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化技术基础
第二章 系统工程基础概述
产品 研究 规划
生产 工程 规划
制造 规划
分配和 仓库储 存规划
已核准 的产品 设想
包装 设计 规划
销售 规划
广告 与推销 规划
广告 实施 规划
产品 的商 品化
市场 调查 规划划
图2-4 按过程描述的新产品规划网络
总经理
总经理助理
人
事
营
销
工
程
生
产
(一)典型定义
• 日本工业标准JIS的定义:“系统工程是为 了更好地达到系统目标,而对系统的构成 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和控制机制等 进行分析与设计的技术。”
(一)典型定义
• 系统分析是研究相互影响的因素的组成和 运用情况。 • 综上所述,系统工程是以研究大型复杂的 人造系统和复合系统为对象的一门交叉科 学,它既是一个技术过程又是一个管理过 程。
(三)功能分析的思路
• • • • • • • 1、系统功能的制约因素 (1)外界输入与环境因素的制约 (2)系统结构的制约 2、功能分析的步骤 (1)对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进行准确描述; (2)进行输入输出关系的整体评价和分析; (3)对某一特定功能进行流程分析及流程再设计。
客户电话咨询
接线员理 解问题?
二、系统工程发展历程及趋势
• (一)发展简史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经济、生产等领域的系 统问题已促使人们努力揭示系统的一般运行规律 和创造组织管理系统的技术。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系统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培养 了一批系统工程人才,促进了系统工程学科的形 成与发展。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各种社会经济系统和工程 管理系统的规模日益扩大和复杂化,导致一些新 的问题的出现,人们又一次寻求通过科学的系统 方法作为解决复杂经济社会系统问题的技术 。
2022年高中通用技术基础知识综合复习第三章系统及其设计课件苏教版必修技术与设计2
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分析中,不恰当的是( ) A.该系统可分为液位检测子系统和浇注流量控制子系统 B.各子系统单独工作,都不能实现液位控制的功能,体现了系统的整 体性 C.设计该系统时,要从整体出发,以系统整体功能的最优为目的 D.选择液位仪时,既要考虑电涡流传感器,又要考虑液位显示器等, 体现了系统分析的综合性原则
答案 D 解析 系统的知识点主要在五个基本特性及三个分析原则,它们之 间的概念区分要清晰。本题中液位仪的选择要考虑与其相关联的 部件,说明系统的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体现相关性,但系统分析 没有相关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是考虑多个功能,统筹兼顾而不是考 虑多个组成部分,选项D错误。
1.(2019·10月浙江学考)如图是一款自发电手电筒,按压手柄,齿轮组 带动发电机发电,使小灯珠发光。下列关于该系统设计的分析不正 确的是( )
考点二系统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 侧重于“部分影响整体”和“整体发挥着特有的功能”。整体性是系 统的最基本的特性,也是观察和分析系统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 【名师点拨】 如何理解系统整体性? (1)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 功能是各要素(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 (2)系统的任何一个要素(部分)发生变化或出现故障时,都会影响其 他要素(部分)或整体功能的发挥。 (3)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之和。 (4)不能离开整体去分析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
(4)系统分析的主要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 系统分析首先要着眼于系统整体,要先分析整体,再分析部分;先看 全局,后看局部;先看全过程,再看某一阶段;先看长远,再看当前。 例:田忌赛马、丁谓修复皇宫、街道各部门施工。 ②科学性原则 系统分析一方面要有严格的工作步骤,另一方面应尽可能地运用科 学方法和数学工具进行定量分析,使决策的过程和结果更具有说服 力。 例:种稻“三三进九不如二五一十”。
第1讲 最优化技术基础-1
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写成这种形式 :
Vmax=xyz x、y、z要满足如下条件: x、y、z>0 3yz+xy+2xz≤288 (1-2) (1-1)
靠近某河流有两个化工厂(下图)。流经 第一个化工厂的河水流量是500×104 m3/d;在两 个化工厂之间有一条流量为200×104 m3/d的支流。 第一个化工厂每天排放工业污水2×104 m3;第二 个化工厂每天排放工业污水1.4×104 m3。从第一 个化工厂排出的污水流到第二个化工厂之前,有 20%可自然净化。根据环保要求,河流中工业污 水的含量应不大于0.2%。若这两个化工厂都各自 处理一部分污水,第一个化工厂处理污水的成本 是0.1元/m3,第二个化工厂污水处理的成本是0.08 元/m3。现在问,在满足环保要求的条件下,两个 化工厂各处理多少污水才能使两厂总的处理污水 费用最小?
在水工程领域存在着大量的最优化问题 如水处理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及运行 方式的选取,水处理工艺系统的选择和确 定,都涉及许多最优化问题. 在水工程领域中,最优化理论和方法最 先应用于废水处理方面,在给水处理方面 的应用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在给排水 管网设计方面也有最优化应用的一些成果。
2 水工程的寻优问题
3 最优化问题的理论表述
(1)系统
●“最优化” 是“系统的最优化”. ●系统是指许多单元按某种目的而构成的整体,即 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事物或过程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行为的整体。确 定系统,就是确定研究的范围。 ●通常一个系统是由比它更小的系统所组成的。而 一个系统又往往是另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我 们把组成系统的次一级较小的系统称为原系统的子 系统。最基本的子系统是单元设备或单元过程。
4 最优化问题的类型
第八章 行政方法
(一)强制性行政方法。1、指令方法;2、法律方法;3、经济方法。
行政程序简化是从工业管理中的工作简化得来的。工作简化所通过程序的变更或工作方法的改进,以较简捷的流程取得较高的工作效率。后来,在工作简化的基础上,发展起行政程序简化的理论。行政程序简化包括以下步骤:(1)选定准备进行研究的工作,被选定的工作应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2)以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记录选定研究工作的全部事实。(3)认真分析记录的事实,即以客观和科学的态度,对程序图上的记录进行严格的检查,对工作的理由和目的、地点和时间、人员与方法等进行严格的检查。(4)全盘考虑现行的工作情况,在研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以寻求最佳的工作程序。(5)衡量各步骤的工作量,认真计算标准工作时间,以确定工作进度。(6)最后是对新的工作程序进行科学操作。
智能交通系统 第2章-相关基础理论与技术
LOGO第2章智能交通系统相关基础理论与技术主要内容基础理论1技术体系2第一节基础理论一、图论二、系统论三、信息论四、控制论一图论图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以图为研究对象。
图论是智能交通系统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其相关基础理论可以用于交通网络规划,相关算法可以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交通诱导、交通流的分配以及路网检测器布点等问题。
图论应用在交通领域又称为交通网络技术。
一图论路径分析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一项重要的网络分析功能。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供静态或动态的最短路径的诱导,利用的就是图论中的最短路径理论。
公路网络、铁路网络或水运网络等,这些网络的运输问题可以看做是这些网络的网络流问题。
二系统论系统工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的科学,它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跨学科地考虑问题,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各种系统问题。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大系统,系统要素包括人、车、路、环境等,因而智能交通系统的构建是一项巨大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二系统论智能交通系统具有一般系统所共有的特点,即集合性、相关性、层次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整体性、动态性。
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是系统工程在交通领域的具体应用,它将人,车辆,道路,环境作为一个整体,从系统观点出发,集成运用多种先进技术对交通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实时、准确、高效的协调和控制。
智能交通系统需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系统建模、系统预测、系统优化和系统评价。
三信息论信息论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熵、通信系统、数据传输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
信息论基础即香农(C.E.Shannon)信息论,是用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的方法研究通信系统传输有效性和可靠性极限性能的理论,是现代通信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理论基础。
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和传输。
四控制论控制论的研究目的是从控制的角度掌握系统运行的一般规律,控制系统的运行。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系统方祛采用的一般步骤是: 1)系统地分析所要解决问题的日标、背景、
约束条件和假设,从而确定为解决面临的问题, 系统重新应具有的功能;
2)调研、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事实、资料和 数据,分析各种可能性,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 案;
3)对这些方案做出分析,权衡利弊,选出 其中的最优方案并提出优化方案的准则;
整理ppt
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在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和 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时形成的。系统方法是 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 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 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 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 的一取少照、程序和方法。
整理ppt
视听教育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开发范式面临着严峻地挑战,
正发生着一场重要的“范式转移”,由“课程开发范式” 走向“课程理解范式”。即后现代课程观。后现代课程规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密切相关,它所构想的课程设计遵从 四个原则:课程应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 所谓丰富性是指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多种和能性或 多重解释;回归性是指课程内容的重复性,这种重复是不 断螺旋上升的,每一个终点又是新的起点。布鲁纳的“螺 旋型课程”是回归性课程的一个典范;关联性是指课程结 构内在的联系及其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它赋予课程是一个 具有丰富联系的开放的网络体系;严密性是指对课程内容 可供选择的关联有目的选择、是不确定性和解释性的组合, 其中的解释性依赖于我们如何完善地发展不确定性所呈现 的各种选择答案,它防止课程内容的不确定性陷入任意性, 因此严密性是四个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第二讲、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整理ppt
一、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结构图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技术基础
城市工程125产 城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技术基础金岩摘要:机械加工精度直接影响机械产品的质量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会使得加工出现误差,例如工件和刀具位置偏移等问题,都会导致生产出的产品带有误差。
只有实际加工的零件参数能够和规定参数相同,才能判定该零件符合标准。
为保证机械加工企业的长足发展,需要提高机械加工的精度,尽量减少误差,从而提高零件的合格率,提高生产效率。
关键词:机械;精度设计;检测技术1 机械精度设计的基本原则1.1 互换性原则遵循互换性原则,不仅能有效保证产品质量,而且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制造成本。
1.2 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主要考虑工艺性、合理的精度要求、合理选择材料、合理的调整环节以及提高工作寿命等。
1.3 标准化原则标准化是实现互换性生产的前提,大量采用标准化、通用化的零部件、元器件和构件,以提高产品互换性程度。
1.4 精度匹配原则在对机械总体进行精度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机械或位置中各部分各环节对机械精度影响程度的不同,分别对各部分各环节提出不同的精度要求和恰当的精度分配,并保证相互衔接和适应,这就是精度匹配原则。
1.5 最优化原则通过确定各组成部分零部件精度之间的最佳协调,达到特定条件下机电产品的整体精度优化。
最优化原则已经在产品结构设计、制造等各方面广泛应用,最优化设计已经成为机电产品和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几何量精度设计中,最优化原则主要体现在公差优化、数值优化和优先选用等方面。
互换性原则体现精度设计的目的,经济性原则是精度设计的目标,标准化原则是精度设计的基础,精度匹配原则和最优化原则是精度设计的手段。
2 机械精度设计的方法2.1 类比法类比法就是与经过实际使用证明合理的类似产品上的相应要素相比较,确定所设计零件几何要素的精度。
采用类比法进行精度设计时,必须正确选择类比产品,分析它与所设计产品在使用条件和功能要求等方面的异同,并考虑到实际生产条件、制造技术的发展、市场供求信息等多种因素。
优化设计-最优化基础理论+对分法
开始
'(a) 0, '(b) 0
c=(a+b)/2
确定[a b],要求
(c) 0
N
对分
法计 算流 程图
T*=c t*=(a+b)/2 输出t* 结束 Y
Y a=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 0
N
b=c
Y
| a b |
N
对分法有关说明
对分法每次迭代都取区间的中点
a. 若这点的导数值小于零,说明的根位于右半区间中,因
然后用这条切线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t k 1作为根的新的近 似(如图).它可由方程(4.4)在令 y 0 的解出来, 即 (t k )
t k 1 t k
(t k )
这就是Newton切线法迭代公式.
Newton切线法
1.8.2.2 Newton切线法迭代步骤 已知 (t ) , (t ) 表达式,终止限 . (1) 确定初始搜索区间 [a, b] ,要求 '(a) 0, '(b) 0 (2) 选定 t 0 . (3) 计算t t0 '(t0 ) / "(t0 ) . (4) 若| t t 0 | ,则 t 0 t ,转(3);否则转(5). (5) 打印t, (t ) ,停机.
对分法
1.8.1.2 对分法迭代步骤 已知 (t ) , (t ) 表达式,终止限 . (1)确定初始搜索区间 [a, b,要求 ] '(a) 0, '(b) 0 (2) 计算[a, b] 的中点 c 1 (a b) . 2 a c ( c ) 0 (3) 若 ,则 ,转(4); 若 (c) 0 ,则 t * c,转(5); 若 (c) 0 ,则 b c ,转(4). (4) 若| a b | ,则 t * 1 (a b) ,转(5);否则转(2). 2 * (5) 打印t ,停机.
“金课 工程教育认证”双轮驱动下的《大数据技术基础》教学模式探索
“金课工程教育认证”双轮驱动下的《大数据技术基础》教
学模式探索
王辉;钱进
【期刊名称】《创新教育研究》
【年(卷),期】2024(12)5
【摘要】目前,《大数据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缺乏“金课”和工程教育认证强调的成果导向。
本文面向两性一度“金课”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依托线上、线下
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以“教学成果导向”为指导思想,以“工程专业执业”为基
本目标,“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并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大数据技术基础》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发现并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总页数】9页(P373-381)
【作者】王辉;钱进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南昌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双轮驱动”模式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2.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金课"思政一体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3.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基础课双语教学探索
4.工程教育认证和TPACK视角下专业基础课《流体力学》
的教学方策提升探索与分析5.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基础编程类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信管教材后习题答案
信管教材后习题答案第1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习题⼀、名词解释数据:数据(Data)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包括数字、⽂字、符号、图形、图像等,其形式也可以加以转换。
信息: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运⽤与解算,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就本质⽽⾔,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只有数据对实体⾏为产⽣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系统:系统(System)为实现规定功能以达到某⼀⽬标⽽构成的相互关联的⼀个集合体或装置(部件)。
系统泛指由⼀群有关连的个体组成,根据预先编排好的规则⼯作,能完成个别元件不能单独完成的⼯作的群体。
系统分为⾃然系统、⼈造系统和复合系统三⼤类。
复合系统:复合系统是⾃然系统和⼈⼯系统的组合。
复合系统包括导航系统、交通管理系统和⼈-机系统等等。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的的⼈机⼀体化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门新兴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最⼤限度的利⽤现代计算机及⽹络通讯技术加强组织的信息管理,通过对组织拥有的⼈⼒、物⼒、财⼒、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正确的数据,加⼯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员,以便进⾏正确的决策,不断提⾼组织的管理⽔平和经济效益。
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是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之⼀,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改变了原来层级组织结构中的企业上下级组织和领导者之间的纵向联系⽅式,平级各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系⽅式以及组织体与外部各⽅⾯的联系⽅式等。
扁平化组织结构的优点是,能够提⾼管理效率,减少管理失误,降低管理费⽤,扩⼤管理幅度。
建⽴强⼤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使得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
虚拟型组织结构:虚拟型组织结构是⼀种只有很精⼲的核⼼机构,以契约关系的建⽴和维持为基础,依靠外部机构进⾏制造、销售或其他重要业务经营活动的组织结构形式。
第二章 技术设计的基础-2022年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综合复习(粤科版2019)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发现问题的途径有①②③所说的方法,没有第④项。
4.当我们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个设计问题之后,需要明确问题,明确问题主要包括:①问题是否明确 ②问题是否有价值 ③设计者及其团队是否具有解决该问题的能力④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正确的选项是
安全性
部分设备耐用才安全
10
工程心生与可持续
基本独立
无优先
汽车司机座椅与尾气排放
1.3 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
(一)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
案例:方便色觉障碍者辩认的交通灯的发明过程;山村路灯的设计。
粤教版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
1.发现问题;
2.收集设计所需要的信息、数据、资料;
3.判断问题的价值,是否值得解决;
(六)电路图的识读
熟悉电器、电子元件符号。
三、
一、
1.如图所示人行道上的盲道,体现了人们对盲人的关怀,该设计主要考虑到了
A.信息的交互B.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
C.人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D.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答案】:D
【解析】:盲道是专门帮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设施。一类是条形引导砖,
一类是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碍,需要转弯了。形状特殊的砖、鲜艳的黄色,利用盲人的脚感作用和盲道砖的助感原理达成。这是为盲人专门设计的产品,主要考虑了特殊人群的需要。
(2)列举法:列举参考对象的优点和缺点,在新方案中保留优点,避免缺点,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3)移植借鉴法:是将某个学科、领域中的原理、技术、方法等,应用或渗透到其它学科、领域中,为解决某一问题提供启迪、帮助的创新思维方法。如将直流电路的欧姆定律移植到交流电路分析中;树形装饰物形态移植法;树叉衣挂结构移植;反光镜用到取款机的功能移植等。
以自主设计为基础,打造海油精品模块钻机
2009年,顺利完成“海洋轻型可搬迁式模块钻机设计与建造技术 研究”总公司重大科技发展项目,研究成果通过总公司专家审查
验收,成功应用于崖城PFA小橇块模块钻机的EPCI总包项目,技术
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5
5
全面掌握自主设计核心技术
6
6
打破国外垄断,掌握核心设计技术
在总公司钻完井技术管理部(原钻完井办公室) 、科技发展部 的亲切关怀和正确指导下,在各分公司、生产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
安全 工程师
电仪讯 工程师
HVAC 工程师
概算 工程师
舾装 工程师
19
19
制胜利器
国家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甲级)工程设计资质证书
甲级设计资质 不限投资额的EPC总包资质
20
20
制胜利器
DNV颁发的 质量管理 认可证书
21
21
制胜利器
国家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压力管道设计资质证书
22
22
制胜利器
国际先进、通用的分析软件
2007年
2007年 2007年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10
11
12
LF13-2模块钻机
PY4-2/5-1
450t
450t
基设+详设
基设
深圳分公司
深圳分公司
计划2011
待定 28
28
满足不同吊装资源要求的
模块钻、修机设计建造案例
29
29
大型起重船吊装安装
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意见如下:
大模块钻机适用于随平台整体拖航出海、不需要再次吊装、不考虑搬迁利用的钻 机。这种模块钻机应用的局限性较高,不易搬迁,建议尽可能少量使用。 小模块钻机(单个吊装重量小于350t)适用于单独吊装安装、有小浮吊可利用、 考虑搬迁利用的钻机。这种模块钻机综合经济性较好,今后建议大力推广。 小橇块钻机(单个吊装重量小于40t )适用于单独吊装安装、没有浮吊可利用、 考虑搬迁利用的钻机。这种模块钻机海上安装调试的时间较长,安装期间受天气 影响很大,电缆、管道、结构连接复杂,甚至要用到只有国外少数几个公司才能 生产的特殊的材料(如电缆连接器等),所以,在条件允许时,建议尽可能不使 用。
《系统工程》复习资料
第一章系统工程概述(一)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及应用识记:系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一般规律的综合性理论,“信息”与“控制”等是其核心概念。
它是继一般系统论之后,由数学家维纳在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
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提取、变换、存储与流通等特点和规律的理论(二)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识记: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和环境的整体。
有以下四个要点:(1)系统及要素。
系统是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整体,构成这个整体的各个要素可以是单个事物(元素),也可以是一群事物组成的分系统、子系统等。
(2)系统和环境。
任一系统又是它所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环境或超系统)的组成部分,并与其相互作用,保持较为密切的输入输出关系。
(3)系统的结构。
在构成系统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这样在系统的内部形成一定的结构和秩序。
(4)系统的功能。
任何系统都应有其存在的作用和价值,在其运作的具体目的,也即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识记:系统的类型认识系统的类型,有助于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对系统工程对象系统的性质有进一步的了解并进行分析。
(1)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自然系统是主要由自然物(动物、植物、矿物、水资源等)所自然形成的系统,像海洋系统、矿藏系统等。
人造系统是根据特定的目标,通过人的主观努力所建成的系统,如生产系统、管理系统等。
实际上,大多数系统是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的复合系统。
近年来,系统工程越来越注意从自然系统的中探讨和研究人造系统。
(2)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凡是以矿物、生物、机械和人群等实体为基本要素所组成的系统称之为实体系统;凡是由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制度、程序等概念性的非物质要素所构成的系统称为概念系统。
在实际生活中,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在多数情况下是结合在一起的。
实体系统是概念系统的物质基础;而概念系统往往是实体系统的中枢神经,指导实体系统的行动或为之服务。
[方案]现代制造技术
制造业是以制造技术为主导技术进行产品制造的企业群体的总称,是工业的主体。
根据我国现行统计划分,工业由制造业、采掘业以及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构成,制造业系指第二产业中除采掘业、电力和燃气及其生产供应业、建筑业以外的所有行业,包括30个大类、169个中类、482个小类。
可以说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
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各产品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没有现代化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
从世界各国的工业化发展历程来看,制造业的优先发展是经济腾飞的必要条件。
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则是制造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动力。
也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工程、生物工程、能源工程和空间技术等新学科及新技术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制造(Manufacturing)是利用制造资源(设计方法、工艺、设备和人力等)将材料“转变”为有用的物品的过程。
制造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按制造的连续性可分为连续制造(如化工产品的制造)和离散制造(如家电产品的制造);按行业又可分为机械制造、食品制造、化工制造、IT产品制造,等等。
当今,人们对制造的概念又加以扩充,将体系管理和服务等也纳入其中。
制造是人类所有经济活动的基石,是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动力。
制造技术(Manufacturing Technology)是制造活动所涉及到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制造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体技术。
传统的制造技术仅强调工艺方法和加工设备。
现代的制造技术不仅重视工艺方法和设备,还注重设计方法、生产组织模式、制造与环境和谐统一、制造的可持续性以及制造技术与其它科学技术的交叉和融合,甚至还涉及制造技术与制造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军备竞争等内容。
1.2 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不断应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和完善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水平、信息化水平、应用先进的制造理念和管理理念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制造成本,实现制造最优化的过程。
各种流量计小信号切除点选定与最优化
各种流量计小信号切除点选定与最优化流量计小信号切除是为了克服各种原因引起的小信号所导致的不良后果。
各种不同原理的流量计,产生小信号现象的机理也不同。
同一种原理的流量计,由于其精确度、仪表品质、被测介质、现场环境以及安装情况的差异,所以零点不确定性也有很大差异。
调试人员应根据具体要求和具体条件合理设定小信号切除点。
关于流量计中小信号切除的重要性,可从一个小故事说起。
昌晖仪表曾为某热电厂做了一个小项目,目标是解决小流量测量问题。
该厂通过一根大管道向一家大用户供应低压过热蒸汽,选用的是标准孔板流量计,测量范围为0-160t/h。
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在用户主要生产装置运行的时候,流量计能进行正常测量;在主要生产装置停车的时候,流量计指示零。
按照热电厂提供的调查资料,主要生产装置停车时,相对流量虽然较小,但不会是零,仅仅烧饭、洗澡就应当有10t/h左右的流量。
为此,委托昌晖仪表制造有限公司对原有仪表进行改造。
现场检查后发现,原有流量计的小信号切除为固定点,切除点为满量程的8.7%,对应13.9t/h。
也就是说,当实际流量≤13.9t/h时,仪表显示零属正常。
但是,作为供汽方,蒙受的损失是巨大的。
因为该用户的主要生产装置是新工艺、新流程,经常开开停停。
在这个项目中,昌晖仪表采用了小信号切除点可任意设置的单晶硅差压变送器和流量积算仪代替了原来的固定切除点仪表,并合理确定了小信号切除点,运行结果、生活用蒸汽均能被如实地显示出来,从而维持了公正,为供方挽回了损失。
1、差压流呈计的小信号切除差压式流量计是投入工业应用的多种流量计中,应用最广泛、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流量计之一,也是人们应用小信号切除技术最早的一种流量计。
在早期的差压式流量计中,人们用U形管差压计显示节流装置送出的差压信号并换算到瞬时流量,用浮子式差压计、环秤式差压计显示瞬时流量并进行积算,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无法应用小信号切除技术,只能用经常查对零点并在发现零点漂移时予以校正的方法消除零漂的影响。
第二章技术设计的基础第三节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教学课件
其内容包括: 适用范围、引用标准、术语、产品分类、技术要求(环境
条件、安全性能、噪音、调速、照明、结构要求、外观等)、 试验方法、检测规则、标志标签与包装等项目。
三、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
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是必须遵守的步骤,省略某些步骤会带来设计 的缺陷,甚至造成重大的失误,最后导致设计失败,给国家和人民带 来重大的损失。
2.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1)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产品设计应以普通人群为标准, 还应充分考虑特殊人群的独特需要。 (2)静态的人群和动态的人群:人们在使用产品时处于静态 和动态两种状态交替之中,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的静态尺 寸(是指人的构造尺寸),也要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是指人 的功能尺寸,包括人的动作范围,体形变化等测量数据)。
• (3)舒适: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的状态, 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内, 从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心理上的舒适感是人机关系 应当考虑的目标。
• (4)安全:人们在操作和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对人的身体 不构成生理上的伤害。目的是避免操作者和使用者产生因作 业而引起的伤害或伤亡。
• 2、设计的功能分析
(四)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1.人机关系中要实现的目标是高效、健康、舒适、安全
(1)高效: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 的功能,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人机所在环 境中的一些因素也影响人的效率和行为。 (2)健康:人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对人的健 康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 (3)人的生理需求和人的心理需求:产品不但要满足人的生理 需求(性别、年龄等不同对同一产品的需求是不同的),而且 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策略
全过程策略(Policy) 是依次进行的全部n个阶段决策构
成的决策序列, 段,依次构成
表的示决为策p1序,n{列u1,称u2,为…,kun部};子从策k阶略段,到表第示n
阶 为
pk,n{uk,uk+1,…,un} ,显然当k=1时的k部子策略就是全过程
▲最优策略:对应于一个策略,可以由一个量化的指标来确 定这个策略对应的效果,不同的策略有各自的效果。在所有 可供选择的策略中,对应效果最好的策略称为最优策略。
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化的目标是要达到整个活动过程的总 体效果最优。由于各段决策间有机地联系着,本段决策的执 行将影响到下一段的决策,以至于影响总体效果,所以决策 者在每段决策时不应仅考虑本阶段最优,还应考虑对最终目 标的影响,从而作出对全局来讲是最优的决策。动态规划就 是符合这种要求的一种决策方法。
d)资源分配问题: 某工业部门拟对其所属企业进行稀 缺资源分配,为此需要制定出收益最大的资源分配方 案。这种问题与时间因素无关,不属动态决策,但我 们可以人为地规定一个资源分配的阶段和顺序,从而 使其变成一个多阶段决策问题。
e)运输网络问题: 运输网络连线上的数字表示两地距
离(也可以是运费、时间等),要求从A 至E的最短路线。
应指出,动态规划不象线性规划那样有一个标准的数学表 达式和明确定义的一组规则,而必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 析处理,除了要对基本概念和方法正确理解外,应以丰富的 想象力去建立模型,用创造性的技巧去求解。
(2)多阶段决策问题举例
a)工厂生产过程:为了取得全年最佳经济效益,在全年的 生产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逐月或者逐季度地根据库 存和需求情况决定生产计划安排。
阶段1
状态
x2
阶段2
状态
x3
...
状态
xk
阶段k
状态
xk+1
...
状态
xn
阶段n
状态
xn+1
T1
T2
Tk
Tn
(4)动态规划方法导引
例1:为了说明动态规划的基本方法和特点,以上 面运输网络图为例,讨论求最短路问题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枚举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列举出所有可 能发生的方案和结果,再一一比较,求出最优方案。这里 从A到E的路程可以分为5个阶段。各阶段走法:第1段有3种, 第2段各有3种,第3段各有2种,第4段各1种,因此共有 3×3×2×1=18条可能的路线,分别算出各条路线的距离
用以描述系统在某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域中所处位 置及运动特征的量,称为状态。每个阶段的状态可分
为止态,状初故态始阶记状段为态ks和的k+终1终。止止但状状通态态常,s定k阶+义1为段阶阶k段的段的初k+状始1的态状初即态始指记状其作态初sk。始,状终 围称描为述可过能程状k态的集状S态k,变即量s称k∈为Sk状。态变量sk ,其取值范
动态规划方法属较科学有效的算法,计算过程中, 系统地删去了所有中间非最优的方案组合,从而使计算 量比枚举法大为减少。
2.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
使用动态规划方法解决多阶段决策问题,首先要 将实际问题写成动态规划模型,需要对动态规划的一 些基本术语加以说明和定义: 1. 阶段
为了便于求解和表示决策及过程的发展顺序,而 把所给问题恰当地划分为若干个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 子问题,称之为多段决策问题的阶段。一个阶段,就 是需要作出一个决策的子问题,通常,阶段是按决策 进行的时间或空间上先后顺序划分的。 2.状态和状态变量
适合于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的只是一类特殊的多阶段决策 问题,即具有“无后效性”(马尔柯夫性)的多阶段决策过程。 所谓无后效性,是指系统从某个阶段往后的发展,仅由本阶段 所处的状态及其往后的决策所决定,与系统以前经历的状态和 决策(历史)无关。多阶段决策过程特点:
决策u1
决策u2
决策uk
决策un
状态
x1
策略。
在实际问题中,由于在各个阶段可供选择的决策有许多个, 因此,它们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许多可供选择的决策序列
进行比较,可知最优路线是A B2 C1 D1 E,最短
距离是19. 显然,如果组成网络的节点很多时,用穷举法求最优
路线的计算量将会十分庞大,其中包含许多重复计算.枚 举法虽可找出最优方案,但不是个好算法
第二种方法:“局部最优路径”法. 说某人从某站出 发,他选择“逢近便走”的决策,以为只要“局部最
3. 决策和决策变量
决策是状态的选择,是决策者从给定阶段状态出发对下一 阶段状态作出的选择。
描述决策变化的量称之决策变量,和状态变量一样,决策 变量可以用一个数或一向量来描述,也可以是状态变量的函
数,记以uk= uk(sk),表示阶段k状态sk时的决策变量。
决策变量的取值也有一定的允许范围,称之允许决策集合
这种运输网络问题也是静态决策问题。但是,按照网 络中点的分布,可以把它分为几个阶段,而作为多阶 段决策问题来研究。
(3)动态规划求解的多阶段决策问题的特点
通常多阶段决策过程的发展是通过状态的一系列变换来实 现的。一般情况下,系统在某个阶段的状态转移除与本阶段的 状态和决策有关外,还可能与系统过去经历的状态和决策有关。 因此,问题的求解就比较困难复杂。
b)设备更新问题:需要综合权衡决定设备的使用年限,使 总的经济效益最好
c)连续生产过程的控制问题:一般化工生产过程中,常包 含一系列完成生产过程的设备,前一工序设备的输出则 是后一工序设备的输入,因此,应该如何根据各工序的 运行工况,控制生产过程中各设备的输入和输出,以使 总产量最大。 以上问题的发展过程都与时间因素有关,因此阶段 的划分常取时间区段来表示,并且各个阶段上的决策往 往也与时间因素有关,这就是“动态”的含义,所以把 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称为动态规划方法。
优”,就会达到”“整体最优”,所取决策必是A B3 C3 D1 E,但全程长度是25;显然,这种方法的结
果常是错误的.局部最优法则是错误方法.
第三种方法动态规划方法. 首先将问题划分为5个 阶段,每次的选择总是综合后继过程的一并最优进行考 虑,在各段所有可能状态的最优后继过程都已求得的情 况下,全程的最优路线便也随之得到。动态规划方法总 是从过程的最后阶段开始考虑,然后逆着实际过程发展 的顺序,逐段向前递推计算直至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