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书目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配套教材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配套教材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配套教材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化工原理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和熟悉化工设备的操作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化工原理进行简单的工艺计算和能够操作和维护化工设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化工设备的操作方法。

具体来说,我们将讲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如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以及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如反应动力学、传递过程等。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化工设备的操作方法,如反应釜的操作、离心机的操作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工原理的知识,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将会运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其次,我们将会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工原理。

此外,我们还会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化工设备,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一系列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我们将使用《化工原理》这本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料。

参考书方面,我们将推荐《化工原理习题集》等参考书,帮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巩固。

多媒体资料方面,我们将制作PPT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工原理的知识。

实验设备方面,我们将准备反应釜、离心机等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作业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习题和案例分析;考试则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论述题等形式,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书柴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书柴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书柴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化工原理中流体力学、热力学、传质和反应工程的基本概念与理论;2. 学会运用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等基本原理分析化工过程中的常见现象;3. 掌握化工设备设计的基本原则,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简单流程的设计与优化。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化工流程模拟与计算;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提高动手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项目设计,学会分工合作、沟通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化工原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化工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绿色化工观念;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体系,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流体力学:涵盖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流动阻力与能量损失、泵与风机等章节,重点讲解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和流动特性。

2. 热力学: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传递与传热方程、换热器设计等,强调能量守恒与熵增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传质过程:介绍质量传递原理、扩散与对流传质、吸收与脱吸、精馏与萃取等,分析传质设备的设计与优化方法。

4. 反应工程:涉及化学反应动力学、反应器设计、非均相反应、生化反应工程等,探讨反应器类型及操作条件对反应效果的影响。

5. 化工设备设计:包括设备选型、材料选择、设备结构设计、强度与稳定性计算等,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设备设计与分析。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

(3)熟悉化工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原理。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化工设备操作和维护的能力。

(3)能够进行简单的化工过程设计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兴趣和热情。

(2)增强学生对化工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的认知。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化工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化工过程的基本类型、化工过程的平衡与速率、化工热力学、化工动力学等。

2.化工过程计算:包括流体力学、传质、传热等基本计算方法。

3.化工设备设计与操作:包括反应器设计、蒸馏塔设计、膜分离装置设计等。

4.化工过程设计与优化:包括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操作条件优化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化工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化工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技能。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化工原理》。

2.参考书:相关化工原理的教材和学术著作。

3.多媒体资料:化工原理教学课件、视频资料等。

4.实验设备:流体力学、传质、传热等实验装置。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力学基本方程、流动和压力降、气液平衡、传质过程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工问题的能力。

1.掌握流体的密度、粘度、热导率等物理性质。

2.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包括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

3.掌握流体流动和压力降的基本理论,包括层流和湍流、管道流动和开放流动等。

4.理解气液平衡的基本原理,包括相图、相律和相变换等。

5.掌握传质过程的基本方法,包括扩散、对流传质和膜传质等。

6.能够运用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分析流体流动问题。

7.能够计算流体流动和压力降的基本参数,如流速、压力降等。

8.能够分析气液平衡问题,确定相态和相组成。

9.能够运用传质过程的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化工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化工原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力学基本方程、流动和压力降、气液平衡、传质过程等。

1.流体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粘度、热导率等,通过实例讲解其测量方法和应用。

2.流体力学基本方程:讲解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并通过实例分析其应用。

3.流动和压力降:讲解层流和湍流的特性,分析管道流动和开放流动的压力降计算方法。

4.气液平衡:讲解相图、相律和相变换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例分析气液平衡问题。

5.传质过程:讲解扩散、对流传质和膜传质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传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力学基本方程、流动和压力降、气液平衡、传质过程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化工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化工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工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样本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样本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引书一、课程设计目与性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一种实践性、总结性和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化工原理课程重要构成某些,也是培养学生综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所必不可少教学过程。

当代工业规定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不但应是一名工艺师,还应当具备按工艺规定进行生产设备和生产线选型配套及工程设计能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初步工程设计能力培养和训练,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进一步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打下基本。

二、课程设计基本规定(1)在设计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和对的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理解工程设计基本内容,掌握设计程序和办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独立工作能力。

(2)在设计中要体现兼顾技术上先进性、可行性和经济上合理性,注意劳动条件和环保,树立对的设计思想,培养严谨、求实和科学工作作风。

(3)对的查阅文献资料和选用计算公式,精确而迅速地进行过程计算及重要设备工艺设计计算。

(4)用简洁文字和清晰图表表达设计思想和计算成果。

三、设计题目题目Ⅰ:在生产过程中需将3000kg/h某种油(在90℃时,密度为825kg/m3;定压比容为2.22kJ/kg·℃;导热系数为0.140W/m·℃;粘度为0.000715Pa·s;污垢热阻为0.000172m2·℃/W)从140℃冷却至40℃,压力为0.3MPa,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冷却水压力为0.4MPa,循环水入口温度为35℃,出口温度为45℃。

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满足上述生产需要。

题目Ⅱ:在生产过程中需将5000kg/h某种油(在90℃时,密度为825kg/m3;定压比容为2.22kJ/kg·℃;导热系数为0.140W/m·℃;粘度为0.000715Pa·s;污垢热阻为0.000172m2·℃/W)从140℃冷却至40℃,压力为0.3MPa,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冷却水压力为0.4MPa,循环水入口温度为35℃,出口温度为45℃。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第三版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第三版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第三版课程设计1. 概述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工原理的核心概念和应用技能。

在设计中,学生们将探索化工分离过程的原理、工艺流程设计以及设备的选择和优化等方面的知识。

2. 实验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1.理解化工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掌握工艺流程设计和设备选择与优化的方法;3.培养实际操作和分析的能力,并通过设计和分析来掌握化工原理的应用技能。

3. 实验设备•微型蒸馏装置•真空干燥器•震荡器•多层螺旋板塔•分离漏斗•等温滴定计•气相色谱分析仪4. 实验内容4.1 实验1:蒸馏分离乙醇和水4.1.1 实验目的通过蒸馏操作分离出乙醇和水,并对蒸馏过程进行分析和优化,掌握蒸馏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4.1.2 实验步骤1.分别称取50mL乙醇和水混合溶液,加入微型蒸馏装置中;2.开启蒸馏设备,调整冷却水温度和采样速率;3.收集蒸馏出的乙醇和水,分别测定其含量和纯度,记录数据;4.对蒸馏过程进行分析和优化,根据实验数据推算出最优的蒸馏条件。

4.1.3 实验结果在此处列出实验数据及分析结果。

4.2 实验2:干燥和筛分分离颗粒4.2.1 实验目的通过干燥和筛分操作分离出颗粒,并对操作过程进行分析和优化,掌握干燥和筛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4.2.2 实验步骤1.将颗粒放入真空干燥器内,开启干燥器并设定温度和干燥时间;2.在震荡器内加入干燥后的颗粒,进行筛分操作;3.对干燥和筛分过程进行分析和优化,根据实验数据推算出最优的操作条件。

4.2.3 实验结果在此处列出实验数据及分析结果。

4.3 实验3:多层螺旋板塔分离气体混合物4.3.1 实验目的通过在多层螺旋板塔内对气体混合物进行分离操作,分析其分离机理和选择最优的工艺条件。

4.3.2 实验步骤1.将混合气体通过多层螺旋板塔,进行分离处理;2.对分离后的气体进行收集和测量,记录数据;3.对分离过程进行分析和优化,选择最优的工艺条件。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柴诚敬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柴诚敬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柴诚敬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如流体力学、热力学、传质与传热等;2. 学会运用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分析典型化工过程中的现象与问题;3. 掌握化工流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流程分析与优化。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工过程中的计算问题,如物料平衡、能量平衡等;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图表、模拟等方法对化工过程进行研究和评价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工原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习积极性;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化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及责任感;3.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化工原理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化工原理知识,为未来从事化工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化工流体力学基础: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流体阻力与流动形态等;参考教材第二章:流体力学基础。

2. 热力学原理及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以及理想气体、实际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参考教材第三章:热力学原理及其在化工中的应用。

3. 传质与传热过程:质量传递、热量传递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应的传递速率计算;参考教材第四章:传质与传热。

4. 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介绍化工过程模拟的基本方法,如流程模拟、动态模拟等,以及优化策略;参考教材第五章: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

5. 典型化工单元操作:分析各类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及设备选型,如反应器、塔器、换热器等;参考教材第六章:典型化工单元操作。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化工流体力学基础;第二周:热力学原理及应用;第三周:传质与传热过程;第四周: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第五周:典型化工单元操作。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一、课程背景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生打下化工理论基础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系统地介绍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化工原理的相关知识体系,为日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1.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计算方法和理论模型;3.能够应用化工原理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1.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a.化工原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b.化工原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c.化工原理的相关学科和领域2.物质的结构与性质a.物质的基本结构和性质b.物质的相态变化与热力学c.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的关系3.热力学基础a.热力学基本定律和概念b.热力学过程的基本方程和计算方法c.热力学的应用和工程实践4.化工原理的传质与分离a.传质的基本概念和理论b.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c.分离设备的设计和应用5.反应工程基础a.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动力学b.反应器的类型和设计原则c.反应工艺的应用和优化6.流体力学基础a.流体的基本性质和流动规律b.流体的流动类型和应用c.流体力学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讲授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

2.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促进学生对化工原理的深入理解。

3.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化工实验和工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的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

五、课程评估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

2.中期考试:包括对化工原理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考核。

3.期末考试:总结对整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包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核。

六、教材1. 《化工原理导论》,作者:王明华,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2. 《化工原理》,作者:张三,出版社:化学出版社七、课程作业1.每周布置相关的课后习题,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2、化工设备结构设计
绘制主要化工设备零件及装配图1张(CAD),图面应包括下列内容:
(1)设备总体结构设计;
(2)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 (3)设备技术特性表; (4)设备接管表(规格和用途); (5)管件设备零部件图 (6)设备零部件明细表。
3、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是将所作的课程设计予以综合简介、并对设计给予评述。内 容及顺序如下: (1)设计任务书; (2)目录; (3)设计方案简介与评述; (4)工艺设计及计算;
8.潘国昌,《化工设备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9. 娄爱娟,吴志泉,吴叙美编,《化工设计》,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10.王树楹等编. 《现代填料塔技术指南》. 中国石化出版社,1998 11.贾绍义,柴诚敬编,《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12. 第一机械工业部编,《机械工程手册, 第77篇, 泵、真空泵》, 机械 工业出版社,1980 13.第一机械工业部编,《机械工程手册, 第76篇, 通风机、鼓风机、 压缩机》,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 14.涂伟萍等编,《化工设备及过程设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15.上海医药设计院,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8 16.化工部,《化工工艺孔管设计化工管路手册(上下册)》, 化学工业 出版社,1996 17.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编,《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理工大 学出版社,1994
(三)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在完成《化工原理》《物理化学》《化工制
图》《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及《计算机编程与优化》
等有关课程后开设的一门工程设计课,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书 本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理解所学的有关 知识,并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训 练的教学环节。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设计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设计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化工流程图的绘制和分析方法;(3)熟悉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4)了解化工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化工流程图的绘制和分析能力;(3)能独立完成化工单元操作的计算和设计;(4)具备一定的化工工艺流程设计和设备选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严谨治学的学术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化工单元操作和工艺流程。

具体安排如下:1.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主要包括化工过程的基本特点、化工流程图的绘制和分析方法。

2.化工单元操作:包括流体流动、压力容器、传热、传质、反应工程等基本操作原理和计算方法。

3.化工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主要包括工艺流程的设计原则、设备选型依据和实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核心内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进行化工单元操作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化工原理。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化工原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配备齐全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Course Design for the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课程代码:13460023学分:2周数:2周(其中:讲课0.5天;设计8.5 天;上机0学时;答辩1天)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制图等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教材:《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柴诚敬、贾绍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综合应用本门课程和有关先修课程所学知识,完成以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设计实践。

本课程设计基本内容,是以某一生产任务为中心,典型单元设备(板式塔、填料塔、换热器、泵等)的设计为重点,训练学生对给定的生产任务,进行工艺流程设计、工艺设计计算、非定型主要设备的设计和定型设备的选型等。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在查阅技术资料、选用公式和收集数据、正确选用设计参数等方面有较大提高;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工程计算;学会用简洁文字和图表表达设计结果、制图以及计算机辅助计算等能力方面得到一次基本训练。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负责的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从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合理两方面考虑的工程观点,同时考虑到操作维修的方便和安全操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从工程的角度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总体上得到最佳结果。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设计训练,达到以下目标:课程目标1: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化工设计的程序和方法;课程目标2:熟悉查阅文献资料、收集有关数据、正确选用公式;课程目标3: 掌握在兼顾技术上先进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前提下,综合分析设计任务要求,确定化工工艺流程,进行过程工艺设计计算;课程目标4:掌握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及设备选型、结构型式及尺寸的确定;课程目标5: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工原理及其它先修课程的基本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增强工程观念,树立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设计本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设计本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设计本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化工过程的基本流程和基本设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工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了解化工过程的基本流程和基本设备;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化工原理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化工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化工安全的重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设备。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介绍化工原理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化工过程的基本流程:介绍化工过程的分类、特点和流程。

3.化工基本设备:介绍反应器、换热器、塔设备等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具体来说:1.讲授法:通过讲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设备,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工过程的基本流程和基本设备。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化工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工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通过化工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工过程和设备的运行原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化工原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化工原理知识。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化工原理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展示化工过程和设备。

4.实验设备:准备化工实验所需的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范本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范本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范本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能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1)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计算和方法;(3)了解化工原理在工业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化工原理进行简单的工艺计算;(2)能够分析化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3)能够运用化工原理的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化工原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流体流动、传热、传质、反应工程等基本内容;2.化工过程的基本计算和方法:包括流体流动阻力、传热面积、反应速率等基本计算;3.化工原理在工业中的应用:包括化工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操作优化等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工原理在工业中的应用;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加深对化工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为学生提供化工原理的基本知识和理论;2.参考书:为学生提供化工原理的深入理解和拓展知识;3.多媒体资料: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加深对化工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考试成绩:通过期末考试或期中考试,评估学生对化工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5.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协作、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参考书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参考书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参考书
1. 谭天恩主编《化工原理》上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8;
2. 贾绍义主编《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8;
3. 卢焕章等《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4. 柴诚敬等编《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5. 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设计院编《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99
6.
6. 贺匡国主编《化工容器及设备简明设计手册》(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7.郑晓梅主编《化工制图》,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8.《化学工程手册》编委会编《化学工程手册》(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2024版年《化工原理》电子教案x

2024版年《化工原理》电子教案x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课程学习中,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通过实 验、课程设计等活动,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 力。
强化工程意识培养
在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引导学生关 注化工过程的实际应用和工程背景,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
拓展国际视野
在课程学习中,应鼓励学生关注国际化工领域的最新动态和 前沿技术,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6
2024/1/26
02
CATALOGUE
流体流动与输送
7
流体静力学基础
密度与比容
定义、单位、物理意义及测量方法
静力学基本方程
建立、物理意义及应用
2024/1/26
压力与压强
绝对压力、表压、真空度的概念及换算
静止流体中的压力分布
等压面、质量力、液柱压强的计算
8
流体动力学基础
流量与流速
定义、单位、物理意义及测量方 法
对流传热应用
空调制冷、汽车散热器、电子设备散热等。
15
辐射传热原理及应用
2024/1/26
辐射传热定义
01
物体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的过程。
辐射传热基本定律
02
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描述黑体辐射力与其热力学温度的四次
方成正比。
辐射传热应用
03
太阳能利用、红外测温、激光器等。
16
换热器类型、选型和设计计算
学习态度与方法
2024/1/26
学生对待课程学习的态度,以及采用 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如自主学习、合
作学习等。
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化工过程、 设计单元操作等。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设计时间:序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化工原理》课程和有关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制图》等)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单元设备设计为主的一次性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在整个教学中起着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作用。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更加熟悉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化工单元操作设计的主要程序及方法,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问题分析能力,思考问题能力,计算能力等。

精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含可液化的气体混合物)最常用的一种单元操作,在化工,炼油,石油化工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精馏过程在能量剂驱动下(有时加质量剂),使气液两相多次直接接触和分离,利用液相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挥发度的不同,使易挥发组分由液相向气相转移,难挥发组分由气相向液相转移,实现原料混合液中各组分的分离。

根据生产上的不同要求,精馏操作可以是连续的或间歇的,有些特殊的物系还可采用衡沸精馏或萃取精馏等特殊方法进行分离。

本设计的题目是苯-甲苯连续精馏筛板塔的设计,即需设计一个精馏塔用来分离易挥发的苯和不易挥发的甲苯,采用连续操作方式,需设计一板式塔将其分离。

目录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书 (3)二、设计计算 (3)1.设计方案的确定 (3)2.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3)3.塔板数的确定 (4)4.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8)5.精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计算 (10)6.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 (11)7.筛板的流体力学验算 (13)8.塔板负荷性能图 (15)9.接管尺寸确定 (30)二、个人总结 (32)三、参考书目 (33)(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板式精馏塔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设计分离苯―甲苯连续精馏筛板塔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设计任务:物料处理量: 7万吨/年进料组成: 37%苯,苯-甲苯常温混合溶液(质量分率,下同)分离要求:塔顶产品组成苯≥95%塔底产品组成苯≤6%2、操作条件平均操作压力: kPa平均操作温度:94℃回流比:自选单板压降: <= kPa工时:年开工时数7200小时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三、设计方法和步骤:1、设计方案简介根据设计任务书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对比,选定适宜的流程方案和设备类型,初步确定工艺流程。

课程设计化工原理

课程设计化工原理

课程设计化工原理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包括流体的性质、流体流动和压力、热量传递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能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在技能方面,学生将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方法进行流体流动和热量传递的计算。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将培养对化工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认识到化工原理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流体的性质、流体流动和压力、热量传递等方面的知识。

首先,学生将学习流体的基本性质,包括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等。

然后,学生将学习流体的流动和压力的计算方法,包括流速、流量和压强等参数的计算。

最后,学生将学习热量传递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等热传递方式。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将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流体的性质、流体流动和压力、热量传递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将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此外,还将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流体的性质、流体流动和压力、热量传递等方面的知识。

参考书将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实际应用,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多媒体资料将用于展示流体流动和热量传递的动画和图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实验设备将用于进行流体流动和热量传递的实验,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评估本章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方面。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估。

作业将包括练习题和案例分析,以巩固学生对流体性质、流体流动和压力、热量传递等方面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管国锋, 赵汝溥. 化工原理(第3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2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第3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3时钧等. 化学工程手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6
4卢焕章. 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2
5吴俊.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
6王卫东.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7马江权, 冷一欣.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第2版). 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11 8付家新, 王为国, 肖稳发.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典型化工单元操作设备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9李芳. 化工原理及设备课程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10任晓光.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11申迎华, 郝晓刚.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12陈均志, 李磊. 化工原理实验及课程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13王国胜.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14朱有庭, 曲文海, 于浦义. 化工设备设计手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15王静康. 化工过程设计: 化工设计(第2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16师树才译. 化工过程设备手册. 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4
17柴诚敬, 张国亮. 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18伍钦. 传质与分离工程.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19江体乾. 化工工艺手册.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20化学工业部第六设计院译. 传热手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3
21邓敦夏译. 流体流动手册. 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4
22匡国柱, 史启才. 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第2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23经文魁译. 实用精馏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3
24路秀林, 王者相. 塔设备.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