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其五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27张PPT)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5e0346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a.png)
六、整体感知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 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这首诗也是陶诗艺 术风格的一个典范代表。它除了具有陶诗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 于理趣,诗句更流畅,语气更自然,情貌更亲切。
(3)古诗拾趣,巧填植物名。
1、采(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闲( )花落,夜静春山空。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 )始盛开。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出墙来。 6、人面不知何处去,( )依旧笑春风。
7、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沾衣欲湿( )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代表作: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诗并序》
散文《桃花源记》成语世外桃源的出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 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花垂鬓,并怡然自乐。”
《五柳先生传》(过去进步知识分子企慕的人物),赋《归去来兮辞》其中优秀作品内容上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 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对后代作家影响 很大,王维曾写“复值接与醉,狂歌五柳前。”自比五柳,开田园一派。
三、解题
《饮酒》是诗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陆续写成的20首诗,本 文是其中的第五首。这些诗都是他在饮酒之后写成的,表达了作 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抒发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 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四、自由朗读本诗。
二、了解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 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在其自传性散文中 称“五柳先生”(宅边有五柳树,因此为号焉) 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他与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主 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饮酒》。
饮酒(其五)课件
![饮酒(其五)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d4484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b.png)
04
《饮酒》其五的影响
04
《饮酒》其五的影响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世的文人墨客在创作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时,常常借鉴陶渊明的诗歌风格和表 现手法,追求自然、朴素、真挚的艺术境界。
同时,陶渊明的诗歌也成为了后世文学批评家研究和评价文学作品的重要参照,对 于推动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饮酒》其五的文学地位
《饮酒》其五是陶渊明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文 学价值。
该诗表现了陶渊明对自然、人生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归隐生 活的热爱和向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饮酒》其五的文学地位
《饮酒》其五是陶渊明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文 学价值。
该诗表现了陶渊明对自然、人生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归隐生 活的热爱和向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出生在官 宦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陶渊明曾任多职,后因不满官场 黑暗而辞官归隐。
陶渊明在隐居期间,致力于诗歌 创作,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
田园诗人。
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出生在官 宦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陶渊明曾任多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后因不满官场 黑暗而辞官归隐。
陶渊明在隐居期间,致力于诗歌 创作,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
《饮酒》其五作为陶渊明的代表 作之一,自唐代以来一直被广泛
传颂和传承。
不仅在中国内地有广泛的传播和 影响,而且在港澳台地区以及海 外华人社会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
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陶渊明的 诗歌也通过各种形式被传播到世 界各地,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
第26课《饮酒(其五)》课件(共25张ppt)
![第26课《饮酒(其五)》课件(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4d64b4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9.png)
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 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 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 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 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 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 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 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 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 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 首 是其中的第五首。
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 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 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 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 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 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 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 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 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 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 写《饮酒》诗20首 是其 中的第五首。
•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东篱采菊,抬头见山, 表现了他悠然自得,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
• 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 林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 感。
• 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 言说的人生真谛,表达了诗人陶醉其中,悠然忘我的境界。
试想,悠然的生活状态,一 般会发生在哪里呢?
可陶渊明却不一样,他生活在 “人境”,却说“而无车马喧”,是 否矛盾,为什么?
心远地自偏,离什么远呢? 此种状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在房子东面的篱笆下采一朵菊花, 悠闲自在地看见南山。
傍晚山中的景象最美好,鸟儿结 伴归巢。
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陶渊明创作《桃 花源记》,寄托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
陶渊明的辞官,是自己与黑暗官场的决裂,是乱世中 的对人格独立的追求,是其气节的表现。但并不等于 渊明完全与世隔绝,不问世事。他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正表达了其对黑暗现实的讽刺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正体现了他心中的家国情怀。他放下的是名利,放不 下的是家国。他依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胸怀天下” 的真儒者。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饮酒》(其五) 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饮酒》(其五)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e6928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14.png)
品读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果把 “见”改为“望”好不好?
“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 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 头来看,山一下子就扑进了他的眼帘。所以 这个“见”字用的非常好,如果改成“望”, 则一片神气都索然。
品读赏析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
山间的云气 傍晚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 结着伴儿归来。
疏通文意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 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研读、品味诗情
品读赏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他
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也没有寄身庙宇,而是身处喧嚣的“人境”, 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这是为什么呢?
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 的心境。
朗读、感悟意境
读出节奏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 庐/在/人 境,而 无/车 马/喧。 问 君/何 能/尔?心 远/地 自/偏。 采 菊/东 篱/下,悠 然/见/南 山。 山 气/日 夕/佳,飞 鸟/相 与/还。 此 中/有/ 真 意,欲 辨/已/忘 言。
品读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名句,赏析其意境。)
陶渊明爱菊,咏菊,寄托着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 身,后人只要言菊花就会想起陶渊明。
“东篱”也具有一种象征意义,象征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 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明的精神上都隐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陶渊明 以其高洁之情怀,悠然之情兴,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契,陶然自乐。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17张PPT).ppt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共17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1d0dca1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1d.png)
饮酒(其五)
—陶渊明
●陶渊明其人
知 人
shì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
论
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
世
“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
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
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他的诗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开创了田园诗派,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 。
饮酒(其五) 追名逐利、你争我夺的官场写照。
陶渊明 2.何为“心远”?
结庐在人境,
指心志高远,远离官场、看淡名利、远 离尘俗。
而无车马喧。 3.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可以“无车
问君何能尔? 马喧”?
心远地自偏。 因为诗人远离官场,看淡了名利,心情
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即使身处闹市,也显
得偏僻安静。
随堂检测
• 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表达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句子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写诗人看到南山时的随意自然,表现诗人闲适恬静的 句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读懂诗意
指官场繁琐的
结,建造、构筑。
应酬和功利性
庐,简陋的房屋。 喧嚣扰攘的尘世。 较强的交往。
结庐在 人境,而无车马喧。
作者自己 指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等。
问君何能 尔?心远地自偏。偏远,偏僻。
如此,这样。
【诗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没有车
马的喧闹。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心里远离
•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 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 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陶渊明
●陶渊明其人
知 人
shì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
论
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
世
“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
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
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他的诗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开创了田园诗派,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 。
饮酒(其五) 追名逐利、你争我夺的官场写照。
陶渊明 2.何为“心远”?
结庐在人境,
指心志高远,远离官场、看淡名利、远 离尘俗。
而无车马喧。 3.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可以“无车
问君何能尔? 马喧”?
心远地自偏。 因为诗人远离官场,看淡了名利,心情
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即使身处闹市,也显
得偏僻安静。
随堂检测
• 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表达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句子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写诗人看到南山时的随意自然,表现诗人闲适恬静的 句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读懂诗意
指官场繁琐的
结,建造、构筑。
应酬和功利性
庐,简陋的房屋。 喧嚣扰攘的尘世。 较强的交往。
结庐在 人境,而无车马喧。
作者自己 指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等。
问君何能 尔?心远地自偏。偏远,偏僻。
如此,这样。
【诗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没有车
马的喧闹。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心里远离
•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 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 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饮酒(其五)课件(12张ppt)
![饮酒(其五)课件(1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598f8a471fe910ef02df812.png)
田园诗派
是以东晋诗人陶渊明为代表的、通过描写田园 以表达恬淡情怀的诗歌流派。
一般地说,田园诗人都以自然风光、田园景色 活为诗歌的表现对象,抒发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 归自然和恬静古朴生活的向往,并由此折射出诗人 的旷达心境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懑心情。在艺术手法 平淡充实,追求朴素自然。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 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背景介绍
共写《饮酒》诗20首, 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 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 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 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 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 的精神生活。
陶渊明在晚年还写出了 散文《桃花源记并诗》,营 个乌托邦社会。
本诗结构:可分为三层:
课文研讨: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 何“而无车马喧”呢?
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 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 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 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 类了。
理解意象:
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 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 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
谢
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饮酒(其五)》ppt课件
![《饮酒(其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c89d2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67.png)
就这样,他上任仅仅81天,就辞 官归隐,此后再未做官。
饮 酒
——陶渊明
学习目标
壹 读诗歌,掌握本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贰
借助联想与想象,描绘诗歌的画面。品味诗歌语言, 感受诗歌景中含情的特点。
叁
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人远离官场、回归自然 的人生追求。
写作背景
东晋时代,社会长期分裂、动荡不安,统治者荒淫奢 侈,政治腐败黑暗。当时文人们惧谈政治,许多文人以游 山玩水、隐逸不仕、酗酒放浪、玄学清谈等方式来表示自 己没有政治野心,免得被统治者猜忌,以招来人身伤害。 本诗即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之后所作。
2.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
傲冷霜而怒放
——龚自珍
菊
“晋陶渊明独爱菊。”
寄托高洁情致
——周敦颐
2、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
境?
“结庐在人境”
从容自得
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成“望”?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 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苏轼
不能。“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 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 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 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
情 我们要开展“走进陶渊明”的综合性学习
景 活
活动。请同学们结合《饮酒》,畅谈陶渊明
动 的归隐生活,感悟陶渊明的人生追求。
壹
读出“悠然”诗韵
诵读
1、自由诵读,读出停顿 2、圈出诗句的韵脚 3、读出问句的升调和 答句的意味深长
饮 酒
——陶渊明
学习目标
壹 读诗歌,掌握本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贰
借助联想与想象,描绘诗歌的画面。品味诗歌语言, 感受诗歌景中含情的特点。
叁
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人远离官场、回归自然 的人生追求。
写作背景
东晋时代,社会长期分裂、动荡不安,统治者荒淫奢 侈,政治腐败黑暗。当时文人们惧谈政治,许多文人以游 山玩水、隐逸不仕、酗酒放浪、玄学清谈等方式来表示自 己没有政治野心,免得被统治者猜忌,以招来人身伤害。 本诗即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之后所作。
2.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
傲冷霜而怒放
——龚自珍
菊
“晋陶渊明独爱菊。”
寄托高洁情致
——周敦颐
2、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
境?
“结庐在人境”
从容自得
3.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成“望”?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 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苏轼
不能。“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 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 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 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
情 我们要开展“走进陶渊明”的综合性学习
景 活
活动。请同学们结合《饮酒》,畅谈陶渊明
动 的归隐生活,感悟陶渊明的人生追求。
壹
读出“悠然”诗韵
诵读
1、自由诵读,读出停顿 2、圈出诗句的韵脚 3、读出问句的升调和 答句的意味深长
《饮酒》(其五)课件(共19张PPT)
![《饮酒》(其五)课件(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c013a8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b.png)
பைடு நூலகம்
陶渊明
(其五)
《饮酒(其五)》这首诗,属于《饮酒》组诗二十 首之五,陶渊明自己在前面有个小序,说: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 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陶渊明
三十五岁
• 仕荆江二州刺史桓玄参军。
四十岁 • 任刘裕参军,同年辞职
“见南山”可否改为“望南山”,说说你的想法。
“望南山”,指带着目的地看,不够洒脱,不 够自然。“见南山” 则体现出诗人对于美好 的景观也是悠然、怡然、随意和无目的的姿 态。更能体现出诗人的洒脱之姿。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真意”,所谓“真”,即是人的自 然本性 , 陶渊明在田园中涵养了一 种自得的精神境界。使他能够独立 于虚伪、污浊的社会之外。从大自 然中领悟到这一“真意”就是其人生 理想,作者虽然身居闹市,但因为 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并没有被 那些喧闹困扰,仿佛是生活在幽静 的田园中一样。
。
二十九岁
• 为江州祭酒,不堪吏职,少 日自解归。
•
三十七岁 • 母孟氏卒,渊明还浔
阳居丧。
四十一岁
• 8月任彭泽令,11月辞宫归隐,不再出仕 。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 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 ,用毒酒杀害晋恭帝。陶渊明创作《桃 花源记》,寄托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
目录
壹 读诗歌 贰 赏意象 叁 悟真意
壹
读诗歌
朗读诗歌
饮 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 酒(其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 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 “独善其身”。这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 反叛,因此有其积极意义。但是,要改造社会,消除 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 积极地 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 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
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嚣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山映人眼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伴而还。
寄寓了 自己孤芳自赏、高洁傲岸 的品格他也爱采菊悠然自 得的生活;
包含着诗人悠然淡泊、 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志 趣。
探究: 诗五首·饮酒
2、选出你喜欢的诗句读一读,谈谈你喜 欢的原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我合一, 心和自然亲近。
“心远地自偏”,隐居重在精神上的自由,不 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焦距”调好, 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释义:
• 注意: • 读准字音; • 读通诗句; • 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
5
诗五首·饮酒
按节奏诵读诗歌: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五翻首·饮译酒
[平和的心态必然拥有平和的生活]
2诗、五首“·饮采酒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 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 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 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改成“望”不好,“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 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 意。若改为“望”字,“悠然”之态荡然无存。
艺术特色: 诗五首·饮酒
1、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 前四句叙事含理(人境——无喧——心远—— 地偏); 中间四句写景寓理(采菊——见山——日夕— —鸟还); 最后两句抒情悟理(真意——忘言) 整首诗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2、平易朴素的语言中富于情趣与理趣。
诗五首·饮酒
拓展:
结合诗作学习,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 意义?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其中有人生的真意,想说出来,却不知怎样用语言表达。
赏析 诗五首·饮酒
1、既然作者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 为何“无车马喧” 的烦恼 呢?为何生 活如此安静、心灵如此安宁?
“心远地自偏”。
因为心情闲适,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 惑,不慕官场荣禄,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 静。
诗五首·饮酒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 闲欣赏,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 洁的人生追求。
• B、第一、二句直接道出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喜 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倦。
• C、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 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 D、第五—八句将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 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作者完全陶醉在 悠闲自得之中。
• E、“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 结,意即大自然有人生的意义,作者想说出来却 不能说出。
八年级下·诗五首
酒饮
明陶 渊
八年级下·诗五首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写作手法 。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诗五首·饮酒
作者简介
• 陶渊明(365~427), 名潜, 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 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 学家。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 其推向高峰。后世称其“百世 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 谢灵运合称“陶谢”。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五首·饮酒
二、选择题
1、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 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 偏。”
D、诗中的“菊”、“山”、“气”、“日”、 “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 “真意”的所在。
3诗、五“首·山饮酒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景物描写提 到了哪些意象?有何深刻意义?
景 山间夕阳
物
渲染隐居之所的宁静和诗人悠然的心境。
描
写 飞鸟归林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 为什么还要奔波于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不思 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
“还”:坚守心灵净土,回归自然怀抱,远离尘世纷扰。 -----------自勉亦是劝人
诗五首·饮酒
4、“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该如何 理解?
“此”指闲适生活;“真意”指从自然景物中领略到的
自然之趣和人生之趣。 忘言” 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
可言传。 此两句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 感受它。
(总结全篇、点名主旨)
诗五首·饮酒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 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 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 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 决心归隐、超脱世俗的 人生追求。
探究: 诗五首·饮酒
1、写隐居的闲适生活为何偏采“菊”? “采菊” 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 •
北死宁 风,可 中何枝
曾头 吹抱 落香
傲盖荷 霜,尽 枝菊已 。残无
诗五首·饮酒
在这个非常热闹的现实社会当中, 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远离了一些功名利 禄和对物质的狂热追求,那么我们住的 地方也会变得僻静起来,我们的心情也 会变得宁静起来。
诗五首·饮酒
• 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
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 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 主要作品《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饮酒》
八年级下·诗五首
关于本诗:
•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是 陶渊明在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为酒后 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 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 的感慨。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 名的一篇。本篇写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 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
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嚣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山映人眼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伴而还。
寄寓了 自己孤芳自赏、高洁傲岸 的品格他也爱采菊悠然自 得的生活;
包含着诗人悠然淡泊、 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志 趣。
探究: 诗五首·饮酒
2、选出你喜欢的诗句读一读,谈谈你喜 欢的原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我合一, 心和自然亲近。
“心远地自偏”,隐居重在精神上的自由,不 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焦距”调好, 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释义:
• 注意: • 读准字音; • 读通诗句; • 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
5
诗五首·饮酒
按节奏诵读诗歌: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五翻首·饮译酒
[平和的心态必然拥有平和的生活]
2诗、五首“·饮采酒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 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 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 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改成“望”不好,“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 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 意。若改为“望”字,“悠然”之态荡然无存。
艺术特色: 诗五首·饮酒
1、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 前四句叙事含理(人境——无喧——心远—— 地偏); 中间四句写景寓理(采菊——见山——日夕— —鸟还); 最后两句抒情悟理(真意——忘言) 整首诗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2、平易朴素的语言中富于情趣与理趣。
诗五首·饮酒
拓展:
结合诗作学习,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 意义?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其中有人生的真意,想说出来,却不知怎样用语言表达。
赏析 诗五首·饮酒
1、既然作者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 为何“无车马喧” 的烦恼 呢?为何生 活如此安静、心灵如此安宁?
“心远地自偏”。
因为心情闲适,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 惑,不慕官场荣禄,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 静。
诗五首·饮酒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 闲欣赏,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 洁的人生追求。
• B、第一、二句直接道出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喜 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倦。
• C、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 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 D、第五—八句将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 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作者完全陶醉在 悠闲自得之中。
• E、“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 结,意即大自然有人生的意义,作者想说出来却 不能说出。
八年级下·诗五首
酒饮
明陶 渊
八年级下·诗五首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写作手法 。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诗五首·饮酒
作者简介
• 陶渊明(365~427), 名潜, 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 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 学家。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 其推向高峰。后世称其“百世 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 谢灵运合称“陶谢”。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五首·饮酒
二、选择题
1、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 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 偏。”
D、诗中的“菊”、“山”、“气”、“日”、 “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 “真意”的所在。
3诗、五“首·山饮酒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景物描写提 到了哪些意象?有何深刻意义?
景 山间夕阳
物
渲染隐居之所的宁静和诗人悠然的心境。
描
写 飞鸟归林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 为什么还要奔波于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不思 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
“还”:坚守心灵净土,回归自然怀抱,远离尘世纷扰。 -----------自勉亦是劝人
诗五首·饮酒
4、“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该如何 理解?
“此”指闲适生活;“真意”指从自然景物中领略到的
自然之趣和人生之趣。 忘言” 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
可言传。 此两句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 感受它。
(总结全篇、点名主旨)
诗五首·饮酒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 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 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 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 决心归隐、超脱世俗的 人生追求。
探究: 诗五首·饮酒
1、写隐居的闲适生活为何偏采“菊”? “采菊” 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 •
北死宁 风,可 中何枝
曾头 吹抱 落香
傲盖荷 霜,尽 枝菊已 。残无
诗五首·饮酒
在这个非常热闹的现实社会当中, 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远离了一些功名利 禄和对物质的狂热追求,那么我们住的 地方也会变得僻静起来,我们的心情也 会变得宁静起来。
诗五首·饮酒
• 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
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 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 主要作品《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饮酒》
八年级下·诗五首
关于本诗:
•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是 陶渊明在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为酒后 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 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 的感慨。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 名的一篇。本篇写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 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