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一年的9月18日晚,东北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在全国还有许多城市也在这一天拉响了警报,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这个国耻日。

你知道“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一天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九一八事变1.教师出示图片,并将学生简单叙述九一八事件的大致经过。

学生回答: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经过——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占领东北三省;结果——短短4个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2.教师提问:日本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教师总结: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③国民党反动集团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3.教师提问:伪满洲国于何时何地成立?执政是谁?有哪些危害?学生回答:1932年,长春。

执政是末代皇帝溥仪。

危害: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东北3000万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教师过渡: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奋起抗争。

提问: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和杨靖宇的东北游击队,以及后来改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目标导学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教师提问:1935年,北平学生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桌子了”,谈谈你对这一呼声的理解?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学生回答:日本占领东北后,于1935年策动了“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以及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

本课重点让学生了解中日矛盾的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及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北洋政府等历史知识,对近代中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事件发生时间较近,学生可能对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中日矛盾的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掌握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3.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3.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

2.史料教学法: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历史事件。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史料,如九一八事变的报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文件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信息。

3.划分学生为若干小组,准备讨论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所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让学生了解中日矛盾的激化,以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3.操练(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说课教案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说课教案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下面我主要从课标、教材、学情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认识。

1.课标要求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根据课标内容,我对课标的理解是这样的:(课标解读)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妄图灭亡中国的重要步骤,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发展阶段的重要转折,中共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说教材本课为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第一课,从世界史来看,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中国史看,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国共十年对峙及红军长征,下启国共联合抗日。

本课的主要内容有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为理清各部分内容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我创造性的运用课本以选择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

我以“国难下东北大学的选择”来贯穿全文,将文章分为三个篇章,一是流亡,二是觉醒,三是抗争,九一八时东北大学选择流亡,一二九觉醒,西安事变进行抗争。

东北大学周围人的选择: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东北军民选择与日军抗争;面对华北危机,国民政府选择不抵抗,学生选择游行示威;面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张学良的选择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选择和平解决。

通过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培养学生对党热爱。

同时引导学生在面对人生重大选择的时候,应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说学情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养成了查找资料,课前预习的习惯,但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理性思维、分析综合、归纳能力不足。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学设计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学设计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以及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知道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以及西安事变;分析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2、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反映了中华民族具有反侵略的光荣传统,当代青少年应以先辈们为榜样,树立和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在中国惊醒。

”今天学习的就是日本再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讲授新课:一、九一八事变学生自主学习一(阅读教材86-87页)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策划者、经过、借口、结果、意义师:日本侵略军为何在侵略东北前先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呢?师生:为了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偏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师:据材料分析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九一八事变?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此乃明治大帝之遗策,是亦我日本帝国之存立上必要之事。

”——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材料二: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三: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这给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可乘之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师生:蓄谋已久、转嫁危机、有机可乘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满洲国正式成立。

溥仪担任国家元首,首都定在新京(现在的长春)。

过度: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关东军2.7万,中国东北军20万,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东北为什么会迅速沦亡?生: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师: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坚持抗日的武装力量有哪些?生:中国共产党组织的东北抗日游击队(杨靖宇);东北人民与爱国军官自发组成东北抗日义勇军。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重点介绍了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在抗日战争前夕的历史背景,以及国共两党在民族危亡时刻所做出的决策。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一段历史,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掌握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西安事变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事件的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好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九一八事变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政治动荡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原因。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同时,中国国内各阶层人民纷纷奋起抵抗,展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一)教材地位本课上承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的国内局势,下启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的开端,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教材内容1.九一八事变:介绍了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日本蓄意制造柳条湖事件,炮轰沈阳北大营,侵占东北三省。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2.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日本侵略者进一步侵略华北,引发华北危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了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3.西安事变:讲述了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了解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的情况;知道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2.学生能够分析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要性。

3.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图片等方式,提高历史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创设历史情境、问题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观点,提高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情感。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九一八事变。

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1)从本册数角度来说:本课属于统编版八上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就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而言,上承1840年近代中国被列强入侵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的抗击与救亡运动,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基础,前后贯通、专题融合。

(2)从单元角度来说:本单元共5课,本课为《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即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为后来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做铺垫。

故本课有开启下文的作用。

(3)从课程角度来说:这一时期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从历史角度,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5年华北事变属于日本侵略中国初期阶段。

从民族觉醒角度,这一时期也是民族意识转变的重要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在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助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故,本课设计了一条明线与一条暗线。

明线:抗战初期日本侵华史与中国人民的抵抗斗争。

暗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八年级的学生,经历了一年的历史学习,对于历史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

优势:1、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部分学生读书面也比较广。

2、对于中日关系问题比较感兴趣,且对九一八事变与日本侵华史实等有基本的认知,课程中易激发感性认识。

劣势:1、由于世界史为九下学习内容,所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日俄战争”、“日本大陆政策”等世界史概念学生较为认知模糊,难以理解为何日本要此时侵华,以及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原由。

2、本课涉及内容较多,学生对于该部分的逻辑整理方面相对较弱。

策略:综上所述,我将采取通过图片和视频的使用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基本史实;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们在历史情境下对史实进行理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时空观念:将日本的侵华战争置于19世纪国际背景之下,结合材料、地图分析日本侵华原因及进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起因和结果。

2.理解1930年代中日冲突的主要矛盾和斗争形式。

3.掌握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

教学重点1.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起因和结果。

2.中日冲突的主要矛盾和斗争形式。

3.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和分析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起因和结果。

2.如何理解和分析中日冲突的主要矛盾和斗争形式。

3.如何理解和评价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

教学方法1.解说教学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课件和教材,介绍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起因和结果,中日冲突的主要矛盾和斗争形式,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

2.讨论教学法:以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为主,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提出问题,促进思维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3.辩证教学法:以讨论和比较分析为主,通过对中日冲突和鲁迅与梁启超思想的分析和比较,让学生感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介绍中日冲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第二步:讲授(30分钟)讲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起因、过程和结果,分析中日冲突的主要矛盾和斗争形式,介绍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

第三步: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为小组,讨论中日冲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以及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起因和结果,并就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

第四步:班级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和交流,并就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起因和结果,中日冲突的主要矛盾和斗争形式,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对中日关系和国内政治的影响,以及鲁迅和梁启超对思想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复习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2.思考和分析鲁迅和梁启超的思想和影响,写下自己的感想和评价。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学科的一课。

教材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进行的英勇斗争。

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历史课程中已经学习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具体历史事件的细节和影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清晰认识,并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经过,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经过和影响。

2.难点:对于这些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背景的理解,以及学生如何将这些历史事件与中国的民族精神联系起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历史人物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目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所学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八年级历史上册《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教学设计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历史小论文或进行课堂展示。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掌握,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的简短历史分析,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500字。
2.设计一份关于九一八事变至西安事变的历史时间轴,标注重要事件、人物和影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提高学生的历史梳理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历史事件。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又能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为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奠定基础。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观点,共享信息,提高合作能力。
4.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2.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历史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九一八事变至西安事变这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事件的具体细节、历史背景及影响认识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面对历史事件时,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但也可能因年龄和认知特点,对历史事件的复杂性、深层次含义理解不够。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2023_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2023_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评价。

通过《告全国民众书》和学生在一二·九运动中的表现,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到华北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民族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成为整个民族肩负的重任,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力(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通过历史地图,当事人回忆录、文章、口号等,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二)教学难点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政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及意义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1、史料分析法:如对九一八事变爆发的背景、不抵抗政策就原因、西安事变后的形势等进行分析。

2、讨论法:对西安事变后如何处理蒋介石进行讨论,并在讨论的过程中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3、启发式教学:针对学生对于“是什么”了解的比较多,对于“为什么”思考的少。

本课通过提供史料和提问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为什么,深化理解历史脉络。

板书设计一、第18课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马克布洛赫说优秀的史学家犹如神话中的巨人,他们善于捕捉人肉的气味,人才是他们追寻的目标。

唯有在对人的不断追寻中,史学家才能完成将过去与现在连接的伟业。

本节课我们就来寻找一下人的气味。

张学良在他的回忆录里写到:“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

真是36岁。

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

”为什么101岁高龄的他,却说自己的生命只有36岁?学生思考为什么明明101岁的张学良说自己的生命只有36岁?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设计2: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教学设计2: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有: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回顾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真挚的爱国感情。

模仿采访张学良、蒋介石、普通群众代表、周恩来等对西安事变的立场,掌握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事件的方法。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放西安事变”这一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学会对历史事实进行合理的理解与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以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通过介绍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使学生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精神,认识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是中国近代前期三次“闹钟”,结果如何?中国“惊醒”做了怎样的抗争?1931年9月18日,日军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三省。

1935年,日军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举世瞩目的西安事变爆发。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优秀教案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优秀教案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步骤
目标与内容
教学方法
整合点与软件
课前预习
目标:学生通过阅读《张学良口述历史》一 书,了解口述历史这一重要的史学领域。了解史 料在史学研究中的价值。
任务驱动法
内容:学生登录 qq 下载《张学良口述历 史》,通过阅读,完成预习学案,在线提交作
整合点: 布置预习任务,通过 qq 在 线作业发布并批阅。 软件:QQ 建群
温故知新
目标:学生通过写对张学良评价的历史小短 任务驱动法 文,学会写中考人物传记类小短文技巧。
内容:结合本课知识以及《张学良口述历 史》一书,课后写一篇关于张学良的历史小短 文,分享在 QQ 群中。
教师:选取优秀短文制成美篇,发布在班级 的历史微信公众号上进行课后传阅。
整合点:
利用美篇、微信公众号传 阅优秀文章。
整合点: 展示翻动的日历
预习成果 展示
目标:学生分享对本书的感受,锻炼学生史 课堂讨论法 料概括、理解能力。
内容:学生小组分享各自预习探究后对本书 的感受。
各小组长分享成果。
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归纳。引导学 生完成导学案中节选文字与张学良内心独白关键 词的连线。
整合点:
利用电子白板及利用苹果 大师“同屏”功能呈现学 生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战争形势示意图,了解华 北危急,中国危急,一二九运动爆发各地青年学 子纷纷发出号召要求联共抗日,却遭到无情镇 压。
亡国奴生活的图片结合, 制作成段视频,体会直 观。
软件:会声会影、狸窝视 频剪辑工具。
合作探究 西安事变
——无悔
目标:通过整合知识、分析当时不同势力对 西安事变态度以及张学良本人、后人评价,形成 时空观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 情操和历史价值观。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日本侵华战争的罪行,以及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立场和态度。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既注重历史事实的叙述,也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历史课程中已经学习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历史意义的理解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经过和意义,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立场和态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经过和意义。

2.教学难点: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立场和态度,以及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课件。

3.图片资料: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图片。

4.视频资料: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九一八事变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标要求】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教学目标】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结果、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丧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资料的能力。

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感受,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野心,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爱国行为和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选择,进行爱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松花江上》。

(多媒体播放)教师:同学们,我们从这低沉、忧伤的乐曲中,能听到什么呢?(指出)我们听到的是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是东北人民对日寇侵占家乡的愤懑;是东北父老对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景象的惨痛诉说。

请同学们想一想,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原因是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新课探究】一、九·一八事变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使满蒙脱离中国本土,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由日本来参予该地的主权,并由日本担当该地的治安工作。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是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材料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一节讲述中国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事件的课程。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这段苦难岁月的历史真相,认识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精神风貌,以及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付出的巨大牺牲。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细节和背景可能了解不深。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这段历史存在一定的敬畏之心,但同时也可能存在恐惧、悲观等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概念和术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英勇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珍视和平,警示未来。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影响。

2.教学难点: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原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真相。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研究教材,掌握教学内容;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历史知识;搜集相关历史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18《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一、课标内容本课要求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和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影视及文学作品中已经有一定了解,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历史的方法,但由于思维还不够成熟,在看待问题时容易过于片面或偏激,需要教师巧妙引导,帮助他们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包括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

为了厘清各部分内容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日本对中国的步步侵略,另一条是中国社会各派政治势力对日本侵略的抗中。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___、爱国学生、部分___爱国将领展开了反日浪潮。

___在___,爱国学生发动了一二·___,爱国将领___、___发动了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既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又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因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

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自主研究、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研究目标:目标1:通过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研究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说出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间、地点、经过;列举伪满洲国成立的时间、地点、人物;通过了解抗日英雄的故事,体会他们的爱国精神,培养分析、归纳、表述历史史实的能力。

目标3:列举华北危机的表现有哪些;说出一二•___的时间、领导党派、口号、意义。

目标4:说出西安事变的时间、人物、目的、结果、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小组探讨:___、___“以下犯上”,扣押___的原因,培养小组探讨、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播放视频《松花江上》并思考:是什么事件让东北人民背井离乡,有家难回?2.讲授新课本课分为三个部分: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表格式)

《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表格式)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课堂导入】播放经典歌曲《松花江上》。

教师讲述:从如诉如泣的音乐和歌唱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东北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凄惨的景象。

那么,是什么事件让东北人民背井离乡,有家难回?学生回答:九一八事变。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九一八事变指导学生阅读第86页到87页内容,完成导学单目标导学•的题目。

请学生回答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及影响。

请学生思考问题:H本为什么要发动九一八事变?教师提示学生可以结合教材第86页“相关史事”的内容,思考,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第一,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很明显口木要侵占中国,称霸世界:第二,口本想通过对外战争来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

第三,国共内战给口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教师强调: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口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

教师讲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很快占领了东北三省。

我们看几组图片,日本在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

(PPT出示图片)教师提出问题:看了之后,大家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愤恨、愤怒等教师讲述: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当时中国有哪些抗日力量?学生回答:东北人民、中国共产党。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7页两则“相关史事”,引导学生认识到还有一方面抗日力量,即国民党内部的爱国力量。

教师总结:在抗战过程中,出现了太多的民族英雄,比如中共方面杨靖宇,国民党方面国民党爱国将领马占山、蒋光鼐、蔡廷楷等,他们都是抗日民族英雄,在他们身上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贡任感。

这是需要我们新时代青少年学习的。

目标导学二,华北危机和一二•九运动教师讲述: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8页内容,回答导学单上目标导学二的问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学设计2024 秋季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 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通过分析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时空观念:能够将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背景下进行分析,了解其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史料实证: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文献、图片、影像等史料,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4.历史解释:能够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理解其原因、过程和影响。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影响。

2.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2.分析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四、教学资源1.教材、教参。

2.相关历史图片、影像资料。

3.网络资源。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原因、影响等问题。

3.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影像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九一八事变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当时的历史场景,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教学1.九一八事变1.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包括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中国国内的政治局势等。

2.详细讲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如日军的进攻路线、中国军队的抵抗等。

3.分析九一八事变的影响,包括中国领土的丧失、民族危机的加深等。

2.局部抗战的开始1.讲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如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战、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等。

2.分析局部抗战的特点和意义。

3.西安事变1.介绍西安事变的背景,包括日本的进一步侵略、中国国内抗日呼声的高涨、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 政策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意义。

过程与方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反映了中华民族具有反侵略的光荣传统;感受XXX、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爱国行为和XXX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选择,进行爱国、热爱XXX教育。

通过对本课的研究,培养学生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结果、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影响与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

难点: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欣赏《松花江上》这首歌曲。

完毕,我们从这低沉、忧伤的乐曲中,能听到什么呢?(指出)我们听到的是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是东北人民对日寇侵占家乡的愤懑;是XXX、家破人亡的景象的惨痛诉说。

请同学们想一想,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的原因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研究第18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XXX.新课讲授<一>九一八事变1.教师出示图片,并将学生简单叙述九一八事件的大致颠末。

学生回答: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经过——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占领东北三省;结果——短短4个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2.教师提问:日本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教师总结: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XXX反动集团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3.教师发问:伪满洲国于何时何地成立?执政是谁?有哪些危害?学生回答:1932年,长春。

执政是末代皇帝溥仪。

危害: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裂进来,东北3000万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教师过渡: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面临严峻的民族危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吉首市社塘坡学校周春香
一、课程标准内容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歌曲激发学生真挚的情感。

通过对“如何解决西安事变”的讨论分析,使学生掌握正确认识历史人物、事件的方法,并学会对历史事实进行合理的理解与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以此树立民族责任感。

2、通过介绍张学良、杨虎城先是扣押蒋介石后又释放蒋介石的行为,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以中华民族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3、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史实,培养学生顾全大局的全局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以渲染气氛,让学生感受家国情怀。

新课学习:
(一)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
学生阅读课本P86—87页完成多媒体课件展示的表格,了解九一八事变概况,并在课本中做好标注。

教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扩大侵略,短短的4个多月时间,日军以不到2万人,击败了近20万的东北军,占领了3倍于日本领土的东北广大地区,东北三省会迅速沦陷。

2、伪满洲国建立
教师: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日军铁蹄下东北3000万的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教师:面对着日寇的入侵,东北的沦陷,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态度呢?中共坚决抵抗,并派杨靖宇等优秀共产党员在东北组织游击
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学生:阅读课本材料40页文字,了解华北危机及一二.九运动发生背景,完成一二.九运动的表格。

教师:教师: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企图将华北“傀儡化”,并以此为目标开展了“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成为第二个“伪满洲国”。

在这“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国民政府依然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严峻的形势激起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极大愤慨。

教师:播放《义勇军进行曲》作为背景音乐,感受众志成城,团结抗战的民族决心与热情。

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举行了大规模的抗日救亡示威游行。

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
1、西安事变的爆发
学生:阅读课文41页材料,归纳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教师总结。

学生:在书中找到西安事变的爆发的时间、地点、人物并作上标记。

教师:西安事变后,该如何处置蒋介石呢?是杀?是放?是关?学生:学生分三小组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此问题的思考希望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张学良、杨虎城不顾个人安危的爱国精神以及各方力量以大局为重的全局观。

教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走向了团结合作。

它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四)课堂小结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日军占领东三省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在中共领导下,北平学生发起了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成为广大人民共同的呼声。

在时局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逼蒋抗日。

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五)教师结语
所以,我们青少年学生要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国耻永不忘,民族当自强。

同学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六、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