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0c8d13f280eb6294dd886cc5.png)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一)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
1、取半烧杯水用药匙往水中加一匙面粉。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五)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八)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九)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一)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二)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三)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四)
1、在装有三分之二水的水槽里用敲击过的音叉马上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七)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八)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九)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十)。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b80d2a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70.png)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二、实验目的1、了解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2、观察并记录不同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
三、实验材料1、四个透明塑料杯。
2、适量的绿豆种子。
3、湿润的纸巾。
4、标签纸。
5、冰箱。
四、实验步骤1、准备四个透明塑料杯,分别贴上标签:A、B、C、D。
2、在每个杯子的底部铺上湿润的纸巾。
3、在 A 杯中放入适量的绿豆种子,然后将杯子放置在室温、有充足光照的地方。
4、在 B 杯中放入与 A 杯相同数量的绿豆种子,将杯子放入冰箱冷藏室(温度较低),保持纸巾湿润。
5、在 C 杯中放入与 A 杯相同数量的绿豆种子,加入少量的水,使纸巾湿润,然后用保鲜膜密封杯子口,放在室温、无光照的地方。
6、在 D 杯中放入与 A 杯相同数量的绿豆种子,但不加水,将杯子放置在室温、有充足光照的地方。
五、实验现象观察与记录1、每天观察并记录各个杯子中种子的萌发情况,包括种子是否膨胀、是否长出胚芽和胚根等。
第一天:A 杯中的种子开始吸水膨胀。
B 杯中的种子没有明显变化。
C 杯中的种子也开始吸水膨胀。
D 杯中的种子没有变化。
第二天:A 杯中的部分种子长出了白色的胚根。
B 杯中的种子仍然没有明显变化。
C 杯中的种子继续膨胀,有几颗开始露出胚根。
D 杯中的种子依然没有动静。
第三天:A 杯中的种子大部分都长出了胚根,有些还长出了胚芽。
B 杯中的种子有轻微的膨胀。
C 杯中的种子多数长出了胚根和胚芽。
D 杯中的种子还是没有变化。
第四天:A 杯中的种子已经长成了幼芽。
B 杯中的种子开始长出胚根。
C 杯中的种子幼芽继续生长。
D 杯中的种子仍然没有萌发。
第五天:A 杯中的幼芽长得更高更壮。
B 杯中的种子长出了胚根和胚芽,但生长速度较慢。
C 杯中的幼芽生长良好。
D 杯中的种子依旧没有萌发。
六、实验结果分析1、 A 杯中的种子在室温、有充足光照且湿润的条件下,能够正常萌发并快速生长。
2、 B 杯中的种子由于处于低温环境,萌发速度较慢。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30a87f3a58da0116c17494b.png)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一、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实验实验目的:学会检验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实验材料: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等。
实验过程: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黑色,这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
说明花生内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中含有蛋白质。
二、物体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材料:三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过程:1、先在三个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仔细观察三个烧杯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不见了,并且均匀的分散在水中,沙子在水中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溶解的定义,不溶解的定义注意事项:1,搅拌方法2,通过颜色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均匀分布情况3,通过尝的方法了解食盐在水中均匀分布情况三、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判断不同材料在水中是否溶解。
(进一步理解溶解现象)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小苏打,面粉,粉笔末,洗衣粉,木屑等。
实验过程:同上实验结论: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四、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目的:了解加快物体在水中溶解的方法。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药匙、高锰酸钾或(食盐、冰糖)、小锤、热水、冷水等。
实验过程:实验一: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温度相同的冷水。
2、把颗粒大小相同的高锰酸钾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高锰钾溶解的快慢情况。
实验现象:搅拌的烧杯中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高锰酸钾溶解得慢。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93e6989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1.png)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一:水的沸点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点变化。
实验材料:水、烧杯、温度计、火源。
实验过程:首先,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然后,将温度计插入水中,确保温度计底部与水平面接触。
接下来,将烧杯放在火源上加热。
观察并记录温度计上的温度变化。
当水开始沸腾时,记录下水的沸点温度。
最后,关闭火源,等待水冷却。
实验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水的沸点温度为100摄氏度。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水在常压下的沸点温度为100摄氏度。
这是因为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水分子变为水蒸气分子释放到空气中。
实验二:空气的存在实验目的:验证空气的存在。
实验材料:玻璃瓶、蜡烛、火柴。
实验过程:首先,将玻璃瓶倒置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然后,点燃一支蜡烛,等待蜡烛燃烧产生火焰。
接下来,将火柴迅速放入玻璃瓶中,并立即将瓶口紧密地盖住。
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蜡烛的火焰逐渐熄灭。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玻璃瓶中的空气被火焰燃烧所需的氧气消耗殆尽,导致蜡烛的火焰熄灭。
这说明空气是由氧气和其他气体组成的,而氧气是维持火焰燃烧的必要条件。
实验三:光的传播实验目的: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实验材料:手电筒、白纸、半透明玻璃。
实验过程:首先,将白纸固定在平坦的桌面上。
然后,将手电筒打开,将其光线照射在白纸上。
接下来,将半透明玻璃放置在光线传播路径上。
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光线经过半透明玻璃后,改变了传播方向。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物体的阻挡和折射,从而改变传播方向。
这说明光是一种能够传播的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或介质中传播,而且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现象。
实验四:声音的传播实验目的:观察声音的传播路径。
实验材料:铃铛、细绳、木板。
实验过程:首先,将细绳系在铃铛上,并将其悬挂在空中。
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664b9f17c1cfad6195fa796.png)
实验名称:加快溶解的方法
实验器材、药品:
食盐、白糖、烧杯、玻璃棒、冷水、热水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取两杯50毫升的冷水,同时加入10克食盐。
2、让一个杯静止不动,用玻璃棒搅拌另一个杯子里的水。观察比较有什么不同。
3、分别取50毫升的冷水和热水各一杯。
4、同时在两个杯中加入10克的食盐。观察发生的现象。
4、再加大力量拨,观察尺子振动幅度的大小,听声音。
5、把所做的实验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实验评价:
日期:2011年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15
实验名称: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
实验器材、药品:
玻璃杯、水、小木棒、橡皮筋、记录本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取四个同样的玻璃杯,标上号1-4号。
食盐能溶解到水里,但一定量水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实验评价:
日期:2011年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4
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器材、药品:
水、面粉、烧杯、玻璃棒或筷子、药匙
实
验
方
法和步骤
1、取半烧杯水,用药匙往水中加一匙面粉。
2、用玻璃棒或筷子搅拌观察发生的现象。
3、用同样的方法在多加一些面粉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4、把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有什么发现)
实验结论:
随着人的运动量的增加,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
实验评价:
日期:2011年月日
学生实验报告22
实验名称:体验心脏的工作
实验器材、药品:
洗耳球、胶管、水、水槽、记录本
实
验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 验 报 告(学生用)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 验 报 告(学生用)](https://img.taocdn.com/s3/m/e490792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5.png)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
实验报告
任课教
师: 实
验教师: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
实验报告
任课教
师: 实验
教师: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百度文库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百度文库](https://img.taocdn.com/s3/m/323780d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4.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学习并掌握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并了解质量与重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1.天平2.不同物体(如石子、果实、书本等)3.数据记录表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保持水平。
2.用零位调节按钮将天平调整到零位。
3.选择一个物体(如石子),将其放在天平的盘中。
4.观察天平指针的位置,记录下测得的数据。
5.按顺序重复步骤3和4,测量其他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数据记录表:序号物体质量 (g)1 石子 52 果实103 书本50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知,不同物体的质量是不同的。
石子的质量为5g,果实的质量为10g,书本的质量为50g。
实验结论:1.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属性,用于描述物体所包含的物质量大小。
2.质量可以通过天平来测量,单位为克(g)。
3.通过实验了解到,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无关,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特定的质量。
实验注意事项:1.在进行实验时,保持天平平稳并水平放置,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将物体放置在天平的盘中时,应当小心轻放,避免物体掉落或破坏天平。
3.实验结束后要将天平清洁整理,并将实验器材归位。
参考资料:无以上是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的内容,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我们学习了使用天平进行质量测量的方法,也了解了质量与重量的关系。
通过实验的过程,我们掌握了正确使用天平的技巧,培养了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质量,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无关。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拓展了对科学实验的理解,提高了对自然界的认知。
(完整)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完整)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75e0198650e52ea551898a0.png)
实验三: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未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慢。
实验结论
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7、水里有什么
实验名称
探究净化水的方法
实验材料
烧杯、玻璃棒、镊子、明矾、浑浊水、滤纸、纱布、放大镜、水槽等
实验方案
实验一: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大半杯浑浊水。
实验材料
一株生长完好的植物、玻璃杯(或矿泉水瓶)、花生油(棉花、叫塞、橡皮泥)、水
实验方案
1、在瓶子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瓶中。
3、在瓶里滴入花生油,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瓶壁水面处做记号。
4、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瓶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
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
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
实验现象
1、加入碘酒后,馒头变成蓝黑色。说明面粉中含有淀粉。
2、白纸上会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
3、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中含有蛋白质。
实验结论
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和水。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4、水变咸了
实验名称
1、水流有力量实验
2、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实验
实验材料
小水轮、塑料瓶、水槽、水。
实验方案
实验一:1、在塑料瓶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均匀的倒水。
2、观察小水轮的变化。
实验二:(一)、1、在塑料瓶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小而均匀。
2、、在塑料瓶内盛满水,仍然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大而均匀。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3419cc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f.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主题:探究水分的存在形态
实验目的:了解水分的存在形态,掌握简单的水分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有水的植物、硬果实、巧克力、塑料袋、小勺、天平、加热器、容器、电子秤、试管。
实验步骤:
一、水分的存在形态
1. 带有水的植物
将一片带有水分的植物叶片切碎,放入一只容器中,用电子秤称重,记录下重量,放置在室内通风处,达到风干状态后再次称重记录下重量,比较两次重量的变化,可以了解植物叶片中水的存在形态。
2. 硬果实
在同一温度下取一些硬果实,用电子秤称重,记录下重量,然后将其放在加热器上加热,直到全部水分挥发,并且烤干为止,再称重,比对两次称重的重量,了解硬果实中的水的存在形态。
3. 巧克力
以同样的方式对一块巧克力进行实验,记录下巧克力的重量,在室内用塑料袋包好巧克力,然后放到较高的温度处融化,融化后再将塑料袋在冰箱中冷却,冷却后量取巧克力的重量,比较两次称重的差距,可以了解巧克力中的水的存在形态。
二、水分实验方法
使用试管取少量水,将其加热,记录下变化,可以观察到水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出现不同的状态。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探究了水分的存在形态和水分的实验方法。
水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物质中,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我
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逐步了解水分的存在形态和实验方法,进
一步掌握科学知识。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c6f8c74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e.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水的循环。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实验材料,一个玻璃杯、一小碟水、一块塑料薄膜、一根吸管。
实验步骤:1. 将玻璃杯中倒入一小碟水,使水面与杯口平齐。
2. 用塑料薄膜盖住玻璃杯,并用橡皮筋将塑料薄膜固定在杯口。
3. 将玻璃杯放置在阳光下,观察一段时间后,观察玻璃杯内的情况。
4. 用吸管轻轻地从玻璃杯口吹气,观察并记录下吹气后的情况。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玻璃杯内的水慢慢变热,水面上出现了水珠,而且塑料薄膜上也有水滴凝结。
当我们用吸管吹气时,塑料薄膜上的水滴会变得更多,有时还会滴下来。
实验分析:这个实验模拟了水的循环过程。
当太阳照射到地面时,地面上的水会被太阳热量蒸发成水蒸气,形成云。
而在实验中,玻璃杯中的水受到太阳热量的照射,也会产生水蒸气,凝结在塑料薄膜上,就像云一样。
当我们用吸管吹气时,就好像风吹动云,使得云里的水滴更多,有时还会下雨。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水的循环过程。
水的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得以再生的重要过程,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个实验,能够更加关注水资源的重要性,珍惜每一滴水,从小做起,为保护地球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以免发生意外。
2. 在观察实验结果时,要保持安静,不要干扰实验过程。
实验记录人,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以上是本次实验的报告单,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实验过程,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为保护地球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439f9d71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08.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一:观察植物的生长实验目的:观察并记录植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
实验材料:花盆、土壤、种子(如绿豆、向日葵等)、水、尺子、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1、在花盆中装入适量的土壤。
2、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轻覆盖一层薄土。
3、适量浇水,使土壤湿润但不过于潮湿。
4、每天定时观察并测量植物的高度,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记录:|日期|植物高度(厘米)|生长情况描述||||||第一天|0|种子刚刚种下,没有明显变化。
||第二天|0|仍未发芽。
||第三天|05|有几颗种子开始发芽,冒出了嫩绿的芽尖。
||第四天|12|芽苗继续生长,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第五天|20|叶子增多,茎干变粗。
||第六天|28|植株生长明显,更加健壮。
|实验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土壤。
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会发芽并逐渐长大。
实验二:溶解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实验材料:食盐、白糖、沙子、食用油、水、玻璃杯、搅拌棒、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1、在四个玻璃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向第一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食盐,用搅拌棒搅拌,观察其溶解情况。
3、向第二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白糖,搅拌并观察。
4、向第三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沙子,搅拌后观察。
5、向第四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食用油,搅拌后观察。
实验记录:|物质|是否溶解|溶解速度||||||食盐|是|较快||白糖|是|较快||沙子|否|不溶解||食用油|否|浮在水面上|实验结论:食盐和白糖能在水中溶解,而沙子和食用油不能在水中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实验三:声音的传播实验目的:探究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实验材料:闹钟、玻璃罩、抽气泵、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1、将闹钟放在玻璃罩内,能听到闹钟的声音。
2、用抽气泵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观察闹钟声音的变化。
实验记录:|抽气情况|声音大小|||||未抽气|清晰响亮||抽气中|逐渐变小||抽完气|几乎听不到|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4cbd193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6a.png)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第一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目的:食盐能否在水中溶解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观察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2.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目的:面粉能否在水中溶解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3.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2、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3、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 4观察比较滤纸。
实验结果:过滤后,食盐没有出现颗粒,沙留在滤纸上,面粉留在滤纸上。
4.实验名称: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目的: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吗实验器材:烧杯、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水。
实验步骤:1、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2、用搅拌棒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5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实验目的: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实验器材:烧杯2个、钥匙、搅拌棒2根、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胶水或洗发液,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
2、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
实验结果: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6实验名称: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实验目的: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实验器材:试管3个、醋、酒精、食用油、三支滴管、水。
实验步骤:1、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5毫升的水。
分别用滴管往试管中加入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
充分震荡后,静置一会儿。
2、观察实验结果:醋和酒精在水中溶解了,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四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373592ff6529647d272852b6.png)
第2课植物的根【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
4、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
5、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
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实验说明】1、玻璃杯可用烧瓶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标记。
2、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
3、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
第3课植物的叶【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中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实验步骤】1、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结论】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绿素。
【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
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
改进:这个实验如果分组做,不太安全,演示的话不利于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做,方法:用矿泉水瓶子装上白酒,把绿叶放入瓶中,放到盛有水的锅中,在炉上加热,仔细观察,效果很好。
第4课植物的茎【实验名称】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
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叶面水分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学生实验报告(四年级上册)
![学生实验报告(四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555918b31126edb6e1a1013.png)
实验 记录
在同样的多少一杯水中,食盐比小苏打溶解的多。说明食盐比小苏 打的溶解能力强。
实验 分析 结果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评语
记分
实验内容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实验目的
实验探究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多大。
实验仪器 药品
4.观察食盐、沙子、面粉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实验 记录
通过观察装食盐的杯内看不到食盐,装沙的杯子里沙子还在,装 面粉的杯子中变浑浊,过一段时间后面粉沉在水底。
实验 分析 结果
食盐在水中可以溶解,沙子、面粉不能溶解。
评语
记分
实验内容
过滤食盐、沙、面粉的混合物
实验目的
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实验 分析 结果
沙和面粉不能溶解于水,食盐能溶解于水。
评语
记分
实验内容
高锰酸钾的溶解
实验目的
描述咼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实验仪器 药品
烧杯、玻璃棒、药匙、高锰酸钾。
实 验 步 骤
1.在盛水的玻璃杯上方,轻轻地投入几粒高锰酸钾,仔细观察;2•用搅拌器轻轻搅拌 下,再观察咼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 记录
实验内容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实验目的
把面粉、食盐、沙放入水中并搅拌,比较它们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仪器 药品
玻璃杯、搅拌器、食盐、沙子、面粉。
实 验 步 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玻璃杯内,用搅拌器轻轻搅拌;
2.取一小匙沙子,放入盛水的玻璃杯内,用搅拌器轻轻搅拌;
3.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玻璃杯内,用搅拌器轻轻搅拌;
四年级上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上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02cdbc8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16.png)
实验名称:探究光线传播的路径一、实验目的1.理解光的传播路径;2.掌握光线传播的方式;3.学习使用实验方法进行观察和探究。
二、实验材料1.手电筒;2.透明玻璃;3.透明塑料板;4.草地;5.实验报告纸。
三、实验步骤1.将手电筒打开,并照射到透明玻璃上,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
记录观察结果。
2.将手电筒照射到透明塑料板上,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
记录观察结果。
3.将手电筒照射到草地上,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
记录观察结果。
四、实验原理光是一种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会按照直线传播。
当光线遇到透明的物体时,可以穿过物体并向前传播。
当光线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发生反射,光线会发生改变方向。
五、实验结果1.在透明玻璃上照射光线时,发现光线可以穿透玻璃,并且直线传播。
2.在透明塑料板上照射光线时,同样发现光线可以穿透塑料板,并且直线传播。
3.在草地上照射光线时,发现光线在草地上会发生散射,传播路径并不是直线。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光线在透明的物体上可以穿透并且向前传播,传播路径为直线。
2.光线在不透明的物体上会发生反射,光线会改变方向。
3.光线在草地上会发生散射,传播路径并不是直线。
我们可以从中推断出光线的传播路径会受到物体透明程度的影响。
透明度越高的物体光线传播路径越直线,透明度越低的物体光线会发生散射。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光的传播路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光线在透明物体上可以直线传播,在不透明物体上会发生反射,而在草地上会散射。
八、实验体会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光的传播方式,并且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进行观察和探究。
实验中我们还学会了记录实验结果和结论。
这次实验让我们对光线的传播路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学习知识。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96488e9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6.png)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水的状态变化实验目的:观察和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实验材料:1. 一杯温水2. 一杯冷水3. 一杯常温水4. 温度计5. 冰块实验步骤:1. 将温度计插入温水中,记录水的温度。
2. 将温度计插入冷水中,记录水的温度。
3. 将温度计插入常温水中,记录水的温度。
4. 将冰块放入温水中,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5. 将冰块放入常温水中,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实验结果:1. 温水的温度为40摄氏度。
2. 冷水的温度为10摄氏度。
3. 常温水的温度为25摄氏度。
4. 在温水中放入冰块后,冰块开始融化,水的温度逐渐下降。
5. 在常温水中放入冰块后,冰块也开始融化,但水的温度变化不明显。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关。
在高温下,水呈现液体状态;在低温下,水会结冰变为固体;而在适中的温度下,水会以液体的形式存在。
2. 冰块的存在可以降低水的温度,使水变得更凉爽。
3. 水的温度可以通过温度计来测量,温度计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呈现不同的状态,这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和排列方式的改变所引起的。
当温度升高时,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水呈现液体状态;当温度降低时,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水会结冰成为固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水的状态变化来进行一些实际应用,比如制冰、蒸发等。
同时,了解水的状态变化对于我们理解天气变化、水循环等自然现象也有一定的帮助。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仅是简单地观察了水的状态变化,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多进行实验,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合理利用实验材料和仪器,保持实验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总之,这次实验让我们对水的状态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我们的实验能力。
四年级上册的实验报告
![四年级上册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6c9f0b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5.png)
四年级上册的实验报告四年级上册的实验报告实验一:植物的生长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对光线和水分的需求。
实验材料:三个相同的小盆栽植物、阳光、水壶、浇水器、测量尺。
实验步骤:1. 将三个小盆栽植物放置在不同的位置:一个放在阳光充足的窗户旁边,一个放在阴凉的角落,一个放在室内有灯光的地方。
2. 每天给每个植物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
3. 每天测量并记录植物的高度和叶片的数量。
实验结果:经过一周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放在阳光充足的窗户旁边的植物生长最好,高度增长明显,叶片茂盛。
2. 放在阴凉的角落的植物生长较慢,高度增长较少,叶片较少。
3. 放在室内有灯光的地方的植物生长也相对较好,但不及阳光充足的植物。
结论:植物对光线的需求非常重要,阳光充足的环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适量的水分也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个实验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植物的生长需求,也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植物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得更好。
实验二:物体的浮沉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了解物体的密度与浮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水槽、水、不同形状和材料的物体(如塑料球、木块、铁块等)。
实验步骤:1. 在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水深大约为10厘米。
2. 将不同形状和材料的物体一个一个放入水槽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3. 记录每个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观察是否有规律可寻。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塑料球浮在水面上,不下沉。
2. 木块在水中下沉,沉入水底。
3. 铁块沉入水底,不浮起。
结论: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与其密度有关。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会下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会浮起。
这个实验让我们更加了解了物体的浮力原理,也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一些物体能在水中浮起而另一些物体则下沉。
实验三:水的沸腾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沸点和气泡的形成。
实验材料:一个锅、水、火源。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d117dc05c5da50e2524d7f58.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过滤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过滤是净化水的一种方法。
实验材料:铁架台(含漏斗架)、玻璃棒、漏斗、烧杯、滤纸、待过滤的水和纯净水。
实验过程:1、将烧杯放在铁架台底座上,再将漏斗放入漏斗架,调节高度和位置,使漏斗颈下口直面贴在烧杯内壁上。
2、将滤纸对折两次成四层,打开,使其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成漏斗状。
3、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上边略低于漏斗口,用纯净水浸湿,再用手指按一按,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
4、将玻璃棒斜放在漏斗内(约45度)。
下端轻轻抵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5、将待过滤的水用烧杯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内,水不要没过滤纸的上边沿。
6观察比较过滤前后的水有什么不同?滤纸上留下了什么?实验现象:浑浊的水经过过滤变成了无色透明的水,滤纸上留下了细小的杂质。
实验结论:用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的细小杂质,使水变清。
第2课植物的根【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
4、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
5、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
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第3课植物的叶【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中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实验步骤】1、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学生试验报告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学生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e72195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4.png)
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学生实验报告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组长: 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 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组长: 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 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组长: 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 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 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 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组长: 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7年月日分组数:16 组长: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班任课教师: 教材版本:苏教版
年级班任课教师: 教材版本:苏教版
年级班任课教师: 教材版本:苏教版
年级班任课教师: 教材版本:苏教版
年级班任课教师: 教材版本:苏教版
年级班任课教师: 教材版本:苏教版
年级班任课教师: 教材版本:苏教版
勐班乡小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任课教师: 教材版本:苏教版
勐班乡小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9) 年级班任课教师: 教材版本:苏教版
勐班乡小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10) 年级班任课教师: 教材版本:苏教版
勐班乡小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11) 年级班任课教师: 教材版本:苏教版
勐班乡小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11) 年级班任课教师: 教材版本:苏教版
勐班乡小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任课教师: 教材版本:苏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