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分子生物学

合集下载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引言肿瘤是世界各地常见的重大健康问题之一,其发生和发展涉及多种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分子生物学技术因其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和高通量的特点,成为肿瘤诊断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基因突变分析及肿瘤细胞检测等方面探讨其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患者的体液样本或组织中能够检测到的、与肿瘤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质。

分子生物学技术为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提供了快速、准确、灵敏的手段。

例如,以多聚酶链反应(PCR)为基础的方法可以快速鉴定血浆中的肿瘤DNA,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则能够量化血浆中特定肿瘤标志物的浓度。

利用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医生可以及早发现肿瘤、评估疾病的进展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基因突变分析中的应用肿瘤基因突变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对肿瘤样本中的基因进行突变分析,并筛选出潜在的肿瘤治疗靶点。

下一代测序技术(NGS)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肿瘤基因突变的研究。

NGS技术的高通量和高灵敏度使得科研人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的基因突变检测。

这些突变信息可以用于指导个体化的肿瘤治疗决策,例如针对突变基因设计靶向药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细胞检测中的应用肿瘤细胞的检测对于评估肿瘤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肿瘤细胞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于组织学检查,但其在活检操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的创伤。

而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通过非侵入性的样本采集方式,如血液、尿液或体液样本,检测到循环肿瘤细胞(CTC)或肿瘤DNA。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肿瘤细胞的动态变化,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信息。

例如,CTC的检测可以用于预测肿瘤转移的发生和预后预测。

结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给予了医生更多的信息和手段来了解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更加个体化和精确的方式。

肿瘤分子生物学

肿瘤分子生物学

肿瘤(tumor)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细胞增殖与凋亡失控,扩张性增生形成新生物。

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benign tumor)和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虽可增长至相当大的体积,但仍保留正常细胞的某些特性,通常在瘤体外有完整的包膜,手术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

绝大多数良性肿瘤基本上是无害的,不引起或很少引起宿主损伤。

恶性肿瘤统称为癌症(cancer),它不同于良性肿瘤的最重要的特性是能侵袭周围组织,疾病晚期癌细胞发生远端转移,破坏受侵袭的脏器,最终使机体衰亡,但如能在侵袭转移前切除癌瘤,一般预后明显改善。

2、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特征(1)失去了对中止细胞增殖信号和细胞分化信号的反应,并可传出自主的细胞生长、增殖信号。

(2)逃避了细胞凋亡和衰老,是细胞永生。

当正常细胞受到严重损伤和营养缺乏时,就发生凋亡并自动解体;而癌细胞并不一定会发生凋亡。

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即使没有受到损伤,约分裂50后也会自动停止分裂,最终细胞死亡(细胞衰老);而癌细胞能无限制地增殖,获得了永生化。

这可能与调控细胞凋亡基因的缺陷和端粒酶恢复活性相关。

(3)失去细胞的区域性限制,具有了侵袭和转移能力。

例如在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中增殖至彼此接触时,就停止生长和分裂(结出抑制),故细胞呈单层生长,而癌细胞失去了接触抑制,继续分裂而呈多层重叠生长;同时癌细胞表面的识别能力和黏着性发生了改变,使癌细胞不能像不同的正常组织细胞那样保持彼此分开,而能侵入临近组织。

(4)自主的血管生成能力,这保证了肿瘤体积增大后和新形成转移肿瘤的血液供应,以维持癌细胞生长和增殖之所需。

上述这些癌细胞的恶性特性,使它们能在没有增殖信号的情况下,自主地无限制增殖,当达到一定的体积时就可能侵袭邻近组织,癌细胞还可能脱落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发生远端转移并扩增,最终导致宿主死亡。

3、癌的单克隆起源和异质性除少数例外,癌是原始的、单个癌细胞增殖的后代,即癌为单克隆起源。

分子生物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分子生物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分子生物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也日益明显。

分子生物学不仅能够深入探究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还可以为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从分子生物学在肿瘤的基因检测、肿瘤基因组学、肿瘤预后评估和肿瘤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分子生物学在肿瘤研究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对肿瘤样本中的基因进行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肿瘤的基因变异情况,从而为病人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肿瘤患者中常见的一种突变是p53基因的突变。

这个基因是一个抑癌基因,突变会导致抑癌功能失调,从而增加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风险。

通过基因检测,医生可以判断肿瘤患者是否存在p53基因的突变,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二、肿瘤基因组学肿瘤基因组学是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一种研究方法,它通过对肿瘤样本中整个基因组的检测和分析,揭示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分子机制。

近年来,肿瘤基因组学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例如,通过对肿瘤样本进行基因组测序,可以发现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关键基因变异。

这些变异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检测、疾病分类和治疗预测,从而帮助医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三、肿瘤预后评估肿瘤预后评估是根据肿瘤样本中的分子标志物来预测病情发展和预后的一种方法。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肿瘤预后评估变得更加准确和便捷。

例如,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评估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潜能,从而预测病情的进展和预后的好坏。

这些预后指标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四、肿瘤治疗分子生物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通过对肿瘤样本中肿瘤相关基因的检测,可以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例如,一些基因突变可以使肿瘤对特定药物产生抗药性。

通过检测这些基因突变,可以为患者选择更加有效的治疗药物,减少治疗的副作用并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分子生物学的进展还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更加精确和高效的方法。

肿瘤分子生物学

肿瘤分子生物学
• 肿瘤中整体的低甲基化 :
肿瘤中整体的低甲基化
• 肿瘤组织相对于正常组织整体呈现低甲基 化状态
• 目前有3种机制解释基因组整体的低甲基化在肿瘤中所 扮演的作用: 1.低甲基化导致原癌基因的去甲基化失活,导致癌基 因的大量 表达 (Myc 基因) 2.整体的低甲基化是细胞染色体不稳定的易感因素 3.低甲基化使肿瘤转移增加, DNA甲基化水平愈低 肿 瘤的浸润 能力就越高,临床分期也愈晚
23
3.反转录病毒癌基因(v-onc)的起源
反转录病毒癌基因起源于细胞内的原癌基因
研究发现,反转录病毒基因组中所带有的onc基因并非 来自病毒本身,而是这些病毒在感染动物或人体之后获得 的细胞原癌基因。
动物或人原癌基因经病毒修饰和改造后,成为病毒基 因组的一部分并具有了致癌性,其作用的靶分子也往往发 生改变。
• 在真核生物DNA中,5-甲基胞嘧啶是唯一存 在的化学性修饰碱基
• 在人类基因组DNA中,约3%~4%的胞 嘧啶碱基以5-甲基胞嘧啶形式存在
• 大约70%~80%的5-甲基胞嘧啶存在于 CpG序列中,CpG二核苷酸集中的区域 称之为CpG岛
• 限制性内切酶HapII 和MspI 均能识别 CCGG, 但不能识别 Cm CmGG
7
异常生长的肿瘤细胞
8
癌症:严峻的现实
WHO报道: • 全球每年约有1000多万人新患癌症, • 每年约有670多万人死于癌症, • 几乎每5-6秒钟就有一名癌症患者死亡。 我国目前: • 每年平均约有150万人新患癌症, • 每年约有80万人死于癌症, • 癌症的死亡从1949年占总死亡原因的第十位
21
• 原病毒(provirus): 被整合的反转录病毒DNA分子 • 它能指导病毒mRNA的合成, • 并利用宿主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机器,翻 译生成病毒外壳蛋白等,最后组装成病毒 颗粒。

肿瘤分子生物学讲义

肿瘤分子生物学讲义

肿瘤分子生物学讲义第一节概述 (1)第二节肿瘤的发生机制 (4)第三节癌基因及其致癌的分子机制 (5)第四节抑癌基因及其抑癌的分子机制 (9)第五节肿瘤转移相关基因 (11)第六节肿瘤的预防和治疗 (13)第一节概述一、肿瘤及肿瘤分子生物学的概念肿瘤(tumor)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细胞增殖与凋亡失控,扩张性增生形成新生物。

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benign tumor)和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虽可增长至相当大的体积,但仍保留正常细胞的某些特性,通常在瘤体外有完整的包膜,手术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

绝大多数良性肿瘤基本上是无害的,不引起或很少引起宿主损伤。

不过有极少数良性肿瘤因其靠近生命中枢或能合成大量生物活性物质也可能杀伤宿主。

例如,脑膜上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通过压迫使得生命中枢萎缩破坏,最终导致宿主死亡;胰岛细胞良性肿瘤可以分泌大量胰岛素而引起体内胰岛素过量,导致低血糖和死亡。

恶性肿瘤统称为癌症(cancer),它不同于良性肿瘤的最重要的特性是能侵袭周围组织,疾病晚期癌细胞发生远端转移,破坏受侵袭的脏器,最终使机体衰亡,但如能在侵袭转移前切除癌瘤,一般预后明显改善。

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临床诊断的癌症患者多处于中晚期。

加上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过度饮酒、不合理饮食习惯,以及环境污染增加等因素,在刚过去的20世纪,世界各国许多常见癌症的发病率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或维持在高水平,在我国的情况亦大致如此。

目前除几种较少见的癌症如妇科的宫颈癌、绒癌等的死亡率有明显下降外,多数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还处于令人忧心的高位态势下。

有研究者预测,在21世纪癌症仍将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故应引起预防、临床和基础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恶性肿瘤几乎在所有类型的细胞中均可发生。

根据组织学来源,癌症的起源可分为三种:癌(carcinoma)起源于上皮细胞,大部分成人癌症属此类;淋巴瘤起源于脾和淋巴结等的淋巴细胞;肉瘤(sarcoma)起源于间叶组织如结缔组织、骨和肌肉等。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引言肿瘤是一种由体内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和分化的疾病,它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之一。

传统医学对于肿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理学和临床方面,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深入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文将介绍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分子机制以及分子生物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一、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1. 揭示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过程,涉及到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血管生成等多个生物过程的紊乱。

通过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我们能够揭示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了解肿瘤细胞的异常信号传导通路、基因突变和表达异常等特点,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

2. 提供个体化治疗策略肿瘤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不同患者的肿瘤在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组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基因检测、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等手段,对肿瘤进行分子分型,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例如,通过检测肿瘤的突变基因,选择合适的靶向治疗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二、肿瘤的分子机制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肿瘤发生最重要的分子机制之一。

肿瘤细胞中的关键基因发生突变后,会导致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物过程紊乱。

例如,TP53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中最常见的一个,其突变会导致细胞凋亡受损,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

另外,一些促癌基因如EGFR、KRAS等突变也与肿瘤发生相关。

2. 基因表达异常除了基因突变外,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异常也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

通过转录组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肿瘤细胞中某些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或减少。

例如,HER2基因在乳腺癌中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利用这些异常的基因表达水平,可以寻找对肿瘤起关键作用的调控因子,并开发相应的治疗方法。

3. 信号传导通路异常肿瘤细胞中的信号传导通路异常也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

正常情况下,细胞的增殖、凋亡等生物过程受到复杂的信号网络控制。

分子生物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和前景分析

分子生物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和前景分析

分子生物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和前景分析肿瘤是引起世界范围内很大健康负担的一种疾病。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分子生物学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分子生物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和展望,重点关注分子生物学的创新技术和治疗方法。

一、分子生物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1. 基因检测和突变鉴定分子生物学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肿瘤是否存在某些特定的基因突变。

这种检测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预测患者对药物的反应。

例如,HER2基因突变是乳腺癌的一个重要类型,通过检测这个突变,可以确定是否使用靶向HER2治疗。

2. 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是肿瘤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在很多种肿瘤中都存在。

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可以检测肿瘤细胞基因组中微卫星的不稳定性,从而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类型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已经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的病理诊断中。

3. 循环肿瘤DNA检测循环肿瘤DNA(ctDNA)是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中的小片段,含有肿瘤细胞的突变信息。

通过分析ctDNA,可以实现无创性检测,从而监测肿瘤的进展和治疗反应。

ctDNA检测已经在多种癌症中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例如肺癌和乳腺癌。

二、分子生物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1. 靶向治疗分子生物学的突破对肿瘤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例如靶向治疗。

通过分析肿瘤细胞中的特定突变基因,可以选择性地针对这些突变基因设计药物,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例如,靶向EGFR的药物已经成功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中。

2.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的热门研究领域,也是分子生物学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抗击能力。

因此,在肿瘤治疗中,分子生物学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免疫治疗的研发和优化。

例如,通过转化肿瘤细胞中的抗原基因,可以提高抗原的表达,从而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

3.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又一重要突破,它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分子肿瘤学基础

分子肿瘤学基础

05 肿瘤分子诊断与治疗基础
肿瘤分子标志物的检测与应用
01
02
03
肿瘤分子标志物
是指肿瘤组织和细胞中, 能够反映肿瘤存在和特征 的物质。
检测方法
包括基因测序、蛋白质组 学、代谢组学等技术,用 于检测肿瘤分子标志物。
临床应用
肿瘤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有 助于早期发现肿瘤、评估 病情、监测复发和疗效等。
肿瘤基因治疗
分子肿瘤学基础
contents
目录
• 肿瘤分子生物学概述 • 肿瘤分子遗传学基础 • 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基础 • 肿瘤分子免疫学基础 • 肿瘤分子诊断与治疗基础
01 肿瘤分子生物学概述
肿瘤的定义与特性
肿瘤的定义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 局部组织的某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 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 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发生
表观遗传学异常可以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异常类型
常见的表观遗传学异常包括DNA甲基化异常、组蛋白乙酰化异常等。
异常后果
表观遗传学异常可以导致基因表达异常、细胞生长和增殖异常等,从 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导
信号转导概述
信号转导是细胞内外部信息传递的过程,对细胞生长、分 化、代谢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临床应用
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当前肿瘤治疗 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多种恶性肿瘤 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调控机制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包括转录水平调控 和翻译水平调控等,其中转录水平调 控是最主要的调控方式。
调控因子
常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包括转录因 子、miRNA等,其中转录因子是最 主要的调控因子之一。

第十七章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

第十七章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

第十七章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第一节肿瘤的概念一、癌的生物学和细胞学特征1、癌(cancer):表现为不受正常生长调控而繁殖的一群细胞。

2、肿瘤(tumor/neoplasm):与癌相同3、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性:局限性生长,不侵浸,不转移、可恶性变恶性:浸润型生长,转移(淋巴路、血路) carcinoma (癌),原位癌sarcoma (肉瘤)leukemia/lymphoma (白血病、淋巴瘤)4、人类肿瘤的组织学分类5、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①大多数肿瘤是由一个细胞产生的——克隆性生长②发展过程:复杂,多步骤癌前期→早期恶性→原位癌→恶性癌→转移(不典型增生)6、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区别表17.1人类肿瘤的组织学分类起源代表性肿瘤外胚层皮肤鳞状和基地细胞癌乳腺乳腺癌神经元细胞成神经细胞瘤神经胶质细胞恶性胶质瘤视网膜细胞成视网膜细胞瘤黑素细胞黑素瘤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中胚层骨骨肉瘤纤维组织纤维肉瘤软骨软骨肉瘤肌肉横纹肌肉瘤血管血管肉瘤脂肪细胞脂肪肉瘤红细胞红细胞白血病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血浆细胞骨髓瘤内胚层膀胱膀胱癌胰腺胰腺癌结肠结肠癌肺肺癌甲状腺甲状腺癌肝肝癌肝癌肝硬变第二节病毒癌基因一、肿瘤病毒具有致癌能力的病毒DNA病毒 RNA 病毒①乙肝病毒(HBV)反转录病毒②猴病毒(SV40),多瘤病毒③疱疹病毒④痘病毒⑤乳头瘤病毒⑥腺病毒1、乙型肝炎病毒:HBV→肝癌①HBx基因反式激活作用②HBV DNA整合→宿主细胞基因组→突变、染色体异常→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③HBV感染→组织损伤→增殖2、SV40和多瘤病毒:特点:① SV40和多瘤病毒在天然宿主中(鼠/猴)均不诱发肿瘤②在感染非许可性肿瘤时,病毒复制被阻断→转化病毒DNA早期基因的稳定整合和早期基因产物的持续表达 SV40的早期基因编码两个蛋白t抗原(非必须)抗原(致癌性)SV40T抗原结合并失活Rb肿瘤抑制基因结合并影响p53基因多瘤病毒中T:激活Src 和其它原癌基因→刺激细胞生长3、乳头瘤病毒良性:疣恶性:宫颈癌、Anogenital 癌症,影响Rb和p53的活性4、腺病毒5、疱疹病毒:EB病毒→非洲Burkitt’s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鼻咽癌6、痘病毒:良性肿瘤、纤维瘤7、反转录病毒:在感染细胞中以原病毒形式存在→整合→宿主染色体DNA中→诱导癌症HTLV I—人T细胞白血病HTLV II—毛状细胞白血病HIV—AIDS由病毒癌基因引起二、反转录病毒癌基因急性转化病毒:在感染动物中迅速诱导肿瘤并高效转化培养细胞的反转录病毒1、RSV的Src基因RSV(Rous肉瘤病毒)的Src基因成纤维细胞转化肉瘤RSV的Src基因位于RSV RNA 3’ LTR的上游,在感染细胞中它作为起始于5’LTR一条拼接的mRNA表达2、其它反转录病毒癌基因急性转化病毒的基因组① RSV:Src + 全部病毒复制基因→诱导急性转化 + 复制②其它:复制缺陷(一个或多个复制基因缺陷)与辅助病毒共感染(含有功能gag.pol和 env复制基因)缺陷基因部分由病毒癌基因所取代(RSV除外)癌基因作为融合蛋白表达(如与gag序列融合)一些急性转化病毒含有两个不同癌基因→同时诱导肿瘤三、反转录病毒癌基因的起源急性转化病毒起源于细胞基因并掺入病毒基因组原癌基因:被病毒获得而成为病毒癌基因的正常细胞DNA序列原癌基因与癌基因的区别:原癌基因:正常细胞基因参与生长分化癌基因:异常表达,是正常细胞祖先DNA的突变形式,包括点突变、缺失、重组,或扩增→诱导细胞转化反转录病毒捕获细胞原癌基因:高频率重组的结果非转化原病毒整合→原癌基因旁边→通读转录(5’LTR起始)→延伸到原癌基因→异常拼接→病毒与细胞融合→新的融合原癌基因转录物(含有LTR和其它病毒序列,包括5’RNA包装信号)→有效地掺入子代病毒颗粒→新的模板病毒癌基因是原癌基因改变后的副本:①原癌基因掺入病毒基因组后就作为病毒的一部分表达②癌基因在病毒LTR的控制下表达水平高(缺少内含子)③原癌基因正常氨基酸就缺失掉④大多数癌基因积累了许多点突变→增加癌基因产物的转化能力反转录病毒癌基因见表17.3 p437图17.11 急性转化反转录病毒的产生模式第三节细胞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一、细胞癌基因●细胞中含有活性的细胞癌基因,具有与反转录病毒癌基因类似的生物学转化能力●正常细胞中含有具有潜在诱导转化能力的基因,在基因转移过程中DNA重排而被激活,行使癌基因的功能●人癌基因与细胞原癌基因的关系:相互重叠举例:ras癌基因与正常的ras原癌基因正常ras H基因在12位上编码的甘氨酸在ras H癌基因产物中变成了缬氨酸→正常原癌基因变成了有转化活性的癌基因二、细胞癌基因的激活1、反转录病毒整合激活细胞癌基因:携带癌基因急性转化病毒诱导肿瘤直接插入突变反转录病毒(导致基因失活或激活)间接举例:C-myc 、N-myc、erbB、rasH、rask、mos、myb等2、染色体易位和癌基因两条染色体部分之间的易位→细胞癌基因表达失控或新的有转化活性的融合蛋白产物出现→肿瘤3、肿瘤中癌基因的扩增:癌基因为靶点三、肿瘤抑制基因的发现1969年,Harnis等将人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合体细胞不再是致瘤性的Rb基因的突变→成视网膜细胞瘤、肺癌、乳腺癌、膀胱癌抑癌基因:Rb,p53,DCC,APc,WT1,NF1,NF2,VHL,MTS1等总之,肿瘤的发生是癌基因、抑癌基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四节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功能一、生长因子生长因子的异常产生将导致该细胞生长的持续性刺激、累积→细胞转化举例:① sis癌基因→细胞表面表达PDGF受体的细胞转化1983年发现猴肉瘤病毒中sis癌基因编码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②癌基因int-2,hst,fgf-5的激活→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神经元生长、分化③ erbB原癌基因 TGFα细胞表面表皮生长因子(EGF)双调蛋白受体结合④反转录病毒整合→强启动子插入→激活造血生长因子(白介素-2,白介素-3,粒细胞-巨嗜细胞群落刺激因子,巨嗜细胞群落刺激因子-1)为癌基因产物→自分泌刺激(autocrine)→造血细胞转化二、生长因子受体和蛋白激酶蛋白激酶组成了癌基因产物很大一部分,在信号传导的几个不同水平发挥作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肿瘤诊断领域也开始逐步引入这些先进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基于生物分子(如DNA、RNA、蛋白质等)在生物系统中的功能、结构、互作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可用于发现、诊断、防治多种疾病,尤其是肿瘤疾病。

本文将探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一、分子免疫学技术的应用分子免疫学技术是一种基于免疫学原理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它利用单克隆抗体、荧光素、辣根过氧化酶等对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

该技术以其高灵敏度、特异性,是一种非常好的肿瘤诊断方法,尤其对于早期肿瘤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目前,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如CA19-9、CEA、AFP、PSA等都可以通过分子免疫学技术来检测,利用这些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肿瘤检测和诊断。

比如CA19-9是胰腺癌标志物;CEA是胃癌、乳腺癌、直肠癌等多种肿瘤的标志物;AFP则是肝癌的标志物等。

在安排肿瘤治疗方案时,分子免疫学技术也可以对患者肿瘤体内某些生化水平进一步加以分析,对肿瘤的活性、预后等方面做出更为精准的评估,指导患者进行更加恰当的治疗。

二、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是一种高灵敏、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主要应用于肿瘤检测和诊断、癌症预后评估、监测肿瘤治疗效果等方面,是肿瘤学研究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之一。

该技术主要利用荧光染料标记的探针和引物,以及荧光定量PCR装置对肿瘤相关的基因、蛋白质等分子进行定量检测。

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进行一些肿瘤分子基因的检测,如BCL2、BAX、P53、MDM2、HER2、EGFR等,这些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HER2在 HER2阳性乳腺癌中有特异性增强表达,HER2过度表达预示着患者预后恶化或复发风险增高。

此外,荧光定量PCR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微小RNA(miRNA),miRNA是一类短链非编码RNA,对多种信号通路和调控网络中的基因表达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检测肿瘤相关的miRNA可以为诊断和预后预测提供准确和可靠的分子标记。

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与应用

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与应用

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与应用肿瘤分子生物学是研究肿瘤发生机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等实质性问题的一门学科,它关注于肿瘤细胞的分子基础及其相互作用,研究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为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很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肿瘤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当时人们已经能够做一些肿瘤细胞的培养。

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多个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肿瘤分子生物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学科。

到1980年代,分子遗传学的快速发展推进了肿瘤基因和癌基因的研究。

目前,肿瘤分子生物学已经成为肿瘤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因为肿瘤分子生物学在研究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方面,提供了肿瘤预防和治疗的新思路和新策略。

1. 肿瘤的分子机制在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方面,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因素均对肿瘤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其中,基因突变是肿瘤原发性发生的主要原因。

例如,p53、Rb、BRCA1、BRCA2等基因的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此外,表观遗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中的遗传现象,很多癌症都与表观遗传有关,如肿瘤细胞的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的表达等。

环境因素也是致癌的重要因素,如化学致癌物质、放射性物质、病毒和细菌等都可以导致肿瘤的发生。

这些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细胞内基因的突变或表观遗传的改变,从而导致细胞的失控增殖和癌变。

2. 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上,肿瘤分子生物学为肿瘤学的人们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方法和技术。

例如,在类癌症的发现和治疗方面,肿瘤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使肿瘤病患的生存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此外,在免疫治疗领域,肿瘤分子生物学也为癌症的治疗带来了新机会。

例如,使用免疫治疗的方法,利用T细胞、单克隆抗体和疫苗等针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控制癌细胞的增长和扩散。

肿瘤分子生物学在个体化医学的发展中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目前,人们可以通过分子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技术,根据不同的癌症类型、亚型、远处转移情况、个体化基因和表型指标等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检验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检验

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历史与发展
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 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目前,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单细胞水平,通过高通量测序、质谱分析 等技术,可以更全面地揭示肿瘤细胞的分子特征和变化规律。
未来,肿瘤分子生物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肿瘤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和创新。
肿瘤标志物动态监测
通过连续监测肿瘤标志物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和复发风险,为 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病理组织学评估
通过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评估,了解肿瘤的生长方式、浸润深 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预测患者的预后。
肿瘤的个体化治疗
靶向治疗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和相关蛋白表达,针对特定靶点设 计药物,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发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技术将不断涌现,如基因测序、蛋白质组 学、代谢组学等,这些技术将有助于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个体化精准医疗
基于分子生物学特征的个体化精准医疗将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向。通过分子生物学 检验,可以深入了解每个患者的肿瘤特征,为其提供定制化的治疗方案。
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02
案例分析
通过分子生物学检验,可以检测肺癌患者是否存在EGFR基因突变、
ALK基因重排等基因异常,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03
案例结论
肺癌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有助于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
率和生活质量。
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案例
案例概述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之一,其分子生物学特征对于治 疗和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肿瘤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肿瘤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肿瘤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近年来,肿瘤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相比,具有不同的形态、生长方式和遗传特征,这些特征使得肿瘤细胞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和恶性程度。

本文将从细胞周期、细胞信号通路、DNA修复等方面探讨肿瘤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一、细胞周期的改变细胞生长和分裂由一个复杂的过程组成,即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可分为G1期、S期、G2期和M期四个阶段。

肿瘤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细胞周期的改变,其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增殖速度的加快。

这主要与细胞周期中的检查点失效有关。

正常细胞在进行细胞周期各个阶段之前都会通过检查点,确定是否具备进行下一步的条件。

而肿瘤细胞的DNA损伤检查点和有丝分裂检查点的失效可以使细胞突破这些限制,不断进行S期和M期,增加细胞数量。

这是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加快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肿瘤细胞还常常有细胞周期缩短的现象。

在肝癌中,常常存在G1期缩短的现象,使得肝细胞可以更快地进行DNA复制,进而增加了突变的可能性。

二、细胞信号通路的异常细胞信号通路是维持正常细胞生长和代谢的基础。

这些信号通路通过激活或抑制细胞内各种蛋白激酶、转录因子、生长因子等来控制细胞的分化、增殖、凋亡等。

但是在肿瘤细胞中,这些信号通路的异常表现为多种形式,如失去了停止生长和凋亡的反应、不会对细胞周期的控制产生反应等。

这主要是由于细胞内各种蛋白质发生异常而导致的。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EGFR通路的异常。

EGFR是一种成熟的酪氨酸激酶,它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EGFR被激活后,会激发其他信号通路的激活,这对肿瘤细胞的生长非常重要。

但是在大多数正常细胞中,EGFR激活后会在短时间内失活,避免过度培养。

而在某些肿瘤细胞中,EGFR激活后会过度刺激,反而导致一连串的严重后果,如肺癌、乳腺癌等。

三、DNA修复的扰动DNA修复是细胞的保护措施之一。

DNA修复功能失调会导致DNA的损伤无法得到及时维修,从而引发癌症等疾病。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重点研究方向。

肿瘤治疗的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方法。

然而,由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仍需要深入研究其发病机理,以便更好地治疗和预防这种疾病。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目前研究肿瘤发生和发展的主要手段。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肿瘤的基因变异肿瘤的基因变异是导致其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我们能够更精确地鉴定肿瘤细胞中的基因变异。

目前,已经发现肿瘤的基因变异有多种类型,例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染色体数值异常、基因重排和突变等。

这些基因变异与肿瘤的发展密切相关,深入研究这些变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为肿瘤治疗提供更好的思路。

2. 肿瘤细胞的信号通路肿瘤细胞中的变异基因可以通过激活或抑制信号通路来改变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

许多肿瘤类型都是由信号通路异常引起的。

例如,肝癌、结肠癌和胰腺癌等肿瘤,多与Wnt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而乳腺癌和卵巢癌等肿瘤则多与HER-2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因此,研究肿瘤细胞信号通路的异常与肿瘤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肿瘤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3. 肿瘤免疫学肿瘤细胞具有避免免疫系统攻击的能力,从而滋生和发展。

免疫治疗是一个重要的肿瘤治疗方法,因此对肿瘤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是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肿瘤的免疫学特征与其发生、发展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例如,PD-1/PD-L1信号通路在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微环境肿瘤的微环境包括肿瘤细胞周围的细胞、细胞外基质和分子信号。

它们与肿瘤的发展密切相关。

微环境可以决定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进而影响其发展和治疗效果。

因此,研究肿瘤微环境对肿瘤发展的影响,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检验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检验

免疫治疗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免疫 表型和相关基因表达,为 患者提供免疫治疗策略, 提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用药指导
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和表型 ,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用 药指导,降低毒副作用和 提高疗效。
肿瘤的预后评估与复发监测
要点一
预后评估
要点二
复发监测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染色体异常和蛋白质组学 特征,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基因表达谱的应用
通过比较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可以发现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 关键基因,为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蛋白质组学分析
蛋白质组学分析
利用质谱等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蛋白 质的表达和修饰情况,以揭示肿瘤的生 物学特征和功能机制。
VS
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应用
通过研究肿瘤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和 相互作用网络,可以深入了解肿瘤的分子 机制,为药物靶点的发现瘤分子生物学检验数据库,整合不同来源 的数据,实现数据共享与挖掘。
临床应用的普及与推广
培训与教育
加强对临床医生、实验室技术人员的 培训与教育,提高他们对肿瘤分子生 物学检验的认识与应用能力。
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医疗机构引进和 应用肿瘤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提高 临床诊疗水平。
代谢组学分析
代谢组学分析
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技术,检测肿瘤组织 中代谢产物的变化情况,以揭示肿瘤的代谢 特征和能量代谢机制。
代谢组学分析的应用
通过研究肿瘤组织中代谢产物的变化,可以 了解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能力,为肿瘤 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表观遗传学分析
表观遗传学分析
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高通量测序等技术, 检测肿瘤组织中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 等表观遗传学变化情况,以揭示肿瘤的表观 遗传学特征和调控机制。

五章肿瘤分子生物学【共45张PPT】

五章肿瘤分子生物学【共45张PPT】

②RV致细胞转化的性质
急性(快速)转化型:Ⅰ感染后短期内(几天/几周) 体内出现实体瘤/白血病;Ⅱ癌基因位于病毒基因组内; Ⅲ大多可使体外培养的细胞发生细胞转化。
非急性(慢性)转化型:Ⅰ感染后需较长时间才 能致瘤;Ⅱ病毒基因组内不含基因;Ⅲ体外不能 使培养的细胞发生转化。
现已发现,鸟类Rous肉瘤病毒导致白血病。人T细 胞白血病病毒导致T细胞白血病。
③V-onc基因
在病毒基因组中含有与细胞恶性转化能力密切相关 的基因,称V-onc。因含在病毒基因组中的V-onc, 其编码的蛋白质使细胞失去生长控制能力而发生转 化,呈现恶性表型,有关RV的V-onc基因已发现有 100多种。其中有10多种与人类肿瘤发生有关。不同 的V-onc均呈现有组织的特异性,不同的V-onc,一 旦整合到不同组织细胞的基因组中,有时会导致肿 瘤的发生。(如表)
②C-onc基因与特定肿瘤的关 系
C-myb:白血病,淋巴瘤,卵巢癌 C-myc:Burkitt淋巴瘤,肺癌,乳腺癌等 C-eh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sh:肠癌,胰癌,肺癌 C-gip:卵巢癌,肾上腺癌 C-gsp:垂体腺癌,甲状腺癌 C-ret:甲状腺癌
③C-onc转化试验依据
⑤表达核内转录调控的癌蛋白
C-enbA、C-ets-1、C-ets-2、C-fos、C-jun、 C-mgc等这些基因有一些区域具有与蛋白 质结合的功能结构域,其基因产物可与 DNA结合,也可先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二 聚体后,再与DNA结合,然后调控下游 靶基因转录。如C-myc产物在核内与 DNA结合后,可调控DNA复制,使细胞 持续增生,不能进入终末分化,呈幼稚 类型,即癌。
C-myc基因需几种基因异常激活的协同作 用,或由某一种基因先异常激活而促发 一系列其他C-onc活化而致癌。如在 NIH3T3细胞中,单加C-myc或C-ras,无 恶性转化;若先加C-myc,则细胞仍处于 静止的G1期,C-myc表达水平低,后加 C-sis蛋白同源物PDGF,此时,C-myc表 达增加,发生恶性转化,其中,C-sis的 活性蛋白PDGF对C-myc表达起协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rancis Peyton Rous (1879-1970)
Renato Dulbecco (1914-)
David Baltimore (1938 -)
Howard Martin Temin (1934 – 1994)
1952年美国的R.D.Dulbecco 发现肿瘤病毒。 1975年获诺奖 1970年H.Temi和D. Baltimore发现致癌的RNA病毒中存反转录 酶癌基因。1975年获诺奖
癌细胞的特点:
1) 无限繁殖,癌细胞不受海弗利克界限 (Hayflick limit)的影响。 2) 接触抑制现象丧失 3) 癌细胞间粘着性减弱 4) 易被凝集素凝集 5) 粘壁性下降 6) 细胞骨架结构紊乱 7) 产生新的膜抗原 8) 对生长因子需要量降低
癌的多种类型
图 1997年美国不同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引自 S.Simmons,2003)
生理性因素 细胞生长因素 细胞外基质 雌激素 雄激素 中性氨基酸
病毒因素 腺病毒E1B
杆状病毒P35 牛痘病毒CrmA 药物因素 促癌物 苯巴比妥 PMA
六氯化苯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细胞凋亡的调控基因 ——以哺乳动物为例



凋亡促进(apoptosis on)基因 凋亡促进基因包括野生型P53,ICE, TGFB,Fas,c-myc,Ced-3,Ced-4, Bax 等。 凋亡抑制(apoptosis off)基因 凋亡抑制基因包括bcl-2,Rb,ced-9, 突变型P53等。B
4、反转录病毒癌基因(v-onc)的起源
(二) 细胞转化基因或细胞癌基因:(c-onc)
细胞转化基因实质上就是由一类原癌基因突变而 来。当原癌基因在某些外界因素(如放射线、化学 致癌物等)的作用下,发生数量和结构上的微细变 化,形成了致癌性的细胞转化基因,从而使正常细 胞转化为肿瘤细胞。
1、原癌基因
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正常基
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
上高等保守。
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
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殖,从而
形成肿瘤。
原癌基因的特点:
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 基因序列高度保守; 作用通过其产物蛋白质来体现; 正常情况下表达水平很低被激活后, 形成致癌性的细胞转化基因。
kinase,CDK)。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Ki或是
P21。
CDK activating
CDK2周期复合物,能磷酸化DBRP,激活泛蛋白,来反馈调节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在2002年因其研究发现对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调 控所作的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四)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一、癌基因

癌基因的分类
病毒癌基因 : (virus oncogene, v-onc) DNA病毒、RNA病毒(反转录病毒) 细胞癌基因:(cellular-oncogene, c-onc)
(一) 反转录病毒致癌基因
Rous于1911年首先发现鸡肉瘤病毒(后称劳斯肉 瘤病毒RSV),研究证明它是一种反转录病毒,在 接种给鸡后诱发肉瘤
②在遗传方式上,原癌基因是显性的,而抑癌基因在
细胞水平上是隐性的,
③在突变发生的细胞类型上,抑癌基因突变可以发生
在体细胞中,也可能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并通过生殖
细胞得到遗传。原癌基因突变只发生在体细胞中。
p53直接作用于细胞周期
p53通过DNA修复酶进行DNA修复 或凋亡,维持基因组可塑性和基 因组稳定性。
1966年,85岁的劳斯获得诺贝尔奖。
1、反转录病毒颗粒结构
2、反转录病毒的复制
3、反转录病毒基因组结构
长末端 重复序列
正常的病毒基因
癌基因
LTR gag
pol
env
src
LTR
src蛋白质, 产生 p60 调节和 产生病毒 产生逆转录 产生病毒 启动转录 表面糖蛋白 酶和整合酶 垮膜蛋白 磷酸化蛋白。靶蛋 白磷酸化
视网膜 母细胞瘤
Rb(retinoblastoma)
三 细胞周期调节基因 2001年诺贝尔医学奖
Leland H. Hartwell
(1939-) 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1973年发现了控制细 胞周期的特定基因
R. Timothy Hunt
(1943 ) Royal Found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1987年确认、克隆了 控制细胞周期基因
Apoptosis
DNA Repair Cell division
Rb抑癌基因
Rb基因是从视网膜母细胞瘤中克隆到的一 个抑癌基因,其功能是阻止G期细胞进入S 期,从而控制细胞增值。 当把正常的Rb基因产物注入到癌变视网膜 母细胞瘤的细胞中,可以抑制细胞生长。

Rb(retinoblastoma)
Apoptosis versus Necrosis
细胞凋亡的激发因素
生理性因素 损伤刺激
肿瘤坏死因子家族 FasL、TNF P53 、PTEN 转化生长因子
神经递质 谷氨酸、多巴胺 去除细胞生长因子 基质失去粘附特性
病毒感染 细胞毒素 细胞抑癌基因 自由基
治疗因素 化疗药物 紫外线 中草药
细胞凋亡的抑制因素
肿瘤的分子生物学
第一节 肿瘤与癌症 癌症
多细胞器官性的疾病,这些器官的细胞生 长异常,失去调节,并常伴有异常分化,形成瘤。 在高等脊椎动物中及植物中都有发现。癌细胞与 正常细胞相比呈现以下特征:
癌细胞
癌细胞的特点:
扫描电镜显示正常细胞 伸展开并形成长条形, 而癌细胞变圆并形成球 样团块。(引自 B.Lewin,2004)。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 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性死亡,涉及一系列基因激活、表 达以及调控等的主动过程,是机体为了更好地适应生存环 境而主动采取的一种死亡过程。 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理过程: (1)是具有清除发生过程及成熟个体中多余细胞及老化 细胞以调节机体的作用. (2)是具有消除对机体有害的癌细胞及病毒感染细胞的 机体防御作用。 但是凋亡过多或过少都可引起疾病发生!!!
●核蛋白类(DNA结合蛋白),如Myc家族
●未知功能类
2、原癌基因的激活机制
原癌基因
碱基缺失或 单碱基突变
基因扩增
染色体重排
蛋白质活性 大大提高
蛋白质未变化, 但总量大大提 增强子功能 使癌基因高 高 效表达
与强启动子基因 相融合,提高癌 基因表达效率
(1)点突变
(2)LTR(long terminal repeat)插入
凋亡抑制(apoptosis off)基因



B 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 cell lymphomaleukemia gene 2,bcl-2)是细胞凋亡研究中最受重视的原癌基因之 一。 bcl-2、细胞色素C、细胞凋亡三者之间的关系:bcl-2 对 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是一个关键因素,它能通过阻止细胞 凋亡信号传导系统的最后共同通道而抑制细胞凋亡。对哺 乳动物能抑制多种细胞类型的细胞凋亡,抑制由多种因素 引起的细胞凋亡。 突变型P53 丧失野生型P53 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可抑制 细胞凋亡。突变型P53 还可拮抗c-myc 引起的凋亡敏感性, 从而对凋亡起到间接负调控作用。
WILD TYPE p53
WUTANT p53
Increased Expression
Loss of Cell Cycle Arrest in G1
Cell Cycle Arrest in G1
Differentiation
Genomic Instability Cell division With Accumulated DNA DAMAGE
基因扩增
蛋白质结构未变化,但总量大大提高
二、抑癌基因
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 ) /隐性 癌基因:是一种抑制细胞生长和肿瘤形成 的基因。如: Rb 抑癌基因、抑癌基因 p53
抑癌基因与原癌基因在生物学上有以下几点差异:
①在功能上,抑癌基因起负调控作用,而原癌基因起
正调控作用;
凋亡促进(apoptosis on)基因




P53 为肿瘤的抑制基因,分为两型:一型为野生型,可使细胞周期停 止在G1 期,抑制细胞繁殖,诱导易感细胞发生凋亡;另一型为具有 突变能力的变异型。 白介素1B 转换酶(interlukin1-B-convertingenzyme,ICE),与线虫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ed-3 有较高的同源性,具有直接诱导细胞凋亡的 作用。 Fas为死亡受体,Fas-L 是T 淋巴细胞产物,Fas 和Fas-L结合诱导细 胞凋亡。 癌基因c-myc 是调控细胞周期的主要基因。研究表明,c-myc 在哺乳 动物的细胞凋亡中发挥作用,它的过度表达既可使细胞周期变短、分 裂增加,也可使细胞凋亡,这主要取决于能否获得关键的生长因子。 Cleveland认为,抑癌因素存在时,c-myc 促进凋亡,而有致癌因素 时,c-myc 促进增殖。Bax 为Bcl-2 基因家族成员,可诱导细胞凋亡。
原癌基因的分类:
根据原癌基因产物在细胞中的位置,可分为:
●与膜结合的蛋白,如src基因产物;
●可溶性蛋白,如mos基因产物;
●核蛋白,如myc基因产物。
根据原癌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可分为:
●蛋白激酶类,如Src家族(酪氨酸蛋白激酶类)
●生长因子类
●生长因子受体类
● GTP结合蛋白类,如Ras家族
肿瘤发生频率和年龄之间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