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学2018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大学2018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
制定人:罗高涌审定人:陈渊
一、学制,学位
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心理健康,积极乐观,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并富有良知和责任感,具备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掌握数学及其他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电子、信号检测与处理、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究以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三、专业核心课程
物联网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移动互联网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移动计算与5G移动通信、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

四、培养特色
专业以“聚焦物联、立足基础、产学结合、持续创新”为特色, 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办学,打造三个主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层)、移动互联网技术(网络层)、智慧城市技术(感知层),突显物联网技术发展前沿。

专业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平台,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的实时采集、路由、捕捉、处理、分析、挖掘和云计算,以实现智能物联网的构建和通过网络远程感知或控制对象。

五、毕业要求
1.素质结构要求
(1)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道德素质:努力为人民服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文明风尚;紧跟社会发展需求,了解工程技术对环境、地区及全球的影响;遵守职业道德,认知社会责任;诚信守法、团结协作。

(3)专业素质:具备较好的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

掌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能从系统中理清关键技术和重点、难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探索、创新、实事求是、善于发现不足和缺陷、不断革新的精神。

(4)身体素质: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格。

2.知识结构要求
(1) 掌握专业相关的数理科学基础知识。

(2) 掌握计算机应用与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3) 掌握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三层架构和技术的相关理论与实验知识。

(4)具有简单工程实践训练经验,了解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5) 了解物联网工程相关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规范标准。

(6) 掌握一门外语,在听、说、读、写、译方面达到实际应用水平。

(7) 了解经济学、管理学初步知识,了解人文社会学科的基本知识。

3.能力结构要求
(1)具备运用数理科学与计算机知识的能力。

(2)具备运用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知识的能力。

(3)具备物联网系统设计、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的专业技术能力。

(4)具备物联网工程实践所需技术、技巧、项目管理及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

(5)具备发掘、分析、应用研究成果,解决物联网工程相关的复杂且整合性工程问题的能力。

(6)具备资料分类、检索、甄别的能力。

(7)具备实践、创新及持续学习的能力。

(8)具备一定的外语沟通能力。

(9)具备国际化视野以及团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六、修业指导
本专业课程基本框架分为通识类必修课程、通识类选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具体修业要求如下:
1.基本学制4年,允许在3-7年的弹性学制内完成学业。

毕业前总学分不少于160学分,且应该满足各课程类型相应的修业要求。

2.通识类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皆为本专业全体学生必须修读且取得相应学分方能毕业的课程及环节。

3. 毕业前至少取得14个通识类选修课程学分,其中在“创新与创业”模块至少选修2个学分;在“艺术与审美”模块至少选修2个学分;在“历史与文化”模块至少选修2个学分;在“运动与健康”模块至少选修1个学分,即学生须在三年级、四年级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及达到校园跑规定里程及次数后获得“大学体育5”0.5学分、“大学体育6”0.5学分,经学校批准在三、四年级参加交换学习或因身体原因无法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可免修该两门课程;修读并考核通过“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获得2学分。

通识类选修课可在全校性通识类选修课程、经教务处认定的大学城互选课及外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中选修。

4.毕业前至少修取得26学分的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及兴趣进行选择。

5.毕业设计从第7学期最后一周开始,第八学期13周,总共14周时间,14学分。

6.至少累计获得7个第二课堂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在“三创”能力教育类至少获得2个学分;在美育体育教育类至少获得2个学分;“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2个学分。

7.建议在第一、二、三学期学习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学科基础课程”和《通用英语》,以应用为目的加强英语学习,在上好通用英语课程的同时,应注重科技文献阅读和口语交流训练。

8.对于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程序设计训练、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等专业课程,需注重实践锻炼,提高自己在实验操作以及设计开发方面的创新思维与综合应用能力。

9.建议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程序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等课外科技活动,积累科技研究与实践的经验,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为将来学习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10.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勤于思考,敢于创新。

七、毕业总学分、总学时及课程结构比例(见附表一)
八、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二)
九、各学期学分统计表(见附表三)
十、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见附表四)
附表一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