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4
(说课)历史七上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马华说课)
教材内容和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秦的暴政具 体表现;陈胜吴广 起义的时 间、地点; 巨鹿之战;秦朝的 灭亡;楚汉之争。 2.探究秦的暴政的 表现,培养初步分 析归纳历史问题的 能力。 3. 探究秦亡前后, 项羽、刘邦领导的 战争性质的变化, 培养初步比较战争 性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建知识平台, 明确学习目标。 2.通过问题探究,培 养分析、提取历史 信息的能力,初步 掌握史料论证的学 习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的形 式,培养自主学习、 团队合作的能力。 4.通过历史地图的运 用,帮助学生建立 历史时空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对秦亡 和楚汉之争 胜败原因的 探究,从而 加深对“得 民心者得天 下,失民心 者失天下” 这一道理的 深刻理解。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初一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 习已经具备一定得历史学习能力 和比较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思 维活跃,自我表现欲强。因此,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通过历史成 语故事,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 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 学科素养。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 • 秦的暴政 • 陈胜吴广起 义 • 楚汉之争。 •
教学难点 秦亡前后, 项羽刘邦所领 导的战争性质 的变化。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情景 创设法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Biblioteka 教学反思合作 探究法 EEPO 教学法
《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
《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主要讲述了秦末时期,由于秦始皇统治下的暴政和苛捐杂税,导致了农民的生活困苦,引发了农民大起义的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秦末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的原因,进一步认识到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二、说学情本课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部分,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秦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对秦朝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对于农民大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了解秦末时期农民的生活困苦和起义的原因;b. 掌握农民大起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c. 理解农民起义对秦末政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b.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c. 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热爱;b.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感;c.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友爱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掌握农民大起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b. 理解农民起义对秦末政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a.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b.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
通过讲解历史背景和事件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究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一幅描绘秦末农民起义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教师提问:你们对秦末农民起义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第二环节:学习活动1. 讲解历史背景和事件过程a. 教师简要介绍秦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历史背景。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说课
精心整理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
(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三、教学难点秦的暴政对农民起义的影响师:秦朝,看看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二)讲授新课师:我把这4个问题分别交给4组的同学来回答,第一第二组从课本第**页第*段找出答案。
第三组从第**页第*段找,第四组在第**页第*段找。
我说的够清楚了吗?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
三分钟到师:请第一组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妇女、老人和小孩在田地里劳作,秦国的男子去哪了?生:回答(或不知道)师: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计算,当时全国人口,假设妇女有1000万人,老幼病残有600万,还剩下400万的青壮年。
这400万青壮年有40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50万南攻越族,戍守五岭;70万修阿房宫,修骊山墓;200修驰道,运粮饷。
那这些服徭役、兵役的青壮年占全国青壮年的百分多少呢?师:大约占了90%,同学们说这些徭役、兵役对农民来说是繁重的,还是轻松的?生:繁重的师点出结论(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师:那90%生:妇女、老人和小孩师:说的没错(放映秦修的巨大工程)师:我们来看下个问题(下一张1/3够一大家子吃吗?生:不够师:这些赋税对农民来说是轻松的吗?生:不是师:没错,赋税沉重(点出结论)师:下面请第三组的同学来回答,为什么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生:回答或不知道师:因为秦朝的法律很严苛,其中有一条是砍脚,我们可以看第**页的材料研读,五个人偷一钱以上就要被砍脚。
被砍脚的人多了,什么东西就畅销了?生:拐杖所以我们说秦朝的法律很——严苛下一张PPT(秦朝的几种刑罚)师:请第四组的同学来回答,为什么把鹿说成马?生:指鹿为马师继续问:秦二世都做了什么?生:秦二世······师: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生:能(或不能)点出下一张PPT师: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怎样呢?我们来看一个秦朝的老人是怎么说的。
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4
《秦末农民大起义》讲课稿江安县汉安中学马华敬爱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日我讲课的课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下边我将从七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论述。
一. 教材剖析1.教材地位: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一致多民族国家的成立和稳固,是中国古代史的必修重点内容之一。
秦代的一致,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可是强盛的秦王朝却稍纵即逝,很快就走向消亡,本课经过“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秦亡汉立的历史过程,本课条理清楚,因果分明,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课目的依照课标联合学生的实质状况,我确定了以下教课目的:( 1)知识与能力:要修业生认识和掌握秦的暴政的详细表现;认识到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来源因,并最后致使了秦的消亡。
( 2)过程与方法:经过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组织学生剖析商讨,动脑思虑等方法,让学生感觉到秦代的暴政,研究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由,培育学生剖析问题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史料论证的历史学习方法。
经过叙述叙述本课内容相关的历史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发挥学生潜能,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从而培育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经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经过历史地图的使用帮助学生成立历史时空观点。
(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经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输赢原由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使学生在感情上获得升华,学致使用,以史为鉴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学情剖析初一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必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比较浓重的历史学习兴趣,思想活跃,自我表现欲强。
所以,在教课中我经过创建情境,成语故事的运用等调换学生踊跃性,参加讲堂教课,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修养。
三. 教课重难点1.教课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2.教课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 说课稿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说课稿一、.设计理念:当前新课程理念,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从以教为本到学生主体参与,围绕学生来设计教学,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选自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中《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它是中国古代史的必修重点内容之一。
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将中国推向一个历史新阶段。
本课生动再现“秦的暴政”、“大泽乡起义”“秦朝灭亡”的内容,介于秦统一和汉统一之间,为后面汉武帝文治武功做了很好的铺垫,它有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2、重点、难点:重点:大泽乡起义、秦朝灭亡难点:秦朝暴政与农民起义的关系三、.学情分析:初一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具备一定历史学习水平,比较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思维活跃,自我表现欲强。
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历史学习技能。
基于以上分析的理解,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论从史出,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展开学习。
四、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记住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和领导人。
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理解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
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2、水平与方法:培养用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水平。
通过度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的关系,学习分析因果关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痛恨秦的暴政,同情秦代农民的苦难,培养爱憎分明的情感。
肯定和赞扬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以及农民起义推翻秦朝残暴统治的历史功绩,培养准确的价值观。
五、.教法学法:教法: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展示交流法。
学法:自主性学习法、“论从史出”、听讲法。
1、导入新课,我用通过大家熟悉的象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讲授新课:本节课的难点是秦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的关系,我是这样突破的。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是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0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陈胜、吴广起义,刘邦和项羽的领导,秦朝的灭亡和汉朝的建立。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爆发,标志着封建社会的开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对于封建社会的起源和秦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可能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理清思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秦末农民起义。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4.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深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秦末农民起义说课稿
秦末农民起义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第2课《秦末农民起义》。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以及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朝代。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它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对后世影响深远。
而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揭开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显示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教材内容本课处在秦统一和西汉统一两次大统一中间的过渡阶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身具有知识的延续性和铺垫性,在内容上有关战争方面的知识较多,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
另外本课的成语较多,让学生掌握的同时和语文等学科相互渗透,使知识更具有深度和广度。
3、教学目标要求知识掌握目标:记住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和领导人。
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和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
认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能力和方法目标:培养用阶级观点和阶级方法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掌握用“动态”图反映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的关系;及陈胜、吴广起义和秦的灭亡的关系,学习分析因果关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痛恨秦的暴政,同情秦代农民的苦难,培养爱憎分明的情感。
肯定和赞扬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以及农民起义推翻秦朝残暴统治的历史功绩,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4、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大泽乡起义;秦朝的灭亡。
难点:秦始皇暴政、秦二世暴政与农民起义爆发的关系;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性质。
二、说学法我所讲的这节课面对的是初一学生。
从人的认识规律看,他们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直观想象的事物易于接受,而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尤其是历史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过去性的特点。
《 秦末农民大起义》优秀教案
领导人:陈胜、吴广
问:大泽乡起义后的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建立农民政权
结果:陈胜吴广被害
问: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
学生分组讨论历史意义: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
神;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的统治,鼓舞了后继者为反抗暴政而战。
【秦朝的灭亡】
项羽、刘邦起义地点:
巨鹿之战:1时间:公元前2021
(2)交战双方:秦军和楚军
(3)结果:歼灭秦军主力
秦朝的灭亡:1时间:公元前2021
(2)经过:起义军逼近咸阳,子婴出城投降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伐无道,诛暴秦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小山中学代晓梅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今天我选择说课的题目是《秦末农民大起义》。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共六个方面来说。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主要讲述秦的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的统治,以及楚汉之争。
该课既是对前一课《秦统一中国》中全面了解秦始皇的重要补充,同时又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统治阶级的暴政是引发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所以后代都吸取这一历史教训,这有利于学生理解下一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出现,综上所述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我确立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了解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楚汉之争的简况。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本插图和史料,指导学生学习从图片和史料中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秦始皇,并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感知陈胜和吴广的首创精神,从而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难点:正确评价秦始皇;比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由于我所教授的对象为初一学生,他们第一次系统的学习历史,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对历史故事和人物感兴趣,并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我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课前一周安排学生预习课文并排练大泽乡起义短剧,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和合作探究学习。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音频《大地在我脚下》,引出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提问如果你是秦朝百姓,在秦一统天下后,你渴望过怎样的生活呢?那么,当时的百姓有没有过上这样的生活呢?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进入新课学习。
(二)讲授新课,我抓住重点,把本课分为三个模块进行:模块一:教师引导、互动释疑——秦的暴政这部分是课文重点,我采用历史回放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些历史资料,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做到论从史出。
《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PPT课件
子就有▁▁▁▁人。
A 300万 B 70万
C 40万
(3)、秦朝法律严苛,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多
种。
A、10 B、5 C7 (4)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于公元前209年,地
点:
A、 咸阳 B、大泽乡 C、巨鹿
课前测试试题
(5)、陈胜、吴广为何起义? (6)、秦朝为什么灭亡? (7)、秦朝的措施与秦朝的速亡有什么关系? (8)、关于本课你的疑惑还有什么:请写出一个。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观看微课《陈胜吴广起义》、影视 按能力自学,提高 片《巨鹿之战》、动画片《楚汉之争》。 学习效率
前测 学生当堂完成《课前测试》。
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欣赏歌曲《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为何 哭长城?“千古绝唱无人听”为何?问 题导入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师了解学生学习 情况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材解析
学情分析
第一
第二
第三
根据教材进行有 针对性的课前教 学准备和设计。
学生学习秦朝历史 有强烈兴趣,在传 授基础的历史知识 时,为学生呈现出
教师展示时选择共 性的问题,展示过 程中运用这些问题 互动,注重生成问
清晰的历史发展脉 题的价值性。
络。
课堂的一切决策,都取决于学情。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前测
交流解疑 小组内展示自主学习结果,交流疑惑问 题。
学生互帮互助解决 部分学习疑惑
课中检测试题
(1)、陈胜、吴广为何揭竿而起? (2)、秦朝为什么灭亡? (3)、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有何意义呢? (4)、到底谁打败秦军主力,谁推翻了秦朝?
教学设计
检测反馈 通读教材,检测反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一、课程背景•教材名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程名称: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了解农民起义对历史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农民起义的背景与原因2.农民起义的主要形式与内容3.农民起义对秦朝和中国历史的影响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农民起义的背景和原因•分析农民起义的主要形式与内容•探讨农民起义对秦朝和中国历史的影响3.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农民起义的复杂性和影响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四、教学过程4.1 导入与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农民起义场面的图片或读取一段关于农民起义的文字,让学生猜测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4.2 学习任务1:农民起义的背景与原因4.2.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简要介绍秦朝的统治、政策和社会矛盾,引导学生理解秦末社会的不稳定和农民的困境。
#### 4.2.2 学习小组活动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代表来介绍农民起义发生的主要背景和原因。
学生需要进行讨论和自主学习,并在小组间进行交流和分享。
#### 4.2.3 整体讨论学生代表在班级中展示他们小组的研究成果,并与全班一起进行讨论和总结。
4.3 学习任务2:农民起义的主要形式与内容4.3.1 探究活动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农民起义的形式(如割发代表、农民战争),进行深入探究和了解其背后的原因、目标和策略。
#### 4.3.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示他们对农民起义形式的研究成果。
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论,让学生共同探讨农民起义的多样性和共同特点。
4.4 学习任务3:农民起义对秦朝和中国历史的影响4.4.1 视频观看观看一段关于农民起义对秦朝和中国历史影响的视频。
#### 4.4.2 学生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农民起义对秦朝政权以及后来的历代帝王所产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围绕着秦朝的暴政、农民起义的爆发以及起义军与秦军的斗争展开。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揭示了秦朝统治者的残暴行径,以及农民阶级在苦难中觉醒、抗争的过程。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封建暴政的认识,以及对农民起义的历史评价。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本课的核心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表现,掌握秦末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农民起义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表现、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影响。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起义军与秦军的斗争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秦朝的暴政,为学生讲述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秦朝的暴政表现,思考农民起义的原因。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4.案例分析:分析起义军与秦军的斗争过程,让学生了解农民起义的艰苦性和英勇斗争精神。
5.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农民起义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初中历史《秦末农民战争和秦的灭亡》说课稿
初中历史《秦末农民战争和秦的灭亡》说课稿为了适应新课改,体现新课标,我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到学科教学当中来。
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让学生乐学会学。
学生情况的分析:初一的学生总体上看,认知水平相对较低,但他们的自闭性较小有很高的参与热情。
此外风华的学生综合素质好,接受能力强。
更适合这种予教于乐,贴近生活的快节奏的综合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课处在秦统一和西汉统一两次大统一中间的过度阶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身具有知识的延续性和铺垫性。
内容上有关战争方面的知识较多。
教者应注重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
本课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成语较多,让学生掌握的同时与语文等学科相互渗透。
使知识更具深度广度。
目标的确立: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本课的知识目标确立为: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张楚政权的建立、巨鹿之战、秦的灭亡、楚汉之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将能力目标确立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整合知识、观察、动脑动手能力;情感目标为:师生互动建立信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会学乐学;心育渗透目标:消除学生紧张情绪,加强学生记忆品质训练,通过语言等鼓励方式,培养自信心。
重难点的确立:根据学生已有水平,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立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习方式的选择:一堂好课在于课堂实效性如何,学生学到多少知识至关重要。
因此在学习方式上我选了以自主式合作式为主的综合学习方式。
并选用了多种乐于学生接受的娱乐性活动,力求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化。
教学手段:当前是信息时代,多媒体整合技术更应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因此我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配以相应的音乐特效烘托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化。
教学环节的设计:智力大1、用小歌谣:一二拍拍拍,历史课真精彩,上天文下地理,博古通今就是你。
烘托气氛调动学生的热情。
2、听音乐放松30秒,并在版面写上:孩子你们是学习的主人,相信你们就是天才,就是那一颗颗闪耀的智多星。
秦末农民起义说课稿优选版
《秦末农民起义》说课稿成都市温江区公平实验学校蒋静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川教版中国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以及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在中国封建社会朝代更替的中,每一个封建王朝都经历了建立、兴盛、腐朽、灭亡的过程。
而与王朝腐朽、灭亡相伴的就是农民起义。
在众多的农民起义中,新课程标准只要求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可见秦末农民起义不仅作为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而且显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在中国农民起义中最具代表性,学习本课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史的了解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教材内容从教材整体体系上看《秦末农民起义》位于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中的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这段处于秦统一和西汉统一这两段大统一时期中间的过渡阶段,秦末农民起义体现了统一国家内部的阶级斗争。
而就本课的具体内容来看,本课包括三个子目,即秦的暴政、大泽乡起义、秦朝的灭亡,实际上是讲起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而过程又包括爆发、曲折、决战、胜利四个环节,因此我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
3、教材的优势与不足人教版教材把秦朝的建立、秦末农民起义和秦朝的灭亡结合在一起一课完成,而川教版把秦朝统一及秦朝的灭亡分开来,我想教材这样编排就是为突出秦末农民起义作为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具有首创性和典型性,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充分了解秦朝灭亡的原因,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深刻道理。
对学生以后认识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更替奠定正确的观。
但教材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对楚汉之争的故事了解颇多,对“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等成语典故有一定的了解,但本教材却对楚汉之争加以回避,学生对楚汉之争的性质不了解对后来的刘邦建立汉朝就可能会产生“汉朝是农民政权吗?”的疑惑.因此在刘邦项羽农民起义性质的认定上应作适当的补充.4、教学目标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课的目标要求是: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围绕这一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一、教材背景《秦末农民大起义》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秦王朝末年,由于统治者的暴政和苛捐杂税,草民们纷纷起义的历史故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秦朝的统治方式、农民大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对于后来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秦朝末年的历史背景,了解农民大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历史文本的能力,掌握提取文本关键信息和归纳总结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历史,增强学生对国家、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秦朝末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理解农民大起义的原因。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历史文本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四、教学方法和过程1.导入引导: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农民大起义的思考。
–问题一:你知道秦朝吗?它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问题二:你听说过农民大起义吗?你知道它的原因是什么吗?–问题三:你认为农民大起义对后来的历史发展有何影响?2.学习文本: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阅读《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内容,并进行重点标记。
–第一段:秦王朝末年形势动荡,社会不稳定。
–第二段:统治者实行苛捐杂税,草民生活困苦。
–第三段:草民纷纷起义,形成农民大起义。
–第四段:农民联合起义,对秦朝统治造成严重影响。
3.讲解梳理: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问题一:为什么秦朝末年社会动荡不稳定?–问题二:为什么草民生活困苦?苛捐杂税是什么?–问题三:为什么草民纷纷起义?他们的起义对秦朝统治有什么影响?4.拓展延伸:通过相关资料或案例,让学生对农民大起义有更深入的了解。
–分组讨论:请学生们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对农民大起义的理解和感想。
–观看视频:展示相关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对农民大起义有更直观的了解。
《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 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课堂小结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阐述。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第10课,主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它是中国古代史的必修重点内容之一,秦 朝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本课生 动再现“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的内容,介于秦统一和汉统一两次大 统一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具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
【投影】出示农民交税、百姓修 让学生根据图片回忆上 以图片的形式来复习
长城、商鞅车裂三组图片。
节课所学知识。
旧课,巩固旧知识,
承上启下,也能激发
新
【教师总结】:
课
【过渡】:
导
入
起学生的学生兴趣。
让学生有一个缓冲时
认真听讲并记忆本课已 间,从前面的知识过
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 案。
称“楚汉之争”。在这场皇位之
争中究竟谁会笑到最后呢?
【总结】所以最终还是汉王刘邦
取得了胜利,所以之后才有了汉
朝。 让学生阅读课本50页的材料, 学生作答:刘邦注重收 培养学生阅读与分析 分析楚汉之争为何刘邦能取胜? 揽民心,善用人才,而 能力,从课本中找答
项羽刚愎自用,不重视 案。 人才。
缺点:应把学生回答的答案要点或关键词写在黑板上,以表对学生的肯定,也能起到 鼓励学生积极作答的效果。播放完视频后,应对陈胜、吴广起义时说的豪言壮语提点一下。导入 时的看图片回答问题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提问。课堂练习题部分字体设置太小。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5篇)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闫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秦朝暴政;大泽乡起义的过程;张楚政权的建立;项羽的巨鹿之战;刘邦进逼咸阳和秦的灭亡;楚汉之争及其后果。
2.能力与过程:从众多的史实中分析战争发生的原因以及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爱国、爱民的教育,体会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统治的经过。
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三、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预习本课并收集与本课有关资料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温故知新(提问):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是哪个朝代?生答:秦朝师: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
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一、秦的暴政情景: 当时在秦朝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由此情景引出秦朝的刑罚(1)刑法的严苛死刑:坑杀、腰斩、车裂、醢(音海,即剁成肉酱)等十多种肉刑:割鼻、断腿、挖膝盖等秦法还规定:族诛连坐等(2)赋税和徭役繁重多媒体出示秦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等一组图片,让学生感受要修这些规模宏大的建筑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出示数据材料: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据估计,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50万,南戍五岭50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70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计算:秦朝全国总人口有2000万人妇女人数有1000万人男子中的老弱病残、小孩650万人青壮劳动力还有多少?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耕田种地的还有多少?通过计算让学生感同身受,不到50万的人口,需要种地养活2000万人。
《秦末农民大起 义》 说课稿
《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秦末农民大起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秦朝的暴政引发了农民的大规模反抗,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本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上承秦的统一和巩固统治的措施,下启西汉的建立和统治。
通过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秦朝灭亡的原因,以及农民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学科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但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相对较少,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比较有限。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述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表现,因此可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背景、原因、经过和结果;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秦朝的暴政是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反抗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和经过;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与秦的统一和巩固统治措施之间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基本史实。
问题导学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设计4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4第第1010课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秦末农民大起义【课程标准】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知道秦朝的灭亡。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秦的暴政是激起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以及在楚汉之争中刘邦为什么会战胜项羽,从而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重点秦末农民大起义。
难点秦朝灭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发生的变化。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秦帝国无疑是最富有神秘色彩的朝代之一。
它开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
但如此伟大的一个朝代,一个想代代相传直至万世的帝国,竟然只存在了15年就灰飞烟灭了是什么原因断送了始皇帝的梦想让我们在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找寻答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秦的暴政1酷刑展示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或只买单只,拐杖却是抢手货。
问题秦国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生试说。
展示秦朝刑具。
教师秦朝有一种刑罚,犯了罪要切去单脚,所以鞋子没人买,拐杖抢手呀。
揭开谜底“行者相伴于道,而死人日积于市”,“劓鼻盈蔂lu,断足盈车”,即使免去死罪,也往往要割去鼻子或砍断双腿,挖去膝盖。
所以买鞋的人少,买拐杖的人多。
当时有人曾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说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
2重役学生讨论秦朝除了刑罚残酷之外,还有哪些不合理的制度呢材料新婚的范喜良被抓去修长城,当孟姜女寻夫找到长城边上时,却被告知范喜良已经死了。
闻此噩耗,孟姜女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
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丈夫血肉模糊的脸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
江安县汉安中学马华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古代史的必修重点内容之一。
秦朝的统一,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强大的秦王朝却昙花一现,很快就走向灭亡,本课通过“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秦亡汉立的历史过程,本课条理清晰,因果分明,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具体表现;认识到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并最终导致了秦的灭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组织学生分析探讨,动脑思考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秦朝的暴政,探究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史料论证的历史学习方法。
通过讲述讲述本课内容有关的历史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发挥学生潜能,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历史地图的使用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时空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学以致用,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比较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思维活跃,自我表现欲强。
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成语故事的运用等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2.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四.教法、学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
因此我遵循因学定教的原则,围绕学生来设计教学,准备采用以下教法学法,营造一个教与学的人文环境,给学生一个追梦的舞台。
1.说教法:以情景体验历史,以探究认知规律,以交流升华情感,采用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展示交流法。
2.说学法:通过构建知识平台,展示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组内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
五.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县近几年正在推行的“EEPO”有效教育模式,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构建平台,学习新知。
3.归纳小结,情感升华。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引入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激趣是很重要的。
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首先我组织学生欣赏美丽的昙花,问:有人把秦王朝的统治比作昙花一现,你们同意吗?为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我们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设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导入新课。
第二个环节:构建平台,学习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我构建了三个教学平台,并运用三个成语故事,把本课的三个知识点连成一条线,让学生在一种耳目一新的氛围中探究新知。
平台一:焚书坑儒——析一段官逼民反的暴政史实
教学流程:
1.出示有关秦的暴政的图片文字材料
2.学生分成4人组,阅读教材47-48页内容结合老师给出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归纳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并提醒学生在书上做好笔记,抽1-2组的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它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说明,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交出学习主动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文。
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利于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互相补充与完善,也利于同伴互学,从而培养学生互助互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全班内分享学习成果,使这些基础知识再次得到了强化与巩固,有效地落实了基础知识。
3.多媒体展示反映秦暴政民谣,全班阅读。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再次感受秦的暴政带来的影响,再次强化对秦暴政的认识——“天下苦秦久矣”“天下愁怨,溃而败之”激发学生情感,有压迫就有反抗自然过渡到第二平台学习。
平台二:揭竿为旗——讲一段敢为天下先的首义传奇
教学流程:
1.播放有关陈胜吴广起义的视频
2.展示秦末农民大起义形势图和学习要点
3.学生结合视频和地图以及阅读教材48-49页完成有关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影响等基础知识的归纳,同桌间交互检查,并在书上做好笔记,选1-2名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再现历史,让学生主动参与感知历史,体验历史。
同时也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历史的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
同时掌握战争问题的学习及探究方法,并使基础知识得到多次强化。
教师合理利用历史地图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时空观念。
4.拓展延伸:假如陈胜、吴广他们没有遇到大雨误期,秦末农民大起义还会发生吗?学生结合前面的探究,自然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到秦末农民战争的必然性。
同时也为刘邦、项羽继续领导农民起义军与秦作战的学习做铺垫。
5.图说历史:多媒体展示项羽、刘邦进军形势图,让学生结合地图讲述秦朝的灭亡的经过。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过渡:一个王朝的灭亡意味着一个新王朝的崛起,刘邦、项羽都想登上皇帝的宝座,成为新王朝的开拓者,然而“一山不容二虎”,怎么办呢?
平台三:楚河汉界——探一场争夺帝位的英雄悲歌
1.多媒体展示楚汉之争形势图,这场战争是谁和谁争战?为什么争战?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落实基础知识,明确历史概念。
2.材料呈现:项羽在自刎前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同学们认为他说得对吗?引导学生探究项羽失败的原因。
我采取擂台PK的方式,通过教师出示材料再现当年楚汉之争的四个历史情景,学生做出自己的判断,老师进行适时点评和引导,自然得出项羽必败,刘邦必胜的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对材料进行创新处理,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心灵情感得到升华。
同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素养。
3.组织学生比较秦亡前后,刘邦、项羽领导战争的性质有什么变化?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展示,师生互动共同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战争目的对战争性质的影响,认识到战争性质的变化,突破难点。
第三个环节:归纳小结,情感升华。
1.通过板书小结本课内容,直观再现本课知识内在联系,夯实基础,帮助学生强化对本课内容的掌握。
2.通过大事年表,计算秦存在时间得出秦王朝“昙花一现”的结论,首尾呼应。
3.呈现今天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民生的图片与秦的暴政形成鲜明对比,让学生在情感上再次升华,为今天的生活,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自豪。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以史为鉴,培养学生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家国情怀历史核心素养。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个人认为本课的设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挖掘教材,整合创新,借古鉴今;
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知识与能力并重;
3.以思想启迪为纲,以历史事件为经,以成语故事为纬,以情景平台为眼,将本课进行有效串联,编织了一张高效教育的网,此网精密细致、疏而不漏,结构完整,成效显著。
本设计内容、环节较多,如果对学生情况不够熟悉,可能在时间分配上不易把握。
以上是我对《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说课设计,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