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合集下载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说明和格式要求..doc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说明和格式要求..doc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说明和格式要求标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主要以教育部1998年专业目录中的要求为基础,结合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本学科专业的积淀,紧扣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该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以某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1.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和五个专业方向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分工对本专业人才有着不同的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

考虑到学生在工程热物理学科基础上的专业发展,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成以下5个专业方向:(1)以内燃机及其驱动系统为主的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2)以热能转换为电能为主的电厂热能动力工程方向;(3)以热能转换与利用系统为主的热能动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4)以电能转换为机械功为主的流体机械与制冷低温工程方向;(5)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向。

2.毕业生应满足以下要求2.1 素质结构要求2.1.1 思想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等基本原理;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贡献自己的力量于祖国和人类发展的意识和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和健全的法制意识。

2.1.2 专业素质: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本专业所需的技术基础及专业知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现代社会的竞争意识、环境意识、价值效益意识、求实创新意识。

能从事本专业至少一个专业方向的技术工作。

2.1.3 文化素质:有正确的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

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及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2.1.4 身心素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

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

身体健康,心理状态良好。

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2 能力结构要求2.2.1 获取知识的能力:有独立获取本专业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动化专业培养⽅案-同济⼤学机械与能源⼯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动化专业培养⽅案⼀、专业历史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动化专业的前⾝是成⽴于1912年6⽉的同济医⼯学堂机电科。

1930年⼯科升格为⼯学院,设有电⼯机械系。

1952年7⽉院系调整时,同济⼤学的机电系、电机系和造船系部分划归交通⼤学。

1958年学校再次成⽴建筑机电及设备系,简称机电系。

1977年8⽉学校撤销机电系,成⽴机电⼯程系,设置“机械制造⼯艺、设备及⾃动化”及“⼯程机械”两个专业。

1998年教育部统⼀专业名称,将两个专业合并,命名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动化”,下设“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动化”、“机械电⼦⼯程”三个⽅向。

本专业在1981年获得教育部授予的硕⼠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得教育部授予的博⼠学位授予权,1999年设⽴博⼠后流动站,是教育部“985⼯程”和“211⼯程”重点建设学科。

⼆、学制与授予学位4年制本科。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学学⼠。

三、基本学分要求四、专业培养标准五、专业培养⽬标同济⼤学始终把培养拔尖创新⼈才作为崇⾼使命和责任,以本科教育为⽴校之本、以研究⽣教育为强校之路,确⽴了“知识、能⼒、⼈格”三位⼀体的⼈才培养模式,努⼒使每⼀位学⽣经过⼤学阶段的学习、熏陶以后,具有“通识基础、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

本专业依据同济⼤学的⼈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数学、⾃然科学基础理论和机械专业知识及⼈⽂职业素养;具备⾯向⼯程实践,发现、分析、解决机械领域的复杂⼯程问题能⼒,并具有国际化视野;⾝⼼健康、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精神的⼈才。

毕业⽣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机械产品及系统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作,解决机械设计、机械电⼦或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复杂⼯程问题,成为机械及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管理⼈员。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2015级本科生专业分流方案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2015级本科生专业分流方案

本科生专业分流初步方案为落实学校政策,提高本院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本科生大类培养与各专业培养的有机结合,现结合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学院本科生专业分流实施方案如下:一、目前专业分流存在的问题目前我院采用大类招生。

学生在完成前两个学期的学业后,可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兴趣特点和学习成绩在专业大类中重新选择具体专业,从第三学期开始进入专业的培养阶段。

但是,各学科发展不均衡、就业差别大导致学生分流比重失调。

因此,专业分流后,相对弱势专业的本科生班级管理问题加大,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突出,这种状况非常不利于培养基础扎实,科研基本素质好的优秀本科生的要求。

二、专业分流原则学生分流应满足各专业平衡发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做到专业平衡发展与尊重学生选择专业的意愿相结合的原则。

说明:1)民族生不在此分流方案之列;且不计入各专业分配的人数中;2)由于退伍军人分专业的时间问题,国家政策中允许他们选择专业有优先权,故不占各专业名额;3)转出到别的学院的学生,也不在此分流方案之列;4)欲转出学院而未成功的学生,必须填写承诺书,服从学院专业第二次自动分配;5)从外学院转进的学生也不在此分流方案之列,可以自由选择专业。

6)由于每年的学生数可能会有所变化,原则上各专业人数分配比例如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0.538 : 0.113 : 0.182 : 0.166。

7)各专业最终分流人数不少于32人;三、专业分流实施方法专业分流实施方法的具体操作:a.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对学生全部课程的平均绩点进行排名公示;b.要求学生按四个专业填报志愿,每个学生需对四个专业按照自己的志愿进行排序;c.按照学生绩点和志愿情况,各专业择优录取;(四个专业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四、特殊情况处理办法1 绩点相同的踏线学生绩点数完全相同的学生数在2个(包括2个)以下,按学生志愿分配;绩点数完全相同的学生数在3个(包括3个)以上,由专业负责人组织3-5人进行面试,投票决定。

工业工程的定义是什么

工业工程的定义是什么

工业工程的定义是什么工业工程培养以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技术为基础,以工业工程的理论、方法为纽带,以运筹学、人因工程、设施规划、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集成制造技术等为工具,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工业工程的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工业工程的定义日本对工业工程(IE)的新定义日本IE协会(JIIE)成立于1959年。

当时对IE的定义是在美国AIIE 于1955年的定义的基础上略加修改而制定的。

其定义如下:“IE是对人、材料、设备所集成的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

为了对系统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在利用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的同时,还采用工程上的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此后,根据AIIE的修改和补充,又在“人、材料、设备”上加上了信息和能源。

JIIE根据IE长期(特别战后)在日本应用所取得的成果和广泛的应用,IE不论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JIIE深感过去的定义已不适于现代的要求,故对IE重新定义。

其定义如下:“IE是这样一种活动,它以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人、财、物、信息、时间等经营资源,优质、廉价并及时地提供市场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同时探求各种方法给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们带来满足和幸福。

”这个定义简明、通俗、易懂,不仅清楚地说明了IE的性质、目的和方法,而且还特别对人的关怀也写入定义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这也正是IE与其它工程学科的不同之处。

美国工业工程学会(AIIE)对工业工程的定义“工业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

”从上述的定义,读者或许可获知一个大概。

概括而言,所有人类及非人类参与的活动,只要有动作出现的,都可应用工业工程的原理原则,以及工业工程的一套系统化的技术,经由最佳途径达到目的。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专业一览表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专业一览表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专业一览表发表时间:2012-11-08阅读次数:242学院招生专业学制(年) 含专业或方向备注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四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工商管理类四市场营销会计学经济学类四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公共管理类四行政管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工科试验班(建筑学类)五建筑学▲建筑学(室内设计)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城市规划五▲景观学四▲设计与艺术学院工科试验班(设计类)四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四▲艺术类招生广播电视编导四▲艺术类招生表演四艺术类招生音乐表演四艺术类招生新闻传播学类四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科试验班(土木工程类)四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测绘类四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类四交通工程▲交通运输物流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科试验班(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四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类四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机械类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能源动力类四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学院车辆工程(汽车) 五●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车辆工程(轨道交通) 四●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类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电气信息类四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四中德工程学院工科试验班(机电工程技术类)四机械电子工程中外合作办学汽车服务工程建筑设施智能技术医学与生命科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类四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 七▲临床医学(五年制) 五▲护理三▲高职部专科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五▲理学部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工程类四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海洋资源开发技术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航空航天类四飞行器制造工程工程力学类四工程力学数学系数学类四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物理系物理学类四应用物理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系化学类四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外国语学院德语四只招英语英语四只招英语日语四只招英语法学院法学四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四社会学四人文学院人文科学试验班(人文社科类)四哲学文化产业管理汉语言文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电子信息工程(职教师资) 四●土木工程(职教师资) 四工商管理(职教师资) 四注:▲色盲、色弱者不取。

201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

201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

201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历史沿革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前身是成立于1912年6月的同济医工学堂机电科。

1930年工科升格为工学院,设有电工机械系。

1952年7月院系调整时,同济大学的机电系、电机系和造船系部分划归交通大学。

1958年学校再次成立建筑机电及设备系,简称机电系。

1977年8月学校撤销机电系,成立机电工程系,设置“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及自动化”及“工程机械”两个专业。

1998年教育部统一专业名称,将两个专业合并,命名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在1981年获得教育部授予的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得教育部授予的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二、学制与授予学位4年制本科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工学学士。

三、基本学分要求四、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基础理论、宽厚机械专业知识、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且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开发、应用与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五、专业培养标准六、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七、核心课程理论力学(68学时)、材料力学(68学时)、机械振动(34学时)、机械制图(85学时)、机械原理(51学时)、机械设计(51学时)、机械工程材料(34学时)、电工学(电工技术)(51学分)、电工学(电子技术)(51学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34学时)、材料成型技术基础(34学时)、控制工程基础(51学时)、测试与控制技术(51学时)、电机与拖动(34学时)、液压与气动(34学时)、流体力学(34学时)、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51学时)八、教学安排一览表见附表一。

九、实践环节安排表见附表二。

十、课外安排一览表见附表三。

十一、有关说明从第3学年第2学期开始,本专业学生开始学习专业方向的课程。

共有3个专业方向,分别为“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及“机械电子工程”,每个专业方向开设1个课群组,每个课群组设5门课程(由对应研究所开设),共计15门课程;每位学生必须选择1个专业方向,至少选修5门课程,其中必须包含本专业方向的3门课程,另外2门课可以在3个专业方向课群中自由选择。

武汉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动力与机械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80301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Mechanical Design ,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自动化的基础理论和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设备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现代机械工程是跨机械、材料、控制、电子、计算机、信息、管理、经济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本专业特色是以现代生产过程机械装备为主线,以机为主,机电结合,突出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在现代机械装备设计、制造、运行、维护与管理中的应用。

要求学生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扎实而宽厚的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测控、计算机等专业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具备本专业必需的设计、计算、绘图、实验、测试和计算机应用等技能,掌握现代机械工程的设计制造方法。

通过理论、实验和实践各环节的综合培养,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系统性训练,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学分要求:150 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工科平台课程:大学物理、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制图、电工电子、工程经济与管理。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机械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控制原理、测试技术。

专业主干课程:CAD 技术、机械优化及可靠性设计、制造工艺学、数控技术、工程机械、生产计划与控制。

七、双语课程产品数据管理原理及应用(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Product Data Management )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主要实验包括电工电子、齿轮范成、机械动平衡、创新机构、控制原理、技术测量、测试与信号分析、机电传动、液压与气压传动、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辅助制造、数控加工等实验。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120701 学科门类:工学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改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机械工程专业技术和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懂得现代管理理论,并能综合运用这些理论与方法初步分析、解决生产企业及其他部门提出的实际问题,对社会需求具有较强适应性和竞争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机械制造业、服务业和相关行业从事生产组织、协调等管理工作,以及对生产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创新和市场营销、企业策划等综合性的技术工作。

二、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1.能够将工业工程领域相关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工业工程领域相关的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系统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具有描述、分析和评估问题的能力,并能利用工业工程专业知识提出有效解决方案;4.能够应用工业工程原理及方法对复杂系统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能够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系统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能够基于工程相关知识背景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工业工程实践和复杂系统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具有利用工业工程相关知识与方法分析工程、经济、环境以及社会问题的能力;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并能很好地融入组织。

1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机械工程(0802)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0802)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0802)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汽车行业,发挥校企共建学科的工程背景优势,培养具有坚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在汽车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中能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二、学科方向本学科下设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微机电工程等5个二级学科。

机械工程以汽车行业为背景,围绕国家科技发展的需求开展研究,形成了自已的学科特色。

主要研究方向有:“机械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光机电一体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一体化”、“车身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汽车制造自动化、”“节能与新能源车辆技术”、“商用车辆设计与优化技术”、“汽车动力学仿真与控制技术”、“汽车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汽车电子与信息技术”、“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流体传动与控制”、“传感与测量技术”、“微纳测量与表征”。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2-5年。

四、学分与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33学分,其中课程不低于30学分。

开题报告1学分,课外实践活动2学分。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研究生,须补修1-2门本学科本科课程。

补修课程跟本科生听课,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记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五、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包括“学术活动”和“实践环节”两项必修环节,各记1学分,由研究生处负责考核,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1、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8次以上学术活动,本人作学术报告1次以上。

参加活动需有书面记录,未完成学术活动者不准参加论文答辩。

学术活动内容包括:参加校内外各类学术讲座、论坛,参加研究生素质教育讲座“中华文明概论”、“声乐作品鉴赏与演唱”、“现代汉语修辞学”、参与学科研讨,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有明确任务的企业、社会调查等。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本科培养方案及各专业课程安排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本科培养方案及各专业课程安排

车辆工程类培养方案一、年限1年二、车辆工程类所含专业车辆工程(汽车)、车辆工程(轨道交通)三、课程教学安排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必/选试/查学分周学时第1学年第1学期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必试 4 4 体育(一)公共基础课必查 1 2 形势与政策1 公共基础课必查0.5 1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公共基础课必试 3 2 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基础课必查 2.5 2 高等数学B(上)公共基础课必试 5 5 物理实验(上)公共基础课必查 1 2 机械制图(一)上公共基础课必试 4 4第1学年第2学期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必试 4 4 体育(二)公共基础课必查 1 2 形势与政策2 公共基础课必查0.5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公共基础课必试 2 2 军事理论公共基础课必查 1 1 C/C++程序设计公共基础课必查 2.5 2 高等数学B(下) 公共基础课必试 5 5 普通物理B(上) 公共基础课必试 3 3 物理实验(下)公共基础课必查0.5 1 机械制图(一)下公共基础课必查 3 3 金工实习实践必查 6 6周军训实践必查 2 3周车辆工程(汽车)专业培养方案一、学制五年制本科。

二、培养目标面向未来汽车工业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掌握车辆工程(汽车)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职业素养,较强工程实践、一定的工程研究及创新能力,能具备从事车辆工程(汽车)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市场营销、物流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国家认证的创新性实践型卓越汽车预备工程师。

三、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理论、技术和有关机械产品、设备的设计方法、经济分析、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等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学、电子学和营销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汽车、发动机和汽车电子的研究、设计、制造及汽车营销和物流、车身与空气动力学,汽车实验学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工业工程专业学科竞赛能力提升路径

工业工程专业学科竞赛能力提升路径

第15卷第2期V ol.15No.22024年4月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Apr. 2024工业工程专业学科竞赛能力提升路径周春柳1,沈南南1,王元云2,曹建华1(1. 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32;2. 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32)[摘要] 工业工程专业是“新工科”建设的重点专业之一,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育必须以“新工科”提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为目标。

以工业工程专业学科竞赛为切入点,基于对往届学科竞赛优秀作品和成果的调查分析,构建工业工程学科竞赛的能力需求矩阵,挖掘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依托SMART原则构建学科竞赛能力提升路径,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以培养专业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工业工程;学科竞赛;能力提升路径;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24)02−0112−11一、引言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学科竞赛既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必要环节。

在智能制造时代,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IE)作为一门助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管理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绿色发展转型的重要交叉学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学科竞赛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培养交叉融合、知识扎实、能力全面、面向实践并敢于创新的专业型人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工业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为推进“新工科”建设,学者们对培养符合“新工科”目标要求的工程科技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讨:高波等[1]提出通过学科竞赛等多种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交叉融合的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机制;赵延明等[2]提出能力导向、竞赛驱动、成果评价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武田艳等[3]构建了“基础理论—项目实践—学科竞赛—综合毕设”递进式教学体系,将学科竞赛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创新赛教协同运行机制,形成协同育人模式;汪滨等[4]围绕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构建了“项目依托、导师引领、本硕协同”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高校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安徽工业大学工业工程培养方案

安徽工业大学工业工程培养方案

公 共
12804012 形势与政策教育2
基 12804013 形势与政策教育3
础 12804014 形势与政策教育4
课 12804015 形势与政策教育5
[2] [16]
1
[16]
2
[16]
3
[16]
4
[16]
5
12804016 形势与政策教育6
[16]
6
12854001 大学英语1
4
60
115
1
4
16914001 军事理论
军训
00004002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
00004003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2
00004004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3
公 共
00004005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4
基 00004006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5
础 00004007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6
4
4
4 2.5
5 2.5
4
1
5
1
5 3.5
5
2
116
专 业 基 础 课
05254001 09584002 09574014 09564004 09584015
机械设计基础 系统工程A 管理信息系统B 人因工程 工程经济
3.5
56
3
48
2.5
40
3
48
2.5 40
6
2
5 3.5
8
5
3
10 5 2.5
08554801 物理实验
03134006 工程化学基础B
0852401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08524018 线性代数B

同济考博辅导班:2019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同济考博辅导班:2019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同济大学考博辅导班:2019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同济大学2019 年计划面向全国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1200 名左右,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生专项计划 4 名左右,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定向培养博士生专项计划12 名左右,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计划20 名左右。

上述招生计划以教育部最终下达为准。

本年度招生将进行两次,实行申请考核制,第一次招生不设置初试环节,报名时间2018 年10 月,考核时间为2018 年12 月,入学时间为2019 年 3 月,有10 个学院参加;第二次招生预计报名时间2018 年12 月,入学时间为2019 年9 月,所有学院都参加。

我校博士生招生实行“申请-考核”选拔机制。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同济大学机械专业源于1912年6月同济医工学堂设立的机电科,1979年8月成立机械工程系,1987年4月升格为机械学院,2005年9月机械工程学院搬迁至嘉定校区,2012年4月更名为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涵盖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大一级学科,以及土木工程下的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二级学科,精心打造和建设以“先进制造”、“智能工程机械”、“城市建筑节能”、“城市城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气体燃料在城市城镇利用”为特色的一流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170多人,有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45人,副教授44人,优质的师资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学院共有本科生、研究生近2000人,围绕同济大学“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逐步形成了“宽基础、重实践、求特色、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和“理论教学-实验实践-行业应用-国际视野”四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业精英和社会栋梁。

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

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

总 通识教育实践 必修课
须修满全部
XP000
通识教育实践活动
2.0
2.0
32 32
32
2

专业教育课程 基础类 必修课
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学时分配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理论 实 验 实 习 其 他 总学 总学 排课 推荐 教学 分 时 学时 学期 知识贡献 能力 贡献 素质贡献
须修满全部
CA001 MA080 MA077 MA081 PH001 MA097 MA119 PH002
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学时分配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理论 实 验 实 习 其 他 总学 总学 排课 推荐 教学 分 时 学时 学期 知识贡献 能力 贡献 素质贡献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课程类 必修课
须修满全部
TH021 TH000 TH012 TH007 EN025 EN026 PE001 PE002 PE003 PE004 TH004
个性化教育:全部修业期间须修满20学分。 除本专业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育课程三个模块要求学分之外的所有学分均可计入。
EN027 EN028
大学基础英语(3) 大学基础英语(4)
3.0 3.0
6.0
68 68
136
68 68 68 68
3 4

1.0 2.0 2.0 1.0 2.0 1.0 1.0 2.0 3.0 1.0 2.0
16 32 32 16 32 16 16 32 48 16 32
1008
16 32 32 16 32 16 16 32 48 16 32
5 5 5 5 5 6 6 6 6 7 7
总 选修课
63.0

2020年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硕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试分数、录取人数

2020年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硕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试分数、录取人数

2020年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硕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试分数、录取人数摘要:本文由新祥旭考研为大家详细解析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硕考研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硕考研考试科目、研究方向介绍、本专业近3年复试分数线对比、本专业近3年报录比情况、本专业考研参考书目、往年录取名单及同济大学备考经验。

一、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硕考研考试科目情况:招生院系(030)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学科专业代码及名称(080200)机械工程(学术学位)研究方向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3 机械设计及理论02 机械电子工程 04 工业工程初试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科目2 (201)英语一、(203)日语、(242)德语任选一门科目3 (301)数学一科目4(812)机械设计(所有研究方向均可选)(813)机械原理(所有研究方向均可选)(825)自动控制原理(所有研究方向均可选)(831)理论与材料力学(所有研究方向均可选)(814)工业工程(研究方向04可选)复试内容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方向1)2 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方向2)3 机械综合知识(方向3)4 工业工程综合(方向4)学习和就业方式全日制非定向就业备注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二、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硕考研复试分数线年份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方向政治外语业务课1 业务课2 总分2018080200 机械工程01-03 55 55 90 90 328 04 55 65 90 90 360201701-03 55 55 90 90 35004 55 55 90 90 375 201601-03 50 60 90 90 34504 50 60 90 90 345三、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硕考研报录比年份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报名人数全日制录取人数非全日制录取人数2018080200 机械工程266 23 02017 283 33 0 2016 320 33 0四、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硕考研参考书目(812)机械设计《机械设计》(第九版),濮良贵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13)机械原理《机械原理》,孙桓主编,第八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25)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版),胡寿松主编,科学出版社,2013.3《现代控制系统》(英文影印版第十二版),Richard C. Dorf, Robert H.Bishop,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7 《Foundation of Modern Control Theory》,许维胜,朱劲,王中杰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1 (831)理论与材料力学任选考一门:《理论力学》或《材料力学》大学本科通用教材(814)工业工程《工业工程基础》(修订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汪应洛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基础工业工程》(21世纪工业工程专业规划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易树平,郭伏主编,2006.《物流工程与管理》,徐克林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第1版,2012.第2版五、同济大学2018年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录取名单(不含推免生)序号考生姓名编号后六位性别初试复试总分1 卢嘉昕000650 男383 322.6 1028.22 李博宇706970 女373 321 10153 舒中玉004997 男374 296 9664 李文昊005156 男349 300.1 949.25 施佳勇307924 男365 285.9 936.86 唐耿林000374 男328 291.7 911.47 寇锐706147 男350 277.4 904.88 贾子玮000643 男331 286.6 904.29 阚斐然005174 男329 283.1 895.210 吴乐文111832 男357 267 89111 蔡维南608671 男383 323.1 1029.212 戚成威706999 男375 314.5 100413 谢蒙510808 男382 303 98814 吴尹悦515645 男352 311 97415 郭欢309301 女369 289.6 948.216 张博文613379 男384 276.1 936.217 乔晨翊706960 女292 289.1 870.218 李祺305747 男348 258.2 864.419 陆佳伟608688 男332 258.5 84920 加尔肯白克·加沙来提005179 男276 237.8 751.621 易豪000647 男344 282 90822 丁迁成000379 男395 288 97123 计玉宏707158 男371 295 96124 郑毓鹏211689 男350 297 94425 施金磊408021 男371 281.5 93426 曾智杰307913 男390 270 93027 储驻港112177 男381 267 91528 唐松107373 男356 276 90829 薛京607086 男360 272 90430 许明辉715658 男358 271.5 90131 李杰005181 男382 257 89632 李士博705966 男364 265 89433 喻展祥000334 男381 255 89134 高竹锐005183 男331 280 89135 赵一鸣005180 男355 267.5 89036 王恺107358 男331 268 86737 路凯106515 男335 262.5 86038 马千里005182 男374 298 97039 陈凯歌409347 男372 299 97040 丁旭112134 男370 300 97041 黄俊博209123 男386 290 96642 刘兆航005184 男369 292 95343 林荣来707006 男361 295 95144 吴敌206031 男360 292 94445 曹家伟005005 男363 289 94146 杨磊513878 男356 288 93247 陈启凡000332 男368 294 95648 陈晨005006 男351 287 92549 方来鑫011601 男352 286 92450 王昂410712 男375 273 92151 唐金垚115320 男345 286 91752 薛技康005003 男342 286 91453 宋子洋712743 男347 283 91354 李嘉005170 男329 285 89955 季鹏成107368 男329 280 88956 陈兴005309 男313 287 88757 王加攀911269 男349 266 88158 沈宗礼107377 男398 308 101459 卢斌710227 男378 316 101060 费芊然405577 女362 303 96861 张永峰107376 男403 299 100162 王仁图109408 男391 292 97563 宗师708799 男382 296 97464 欧阳永强005008 男366 287 94065 周兴康005011 男360 286 93266 刘捷成005026 男354 293 94067 鲁朋朋708807 男365 260 88568 谢泽西005046 女334 265 86469 熊建军005043 男335 257 84970 宗顺禹312591 女340 249 83871 贺兴处005019 男318 250 81872 于博阳207834 男335 239 81373 钟振兴005018 男326 242 81074 刘洪运005039 男318 243 80475 袁欢政005015 男321 240 80176 鞠然309302 女348 225 79877 田玉逸005025 男361 214 78978 唐幼之213793 男333 225 78379 徐嘉琪107385 女320 231 78280 卢锦涛314472 男327 227 78181 陈俊杰111446 男316 230 77682 卿淳915779 男369 259.9 888.883 李嘉鹏413184 男348 252.5 85384 栾铭凯414338 男354 259.1 872.285 邬昕000394 男316 241 79886 黄奕翔708801 男367 299 96587 王磊005017 男386 283.8 953.688 吴泽君005023 女367 287.1 941.289 唐寅005012 男393 268.7 930.490 徐超107391 男387 261.5 91091 陈香云115323 女345 279.1 903.292 戴宁芳209701 男355 271 89793 丁志梁105679 男381 256.9 894.894 易丹209127 女386 254 89495 李泓名005022 男368 261.8 891.696 吕立鹏912850 男357 266.4 889.897 谢一建810939 男359 265.2 889.498 张鑫107383 男373 252.1 877.299 王沈瑜005021 男358 257.4 872.8 100 冯吉星107384 男364 248.6 861.2 101 张超107392 男375 298 971 102 黄薇005024 女371 294 959 103 彭伟005044 男345 258 861六、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硕考研指导1、零基础复习阶段(6月前)本阶段根据考研科目,选择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历史沿革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建立于1987年,原称热能工程,1998年教育部统一专业名称,改为热能与动力工程,2000年同济大学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扩展为热能工程与制冷工程两个方向;2012年上述两个方向均改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1981年获得热能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热能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二、学制与授予学位4年制本科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工学学士。

三、基本学分要求四、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能够在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与产品设计、系统运行、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等工作的具有“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五、专业培养标准表1 专业标准六、主干学科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七、核心课程理论力学(68学时)、材料力学(51学时)、机械制图(85学时)、机械设计基础(51学分)、电工学(电工技术)(51学分)、电工学(电子技术)(51学分)、流体力学(68学时)、自动控制(51学时)、热工仪表与测试技术(34学时)、流体机械(17学时)、工程热力学(68学时)、传热学(68学时)、燃烧理论基础(34学时)、制冷原理与设备(68学时)、热力设备传热与流体动力学(51学时)、制冷装置自动化(34学时)、锅炉原理(51学分)、低温技术(34学时)、汽轮机原理与热力发电厂(51学时)。

八、教学安排一览表见附表一。

九、实践环节安排表见附表二。

十、课外安排一览表见附表三。

十一、有关说明从第3学年第1学期开始,本专业学生开始学习专业方向的课程。

热能工程方向学生必须选修“汽轮机原理及热力发电厂”、“燃烧污染物生成与控制”,制冷工程方向学生必须选修“冷藏链技术”、“空调工程B”附表一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4年制教学安排一览表附表二实践环节安排表注:课内上机时数58学时,课内实验时数68学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历史沿革
工业工程专业起源于美国,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成为美国七大学科之一。

为推动美国及西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而我国工业工程起步仅20年,存在广阔的上升和发展空间。

我校工业工程专业1999年开始筹建,2000年5月国家教委批准建立专业,当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每年毕业近50人。

2000年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和我校中德工程学院联合与德国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茨维克应用技术大学等大学联合招收工业工程本科生,每年20名。

2001年5月被授予“工业工程”工程硕士点并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

2003年获准工业工程工学硕士授权点(自授)。

04年开始招收硕士生,每年招收工学硕士研究生20余人。

设立的工业工程和工业工程及物流博士方向,现已招收和培养近20名博士。

2012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工业工程博士点和硕士点。

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就业状况优良,大多数进入一流企业和行业就业,部分学生继续在国内外大学深造。

工业工程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和博士组成的年轻的教师队伍,工业工程专业已构建先进的物流实验室、人因工程实验室、信息系统、仿真系统和制造系统优化等实验设备和实验软件系统等。

二、学制与授予学位
四年制本科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工学学士。

三、基本学分要求
四、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未来国家发展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和管理知识以及工业工程专业知识,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有理想抱负,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和高能力,能承担生产、制造、服务系统分析、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五、专业培养标准
表3 成绩评价方法
六、主干学科
工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管理与工程、质量管理工程。

七、核心课程
基础工业工程、运筹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系统工程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人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管理信息系统。

八、教学安排一览表
见附表一。

九、实践环节安排表
见附表二。

十、课外安排一览表
见附表三。

十一、有关说明
工业工程专业四年制教学安排一览表
附表二
实践环节安排表
注:课内上机时数44学时,课内实验时数68学时。

附表三
课外安排一览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