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高中生物第七章人类与环境第17课时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教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七章人类与环境教学案浙科版必修3
人类与环境1.生物圈是指地球有生物存在的部分,包括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它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人口的增长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控制人口关系到人类的存亡和发展。
3.大气中的CO2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使地球变暖。
4.臭氧减少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
5.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
6.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湖泊变成没有任何生物的死湖。
7.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基因三个层次上加以保护,其中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对应学生用书P711.生物圈(1)含义:指地球上有生物存在的部分,包括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地球表面不连续的一个薄层。
(2)作用:是人类的生命维持系统,它为我们制造氧气、生产食物、处理废物和维持其他所有生物的生存。
2.全球人口动态(1)人口增长过程及原因:在人类漫长历史的大部分时期,人口长期处于很低的水平上,随着1万年前农业的出现和陆地生产力的提高,人口才开始缓慢而持续增长。
(2)人口增长的后果:地球资源、食物等不能满足人类需要,最终会使人口达到地球难以容纳的程度。
(3)控制人口的方法:降低出生率,有计划地控制人口,最终使全球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
3.人类对全球环境影响(1)人类对环境影响[连线]:(2)生物的多样性:①涵义: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在内的全球多样性。
②价值:一为人类提供食物、衣料、药品、工业原料、遗传资源和实验材料等。
二在科学、美学和实用方面的近期和长远价值。
三对保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所起的重要作用。
③每一种野生生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基因库,其特性决不会同其他任何生物重复,人类将不断利用野生生物的遗传性对作物和家畜品种进行改良。
目前,对待野生生物的态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水平和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高中生物第七章人类与环境第17课时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学案浙科版必修3
第17课时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考试要求核心素养要求1.关注温室效应、臭氧减少、酸雨、水体污染、物种灭绝等全球性生态问题,认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概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形成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自然观。
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影响1.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1)根本原因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温室气体(主要是CO2)排放增多。
(2)温室效应的产生机理二氧化碳分子能俘获地面辐射的热量,影响地球的热平衡,导致地球变暖。
(3)气候变暖的危害①全球性的影响a.使南极的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人类的栖息地将会被淹没,更多人受到海潮和水灾的威胁。
b.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推移,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
②对我国的影响a.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b.北方干燥地区干旱加剧。
c.沿海盐场和养殖场将基本被淹没或破坏。
d.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将发生变化,产量也会下降。
e.永冻土将会融化,造成基础设施的破坏。
(4)防治措施①减少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②植树种草。
2.臭氧减少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1)臭氧层的作用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
(2)臭氧减少的原因人类使用的氟利昂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能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臭氧量减少。
(3)臭氧层空洞的危害①使人类皮肤癌患病率上升,免疫功能将明显减退。
②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农作物的产量明显减少。
(4)防治措施召开国际会议,制定相应的协议书,限制氟利昂的生产和消费。
3.全球各地普降酸雨(1)酸雨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随着雨雪回降到地表就形成酸雨。
所含的酸性产物主要是硫酸和硝酸,pH<5.6。
(2)危害①水体酸化,杀死水生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②伤害陆地植物、农作物和各种树木,使树木生长缓慢、易染病害。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教学设计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
掌握相关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危害,如温室效应、水污染、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能够从各种渠道获取有关人类对环境影响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引导学生养成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活习惯,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相关环境问题的成因。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
如何促使学生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人类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如某地区的水污染事件、森林砍伐导致的生态破坏等,引导学生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具体影响。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环境变化的过程和后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约 5 分钟)播放一段关于地球美丽自然风光的视频,如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丰富的生物群落等,然后展示一些受到人类活动破坏的环境图片,如雾霾笼罩的城市、被污染的河流、荒漠侵蚀的土地等,形成鲜明对比。
提问学生:从这些图片和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变化?引发学生对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约 30 分钟)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介绍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工业排放等活动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讲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即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与大气中的水汽结合形成酸性物质,对土壤、水体和建筑物等造成危害。
高中生物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师上一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要求同学们收集有关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和数据,下面请几位同学将你所收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推进新课师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生物多样性存在的重要性,那么人类在对自然界合理地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同时,对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要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目前,我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主要有哪些呢?生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离体保护。
师这三种保护方式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生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师三种保护方式中,哪一种是最主要的、最有效的保护措施?生就地保护。
师对,对现有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是最重要的方式,等到生态系统已经被破坏了、其中的物种变成濒危物种了再进行保护,就未免是亡羊补牢了。
师有人说,一些濒危生物数量稀少,已经没有生命直接或间接使用价值,为什么还要花大力气进行拯救?生生物多样性还有潜在的使用价值,一个物种有其独特的基因库,一旦灭绝,基因库就随之消失,其目前未知的使用价值也就随之丧失。
师很好!以上我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进行了讨论,课前要求同学们对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搜集,现在请几位同学来做一下交流。
一方面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我们人类又要利用自然资源,你如何看待这一对矛盾?生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利用,只要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不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在海洋捕捞中,过度捕捞会造成海洋渔业资源的破坏,但适度捕捞却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如果使种群数量维持在不低于K/2的水平,可以使种群一直处于快速增长中。
……师非常好!但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关爱却并不总是这样理性,请看下列一些资料。
(学生阅读,老师课前准备的资料)资料一:周代时,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3%,那里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但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的需求日益迫切,森林被大量砍伐。
高中生物第七章人类与环境7.3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教案教案1浙科版必修3
7.3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模块的最后一章内容,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大模块知识,生态环境问题即温室效应及其带来的影响、臭氧层变薄的原因及危害、酸雨的形成与危害和水体污染及治理;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主要让学生对全球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有个基本的认识,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更好地关注身边的环境,关注社会生活。
在知识体系上,起到总结本模块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关于环境保护的话题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学生对环境污染和破坏及环境破坏带来的不良影响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这些方面的问题都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作为高二的学生对引起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一些原因已有了感性认识,也有了一些环保意识,只是对于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带来的危害究竟有多大还不是很清楚,环保意识还不够强,可以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见识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从而更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①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和措施。
②关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2. 能力目标①理解全球性生态环境并掌握酸雨、温室效应等问题。
②识记多样性的价值3. 情感目标①形成环境保护需从我做起的意识。
②进行资料收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树立爱护环境、保卫家园、热爱美好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可以通过讨论和自学的学习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五、课前准备学生:资料收集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教师:PPT课件的制作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第三节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物种基因生态系统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2)间接价值3)潜在价值。
2019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3第七章《 人类与环境》教案
2019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3第七章《人类与环境》教案一、课标内容1.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3.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4.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二、教学要求第一节求讨论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认同计划三、教学建议.课时建议(5课时课时(含调查活2.教法建议(1)第一节《生物圈》的教学重点是生物圈的概念。
难点是理解生物圈的特点。
将本节与下一节通盘考虑,设计成一个教学方案,合用1课时。
尽可能通过图片、照片和视频等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理解。
多让学生谈谈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2)第二节《全球人口动态》的教学重点是世界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带来的后果。
将本节与上一节通盘考虑,设计成一个教学方案,合用1课时。
鼓励学生搜集全球、我国乃至本地区的人口信息以及感兴趣的人口问题,教师也要有充分的准备。
教师要随时留意最新信息,并从中选择一些介绍给学生,以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例如,2007年1月11日国家人口发展研究战略课题组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07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
在课堂上更多的活动是展示、交流和讨论。
(3)第三节《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的教学重点是温室效应、臭氧层变薄、酸雨、水污染和生物多样性。
课前让学生以分组合作的形式,搜集资料,注意选取最具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的实例,要求学生将搜集的资料整理成图或表格形式,力求简明直观。
教师可以用“世界环境日”和一年中生态方面的纪念日引出本节主题,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提高生态责任感,强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实验与活动建议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活动前,由小组成员确定周围比较安全的调查地点,分工明确任务到人,教师要做好方法指导和技能培训。
调查时,要注意安全,分工合作,保证活动的有序开展。
调查完成后,要做结果分析、交流和讨论。
高中生物《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教案设计1、了解目前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2、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影响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4、了解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1。
2。
3。
4。
5。
6。
7。
生物多样性等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和,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
主题每层次相关的内容基因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物种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
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
价值:目前尚不知道2。
价值:对生态系统其调节功能3。
价值。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是以建立国家或地方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生态环境、特殊自然景观、野生生物物种等,在具体地段划定范围保护起来,禁伐、禁牧、禁猎。
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保护程度需要,有全封闭式保护,不准人入内;有半封闭式保护,有的地方外人可进入,有的地方外人不准进入。
保护迁地保护就是通过人工的办法,将要保护的野生物种的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不仅可以繁衍延续,而且不断扩大。
离体保护离体保护是指利用现代技术,尤其是低温技术,将生物体的一部分进行长期储存,以保存物种的种质资源。
可持续发展:“在不牺牲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例1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A.消灭森林病虫害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解析这是因为寒带地区分解者较少,分解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有机物的数量非常有限,同时,残枝落叶等有机物所积累给害虫提供了藏身之处,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不仅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而且可以减少虫害的发生,对森林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说课稿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于教材版本具体章节。
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对之前所学环境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措施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阐述了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接着分析了这些影响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全球环境变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具体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对一些常见的环境问题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对于人类活动如何具体地影响全球环境,以及这些影响所带来的深远后果,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引导他们理解复杂的环境问题。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水、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
(2)掌握一些常见的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酸雨、水污染、土地沙漠化等的形成原因和危害。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通过查阅资料、撰写报告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良好品德。
浙科版必修三《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word教案
第七章人类与环境第三节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模块的最后一章内容,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大模块知识,生态环境问题即温室效应及其带来的影响、臭氧层变薄的原因及危害、酸雨的形成与危害和水体污染及治理;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主要让学生对全球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有个基本的认识,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更好地关注身边的环境,关注社会生活。
在知识体系上,起到总结本模块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关于环境保护的话题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学生对环境污染和破坏及环境破坏带来的不良影响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这些方面的问题都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作为高二的学生对引起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一些原因已有了感性认识,也有了一些环保意识,只是对于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带来的危害究竟有多大还不是很清楚,环保意识还不够强,可以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见识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从而更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和措施。
②关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2.能力目标①理解全球性生态环境并掌握酸雨、温室效应等问题。
②识记多样性的价值3.情感目标①形成环境保护需从我做起的意识。
②进行资料收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树立爱护环境、保卫家园、热爱美好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可以通过讨论和自学的学习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五、课前准备学生:资料收集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教师:PPT课件的制作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播放录象片:地球像一艘遨游的飞船,我们与之结伴而行的相片。
引出我们的家园正面临着威胁。
1.同学们思考一下,目前全球面临哪些环境问题?①学生讨论回答。
②观看图片,老师小结。
2.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环境问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学生准备各自收集的知识,准备发言。
学生讨论并回答因为课前已经组织学生开展收集有关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检测学生预习的效果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总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全球变暖,冰川融化,一些古老的病毒释放;贫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贫血,水污染就是血污染,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公益广告词,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自己的眼泪;臭氧层的破坏患皮肤癌的机率增加;酸雨对生态的破坏;破坏植被引起的土壤风蚀和土地沙漠化,使大量的牧地、耕地减少,人类面临生存问题。
高中生物第七章人类与环境第17课时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学案浙科版必修3(2021年整理)
(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七章人类与环境第17课时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学案浙科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七章人类与环境第17课时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学案浙科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生物第七章人类与环境第17课时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学案浙科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17课时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学考要求知识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b b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意义a a课时要求(1)关注温室效应、臭氧减少、酸雨、水体污染、物种灭绝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
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影响1.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1)根本原因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温室气体(主要是CO2)排放增多。
(2)温室效应的产生机理二氧化碳分子能俘获地面辐射的热量,影响地球的热平衡,导致地球变暖。
(3)气候变暖的危害①全球性的影响a.使南极的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人类的栖息地将会被淹没,更多人受到海潮和水灾的威胁。
b.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推移,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
②对我国的影响a.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b.北方干燥地区干旱加剧。
c.沿海盐场和养殖场将基本被淹没或破坏。
d.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将发生变化,产量也会下降。
e.永冻土将会融化,造成基础设施破坏.(4)防治措施①减少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②植树种草.2.臭氧减少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1)臭氧层的作用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
2011高二生物7.3《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浙科版必修3)(教案)
必修3 第七章人类与环境
第一节生物圈第二节全球人口动态
第三节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生物圈,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树立科学的生物层次观:物种—种群—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圈。
2、指出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关注全球人口的动态变化。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
看待人口的增长,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3、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讨论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认同计划生育是我国
的一项基本国策。
4、概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的科学自然观。
5、关注温室效应、臭氧减少、酸雨、水体污染、物种灭绝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认同可
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两种机制——负反馈和正反馈的过程。
教学难点:阐明生态系统动态平衡与其稳定性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讨论举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七、板书:
第七章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生物圈
第二节全球人口动态
第三节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八、作业设计:作业本。
高中生物 7.3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浙科版必修3
7.3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导学案1一、目标导航二、知识网络三、导学过程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1.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可以影响热量的辐射。
在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并阻挡红外辐射的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顶罩一样。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多,热外流越受阻,从而地球温度也就升得越高,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分严重。
要解决二氧化碳大量增加这一问题,一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要提倡植树种草,增强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
2.酸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随雨水降落到地面成为酸雨,一般称pH小于5.6的雨水为酸雨。
酸雨对土壤、江河、湖泊、森林、农作物、建筑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1)成因:酸雨中的酸主要是二氧化硫(SO2)转化而来的硫酸和一氧化氮(NO)转化的硝酸。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烟尘和汽车尾气。
我国通常是硫酸酸雨。
(2)危害:①酸雨可直接危害植物,造成森林受害和农作物减产;还能使土壤、水域酸化,建筑物腐蚀,金属腐蚀等。
②酸雨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臭氧层破坏在地面空气中的臭氧是一种污染物,对生物有毒害作用。
但位于地球上空25~40km的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则是地球的一个“保护伞”,它能阻止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
研究表明,平流层中臭氧减少1%,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将增加2%,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将增加,农作物产量将减少。
臭氧的减少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氯氟烷烃如氟利昂等对臭氧有破坏作用。
4.生物富集作用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富集作用。
这些污染物一般的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不易排出。
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教学课件-新版
温室效应有何影响?对我国有何影响?
温室效应引起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如极地的冰会融化,海洋会因热而 膨胀,海平面上升,最终导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球 气候的大规模变化。
另外,全球变暖会引起生物的迁移,这种迁移或者是为 寻求适宜的温度,或者是为适应变化的环境,或者是面 临灭绝的反应。生物的这种迁移会引发热带病,生境由 温带气候变成热带气候就有可能导致这类病(如疟疾) 的流行。
(一) 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
根据南极冰芯中 所含气泡组成测 定的16万年间大 气二氧化碳和温 度变化的同步。
什么是温室效应?成因是什么?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污染物导 致全球气温上升的现象。
因为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能 够吸收入射的太阳热量,但 是又阻止地球热量的全部散 失,从而能使地球的气温上 升。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 升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 燃烧和地球表面植被的破坏。
Reidh 和Miller(1989)估计,鸟、兽两类, 1600-1700年间 大约每10年灭绝一种;而18501950年期间,上升到大约每两年灭绝一种。1600 年以来的灭绝,古生物家称为地质史上的第六次 大灭绝,它大约是已往地质年代“自然”灭绝的 100-1000倍。并且,它主要是由人类活动的加强 而引起的。
(四)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的污染物类型:
水体污染
各种水体污染
各种水体污染
油污海鸟 惨死沙滩
(五)物种灭绝及生物多样性锐减
一般的说,生物多样性分为物种多样性、生态 系统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物种损失 生物物种的灭绝是自然过程,但是灭绝的速 度和方式,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而大大加速。 有学者估计,自1600年以来, 人类已经导致75 % 的物种灭绝。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七章人类与环境第17课时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课件浙科版必修3
③振荡摇动试管多次进行观察;
④各试管置于相同的适宜光照下,每隔一定时间重复③过程。
(2)探究结论:
①_三__支__试__管__中__水__质__相__同___,则说明陈化肥水不能促使藻类快速生长繁殖,化肥
不是引起池水变绿的原因。 ②_如__果__从__A__→__B_→__C_,__三__支__试__管__中__的__绿__色__逐__渐__加__深___,则说明_化__肥__是__引__起__池__水___
答案
例6 养鱼户在养鱼过程中经常撒入一定量的化肥,这样有利于鱼类快速生长。 但另一些养鱼户在加入化肥几天后,发现池水变绿,随后出现鱼类大量死亡的 现象。 探究课题:鱼塘中加入化肥后,池水变绿,随后出现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 探究准备:裸藻培养液、滴管、酵母菌培养物、试管、0.05 mol/L的陈化肥水、 陈自来水、0.1 mol/L的陈化肥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
答案
(2)危害 ①水体酸化,杀死水生生物,破坏 水体生态平衡 。 ②伤害陆地植物、农作物和各种树木,使树木生长 缓慢 、易染病害。 ③破坏土壤 肥力 。 ④腐蚀 金属 、建筑物和历史古迹。 ⑤酸雨中含有的少量重金属对人体健康 不利 。 (3)防治措施 限制 二氧化硫 和 一氧化氮 的排放量,或者从燃料中把这些物质去掉。
解析
答案
例2 (2018·绍兴模拟)下列关于温室效应对我国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永冻土融化 C.农业生产力下降
B.植物的分布区发生变化
√D.北方干燥地区变湿润
解析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北方干燥地区进一步变干,D错误。
解析
答案
方法 技巧
(1)温室效应、酸雨问题的共性 ①成因:植被减少(吸收CO2、SO2减少),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排放CO2、SO2增 多),超出了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 ②防治措施:大量植树造林(增加吸收力),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减少排放)。 (2)水体污染和生物灭绝是由于人类活动、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污染 环境造成的。
浙科版必修三第三节《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word教案
辅导教案导学诱思一、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1•温室气体:大气中的002°2•原理:温室气体层可以让阳光、可见光透过,但对地球向宇宙释放的红外线起阻碍作用,并吸收转化为热量,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3•主要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4•主要危害(1)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干旱范围扩大。
(2)使农业牛产能力下降。
(3)北方干燥地区将会讲一步变干。
(4)预测2030年海平面上升约20 cm ,我国沿海盐场和养殖场将基本被淹没或破坏。
(5)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将发生变化,产量也会下降。
_________(6)永冻土将会融化,造成广大区域的冻土公路、铁路和民用建筑的破坏。
5•预防措施:大力植树种草,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洁净新能源。
二、臭氧减少危及地球所有生物1•臭氧层作用: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丫射线,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
2•破坏原因:氟利昂等物质大量排放。
3•机理:氟利昂遇紫外线即放出氯,氯破坏臭氧分子的能力极强,一个氯原子能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
4•危害: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三、全国各地普降酸雨1•形成原因: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形成硫酸或硝酸,使雨水的pH< 5.60。
目前有些地区雨水的酸度已到了pH2〜5。
2•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火灾等。
3•危害:杀死水生生物、破坏水体平衡:伤害陆地植物、农作物和各种树木:破坏土壤肥力;使树木生长缓慢并且容易感染病害;腐蚀金属理筑物和历史古迹;酸雨中少量的重金属对人体健康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4•防治: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或者从燃料中把这些物质去掉。
四、水体污染1•生活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还有除草剂和洗涤剂)、工业污水进入水体,海洋运输时石油泄漏和倾倒污染物。
2•表现:水体富营养化。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教学设计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
2、引导学生分析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积极的环保行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人类活动对气候、生物多样性、土壤、水和大气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2)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2、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2)引导学生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其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人类对全球环境影响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展示具体的案例,如某地区的环境污染事件或生态破坏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和后果。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对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看法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展示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地球美丽自然风光的视频,如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流、广袤的草原等,然后提问学生:“你们认为这样美丽的地球环境会一直保持下去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2、知识讲解(约 30 分钟)(1)气候变化讲解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等,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引起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等问题。
(2)生物多样性减少阐述人类的过度开发、森林砍伐、非法捕猎等行为,对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生物物种的减少,强调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3)土壤污染介绍工业废水排放、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等导致的土壤污染,以及土壤污染对农作物生长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名师教案(第1课时)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名师教案本节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稳态与环境》(浙江科学教育出版社)第七章人类与环境中第三节的内容。
在课程标准中队本节内容有如下说明: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习惯年成环保护从我做起的意识。
本节内容2课时。
一、指导思想以《国家高中生命科学学科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注重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为基础设计本节课。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
1.教材分析“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所授内容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2.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为普通高中学生,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具备最基础的知识,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结合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深入探讨和交流。
3.设计思路通过对北极生物的探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对神秘两个极地南极和北极的认识,充分体会人类的生命活动,对全球甚至对遥远且纯净的两个极地的巨大影响。
充分体会生态环境的全球性。
大气、洋流和物质循环的全球性对生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能够列举环境问题,说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2)通过阅读文本,能够简述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和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影响,并说出臭氧层变薄、酸雨和水污染的原因及后果(3)通过教师讲解、资料分析,能够举例说出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下降现象,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2、能力目标通过世界环境日和北极生态环境的变化,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强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一分为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科素养(1)基本思想(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2)基本活动经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认同并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拒绝导致环境恶化的行为)。
三、知识重点和难点1.重点: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下降2.难点: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全球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自然观四、教学方式1、现代多媒体技术(1)教学PPT:(2)图片信息:便于直观教学2、教学手段(1)讲授:主要教学手段,主要用于教学环节的逐步落实(2)板书:课堂主干知识的呈现(3)讨论:环境的问题讨论和分析: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五、教学过程六:板书第三节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1、温室效应2、生物多样性下降3、臭氧减少4、水体污染5、酸雨七:教学反思:通过北极熊的名媛来激发兴趣,注重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浙江专用】金榜生物教师用书配套课件必修第七章《人类与环境》(共64张PPT)
(4)限制因素:地球___________的生产是有限的。 (5)后果:资源匮乏,环资境源污、染食严物重。
2.采取措施
设法降低出生率,做到_________,最终使全球人口保持在一个
稳定的水平上。
自我控制
三、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CO2
氟 利昂
硫
和氮的氧化物
变暖 皮肤癌
生态平衡
氟利昂
SO2和NO
大 量污染物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3.解决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措施
(1)控制人口增长,保持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 道路。
(2)开发多种可利用资源,满足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高考警示】
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1)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增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 面。
(2)并不是只有物种的多样性就构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而是不同的物种和多样的环境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国策。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赤潮的水体内有大量的浮游藻类以及分解者,不是生物全部死亡。 (1)为人类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废物。 【互动探究】(1)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多样性低,自然选择的对象就少,适应环境的能力就降低。 【互动探究】(1)上表中B内释放的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A.达到这些指标是相当困难的
B.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将会同步提高 D.2050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产生粮食危机。中国粮食单产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专版)高中生物第七章人类与环境第17课时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教案(必修3)第17课时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学考要求知识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b b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意义 a a课时要求(1)关注温室效应、臭氧减少、酸雨、水体污染、物种灭绝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
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影响1.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1)根本原因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温室气体(主要是CO2)排放增多。
(2)温室效应的产生机理二氧化碳分子能俘获地面辐射的热量,影响地球的热平衡,导致地球变暖。
(3)气候变暖的危害①全球性的影响a.使南极的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人类的栖息地将会被淹没,更多人受到海潮和水灾的威胁。
b.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推移,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
②对我国的影响a.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b.北方干燥地区干旱加剧。
c.沿海盐场和养殖场将基本被淹没或破坏。
d.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将发生变化,产量也会下降。
e.永冻土将会融化,造成基础设施破坏。
(4)防治措施①减少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②植树种草。
2.臭氧减少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1)臭氧层的作用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
(2)臭氧减少的原因人类使用的氟利昂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能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臭氧量减少。
(3)臭氧层空洞的危害①使人类皮肤癌患病率上升,免疫功能将明显减退。
②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农作物的产量明显减少。
(4)防治措施召开国际会议,制定相应的协议书,限制氟利昂的生产和消费。
3.全球各地普降酸雨(1)酸雨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随雨雪回降到地表就形成酸雨。
所含的酸性产物主要是硫酸和硝酸,pH<5.6。
(2)危害①水体酸化,杀死水生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②伤害陆地植物、农作物和各种树木,使树木生长缓慢、易染病害。
③破坏土壤肥力。
④腐蚀金属、建筑物和历史古迹。
⑤酸雨中含有的少量重金属对人体健康不利。
(3)防治措施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或者从燃料中把这些物质去掉。
4.水体污染(1)种类: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还有除草剂和洗涤剂)、其他矿物质和化学品、水土流失的冲积物、放射性物质、来自电厂的废热等。
(2)危害①使江、河、湖、海的水质恶化,饮用水的质量下降。
②化学肥料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生存。
③海洋污染日益严重,给海洋生物带来灾难。
(3)水污染的治理严格控制污染源、发展生产工艺无害化、工业用水封闭化、采用无水造纸法、无水印染法和建立污水处理厂等。
探究1——归纳概括连线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探究2——理性思维(1)温室效应的产生机理与治理措施①CO2浓度低时,地球吸收的热量与散失的热量平衡,地球温度恒定。
②CO2浓度升高,地球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变,由于CO2俘获地表辐射的热量增多,导致地球散失的热量减少,影响地球的热平衡,使地球变暖。
③防治措施a.减少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b.植树种草、绿色出行。
(2)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危害?答案①原因:N、P等元素是藻类大量繁殖的必需元素,水体中N、P含量过多会造成藻类大量繁殖。
②危害:藻类大量繁殖,死亡后被分解者分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等动物死亡,死鱼腐烂后又加剧了水中氧气的减少,正反馈导致水中氧气越来越少,生物大量死亡。
(3)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
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答案臭氧层破坏。
例1(2017·浙江4月学考)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酸雨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B.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会使全球气候变暖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增加对地球资源的消耗D.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变化与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量无关答案 D解析酸雨落入水域,会污染水体,A项正确;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会产生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B项正确;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增加对地球资源的消耗,造成资源短缺,C项正确;臭氧层的作用是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臭氧层破坏后,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将增加,D项错误。
例2(2018·浙江“新高考”联盟)下列有关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导致我国农业生产能力下降B.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排放C.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湿地D.来自电厂的废热不属于水体污染物答案 A二、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下降1.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1)物种灭绝的重要原因:人类活动。
(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①野生生物作为食物、衣料、药品、工业原料、遗传资源等,这是生物多样性在实用方面的价值。
②野生生物可作为实验材料,这是生物多样性在科学方面的价值。
③大自然的美景和多姿多彩的野生生物给人类增添了极大的美感和乐趣,并已成为一种娱乐和旅游资源,这是生物多样性在美学方面的价值。
(2)生态价值对保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3)潜在价值每一种野生生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基因库,其特性决不会同其他任何生物重复,现在认为是毫无用处的物种,将来很可能成为极有利用价值的生物。
3.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水平和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对待野生生物的态度。
例3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范畴的是( )A.遗传多样性B.细胞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 B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选B。
例4下列措施中,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A.为美化城市环境,可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答案 C解析引入物种不当会造成物种入侵,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所以A、D错误;草原黄鼠的存在对于生态系统的维持也有作用,不可全部杀灭。
1.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光化学污染④潮汐⑤臭氧层空洞⑥水俣病⑦酸雨⑧大脖子病A.①⑥B.①⑤⑧C.②③⑦D.④⑧答案 D解析潮汐是海水规律性的涨落现象,属于正常自然现象。
大脖子病是由于缺乏碘元素,而不能正常合成甲状腺激素所致。
水俣病是因为环境中汞这一重金属含量过高所致。
赤潮是海洋被污染而导致缺氧,鱼、虾等生物死亡。
光化学污染是指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的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的污染物——光化学烟雾。
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C.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D.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答案 C3.(2015·浙江10月学考)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是( )A.泥石流频发B.臭氧减少C.酸雨普降D.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答案 D解析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了严重干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导致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
4.(2016·浙江4月学考)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加剧温室效应的是( )A.多开汽车B.火力发电C.植树造林D.燃煤取暖答案 C解析多开汽车、火力发电、燃煤取暖会增加空气中CO2浓度,加剧温室效应;植树造林可降低CO2浓度,不会加剧温室效应。
5.我国东海多次发生赤潮,给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产生赤潮的原因是( )A.大气中CO2增多B.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C.树木的大量砍伐D.海洋石油的开采答案 B解析产生赤潮的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含有N、P等元素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赤潮发生。
题组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1.(2017·绍兴模拟)下列关于温室效应对我国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永冻土融化B.植物的分布区发生变化C.农业生产力下降D.北方干燥地区变湿润答案 D解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永冻土融化,海平面升高,A项正确;温室效应会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植物的分布将发生变化,B项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农业生产能力下降,C项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不会导致北方干燥地区变湿润,D项错误。
2.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既可加剧温室效应,又可产生酸雨B.人造含氟制冷剂是造成臭氧层空洞扩大的主要原因C.开发新能源能缓解温室效应,但解决不了酸雨问题D.种植大量吸收SO2的植物,可缓解酸雨问题答案 C解析煤、石油、天然气中含有C和S元素,在燃烧过程中可以产生CO2和SO2,既可以加剧温室效应,又可产生酸雨。
因此,若开发的新能源中不含有C和S元素,既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又可以减少酸雨的发生。
3.(2016·浙江稽阳高三10月)下列现象不会造成酸雨的是( )A.增加核电站数量B.汽车逐渐普及C.推广使用天然气D.早期大量使用蒸汽机答案 A解析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而核电站的核辐射属物理辐射,不会产生酸性气体,不会造成酸雨,故选A。
4.(2017·浙江余姚模拟)下列关于大气中臭氧层减少对地球上生物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免疫功能减退B.物种灭绝速度减缓C.人类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D.农作物减产答案 B解析臭氧层破坏和臭氧层空洞对人类与其他生物的主要危害包括: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等,A、C项正确;臭氧层能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层减少,物种灭绝速度加快,B项错误;臭氧层破坏,保护地球生物能力降低,农作物将减产,D项正确。
5.雾霾问题已经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
下列人类活动中,会加重雾霾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