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饭店(分析)

合集下载

建筑景观分析——北京香山饭店

建筑景观分析——北京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是贝聿 铭在中国大陆的第一 件作品。这座350个 房间的酒店以中国庭 院式风格建成。它的 屋顶采用了中国传统 建筑的轮廓,大堂像 一个中国庭院。在香 山饭店,西方现代建 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 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 ,形成了具有中国气 质的建筑空间。
室外
室内
从平面布局上来看, 对中轴线这一几乎是传统生命力 的东西,贝聿铭理所当然的加以利用,事实上这条轴 室外 线从入口处的广场就已开始,穿过入口,通过主体建 筑,直至后花园。如果说建筑内部“常春四合院 ” 的设置使室内外建筑环境相交融,那么后花园的设计, 使整个香山饭店更加整体。抽象的曲水流觞正是后花 园之于轴线的点睛之笔
从视觉上形成了看与被看得意趣。
后花园
谢谢观赏!
四季厅
窗洞向延伸的、院落式 的建筑,饭店只用了白、灰、黄褐三种颜色.因为重复 运用了正方形和圆形两种图形,建筑产生了韵律。前 庭和后院虽然在空间上是绝然隔开的,但由于中间设 有“常春四合院”,那里的水池、假山和青竹,使前 庭后院具有连续性。
而这种设计,恰好符合中国 传统园林的层次丰富,藏与 漏巧妙结合的关系。
前院
行走香山饭店中,你可以感到中国 人寄情山水的情调,于是园林就不仅 仅使室外的院子,取于自然高于自然 的精髓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常春四合院的一片水池、一座假山、 几株青竹,使前庭后院有了连续性。 光彩夺目的四季厅从形式、尺度上看 类似于北方四合院,但其空间的抑扬, 明暗的强烈对比又表明这是一座扩大 的苏州园林的天井,里面的假山水池 也很好的呼应了这一点。常春四合院 是贝聿铭在对中国传统 “院”的理解 之上,运用园林的设计元素和现代空间 的处理手法,对中庭空间的全新阐释。 而覆盖在常春四合院上采用完全现代 化的玻璃采光顶也汲取了中国传统的 九脊顶精髓。

香山饭店论文

香山饭店论文

《建筑与世界名园赏析》结课论文——园林2011级北京香山饭店香山饭店一、简介项目名称:北京香山饭店地点:北京香山公园静翠湖西侧建成时间: 1982年造价:饭店总投资6260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预算造价3579.3万元,单方造价979元;土建工程实际造价25218641元,单方造价规模:规划用2875平方米。

建筑物占地面积11700平方米,占39.62%。

娱乐和公共用房地7572平方米,占20.7%。

服务用房14510平方米,占39.68%。

建造者贝聿铭介绍:美籍华人建筑师,同济大学名誉教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

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935年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代表作:肯尼迪图书馆,中银大厦,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苏州博物馆等总述:香山饭店建筑别具一格,既有中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色,又有现代化的服务设施。

整个饭店依凭山势,蛇蜒曲折,院落相间。

饭店中心面积为七百八十平方米,仿北京四合院天井形式颇具特色。

饭店拥有262套客房,设施齐备、宽敞舒适。

饭店还设有各种形式规格的会议室、多功能厅、宴会厅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服务。

风格各异的餐厅、完善的娱乐设施为宾客提供多方位的服务二、区位分析北京(图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教和国际交往中心,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1]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公所在地,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

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6项世界级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北京香山饭店位于北京西山风景区香山公园内(图2),距离市区二十公里。

香山饭店景观建筑分析

香山饭店景观建筑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云南山石运到现场,很多人为其奇美所动,着意重新安排 显要位置,以致置于“溢香厅”的对景位置。现在看来与“清音泉”有些争景 和重复。“烟霞浩渺”

对面的墙体砌得欠妥,松树遮挡不够,致使远景与近景的联系不紧,中间 隐约出现了隔断。“高阁春绿叶”和“古术清风"仍然显得分量稍轻,建筑气氛过 浓而园林气氛不够。 • 现景台”和“青盘敛翠”的挡墙处理稍显呆板,不够自然。其他如“流水 音”的坐凳过重、庭园中的石桌凳造型不够理想等等,主要是设计上考虑不够 造成的。 • 香山饭店建成后,在京的建筑界专家对其选址和建筑创作提出了不同的看 法,但就庭园来说是成功的,还弥补了建筑上的一些不足。就建筑为庭园创造 了主庭园和其他几个庭园空间而论,应该归功于建筑师的精心安排。


四、景观与意境
• 香山饭店大小庭园共13处,除人口的前庭和屋顶花园外,设计师承担了11处庭园的设计。 • 主庭园。该园位于“溢香厅”(玻璃大厅)以南,面积约7000平方米,东西为客房。 • 庭园中保留古松柏40多棵,还有两棵百年以上树龄的大银杏。为了给这些大树创造合适的 生长条件并使周围地形有机地联系起来,湖面成钟形,东西宽40米,南北长50米,面积 1400平方米。原有“流水音”中心线位置与建筑的南北轴线向东偏离3.5来,为了使建筑构 图更稳重、水面与建筑的关系更紧密,将“流水音”移至中轴线。这样水面也就分成了一 大一小,以小村大,又增加了景深。中心水面平静开阔,与三层的建筑物在体重、横竖线 条的比例都达到均衡和协调。白粉墙映在湖中,苍松翠柏回清倒影,几株金色的银杏、红 色的枫树幻影摇动,丹黄朱翠,丽而不妖,艳而不俗,胜似金碧辉煌的雕粱画栋。
二、历史与现状
• 香山在历史上是着名的风景区。据记载,在辽代(938年前后)为私人所有,盖 有住宅。金代开始建寺院,金大定26年(1186年)修建丁行官。金章宗时(1190 1208年)又在这里增建了“会景楼”和“祭星台”。从此这里就成了历代皇家的园圃和 游山幸寺。此后,元、明、清代都有扩建,规模较大者在清乾隆10年(1745年), 乾隆亲题二十八景,并定名“静宜周’’。1860年和1900年帝国主义者两次入侵北京, 周内大部遭焚毁。现香山饭店坐落在原“虚朗斋”和”学古堂”一带,其西南为“璎洛 岩竹,东西分别为原有的“郁兰堂”和“伫芳楼”。饭店院内尚存“流水音”亭座和“璎洛 岩”的延续地形。民国时期建起了“慈幼院”的一部分建筑。1957年开设了香山饭店, 以后又添建了大餐厅和一部分住房。1978年北京地震后经查原有房屋属危险建筑, 1979牟决定全部拆除改建为园林式的高级饭店。

香山饭店(分析)PPT

香山饭店(分析)PPT
推广活动
定期举办促销活动和特色活动,如主 题晚宴、品酒会等,吸引新客户并保 持老客户的兴趣。
服务质量与顾客体验
服务质量
香山饭店注重服务质量,提供专业、 周到的服务,确保顾客在入住期间享 受到舒适、贴心的照顾。
顾客体验
关注顾客体验,从客房布置、餐饮服 务到活动安排等方面,力求满足顾客 的个性化需求,提升顾客满意度。
景观设计风格
自然主义风格
景观设计以自然主义风格 为主,强调与自然环境的 融合和共生。
人文景观
景观设计注重人文元素的 融入,如设置文化雕塑、 景观小品等,提升景观的 文化内涵。
多层次景观
通过植被、水景、小品等 多种元素的组合,营造出 多层次的景观效果,提供 丰富的视觉体验。
03
香山饭店的经营策略
市场定位与品牌形象
足了客人的需求。
多样化的餐饮服务
饭店拥有多个餐厅和酒吧,提供各 种美食和饮品,满足了客人的味蕾 需求。
完善的会议设施
饭店拥有各种规格的会议室和宴会 厅,提供先进的会议设备和专业的 会议服务,满足了商务客人的需求。
服务品质优势
专业化的服务团队
香山饭店拥有一支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员工服务态度好、业务能力强,为客人提 供了贴心、周到的服务。
市场定位
香山饭店将目标市场定位为高端 商务旅客和休闲度假旅客,提供 高品质的住宿、餐饮和会议服务 。
品牌形象
香山饭店以豪华、舒适、安全和 私密为品牌形象,营造宾至如归 的氛围,提升客户忠诚度。
营销策略与推广
营销策略
采用多渠道营销策略,包括线上预订 平台、社交媒体推广和与旅行社合作 等,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客户来源。
绿色发展
积极采取环保措施,降低能耗和排放,实现 绿色发展。

选修课建筑名作赏析之北京香山饭店

选修课建筑名作赏析之北京香山饭店

选修课建筑名作赏析之北京香山饭店建筑名作赏析选修课名称:建筑名作赏析任课教师:XXX学生姓名:XXX学号:XXX班级:XXX学院:XXX北京香山饭店赏析北京香山饭店建于1982年,是由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律铭先生设计地饭店,坐落在北京西山旅游胜地香山公园内,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北京香山饭店建筑别具一格,一九八四年曾获美国建筑学会荣誉奖.整座饭店凭借山势,高低错落,蜿蜒曲折,院落相见,内有十八景观,山石、湖水、花草、树木与白墙灰瓦式地主体建筑相映成趣,既有中国古典建筑地传统特色,又有现代化地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三万五千平方M,饭店中心面积为七百八十平方M,仿北京四合院天井形式颇具特色.饭店拥有262套客房,设备齐全,宽敞舒适.饭店还设有各种形式规格地会议室、多功能厅、宴会厅及完善地配套设施和服务.香山饭店地设计者贝律铭先生为设计这座饭店倾注了大量地心血.在设计之前,他专程到长江流域地苏州、杭州、扬州、无锡等城市,参观了曾被大家族居住过地园林和庭院,在那里他看到了飞翘地屋檐、富丽堂皇地屏风、多彩多姿地窗户和涓涓地流水.贝律明先生力求在这幢建筑体现中国建筑艺术地精华.比如中国园林建筑和民居中院落与室内空间不可分割地相互渗透,园林建筑中观赏路线地布置使人感觉到从幽静僻静到豁然开朗地强烈对比等一些优秀地中国传统建筑手法.香山饭店吸收了中国园林建筑特点,对轴线、空间序列及庭园地处理规整中略带轻巧.整座建筑凭借山势,高低错落,蜿蜒曲折,院落相见,建筑物本身大面积采用白色粉刷,特征极为鲜明,建筑地立面是城堡式地,窗洞皆很有规律.它结合地形采用在水平方向延伸地、院落式地建筑,将体积约15万立方M地庞然大物切成许多小块,以达到“不与香山争高低” 地目地,饭店只用了白、灰、黄褐三种颜色,室内室外都和谐高雅.因为重复运用了正方形和圆形两种图形,建筑产生了韵律.从平面布局来看,对中轴线这一几乎是传统生命力地东西,贝聿铭先生理所当然地加以利用.这条轴线从入口处地广场就已开始,穿过入口,中庭中低主要庭院中在原址上重建地“曲水流觞”但贝聿铭先生较多地是受到江南地带地影响,而不学北京拘谨地四合院,他结合山中地古树保护,相对自由地安排建筑.因而形成了现在这种格局,规整中略带轻巧,而且并未忘记“大屋顶间地空间——庭院”这一基本元素地重复运用,大量地室外庭外庭组织成了他对历史传统地理解.院落式地建筑布局形成了一种不同性质地院落:入口前庭很少绿化,是按广场处理地,这在我国传统园林建筑中是没有地,但为了满足现代旅游功能上地要求,这样处理是合理地,后花园是香山饭店地主要庭院,三面被建筑所包围,朝南地一面敝开,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精巧地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地空间,既简洁又有一定传统园林地色彩.还有若干小庭院沟通了香山自然景色与香山饭店地联系,处理较为简单,但在香山这个特定环境中已够了,前庭和后院虽然在空间是绝然隔开地,但由于中间设有“常春四合院”,那里有一片水池,一座假山和几株青竹,使前庭后院有了连续性.大面积采用白色,给香山饭店地建筑形象带来了鲜明地强烈地特征,加上城堡式地立面,那一个个很有规律地窗洞,那青灰色地磨砖对缝地勒脚、门套、格带和压顶,给人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在香山饭店大片白色墙面上,用磨砖对缝地青砖将窗户联接起来.据贝聿铭介绍,因为“不处理就会显得很单调”,“组合在一起就不致于单调了”,是纯属装饰性地.香山饭店地窗户采用北京城墙上地那种旧式瓦片来装饰,简朴却不失优雅.香山饭店与国内其它旅游旅馆——如广州、漓江、苏州、蠡湖、燕京等骨牌式地建筑相比,与国际上那些备有旋转餐厅,灯笼电梯地共享空间地所谓“现代化旅馆”相比,与众不同,别具一格,这是香山饭店设计地成功所在.整个香山饭店地装修,从室外到室内,基本上只用三种颜色,白色是主调,白色地墙面,包括外墙和内墙,白色地顶棚,屋架,白色地桌面,茶几和灯具,灰色是仅次于白色地中间色调,在室外用在勒脚、门窗套,联系窗户地装饰格带,屋顶、围墙压顶等处,而且一律用磨砖对缝,在室内,用在地毯,卧具,沙发,办公桌椅等处,黄褐色,用作小面积点缀性,如墙面花岗石勒脚,木材地楼梯,室内装饰格带,竹制地窗帘等处,这三种颜色组织在一起,无论室内室外,都十分统一,和谐高雅,使来到香山饭店地人们,看到每一个细小地部件都不会忘记是在香山饭店,这一点看起来似乎简单,但最难作到.贝聿铭地另一手法是大胆地地重复使用两种最简单地几何图形,主要利用正方形和圆形,大门、窗、空窗、漏窗,窗两侧和漏窗地花格、墙面上地砖饰,壁灯,宫灯都是正方形,连道路脚灯地楼梯栏杆灯都是正立方体,又巧妙地与圆组织在一起,圆则用在月洞门、灯具、茶几、宴会厅前廊墙面装饰,南北立面上地漏窗也是由四个圆相交构成地,连房间门上地分区号也用一个圆套起来,这种处理手法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地,深藏着设计人地某种意图.建筑需要重复,建筑上地部件、装饰和色彩也都需要重复,只有重复才可能产生韵律,只有重复,重复到使人感到音调地时候,来点儿小小变化,才给人以格外丰富地感觉,只有在重复中产生地丰富才是真正地丰富,也只有重复才能使一栋建筑、一组建筑群、一个小区、一条街道、一座城市成为一个统一体,才谈得上风格,贝聿铭设计地香山饭店就是一范例.香山饭店“在客房各翼地顶层部分采用了硬山和单坡屋顶,这是中国民居中常见地形式.当人们从地面上看上去时,客屋部分地屋顶形成一种韵律,体现了传统风格,当人类还没有发明油毡地时候,为了防止屋面漏雨屋顶往往是带坡地,单坡,双坡,四坡或多面坡,遍及全世界,坡屋顶本身没有民族性,硬山亦然,无非是节省一点材料而已,中国传统建筑地坡屋顶是与众不同地,有自已特有民族风格地,这一点又是香山饭店地一些小面积地坡屋顶所不具备地.香山饭店地西式客房有十一座栽有奇花异草和参天古树地静谧花园.花园中地小径蜿蜒曲折,小径上面有彩色石子铺成地精致地竹子和梅花图案.这些石子是贝聿铭地助手曹凯文从越南边境附近地边远河床采集来地.香山饭店溢香厅地对景,是一组价格昂贵,姿态奇美地云南石林山石.在设计之初,贝聿铭希望在客房多、占地面积庞大地香山饭店重新创造出老家苏州私家花园地小巧玲珑感,但贝聿铭童年时代地那些带假山地花园规模太小,无法用到香山饭店.一次偶然地机会,贝聿铭无意中读到一篇游记,文章提到云南石林那如剑一般地石灰岩柱,它会给人一种凝重森然、神秘脱俗地感觉,与香山饭店地灰瓦非常匹配,这个发现使贝聿铭激动万分.他立即命助手到云南实地考察,仔细挑选,选好岩石,经过两千四百公里地行程运到香山,那些岩石为花园平添了一份神秘地原始气氛.西式建筑倾向于用单一地正面建筑来表现自己地风格.香山饭店则不同,它层次感很强,逐渐展开,引人入胜.最令人称道地是“四季庭院”,那里,疏影婆娑,人们可以一边品茗一边欣赏竹丛和金鱼.以这座阳光灿烂地庭院为出发点,各条走廊蜿蜒伸展,通向四间低层地厢房.由于设计精巧,从厢房可以看到四周园林地景色.贝聿铭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要放进阳光和新鲜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窗户是镜框.那里总有园林.”园林建筑是由园林和建筑两部分组成地,两者互相利用、互相衬托,互相渗透,是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地,不可分割地.香山饭店地庭院虽然已具一定传统园林地色彩,但建筑本身并没有多少园林味,这是比较遗憾地.。

香山饭店中国风浅析

香山饭店中国风浅析

香山饭店“中国风”浅析摘要:贝老在中国的建筑创作一直关注中国建筑民族化问题。

香山饭店是贝老在大陆的一件很有影响力能很好的体现“中国风格”的现代建筑。

本文主要浅显的讨论一下此建筑体现的“中国风格”以及所蕴涵的中国文化。

关键词:传统建筑现代建筑中国风格光线院落墙1. 关于传统建筑建筑-人类物化的产物,体现了一种人类群体行为;同时也是精神产品,带有文化方面的意义,作为文化载体,大于器物,早于典册,久于金石。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历史悠久, 独树一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单体建筑-简明(平面以间为单位,由间构成单座建筑)、真实(对结构的真实性显示)、有机(室内空间可灵活分隔,满足不同功能;融于环境,室内室外相互流通渗透),同时在平面、结构、造型三方面不可分割。

(2)群体建筑-以组合见长,主要运用院落,庭院是群体布局的灵魂。

(3)建筑与环境-主导思想“天人合一”,与环境融为一体。

2. 关于现代建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功能的出现,要求建筑突破传统的构图、形式,创造新的建筑-现代建筑。

其中以1923年出版的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为标志。

现代建筑对中国来说是出现如此之快,以至于让中国传统的“大屋顶”建筑来不及反应-无法容纳新的功能要求以及时代审美需求。

结果是起先在现代建筑的脑袋上带一个传统的“大屋顶”帽子,后来就慢慢被丢弃,完全代之以西方现代建筑的骨皮。

由此就就产生一个让国内建筑师耿耿于怀的中国建筑民族化的问题。

20多年来,中国建筑取得了惊人的变化和成就,而创作实践中的“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建筑师。

从80年代的香山饭店,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广东新建筑,到90年代以来的仿欧风建筑,国家大剧院,央视新楼,鸟巢之争,中国建筑在急功近利的大拆大建中一步步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

同时对发展方式的反思和环境恶化的代价。

对优秀传统建筑和地域建筑的保护意识日益提高,尤其是当代地域建筑研究和创作活动的逐步深入,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地域建筑文化的关系成为中国建筑“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的发展与继续。

贝聿铭香山饭店设计解读

贝聿铭香山饭店设计解读

设计师简介:贝聿铭,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他,为我国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中国银行总部大厦,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等。

他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

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

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获得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

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

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项目背景:一九七九年,贝聿铭接受了香山饭店的设计工作。

那时的中国政府希望贝聿铭的到来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现代化建设高潮的象征性开端,一场大戏令人振奋的序幕。

因此,政府给出了相当宽松的条件,提供了二三十处选址和项目让其选择,甚至提出在首都北京最核心的位置——长安街,由贝聿铭来设计十座现代化的高层建筑。

贝聿铭审慎得对待了政府方面的热情并婉拒了设计高层建筑的邀请,认为过高的建筑会破坏北京作为古都的风貌,为此,他排除了高层建筑的选项,他希望用自己的作品来雄辩地证明东方古老文化传统的生命力和价值,因为建筑的生命力就是文化的生命力。

由于对外开放,政府就要考虑一定的对外接待能力。

香山饭店是外事管理局委托的项目,选址于香山,一处皇家园林的选址上。

于是贝聿铭以一贯的认真细致的作风,不但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顶、俯览周围环境。

北京香山饭店考察报告

北京香山饭店考察报告

香山饭店是由国际著名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主持设计的一座融中国古典建筑艺术,香山饭店园林艺术,环境艺术为一体的四星级酒店。

饭店位于北京西山风景区的香山公园内,坐拥自然美景,四时景色各异:依傍皇家古迹,人文积淀厚重;此地水清气新,为休闲旅游又氧健身的佳境。

饭店周边路网交通发达,五环擦肩而过,由市中心驾车倾刻而至。

饭店建筑独具特色,一九八四年曾获美国建筑学会荣誉奖,整座饭店凭借山势,高低错落,蜿蜒曲折,院落相间,内有十八景观,山石,湖水,花草,树木,与白墙灰瓦式的主体建筑相映成趣,饭店大厅面积八百余平米,阳光透过玻璃屋顶泻洒在绿树茵茵的大厅内明媚而舒适。

饭店拥有285套多种类型的客房,客房内实现宽带上网,500个床位,房间宽敞明亮,设施完备。

店内还有风格迥异的中,西餐厅,宴会厅,咖啡吧,商场,商务中心。

康乐中心有保龄球,沙狐球,游泳池,桑拿浴,保健按摩,美容美发,台球,棋牌,器械健身以及卡拉OK歌舞厅等。

饭店除接待休闲旅游客人外,尤为适合接待各种规模的国际,国内会议,设有多种规格的会议厅,会议室,多功能厅以及配套设施,会场内专线接入10MDDN 光纤宽待网络,客房内亦可上网。

饭店餐厅除供应川,鲁,苏杭等地方菜外,尤其擅长提供各式风味的会议团体用餐,其用餐形式多样,满足不同需求,如中式自助餐,中西式自助餐,家常餐,素食餐,保健餐,等餐饮服务,亦可举办大型豪华宴会。

设计理念香山饭店是由国际著名美藉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主持设计的一座融中园古典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环境艺术为一体的四星级酒店。

设计师试图“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表达出建筑师对中国建筑民族之路的思考。

建筑设计师用简洁朴素的、具有亲和力的江南民居为外部造型,将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成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

外貌似很普通,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愈看就愈会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这是建筑给人的整体印象。

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

闲 情 偶 记 房 舍 第 一 向 背
· ·
香山饭店的设 计多处借鉴了江南园林的艺术 特色,同时又兼备了北方院落布 局中轴线的形式——贝聿铭受 家乡苏州园林的影响,结合传 统北京四合院的规整布局,相 对自由地安排建筑,并保护场 地中的古树,规矩方正中带着 轻妙纤巧。对“大屋顶间的空 间——庭院”这一基本传统元 素的重复运用,形成大量的室 外庭院空间。 香山饭店分为四个主要的功能区:公共活动区、后勤供应区、客房 区和游憩区。公共活动区以常春四合院为主体居中,与其它三个功能区 取得紧密、简捷的联系。后 勤供应区紧挨公共活动区并靠近交通道,联 系方便。客房区采用水平方向延伸布置,曲曲折折,走道很长,但走道上 多半有景可赏。游憩区三面被客房区和公共区所 包围,但一面敞开,借 后花园之景。
香山饭店是一座融中国古典建筑艺 术,园林艺术,环境艺术为一体的四星 级酒店。 香山饭店位于西山风景区的香山公 园内,坐拥自然美景,四时景色各异。 依傍皇家古迹,人文积淀厚重;此地水 清气新,为休闲旅游佳境。饭店建筑独 具特色,总建筑面积36900㎡,占地面积 30000㎡。 结合地形采用在水平方向延伸的、 院落式的建筑,将体积约15万立方米的 庞然大物切成许多小块,以达到“不与 香山争高低”的目的,饭店只用了白、 灰、黄褐三种颜色,室内室外都和谐高 雅。
空间形制与平面布局
内简 单 需园 要之 ,布 实局 全, 含虽 于变 “幻 園无 ”尽 字, 之而 其 最
江 南 园 林 志
……
总平
也穴 补 如 东 则 。之 之 东 者 面 高。西虚北 屋 者牖北右者 以 ,之皆,宜 面 可大无面虚 南 抵者余西其 为 窗,地者后 正 二可,虚, 向 扇抵则左以 。 。小开,受 然 不门窗亦南 不 可二借由薰 可 不扇天是; 必 知;以也面 得 。 ,

浅析香山饭店

浅析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北京香山饭店,贝律铭设计,为四星级饭店。

位于北京西郊香山公园内。

1982年10月17日开始试营业。

主庭院巧置有“曲水流觞”(见流杯亭)、“洞天一色”、“古木清风”等庭院十八景。

另有“冰裂纹”大地毯、赵无极画、会见松、飞云石庭院四绝。

香山饭店的总体环境布局饭店依凭山势,院落相间,具有中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色。

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

大面积采用白色,给这个建筑形象带来了鲜明强烈的特征。

总体借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方法,与现代建筑风格融合。

是一座具有中国园林庭院建筑特色的旅游饭店。

香山饭店的空间环境设计 一 对称·轴向如左图所示,饭店大门采用对称手法,即左右一致,即中国古典建筑的对称原则。

二 采用共同的形体在香山饭店设计上,贝律铭反复采用菱形来开窗,又或单纯利用来丰富立面,应在一种典型江南特色。

采用共同的形体形成一种统一和谐的氛围。

菱形是建筑师在建筑细节上采用的一种个性装饰。

而建筑总体也采用相同的形体来塑造空间,营造氛围。

三利用简单的形体建筑总体用线条切割出简约的方形和三角形,主要突出饭店的简单大方。

如下图。

香山饭店的画龙点睛之笔1 利用门洞连通透过门洞,酒店的景色映入眼底。

而另一个作用则是连通内外空间。

2 外部空间的渗透利用古典地灯和抬高的基面,来处理隔断与联系的关系。

在下图中就是利用这一点来处理行车道与饭店空间的关系。

图五这一处理手法,在中国古代陵墓中也可以见到,如图例中的石生像。

公共建筑的空间环境还有很多种方式表现,比如利用外部空间的围合与界定,利用顶面,下沉或抬高的基面,又或外部空间的对比与变化,渗透与层次。

Public Architecture使公共建筑达到和谐统一的基本途径有很多,例如对称.轴向.向心.与地形相结合.采用共同的形体或者利用简单的形体等。

生活中这种利用方式很多,要靠自己去发现,去体会。

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这种建筑性格的方式,从而形成它自己的风格。

现代中式建筑分析——北京香山饭店

现代中式建筑分析——北京香山饭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统建筑特点的运用:
1、布局上沿用轴线布局 2、传统符号的重复运用(圆形,方形,菱形) 3、覆盖在常春四合院上采用完全现代化的 玻璃采光顶也汲取了中国传统的九 脊顶精髓。 4、园林手法的运用 5、颜色搭配
园林手法的运用
打破传统体现现代:
1、打破传统的对称式布局
2、突破传统的大屋顶
3、后花园三面被建筑包围,朝南一面敞开远山近水 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的 精巧又有北方园林的开阔。 4、材料的运用将现代与传统完美的结合起来。
设计 手法
方形、菱形的运用
圆形的运用
欲扬先抑
曲水流觞
色彩方面
在色彩运用方面,香山饭店主要采用白、灰、黄褐三色。三色 的搭配使其显得纯净而自然,古朴而典雅。 白色是主调,白色的墙面,包括外墙和内墙,白色的顶棚, 屋架,白色的桌面,茶几和灯具; 灰色是仅次于白色的中间色调,在室外用在勒脚、门窗套, 联系窗户的装饰格带,屋顶、围墙压顶等处,而且一律用 磨砖对缝; 黄褐色,用作小面积点缀性,如墙面花岗石勒脚, 木材的楼梯,室内装饰格带,竹制的窗帘等处, 这三种颜色组织在一起,无论室内室外,都十分统一,和 谐高雅,使来到香山饭店的人们,看到每一个细小的部件 都不会忘记是在香山饭店。
新中式建筑赏析 北京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是四星级酒店,位于北京西山风景区的香山公 园内距离市区20公里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 方米,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
设计特点
1、香山饭店建筑结合地形依凭山势采用了水平方向 延伸院落式的建筑具有中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色融中 国古典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环境艺术为一体。 2、香山饭店的设计多处借鉴了江南园林的艺术特色, 同时又兼备了北方院落布局中轴线的形式,贝聿铭受 家乡苏州园林的影响,结合传统北京四合院的规整布 局,相对自由地安排建筑,并保护场地中的古树,规 矩方正中带着轻妙纤巧。 3、对“大屋顶间的空间——庭院”这一基本传统元素 的重复运用,形成大量的室外庭院空间。

香山饭店建筑分析

香山饭店建筑分析

香山饭店建筑分析香山饭店位于北京西山风景区的香山公园内距离市区20公里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

香山饭店建筑结合地形依凭山势采用了水平方向延伸院落式的建筑具有中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色融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环境艺术为一体。

香山饭店分为四个主要的功能区公共活动区客房区游憩区和后勤供应区。

公共活动区以长春四合院为主体居中与其它三个功能区取得紧密、简捷的联系。

后勤供应区紧挨公共活动区并靠近交通要道联系方便。

客房区采用水平方向延伸布置曲曲折折。

走道很长但走道上多半有景可赏。

游憩区三面被客房区和公共区所包围但朝南一面敞开可以借后花园的景色增强了建筑环境空间的层次感。

在庭院的设计处理上香山饭店多处借鉴了江南园林的艺术特色同时又兼备了北方院落布局中轴线的形式。

庭院空间中前庭绿化较少按照广场空间设计以此非传统的园林设计手法来满足现代旅馆的功能需求。

后花园即长春四合院三面被建筑包围朝南一面敞开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的精巧又有北方园林的开阔。

还有若干小庭院沟通了香山自然景色与香山饭店的联系用简洁的处理取得了丰富的效果。

前庭和后院虽然在空间上是绝然隔开的但由于中间有长春四合院的一片水池、几座假山、几株青竹使前庭后院有了连续性。

光彩夺目的四季厅从形式、尺度上看类似于北方四合院但其空间的抑扬明暗的强烈对比又表明这是一座扩大的苏州园林的天井里面的假山水池也很好的呼应了这一点。

长春四合院是贝聿铭在对中国传统“院”的理解之上运用园林的设计元素和现代空间的处理手法对中庭空间的全新阐释。

而覆盖在长春四合院上采用完全现代化的玻璃采光顶也汲取了中国传统的九脊顶的精髓。

这种“大屋顶间的空间---庭院”的基本传统元素被重复运用形成了大量的室外庭院空间。

在立面造型方面贝聿铭放弃了古典式的大屋顶客房各翼的顶层部分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常见的形式----硬山和单坡屋顶形成一种韵律体现了传统风格。

香山饭店案例研究

香山饭店案例研究

香山饭店调研——中国情缘建设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走向改革开放之路,打开了中国通往世界的大门,中国建筑师们面临着既要现代化,又要保持民族中国特色的困惑。

中国建筑界在经过深刻的反思之后,开始把目光投向国际舞台。

一位富有国际盛名的,于中国有着不解情缘的建筑师,引起了国内建筑师们的注意——他就是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

1978年,旅居海外43年的贝聿铭,应邀回到祖国,做了一次重要的考察。

1979年,他又先后6次从大洋彼岸来到中国,最终设计了一座建筑的文化坐标——北京香山饭店。

建设理念在我身上东方和西方两个世界并存。

我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会不时回忆我的出身背景,不这样做是很困难的。

——贝聿铭贝聿铭是一位一直努力在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之间找寻平衡点的建筑师。

经过在长江流域的苏州、杭州、扬州、无锡等城市考察,贝聿铭认为,这幢建筑必须体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华。

比如中国园林建筑和民居中院落与室内空间不可分割的相互渗透,园林建筑中观赏路线的布置使人感觉到从幽静僻静到豁然开朗的强烈对比,这些优秀的建筑手法,都应该继承下来。

因此,这座建筑利用中国园林的手法,与自然很好地融于一体。

整座饭店凭借山势,高低错落,蜿蜒曲折,院落相间,内有十八景观,山石,湖水,花草,树木,与白墙灰瓦式的主体建筑相映成趣,饭店大厅面积八百余平米,阳光透过玻璃屋顶泻洒在绿树茵茵的大厅内明媚而舒适。

设计手法颜色建筑采用中国南方传统的建筑颜色:白墙灰瓦,将建筑的“中国风”的这种基调定格下来。

他希望香山饭店的窗户采用北京城墙上的那种旧式瓦片来装饰。

贝聿铭的工作人员想尽办法,在北京找到了一位已届七旬的老工匠,很快地在城郊一座幸存的窑中复制了这些瓦片。

瓦片从窑中烧出时工匠们给它们上了釉彩,使这些瓦片具有与众不同的深灰色的光泽。

这就是贝聿铭喜欢的建筑材料——简朴却不失优雅。

窗户他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要放进阳光和新鲜空气。

但对中国人来说,窗户是镜框。

浅析香山饭店的褒贬之处

浅析香山饭店的褒贬之处

浅析香山饭店的褒贬之处田仁合建101-1 学号2010645011191979年,贝聿铭接受了香山饭店的设计工作。

他以一贯的认真细致的作风,不但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顶、俯览周围环境,而且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

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

1香山饭店简介1.1香山饭店的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后,贝聿铭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回到故国。

应中国政府的邀请,他设计了著名的香山饭店。

这一具有超前意识的名作,是对中国建筑师的一种提醒。

香山饭店的存在是告诫中国建筑师,在努力学习外国建筑技术的时候别忘了传统,优秀的作品大都吸取了传统的精华。

贝幸铭选择香山兴建香山饭店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主要是为了寻找“现代中国建筑之路的探索性提案”,是为了“对中国建筑创作民族化的探讨”。

而且,他对香山饭店在施工过程中和建成以后与香山这个特定环境的关系是非常重视的,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他提出,应严格控制北京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以保持从故宫向外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

所以他采用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结合地形的、高低错落的、院落式的多层建筑。

2褒·香山饭店2.1香山饭店的空间之美2.1.1对称·轴向香山饭店有一条中轴线贯穿广场式的前院、常春四合院和后花园,而轴线两旁的建筑结合古树保护,布置相对自由。

香山饭店分为四个主要的功能区:公共活动区、后勤供应区、客房区和游憩区。

公共活动区以常春四合院为主体居中,与其它三个功能区取得紧密、简捷的联系。

后勤供应区紧挨公共活动区并靠近交通道,联系方便。

客房区采用水平方向延伸布置,曲曲折折,走道很长,但走道上多半有景可赏。

这也使得客房周边各自独立的庭院由于人的视线移动而有了连续性。

2.1.2 外部空间的渗透利用古典地灯和抬高的基面,来处理隔断与联系的关系。

香山饭店就是利用这一点来处理行车道与饭店空间的关系。

北京香山饭店分析

北京香山饭店分析

●北京香山饭店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国特色的红条幅”。

该饭店的设计师贝聿铭说:“香山饭店在我的设计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下的功夫,比在国外设计有的建筑高出10倍。

我们不能每有新建筑都往外看,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

当然,光寻历史的根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

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

从香山饭店的设计,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园林建筑中观赏路线的布置使人感觉到从幽然僻静到豁然开朗的强烈对比,都是世上罕见的,是再设计中应该努力继承的优秀处理手法。

●香山公园的景色自然天成,古木参天,泉水栖栖,仲夏碧阴,晚秋红叶。

加之寺庙亭台古代遗迹,处处诗情画意。

这就决定了香山饭店应该以其园林和居民的典型性格融合在它所处的环境之中,一系列大小不一的院落组合是设计中的精髓所在。

●整个建筑分为五个区段。

中央区段的中心是一个带有采光玻璃顶棚的中庭,这是一个把粉墙翠竹、山石水池组织在一起的真正中国式中庭,是主要的活动部分。

中央区段向四外放射出去即为各客房楼,一直到达边缘围墙,这样便把围墙组织到建筑构图之中,在很多院落中围墙成为形成院落的一个侧面。

各客房区段的单面走廊围绕着院落布置,向客人提供外部景观。

客房和走廊的窗子成为室外景色的画框,就像在任何中国园林中所能见到的那样。

各客房区段的平面布局蜿蜒曲折,除为了达到体型变化的目的之外,主要是为了保留场地内多株有价值的观赏树木。

●由于对称性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不容忽视的原则之一,旅馆的主要吐口和中庭仍然具有一条明显的轴线,这条轴线自旅馆大门开始,穿过入口门厅,中庭直达主要庭院中按原样重制的曲水流觞。

●和贝律铭设计的其它建筑相比,玻璃的表现不那么重要。

建筑的外观上最突出的材料是白色的抹灰墙面和特制灰砖的线脚。

线脚的图案则受唐代木构建筑墙面划分的影响。

以灰、白为基调的色彩配置素雅和谐,与茂密的林木互相衬托最为相宜。

重读香山饭店

重读香山饭店

重读香山饭店摘要:本文通过对香山饭店的调研,分析了决定香山饭店形态的因素,布局和空间流线这三方面,发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的方法;最后探讨对继承传统的看法。

关键词:形态布局流线1 香山饭店概况香山饭店由贝聿铭设计,建筑坐南朝北,位于北京市香山风景区山腰处,建成于1982年,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是一个设施完备的四星级酒店,其中包括客房276套,中、西餐厅、宴会厅、咖啡吧、康乐中心、会议厅、会议室、多功能厅以及配套设施等。

2 决定香山饭店形态的因素2.1 环境条件香山饭店位于香山风景区,这就限制了它的高度,尽量隐于自然,不能在自然中太过突兀。

香山饭店内部同自然的融合很是恰当,但外部就有所欠缺。

也有功能使体量上有无法调和的矛盾的原因。

现在从山顶俯瞰香山饭店,我发现建筑对于自然依然强势的。

也许今后无论是否在自然环境中做设计,我们的设计都应该更加谦虚。

2.2 功能定位香山饭店是改革开放之初北京市政府委托贝聿铭做的一个涉外饭店,市政府要求它要能代表我国开放的态度,贝聿铭先生的情结要求它体现中国传统。

这样的功能定位使香山饭店在庭院的布置、尺度、色彩、材料的选择、符号的使用方面呈现如今的面貌。

2.2.1 庭院中国传统建筑的奥妙均在庭院,香山饭店精心布置的大小不一的庭院无疑完成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目标。

数量众多的庭院是香山饭店有别于一般星级酒店的重要特色。

常春四合院组织起三个客房区和宴会厅,建筑围合出11个庭院。

且前院、中庭和后院有明显轴线,有别于江南私家园林,融入北方特色。

其中后花园是最主要的庭院,尺度不大,动静分明,空间层次丰富。

水平面边界利用卵石、湖石和或高或低的植物创造丰富的变化,地面、水面高低起伏。

植物与墙面相映成趣,形成多视点的美。

2.2.2 尺度由于自然环境的要求和饭店功能需要,建筑在限制高度的同时要保证四星酒店的客房数量、餐厅、会议厅等等设施的完备,不得不横向拉开布置,占地面积比较大。

香山饭店(分析)

香山饭店(分析)
延伸阅读 彭培根.从贝幸铭的北京“香山饭店”设计谈现代中国建筑之路
建筑 本身
客房示意
建筑 本身
立面
南 立 面 局 部




建筑

本身
于 唐




立面




建筑 本身
建筑基色
黑色因其朴素,白色因 其虚空,具有道家思想所推 崇的朴素之美、虚静之意。 就儒家而言,此二色比其他 色彩更易让人的心灵放松, 从而达到心灵深处,融合 “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人 摒弃“世俗”之气,从视觉 和心理上,达到与天地浑然 和谐的审美境界。
建筑 大师
理念
本体论 价值论 方法论
备注
建筑是一 种社会艺 术的形式 创造生活 工作环境
建筑是对 生活和历 史进行综 合的需要
空间和形 式是本质
建筑与环 境的结合
建筑哲学在实践中体现为四个方面
大与小、人与物、多与少、图与底
建筑 大师
设计思路
•归根 •环境第一 •一切服从人 •刻意传神 •重视体量与空间
建筑 场地
植物
园内树种丰富, 在建造饭店 时保留了大量古树。古树的古韵 提高了园的层次, 也使饭店与自 然更融合。从树种的配置上来看, 照顾到了四季, 常绿树和落叶树 搭配, 观花观果树作点缀。
建筑 场地

水是园林的灵魂, 可以增加园林的灵气。花园内设了一 个安静的小湖面, 并且采用了曲水流觞的形式, 很具有江南 园林的风格, 也增添了园林的趣味性。
报告 结束
参考 文献
•迈克尔·坎内尔.《贝聿铭传》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 •王海林.20年后回眸香山饭店.《百年建筑》,2003.NO.1 •顾孟潮.贝聿铭的建筑哲学.《重庆建筑》,2011.NO.1 •顾孟潮.从香山饭店探讨贝幸铭的设计思想 •关晟 采访,孙捷 译,孙凤岐校.寻根——建筑大师贝聿铭谈香山饭店设计. 哈佛大学《亚太评论》杂志对贝聿铭就香山饭店设计的专访 •尚子力.由香山饭店解读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建筑与工程》 •陈 芳,郭成宪.香山饭店小记 •杨楠,丛元.建筑与环境的完美结合——浅谈香山饭店建筑园林设计 •彭培根.从贝幸铭的北京“香山饭店”设计谈现代中国建筑之路 •时迪,王逢瑚,贾佳.基于传统文化对香山饭店色彩的分析.《建筑艺术》 •刘少宗,檀馨.北京香山饭店庭院设计.《建筑评论》 •龙渊.“四绝”十八景——香山饭店.《酒店现代化》,2004,NO.5 •王天锡.香山饭店设计对中国建筑创作民族化的探讨 •朱自煊.对香山饭店设计的两点看法.《建筑学报》,1983,NO.3 •顾孟潮.北京香山饭店建筑设计座谈会.《建筑学报》,1983,NO.3 •荒漠.香山饭店设计的得失.《建筑学报》,1983,NO.3 •刘梦伊.重读香山饭店.科技创新导报,2012,NO.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 场地

水是园林的灵魂, 可以增加园林的灵气。花园内设了一 个安静的小湖面, 并且采用了曲水流觞的形式, 很具有江南 园林的风格, 也增添了园林的趣味性。
建筑 本身
场地鸟瞰
建筑 本身
一层平面
建筑 本身
二层平面
建筑 本身
大厅入口
大厅入口处采用了中国传统造园手法中的“框景”,入口前的矮墙只做 藏景和框景的作用,墙后有个小水池,池中布了假山石,水声潺潺,古韵浓浓, 给用餐的客人带来美的享受。
场地区位
香 山 饭 店 坐 落 在 北 京 西 北 郊 二 十 多 公 里 处 的 香 山 公 园 建筑融于水光
山色,从香炉峰上
俯瞰,如在层峦叠
翠里怀抱的婴儿,
安静典雅。可见,
香山饭店的选址体
现了中国传统建筑
美学的天人合一的
精神,一种风水之
美。
建筑 场地
场地历史
一般人有所不 知,香山饭店是坐 落在清代乾隆皇帝 的香山行宫静宜园 内寝宫中宫的遗址 之上,追溯其历史 源流,则更能阅读 出岁月沧桑。
五、体量上压低层数,用白灰两色和纤细 的装饰线条,尽量减弱建筑的重量感。
建筑 背景
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香山饭店 是中国经济改革之初所建造的一批最新的 旅馆建筑之一。那是一次对“第三种方式” 的尝试,一种为中国在不久之后发生的转 变所尝试的新本土建筑风格。它地处北京 郊区香山,这里曾是皇家狩猎场,以秋天满 山的红叶而闻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建筑 场地
总体布局
对于香山饭店 建筑布局,贝聿铭说: “民族的东西我把 它做到里面,楼内 有园,是空的,像 四合院,四合院里 面就是空的,有天 井……”。
建筑 场地
总体布局
•对称性之中的非对称性 •严谨之中又不失灵巧 •中轴线贯穿三种不同性质的院落 •入口前庭“欲扬先抑”
广场式的前院, 内院式的大堂,和建 筑后花园,这样的布 置不仅增强了空间序 列的连续性,更加营 造出中国传统建筑 “庭院深深”韵味。
建筑 场地
大门
天地牌坊
天地牌坊与主楼间广阔平坦,除两只方圆型结合的灯柱外,以 装饰很少的白墙为主,也少有绿化,极为简洁,虽有些冷清,但这 正是的设计精神所在,平淡之后便是精彩。
建筑 场地
植物
园内树种丰富, 在建造饭店 时保留了大量古树。古树的古韵 提高了园的层次, 也使饭店与自 然更融合。从树种的配置上来看, 照顾到了四季, 常绿树和落叶树 搭配, 观花观果树作点缀。
关:中国建筑代表了一种永恒, 那么它的这一特点能否使它自 身与强调速度和变化的现代性 相调和呢?
贝:中国建筑要改变,我在香山 所做的一部分源自怀旧,一部 分源自时代。在当时,中国事 实上还在原地不动。如今,我 还会那样做吗?或许我会用不 同的方式,我会考虑到变化的 时代,考虑到期待中的变化。
建筑 场地
香山 饭店
贝聿铭
建筑 大师
建筑 背景
建筑 场地
建筑 本身
建筑 品评
。。。。。。
建筑 大师
简介
贝聿铭 美籍华人建筑
师,一九八三年普利兹克 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 筑最后的大师”。贝聿铭 为苏州望族之后,一九一 七年出生于广州,父亲贝 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 行总裁,一九三五年赴哈 佛大学建筑系学习,师从 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和布 鲁尔。作品以公共、文教 建筑为主,善用钢材、混 凝土、玻璃与石材。
建筑 场地
庭院 对比
建筑 场地
庭院 景观
饭店内有“四绝十八景”, 山石、湖水、花草、树木与白 墙灰瓦式的主体建筑相映成趣。
延伸阅读
刘少宗,檀馨.北京香山饭店庭院设计.《建筑评论》 龙渊.“四绝”十八景——香山饭店.《酒店现代化》.2004,NO.5
建筑 场地
庭院 景观
庭院A(位于 饭店东南侧)得 到与外部空间的 必要流通并因此 增加了景深;庭院 B(假设)则得到 和外部空间的适 当分隔。否则庭 院A将被绝对封闭 起来,庭院B则因 空间极不完整似 乎已不成一个庭 院。
二、从环境的全局出发处理单体建筑。贝 聿铭运用了我国传统的和现代的造园、 借景等手法,使建筑融于环境中,让 环境滲到建筑内,贯彻了“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的原则。
三、香山饭店根据人的活动需要进行合理 分区,分层次组织空间。在统一中求 变化,营造丰富空间。
四、 “民族化” ,“化”是一个过程,没 有固定的模式可搬。想要出神入化, 便要吸收和消化许多东西才能做到这 个“化”字。
建筑 大师
理念
贝聿铭的建筑哲学
本体论 价值论 方法论
备注
建筑是一 种社会艺 术的形式
创造生活 工作环境
建筑是对 生活和历 史进行综 合的需要
空间和形 式是本质
建筑与环 境的结合
建筑哲学在实践中体现为四个方面
大与小、人与物、多与少、图与底
思想
•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 •建筑师是为人们“创造生活工作环境— —从公用的大空间到个人的小天地” •只要建筑能够跟上社会的步伐,它们就 不会被人们遗忘
建筑 本身
大厅
四(


春 四


庭)
大厅顶部采用玻璃屋顶,改善了大厅的透光条件, 并具 光影效果。但它也造就了温室, 在夏天即使开着空调也会觉 得热, 造成浪费, 不过这种温室环境很适合里面的室内植物 的生长。而对于屋顶高度,贝聿铭也经过精心推敲。
建筑设计中三点须重视①
•建筑与环境的结合
•空间与形式的处理
•注意建筑为人所用,处处为使用者着想
①贝幸铭1978年12月23日 在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演讲
建筑 大师
设计思路
•归根 •环境第一 •一切服从人 •刻意传神 •重视体量与空间
一、我们不能每有新建筑都往外看,中国 建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当然,光 寻历史的根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 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 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
贝最终的设计是一幢谦虚的与逐渐倾 斜的山坡结合在一起的建筑,它淹没在了 香山的枫树和松树之中。白粉墙,灰瓦顶, 还有几何形状的窗子,这很容易使人联想 起儒家文人的古典园林,而贝氏家族本身 就曾拥有这么一座被誉为典范的园林—— 苏州的狮子林。
在设计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和肯 尼迪图书馆,确立了他的现代主义大师的 领衔地位之后,贝又回到了这个他17岁时 就离开了的国家,并试图重新发现他自己 的根。香山饭店对贝聿铭来说正是这样一 个寻根的作品,但从那时起,它显然已不仅 仅是一个个人作品了,香山饭店的设计对 中国年轻建筑师是个极大的鼓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