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小草和大树教科版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范文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6a3e54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7.png)
本文旨在探讨《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思考,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情感、道德素养。
《小草和大树》这个故事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实现这些目标。
通过分析故事中的对话和情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道德、爱与友情的含义,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合适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效果的关键,只有采用合适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篇教学反思中,我们可以运用口语交流、听力练习、读写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口语交流,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在听力练习中,我们可以播放录音并要求学生认真听、记录,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记忆能力。
在读写训练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词汇量、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对于教学资源的利用,我们也要在教学中加以重视。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设备、互联网、教师和同学等。
在教学《小草和大树》这样的故事时,我们可以准备多种教学资源,如PPT、黑板、图书馆资源等。
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工具,积极学习,挖掘更多的故事资源,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
我们要对教学评价进行反思。
教学评价是教学成果的反映,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通过小考、大考、作业、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并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进步。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范文阐述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关键领域,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合实际教学,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参与和实践。
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人才,推动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
小草和大树课后教学反思
![小草和大树课后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35a033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3.png)
小草和大树课后教学反思引言小草和大树是一节关于植物生长的课程。
这节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在这节课结束之后,我对我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本文将介绍我对这节课的教学方法、学生反应以及我的改进计划。
教学方法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首先,我用幻灯片展示了植物的各个阶段,并给予了详细的解释和示范。
然后,我带领学生到校园附近的花坛观察和研究植物。
学生们积极参与,并提出了许多问题。
最后,我组织了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们通过种植小草来实践他们所学的知识。
学生反应大多数学生对这节课的反应非常积极。
他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充满了好奇,积极参与了观察和研究的活动。
他们在活动中获得了实践的机会,通过亲自种植小草,加深了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学生们还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了合作和交流。
然而,在学生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有一部分学生对植物的生长过程不够关注,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得较为被动。
这可能与我在教学方法上的一些不足有关。
改进计划针对学生的反应情况和自己的教学不足,我制定了以下改进计划:1. 提供更多互动的机会下一次教学中,我计划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例如让学生们与小草亲密接触,触摸和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
这样能够增加学生们对植物的兴趣,并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提出更多问题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自主提问,我相信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并对植物的生长过程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3. 设立小组合作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我计划在下一次课程中设置小组合作活动。
学生们将分成小组,每组负责照顾一盆小草。
通过分工合作,学生们可以互相帮助和交流,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结论通过对小草和大树课后教学的反思,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计划。
我相信通过这些改进,我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小草和大树课堂反思(2篇)
![小草和大树课堂反思(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44c76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8.png)
小草和大树课堂反思讨论交流就是让学生汇报自学情况,说一说自己懂得了什么、是如何知道、如何想到的。
可以采用先小组交流再集体交流的形式。
在交流时,教师既要为学生充分表现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思维互相碰撞中产生火花,又要体现主导作用,肯定正确,纠正错误,补充提高,系统归纳。
我们六年级组的每位老师,在自主交流时,都展现了很好的驾驭能力。
而且,在交流时,老师们都注重引导学生把书读好,通过读去深入人物内心、感悟人物品质、体会表达方法、理解文本内涵。
通过充分的交流,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形成了全方位、多思路。
在自主总结时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去思考,拓展思维的空间。
在自主总结时,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对当堂所学、所获进行系统的梳理,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写作方法、收获启迪等方面进行总结,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有所习得、有所发展。
小草和大树课堂反思(2)小草和大树课堂是一个独特的教育项目,旨在通过为孩子们提供实际的植物栽培经验,以及学习责任、合作和自然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
在这个课堂上,学生们将亲手照料和培育小草和大树,观察他们的生长过程,并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和技能。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小草和大树课堂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小草和大树课堂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将实际的植物栽培经验与学习结合起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有些学生可能对此缺乏兴趣。
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和活动时,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和教学资源,如植物图片、视频、故事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其次,小草和大树课堂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在目前的课堂中,教师往往扮演着主导和指导的角色,学生更多地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指令。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究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因此,可以引入一些小组活动和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察结果,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此外,小草和大树课堂可以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6e539ccb14e852458fb574a.png)
《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
从学生整体的掌握情况看,较好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整堂课中学习较为积极,思维较活跃,对重难点能够掌握和理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从教学流程上看,基本上做到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从学生熟悉的植物入手感知到思考比较其特征,能教容易的解决问题。
但自己讲授的可能较多,或应让学生更多的自学与思考的时间。
从课件上看,导入的视频虽然取材于学校的操场,但噪声较多,选择小草的地点种类较少,拍摄及制作技术有待提高。
本课的小组合作还不错,小组学生讨论较热烈,讨论的效果及质疑的问题教以往有很大的提高。
但评价的方式及加分的办法还需改进。
小组的培训应当跟上,分层培训十分必要,消除小组内较差学生不发言的情况,将小组合作落到实处。
三年级上册《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684ca36aaea998fcc220e69.png)
三年级上册《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大树和小草》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在学生观察了校园的树木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堂课主要是通过观察、寻找出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会利用维恩图整理比较的结果。
教学一开始,先引导学生回忆在哪里见过哪些小草,然后引出狗尾草,让学生以小组按照以前所学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来观察一棵狗尾草,也可用画简图的方法来进行描述记录。
并用同样的方法来认识蒲公英、黄花酢浆草和车前草,然后小组讨论他们的相同之处。
接着引出草质茎和草本植物,由小草的茎联想到前面所观察过的大树的树干,引出木本茎和木本植物。
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松树和狗尾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由松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来推想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可是却又让学生先分别说出大树和小草的特点,再找出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最后引导学生用维恩图来记录。
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认真观察,采用了多种观察方法来进行观察,有人测量植株的长度和叶子的长度,有人闻了叶子的气味等。
但也提出了许多问题。
比如:“黄花酢浆草为什么叫酢浆草,而不叫黄花草”“三叶草也叫黄花酢浆草吗?”“三叶草冬天会不会死亡”“蒲公英茎断了为什么会流出水来”等一系列不可预测的问题。
导致前面的时间有点过长,后面时间不够用了。
在出现维恩图时只介绍了一下维恩图的使用,而没有在课堂上填的时间。
下午在其他班重新上这节课时,当学生小组讨论出狗尾草和松树的相同和不同,由此来推想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时,我便对学生说:“为了记录清楚明了,老师为你们推荐一种记录方法----维恩图”便出示维恩图,并介绍维恩图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先在书上的维恩图填整理的结果,然后汇报交流,我觉得效果还不错。
小草和大树反思总结(通用6篇)
![小草和大树反思总结(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66f07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3.png)
小草和大树反思总结(通用6篇)小草和大树反思总结第1篇在同学把握本课生字并且读熟课文的基础之上,我让同学用本身的话概括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所写的是勃朗特三姐妹在文学方面的成长经过。
聚焦“文学”一词,随后我总结质疑:从课题上我们知道,“小草”可以代指身份低微不起眼的人而大树则可以代指身份尊贵显赫的人。
假如从“文学”这个角度上来看,“小草”和“大树”分别可以代指什么样的人呢?这样的问题,由于前面分析课题时,同学已经从身份地位上对“小草”和“大树”的代指有了肯定的了解。
所以这里,老师只要稍加引导,同学不难总结出:就“文学”方面而言,“小草”指在文学方面没有成就的人,“大树”则指在文学方面有成就的人。
反思:在同学对小草和大树在身份上有了整体认得后,我引导同学再次认真读课文,并概括全文内容,随后聚焦“文学”一词,再引导同学从“文学”方面思考小草和大树的代指。
这样的设计教学,让同学在学习课文之前就能够通过老师的引导,对文中的小草和大树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这样的教学避开了在课堂上对小草和大树的内在含义的枯燥讲解。
并且通过引导让同学本身总结结论,也易于调动同学的思考。
就内容而言,也为下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小草和大树反思总结第2篇在同学对小草和大树的含义有了肯定的理解之后,我再引导同学思考:在文学这条道路上,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是“小草”还是“大树”?以此问题让同学品读课文。
同学在认真读课文的基础上很简单就理解了,这篇课文中的前半部分,勃朗特三姐妹就是文中所谓的“小草”,后半部则是“大树”。
随后引导同学总结得出:这篇课文勃朗特三姐妹在文学方面一开始是“小草”,后来通过本身的努力终究变成了“大树”。
反思:理解含义后,再提出“她们是小草还是大树”这样的问题让同学思考,这样做能养成同学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并且由这个问题,让同学对本文内容也有更深印象的理解,为下文学习奠定基础!学完课文后,让同学交流对课题“小草和大树”的理解,领悟题目通过鲜明对比捉住读者、发人深思的艺术,进一步体会主人公与命运和世俗偏见抗争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探求理想的性格。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14f28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0.png)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
在《小草和大树》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
1. 缺乏引导:在讲解故事情节和角色之前,我没有清晰地给学生引导,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注意哪些细节,以及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这导致学生在故事听完后,无法做出有深度的思考和回答问题。
改进建议:在开始教学之前,给学生提供关于故事内容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同时,在讲解故事时,要提前提示学生需要注意的细节和可以注意的问题。
2. 组织不够紧凑:在故事讲解过程中,我没有清晰地组织和呈现故事情节,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故事的整体结构和发展过程。
改进建议:在讲解故事时,要按照故事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来组织故事情节,并使用适当的过渡词语和连词来连接不同的情节,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
3. 缺乏互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去参与和互动,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改进建议: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要运用一些互动活动,如让学生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角色的行为是否合理等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4. 缺乏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
改进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提问、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总的来说,在教学《小草和大树》这篇故事时,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组织,增加互动环节,同时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草和大树反思(四篇)
![小草和大树反思(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a52e5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1d.png)
小草和大树反思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分布有了了解之后,师质疑引导:一个人的成功,背后总要经历很多挫折与磨难,三姐妹从文学界的“小草”变成“大树”,她们经历了那些挫折与磨难?边读课文边化出相应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接下来的教学,我主要通过学生的回答来指导,如:第二小节:在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后,我帮助学生归纳理解,这一部分内容告诉我们,三姐妹在艰辛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从未放弃过学习、写作。
第三小节,这一部分内容,我将它分成这样几部分来指导学生学习:首先,我指导学生理解夏洛蒂将信寄出去后,她内心的期待与惴惴不安,鉴于此,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虽然夏洛蒂她生活贫困,但她却从未放弃过写作,对她而言,写作是多么重要啊!当她将信寄出后,这时候她内心最大的期待是什么?她会想些什么?反思:以这样的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近人物内心。
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夏洛蒂的内心的期待,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诗人罗伯特骚塞的回信对她的打击的程度是非常深的。
《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
当她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的指点时,却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但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惭与痛苦中昂起头来,与两个妹妹一起发奋努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
三姐妹终于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
这个故事折射出夏洛蒂·勃朗特和两个妹妹不屈的抗争精神与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她们在保守观念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敢于冲破旧势力的勇气与胆识。
总结课文后,我设计了如下的作业:⑴、本课三姐妹的成功可以用哪些名言警句来概括?思考并把它写下来。
⑵、想画面:三姐妹成名后假如在一次宴会上遇到了骚塞先生,此时,她们会说些什么呢?⑶、这篇课文对你有哪些收获呢?写出自己的感受再交流。
反思: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作业是一节课的总结与延伸。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的作业设计应该更加多元化,不应该仅仅关注字词的掌握,应该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主!对于骚塞的回信这部分内容,首先我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骚塞这封信的真正含义。
小草和大树反思回顾(2篇)
![小草和大树反思回顾(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9ba31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a.png)
小草和大树反思回顾在第一课时的末了,我引导学生制定第二课时的目标,经过讨论,制定的目标如下:1.品析人物形象;2.学习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伊始,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继而,我引导学生进行了第一次探究: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不是一篇写植物的文章,作者是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板书:比喻)作者是把什么比喻成“小草”,又把什么比喻成“大树”呢?因为有了第一课时的读书基础,学生浏览课文后,很快通过交流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把“小草”和“大树”板画在黑板上,小草矮小单薄,画在左边;大树高达繁茂,画在右边。
接着进行了第二次探究:作者为何把没有成功前的三姐妹比作“小草”,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这次探究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阅读“逆境描写”部分,通过读书感受她们的艰难。
组织交流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第三次探究:你认为三姐妹是靠什么把“小草”浇灌成的“大树”?请默读2-7自然段,圈画有关词句,简单作批注。
并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去探究思考、阅读批注、小组交流,然后全班集体交流,在交流时重点引领学生去三姐妹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
小草和大树反思回顾(2)小草和大树是一个寓言故事中的两个主角,代表着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寓意。
小草和大树的故事反映了人们对自我认识和对他人中的不同特点的认知。
故事开始,小草和大树都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
小草是柔弱、脆弱的,但无论经历多少挑战,它都能够顽强地生长。
而大树则是巍峨、枝繁叶茂的,它凭借自己的高大和坚硬的树干保护了小草,使它能够生长得更加茁壮。
从小草的角度来看,它反思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它觉得自己太过柔弱,无法像大树一样拥有强大的力量和抵抗能力。
然而,当小草看到大树替自己挡风遮雨时,它突然明白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小草认识到,虽然它没有大树那样高大的身躯,但它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意义。
小草的根系能够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的肥沃,同时小草也能为其他生物提供庇护和食物。
三年级科学树与草教学反思6篇
![三年级科学树与草教学反思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fbb50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0.png)
三年级科学树与草教学反思6篇三年级科学树与草教学反思篇1三年级的《科学》教学终于完成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还算不错,有一些感悟和想法值得记录下来,以促进自己不断提高。
感悟一:准备好丰富的材料,是提高活动效率的根本保障。
在开学备课时,我就担心第四单元的教学对老师、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单元教学需要大量的探究材料,没有这些探究材料,学生的自主探究将会大打折扣。
还好,学生有学具,里面的材料虽然不是太好使用,但毕竟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实验,自主探究了。
同时课前合理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制作教具,准备材料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这些课前准备工作,教师一定要抽出时间,精心准备,因为它是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根本保证。
感悟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
科学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它不同于以往的自然课只注重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还需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每次上课前,我都会对每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一个定位与解读,再将这些目标分解到各个教学活动中去,力求通过一节课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都能有所得。
一节课教学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学生经历了从推测——科学检测——构建认知的探究过程,学会了科学检测的方法,建构了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感悟三:关注细节,打造亮点。
回顾所上的一些课,为什么总感觉缺少一点精彩?反思原因,实际上是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注重对教学的预设,哪怕是一个环节或一句简单的问话,我都会精心地揣摩,力求一杆见影,做到胸有成竹。
但由于自身课堂临场洞悉力不强,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与技巧,有时候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节外生枝”的提问,即使让学生对这些生成性的问题进行研究,也只是简单的一带而过,往往不能抓住有利的时机,合理开发成的课堂资源。
诚然,备课前对教学活动的预设能保证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但我们的备课不能设计的太完美无缺,还需要留一些空白让学生“润色”,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他们就是善于运用智慧去捕捉课堂中每个细节,将“意外”转化成动态生成的资源,于是造就了一个个精彩的课堂。
小草和大树的教学反思
![小草和大树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747995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7.png)
小草和大树的教学反思1、小草和大树的教学反思《小草和大树》主要讲了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材故事,教学之前,我就作了认真研读,觉得这篇课文很多地方都值得引导学生品读理解,小草和大树有着深刻的含义,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有文本的内涵,更有做人的道理。
教学中,我始终抓住课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小草”和“大树”的内涵,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树”共出现了3次:课题、骚塞的`回信中、文末。
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形成的鲜明对比,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发人深思。
文中将“小草”和“大树”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将成功前的夏洛蒂比喻成“小草”,将成功后的夏洛蒂比喻成“大树”,体现了夏洛蒂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付出的艰辛努力,让学生明白在自然界中,小草虽然不能变成大树,但在文学界里,夏洛蒂姐妹却创造了这样的奇迹!整个教学过程不能用流畅来表示,不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感悟到的应该是丰富的。
最后,我布置了拓展题,供学生想象和思考:1、你想用哪些名言警句来概括夏洛蒂三姐妹的成功?2、这篇课文对你有哪些启示?3、三姐妹成名后,假如在一次宴会上遇到了骚塞先生,此时,她们会说些什么呢?多元作业,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了运用,表达能力、想象能力能也得到了提高。
2、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小草和大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文讲述的是《简·爱》英国著名小说家夏洛蒂。
勃朗特和她的两个妹妹在生活艰辛、写诗受到嘲笑讽刺、发表寥寥无几、出版失败的情况下,仍然不放弃文学,以坚强的毅力从事小说创作。
文章是要告诉我们,面对逆境,只有怀着理想,具备坚强意志和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今天我使用了smart课件进行教学,设计了一丛小草,一棵大树引出课题。
文章有两句含义深刻的话,一句是“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另一句是“他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将小草浇灌成大树”,理解朗读感悟这两个比喻句,并组织语言恰当地表达出来。
《大树和小草》教学设计和反思
![《大树和小草》教学设计和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d14f63369eae009581bec88.png)
《大树和小草》教学设计(原生态教学)教材内容: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大树和小草》。
教学理念;学生一般对高大的树木有较深的印象,再加上前一课对校园树木的学习,学生对于大树的印象就更加深刻。
而对低矮的路旁小草却往往忽视,甚至就以为足球草地的草才是小草。
经过这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小草的种类其实很多很多,作用也很大很大,它们和高大的树木一样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要受到极大的关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和方法: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意识。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狗尾草、三叶草、车前草、蒲公英;樱桃树的树枝(我们这个地方樟树少,用樱桃树代替,最好是树枝上带着果实)和这种树的果实、叶片。
教学重点:掌握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观察大树和小草的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导入:师:同学们都会背诵古诗《草》吧!生: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师:草的种类很多,是春天的使者,装扮着我们的大地。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大树和小草》(板书课题)二、新课:1、老师出示常见小草(三叶草学名黄花酢浆草、车前草、蒲公英、狗尾草)的幻灯片,学生先看图片识别小草。
(或者直接出示实物)老师:同学们,我们平常看见的这些不起眼的野草都是小草家族里的成员,春天一到,它们装扮着大地,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它们和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校园大树一样都具有什么呢?学生:生命。
老师:它们还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呢?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下小草和大树吧!老师:下面请材料员来领取实物小草,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小草有什么特点?重点观察狗尾草,并画出它的简图。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小草和大树_教科版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小草和大树_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039b0181c758f5f71f67c7.png)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小草和大树_教科版
教学第二环节本来应该是由实物观察也引发的对小草的讨论,以及对小草特点的归纳,但由于准备实物(狗尾草枯萎了)不够完善而将此环节换成学生凭借之前对小草的认识来发表观点,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缺少了一点科学性。
在教会学生用维恩图来归纳大树与小草的相同与不同时,我过分强调了学生对于维恩图的掌握,并且处理时太过单调与硬性。
学生无法准确理解教师的这一教学目的,以致部分同学有点丧失课堂兴趣。
张书记课后指导了课堂中几个更加符合课堂,让课堂环节更顺畅的建议。
1.在第二、三环节的过渡中,应该有个小结,由小结直接引向大树和小草的对比,整节课会显得更加条理清晰,有层次。
2.教学生用维恩图归纳事物异同的活动中,可给予事物观察,让学生在记录观察结果中巩固运用维恩图,老师下堂指导,即用实验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又更好的提升了课堂知识。
3.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落实学生的观察实验记录等。
并建议统一学生的观察记录本。
每一次课堂遇到的问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在学生的反馈中,其他老师的指导中正确认识自己,从课堂中收获更好的、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不断的磨砺自己,让自己的教学得以改善提升。
对于一个新老师,有机会“且教且学习,且学且成长”,极好!。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6af326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c.png)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小草和大树》是一本我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绘本,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形象的插图,让孩子们对自然界中的小草和大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教学反思中,我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具准备、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反应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首先,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并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的意识。
通过听故事,观察图片以及回答问题等形式,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
在教学步骤方面,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通过复述上节课的内容,温习学生的前置知识。
其次,介绍本课的主题和目标,并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通过朗读故事和观察插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引导他们总结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教具准备方面,我准备了绘本、图片、小黑板以及小组讨论所需要的材料。
绘本和图片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的方式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小黑板可以用来记录学生的观点和总结。
此外,我还准备了一些小组讨论所需的问题和答题卡,以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采用了情境教学和合作学习等方法。
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故事情境中,并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来获取知识。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学生的反应方面,大部分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有了较好的理解,并且能够通过观察插图回答问题。
在小组讨论和分享的过程中,一些活跃的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并分享自己的观点,但还有一些学生比较被动,需要更多的引导和鼓励。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都有所提高,但仍有一些细节方面需要继续加强。
通过对《小草和大树》教学的反思,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同时也找到了一些改进的方向。
例如,在教学前可以进行一些热身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温习和复习前置知识;在小组讨论和分享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
![《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1367cdeaef8941ea76e0552.png)
<大树和小草> 教学反思湖南省长沙高新区虹桥小学曾薇教材分析:《大树和小草》是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材植物单元第三课,重点主要是对“小草”的观察,并根据观察的结果对大树和小草作比较进行突破,引出草质茎和木质茎的概念,这一节课以观察为主,比较为辅,内容层次分明,并引入了维恩图的概念。
学生情况分析:《大树和小草》是在学生观察了校园的树木的基础上进行的。
从课前与学生的交流中得知学生已经对校园的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对于观察植物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掌握,且学校地处郊区,狗尾草随处可见,对学生而言是比较熟悉的植物。
教学过程反思:在这一课时中,我在导入这一环节做了一些处理,先用PPT观看了自然界的美景,并让学生说出感受,学生可以通过照片直观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并向学生提问对于这么美的自然景色我们该如何保护,此举是为了培养学生爱惜生命,保护环境的观念,且让这样的观念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
课本中的几种常见小草,蒲公英、三叶草、车前草学生在上课之前就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介绍这几种小草的特点,在学生的基础上再加以补充,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多参与又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观察狗尾草环节中,由于前两个课时已经观察过大树,学生对于观察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这里我选择以复习的方式让学生来讲解如何观察,让学生明白观察要有顺序,可以从下到上,依次是根、茎、叶、果实....,并且从颜色、软硬、粗细等方面进行观察,培养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观察。
在这个环节准备的狗尾草中,却发现一部分的狗尾草结构很完整,但有一部分狗尾草却是在采摘过程中把根折断了,使得观察材料不够完整,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样的问题应该尽量避免。
画狗尾草环节,我巡视整个班后,请了一位画的不错的学生把它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评论了画得好不好就结束了这个环节,课后反思,觉得这个环节显得过于草率,其实可以按照学生的画来依次介绍狗尾草的结构,然后让学生来描述,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对狗尾草结构的认识更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小草和大树教科版
昨天上午第四节课,我在三(六)班完成了新老师的常规汇报课,内容是《大树和小草》。
张敏书记等老师到场进行了听课指导,课后更给我做出了详细的评价,也给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这节课我主要的环节设计如下:
1.认识几种常见的小草;
2.根据以前对小草的认识归纳小草的特点;
3.比较大树和小草的相同与不同;
4.学会使用维恩图来归纳事物的相同与不同。
5.知识小检测
对于本节课的自我评价:
本节课完成的较为顺利,这归功于组织教学,小学课堂是注重常规的课堂,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有限的。
一节课能否顺利完成在于老师能否从教学设计上抓住学生心理,针对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本节课,“猴子摘桃”的教学组织给我的课堂带来一定的效果,孩子们也充分展示了他们“猴王”的领导风范,同时享受了学习的快乐。
课中注重由学生的已有观察基础出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是较好的一面。
本节课还有几处不足之处:
教学第二环节本来应该是由实物观察也引发的对小草的讨论,以及对小草特点的归纳,但由于准备实物(狗尾草枯萎了)不够完善而将此环节换成学生凭借之前对小草的认识来发表观点,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缺少了一点科学性。
在教会学生用维恩图来归纳大树与小草的相同与不同时,我过分强调了学生对于维恩图的掌握,并且处理时太过单调与硬性。
学生无法准确理解教师的这一教学目的,以致部分同学有点丧失课堂兴趣。
张书记课后指导了课堂中几个更加符合课堂,让课堂环节更顺畅的建议。
1.在第二、三环节的过渡中,应该有个小结,由小结直接引向大树和小草的对比,整节课会显得更加条理清晰,有层次。
2.教学生用维恩图归纳事物异同的活动中,可给予事物观察,让学生在记录观察结果中巩固运用维恩图,老师下堂指导,即用实验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又更好的提升了课堂知识。
3.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落实学生的观察实验记录等。
并建议统一学生的观察记录本。
每一次课堂遇到的问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在学生的反馈中,其他老师的指导中正确认识自己,从课堂中收获更好的、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不断的磨砺自己,让自己的教学得以改善提升。
对于一个新老师,有机会“且教且学习,且学且成长”,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