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总结优化
2012优势病种分析、评估、总结
2012年混合痔治疗难点及解决措施2012年在2011年的基础上,就混合痔的中医诊疗方案进一步完善,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下降。
现就方案实施一年来的情况分析总结如下:一、分析、总结和评估1.混合痔临床表现为、便血、脱出、肛门坠胀、异物感、疼痛、肛周潮湿瘙痒,专科检查指诊和镜检可见肛管内齿线上下同一方位出现肿物。
诊断依据操作性强。
2012年收治混合痔患者50例,临床上诊断率100%。
根据临床表现、查体和舌脉辩证,分为,4型:风伤肠络、湿热下注、气滞血瘀、中气下陷。
直接明了,2012年收治病例大部分为湿热下注型。
2.痔疮术式在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术式变化多。
如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分段切除结扎术、套扎术,pph等术式,各有利弊。
经过我科手术后长期观察及参考外院科研资料,诊疗方案中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配合消痔灵注射术。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是传统经典术式,疗效肯定;消痔灵注射术采用中医“收敛固托”治则,使痔块周围产生无菌炎性反应,促进痔块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化,将脱垂的痔变组织粘连固定于肠壁的肌层,从而达到止血及防止脱垂的目的。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配合消痔灵注射术在防止创面水肿,保护齿线、肛管皮肤、肛门括约肌方面较优于其他术式。
3.中医根据痔疮多属于湿热下注,以致肠癖为痔,术后根据不同时期病情的变化,以采用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益气养血固脱的具体治则。
熏洗法、栓剂、药物涂敷疗法是中医外治代表方法。
熏洗法(亦称坐浴法)是以中药煎汤熏洗肛门会阴部,通过热和药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使气血流畅,达到肿消痛减的目的。
2012年混合痔中医药治疗率达100%,验证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该方案在确保临床疗效的同时,彰显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提升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
4.混合痔术后疼痛、术后尿潴留、排便困难、创面延迟愈合是临床中常见并发症,是困扰临床难题。
2012年我科采用术后热敷、艾灸对术后尿潴留的预防起到一定的疗效;术后换药,创面外敷生肌散加利多卡因凝胶对术后止痛有良好地效果。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一、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咳嗽、哮喘等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热炽盛等导致胃气上逆所致。
治疗原则以和胃降逆、调理脾胃为主,可采用旋复代赭汤、左金丸、理中丸等药物加减治疗。
二、胃炎胃炎是胃黏膜炎症,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湿热、寒湿困脾、胃热炽盛等导致胃失和降所致。
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清热利湿、温中散寒为主,可采用香砂养胃丸、木香顺气丸、附子理中丸等药物加减治疗。
三、胃溃疡胃溃疡是指胃黏膜缺损,主要表现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疼痛。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胃热炽盛、瘀血阻滞等导致胃黏膜腐烂所致。
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清热化瘀为主,可采用康复新液、桃仁承气汤、膈下逐瘀汤等药物加减治疗。
四、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是指十二指肠黏膜缺损,主要表现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疼痛。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热炽盛等导致十二指肠黏膜腐烂所致。
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疏肝和胃、清热化瘀为主,可采用香砂六君子汤、柴胡疏肝散、左金丸等药物加减治疗。
五、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瘀血阻滞等导致大肠传导失司所致。
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可采用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膈下逐瘀汤等药物加减治疗。
六、克罗恩病克罗恩病是一种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肠梗阻等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瘀血阻滞等导致肠腑气机不利所致。
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可采用薏苡附子败酱散、膈下逐瘀汤等药物加减治疗。
七、功能性胃肠病功能性胃肠病是指胃肠镜检查无明显异常,以胃肠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
内科优势病种实施方案
内科优势病种实施方案内科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涉及的病种繁多,其中一些病种由于其特殊性和常见性,被称为内科的优势病种。
对于这些优势病种,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以提高诊疗效率和患者治疗质量。
本文将针对内科的优势病种,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并进行详细阐述。
一、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实施方案包括规范用药、定期随访、生活方式干预等。
在用药方面,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定期进行血压监测,调整用药方案。
此外,通过饮食控制、减轻体重、戒烟限酒等方式,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减轻病情。
二、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实施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
在药物治疗方面,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身体状况,合理选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水平,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量的运动,帮助患者稳定血糖水平,减轻并发症的风险。
三、冠心病。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实施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电监测、心理干预和手术治疗。
在药物治疗方面,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抗血栓、降脂和扩血管药物,定期进行心电监测,调整用药方案。
同时,通过心理干预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减轻心脏负担。
四、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给患者的呼吸功能带来严重影响。
实施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氧疗、呼吸康复和预防接种。
在药物治疗方面,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物等,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调整用药方案。
同时,通过氧疗和呼吸康复,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五、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困扰。
实施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膳食调理、透析治疗和肾移植。
在药物治疗方面,应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定期进行肾功能监测,调整用药方案。
2012年优势病种诊疗计划
2012年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固镇县中医院针推科项痹(颈椎病)一、定义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
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一:中医诊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 ZY/T001.9-94,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电脑工作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脊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痛点封闭无显效,除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外所致的上肢疼痛疾患。
2、体征:颈部僵直、活动受限。
患侧颈部肌肉紧张,棘突、棘突旁、肩胛骨内侧缘以及受累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有压痛。
椎间孔部位出现压痛并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具有定位意义。
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仔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3、实验室及特殊检查: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弧度变直者向后成角,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
2012症瘕病优势病种分析_评估_总结
2012重点优势病种癥瘕病(子宫肌瘤)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优化2012年癥瘕病(子宫肌瘤)的中医诊疗方案比较完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前下降。
现就方案实施一年来的情况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疗效与特色指标的分析与评价1.1临床疗效2012年共收治癥瘕病(子宫肌瘤)病人80例,80例病人中,中医辩证属寒凝气滞证23例,气滞血瘀证35例,痰湿瘀结证12例,毒热郁阻证10例。
均按手术方案治疗,中医药治疗率100%,治愈80例,治愈率100%,总有效率100%。
1.2特色指标的分析与评价癥瘕病(子宫肌瘤)主要是用手术疗法,另辅以中药制剂的口服,中医药治疗率达100%,验证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该方案在确保临床疗效的同时,凸显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提升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
2.并发症的分析2012年与2011年各种数据比较经过1年的临床实践和补充完善,2012年癥瘕病(子宫肌瘤)的中医诊疗方案比较完善,切合临床,特色明显,中医药对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要充分运用中医药特色优势和疗法,不断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该方案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中医药的特色指标,凸显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3.小结:通过诊疗方案,凸显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根据科室中医诊疗方案制定考核措施。
2012年重点优势病种癥瘕病(子宫肌瘤)临床难点及解决方案一、确定难点及确定理由1.确定难点a)术后腹胀,排气、排便困难;b)切口愈合不良c)盆腔粘连2.难点分析部分患者在术后常常出现腹胀,排气、排便困难,切口愈合不良,盆腔粘连,与术中麻醉、手术操作、手术时间长短、患者自身情况(肥胖、体质)、手术创伤有关。
中医认为,术后脾虚有湿,气机湿运有关。
二.难点解决办法1.不断改进手术方法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术式在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术式。
如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各有利弊。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疗效评价总结(消渴病)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疗效评价总结2010年消渴一、临床资料消渴是指患者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复因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所导致的以多尿、多饮、多食、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糖尿病归属于本病范畴。
我科在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消渴患者合计75例,其中男43例,女32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67.7±8.3)岁。
二、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措施治疗消渴能改善患者中医症候,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中医症候疗效为89.5096,后期治疗中,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
三、分析、总结及评价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下肢麻木、冷痛等异常感觉,我科采用中药足浴疗法治疗此病效果明显,具体方药为黄黄60g,丹参、赤芍、川苟、木瓜、伸筋草、透骨草、桂枝等各50g,加水4000m1,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置于专用的木桶内,先熏患肢,待水温降至35~40°C,浸泡双下肢,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浸泡后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足底反射区按摩,按摩力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1个月为一疗程,其临床总有效率为75肌中医症候疗效为87.5096。
但在出现糖尿病危急重症时,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糖尿病足(坏疽)等,患者及家属对使用中药治疗患者病痛的时效性、耐受性差,我们应在临床过程中制定完善的急救措施,从而更好的解除患者病痛。
2011年度疗效评价总结消渴我科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156例消渴住院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治疗根据我科《喘证特色病症诊疗方案》,统计发现运用降糖活血方随证加减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痰瘀互结证70例,总有效率为85.60%,并与单独使用西药对照,结果发现,治疗组在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改善脂代谢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运用七味白术散合生脉饮加减来治疗气阴两虚患者,发现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下降,甘油三酯及胆固醇亦显著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1显著增高。
2012年内科中医喘病优势病种分析改进总结
2012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一、实施情况及疗效分析全年内一科共收治251例喘病住院病人,显效72例占28.68%;有效150例占59.76%;无效29例占11.55%。
风寒束肺21例占8.36%,风热犯肺5例占1.99%,痰湿蕴肺37例占14.74%,水气凌心131例占52.19%,肺脾两虚14例占5.5%,肺肾两虚43例占17.1%。
二、总结及评估在2012年的诊疗方案里,喘病的证型为风寒束肺、风热犯肺、痰湿蕴肺、水气凌心、肺脾两虚、肺肾两虚六型。
我科喘病患者以男性为多,年龄在55-87岁之间,以水气凌心及肺肾两虚居多。
大部分患者为急性加重期,少数为缓解期。
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多采用西药及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中药汤剂用于缓解期的治疗偏多,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作用。
我科使用较多的方剂主要为真武汤,喘促不得卧,浮肿明显,合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并加入细辛、五味子、桂枝。
细辛与五味子合用,一酸一辛,一开一合,一升一降,调节肺气升降开合,且均具温肺散寒之用。
桂枝助心阳和温化水饮。
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心功能有改善,心功能改善为85%,其临床总有效率为88%,中医症候疗效为86%。
三、优化诊疗方案1.去年的中医诊疗方案中,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内容未明确来源于何书,为了方便临床医师对疾病的全面掌握,2013年的诊疗方案里增加了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的出处。
2.实喘中的风寒束肺及痰湿蕴肺证,若风寒失于表散,入里化热,痰湿壅肺化热,即可出现痰热遏肺,故在新的诊疗方案中增加痰热遏肺型,风热犯肺病例较少故删除。
3.难点分析及措施方面再次强调了中医急救手段的正确应用,提出了具体的回阳救逆方法,挽救生命。
4.细化了预防护理内容及分型辨证施护。
牟定县中医医院内一科2013年1月2日。
2012年优势病种疗效疗效评价
药浴专科2012年及201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价2012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和临床疗效分析评价报告根据近一年多对我科常见病种进行分析,我科把骨性关节炎、腰椎病作为优势重点病种,突出藏医诊疗技术,特色鲜明,效优价廉,深受患者好评,现评估分析如下:一、2012年度专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二、2012年度专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情况(一)优势病种的临床疗效标准1、腰椎病的疗效标准①治愈:腰椎病症状消失(或停止发作),具有恢复原工作学习的可能,自知力完全恢复,适应环境良好,无明显个性改变。
②较大好转:颈项强直腰椎疼痛,躬腰不利,髂肌连线处和第十四椎穴位左右各一寸处是黑脉穴,有胀疼感,尤其行走、直立、咳嗽、打喷嚏时腰椎部位疼痛难忍,大腿后部、小腿外侧、足背外侧及拇趾背侧的麻木、疼痛大部分症状消失。
好转:颈项强直,腰椎疼痛、躬腰不利、大腿后部、小腿外侧的麻木等以上2-3个症状消失或好转。
具有参加一定工作的可能,自知力部分恢复,有明显个性改变。
③未愈:以上症状无一改善或加重。
2、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标准①治愈:骨性关节炎的症状全部消失,正常参加生产劳动和日常社交活动。
②较大好转:“隆”症偏盛,口渴、关节发热、关节肌肉萎缩、疼痛、活动受限、触动关节处疼痛加剧、关节屈伸不利、关节肿胀及发痒的症状大部分消失。
好转:以上2-3症状消失或减轻,关节肿胀、疼痛及发痒消失但屈伸不利。
③未愈:以上症状无一改善或加重。
(二)2012年度药浴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藏医临床疗效2012年腰椎病的藏医临床疗效2012年骨性关节炎的藏医临床疗效三、2012年专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评价2012年我科对优势病种藏医诊疗方案进行了广泛临床应用。
(一)临床总体疗效评价2012年我科两个优势病种诊治方案,进行了广泛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疗效。
从上述统计结果表明,专科优势病种临床疗效明显。
(二)各优势病种临床疗效评价(1)腰椎病2012年专科共收治腰椎病156例,其中使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133例,使用率达85 %,实施效果:达到治愈者 79 例,好转者 41 例,未愈者为 36例,总有效率76.9 %;(2)骨性关节炎2012年专科共收治骨性关节炎156例,其中使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133例,使用率达85 %,实施效果:达到治愈者 79 例,好转者 41 例,未愈者为 36例,总有效率76.9 %;收治腰椎病61 例,其中使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50例,使用率达83 %,实施效果:达到治愈者 35例,好转者 16例,未愈者为 10例,总有效率 83.6%;以上可见,该治疗方法对优势病种治疗的特色优势主要表现在:本治疗方法通过优化诊疗方案,进一步突出了藏医辨证施治的方法,以辨证分型论治为主,采用包括藏药汤剂、汤散和中成药及一些外治疗法结合治疗。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分析、总结、评估精品名师资料
201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分析、总结、评估我科自2013年7月底成立以来,对本专科中医优势病种制订了常规治疗方案,并按方案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对于本科中医优势病种要求全程按方案实施,并对方案进行了优化及总结。
通地近半年的实施,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也积累了一些教训,本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讨论,以尽量完善方案,现就优势病种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对方案的实施作出本年度总结。
一.总结:1.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继承发掘发扬整理中医药优势。
通过近一年对方案的实施,全科的医生基本掌握了本科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并用此方案指导治疗,提高了广漠患者对祖国医学的认识和了解,使部分年青患者也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
2.实施方案以来,临床疗效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提高了本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诊疗方案实施情况、疗效分析及优化方案A中风:①诊疗方案实施情况:住院实施率99%。
②疗效分析:中医治疗方法:69例病例中,中药汤剂48例,用中药静脉制剂69例,针灸治疗55例,康复训练57。
就治疗方法看,中药静脉制剂使用广博,下一步继续注重康复器械治疗特色疗法的使用。
③辨证分型:凤阳上扰9例,风痰阻络60例,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真辩证修改分型。
④治疗效果:症状改善率、体征改善率、理化指标率均为87%;⑤治疗周期:平衡13.7天;⑥实施诊疗方案后疗效:临床痊愈率40%,显效率35%,有效率24%,无效率1%、恶化率、死亡率均为0%。
⑦中医特色:中药使用率70%,特色疗法率100%,辩证施治率100%。
⑧存在问题及建议:由于我科室新成立好久,团队年龄整体偏于青年,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缺乏群众信任度,加之我科室中医特色运用比例不够,患者对治疗方法依从性差。
在以后工作中将加大宣传力度,尤其对患者病情进行耐烦、细密解释。
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率。
B眩晕:①诊疗方案实施情况:住院实施率:99%②疗效分析:中医治疗方法:32例病例中,中药汤剂12例,用中药静脉制剂32例,耳穴压豆25例,针灸治疗10例。
2012年内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总结优化
内科中医诊疗方案目录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2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中医诊疗方案〃〃〃〃〃〃〃〃〃〃〃〃〃〃〃〃〃6胃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12附: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胃痛(慢性胃炎)的优化及总结〃〃〃〃〃〃〃〃〃〃〃〃〃〃〃〃〃〃〃〃17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TCD编码: BNF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 编码: J20.901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 )。
(1)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咳嗽为主,或伴有咯痰,或咽干、咽痒,( 3)胸部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X 线有肺纹理增多、增粗。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 年)。
属于急性咳嗽的患者(1)病史:由呼吸道感染引起,或冷空气、粉尘及刺激性气体诱发的一类咳嗽。
(2)主要症状:多表现为咳嗽,或咳白色黏液痰或黄浓痰。
( 3)主要体征: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 4)辅助检查:胸部X 线检查有肺纹理增多、增粗。
(二)证候诊断1.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咯稀白痰,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气粗,喉燥咽痛,痰粘或黄,常伴鼻流黄涕,头痛,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证:咳嗽,少痰,口干,咽干,鼻燥,鼻痒,大便干,夜间咳甚,舌淡红、少津,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和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
知识创造未来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
以下是我根据常见消化内科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的优化建议:
1. 胃炎:中医强调调理脾胃以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建议采用清热
解毒的中药方剂,如黄连汤或半夏泻心汤。
同时,饮食上宜选择容
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 胃溃疡:中医认为胃溃疡多与胃火亢盛、内实外虚等因素有关。
建议采用清热解毒、调和胃气的中药方剂,如胃苏丸或四君子汤等。
此外,饮食上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并注意进食规律。
3. 肠炎:中医强调调理脾胃,增强体质。
建议采用清热泻火、解毒
消肿的中药方剂,如柴胡疏肝汤或黄连解毒汤等。
饮食上应避免油
腻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4. 肠梗阻:中医认为肠梗阻多与湿邪、寒凝等因素有关。
建议采用
祛湿化痰的中药方剂,如云南白药等。
饮食上应避免油腻食物,多
食用温热易消化的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是一般性的中医诊疗方案优化建议,具体的
治疗方案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调整。
此外,中医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1。
2012内科优势病种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中医院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二0一二年肺胀中医诊疗方案肺胀相当于西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心慌等。
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
肺胀是临床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一、诊断本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医内科学(新世纪教材)》进行诊断。
诊断要点:1.有慢性肺系疾患病史多年,反复发作。
2.常因外感而诱发。
其他如劳倦过度、情志刺激等也可诱发。
3.典型者临床表现为咳逆上气,痰多,胸中憋闷如塞,胸部膨满,喘息,动则加剧,甚则鼻煽气促,张口抬肩,目胀如脱,烦躁不安。
病情轻重不一,每因感受外邪加甚而致伴有寒热表证。
4.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
日久可见心慌动悸,面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严重者可出现喘脱,或并发悬饮、鼓胀、癥积、神昏、谵语、痉厥、出血等症。
二、检查1.常规检查:三大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心肌酶、BNP等。
2.专科检查:胸部X线检查及CT检查、痰培养等。
三、治疗方案(一)辨证论治1.外寒内饮证症状:咳嗽,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或有恶寒发热,头痛,头面浮肿等,舌苔白滑,脉浮者。
治法:解表蠲饮,止咳平喘。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麻黄、桂枝、白芍、细辛、干姜、五味子、法半夏、茯苓、杏仁、枳壳、泽泻、丹参、甘草。
加减:痰多胸满不能平卧加葶苈子、枳壳泻肺祛痰;饮郁化热,烦躁而喘加石膏兼清郁热。
2.痰热蕴肺证症状:喘息气粗,胸满,痰黄或白,粘稠难咳,或有发热,微恶寒,口干,馊黄便干,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柴芩温胆汤加减。
柴胡、黄芩、法半夏、陈皮、枳实、竹茹、茯苓、桔梗、浙贝母、杏仁、前胡、矮地茶、甘草。
加减:痰热内盛,痰粘不易咯出者加瓜蒌皮清热滑痰利肺;喘息不能平卧加葶苈子泻肺平喘;饮伤而痰量已少酌减苦寒之味,加麦门冬等养阴。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优化、总结(精品多篇)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优化、总结(多篇)(2)、大便末肛门滴血或粪便表面附着有鲜血。
(3)、可见痔粘膜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有的可见到出血点。
(4)、肛门指检指套上有血迹,并可排除直肠内癌瘤出血。
(5)、直肠镜检查可见到内痔核及出血点。
(6)、必要时做粪便细菌培养、钡剂灌肠造影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一)外治法外治法是采用熏药、敷药、塞药等方法,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表面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
内痔保守疗法既包括了内治法也包括了外治法,两者结合治疗可起到相得益彰、增强疗效的效果。
常于术后给予消肿止痛汤坐盆。
拟方如下:苦参25g芒硝30g花椒20g五倍子20g元胡20g苍术15g侧柏叶15g冰片5g艾叶30g乳香10g没药10g(水煎坐盆)坐浴时间约20至30分钟。
每日1至2次。
(二)内治法(常用于门诊治疗)1、风伤肠络证:症候: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消痔固脱。
方药:槐角丸2、湿热下注证:症候:便血色红,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还纳,肛门灼热,重坠不适,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方药: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三仁丸(《温病条辨》)3、气滞血淤证:症候: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痛疼,甚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消痔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郁金4、脾虚气陷证:症候: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还纳。
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升阳举陷,消痔固脱。
方药:补中益气汤;或用参林白术散5、大肠实热证:症候:口渴喜饮,唇燥咽干,大便燥结,小便短赤,便时出血较多,滴血或射血,血色鲜红,痔核脱出,糜烂不能回缩,灼热疼痛,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心内科优势病种疗效分析及总结
心内科优势病种疗效分析及总结(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优势病种疗效分析及总结(2012):2012年上半年改进措施:在以后的治疗措施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的办法,严格辩证施治,提高中药治疗,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人均费用。
同时配合中医外治法,提高临床疗效。
优化方案:胸痹偏寒重者可酌加乌头10g,附子10g;痰浊重者可酌加炒白术15g陈皮10g;湿热重者可酌加黄连10g,黄芩12g;瘀血重者可酌加蒲黄10g,三七粉4g冲服,等。
但胸痹患者气滞者多见,各证型均可见,可加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品,如川芎15g,香附10g,当归15g,桃仁15g,红花15g之类,因气行则血行,活血必先行气。
风眩:正所谓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风盛者当家搜风通络之品如地龙10g,全虫10g,僵蚕10g;痰重者当加涤痰通络之品如瓜蒌20g,天竺黄15g,胆南星10g;偏虚者当加补阴养血之品如白芍20g,生地10g;瘀血重者加活血化淤之品如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30g 等。
心悸患者气虚,血虚,气滞,痰湿均可见,可酌加补气养血,行气,化痰,祛湿之剂如当归15g,党参20g,川芎15g,香附15g,茯苓20g,泽泻20g 等。
但以虚证者居多,多加养心安神重镇潜阳之品,如酸枣仁30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生石决明30g等。
难点分析:一、风眩(高血压)1、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1)疾病伴随症状与血压的相互影响血压升高为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如眩晕、头痛、失眠、便秘、精神紧张、焦虑等,同时这些症状亦可引起血压升高及并发症的出现,从而使治疗效果不佳。
(2)中药临床应用的局限中医药面对高血压3级、高血压危象、脑出血等需大幅度平稳降压的情况显得束手无策。
(3)西药在防治靶器官损害中的困境在高血压发展过程中,心脑血管病为致残、致死率最高的并发症,而在临床治疗中最为棘手的是无论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脑血管意外或心肌梗死都可伴发应激性溃疡出血,影星西药止血则与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产生矛盾等。
优势病种2012年分析、总结及优化
2012年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及优化
1、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证型分布及治疗结果
2012年我科采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治疗85例:其中血瘀证型32例;寒湿证型7例;湿热证型2例;肝肾亏虚型14例。
总有效率94%。
2、疗效评价
腰痛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在治疗上应坚持非手术为主的原则,尤其要发挥中医传统疗法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优势,只有通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而又影响工作和生活者方可考虑手术。
但必须指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众多,有的治疗效果不佳。
(1)中医治疗腰痛,重视辨证施治,坚持个体化治疗原则,在腰痛治疗上,通过辩证运用口服中药,活血通络,骨健筋韧,以达满意效果。
(2)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如针刀松解、推拿、理疗、中药熏洗等在腰痛治疗上,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3、为进一步提高诊治疗效,优化方案如下:
(1)、加强临床中医辨证施治水平,吸收国内相关科室治疗腰痛的有效经验,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疗效较差的证型进行优化。
(2)、对腰痛采取中药辨证口服、针刀松解、理疗及中药热敷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开展腰痛患者的中医药早期进行干预的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加强运用中药优势。
进行早期干预,延缓和预防病情进一步的发
生与发展。
(4)、定期开展腰痛宣传教育,提高患者颈椎病科普知识,达到早期预防、诊断、治疗目的。
(5)、加强患者自我身体功能锻炼教育,并联合中药辨证施治整体调整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骨伤(针刀)科
2012 12。
2012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
2012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价我科根据实际情况遴选出了2个优势病种,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通过一年的临床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同时,我科在该项工作中尚存在明显的不足,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不断完善。
现将2012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总结如下:肺胀中医治疗方法总结分析一、临床资料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肺气壅滞,气道不畅,胸膺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肺胀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
我科在2012年1月一2012年12月共收治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2例。
其中男58例~女34例,年龄最小50岁~最大89岁。
病程8个月,40年。
二、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肺胀的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7年修订版)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三、疗效评定 (依据《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1、治愈:喘息及其它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
2、好转:喘息及其它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3、未愈:主症未改善或恶化者。
四、结果在92例肺胀患者中~外寒内饮证9人~占9.78%~痰热郁肺证49人~占53.26%~痰瘀阻肺证17人~占18.47%~肺肾气虚证5人5.43%~阳虚水泛证12人13.04%。
92例中治愈16例,占17.39%~好转67例,占72.82%~未愈9例,占9.78%。
五、分析、总结、评价及优化肺胀的本质总属标实本虚,辨治要分清标本主次,虚实轻重。
根据标本虚实,分别选用祛邪扶正。
临床中体会到肺胀的主要特点有二:一是痰邪是主要病理因素,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均密切相关。
所以治疗中祛痰贯穿始终。
二是痰热郁肺证占了较大比重。
所以治疗中应注意清肺泄热与化痰诸法的结合使用。
2012优势病种优化说明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优化说明2012年3月脾胃病科优病种诊疗方案优化说明(2012年)根据诊疗规范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情况,在规范病种、中医病名、诊疗规范体例、疗效评价方法、突出中医特色的治疗、难点及对策的思路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及修订。
一、总结2011年制定的“内二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优点及不足。
(一)与2010年的诊疗方案相比,有以下优点:1.根据当地居民的发病情况和趋势,总结2010年的临床工作,突出了优势病种、重点病种,确定优势病种为2个病种,胃脘痛,胃疡,制定了诊疗方案。
2.进一步规范了病名;3.进一步规范了诊疗规范的体例;4.突出中医特色的中医中药疗法,对中医非药物疗法的进行了发掘;5.体现专科的中医治疗特色和地方特色;6.提高了临床治愈好转率;7.提高了门诊病人数量及住院病人数量。
(二)仍然存在以下不足:1.对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的中医病名有所混淆,均为胃脘痛,在临床容易造成误解;2.缺少疗效评价标准;3.难点分析欠完全准确。
二、对2010年制定的广西扶绥县中医医院内二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进行修订,具体如下:(一)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的共识意见,规范重点病种中医命名:消化性溃疡——胃疡;慢性胃炎——胃脘痛;(二)诊疗规范体例调整如下:1.根据中华中医学会诊疗共识意见调整诊断标准:胃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8年)。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年,黄山)。
胃脘痛——参照“慢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诊断标准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上海)诊断标准诊断。
2.疗效评价标准:胃疡疗效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按症状轻重分为4级(0、Ⅰ、Ⅱ、Ⅲ),积分分别为0分、1分、2分、3分。
2012年优势病种临床疗效评价、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措施和思路Microsoft Office Word 97-2003 文档
2012年中医脑病科对优势病种临床疗效评价、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措施和思路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专病)项目》相关文件及要求,确保重点专科建设顺利进行并取得显著成效,遵从重点专科建设目标和任务,使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按时、按质、按量地开展完成,现将我科优势病种中风、眩晕、头痛,的诊疗情况总结如下。
1.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临床疗效评价、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措施和思路:1.1临床疗效评价2012年1—12月份我科共收住院病人1178例,其中中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410人。
全部病人均采用西医西药、中药、针灸、功能康复锻炼综合治疗。
中药包括中成药辨证施治和中药饮片辨证施治;针刺主要采用头皮针针法、醒脑开窍针法或(和)体针针法。
其中治愈8例,治愈率2.0 %,好转 394 例,好转率96.2%,无效3例,治愈好转率98.2%。
辨证分型:本组病人辨证分型正确为410例,有0例辨证分型不正确,准确率为100%。
有351例服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服用中医治疗率为 85.54%。
在数据上分析诊疗方案疗效可靠。
1.2中医治疗难点1.2.1在所有收治病例中在接受系统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前出现偏瘫侧肢体挛缩或强直的病例数为12例,故如何避免出现上述症状成为治疗中的难点。
1.2.2如何提高中医救治水平,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1.3解决措施和思路1.3.1偏瘫患者的患肢静止、主动及被动时多伴疼痛,在软瘫期时做好正确的患肢摆放尤为重要,给予患侧卧位、健侧卧位或仰卧位摆放,无论哪种卧位均需2小时翻身一次及按摩受压部位。
以上方法需患者及家属配合熟练掌握。
1.3.2加强宣教。
提高人们对中风病发病特点认识,及早就诊、紧急治疗。
全社会及医务人员树立“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功能”的观健康观念。
1.3.3改善医疗条件。
建立快速救治体系,进一步强调卒中单元为神经科急诊超急的意义,不断提高救治质量,力求使中风病人能够在最有效的治疗时间窗内得到有效的救治,从而降低病死率及减轻残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中医诊疗方案目录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 (2)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中医诊疗方案 (6)胃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 (12)附: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胃痛(慢性胃炎)的优化及总结 (17)咳嗽(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咳嗽(TCD编码:BNF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ICD-10编码:J20.9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咳嗽为主,或伴有咯痰,或咽干、咽痒,(3)胸部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X 线有肺纹理增多、增粗。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2009年)。
属于急性咳嗽的患者(1)病史:由呼吸道感染引起,或冷空气、粉尘及刺激性气体诱发的一类咳嗽。
(2)主要症状:多表现为咳嗽,或咳白色黏液痰或黄浓痰。
(3)主要体征: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湿性或干性啰音。
(4)辅助检查:胸部X线检查有肺纹理增多、增粗。
(二)证候诊断1. 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咯稀白痰,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风热犯肺证:咳嗽气粗,喉燥咽痛,痰粘或黄,常伴鼻流黄涕,头痛,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3.风燥伤肺证:咳嗽,少痰,口干,咽干,鼻燥,鼻痒,大便干,夜间咳甚,舌淡红、少津,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和中成药1.风寒袭肺证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麻黄、荆芥、百部、杏仁、紫菀、甘草、陈皮、桔梗、白前。
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玉屏风颗粒等。
2.风热犯肺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桑菊饮。
桑叶、菊花、杏仁、桔梗、连翘、薄荷、苇根、甘草。
中成药:金贝痰咳清颗粒等。
3.风燥伤肺证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推荐方药:桑杏汤。
桑叶、杏仁、沙参、象贝、豆豉、栀子、梨皮。
中成药:养阴清肺丸等。
(二)针灸、穴位埋线、穴位注射、药线点灸根据病情可选择大椎、肺俞、定喘、风门、天突、合谷、尺泽、足三里等穴。
(三)药物贴敷根据病情可辨证选择药物贴敷治疗。
(四)刮痧、拔罐疗法凡士林涂搽后背暴露部位,用刮痧板反复刮、擦背部膀胱经、督脉,以微现红瘀为度,可配合风门、大椎、肺俞等穴闪罐,达到疏通经络、驱散风邪的作用。
每日1~2次。
(五)其他疗法咽痒、咽部不适、咳嗽痰多等症状时,可配合雾化吸入治疗。
(六)健康教育1.生活、饮食指导。
2.心理辅导。
四、难点分析1、有些咳嗽治疗效果不佳,与生活调护不利有关,必须详细交代患者谨记忌食辛辣、肥甘,远烟酒及房事等,有助于人体正气的恢复,是非药物疗法中重要的一环。
2、燥咳者,多于夜间及晨起时发作,此多为营卫二气不和,肺气不利所致,现代医学解释为过敏,一般止咳药和抗生素无效,较为棘手,可用脱敏煎(防风、乌梅、五味子、徐长卿、玄参等)加减,或非那根片等抗过敏治疗,能提高疗效。
五、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以咳嗽症状计分为疗效评价标准。
1、痊愈:咳嗽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后降至0分)。
2、显效: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6~9分)。
3、有效:咳嗽症状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2~5分)。
4、无效:咳嗽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二)评价方法咳嗽症状计分:由患者每天根据自己前24小时的咳嗽症状,对照计分表进行判断及记录:总分值=日间计分+夜间计分。
计分日间咳嗽症状夜间咳嗽症状0 无咳嗽无咳嗽1 1~2次短暂咳嗽仅在清晨或将要入睡时咳嗽2 2次以上短暂咳嗽因咳嗽导致惊醒1次或早醒3 频繁咳嗽,但不影响日常活动因咳嗽导致夜间频繁惊醒4 频繁咳嗽,影响日常活动夜间大部分时间咳嗽5 严重咳嗽,不能进行日常活动严重咳嗽不能入睡中风病(脑梗塞)急性期诊疗方案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TCD编码:D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塞急性期(ICD-10编码:I63.9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1.中经络(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4)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2. 中脏腑(1)痰热内闭证(阳闭):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2)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三、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治疗重在祛邪,佐以扶正,以醒神开窍、化痰通腑、平肝息风、化痰通络为主要治法。
1.中经络(1)风火上扰证治法:清热平肝,潜阳息风。
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后下、石决明先煎、牛膝、黄芩、山栀、杜仲、桑寄生、益母草、茯神、夜交藤。
中成药:天麻杜仲胶囊等。
(2)风痰阻络证治法:息风化痰通络。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
中成药:华佗再造丸等。
(3)阴虚风动证治法:滋阴息风。
推荐方药:镇肝熄风汤。
牛膝、代赭石、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先煎、龟板先煎、白芍、玄参、天冬9g、川楝子、茵陈、麦芽、甘草。
中成药:镇脑宁胶囊、知柏地黄丸等。
(4)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
黄芪、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地龙。
中成药:银杏叶滴丸、养血清脑颗粒、芪参益气滴丸等。
2.中脏腑(1)痰热内闭证(阳闭)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中成药:鼻饲安宫牛黄丸。
(2)元气败脱证治法:益气回阳固脱。
推荐方药:予参附汤加减频服,人参另煎兑服、附子先煎半小时等(二)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1.中脏腑痰热内闭证:选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元气败脱证:选用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
2.中经络(1)可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如: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等。
(2)风火上扰见热证者,选用具有清热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如清开灵注射液等。
(3)风痰阻络痰多者,选用具有清热化痰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如痰热清注射液等。
(4)老年、气虚、阴虚证者,可选用有益气养阴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如黄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
(三)针灸治疗:在病情平稳后即可进行。
按照经络理论,可根据不同分期、不同证候选择合理的穴位配伍和适宜的手法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头皮针、电针、灸法、拔罐等;亦可选用治疗设备辅助治疗,如电子针疗仪、平衡杠、TCD治疗仪等。
(四)推拿治疗依据辨证论治原则,根据肢体功能缺损程度和状态进行中医按摩循经治疗,可使用不同手法以增加全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抑制痉挛和被动运动等。
(五)熏洗、热敷疗法中风病(脑梗死)常见肩-手综合征、偏瘫痉挛状态、瘫侧肢体肿胀等。
可以辨证论治为原则,予活血通络的中药为主加减局部熏洗患肢,或中药药包局部热敷,每日1~2次。
(六)内科基础治疗中经络和中脏腑均采用内科基础治疗,参考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颅内高压和脑水肿、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
(具体内容参照指南原文)(七)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良肢位设定、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体位变化适应性训练、平衡反应诱发训练、语言康复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多项内容。
(八)护理护理的内容包括体位选择、饮食、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皮肤护理、导管护理、血压的调理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
四、难点分析1、偏瘫或昏迷等卧床患者,易发生坠积性肺炎、褥疮、肩-手综合症等并发症,陪人多为非专业护理人员,应加强护理及康复指导,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2、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预防保健意识不强,生活方式(吸烟、饮酒)改变配合欠佳,主管医师务必向其讲解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愈后、预防、保健等常识,使其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引起重视,从而能主动地配合治疗。
积极引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及咨询,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和面对疾病。
五、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中医证候学评价:通过《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动态观察中医证候的改变。
(二)评价方法在患者入院、出院时,针对患者症状、体征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1、治愈:血压稳定,神志清晰,肢体语言功能恢复较好,基本能自理。
2、好转:意识转清,肢体言语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
3、无效:症状、体征无缓解,甚至恶化。
胃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痛(TCD编码:BNP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编码:K29.5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