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中年级教学目标的连续性和发展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年级教学目标的连续性和发展性
(一)、识字写字•学习独立识字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写铅笔字写钢笔字,练习用毛笔描红•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二)、阅读•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开始学习默读。初步学会默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三)、口语交际学讲普通话。能用普通话交谈。能简单讲述自己的见闻。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感受和想法。
(四)、习作低年级写话乐于表达。中年级开始习作,鼓励自由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语。
三、本册教材与低年级教材在编排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1、突出导语的功能
导语的主要功能:1、点明专题2、激发兴趣3、布置一些学习的准备工作
2、安排了综合性学习。
3、加强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二)练习题的呈现方式和叙述语气发生了变化
(1)从本册开始,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以自读自悟或学习伙伴的口吻,设置一些提示语,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关于文中的提示语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
A 用感悟性、点评性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的内容
B 引导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的写法
C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关于课后的练习题
A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一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二是加强了朗读、背诵训练,而且增加了自由度。三是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
B 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究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提出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以学习伙伴的探究为引导,激励大家有新的发现。
C 为了增强教材的适应性,部分课文后安排了选做题。
(三)拓展语文学习的资源——部分课文后面安排“资料袋”。
相关知识点的介绍有关的历史、风俗介绍介绍课文中的主人公
丰富了语文园地的内容和形式
语文园地一、四、五、七安排了四次“读读认认”和“连连认认”等识字的内容。语文园地二、三、六、八安排了“我会填”和“读读记记”等词句训练方面的题目。
四、教材编排及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本册共有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8篇选读课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设计了八个专题,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每组由导语、三篇精课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语文园地组成。精读课文后面有会认和会认的字,略读课文后面没有安排会认的字,哪字属于生字就随文注音。精读和略读之间有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一部分后面有资料袋,第
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全册书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 300个字。第一次会写的字超过了会认的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如不便于安排在课文里的反映人体器官的字等。
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交叉安排两次。
(一)注重人文体验,提升人文精神
1、把握主题单元丰富的内涵
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
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
2 在多读中体验感悟
(1)感性的语文——多感受,少分析
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幕幕引人入胜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幅幅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一段段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
(2)入情入境,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
(3)角色转换,体验情感
(4)用读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1 试读。交流自己是怎么读的,读了有什么感受。
2 想像峰的高。你见过高山或高楼吗?面对这么高的山,你有什么感觉?
3 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段。注意标点符号,读出语气。——《爬天都峰》(1)
○我奋力向顶峰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
1 试读。听同学读,发现他们强调了哪几个词语?
2 删去“奋力”和“终于”,读一读,感觉有什么不同?
3 再读这两段,把这种感觉读出来。——《爬天都峰》(2)○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雨像一把钥匙吗?多么奇特的比喻!
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香味怎么会勾脚?你的脚被勾住过吗?
3 多元解读文本,尊重独特感受
我发现列宁非常喜欢灰雀,你发现了什么?
——(《灰雀》,第20页)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
——(《陶罐和铁罐》,第109页)
从英子的变化中,我想到了很多……
——(《掌声》,第119页)
——《陶罐和铁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