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文学校引桥课程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文学校引桥课程实施方案
我校办学理念为:九年一贯,玉汝于成。
要全面落实这一办学理念,需要从点滴做起,细节做起,尤其要发挥好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将衔接教育——引桥课程发挥到极致。
从2013年起,我校就着力创设富有特色和实效性的引桥课程,将引桥课程纳入到学校校本课程的范畴中来,将衔接教育纳入我校的常规教育教学中,希望通过2年左右的探索,搭建起基本的框架。
然后从细枝末节加以润色,使引桥课程体系丰富、饱满、完善起来,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引桥,本意是桥和路之间的过渡,桥和路面高度不一,把路面逐渐抬高或降低,使车辆能够平缓的上下桥面,就叫引桥。
引桥课程,就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学段衔接、破解学科教学难点,在学习该知识前,进行引桥和搭建,对与之相关的前置知识,进行补充和拓展,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顺其自然的接受,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引桥课程”可以分为“学前引桥”、“难点引桥”、“发展引桥”,这是对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既是对学科教学的有效促进,也是对学生学习、素养等长远发展的热情关注和期盼。
一、学前引桥:
(一)实施背景: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的校园生活以及学科知识的学习,都需要这样的引桥。
小学生毕业以后的那个暑假,被人们称为“无主假期”。
这个假期,孩子们处于小学不再管、初中管不上的状态,导致孩子们假期生活单调、无序。
而这个假期对一个即将上初中的孩子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常常听到家长的困惑:我的孩子小学比较优秀,为什么到了初中就不突出了?究其原因,一是初中聚集了若干所小学的学生,优秀者甚多,有些孩子相比较而言就不那么优秀了;二是有些孩子没有尽快
适应初中生活。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因为学科跨度大,教材容量多,教师变动频繁等诸多因素,所学知识呈零散分布状态,缺乏知识点间的结构整理和前后衔接,对下一步进入中学学习极为不利。
对于小学升初中的孩子来说,不仅要克服心理方面存在的诸多不适应,而且要面临由于学习的课程门类增加,内容加深,学科知识逐步系统化,而出现的成绩严重下滑现象。
这就要求学校要提前做好“知识衔接”工作。
(二)实施目的:
通过对小学与初中教材部分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衔接,使学生对中学新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任务有基本认识并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
本学习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置于“前置知识”的铺垫之下,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超越过去普遍认为的“障碍点”,减少两极分化,为学生顺利学习、掌握中学文化知识做好基础铺垫。
(三)实施项目及形式:
1、“知识梳理”主要是以画知识树的方式,将初中学习中需要的小学阶段应掌握的前置知识进行系统回顾。
2、“阅读铺垫”在于扩展阅读内容,为初中各学科学习打基础。
3、备课组集中备课做到三统一(统一认识、统一教案、统一进度)。
(四)实施科目:
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
(五)实施时间:
2013年9月2日------9月6日(共计5天)
(六)组织机构:
组长:徐玉红
副组长:牛同和、牛秀丽
组员:王金奎
语文教研组长、数学教研组长、英语教研组长。
(七)“引桥课程”实施内容
1.语文
(1)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进行知识梳理。
(2)扩展阅读训练,为学生罗列阅读书目,为学好语文及其他学科打好基础。
(3)通过教师的“语文自白”卡片,为学生学习初中语文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4)请同学结合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经历谈一谈该如何写好初中语文。
(5)师生交流语文学习策略,教师加以引导如何写好初中语文。
(6)将“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及“人物描写方法”作为中小学知识衔接的突破口。
(7)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语文。
2.数学
(1)小学数学知识梳理。
(2)以“小学数的计算”与“初中有理数的加减法”作为“引桥”的主要对接口。
(3)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数的认识。
(4)讲练结合掌握数的运算方法。
(5)强化数的应用知识。
3.英语
(1)小学英语单词,语法梳理。
(2)以夯实英语基础知识作为此次“引桥”的宗旨,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
(3)规范26个英文字母的书写及发音。
(4)正确拼读48个国际音标,并掌握简单的组合发音及其规律。
(5)结合英语教材预备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八)实施要求
1、教务处跟踪听课,及时反馈。
2、教研室加强备课检查和指导。
3、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认真研究教材,准确把握知识衔接点。
4、学科组教师按计划有效完成“引桥”教学任务。
5、年级组做好三保证:时间保证、教师保证、效果保证。
6、组织语数外“引桥课程”相关内容的考试与摸底。
(九)实施总结:
为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由备课组长作总结与反思
二、难点引桥:
“整合教材”是国家课程生本化的重要内涵。
以选用教材为基础,将其他3-5种不同版本教材中对同一知识点的不同处理方法进行整合,以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
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设计“引桥课程”,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搭桥”课程是学校培养人的重要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素质教育从课程出发”的理念,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广文精品课程体系。
教材的整合要是有利于适合学生学习,更有利于激发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进步。
以选用教材为蓝本,以其他版本教材中最深入浅出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部分,实施整体移植或借鉴,并对国家课程进行二度开发。
1、生本化的国家课程。
将学科课程进行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生本化”改造。
通过建设“入校引桥”“难点引桥”“高中引桥”课程,有效解决了初一小初衔接、初二“两级分化”、高中适应不良等诸多问题。
三、发展引桥:
总之,只要七年级新生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小学升初中这一过程,了解初中生活,提前在心理、生活、学习等方面做好准备,把这种“突变”变成“渐变”,在“渐
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最大限度地减少小学升初中过程中的痕迹,就一定会使自己完整、连续、和谐地步入初中。
本学期,学校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衔接
班主任组织的各项活动当以“常规衔接、心理衔接、家校衔接”为落脚点,做实每一项活动。
一、常规衔接——重在习惯养成
做好衔接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
而常规教育重在习惯的养成。
如果说小学阶段是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那么初中则要求学生将良好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个性化的趋势。
所以必须加强让小学毕业生初步了解初中学习、生活习惯教育。
学校决定通过军训、校规校纪、综合素质评价、学习行为规范等活动对新生进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思想的教育。
二、心理衔接——重在科学调适
从小学到初中这一时期对于学生而言,其个性心理品质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即从相对的儿童心理特征向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转化,在心理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自主性、独立性增强,但自控能力差
小学生特别相信权威,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这已经成了习惯。
而到了初中独立自主性加强,有摆脱家长和老师的倾向。
对于父母的劝说,老师的教育往往听不进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十二、三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从童年期的幼稚向青年期的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自控能力、承受能力、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看问题还不够全面,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特点。
由于在心理发展上处于这样一种状态,所以同学们要多和老师、家长商量,切不可一意孤行。
只有这样才会避免认识上、行动上的片面性、绝对化,使自己少走弯路,逐渐走向成熟。
2、热情高、求知欲强,但缺乏韧性,不能持久
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像幼苗一样,充满着活力,往往精力充沛,活泼好动。
比如课堂上发言积极,不甘落后,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好学向上的精神,但是有的
学生学习上稍遇到一点困难,情绪就会产生波动甚至灰心丧气,这是一种脆弱的表现。
同学们要认识到这一点,适时地调整好自己,培养坚强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3、克服失落感
有的同学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干部,但是到了新学校后,以往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地位从“众星捧月”一下跌到“无人知晓”。
尤其是在咱们学校,班级内部“人才济济”的现象更为普遍,强烈的失落感和自卑感会让很多新生一下子失去了心理平衡。
这个时候,就需要同学们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心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同时要学会欣赏别人、欣赏自己,以赞扬的眼光看待他人和自己的优点长处,学会取长补短。
学校将从心理讲座、系列主题班会、系列班级活动等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
三、家校衔接——重在形成合力
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对初一新生的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了解初中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和督促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在家庭中的落实,并形成教育合力,达到对学生"共同教育"的目的。
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在初中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进行讲解;让家长们及早了解,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还可以请初中教师与家长座谈,交流,增进了解与沟通,使得学校,家长双方面对初中教育教学的管理与标准,方法与习惯,及目的和要求,在认识上达到统一和共识,形成合力,实现共同教育的目标。
家长会、家长手册、家长学校、家校合作课题组是进行家校衔接的有利素材。
四、学科衔接——重在习惯养成
衔接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指导学习方法。
建议任课教师遵循“仪表初步良好印象---身边事例激发兴趣---初中学习特点---学习行为习惯---学习方法(与课改相结合)---问卷调查---调整教学”的程序进行衔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上课也是一样,第一课上得成功与否,既关系到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又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最忌讳的是老师进入课堂就讲课,因为学生还不熟悉老师,对老师还有很多的神秘感,上来就讲课,学生也会因为自己对老师感兴趣的程度大于对教学内容的程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所以,第一节课不允许讲课,而应注重以下内容的研究:首先,注重仪表使学生感到你是位可亲的老师。
新课教师一亮相,几十双眼睛就会从头到脚地注视着你。
如果老师不修边幅,或穿奇装异服,或浓妆艳抹,或披金戴
银,都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教师在走进教室之前,对自己的服装和发型应适当讲究一点,打扮得体、朴素、自然、大方。
留给学生一个美的第一印象.其次,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
首先应使学生明白本课程要学习些什么,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大概内容,知道将来能学到哪些知识和技能,有助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应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本课程。
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选用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事例来说明,联系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具体的实际例子,来突出所教科目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突出所教科目在个人修养提高方面的重要性,突出所教科目在考学中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学好你所教学科的冲动。
三是,把握初中的学习特点。
中学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与小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1、学习科目增多,容量加大,要求学习有计划性
中学学习的科目从小学的“寥寥无几”到中学的“五花八门”。
比如说七年级要学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微机、体、音、美、实践等十二门课。
课程门类增多、内容增加,难度大了,要求高了。
如数学,除了学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增加了动手操作的内容。
在课程安排上也不同,小学生要学习语文、数学、外语,排课比较集中,中学语文、数学、外语一般每天安排一节课,而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微机每周安排二三节。
七年级新生开始对这样的安排不适应,往往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常常忘带课本,作业完不成,丢三落四。
这就要针对新的学习内容、学习特点,主动接受新知识,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合理科学地安排好时间。
2、学习内容难度加大,教学进度加快,要求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中学阶段更注重传授知识的严密性和对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知识结构的安排、知识难度的变化具有跳跃性。
在教学方法上,中学老师和小学老师的讲课方法不一样,小学老师一个内容要讲好几遍,中学老师往往集中讲解难点、要点,并且讲过就不再重复。
随着教材容量的增加,难度的加大,教学进度明显比小学快,所以七年级新生要在心理上、体力上做好充分准备,尽快适应老师的讲课方法、授课特点。
做事不能磨磨蹭蹭,提高办事效率。
要坐得住,学得进,争取达到最佳的听课效果。
3、学习上除了勤奋之外,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同学们在学习中必须改变学习方式,不能只局限于老师讲授,要从单纯地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接受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采取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提高自学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四是,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学校的学习行为规范、学科过程与能力的评价,细化到学习的每个过程,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
五是,介绍本学科的学习方法。
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已教过的学生的教训,根据自己的心得来现身说法,把自己的一些窍门和绝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叫学生知道下一步怎么学,怎么做,怎么配合老师的工作,达到以实用来吸引学生,以真挚来感染学生。
与学课课改相结合,踏踏实实地落实每一个环节。
(1)课前预习——认真进行课前预习。
一般在自习、课外时间进行,晚上做完作业后,及时预习第二天新课。
看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在课堂上更加注意听讲。
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想,主动问,主动改,主动练,从而提高听课效率。
(2)专心、积极听课——课堂是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阵地,不但要排除各种干扰,认真听课,而且要研究听课的方法。
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积极主动思考、学习,做到运用各种感官去体验,做到看、听、想、说、做(记笔记,动手操作)。
总的来说,就是要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只有这样主动积极地学习,才能对学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3)复习巩固——①当天功课当天复习,及时复习;②分散复习(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复习);③交替复习(文科、理科交替进行)。
(4)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在布置作业方面,中学不同于小学。
小学老师布置作业比较具体,而中学老师相对来说要求不太死。
如小学让写生字三遍,课文读二遍。
中学老师可能让你写会为止。
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当天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口头作业(读书、背课文、背公式、背定理、听录音、思考问题、准备第二天回答);动手、实际操作作业。
有些口头作业不太好检查,要求学生自觉主动去完成各项作业,不能偷懒,偷工减料。
写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继续,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所以必须认真独立完成。
(5)系统归纳小结——每一学科的知识都有它的系统性,需要去认真总结整理归纳,每学完一个章节、单元之后,要进行总结,将知识整理,形成知识树、结构网,系统归类,可以采取列图表法,或用文字叙述法。
六是,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学期目标,自己的教学计划,自己的授课习惯,讲课特点,课堂要求,并且对学生应该达到的程度做出明确的说明,以便同学们更好的接受和适应老师。
七是,一个小循环的衔接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对自己学科学生的心理、困惑、疑难等通过问卷收集数据,以便调整以后的教学设计。
应该注意的问题:
正心态,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朋友关系,不要高高在上,目中无人。
要根据学生课上的反映,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的状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牢牢吸引住学生,要叫学生对老师的讲课心悦诚服。
要做到情绪饱满,文才飞扬,讲课时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做到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语言最好是本着幽默、风趣的路子走,内容要切合学生的水平和兴趣,切忌大话、空话、假话,叫人厌烦。
不要一开始就给学生立规矩,给学生来个下马威,过于严肃的老师,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师生关系。
应该讲,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他们的科学性和趣味性,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教师的衔接课,应该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有了,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就会非常顺利地展开了。
总之,只要七年级新生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小学升初中这一过程,了解初中生活,提前在心理、生活、学习等方面做好准备,把这种“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最大限度地减少小学升初中过程中的痕迹,就一定会使自己完整、连续、和谐地步入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