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自然地理学重点
武汉大学自然地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1、地理学的学科体系: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2、自然地理学的性质:综合性、区域性、环境性、系统性。
地理学的本质特性:环境性、系统性1、综合性:综合性是指自然地理学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的特性。
2、区域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的本质特性, 区域特征、区域联系与区域分异规律为主研究对象。
3、环境性:人类生存环境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与内容。
4、系统性:地球表层环境就是一个系统,可以称之为地球表层系统。
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与结构功能性。
第二章岩石圈3、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1、地壳2、地幔 3、地核4、主要的造岩矿物及性质5、岩石分类及特征(1)岩浆岩(火成岩)侵入岩:深成岩和浅成岩的特征喷出岩: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2)沉积岩层理: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化石:(3)变质岩: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岩的特征:板状、片状、片麻状6、地质作用的概念、分类和相互关系,为什么说内力地质作用是第一营力,外力地质作用是第二营力?内、外力地质作用互有联系,但发展趋势相反。
内力作用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复杂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壳原有的组成和构造改变,夷平地表的起伏,向单一化发展。
一般来说,内力作用控制着外力作用的过程和发展。
7、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1)构造运动定义: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促使岩石圈发生变位和变形以及大洋底增生和消亡的地质作用。
构造地貌:第一级:星体地貌,如大陆和大洋;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如山地、平原、盆地、高原等;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由不同地质构造和不同岩层的差别抗蚀能力而表现出来的地貌。
根据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岩石圈物质沿地球表面切线方向运动。
作用形式:水平挤压或引张力作用结果:使地表产生巨大的起伏,并形成大型的褶皱和断裂,又叫造山运动垂直运动:岩石圈物质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
作用结果:地壳大面积的上升和下降,形成大型的隆起和凹陷,产生海侵和海退现象,又成为造陆运动。
自然地理学重点知识点
自然地理学重点知识点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
以下是一些重点知识点:一、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天体的关系是理解地球环境的基础。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地球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和适宜的位置,这为生命的诞生和演化提供了条件。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层能量的主要来源。
太阳活动如黑子、耀斑等会对地球的磁场、气候和无线电通讯产生影响。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也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产生了地转偏向力,影响大气环流和洋流的方向。
公转则形成了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薄壳,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则分为外核和内核。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称为板块。
板块在软流圈上漂移运动,相互碰撞、挤压或分离,从而导致了地震、火山活动和山脉的形成。
褶皱和断层是地壳运动的常见表现形式。
褶皱是岩层在水平挤压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而断层则是岩层断裂并发生位移。
三、大气圈与气候系统大气的组成包括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
大气的垂直分层从下往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是大气最底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平稳,适合飞机飞行。
大气环流是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形成了低纬、中纬和高纬的环流圈,而季风环流则与海陆热力差异和行星风系的季节移动有关。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气候的形成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湖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重要知识点解析
湖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重要知识点解析地理学作为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主要研究地球表层以及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湖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过程中,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是两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重点解析湖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中关于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重要知识点。
一、人文地理1. 城市化与城市结构演变湖北省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结构也在不断演变。
重点复习湖北省的城市化进程、城市间的空间格局和湖北省主要城市的发展特点。
2. 人口与人口分布湖北省的人口密度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长江沿线,特别是武汉地区。
复习重点包括湖北省的人口发展趋势、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以及人口迁移对湖北省的影响。
3. 经济与产业布局湖北省的经济发展比较快速,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导,以武汉为核心的经济圈辐射全省。
复习要关注湖北省的重要产业以及经济发展对人文地理的影响。
4. 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湖北省的城市问题主要集中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方面。
复习时需要了解湖北省的城市规划和城市问题解决的措施。
二、自然地理1. 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湖北省地形地貌丰富多样,包括平原、山地、丘陵等。
复习时要了解湖北省的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地质构造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2. 气候与气象灾害湖北省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但也存在着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
复习时要关注湖北省的气候特点以及气象灾害的影响和防范措施。
3. 湖泊与水系湖北省拥有众多湖泊和重要水系,包括洞庭湖、长江等。
复习时要熟悉湖北省的湖泊特点、水系分布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 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湖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但也面临着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问题。
复习时要了解湖北省的资源分布与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通过对湖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中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重要知识点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湖北省的地理特点、发展现状以及相关问题。
同时,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地理学知识与湖北省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深入思考地理学在湖北省发展中的应用与意义。
地理学专业湖北省考研重点知识点速查手册
地理学专业湖北省考研重点知识点速查手册一、自然地理学知识点1. 地球的结构与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各层之间存在不同的物质组成和性质。
2. 岩石与矿产资源常见岩石类型: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等,它们的形成与地质作用密切相关。
湖北省矿产资源:以铁、锰、钨、锡、钼等金属矿产为主,还有煤炭、石灰石等非金属矿产。
3.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湖北省常见自然灾害:洪涝灾害、地震、山体滑坡等,需要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二、人文地理学知识点1. 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包括城市用地布局、建筑风格、交通网络等规划内容,旨在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功能。
2. 人口与城市化湖北省人口分布与迁移:以武汉、宜昌、襄阳等城市为中心,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城市群。
3. 经济地理学湖北省的经济地理特点:以工业为主导,农业和服务业也具有一定的发展,特色产业包括汽车制造、钢铁生产等。
三、地理技术与方法1.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在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卫星图像等获取地表信息,辅助地理分析和资源调查。
2. 地图制图与测量地图制图技术:通过测量、绘制、编辑等步骤制作地理信息图,包括等高线图、地形图、气候图等。
3. 地理统计与分析地理统计方法: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揭示地理现象间的关系,并为地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湖北省特色地理知识点1. 长江与洞庭湖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经过湖北省境内,流经武汉市;洞庭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位于湖北省南部。
2. 大别山与武当山大别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革命圣地之一;武当山是中国道教圣地,也是湖北省的旅游景点之一。
3. 三峡大坝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三峡段,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湖北省的标志性建筑。
无论是自然地理学的知识点,还是人文地理学、地理技术与方法,以及湖北省的特色地理知识点,对于地理学专业的考研学生来说,都是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
希望通过本手册的整理,能够帮助考生迅速查找到相关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顺利备考。
湖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湖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的形态、气候、水文、岩石圈、动植物等自然现象。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理学帮助我们了解并解释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然环境,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为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二、自然地理的主要内容1. 地球形态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等多个层次组成。
地球表面有陆地和海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占71%。
2.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平均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湿度等因素。
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气象要素、气象仪器和气象图等。
3. 水文水文是研究地球上的水资源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个方面。
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湿地等,地下水存在于地下岩层中。
4. 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上最外层的一层,包括地壳和上部的岩石圈。
地壳是地球上最薄的一层,分为陆壳和海壳。
5. 动植物地球上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它们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
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植物包括食草动物、灌木、乔木等。
三、湖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重点知识点1. 湖北省的自然地理特征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东临江西、安徽,南接湖南,西南与重庆接壤,西北与陕西、河南相连,北邻河南。
湖北省地势较高,地形复杂多样,包括武夷山、衡阳山等著名山脉,另外还有洞庭湖、长江等重要水域。
2. 湖北省的气候特点湖北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全省年均气温在15℃左右,年降水量约为800-1200毫米。
气候因子对湖北省的农业生产和自然灾害有重要影响。
3. 湖北省的水文特点湖北省地势较高,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
自然地理学重点笔记摘抄(3篇)
第1篇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的科学,它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球的陆地、海洋、大气、生物等自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以下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些重点笔记摘抄:1.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是指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交集区域,是地球上生命活动和人类活动的场所。
2. 地球圈层结构:地球圈层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
3.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的总体,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4. 地理环境差异性:地理环境差异性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在不同地区、不同地带之间的差异,表现为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5. 地理环境规律性:地理环境规律性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在空间分布、时间演变等方面呈现出的规律性,如地带性、垂直性、周期性等。
6. 地理环境形成因素:地理环境形成因素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指地球内部的热力、构造运动等,外力作用主要指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等。
7. 地理环境演化:地理环境演化是指地球表层自然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二、自然地理要素1. 大气:大气是地球表面最外层的气体层,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大气具有保温、调节气候、提供氧气等作用。
2. 水圈:水圈是指地球上所有水体组成的系统,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等。
水圈具有调节气候、提供水资源、塑造地貌等作用。
3. 岩石圈:岩石圈是指地球表面以下,包括地壳和上部地幔的部分。
岩石圈具有塑造地貌、提供矿产资源等作用。
4.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体。
生物圈具有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物资源等作用。
5. 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天气状况的统计平均值,包括气温、降水、风向等。
气候对地球表层自然要素的分布和演化具有显著影响。
6. 地形: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包括山脉、平原、丘陵、盆地等。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地球基本概念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是我们生存的家园。
其表面大部分是水,陆地面积比例较小。
地球是由内核、地幔、地壳组成的。
内核是最内部的部分,由固态铁镍合金组成。
地幔是介于地核与地壳之间的部分,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
地壳是最外部的部分,分为大陆地壳和洋壳。
大陆地壳主要有花岗岩和沉积岩组成,洋壳主要是玄武岩。
地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具有自行调节的能力,并且平衡循环。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即一天,每天地球自转一周的运动使得地球的各地区交替出现白天和夜晚。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即一年。
地球公转使得地球的四季变化。
此外,地球还有章动、岁差和进动等运动。
三、地理环境要素1. 大气圈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主要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跃层和吸收层。
大气层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大气圈的主要现象包括大气运动,如风、雨等。
大气圈中的臭氧层可以保护地球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2. 水圈水圈是地球上水的总体称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水汽等。
水圈是地球上极其丰富的资源,也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
水圈的运动主要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下水运动等。
3.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主要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和沉积岩组成。
大陆地壳地势高,山地居多。
海洋地壳主要是玄武岩组成,地势低,海水深广。
地球表层的地形和地势对气候和生态环境也有重要影响。
四、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地球表层的物貌形态,是地表地理环境受到大地构造、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影响所形成的地形面貌。
地形地貌的类型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台地等。
2. 气候气候是地壳与大气所共同形成的微气候长期统计特点的总和。
主要包括降水、气温、气压、湿度等。
武汉大学自然地理学(真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它有哪些基本特征?(10p,2007)由分布在地球表层附近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彼此相互接触,甚至呈交错或重叠分布,使这些圈层中的水、空气、岩石和有机体互相包容互相作用,共同形成一个复杂的物质体系,它们之间通过能量流通和物质传输,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并以自身特有的矛盾和规律,独立存在于地球体之中,构成了一个在性质上不同于地球所有其他圈层的特殊圈层,这个圈层就是自然地理环境。
它基本特征有:整体性区域性系统性2.试述自然地理学在“统筹人与自然,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19p,2007)3.人类活动对地表自然环境有何影响?自然地理学在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能有何作为?(15p,2004)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作用与影响越来越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改变地表环境的结构人类的活动,改变了地表环境的结构。
比如,毁林垦种使森林变为农田,城市建设使森林、草地或者农田变为混凝土为主的地面,过度放牧或开垦使草原变为荒漠,水库的建设使旱地变为水面,干旱区节水灌溉技术使戈壁、荒漠变为良田,如此等等。
(2)改变地表环境演化的方向温室效应(3)改变了地表环境变化的速率土壤侵蚀(4)改变了地表环境的物质循环水的控制:跨流域调水,改变了两个流域水分的循环CO2的增加破坏臭氧层水体富营养化水库>增加水分蒸发,改变水循环(5)改变了地表环境的能量平衡改变了地面的反射率,沙漠化,城市热岛、水库、温室效应(6)对资源的消耗与破坏水资源、土地资源,化石燃料从目前来看,自然地理学主要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1)弄清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2)弄清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评估、预测与规划,从而为环境的管理、优化、调控,为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参考(3)弄清地球表层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为灾害预测、减灾防灾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学自然地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地理学自然地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包括地理要素的形成、分布、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等。
下面将对自然地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 大地形:包括地球表面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湖泊、海洋等。
地形对气候、植被等自然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气候与气象:研究地球大气层的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
3. 生物地理学:研究动植物的分布规律、物种多样性及其形成原因,揭示生物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4. 土壤与地表水:关注土壤的类型、质地、成因和利用情况,以及地表水的分布、来源和利用等。
5. 自然灾害:研究地球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等的发生机理、预防措施和减灾方法。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1. 地壳:地球最外部的固体壳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大约厚度为5-70公里。
2.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是包围地核的一层固体壳层,厚度约为2900公里。
3. 地核:位于地幔之下,包括外地核和内地核,呈液态和固态,直径约为3486公里。
三、地球的外部结构1. 大洋和大陆:大洋由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组成,占地球表面积的71%;大陆包括陆地和岛屿,占地球表面积的29%。
2. 大气层: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中气层和热层。
大气层是地球与宇宙空间相隔的气体包层,起到保护地球和调节气候的作用。
3. 水圈:地球上的水分为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等形式,构成水圈。
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循环系统,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气候有重要影响。
四、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1. 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地球在自身轴上的旋转运动,一天24小时完成一次;地球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年365.25天完成一次。
2. 季节变化: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度和地球自转产生了季节的交替变化,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第五章 自然地理学地貌(上)(武汉大学)
1 风化作用
风化壳
风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 面者,就是风化壳(残积物)。 基本特征: • 风化壳空间上分布呈不连续性,厚度差异也很大,厚 者可达100~200m,薄者不足1m; • 组成物质以粘土和碎屑为主,也可包括少量残存液体; • 结构疏松,表层分散性强,分解程度高粒径细,中下 层相反,但不具有类似沉积岩的层理; • 发育和保存均较好的风化壳,可以划分强度风化,中 度风化和微风化三个层带。
风化作用类型
物理风化:又称为机械风化或崩解。它是一个岩石由整 体破裂为碎屑,裂隙、空隙和比面积增加、物理性质发 生显著变化而化学性质不变的过程。 化学风化: 是指岩石在大气、水与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 进而形成化学组成与性质不同的新物质的过程。又分为 水化作用、水解作用和氧化作用。
1 风化作用
1 风化作用
生物在化学风化中的作用:生物在风化中除机械的破坏 作用外,对化学风化也起很重要的作用。 • 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氧和二氧化碳,是化 学风化中的两个重要反应剂。
• 植物通过根的分泌与吸收,对周围矿物的分解与元素 的迁移也起不小的作用。 • 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经微生物的分解转化形成的各种 具有高度化学活性的可溶于水的化合物,加速了化学 风化的进行。
(一)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 化; (二)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 (三)地貌对生物界的影响; (四)地貌对自然界地域分异的影响; (五)地貌对土地类型分化的影响。
第二节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1 风化作用 2 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
1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风化过程):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 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 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自然地理学》全书重点
自然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其研究的空间范围既不是地球固体部分的最内部,也不是地球气体部分的最外层,而是接近地球固、液体表面,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球表层(上至大气圈对流层顶部,下至沉积岩底部)。
绪论一、“地球表层”特征●地球表层是物质三态存在和相互转化的场所●地球表层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地球表层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地球表层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地球表层是循环发展的动态系统(包括地质大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二、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球表层环境,它包括人类社会及其周围的各种地理事物,具有独特的地理结构和形式。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1. 自然环境是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自然环境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干扰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两部分:●天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人为环境(次生自然环境)●天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即指那些只受人类间接的或轻微影响的,而原有自然面貌基本上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
●人为环境(次生自然环境),即指那些自然条件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自然地理环境。
2. 经济环境是经济活动的环境,包括自然资源、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及与经济有关的技术条件等。
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地理环境。
它主要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的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和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3. 社会文化环境是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的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涉及社会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
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类社会本身所构成的一种地理环境。
第一章地球宇宙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物质世界,包含着无数的天体和极其广阔的空间。
武汉大学20个国家重点学科完全名单
227
120502情报学★
158
228
120503档案学
159
229
120599出版发行学◇B
160
230
120599信息资源管理◇B
另:
专业学位
1
法律硕士
2
工商管理硕士(MBA)
3
工程硕士
4
公共管理硕士(MPA)
5
临床医学硕士
6
口腔医学硕士
7
会计学硕士(MPACC)
8
在职人员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
19
020205产业经济学
17
20
020206国际贸易学
21
020209数量经济学
22
020299金融工程◇S
03法学
0301法学▲
18
23
030101法学理论
19
24
030102法律史
20
25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21
26
030104刑法学
22
27
030105民商法学
23
28
030106诉讼法学
100706药理学
1008中药学
213
100800中药学◇S
12管理学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
144
214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2工商管理▲
145
215
120201会计学
146
216
120202企业管理
147
217
120203旅游管理
148
218
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
149
219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总结一、绪论部分主要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杨达源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是”气水土生地“的运动及其相互间的复杂关系,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发展变化,以及在不断增强的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种种变化。
(来自于杨达源版自然地理学内容简介部分)伍光和版: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所谓地球表层,实际上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源于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绪论)二、绪论部分例题例题1.大学《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处理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试举例说明,在人类活动影响越来越深刻情况下,过去所说某“规律”,现在已不再具有实际意义与价值?(10+10+20)【答】(1)研究内容: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门学科,起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包括人周围由“气、水、土、生、地”的物质与物质运动,以及由“气、水、土、生、地”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共同构成的自然环境。
(2)处理问题的思路:自然地理学处理问题的思路多样,基本的思路可以概括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统计,记录)总结并找出原因或解决方法。
例如,我们在探究长江三峡大建成的影响时,首先要分析在“气水土生地”这几个方面可能分别造成了哪些影响(展开),并根据记录的数据,以及居民问卷等了解具体情况,并基于调查分析结果进行未来的规划,以及可能发生的问题的防护措施。
(3)“规律”是指除人以外,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动态、平衡调节规律。
这里所举的例子为生态平衡被打破的澳洲兔灾案例。
例如,在人类未将兔子引入澳大利亚之前,澳大利亚整个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处于良性循环的过程。
但当人类讲兔子带入澳大利亚,由于缺乏天敌,导致兔子过度繁殖,破坏了大面积草场,草场退化又进而导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的加重,进而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到了原有的动态平衡,打破了原有的自然环境自身调节机制。
大学自然地理学必背知识点
大学自然地理学必背知识点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环境的形成与演变规律。
学习自然地理学的过程中,有一些必备的知识点,下面将逐步介绍。
第一步:认识地球的构造和特点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构造和特点是自然地理学的基础。
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层,地幔位于地壳下方,外核和内核则位于地幔之下。
此外,地球还有一个特点是其表面被大量的水覆盖,形成了海洋和陆地。
第二步:了解地球的运动与变化地球不仅有自转运动,还有公转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的表面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而公转则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此外,地球的运动还导致了地理环境的变化,如板块构造运动导致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发生。
第三步:掌握气候与气象学知识气候是地球表面大气长时间的天气状况统计,而气象学则研究短期天气现象。
了解气候与气象学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气候变化和天气预报等。
例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不同的气候类型,以及气候变暖和全球变化等重要问题。
第四步:研究地理环境与生态系统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因素,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了解地理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研究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等问题。
例如,热带雨林、草原和沙漠等不同的生态系统,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第五步:认识地理资源与环境保护地球上的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等。
了解地理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情况,有助于我们认识资源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同时,也要关注环境保护问题,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
第六步:学习地质学知识地质学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地球的构造、岩石、地壳演化等。
了解地质学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等。
例如,地球内部的构造、地球的岩石类型和地球表面的地貌变化等。
总结:大学自然地理学必备的知识点包括地球的构造与特点、地球的运动与变化、气候与气象学、地理环境与生态系统、地理资源与环境保护、地质学等。
第一章自然地理学_地球(下)(武汉大学)
上地幔 地 幔 下地幔
地核
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
3 地球的外部构造
地球的外部构造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 地球的外部构造
2 地球的内部构造
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 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差 异和变化,地球固体 地表以内分为地壳、 地幔和地核。
2 地球的内部构造
圈层名称 地壳 深度(km)
地表 | 莫霍洛维奇面
35 | 1000km 1000km | 古登堡面 古登堡面以下 (至地心)
特征
1.由岩石组成,由表及里分别为风化壳、沉 积岩层、硅铝岩层和硅镁岩层。 2.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2 海陆起伏曲线
大陆面积愈大,其平均海拔愈高。这是由泛系结 构所决定的泛了泛对称 性。表明了泛对称现象的普遍性。 为了形象的表示地球上各种高度和深度的对比关 系,根据陆地等高线和海洋等深线图,计算各高 度陆地和各深度海洋所占的面积或占全球总面积 的百分比汇出曲线,即海陆起伏曲线。
2 海陆起伏曲线
3 岛屿
同样被海洋所环绕,但面积远比大陆小的小块陆 地,称为岛屿。分为大陆岛和海洋岛两类。 大陆岛:位于大陆附近并在地质构造上与相邻 大陆有密切联系。例如马达加斯加岛,斯里兰 卡岛、格陵兰岛、我国的台湾岛,海南岛等。 海洋岛:面积比大陆岛小,与大陆在地质构造 上没有直接联系,也不是大陆的一部分。按其 成因可分为火山岛和珊瑚岛两类。
4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 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并且在交换和循环中伴 随着信息的传输。 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尽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有可能潜入深海 或上升至宇宙空间,但地表仍然是人类活动的 基本场所。
湖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要点总结
湖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要点总结一、自然地理概述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及其相互关系。
它包括地理形态、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湖北省考研地理学中的自然地理要点,本文将对自然地理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整理。
二、地形地貌1. 湖北省地形特点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其地形主要特点是“南高北低”。
南部以湖泊和丘陵地形为主,而北部则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同时,湖北省的地形还呈现出东部高,西部低的趋势。
2. 湖北省地貌类型湖北省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喀斯特地貌、丘陵地貌、河谷地貌、平原地貌等。
其中,以喀斯特地貌和丘陵地貌最为突出。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湖北省的西部,形成了众多的喀斯特洞穴和地下河流。
丘陵地貌则广泛分布于湖北省的南部。
三、水文地理1. 湖泊湖泊是湖北省的一大特色,主要有洪湖、葛洲坝水库、武汉东湖等。
洪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葛洲坝水库是世界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
这些湖泊不仅对湖北省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也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2. 河流湖北省的重要河流有长江、汉江、淮河等。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
长江是湖北省的主要交通要道,对当地经济和交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四、气候特点1. 湖北省气候带湖北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较大。
冬季相对寒冷,夏季相对炎热。
同时,湖北省的气候也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南部气温略高于北部。
2. 湖北省降水分布湖北省的降水分布不均,年降水量以南部较多,北部较少。
主要降水期为夏季,且夏季降水量较多,尤其是雷雨天气。
五、生物地理湖北省的生物地理特点主要表现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湖北省各地具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和动植物种群。
其中,武当山是湖北省重要的生物保护区之一,拥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六、总结湖北省的自然地理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理、气候特点和生物地理。
深入了解和掌握湖北省的自然地理要点,对于应对湖北省考研地理学的考试是非常重要的。
湖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重要概念速查
湖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重要概念速查一、地理学的定义与基本概念(300字)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与人文现象的科学,包括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两个大的领域。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要素,如陆地、水域、大气、气候、植被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人文地理学则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
地理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科学,与其他科学学科存在紧密联系,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二、地球的结构与构造(500字)1. 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每一层具有不同的特点。
地壳位于地球表层,厚度约为5-70公里,主要由岩石构成。
地幔则位于地壳下方,厚度约2900公里,主要由固态岩石和部分流动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最深处,分为外核和内核,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2. 地球构造:地球的构造主要包括板块构造和地层构造。
板块构造是指地球表面的板块以不同速度运动,相互碰撞、离散或相互滑动,形成的地质现象。
地层构造则是指地球表壳内的地层分布及其变化规律,主要依据岩石的年代学研究。
三、地理要素与地理景观(700字)1. 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包括陆地、水域、大气、气候、植被等。
陆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形成的地理要素,包括山脉、高原、平原、沙漠等不同形态的地貌;水域包括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要素;大气是指地球周围的气体层,包括空气、气压、气温等;气候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天气状况的总体表现;植被是指陆地上植物的总称,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
2. 人文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主要包括人口、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等。
人口是指生活在某一地区的人的总数,人口分布不均匀;城市是人类聚居区域,集中了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交通是人类活动的一种方式,包括陆路交通、水路交通、空中交通等;工业是指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加工和生产的活动;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土地和气候等资源从事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的活动。
武汉大学自然地理学重点
岩石的相互转化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又叫做岩石的循环或地质循环(图):沉积岩变质可以形成变质岩,熔融再凝结就会变为火成岩;火成岩变质可以形成变质岩,风化、分解、搬运、沉积、固结就会转化为沉积岩;变质岩熔融再凝结也会变为火成岩,风化、分解、搬运、沉积、固结也会转化为沉积岩。
“南极臭氧空洞”的形成及变化的原因,是一个十分有争议的课题,至少在目前还无法完全弄清楚。
比较有影响的推测有四种:①与太阳活动周期有关;②与当地天气动力学过程有关;③与火山活动以及④与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氯化物进入大气层有关。
全球气温水平分布有如下特点:①赤道地区气温高,向两极逐渐降低。
②等温线并不与纬度圈平行,而是发生很大的弯曲。
③全球最高温度带并不是出现在地理赤道上,而是出现在10°N附近的热赤道上,显示了云量对太阳总辐射的影响。
④南半球不论冬夏最低气温都出现在南极。
⑤大陆中纬度西岸气温比同纬度的东岸高,主要是受洋流的影响。
(注:40°N-40°S正好相反)“城市热岛”和“城市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及交通工具每天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的温度高于周围的郊区和农村,尤如一个温暖的岛屿,称为“城市热岛”。
城市热岛的成因:城市温室气体浓度高;人为热量:由交通工具排放的热量由工业活动排放的热量由商业活动排放的热量由居住生活排放的热量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当大气环流较微弱时,常常引起空气在城市地区上升、郊区下沉,使得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或“城市热岛环流”;使城市气候舒适度变差;加重能源消耗(比如增加对降温电器的使用);加重空气污染;增加水资源消耗;增加病菌繁殖的条件;对城市生存物种会影响生态平衡。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厄尔尼诺年,东亚季风减弱,中国夏季主要季风雨带偏南,江淮流域多雨的可能性较大,而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到河套一带少雨干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的相互转化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又叫做岩石的循环或地质循环(图):沉积岩变质可以形成变质岩,熔融再凝结就会变为火成岩;火成岩变质可以形成变质岩,风化、分解、搬运、沉积、固结就会转化为沉积岩;变质岩熔融再凝结也会变为火成岩,风化、分解、搬运、沉积、固结也会转化为沉积岩。
“南极臭氧空洞”的形成及变化的原因,是一个十分有争议的课题,至少在目前还无法完全弄清楚。
比较有影响的推测有四种:①与太阳活动周期有关;②与当地天气动力学过程有关;③与火山活动以及④与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氯化物进入大气层有关。
全球气温水平分布有如下特点:①赤道地区气温高,向两极逐渐降低。
②等温线并不与纬度圈平行,而是发生很大的弯曲。
③全球最高温度带并不是出现在地理赤道上,而是出现在10°N附近的热赤道上,显示了云量对太阳总辐射的影响。
④南半球不论冬夏最低气温都出现在南极。
⑤大陆中纬度西岸气温比同纬度的东岸高,主要是受洋流的影响。
(注:40°N-40°S正好相反)“城市热岛”和“城市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及交通工具每天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的温度高于周围的郊区和农村,尤如一个温暖的岛屿,称为“城市热岛”。
城市热岛的成因:城市温室气体浓度高;人为热量:由交通工具排放的热量由工业活动排放的热量由商业活动排放的热量由居住生活排放的热量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当大气环流较微弱时,常常引起空气在城市地区上升、郊区下沉,使得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或“城市热岛环流”;使城市气候舒适度变差;加重能源消耗(比如增加对降温电器的使用);加重空气污染;增加水资源消耗;增加病菌繁殖的条件;对城市生存物种会影响生态平衡。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厄尔尼诺年,东亚季风减弱,中国夏季主要季风雨带偏南,江淮流域多雨的可能性较大,而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到河套一带少雨干旱。
拉尼娜年正好相反。
②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冬季,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减少,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增多,冬季青藏高原多雪。
拉尼娜年的秋冬季我国降水的分布为北多南少型。
③在厄尔尼诺年我国常常出现暖冬凉夏,特别是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偏低,出现低温冷害的可能性较大。
拉尼娜年我国则容易出现冷冬热夏。
④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厄尔尼诺年比常年少,拉尼娜年比常年多。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
瓦克环流由于赤道太平洋地区存在着大尺度东西向热力不均匀,正常年份西暖东冷,海气相互作用,产生大气沿赤道方向的气压差,海平面的气压梯度是向西的,气流向西流动,一直到达温暖的西太平洋,并在那里从温暖海水中得到充沛的水汽供应,被加热变成一支湿热的大尺度上升气流,当它上升到对流层上层之后,由于水平气压梯度是向东的,因而折向东流去,最后在南美洲以西的洋面下沉,形成一个东西向的闭合热力环流圈。
热源地区空气上升流到热汇地区下沉,地面吹东风,高空吹西风,称瓦克环流。
①高原内部降水量随海拔增高而递减。
②山地降水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但有一个最大降水量高度,超过此高度,山地降水不再随高度递增,最大降水高度因气候干湿而异。
③迎风坡多雨为“雨坡”,背风坡少雨,为“雨影”。
④山地多夜雨。
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1)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青藏高原地面气温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冬季高原气温偏低,夏季偏高。
冬季青藏高原是冷源,四周大气向高原地气系统输送热量,以12月、1月份为最大。
冬季青藏高原的冷区偏于西部。
(2)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机械阻挡作用①阻碍寒流:冬季从西伯利亚西部入侵我国的寒潮,一般都是通过准噶尔盆地经河西走廊、黄土高原从东部平原南下,导致我国热带、副热带地区的冬季气温,远比受青藏高原屏障的印度半岛北部为低。
②阻挡暖湿气流北上:夏半年,青藏高原对南来的暖温气流的北上,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
使位于高原以北的我国新疆、青海气候干旱,而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印度河流域湿润多雨。
不过暖湿气流一般具有不稳定性层结,比冷空气容易翻过山地,故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气候仍比较湿热。
使西风气流产生分支绕流①青藏高原对西风气流还会产生分支作用。
冬季、西风气流受到青藏高原阻挡被迫分支,分别沿高原绕行,因此,高原北半部冬季各月西北侧暖于东北侧,高原南半部东南侧暖于西南侧。
②南支西风槽的强弱和进退变化,决定于高原的热力和动力的综合作用。
它对东亚和南亚夏季风的强弱、迟早、进退有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大范围的天气和气候。
洋流分布有以下特点:以南北回归线的副热带高压为中心形成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以北半球中高纬海上低压区为中心形成的气旋型大洋环流。
南半球中高纬度为西风漂流。
在南极大陆形成绕极环流。
北印度洋形成季风环流。
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形成反时针方向的东北季风漂流;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形成顺时针方向的西南季风漂流。
影响中国的洋流有黑潮及季风漂流等。
印度洋洋流北印度洋季风漂流●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形成东北季风漂流;逆时针●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形成西南季风漂流。
顺时针河槽调蓄作用:涨水过程中,河水补给地下水,此外河网本身可以滞蓄一部分水量。
因此,对同一时刻而言,出水断面以上坡面汇入河网的总水量必然大于通过出口断面的水量;而在落水过程中,与此相反,即出口断面以上汇入河网的总水量小于出口断面的水量。
这种现象称为河槽调蓄作用。
四、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海洋本身构成了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2、海洋借助自己与大气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间接影响气候和受气候影响的各种自然现象3、海洋中运动着的水体-洋流与气候的关系非常密切五、海平面变化全球海平面变化指全球平均海平面的升降值。
原因如下:大洋盆地容积的变化,主要由构造作用引起;大洋水体积变化,主要是冰川的推进与收缩作用引起;大洋物质分布的变化引起的洋面变化;动力作用,如气象、水文、引力的变化引起的海平面变化。
海洋荒漠化是指在人为作用下海洋(及其沿海地区)生产力衰退的过程,即海洋向着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我国海洋荒漠化的具体表现:沿海滩涂湿地面积大规模缩小;红树林的破坏;珊瑚礁的破坏;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过度;海洋环境污染。
沼泽的基本特征: 地表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其上生长湿生植物或沼生植物;有泥炭积累或无泥炭积累,但有潜育层存在。
沼泽形成的自然条件: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表组成物质粘重不易渗透。
所以沼泽主要分布在冷温或温湿地带。
南极冰盖南极冰盖使南极地区形成稳定的高压中心,强大的冷高压使南极地面的盛行南风和东南风,以致有“风极”之称。
同时稳定的冷高压使气旋很难深入南极大陆,故在南极中心部分年降水量仅约数十毫米,与撒哈拉沙漠差不多。
土壤:是指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存在于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土壤具有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1.试阐述土壤呼吸过程的机制,并指出土壤呼吸与生物呼吸的差异何在?2.土壤酸度的表示方法及土壤呈现酸碱性的原因。
3.试述土壤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并讨论渍水过程的性质及其对土壤的重要性。
4.试述土壤水分类型及其重要意义。
5.试述土壤微生物在土壤中作用。
6.土壤由哪些物质组成?什么是土壤腐殖质?7.简述土壤的矿质化过程和腐殖质化过程?。
8.在一般情况下如何确定土壤颜色?土壤形成的主要过程(一)土壤有机质的合成、分解与转化过程1.腐殖化过程2.泥炭化过程3.矿质化过程(二)土壤矿物迁移与转化过程1.淋溶过程2.淀积过程3.灰化过程4.粘化过程5.富铝化过程6.钙化过程和脱钙过程7.盐化过程和脱盐化过程8.碱化过程和脱碱化过程9.潜育化过程10.潴育化过程11.白浆化过程(三)土壤的熟化过程1.旱耕熟化过程2.水耕熟化过程土壤形成中的腐殖化过程是指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和化学作用变为腐殖质,并且这些腐殖质在土壤表层积累的过程。
土壤形成中的泥炭化过程是指有机质以不同分解程度的植物残体在土壤上层不断累积的过程。
土壤形成中有机物的矿质化过程,是指在微生物作用下,有机态物质中所含有的碳、氮、磷、硫等元素被分解、氧化、转变为无机态物质的过程。
概念: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主要是指土壤高级类别或地带性土类大致沿纬线延伸,按纬度逐渐变化的规律。
主导因素:太阳辐射和热量在地表的纬度地带性分布。
土壤干湿度地带性主要是指地带性土类大致沿经线延伸,而按经度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变化的规律。
例如,在地处欧亚大陆东部的中国温带地区,从沿海至内陆分布的土壤依次为暗棕壤-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主导因素: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巨地形差异。
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是指土壤随地形高度的升降依次地、有规律地相应于生物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把土壤随地形高低自基带向上依次更替的现象,叫做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土壤垂直地带谱中,除基带以外,其中的主要土壤带称为建谱土带。
主导因素:海拔高度思考题:1、试述六大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的作用。
2、结合所学的气候学知识,试描述全球土壤类型的分异规律。
3、利用世界土壤图、中国土壤图以及所学的知识,沿90˚E、120˚E由高纬度向低纬度做一个土壤类型断面图,并依图说明土壤的分布规律;在中国温带地区沿纬度42˚N由东向西做一个土壤类型断面图,并依图说明土壤的分布规律。
所谓土地覆盖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土地景观的类型组成、空间构型、面积与分布。
它们代表着影响全球气候系统的陆地下垫面。
土地利用现状是人类对土地的各种经济利用现状,包括农业用地和非农业用地现状。
两者不可分割地全面反映了土壤圈的现实状态。
土壤退化(soil degradation) 一般是指在人类经济活动和各种自然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土壤(或土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土壤(或土地)质量变劣,土地生产力降低,土地承载力变弱的过程。
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称。
是囊括地球表面岩石圈上层、大气圈下层以及水圈的全部所有有生命存在的区域,由生物与非生物的物理化学环境组成的高度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纷繁多样性和它们的遗传及变异,即某一区域内遗传基因的品系、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地球上的任何生物有机体都不是单独地或杂乱无章地生活着,而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由特定的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类结合在一起,它们通过各种方式彼此联系、相互作用而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群体,这种生物群体称为生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