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承担了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的重担。

本文从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音乐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德育教育
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
资为目的。

试观我们一直以来的音乐教学模式,始终是单一固定的,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与现实的需要,原有的旧的教学模式逐渐的制约和阻碍了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本文针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析。

一、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偏重于“国际化”,忽视“本土性”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课程设置仍然是按照统一的课程模式来进行。

从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到作曲理论的基本理论课程,从声乐、钢琴到其他器乐的训练学习课程,依然延续着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课程设置状况,基本上是按照西方音乐教学体系的要求开设的。

这种课程设置的最大特点在于重视音乐课程与世界接轨,而对本土音乐视而不见。

课程内容以西方音乐体系为主,并没有主要到本土地方特色音乐资源的重要性。

简言之,这种课程设置着重“国际化”,忽视“本土性”。

学生在学校学的课程太专一,很难适应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的需要。

即使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所特长,或可以唱出几首高水平的歌曲,或可以弹奏一些高难度的
曲目,但由于缺乏对传统音乐的了解,不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中小学教学上也难派上用场,短时间内难得到师生的认同。

2.课程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实践环节薄弱
长期以来,部分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一直采用单一封闭的教学模式,教师的劳动成为表演音乐艺术的教学示范,其结果是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另外,由于没有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大部分学生学到的都是抽象的音乐理论知识,而实践本领却比较低。

现在,除了在“大四”时期有一段时间到中小学参加教学实习之外,普通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院学生在学习期间基本上缺少有教学实践的锻炼机会。

因此,学生不能很好地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无法将所学音乐理论来指导音乐教学实践。

这样,尽管学生有着一定的音乐理论水平,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毕业后也将很难胜任对中小学的指导工作,不利于音乐课程改革的推行和发展。

3.商业文化市场对传统音乐教育的冲击越来越大
文化市场对青年有着重要影响,而且越来越明显。

首先,随着文化市场的迅速发展,来自、书刊、电影、音像制品等多种形式的新鲜知识内容,使大学生在认识世界和了解社会发展的最新信息方面视野开阔了,知识结构得到了健全,但在思想上还是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次,有些非法经营者将色情读物和音像制品带入文化市场,那些消极的、不健康的音乐作品,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有着强烈的腐蚀作用,严重地危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所以在这方
面教师必须加强引导。

另外,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有意或无意地接触了很多西方文化,部分学生产生了一些盲目媚外思想,导致了人格和精神上的畸形,影响了学生的精神状态。

所以老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参与一些艺术观赏和健康的娱乐活动,增强学生对优秀文化的接受能力。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转变课程设置思路,把优秀民族音乐融入课程体系
地方本土音乐作为中国多元音乐文化资源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引入到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育课程中,其意义不言而喻。

我国本土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了解到当地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相关文化。

学习本土音乐,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为他们树立“毕业后回生源地乡服务”的理念与信念打下基础。

学习本土音乐,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学习和艺术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服务家乡、报效家乡的信念。

我国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们不断从当地少数民族中的风俗礼仪、传统节庆中提取音乐元素,实现专业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资源间的良性互动。

2.改变课程教学方式单一模式,大力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把当地的音乐家请进课堂,开展讲座、展示、演出等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民间音乐,接受民间艺术的熏陶。

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走出校园,以采风的方式进行学习,切身感受民族音乐带来的愉悦。

另外,教
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参加民俗节目或参观民俗文化战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当地民间音乐、歌曲等艺术的特点,加深学生对这些艺术形式的理解,增加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喜爱,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最后,建立音乐教育师范生实习基地,加强学校与实习基地之间的实际联系,时间上要保证不少于一年,让学生在毕业之前对师范生教育有较为深刻的体会。

3.通过音乐教学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音乐具有教育感化的功能。

通过欣赏多种题材、体裁、风格、形式的优秀音乐作品,不但能使学生丰富听觉感知、扩大视野、积累音乐语汇、发展音乐思维,并且把听、唱、演奏等各种音乐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受到感染。

为了更好地通过音乐教学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首先,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更多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优化课堂评价、建立积极健康的艺术和道德氛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积极上进的音乐作品,与学生达到平等、互动,建立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诱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和评价讨论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与他人探讨,在合作中建立自信和自尊。

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见解,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机会施展音乐方面的创新能力。

其次,在教唱歌(乐)曲前就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词曲作者以及歌词的含义,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和演唱,掌握歌曲的情绪,理解、体会其内涵。

这样,学生不仅受到了音乐的熏陶,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只有注
重了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才能保障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星华.加强地方特色音乐在民族地区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7,(10).
[2]田莉莉.地方高师院校音乐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4).
[3]蔡仲德.中国音乐关学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