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学派 博厄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国历史学派在人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以博厄斯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为例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学派,即历史特殊论学派,也被称为“博厄斯学派”它的出现,对西方文化人类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西方人类学的重要学派之一,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博厄斯学派的文化人类学思想也被许多学者所使用。
一直以来美国历史学派的博厄斯被人们尊为现代人类学之父,现代人类学的建造者和设计者。
那么历史学派以及博厄斯本人,他的研究领域除了人类学外,还有哪些。
本文以文献检索、阅读为根本对美国历史学派及博厄斯的研究方法、理论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以我们生活的圈子为田野,作出简单的调查研究,系统总结历史学派相关方法及理论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历史学派博厄斯研究方法理论
序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继进化学派和传播化学派之后,西方民族学界出现了一个新学派“历史学派”或称“批评学派”、“美国学派”。
它的创始人是被誉为美国学术界元老和美国‘民族学之父’的博厄斯,故又称博厄斯学派[1]。
博厄斯生于德国且受教于德国,但在美国,博厄斯却被称为“文化人类学之父”、“美国人类学之父”。
这些美誉源于博厄斯移居美国后,在理论与方法论等各方面对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博厄斯是继摩尔根之后现代人类学、民族学的又一奠基人。
一、历史特殊论
博厄斯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0年到1930年是其最活跃的巅峰时期。
博厄斯认为人类学的一般任务是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全部总和,而这构成人类的历史。
博厄斯指出历史特殊论的首要任务是“构拟”具体地域或民族的历史,寻找过去常称之为“类似事物”的东西,寻找出现在或过去各种不同社会中相似的社会特点。
博厄斯全部理论的核心就是“历史特殊论”,“历史特殊论”是美国
人类学界的基础理论[2]。
这一观点是针对古典进化论单线进化和寻求人类普遍进化法则的企图,以及假定这种法则分类的体系代表着人类历史的演进轨迹的观点提出的。
他认为:世界各地许多相似的文化现象虽然不能被传播论所成功地解释,但也未表现出历史进化的统一性;古典进化论关于文化进化普遍规律的学说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各种文化是各个社会独特的产物,这些相似的文化现象实际上都有其各自发展的历史线索[3]。
所以,博厄斯极力反对简单进化论,他主张进化的法则只能从分析特定地域的实际历史获得。
也就是说,文化人类学应该是研究特殊地区的特殊历史,即历史特殊论。
同时他认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
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同时每一个文化特质都有复杂的历史,虽然历史发展时空存在着许多“类似事物”,但它们的来源和功能都不一样,有着自己发展的历史线索,不能从“人类心灵的自然活动来追溯”。
“文化必须就它本身特有的历史过程来了解”。
研究者们通过比较世界各地儿童养育方法的差异,分析各种不同的养育方式如何使儿童成为不同类型的成年人,来说明文化和人格的关系,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关系,还有一个极易与濡化,混淆的概念、(Acculturation),它是指不同民族接触引起原有文化的变迁的过程“涵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探讨文化接触对处于从属地位的社会成员的个性心理结构的影响,这一人类学研究主题直接影响了教育人类学家以后对跨文化人群心理适应过程与教育过程的研究。
博厄斯认为:理解或解释某一特定文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建该文化的独特历史,也就是他自己所说的“构拟历史”[4]。
他把“构拟历史”作为他研究文化人类学的目的之一,即用人类学调查资料来重新恢复某个民族的历史发展面貌。
在驳斥简单进化论和传播主义时,他本身就维护了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
“历史问题”“历史方法”“历史研究”等概念,在他的一切理论主张中是经常重复的。
他同时认为:构拟人类历史是关于人的科学的最终目的,为此,必须从研究每个族体的历史开始。
他指出:“每个文化(即族体)集团都有自己唯一无二的历史,这种历史一部分取决于社会集团特殊的内部发展,一部分取决于它所受到的外部影响”。
因此,博厄斯认为“研究”各个社会的“动态变化”是正确的方法。
博厄斯的学生赫斯科维茨(Melville J.Herskovits)较早提出和使用了濡
化(Enculturation)的概念,濡化是指成长中的个体获得本民族的文化模式的过程’对濡化过程的研究主要包括观察儿童的行为,研究母亲如何养育和教导其子女,这些研究中特别注意研究哺乳期的长短哺乳的过程,儿童的排泄训练,对儿童暴露性器官的态度,对良好行为态度的肯定,儿童各种游戏和活动等等。
二、文化相对论
按照博厄斯的观点,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种文化又是各个社会和民族独特的产物,这种观点继续发展的结果必定产生文化相对论。
这与其说是一种理论,不如说是一种方法论,一种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博厄斯拒绝承认传统的权威,文化相对论正是在他反对“欧洲中心主义”和“白人种族优越论”的基础上产生的,他也因此成为反对种族主义者。
在《原始人的心智》一书中,博厄斯运用实证材料,严密而科学的逻辑论证,有力地批驳了白种人生来就在智力上比其他人种优越的谬论[5]。
在该书的一开始,博厄斯就写道:“文明人以其所取得的惊人成就而自豪,从而卑视人类大家庭中其他比他低下的成员……发展阶段的差异并不证明一个人由于遗传而在生理结构上比另一个人低一等”。
并且他通过大量有说服力的事实表明,对各族文化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产生影响的是历史条件,而决不是各个种族能力上的差异。
大量材料说明,各种族体质特征的差异,丝毫也不能证实白种人离我们的动物祖先更远的意见。
而种族特征的变化是在地理环境、锻炼、饮食、种族混合等影响下发生的。
博厄斯指出,种族、民族并无优劣之分,文明人与原始人之间的差异只是表面现象,一切人种构造都是一样的;各族文化发展的水平不同并不是由于生理原因,而是由于社会原因和历史条件。
所谓古典进化论者强调的进化序列实在是无稽之谈,世界上并没有文化的高低之分,将西方的社会制度作为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更是荒唐可笑。
博厄斯在《人类学与现代生活》一书中对文化相对主义思想做了充分的阐述。
博厄斯指出:“只要我们突破现代文明的局限,去看看别的文明,就会发现争取最大利益的困难大大加强了[6]。
中非黑人、澳大利亚人、爱斯基摩人和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与我们的非常不同,他们赋予人类行为的价值观是不可比较的,如一个民族认为好的常常被另一个认作是坏的”。
由此看来,文化价值是不能以自己的
文化标准去衡量他族文化中的同样事物和活动的。
他接着指出:“因此,对普遍化社会形态的科学研究要求调查者从建立于自身文化之上的种种标准中解脱出来。
只有在每种文化自身的基础上深人每种文化,深人每个民族的思想,并把在人类各个部分发现的文化价值列入我们总的客观研究的范围,客观的、严格科学的研究才有可能”。
三、文化区域理论
“文化区域”理论是博厄斯学说中的另一个基本概念,它原本是博物馆的一种分类范畴,后被博厄斯运用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群体的考察。
如果分析博厄斯对待进化论和传播论的态度,应该说他更赞成传播论的观点[7]。
他认为,在文化发展过程中,传播要比独立发明更普遍。
为此,博厄斯提出了“文化区域”的概念,这概念与德奥传播学派的“文化圈”学说相类似,但又不尽相同。
如果说“文化圈”学说强调类似文化特征,而不要求有连续性的区域范围,那么“文化区域”则要求在一个共同单位区域内,强调文化的密集成批性。
博厄斯为了对“文化区域”问题进行较为深人的探讨,还提出了“文化中心”和“文化边缘”的概念[8]。
“文化中心”是指在一个文化区域内表现其文化特征最集中的核心地区。
“文化边缘”是指在一个文化区域内远离文化中心、文化特征表现得较不明显的边缘地带。
美国文化与人格学派的研究是直接指向人性的研究,关于人类究竟属于何物,一直存在两种争论:一种认为它是教养的产物,一种认为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启蒙时代的哲学家霍布斯(ThomasHobbes)认为,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人们始终在追求自然权利,因此必然会陷入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的状态,人们需要放弃一些原有的自由,达成一种契约成立国家而获得某种保护,从而摆脱恐惧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则认为,处于自然状态的人们是纯朴的,是社会特别是民族国家形式的社会毁灭了人性,哲学家的任务就在于设计一种符合人类品格和理性的社会秩序,美国文化与人格学派反对普遍人性的存在,注重研究文化与人格的关系,并重点探讨了民族性格,国民性文化与认知等问题,他们认为,文化塑造了各民族的基本人格,而基本人格又决定了这个民族文化的命运,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正是由基本人格的差异造成的,儿童期的早期训育对人格
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不同文化塑造的性别气质差异可能是截然相反的。
博厄斯指出,在同一个文化区域内,离文化中心越近的地方其文化特征越显著,相反,离得越远的地方文化特征越模糊[9]。
而“文化边缘”是相邻的文化区域间的过渡地带,其文化内涵由相邻各文化区域的文化特征混合而成。
博厄斯他的目的是:想绘制文化区域的“地图”,探索各文化区域内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影响的具体因素。
博厄斯的“文化区域”理论实际上并未脱出“文化圈”理论的案臼。
博厄斯对“文化区域”研究,激发了博厄斯学派主将们对“文化区”的深人研究。
威斯勒在1917年出版的《美洲印第安人》一书中提出:“我们发觉新大陆之土著可以按照单纯的文化特质加以分组,此类文化特质为我们划分许多区域,如食物区域、织物区域、陶器区域等等的依据[10]。
总之,我们把各种特质同时加以考虑,然后把我们的眼光转向社会或部落单位,就能分成适当和固定的团体,这也就是按照文化特质所分成的文化区,或文化团体之分类”。
赫斯科维茨也提出:“当客观地观察文化时,它们看起来可以说是许多充分同类的丛体,它们所发生的区域可以在地图上圈出来,若干相似文化存在的区,也就是一个文化区”。
克罗伯则认为:“文化区是有地区限制的那种文化”。
而罗维提出了“文明是一件东拼西凑的百纳衣”的名言。
四、在体质人类学、语言学方面的理论
博厄斯不仅在对文化区、文化相对论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体质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1]。
在体质人类学上,博厄斯从种族特征入手,研究了美国的土著居民。
他用测量头部指数例子,认为遗传变异不是固定的因素,它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有一定的限度,到一定的时候就稳定下来这一实例,驳斥了种族主义的谬论,这是博厄斯对体质人类学的重要贡献之一。
在考古学方面,博厄斯具有丰富的考古学知识。
他在墨西哥和波多黎各亲自参与发掘工作。
他认为考古学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学科之一。
博厄斯把心理科学与人类学方法结合起来研究发现,大脑中开始形成判断的思维过程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对先前的判断产生的联想。
事实及理论证明,原始人与文明人的基本智力特
征是相同的。
博厄斯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角度进行讨论[12],认为当下还不能对不同人种的遗传心智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虽然语言、习俗和行为等是有差异的,原始人与文明人的能力发展程度也不平衡,但不能主观地把某些民族归于物质发展的较低阶段,而把另一些民族归于物质发展的高级阶段。
他说:在所有其他种族中,很大一部分人具有白种人所具有的平均智能,而且,“虽然有些种族造就的杰出人物可能没有我们白种儿女多,但没有理由认为他们不能达到我们大部分所代表的那种文明水准”。
原始人与文明人的联想过程是一样的,这样“原始文化”演变到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变化在于:人们逐渐消除可被称之为感官印象和行为的社会联想,并逐步以理智联想取而代之。
伴随这一过程的是人们守旧性的减少[13]。
然而这并不涉及那些并未进入意识的习惯行为,而且只在很小的范围内涉及人们所作的判断。
这些判断构成了我们通过教育所获得的全部知识的基础。
博厄斯总结了原始人的思维特点,认为原始人分离和重新组合某些观念的方式是奇特的,他们缺乏对知觉作出逻辑解释的能力,不能够通过有意识的推理,对全部知识进行分类以建立完善的体系。
他们赋予天空、天气等生命,甚至把疾病、饥饿、疲倦等类似身体感觉看作影响身体的独立物体,就是生命也被他们当作能从肉体中分开的物质客体,被文明人视为属性的概念,常常被当作独立的客体,这种“拟人说”观念构成了原始人思维基础的重要范畴。
在语言学方面,博厄斯不仅是人类学家,而且是语言学家。
他的民族学观点和著作是与他的语言学研究分不开的。
他懂十七种印第安人方言,利用这些方言来记载民间文学和其他有关资料[14]。
他所坚持的文化决定论被他的学生具体发展
成为文化决定人格的研究。
如本尼迪克特从分析法转入对文化整体做心理学的特性描述,米德则研究个人的发展与文化的关系。
他提倡学习和研究民族语言,认为描写一种语言只能根据它自己的结构来描写,他特别重视通过语言研究人类文化。
五、对方法论的理论
博厄斯的学术背景是自然科学,因而,在人类学的研究领域中,他基本上是
遵循自然科学的方法,十分重视资料的收集工作,强调客观主义的态度来对待研究对象和所收集的资料。
(l)反对演绎法、重视归纳法[15]。
博厄斯反对演绎法,反对资料不足就匆忙得出结论,他的治学方法主要是归纳法,即重视实验、实证,强调个性和相对性,注重实地调查。
著名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Marvin Harris,1927-2001)在其名著《文化人类学》中总结了文化与人格形成的基本过程框架[16]。
他认为,影响儿童哺育模式的基本变量受家庭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制度的等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同时这些因素又同时受生态系统的影响,儿童的哺育实践还受到儿童生物性的欲望与需要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儿童的哺育实践与这些生物需求欲望和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个性类型,然后,儿童个性又在次级制度中得以表现,并与#次级制度相互作用,逐步发展成为稳定的成人个性。
(2)重视田野调查及其科学性[17]。
博厄斯重视具体的实地田野调查,要求调查者一定要参加到被调查对象的生活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而且要站到被调查者立场上思考问题!观察问题,认为这就是人类学和民族学的重要方法论,参与观察法。
博厄斯要求调查者不仅具备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方法,而且要同时兼有语言学、考古学、历史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结合法,对社会文化系统做深入的了解,认为作为人类学、民族学家应该是博学多才、知识丰富的学者。
六、结语
博厄斯要求在解释文化现象和社会形式时要非常谨慎,特别在不同国家的各族中发现了相同点和平行形式的时候,要非常慎重。
文明人的思维是理智的,以理性解释取代联想,行为有规则,受社会范式制约,但一些迷信观念仍然流传,对行为的事后解释也依然严重,“我们先有欲望,或先行动,然后才去证明我们的欲望或行为是否正确”。
博厄斯的民族学方法强调各民族历史的独特进程,反对人类历史的一般进程,也就是反对进化论。
博厄斯学派曾在美国人类学研究领域占领长达30之久。
一方面因为博厄斯学派在研究文化人类学的过程中,他要求论证严密,资料充足,实践取证,给人一种“安全感”“科学感”。
另一方面博厄斯培育了一批优秀的人类学家,为文化人类学乃至整个文化领域添增了一批精英,为文化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M].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2
[2] [美]弗朗兹·博厄斯,著.人类学与现代生活[M]. 华夏出版社, 1999
[3] 宋蜀华,白振声主编.民族学理论与方法[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8
[4] 夏建中著.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5] 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7
[6] 黄淑娉,龚佩华著.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7] 林惠祥著.文化人类学[M]. 商务印书馆, 1991
[8] (美)博厄斯(Boas,P.)著,项龙,王星译.原始人的心智[M].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
9
[9] 贾哲,贾慧. 博厄斯的文化人类学思想述评[J]. 科技信息. 2011(04)
[10] 郑素华. 论博厄斯的人类学艺术思想——基于《原始艺术》的分析[J]. 柳州师专学
报. 2010(06)
[11] 马桂宝,邢娜. 博厄斯的心理人类学思想[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 2008(03)
[12] 赵振强. 博厄斯派语言学在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中的理论构建[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7(03)
[13] 叶志坚. 博厄斯学派文化学思想论析[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5(04)
[14] 桑月华. 简述博厄斯的文化观[J]. 临沧教育学院学报. 2004(03)
[15] M·博尔谢尔,刘永华. 美国人类学家:弗朗兹·博厄斯[J]. 民族译丛. 1990(05)
[16] 钱宁. 博厄斯的文化人类学与新康德主义[J]. 思想战线. 1991(06)
[17] 吴泽霖. 民族学在美国和博厄斯学派[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
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