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复习课教案课程
《曹刿论战》复习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b84ff20227916888486d792.png)
《曹刿论战》复习教学设计1、课程分析:本课设计到知识点较多,如重点词语文言句式等,及虚词“之”“以”的多种用法。
应该牢固地做好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为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2、学情分析:课文学过时间不长进行复习学生记忆的还比较深刻,所以很快就会扎实的掌握本课文言基础知识。
但是向课外迁移仍然有点难度。
复习目标:1、夯实文言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设计思路:积累迁移巩固教学流程:课前准备:1、课前用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把《曹刿论战》的文学常识、背诵、默写、古今异义词、文言句式、重点词语的解释、翻译重点句子、文章内容的理解八个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
2、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背诵记忆。
导入语:今天我们复习文言文曹刿论战,通过这节的复习1、进一步夯实文言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一、夯实文言基础知识(重点)(20分钟)1、学生看书上笔记及本文注解,复习体验互动合作交流测评(1)文学常识(课件)(2)重点字词的解释(课件)(3)引导归纳本课虚词(“之”“以”)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之”出现的几次,并且说出它的含义,明确:七次分别是:①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②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③忠之属也结构助词的④公与之乘代词代曹刿⑤公将鼓之助词无意义⑥公将驰之代词代齐军⑦故克之代词代齐军⒉学生由上归纳:“之”在本课的三种用法⑴结构助词的⑵代词可代人也可代事⑶助词无意义⒊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归纳其他的几种“之”的用法举例一两狼之并驱如故学生明确含义处在主谓之间无意义举例二之次所旁从祠中学生明确含义到去往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明确含义到去往⒋学生归纳出“之”常见的五种用法⑴结构助词的。
⑵代词代人也可代事。
⑶助词无意义。
⑷处在主谓之间无意义。
⑸到去往。
第二步: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以”出现的几次,并且说出含义明确:五次分别是①何以战凭借②必以分人把③必以信把④可以一战凭借⑤必以情按照2.学生由上归纳:“以”在本课的三种用法⑴凭借⑵把⑶按照3.教师举例引导学生归纳其它的几种“以”的用法举例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学生明确含义因为先帝不以臣卑鄙学生明确含义因为举例二愚以为宫中之事学生明确含义认为皆以美于徐公学生明确含义认为举例三以告先帝之灵学生明确含义用来4学生由上归纳出“以”常见的六种用法(1) 古今异义词(2) 背诵 、 默写(3) 重点句子翻译(4) 文章内容理解2、教师进行第二方面的引导归纳 即文中“ 之”“ 以 ”的用法。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复习课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a7d96fb49649b6649d74726.png)
《曹刿论战》复习课教学目标:1、了解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考点及题型,明确复习方向;2、结合《曹刿论战》这一课的知识点,对重要的实词和虚词考点进行归类复习,从而学会自己归类整理各知识点。
教学重点:对重要的实词和虚词考点进行归类复习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历年南宁市中考实词和虚词的考点二、明确考点1、中考文言实词、虚词的考查会在第13、14题(选择题)、第16题(课内文言句子翻译)中出现,赋分8分。
2、考查的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重要的实词及“之”、“以”、“而”、“于”、“虽”、“其”、“焉”、“为”、“乎”、“者”、“然”、“则”等常见虚词。
3、初中六册书的文言实词、虚词非常庞杂,有必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三、以《曹刿论战》为例归纳文言实词和虚词(一)古今异义牺牲玉帛小大之狱可以一战再而衰肉食者鄙又何间焉(二)词类活用神弗福也公将鼓之公与之乘(三)一词多义1.十年春,齐师伐我伐竹取道,下见小潭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万钟于我何加焉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4.必以信小信未孚信义著于四海欲信大义于天下5.忠之属也报先帝而忠陛下知而不争,不可谓忠6.齐师败绩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7.夫战,勇气也予观夫巴陵胜状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8.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神情与苏黄不属9.公问其故故克之故逐之温故而知新(四)虚词1.肉食者谋之小大之狱公将鼓之公将驰之辍耕之陇上何陋之有2.何以战必以分人必以情扶苏以数谏故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塞忠谏之路也3.其乡人曰公问其故吾视其辙乱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四、中考真题演练五、布置作业1、请同学们分组运用今天的方法整理出九年级下册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各小组组长下课后到老师这里领任务)2、背诵《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卷)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卷)](https://img.taocdn.com/s3/m/b818a08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12.png)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卷)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复习《曹刿论战》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曹刿论战》的主要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要观点等。
2. 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3. 讨论文章的现代意义和启示。
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观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曹刿论战》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3. 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步骤1. 复习文章主要内容:让学生回顾《曹刿论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梳理主要观点。
2. 分析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如比喻、对比等,并理解其逻辑结构。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的现代意义和启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复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观点表达和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文章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时的表现。
3. 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文章现代意义和启示时的表现。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曹刿论战》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文章的现代意义和启示。
2. 教学难点:对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用词和句式的理解。
对文章深层次含义的解读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七、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曹刿论战》的相关文本。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PPT等。
3. 辅助材料:与《曹刿论战》相关的背景资料、解读文章等。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短的历史背景介绍,激发学生对《曹刿论战》的兴趣。
2. 文本阅读与解析:引导学生逐段阅读文本,解释生僻词汇,分析句子结构和论证方法。
曹刿论战复习课教案课程
![曹刿论战复习课教案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81e397750740be1e640e9a5f.png)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左传》丁河一中刘玉复习目标:1.背诵课文,复习并巩固重点词句的翻译。
2.深入体会曹刿“论战”的积极意义和先进的战略战术思想。
3.领会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中心的写法.一、设疑自探:请同学们自背课文,结合“复习目标”及复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提出复习的重点问题或复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
1、这篇课文我们应该掌握哪些重要的文言文字词句。
2、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庄公的“鄙”体现在哪?3、曹刿与庄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4、文章如何安排详略的?有何用意?自探提示1、请同学们结合复习提纲自主复习独立思考,找出相关信息。
2、实在有困惑之处,可在书上做好标注,留待合探时在小组内交流。
温馨提示1.复习实词理解时重点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
2.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把握“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讲求抓住关键词,字字落实,不漏字词,不出现错别字,同时还要顾及全句的意思和特殊句式,使语句通顺连贯。
3.复习时间8--10分钟。
二、解疑合探合探要求:1、小组讨论,交流自探成果。
2、组长带领,人人参与,有序进行,重点解决自探中的疑难问题,达成共识。
3、小组长作好记录,以备展示和点评。
展示要求:1.书面展示要字迹规范、整洁,书写迅速。
2.口头展示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3.非展示同学要结合展示来点评,迅速记录,认真的纠错和补充。
展示内容展示组评价组第一组1题重点词第七组1题重点句2题第五组3题第八组4题第九组展示内容展示组评价组1题第一组第四组重点词第七组第十组1题重点句2题第五组第二组3题第八组第六组4题第九组第三组评价要求:1.声音洪亮,条理清晰,语言简练。
2.点评展示成果的优缺点。
3.补充或阐述不同观点。
总结复习文言文的方法词句翻译是基础,夯实积累不放过。
文章内容与情感,深入品味莫错过。
思想内涵辩证看,古为今用细琢磨。
课内课外多比照,莘莘学子收益多。
三、质疑再探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疑惑或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请大胆的提出来。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课程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f1d8a59e4a7302768e9939c7.png)
曹刿论战执教:吴海涛复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2、掌握文中的重点句子;3、综合理解课文内容;4、鉴赏拓展复习重点:1、实词解释。
2、句子翻译。
3、曹刿、庄公的人物形象;4、曹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
复习难点:1、巧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复习时间:1课时复习过程:一、导入:《曹刿论战》是一篇重点文言文篇目,从重点词句到内容都有很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二、全班齐读课文三、真题再现(宁夏中考试题文言文)四、展示复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2、掌握文中的重点句子;3、综合理解课文内容;4、鉴赏拓展五、自主学习:学生围绕目标自由复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
为下面回答问题做铺垫。
(一)、文学常识积累:《曹刿论战》选自《》,相传是时期所作。
《左传》原名《》亦称《春秋左氏传》,是根据鲁史编写的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是一部()名著和名著。
本文所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故又称长勺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你还知道哪些战役是以少胜多?答案:《左传?庄公十年》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编年史学文学赤壁之战、牧野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城濮战役。
(二)、字词句积累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曹刿.( guì) 又何间焉.( jiàn) 肉食者鄙.( bǐ) 牺牲玉帛.( bó) 小信未孚.( fú)(三)展示提升:1、通假字【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
2、词类活用①神弗福也。
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②公将鼓之。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擂鼓3、古今异义词(1)肉食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3)虽.不能察()(4)必以情.()玉帛()(7)再.而衰()(5)忠之属.也()(6)牺牲..1、古义:目光短浅;今义:品德低劣2、古义:案件;今义:监狱3、古义:即使;今义:虽然,转折关系的连词4、古义:以实情判断;今义:感情5、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6、古义:指猪、牛、羊等;今义:舍弃自己利益或为正义事业而献身7、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4、重点字词解释。
九年级(下册)语文课程资源库曹刿论战(复习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课程资源库曹刿论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fe6f9c7c1cfad6195fa784.png)
《曹刿论战》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2.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4、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课前:1.观看微视频,阅读教材及笔记,独立复习,并完成检测题。
一、导入新课:《曹刿论战》是一篇重点文言文阅读篇目,从重点词句到内容都有很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课前检测:根据视频观看、独立复习状况,口头提问二、整体把握1、提问: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明确: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2、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课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叙述了利于反攻的时机--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之时。
三、课文分析在战前、战中、战后,曹刿都有哪些言论和行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思想?表现了什么性格?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复习本课。
(一)研读第一部分(第1段)。
1、思考问题:(1)曹刿的身分怎样?明确:从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明确:肉食者,吃肉的人。
在此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
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反映了他的深谋远虑和敢于负责的态度及其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4)何以战是个宾语前置句。
这三个字引起了下文战争条件的分析。
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认同哪一方面?理由是什么?表明了曹刿的什么思想?明确: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施惠);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享神);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狱)。
认同第三点。
表明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通过对这三方面准备的评价,体现了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卷)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卷)](https://img.taocdn.com/s3/m/33e05d3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05.png)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卷)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默写《曹刿论战》全文;(2)理解《曹刿论战》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典故;(3)分析曹刿的论战策略及其与现代战争策略的异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曹刿论战》;(2)学会运用文本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战争观,认识到战争带来的灾难和痛苦;(2)学习曹刿的智勇双全,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3)增强民族自豪感,为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
二、教学内容1. 回顾《曹刿论战》的背景及故事梗概;2. 分析曹刿的论战策略,如“知己知彼”、“避实击虚”、“诱敌深入”等;3. 探讨曹刿与现代战争策略的异同,如战争信息化、快速反应等;4. 总结曹刿论战给我们的启示,如智慧取胜、勇敢担当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背诵并默写《曹刿论战》全文;(2)理解《曹刿论战》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典故;(3)分析曹刿的论战策略及其与现代战争策略的异同。
2. 难点:(1)深入理解《曹刿论战》中的兵法思想;(2)运用比较法分析曹刿与现代战争策略的异同。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曹刿论战》,理解文本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2.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曹刿的论战策略及其与现代战争策略的异同;3. 案例分析法:选取现代战争案例,与曹刿的论战策略进行对比分析;4. 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启发学生从文本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曹刿论战》的背景及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曹刿论战》,理解文本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曹刿的论战策略及其与现代战争策略的异同;4. 案例分析:选取现代战争案例,与曹刿的论战策略进行对比分析;5.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启发学生从文本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曹刿论战给我们的启示;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曹刿论战复习课教学设计.doc
![曹刿论战复习课教学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5f4d721c011ca300a6c390f6.png)
《曹刿论战》复习课教学设计2011—12—3 文:黄飞(实验中学)【复习目标】一、从基础知识、文章分析、拓展迁移三个层面进行考点复习。
二、总结文言文复习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内容】《曹刿论战》复习【复习方法】归纳法、总结法、迁移法。
【复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都已进入到了初三总复习阶段,在中考复习过程中,文言文复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那么,面对一篇文言文,复习什么?如何复习?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二、直击中考。
《语文中考说明》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1、对重点字、词、句的掌握。
(基础知识——积累)2、对文章大意的把握和初步的分析评价能力。
(文章内容——理解)3、阅读材料以课内为主,兼顾课外。
(拓展迁移——运用)三、展示复习篇目及目标。
复习篇目:《曹刿论战》复习目标:1、从基础知识、文章分析、拓展迁移三个层面进行考点复习。
2、总结文言文复习的方法和技巧。
四、【基础知识篇——积累】1、朗读全文。
2、提问: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复习,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3、卡片展示知识点。
卡片一:文学常识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国和鲁国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故又称长勺之战。
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它是儒家经典之一。
复习方式:1、个人回答。
2、老师总结。
3、集体朗读一遍。
卡片二:生字注音下视其辙.(zhé)又何间.焉(jiàn)小信未孚.(fú)牺牲玉帛.(bó)夫.战,勇气也(fú)望其旗靡.(mǐ)复习方式:1、第一组接龙回答。
2、集体朗读一遍。
卡片三:词语解释惧有伏.焉( 埋伏 )望其旗靡.( 倒下 )肉食者...谋之 ( 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方法点拨:复习时要关注教材中的课下注解,尤其要留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如“这里指”、“文中指”等字眼。
复习方式:1、两大组接力提问。
曹刿论战复习课教案
![曹刿论战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7875bb5acfa1c7aa00ccff.png)
曹刿论战复习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曹刿论战(复习)教案《左传》丁河一中刘玉复习目标:1.背诵课文,复习并巩固重点词句的翻译。
2.深入体会曹刿“论战”的积极意义和先进的战略战术思想。
3.领会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中心的写法.一、设疑自探:请同学们自背课文,结合“复习目标”及复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提出复习的重点问题或复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
1、这篇课文我们应该掌握哪些重要的文言文字词句。
2、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庄公的“鄙”体现在哪?3、曹刿与庄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4、文章如何安排详略的有何用意自探提示1、请同学们结合复习提纲自主复习独立思考,找出相关信息。
2、实在有困惑之处,可在书上做好标注,留待合探时在小组内交流。
温馨提示1.复习实词理解时重点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
2.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把握“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讲求抓住关键词,字字落实,不漏字词,不出现错别字,同时还要顾及全句的意思和特殊句式,使语句通顺连贯。
3.复习时间8--10分钟。
二、解疑合探合探要求:1、小组讨论,交流自探成果。
2、组长带领,人人参与,有序进行,重点解决自探中的疑难问题,达成共识。
3、小组长作好记录,以备展示和点评。
展示要求:1.书面展示要字迹规范、整洁,书写迅速。
2.口头展示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评价要求:1.声音洪亮,条理清晰,语言简练。
2.点评展示成果的优缺点。
3.补充或阐述不同观点。
总结复习文言文的方法词句翻译是基础,夯实积累不放过。
文章内容与情感,深入品味莫错过。
思想内涵辩证看,古为今用细琢磨。
课内课外多比照,莘莘学子收益多。
三、质疑再探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疑惑或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请大胆的提出来。
四、运用拓展:(一)自编习题:请同学们依据本节复习的内容,从词句翻译、内容理解、人物启示等方面编拟一道习题。
曹刿论战复习课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100a104c1c708a1294a443f.png)
【课题】曹刿论战复习【备课教师】王芳【任教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准确掌握本文的在重点实词,准确翻译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把握文中人物形象。
【重点难点】1、准确翻译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端正态度,培养踏实复习的习惯。
【板书设计】曹刿论战曹刿:远谋——爱国有政治远见(取信于民)有军事才能(把握战机)鲁庄公:鄙——政治上无能、军事上无知、鲁莽草率知人善任、知错就改【教学设计】一、自学自主复习:1、背诵课文。
2、记忆课下注释。
3、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将疑难标注出来。
二、互动1、同桌检查课文背诵。
2、以组为单位,组长提问检测课下注释,强化记忆。
3、提问重点句的翻译。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何以战?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E、忠之属也。
F、夫战,勇气也。
G、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三、反馈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A、又何间.焉B、一鼓.作气C、何以.战D、小大之狱.2、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找到这些句子并准确翻译3、填空A、文中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句子是B、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觐见鲁庄公的原因是“”C、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在对话中,曹刿的“”和鲁庄公的“”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4、从曹刿和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5、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就写出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你还知道哪些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试列举几个并分析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曹刿论战》复习课教案
![《曹刿论战》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114ca8168884868762d6df.png)
《曹刿论战》复习课导学案主备人:刘玉玲复习目标:1、背诵、默写课文内容;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重点句子以及特殊句式;3、概括课文内容、主旨、人物形象及写作方法。
复习重难点:目标2、3复习方法:学会总结学会迁移总结规律举一反三导学过程:一、中考文言文①中考对文言文要求:诵读古诗词,默写要背诵的古诗文;熟悉通假字,常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了解重要文言虚词(之、于、而、以、为);能根据上下文正确解释词义;能把文中重要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阅读文言文,能理解基本内容。
②题型:词语意思的理解、翻译言文中重点句子、课文内容填空、简答。
③题量:4道小题④分值:10分左右。
二、背诵课文方法:大声朗读,加深体会。
出声背诵,巩固记忆。
1、同桌相互背诵。
2、检测:①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
②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句子 .③曹刿在第三鼓后才发动鲁军进攻的原因 .④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原因 .⑤曹刿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是 .⑥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 .三、积累词语学生结合课本注释和课后练习,根据提纲,自主复习。
小惠未徧牺牲玉帛小大之狱再二鼓可以一战又何间焉必以情忠之属也肉食者鄙必以信战则请从神弗福也公将鼓之肉食者谋之弗敢加也弗敢专也齐师败绩公将驰之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望其旗靡四:重要语句的翻译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须忠实原文,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直、意译相结合。
要学会必要的增、删、换、调,注意特殊句式。
翻译以下语句: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7、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8、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五、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人物形象及写作方法1、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2、曹刿认为弱国怎样才能战胜强国?3、出自本文的成语,意思及现在的意思。
《曹刿论战》文言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文言文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1d04750763231126edb1173.png)
《曹刿论战》文言文复习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确凿掌握本文的重点实词虚词。
2.确凿翻译课文。
3.把握文章内容及写作意图,依据文本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表达技巧及语言特色,体会作品魅力。
4.掌握复习文言文的方法,并能灵敏运用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1.确凿掌握本文的重点实词虚词。
2.确凿翻译课文,3.把握文章内容及写作意图,依据文本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表达技巧及语言特色,体会作品魅力。
学习难点:1.把握文章内容及写作意图,依据文本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表达技巧及语言特色,体会作品魅力。
教学方法:练习法,讨论法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学生熟读课文,完成导学案。
2.教师准备:老师设计导学案;教学用PPT。
课型:复习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二、出示学习目标和中考文言文考纲(一)出示学习目标(二)出示中考文言文考纲三、依据考点,教师精讲1.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2.曹刿怎样帮鲁庄公选择战机?3.这些事情中哪些事情写得详?哪些事情写得略?为什么这样安排?4.曹刿是个怎样的人?鲁庄公是个怎样的人?四、学生展示重点字词(课前先学)五、学生合作探究、展示点评1.翻译重点句子。
(见导学案)2.内容、写作意图、人物形象、表达技巧及语言特色的探究。
(见导学案)六、小结本文七、布置作业完成《公输》导学案附1:(1)通假字:通假字不能用假借的这个字的意义去读去解释,而要按被代替的那个字的读音和意义去理解。
2.古今异义:某些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差别很大,我们要牢记它的古义今义,以便于理解文言文。
3.一词多义:文言文词语精炼而用词灵敏多变,有时一个词在例外语言环境中意义会有例外,甚至读音也会有变化,我们在复习时要多进行归纳和整理,把它们串起来理解并且结合详尽语境去判断它的含义。
4.词类活用: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复习指路:熟悉课文紧扣注释有用整理认真识记附2:翻译基本原则:直译(字字落实)为主,意译(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调换,句式可以变化)为辅翻译技巧:留:保留,古汉语中的人名、地名、物名、国号、时间、年号、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翻译时可保持不变,补:补充,补出省略成分。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664f5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c.png)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曹刿论战》这篇文章。
(2)理解《曹刿论战》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曹刿论战》中的兵法思想和战略战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竞赛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曹刿论战》的理解和记忆。
(2)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尊重。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曹刿论战》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分析《曹刿论战》中的兵法思想和战略战术。
3. 讨论《曹刿论战》对现代战争的启示和应用。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曹刿论战》的故事背景和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回顾《曹刿论战》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曹刿论战》中的兵法思想和战略战术。
(2)引导学生分析《曹刿论战》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实践:(1)学生分组讨论和小组竞赛,加深对《曹刿论战》的理解和记忆。
(2)教师给出案例,学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和测试,评估学生对《曹刿论战》的背诵和理解程度。
3. 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曹刿论战》原文和相关注释。
2. 课件:教师准备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3. 案例材料:教师准备的案例材料和分析问题所需的资料。
六、教学活动1. 小组竞赛:设计一个关于《曹刿论战》的问答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课堂活力。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曹刿论战》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表演来加深对兵法思想和战略战术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曹刿论战》的读后感,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对兵法思想的体会。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55160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7.png)
《曹刿论战》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3、情感与态度: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考文言文复习考查的分值、要点、学生的能力准备。
二、识记1、《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2、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
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比较著名的有: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3、字词基础。
曹刿(gui)又何间焉(jidn)肉食者鄙(bi)牺牲玉帛(bo)小信未孚(fd)登轼而望之(shi)吾视其辙乱(zhe)望其旗靡(mi)4、解释重点词。
5、识记、翻译原文重点句。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大官们、当权的人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衣食这些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译: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痕,又登上车前横木瞭望齐军(的队形)。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勇气,第二次击鼓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一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消失殆尽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i),故逐之。
译:我发现他们(齐军)的车痕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洎击他们。
三、理解1、引导学生用记叙文六要素复习文章大意时间一一庄公十年;地点一一鲁国长勺;人物一一曹刿、鲁庄公;事件起因――齐师伐我,公将迎战(反侵略、正义之战)经过一一长勺之战;结果一一鲁国以弱胜强,齐国战败。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曹刿论战复习教案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曹刿论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617c6f5f0e7cd1842536ed.png)
20、曹刿论战一复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3、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二、复习重点: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复习难点:1、本文的文言词语。
2、对比的运用四、教具准备:幻灯片五、复习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一篇课文,它记叙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就是《曹刿论战》,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一遍看20课。
(二)知识积累1、重点词句意思(1)齐师伐我军队;攻打(2)弗敢加也虚报(3)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4)公将鼓之击鼓进军(5)公将驰之驱车(追赶)(6)既克已经(7)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2、通假字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3.一词多义(1)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夹杂(2)故⎩⎨⎧公问其故 原因,缘故故克之 因此,所以 (3)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实情小信未孚 信用(4)以⎩⎨⎧何以战 凭,靠,凭借必以分人 把4.古今异义(1)牺牲玉帛 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2)肉食者鄙 古义:见识短浅;今义:专指品质低劣(3)再而衰,三而竭 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同一动作的重复或继续(4)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今义:方位词,中间(5)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今义:监狱(6)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许可5.词类活用神弗福也 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6.特殊句式(1)必以分人 省略句,即“必以( 之 )分人”(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倒装句,即“公与之乘,于长勺战”(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省略句,即“一鼓作气,再( 鼓 )而衰,三( 鼓 )而竭”三、综合探究1. 《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它与《公羊传》《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8be55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4.png)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第一章:复习目标与重点1.1 复习目标1. 理解《曹刿论战》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2. 掌握文中关键句子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3.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1.2 复习重点1. 《曹刿论战》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2. 文中的关键句子和表达方式。
3.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修辞手法。
第二章:故事背景与人物关系2.1 故事背景1. 了解《曹刿论战》发生的历史背景,了解齐国和鲁国的关系。
2. 理解曹刿为什么能够参与论战,他的地位和影响力。
2.2 人物关系1. 掌握曹刿与鲁庄公的关系,了解曹刿为何能够得到鲁庄公的信任。
2. 分析曹刿与曹参的关系,了解曹刿为何能够得到曹参的支持。
第三章:关键句子与表达方式3.1 关键句子1. 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子,解释其意义和作用。
2. 分析关键句子所表达的思想和观点。
3.2 表达方式1. 分析文中的表达方式,包括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2. 理解不同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和效果。
第四章:文言文阅读技巧4.1 词语理解1. 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 通过上下文理解不熟悉的词语。
4.2 句子结构1. 分析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理解主谓宾、定状补等成分的作用。
2. 掌握文言文的句式特点,如判断句、疑问句等。
2. 思考自己在复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5.2 拓展思考1. 探讨《曹刿论战》中的思想内涵,如忠诚、智谋等。
2. 思考如何将《曹刿论战》中的思想和观点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六章:文言文翻译技巧6.1 句子翻译1. 练习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保持原文的意思和语气。
2. 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等,并将其正确翻译。
6.2 篇章理解1. 对整段文字进行翻译,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和主旨。
2. 练习将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提炼出来,进行简要的概括。
第七章:修辞手法分析7.1 比喻手法1. 识别文言文中使用的比喻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曹刿论战》复习课件(详细)
![《曹刿论战》复习课件(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c4e2584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5.png)
④鲁庄公的“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鲁庄公的“鄙”具体表现在: (1)不能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把战争取胜的希望
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从战前和曹 刿的对话可以看出); (2)急躁鲁莽(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3)对军事一无所知。(从“既克,公问其故”可看出)
⑤你认为曹刿和鲁庄公各是怎样的人?
D、小大之狱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每件都了解清楚,也一
定要按实情来判断。
19、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
言概括)(2分) 政治上要取信于民
8.下列各组中红色的词意思相同 的一项( A )
A.齐师伐我 威武之师 B.肉食者鄙 卑鄙无耻 C.牺牲玉帛 英勇牺牲 D.忠之属也 赤胆忠心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狱:案件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1)肉食者鄙 翻译:
居高位、享厚禄的贵族官僚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表(2现)可曹以刿“一远战谋翻”译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
就可预凭见借到(这“个肉条食件者)打鄙一,仗未。能远谋”。在实战过程
中(3,)一不鼓急于作进气攻翻和译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
重点词语的意思
①齐师伐我 ②又何间焉 ③弗敢专也 ④弗敢加也 ⑤小大之狱 ⑥忠之属也 ⑦既克 ⑧再而衰 ⑨彼竭我盈 ⑩望其旗靡
军队 参与 独自占有 虚夸,以少报多 案件 类 战胜 第二次 充满,指士气正旺盛 倒下
1.古今异义词
齐师伐我
古义: 讨伐,攻打 伐
今义: 砍伐
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3287a9e45c3b3566ec8b45.png)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曹刿论战》复习目标1、理解各课主要内容及主要表现手法。
2识记课文学常识。
3、理解重要文言词句。
复习重点、难点1.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2.正确翻译文中重点句子3.背诵有关片段。
复习时数二课时复习过程一、导入明确复习内容及相应要求二、复习内容(一)文学常识《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主题思想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
(三)写作特点以“论战”为中心,裁剪得当的写作手法(四)文言知识归纳一、作家作品:《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书。
相传是春秋时期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史书。
这是一部非常珍贵的史书,当中保存了我国春秋时期许多重要的史料。
二、注意下列的注音:刿()间()弗()徧()帛()孚()辙()轼()竭()靡()三、、知识点归类:(一)通假字: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二)古今异义词:1、小大之狱狱:2、牺牲玉帛牺牲:3、齐师伐我伐:4、又何间焉间:5、肉食者鄙鄙:6、弗敢加也加:7、虽不能察虽:8、再而衰再:(三)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福:2、一鼓作气鼓:(四)一词多义:1、间: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挑拨离间()2、师: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属:①忠之属也()②属予作文以记之()4、牺牲:牺牲玉帛()为国牺牲()5、故:故克之()公问其故()6、请:曹刿请见()战则请从()7、从:战则请从()民弗从也()8、以:何以战()必以分人()9、之:肉食者谋之()小大之狱()公与之乘()四、重点词语解释:1、既克,公问其故(克:)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3、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888850be1e650e52ea999e.png)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苏教版九年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力目标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德育目标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
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让我们通过长于记述战争的《左传》去了解鲁国取胜的原因。
二、资料助读:1.《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清代有的学者认为系刘歆改编。
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史编成。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
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
《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
2.关于历史散文体例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
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复习课教案课
程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曹刿论战(复习)教案
《左传》
丁河一中刘玉
复习目标:
1.背诵课文,复习并巩固重点词句的翻译。
2.深入体会曹刿“论战”的积极意义和先进的战略战术思想。
3.领会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中心的写法.
一、设疑自探:
请同学们自背课文,结合“复习目标”及复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提出复习的重点问题或复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
1、这篇课文我们应该掌握哪些重要的文言文字词句。
2、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庄公的“鄙”体现在哪?
3、曹刿与庄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4、文章如何安排详略的?有何用意?
自探提示
1、请同学们结合复习提纲自主复习独立思考,找出相关信息。
2、实在有困惑之处,可在书上做好标注,留待合探时在小组内交流。
温馨提示
1.复习实词理解时重点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
2.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把握“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讲求抓住关键词,字字落实,不漏字词,不出现错别字,同时还要顾及全句的意思和特殊句式,使语句通顺连贯。
3.复习时间8--10分钟。
二、解疑合探
合探要求:
1、小组讨论,交流自探成果。
2、组长带领,人人参与,有序进行,重点解决自探中的疑难问题,达成共识。
3、小组长作好记录,以备展示和点评。
展示要求:
1.书面展示要字迹规范、整洁,书写迅速。
2.口头展示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3.非展示同学要结合展示来点评,迅速记录,认真的纠错和补充。
评价要求:
1.声音洪亮,条理清晰,语言简练。
2.点评展示成果的优缺点。
3.补充或阐述不同观点。
总结复习文言文的方法
词句翻译是基础,
夯实积累不放过。
文章内容与情感,
深入品味莫错过。
思想内涵辩证看,
古为今用细琢磨。
课内课外多比照,
莘莘学子收益多。
三、质疑再探
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疑惑或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请大胆的提出来。
四、运用拓展:
(一)自编习题:请同学们依据本节复习的内容,从词句翻译、内容理解、人物启示等方面编拟一道习题。
(二)拓展延伸
拓展题(一)
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条件是“人和”;本文中曹刿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作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条件。
(1)他们的观点是否一致?请做简要分析。
(2)试结合现实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我国民生政策的认识。
拓展题二:课内外比较阅读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
”遂逐齐师。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1)泓:泓水(2)既:尽,完了(3)济:渡过(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
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公将鼓之()(2)宋人既成列()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5分)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16.用原文语句答题。
(3分)
甲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2)。
答案:
14.(2分。
每小题1分)(1)击鼓(击鼓进军)(2)已经15.(5分)(1)(2分。
每个分句1分)(他)下车察看齐军战车的车辙(轮
迹),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的阵容。
(2)(3分。
每个分句1分)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
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16.(3分。
每处1分)齐人三鼓(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如答后半句也
可)
(2)既济而未成列员
五、老师寄语:
同学们,让我们在这阳春三月,发扬“一鼓作气”的拼搏精神,向中招发起挑战,像枕戈待发的士兵那样向“三大战役”进军,像搏击长空的雄鹰那样向一高大门迈进!老师相信,只要你付出了所有,就定会无怨无悔、终有所获!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