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课标解读与教材
【精品】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材简要分析
浪费。
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增强环
境保护意识。(中)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设计意图和结构
美好生活哪里来
第7课 我们的衣食之 源
第8课 这些东西哪里 来
第9课 生活离不开他 们
从农业讲起
转向工业
凸显各行各业的劳动 者
第7课 我们的衣食之源
主要内容
1.白白的大米哪里来 2.美好生活的保证
目的要求
对应课标
1.物品身世“探秘” 2.它们带来的舒适与方便 3.从“中国制造”到“中 国 创造”
1.体会工业劳动的艰辛,了解工 四、3关心了解周围不同行业的劳
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尊敬工业 动者,……尊重并珍惜他们的劳动
劳动者; 成果。(中)
此类图标属于需要学生静心阅 读并思考相关问题的环节。 此类图标属于需要学生静心阅
读并思考相关问题的环节。
此类图标属于在具体情境中向 学生传递某些小知识的环节。
四年级下册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一版块
(三)教材具有包容性,是文化公正的载体
教材特别注意到城乡、古今、中外、人与物、内与外兼顾与均 衡的问题。
2019-2020学年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
四年级下册教材简要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有思想、有温度、 有故事、有趣味、有色彩的课程,我们教师只有 把握好这门课的灵魂和实质,才能真正让这门课 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促进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四年级教材的总体特点
(一)教材的“学本”特征突出 1.站在儿童的立场上选择教育主题
1.了解农业生产者在农作物的种植 和生产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 2.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及它们 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6初歩了解我国的工农业生 产,以及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 活的关系,知道工人、农民付 出的辛勤劳动与智慧,尊重他 们的劳动。(中、高)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改革创新谋发展说课稿课件
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帮助、指导他们树立起 正确的价值观 , 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本节课旨在通 过活动使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懂得 价值观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 面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个人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憧 得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争做文明守纪好学生,用实 际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 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 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主 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 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 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1、创 设情境, 视频导 入
2、读课 文,整 体感知
3.问题教学,案例分析
活动一:中国工农业的发展 1.思考:今天,中国工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是改革创新的有力见证。阅读 下面的资料,找 找其中的变化,说说你的发现。 材料一:活动园 2.提问:资料中这位了不起的农业科学家是谁? 他的名字叫袁隆平。(出 示课件:袁隆平 与杂交水稻等信息。) 3.介绍:有了袁隆平,有了杂交水稻,我国水稻单产量由原来的200多公斤增长到现在的 600多公斤。全国每年可多产粮食上百亿公斤。这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为 解决世界粮食生产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 也因此被世界誉为“水稻之父”。 了解了科学家的资料,你想说点什么?
感 谢 聆 听!
3、问题 教学,案 例分析
4、回归 生活,总 结知识
1.创设情境,视频导入
1 、 同学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穷 落 后,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还记得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吗?就让我 们再来 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吧!(播放视频)
精编人教部编版2019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解析-我们生活的地方
一、聚焦问题,解读教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家乡特色代代传
了解家乡特色传统, 感受家乡丰富多彩的生 活和富有魅力的特色传 统的内涵,在认同的基 础上,产生热爱家乡的 情感,并引发学生的自 豪感,愿意学习和传承 家乡的优秀传统。
一、聚焦问题,解读教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我的家乡会更美
《16、家乡新变化》教学案例
(二)学生情况:
了解学生对家乡的 已有知识
调查问卷、访谈
角度: 学校:14.3%、 家庭(住房):48.6% 生活环境(绿化):48.6% 交通(高铁、地铁)74.3% 生活方式:2.6%
1.知道:北京 2.对北京的变 化的认识很肤 浅。(过往、角度)
二、整体设计,案例分析
以体验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结合小组交流、合 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激发情感。
二、整体设计,案例分析
《16、家乡新变化》教学案例
环节一 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的活动,了解学生的原认知,通过评价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家乡的不断的变化,顺利引 入主题教学。
汇报 课前调查结果
一、聚焦问题,解读教材
从家乡的物产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当地的物产,展示 地域风格;认识本地人与自然相互滋养的关系,了解家乡 物产凝聚着自然的恩赐与家乡人的智慧,形成“一方水土 养一方人”的初步观念,使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一、聚焦问题,解读教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一、聚焦问题,解读教材
15.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生活在我身边的人
观察生活在身边的人,通过对身边人的关注,帮助学 生不断扩大视野,了解家乡人的工作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离不开家乡人,产生对家乡人的尊敬与 感激之情,帮助学生建立起与家乡人共存的生态关系。
人教部编版2019《道德与法治》五年级第一,二课时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2019《道德与法治》五年级第一,二课时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1、教材分析: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包含三课:《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学会沟通交流》和《主动拒绝研究与毒品》,三课是并列的关系着眼于个体健康发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包含三个框体:“课余生活我选择”、“课余生活助我成长”和“过好我们的课余生活”。
第一框题,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是权利,自主选择课余生活需要能力,要提高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的能力。
第二框从校内课余生活和校外课余生活两个方面来启发学生反思课余生活的意义。
第三框题,要过好我们的课余生活,首先要选择有兴趣、有意义的课余活动;其次还要有规划、合理地安排课余生活,第三,课余生活要注意安全、守规则,既有权利,也有义务,有自由,也有责任。
课余生活既要对自己有意义,也要对社会有意义。
《学会沟通交流》包含三个框题:“正确对待不同看法”“真诚坦率很重要”“与人沟通讲方法”,第一框题,着重在探讨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的原因,以及沟通时理性对待分歧,会让我们有合情合理的看法和思考。
第二框题真诚坦率的沟通,可以有效化解矛盾、促进和谐;要尊重他人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真诚地向对方提出意见,但要注意方式方法。
第三框题集中于掌握一定的与人沟通的方法,要勇于和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要学会倾听,理解和领会对方的想法;在未能达成共识可展开争论,并给对方解释的机会。
《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一课有三个框题,分别是“烟酒有危害”“毒品更危险”和“拒绝危害有方法”,第一二个框题围绕烟酒的危害,毒品的诱惑,当正确对待好奇心,且远离损友。
第三个框题在方法引导,远离危害是有方法的,提高防范意识、远离危险场所,果断拒绝和求助等,要注意法治教育与德育结合。
2、学情分析: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包含三课:《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学会沟通交流》和《主动拒绝研究与毒品》,三课是并列的关系着眼于个体健康发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2019人教版(7-9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介绍与课标解读(共133张)
表达; • 在相关链接、活动设计等栏目中采取多种形式
有机渗透。
(二)总体设计
• 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 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 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 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 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 领域,凝练三年六册教材各个单元的学习 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
• 增加“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
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
6
正义感”。
• 增加“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维护社会公正”、
7
“参与公共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 意识”。
8
• 突出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在德育课程中的特殊价值。
• 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学生原有认知,以学生的 困惑和问题为中心,不断探索思考,有效激发 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更符合学生的认知 规律和品德形成规律,便教利学。
5.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 九上年级设置专门一课。 •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入在教材中,
以丰富和提升教材的思想性与人文性。 • 注意选择适切的、在现代生活中仍富有生命活
年生命成长之间、青少年自身的学习与生 活需要之间找到一种既科学又艺术的联结 与契合,让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之光照亮生 命、进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 有专题、有渗透,显隐结合、多维展开, 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2.努力体现课程的综合性质
3.力图实现课程功能
• 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专 设课程,它与日常德育以及学校党团少先 队组织教育成为并驾齐驱的三条德育工作 路径。
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分析全解读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教材编写组一、教材编写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2016◎初中学生生活的逻辑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求青少年生命成长阶段的任务教育的引领和指导我是一个生命,我在进行一场生命的旅行。
中学生活会有怎样的风景?我是一个生命,我的成长需要见证与陪伴。
友谊真能地久天长吗?我能和老师、父母成为真正的朋友吗?我是一个生命,我喜欢探索。
我的生命从哪来,到哪去?生命可以永恒吗?生命的意义在哪生命不停地追问,我在不断的成长一直以来怀抱的理想,就是以教材带动该课程的理念和方式的变革,并以课程的专业性进一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改善--------朱小蔓二、教材编写理念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本册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并将之贯穿始终。
在具体落实上,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机渗透,如在“少年有梦”体现了爱国情感和爱国主义教育;在“感受生命的意义”从敬业的角度体现了在平凡中闪耀的伟大;“网上交友新时空”则隐含着诚信及其复杂性的探讨;同伴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我和其它生命之间,都从不同角度和深度落实友善这一价值观教育……教材的每个学习主题背后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
2、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首先,教材语言尽可能引入传统文化经典。
如在谈到少年要立志,相关链接中引用《格言联壁》的一段话:“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接着正文直接引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勉励学生不仅要立志,更要勤奋,不断付出努力。
其次、在案例选择、活动设计等方面也尽可能安排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如在探讨“学习”这一话题时,把“学习”的繁体字用说文解字的方式,引发学生兴趣,然后从《礼记•月令》中对“学习”的论述开始,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内涵。
再次,在对文化内容的处理上,教材不仅仅是引经据典,而且积极思考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方式,力图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活动,让学生感受身上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以民族精神丰富和提升自身的精神世界。
2019精选教育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教材分析 (共76张PPT).ppt
新媒体促进了“自媒体”的发展——我们要利用“自媒 体”传递正能量。 第3目《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新媒体成为政府和民众互动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要 负责任地利用新媒体参与公共生活。
当我们接受他人关爱时,是否学会了传递关爱——关爱他 人的表现——从日常小事做起,关爱父母和他人。 第2目《雪中送炭 关爱如金》
关爱他人的可贵及其要求——人人都应伸出关爱之手。 第3目《播种快乐 幸福自己》
关心帮助别人,我们会很快乐——我们要成就自己的爱心。
第三框《关爱需要智慧和勇气》 关爱他人需要智慧:1.注意传递爱心的方式,考虑对方的 心理感受;2.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关爱他人需要勇 气:相信和助力。
人类的行为致使一些动植物灭绝——动植物对人类的 控诉。 第2目《保护生命多样性》
保护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学会尊重大自然、敬 畏自然界的生命——保护动植物有法律规定。
教育目标
了解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较为全面地认识动 植物等其他生命形态对人类的作用。知道人类行为对其 他生命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环境保 护意识,初步掌握一些保护生命多样性的途径和方法。
八年级教育主题:拥抱青春 价值目标:健全与美好、权利与道德、个人与法治 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尝少年滋味,而青春期的问题接 踵而来。面对青春期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热 爱人生的这一特殊时期。当然,“拥抱青春”的前提是解决好这 一时期常出现的问题。因此,本年级的教育主题定位在“拥抱青 春”上,力图帮助青少年解决好青春期躲不开的、发生在家庭、 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社会遵从等方面的问题。
2019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课标解读与教材介绍
如,在“家的意味”中,从“家规”“家训”以及 家庭文化中的“孝”等方面,特别探讨了“中国人的 ‘家’”,体味中华文化深厚的韵味和丰富的内涵,同 时又渗透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将道德和法律有机 融合。
同时,教材注重过程和实践,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 的方式,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通过实践 整合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目标。
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
• 第一单元作为对初中生活开端的理性阐述,具有统领全套 教材的意义,既是学生整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起 点,也是全套教材建构的逻辑起点。
• 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全新 的人生阶段的开始。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变化,学生会有各 种感受,也可能有各种困惑和问题。教材不是让学生被动 去适应这些变化,而是把变化看成是生命成长馈赠给自己 的礼物,认识到新的阶段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接纳变 化,在积极面对中学学习、自我探索等课题中中成长。
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
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
6
正义感”。
• 增加“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维护社会公正”、
7
“参与公共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 意识”。
8
• 突出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在德育课程中的特殊价值。
• 更加重视对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革新,强调优化教学过
表达; • 在相关链接、活动设计等栏目中采取多种形式
有机渗透。
(二)总体设计
• 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 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 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 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 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 领域,凝练三年六册教材各个单元的学习 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
2019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教材注意了对学生进行 班 规制订方法上的指导,即: 内 容简明、有针对性、过程 民 主、全体参与、违规应处 罚
班规的作用
班规的是班级健康 有序生活的保障
编写目的:知道班规在班级生活 中的作用,懂得班规的制定过程需 要民主,要自觉接受班规的约束。 规则可以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遵循 一定的程序完善和修订。
第一课时
班规我们定
班规制定应该 全体同学参与
班规重执行
班规需要全体 同学共同遵守
第二课时
班规可改进
本课共四个话题, 用两课时完成
我们班的成 长足迹
回忆班级生活温暖 有趣的故事增强爱 班集体的情感
第一课时
我们班很棒
寻找班级的优 点和不足
第二课时
本课共设置了3个话 题,用两课时完成
班徽设计大赛
探究班级的发展 方向和奋斗目标
编写目的:增强学生对班级的归 属感及集体意识,强化学生对班集 体的爱,关心班级的建设和发展, 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本课集体主义教育观念和方式的 创 新体现在教材不是强行给学生灌输 爱 集体的观念,而是从情感切入,引 导 学生回忆入学后经历的重大事件和 有 趣的活动,温暖的故事,让学生在 亲 历过的生活中去回味、体验、感悟 集 体的温暖,集体成员间的相互关心, 从而引发出对集体爱的情感。
在引导学生讲故事时,注意不要 泛泛而讲,要重点突出温暖、互助、 友爱。
第一课时:认识班际 之间合作的意义,懂得班 级之间应加强合作,要善 于去发现其他班的特点和 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 别的班集体。
2020最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19 年最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
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课程性质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
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完整版)2019最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19年最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
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课程性质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
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精品】2018-2019学年人教版初三《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知识架构解读★★★★
【精品】2018-2019学年人教版初三《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知识架构解读★★★★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单元起首语揭示单元要义)富强好比国之脊梁,挺起国家腰杆,护卫民众福社。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走上一条民族复兴、强国富民的康庄大道。
(诠释改革开放的影响----意义)回望来路,“中国奇迹”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审视现实,全面深化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强调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
论证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阐述创新的重要性,论证创新强国、万众创新----国家扶持、全民参与)创新者强,创新者胜。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让亿万中国人在创新创业中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改革只有进行时完成时。
扬起改革创新的风帆,“中国号”巨轮必将达到富强的彼岸。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第一框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促发展(回望来路审视现实)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大国,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等原因,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
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上文回望来路、审视现实引出核心观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019年小学六下道德与法制教材解读
10 我们爱和平
中国为和平作贡献 1.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总
原则) 2. 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中国与
其他国家间的问题(以边界 问题为例) 3. 积极参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间 的国际争端的解决(以中东 问题特使为例) 4. 通过经济发展来谋求和平 (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实践平台“一带一路”倡 议为例) 5. 中国军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 重要力量(强大的国防力量; 中国军队积极参与国际军事 活动;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 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3. 尊重他人的表现 • 尊重的语言 • 尊重的行为(谦虚有
礼 、平等友善、 重 视他人的意见、关注他 人的需要、维护他人自 尊推己及人是尊重他人 的表现
尊重他人的三个层次
尊重
1
文明礼貌:主要是外在行为上对他人有礼貌、符合礼仪和公共道德等
2 理解欣赏:在心理层面上能够尽力理解他人,考虑到他人观点的合 理性, 欣赏他人的优点,不讥笑、戏弄他人
的危害(以旱灾、泥石 流、寒潮冰雪灾害) 3. 引起灾害的原因(以地 质灾害为例)
5 应对自然灾害
防御自然灾害 1. 个人层面: • 避险意识 • 自救自护的知识与能力 2. 国家层面 • 灾害监测 • 预警系统及防灾减灾工程、 • 科技 • 法律
(个人——国家)
5 应对自然灾害
• 把自然灾害放在国家层面讲
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 1. 全球性的、一般性
国际组织:联合国 (联合国的来历、 徽记与旗帜、主要 机构及其作用) 2. 专门性国际组织: 最重要的经济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9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中国与国际组织 • 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与
2019年小学六上道德与法制教材解读
三、教材解读
2 宪法是根本法
感受宪法日: 宪法日是纪念日、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是根本法和总章程,规定最基本的原则与事项 树立宪法权威: 掌握宪法知识,了解宪法地位,维护宪法权威
三、教材解读
第二单元 我们是公民
3 公民意味着什么: 我们的身份是中国公民
二、教材特点
讲知识还是讲理念
——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 ——规范行为习惯、培养法治观念 ——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
讲宪法还是讲部门法
——以宪法教育为本位
三、教材解读
第一 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导入、感知、总览
第二 单元
我们是公民:认识法律上的人
第三 单元
我们的国家机构:初识国家机构
第四 单元
新中国教育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
道德与法治 六年级上册
一、教材结构 二、教材特点 三、教材解读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材结构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2 宪法是根本法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单元 我们是公民
第三单元 我们的国家机构
3 公民意味着什么 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 国家机构有哪些 6 人大代表为人民 7 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
二、教材特点
• 紧扣法治 教育大纲
小学高年级段(3-6年级)的要求: 建立对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权威的初步认知。了解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初步认知主要国家机构,国家主权与领土, 认知国防的意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简要认知重要民事 权利,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定保护;初步理解权利行 使规则,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 建立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了解制定规则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进一步树立规则意 识,遵守公共生活规则。初步了解合同以及合同的履行, 理解诚实守信和友善的价值与意义。
2019新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1感觉生活中的法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觉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 : 学会运用法律来踊跃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旁,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益。
教课重难点及要点教课要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当公民权益遇到入侵时,应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课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课方法:自主预习,情况体验,分组研究,沟通展现,归纳提高,达标测试。
教法发问法,解说法,谈论法学法合作研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具及学具准备小品表演、案例收集、认识有关法律的一些规定。
教课时数两课时教课过程与设计一、导入新课:师:我们期望沉静、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会生活并不是这样。
请赏识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学生表演前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益被损害的三个片段。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近似的状况呢?面对这些情况,你感觉是持续忍耐仍是能够想其余方法解决呢?学生谈论,分别发布建议,说出多种解决方案,如经过新闻媒体表露,运用社会舆论的压力解决;推选代表与对方交涉,磋商解决;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反应状况;把对方告上法庭,经过司法门路解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生活中权益遇到损害时,我们能够运用法律来踊跃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旁。
下面我们就一同走进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二、认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别需要,感觉法律赐予未成年人特别保护的意义。
三、学生自主学习,认识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1)如何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2)谈谈我们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所享有的一些权益?(3)为何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别保护?(4)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正当权益的特意法律?学生边看书,边把问题批在有关课文的上边,并将答案打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改革形势的要求
教育部 司法部 全国普法办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2016 2001
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 全会 把法治教育纳 入国民教育体系
2014 2014
2010
教育改革的 新形势与新
要求 20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采用开放式 提问、开放 式讨论、开 放式留白
满足多样化 的需求
5.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 九上年级设置专门一课。 •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入在教材中,
以丰富和提升教材的思想性与人文性。 • 注意选择适切的、在现代生活中仍富有生命活
力的材料; • 多处行文使用思想深邃、语言凝练的古文句来
3
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
交往”。
4
• 突出全球意识。单列一条“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 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
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这
一内容要求 。
5
• 增加“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监督权”。
• 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 和能力 ”。
• 增加“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
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
6
正义感”。
• 增加“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维护社会公正”、
7
“参与公共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 意识”。
8
• 突出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在德育课程中的特殊价值。
• 更加重视对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革新,强调优化教学过
程。
பைடு நூலகம்
9
• 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对话学习,推
动学习方式的改变。
• 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
10
• 做好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
(三)教材框架
教材呈现方式及其意图
• 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 实用知识的学习。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超越知识传 递性的学习,必须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 必须改变成人单方面的说教,走向双向平等的交 流与开放的对话。
2013 2012
党的十八大 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华优秀文化
提纲
教材编写原则及总体设计
(一)编写原则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 在国家意志、社会良序生活的需要与青少
年生命成长之间、青少年自身的学习与生 活需要之间找到一种既科学又艺术的联结 与契合,让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之光照亮生 命、进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 有专题、有渗透,显隐结合、多维展开, 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4.遵循育人规律
• 它指的是特定学习主体进行道德学习与法治学 习的规律。
• 包括:既要和其他学科一样遵循初中学生身心 发展的规律,又要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 展的规律。
• 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学生原有认知,以学生的 困惑和问题为中心,不断探索思考,有效激发 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更符合学生的认知 规律和品德形成规律,便教利学。
义教阶段修订课程标 准
3月《完善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 要》 4月《全面深化课程 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的意见》 ——五个统筹、核心 素养、学业标准
2013 2012
党的十八大 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华优秀文化
➢要求
教材修订中落实的要求
课程标准
✓唯一的、 重要的依据; ✓并非3逐条 对应,有拆 解也有整合。
1
法治教育大纲
✓大纲是对 初中阶段落 实法治教育 的依据; ✓比课标要
广。 2
教育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和优 秀传统文化; ✓党的18大以 来历次会议精 神。
3
改革的要求
✓落实立德 树人,突出 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4
教育改革形势的要求
教育部 司法部 全国普法办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2016 2001
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 全会 把法治教育纳 入国民教育体系
2014 2014
2010
教育改革的 新形势与新
要求 20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义教阶段修订课程标 准
3月《完善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 要》 4月《全面深化课程 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的意见》 ——五个统筹、核心 素养、学业标准
表达; • 在相关链接、活动设计等栏目中采取多种形式
有机渗透。
(二)总体设计
• 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 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 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 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 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 领域,凝练三年六册教材各个单元的学习 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
2.努力体现课程的综合性质
3.力图实现课程功能
• 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专 设课程,它与日常德育以及学校党团少先 队组织教育成为并驾齐驱的三条德育工作 路径。
• 它必须依托相关知识,但根本在于价值观 教育,在于影响人的情感态度行为的改变, 影响人的德性与人格健全。整个教材设计 及教学归宿是超越知识,指向价值教育。
1
法治教育大纲
✓大纲是对 初中阶段落 实法治教育 的依据; ✓比课标要
广。 2
教育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和优 秀传统文化; ✓党的18大以 来历次会议精 神。
3
改革的要求
✓落实立德 树人,突出 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4
➢要求
教材修订中落实的要求
课程标准
✓唯一的、 重要的依据; ✓并非3逐条 对应,有拆 解也有整合。
修订教材具体调整的内容
•彰显生命教育主题(内容和条目,由过去一条增至三条) 突出法治教育(课标内容点增加,采取专册的安排)。
1
•强化公民意识教育(透过法治教育、公共生活、公共精神
教育进行)。
2
• 强调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 对话的意识。
• 增加“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
• 为使教材不再成为学生用来记诵、应对考试的工 具,为了进一步改变简单、表浅、枯燥的德育课 程方式,探索教材的呈现形式,一定意义上说, 就是探索道德价值观学习、法治意识形成、品德 和人格形成的规律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