。

二十六年前我初为人师所见到的校舍是典型的农家“四合院”,外看像座房,内看无光线,“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无处躲藏”,一打听才知道农村学校大多是“拆祠堂庙宇”或“群众献工献料”修建的。

1990年前农村学校校舍的基建、维修基本靠“乡(镇)村”自筹。

奋力实现“两基”时,各地强力推出“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荣”的捐资助教措施,“举全民之力”集资建校。

当时口袋里并没有几块钱的农民兄弟靠借、靠贷、靠变卖家产,每口每户出资几十、几百元不等,全力新建孩子们读书的校舍,于是村村为有自己的“教学楼”而骄傲、自豪。

如国企改革一样,中国的乡村教育也经历了十年阵痛期。

“两基”实现国家验收后,各级仍在高喊“措施不丢、力度不减、班子不散”,实际上农村学校是十年风雨无人过问,学校发展是上无配套政策,下无经济来源,步步维艰,连教师的各项政策性补贴也一拖再拖……幸好中央财政蒸蒸日上,近五、六年里中央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农村教育投入,省、市、县也集中财力新建了一批学校,教学楼、综合楼。

这些设施经层层把关验收,的确要牢固、漂亮、实用得多。

一些农村中心学校便抓住机遇,大胆创办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如果没有国家关于基本建设的投入,办寄宿制学校是不可能的。

学校的发展不仅仅局限在房屋、场所的改造扩建上,内部教学硬件设施的配备是必不可少的。

2006年国家实施“农远”工程,惠及亿万农村中小学,我省配套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工程等都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学校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

办学条件的先进,校园环境的改善,让农村学校的管理观念有了跨越式进步。

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激活内部活力,是当前农村学校改革的着力点。

结合农村村镇合并,当地党委和政府加大了村级小学的调减力度,逐步扩大中心
校和联办学校的办班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拟用较高的管理质量和教学水平来吸纳学生,整合布局。

其次,农村学校教育管理者们牢固树立起“办人们满意的教育”和“办家长满意的学校”服务理念,努力净化美化校园,努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通过环境、服务和管理育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培养百姓喜欢、社会需要的学生。

学校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需要社会、领导及百姓的广泛理解和支持,需要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更需要大胆创新和卓有成效的管理。

回顾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美好,也让我们对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充满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