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社会认知与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探究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探究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是探究社会的组织、结构、行为和变化的方法。
社会主体是指社会中的个体、群体、组织和社会机构等具有实际或潜在的社会作用和影响的各种实体。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目的是深入了解社会主体的特征、功能、互动和变化方式,为社会科学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提供支持和指导。
首先是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通过编制问卷,对被调查者进行书面或电子化的调查,以了解他们的意见、观点、态度和行为等。
问卷调查具有简便、快捷、成本低的特点,适用于大规模的调查研究。
在社会主体研究中,问卷调查可以用于了解社会主体的意见、需求、期望和满意度等方面的信息,对于政府决策和社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次是访谈。
访谈是指研究人员与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对话,以获取有关其思想、经历、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信息。
访谈可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两种形式。
个别访谈可以深入了解被访者的个人经历和感受,集体访谈可以获取不同群体的共同观点和意见。
访谈具有灵活、互动、深入的特点,适用于了解个体和群体的主观感受、意义和动机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观察是社会主体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观察是指研究人员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社会主体的行为、活动和环境等,以获取对社会主体行为规律和互动模式的描述和解释。
观察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两种形式。
直接观察是指研究人员亲自进行观察,通过直接接触和参与来获取信息;而间接观察是指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和分析已有的文献、影像资料等来获取信息。
观察要求研究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客观的记录和分析能力,适用于了解社会主体的行为规律、社会互动方式和环境要素等方面的信息。
最后是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通过人为创设条件和控制变量等手段,对社会主体进行实验操作,以获取实验结果的方法。
实验研究要求研究人员能够在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上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实验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操纵变量,帮助研究人员揭示社会主体之间因果关系和影响机制等方面的信息。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是一门探讨人类行为和社会交往的学科,通过系统性的观察、调查和分析,旨在了解社会中不同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方式、动机、态度和价值观。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研究者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观察和文本分析等,以便获得全面准确的数据并进一步分析和解释这些数据。
一、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方式是社会主体研究方法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研究者可以设计一组问题,并将其分发给大量的调查对象,以获得广泛的回答。
问卷调查可以涵盖不同的主题,例如心理、社会、政治等。
这种方法优点是高效快捷,能够收集到大量的数据,但也存在被回答者误解或回答不真实的风险。
二、深度访谈深度访谈是社会主体研究方法中一种质性研究的方式,研究者通过与受访者进行面对面或电话等接触,深入探讨其观点、经历和感受。
这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深入了解被访者的个体经验和丰富的情感反应,但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
三、实地观察实地观察是社会主体研究方法中一种观察和记录社会行为的方式。
研究者通过亲身参与或观察社会场景,记录下各种社会行为和互动。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获得直接观察到的行为,避免了被访者主观回忆的不准确性,但是存在可能改变行为的观察者效应。
四、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是社会主体研究方法中一种分析书面或口头交流材料的方式。
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新闻报道、社交媒体内容、演讲等文本来理解社会主体的思想、态度和行为。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分析大量的信息,但是需要准确判断文本是否代表了社会主体的真实思想和观点。
总结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提供了一种全面了解社会中个体和群体行为的手段。
无论是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观察还是文本分析,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限制。
研究者在选择和应用方法时应根据研究目的、资源和时间的限制进行综合考虑,并结合多种方法来获得更加准确和全面的研究结果。
通过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社会中的各种行为现象,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浅谈对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认识
浅谈对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认识一、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就是把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作为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通过研究人的活动、人的本质、人与社会的关系,揭示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
人是社会的主体,要想研究社会就必须先研究社会的主体。
马克思在关于社会主体的研究中指出了三点,一是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二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是“现实的人”,它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并且是生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具备不同的社会属性和特征的人;三是社会历史研究应当以“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
早在1844年,马克思在其《经济学哲学》的手稿中就提到整个世界历史无外乎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共产主义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是自然界的复活。
如果把社会历史的过程发展看做是一部历史剧的话,那么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既是这部历史剧的演员,也是这部历史剧的导演和编剧。
此外,马克思还进一步指出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而人存在的状态是社会发展的尺度。
现今,在我国政府所提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理念中,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建立在马克思所说的人存在的状态是社会发展的尺度的基础之上的。
也就是说应当以人的发展状态来衡量社会的发展,要突出人的发展状态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马克思提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主体,但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它从社会中获得自己的存在,它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存在和发展会受到社会的制约。
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的发展,正是在社会实践中,人才能从片面发展到全面、从畸形发展到完整、从贫乏发展到丰富、从潜在发展到现实。
另外,人的才能的施展离不开他人和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制约人、塑造人,现代化社会塑造着现代化的人。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1.引言社会主体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们以个体、群体、组织等形式存在于不同层次的社会中,对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社会主体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运行规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探讨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2.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概念与特点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是一种通过对社会主体的观察、分析和比较,来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点的方法。
其特点主要包括:2.1 深度和广度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注重从多个层面和维度进行全面评估。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主体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等方面特征,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功能。
2.2 综合性和多角度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强调综合利用各种研究手段和方法,如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以获得全面而准确的研究结果。
该方法也注重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和比较,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来理解社会主体的行为和决策过程。
2.3 应用性和实践性社会主体研究方法不仅关注理论层面的研究,更加注重在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对社会主体的研究,可以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支持。
3.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3.1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必要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社会主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研究社会主体的行为、动态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当前社会发展的脉搏,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3.2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应用范围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和层次,如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等。
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可以深入了解社会主体的内在规律、作用机制以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挑战。
3.3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实践案例以社会组织为例,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对不同类型社会组织的调查和分析,来了解其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目标导向。
浅析社会主体的研究方法
浅析社会主体的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的研究方法社会主体是指社会体现与实现目标的个体,如企业、学校、家庭、事业单位等,其传播影响下极具代表性,是社会研究研究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体,其研究方法在社会学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采用贴近视角研究法,从主体的正面表现出发,以深度访谈的形式,探究主体的价值观念、动机、行为及文化特征等,了解其内在机制,参与者可以更具体地理解社会主体在特定情境和社会环境下如何表现,从而进一步明确其存在的价值,明确其作用机制及功能。
其次,利用文献调查来研究社会主体,通过搜集资料、分析研究相关社会主体历史文献等,了解主体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以及其在各个阶段形成的文化特征、历史部件及其对时代的判断;因此,研究者可以在更全面的视角中审视,更加深入地探究历史背景下主体的产生,成长和发展的特点,从而更清晰地理解主体的文化特征、价值观以及形成这种价值观的历史源远流长。
再次,可采用文本分析研究方法来弄清主体在语言表达当中所传达的内容,以及该内容对社会的意义,如宣讲、标语、声明、文件等,从更客观、更规范的角度审视主体所表达的价值观,提出合理性思路,并给出推论,帮助研究者更全面地理解它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底蕴。
最后,实地观察研究法也可用于研究社会主体,如在单位内部进行参与观察,观察者可以感受主体的法制规范、社会文化现象以及其他相关议题等,从实际角度认识主体,以便就主体在社会中特定角色和地位所扮演的重要作用做出准确认定。
以上是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重要概念内容,研究者可以合理灵活使用这些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完善的研究,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主体特征,即主体社会背景、历史变迁、价值观以及行为表现。
至此,可以实现对社会主体的全面性和客观性的研究,从而解答有关问题,为后续其他研究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PPT精选文档
14
• 马克思在1857年就对它进行过评论,马克思在 1857年的经济学手稿里面评论亚当·斯密的观点时 说,这个自利的人,在商品经济的情况下,每个 人都为自己奋斗,客观上增进了社会的财富。
• 马克思说你看到人的自利性的一面,看见了这只 看不见手的一面。马克思强调道,我还可以说, 每个人为自己利益奋斗的时候,他一定会妨碍别 人利益的实现,他一定会反对别人的利益实现, 因此,整个社会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
• 人们的眼睛客观地看到了许多存在的事物, 但是却看不到自身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因 为认识本身的状态,使认识属性表现出认 识主体的作用。人们能够看到自己的身体, 也可以意识到自己的思想,但是思想只有 自己知道。
• 有一道面试题:你对你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11
• 人类物性直观和思想的分离,既造 就了哲学也造就了宗教的诞生,但 是宗教却获得了先在完善性。必然 性对人类的打击让人们害怕了,人 们因为对自身灵魂的神秘,以及对 必然性的恐惧,自然而然地开始陷 入困惑。
15
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 和
• 1、什么是本质? • 本质是一种事物所具有的“属性”,而且,
这种属性不仅存在于某一个事物上,更重 要的是,它是一批具有一定数量的事物共 同分有的东西。
16
•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 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 会关系的总和。”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2
• 笛卡尔思考的结果,是唯物唯心开 始明确的开端。在认识中自身被重 视,这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 阶段,这从苏格拉底的时代就已经 开始,到了笛卡尔才达到了比较深 入的程度。
13
• 那么怎么理解现实的人呢? • 首先我们有关于现实的人的含义。 • 第二个要点,现实的人是历史的、具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精】
一、社会主体——“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一)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是社会历史的初始发起者;人是社会历史过程的建构者;人是社会历 史发展的推动者。 (二)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是“现实的人” 1、“现实的人”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人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作为实践 主体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体目 的性的统一。
精品文档
思考与讨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客 观依据、内在逻辑及其现实意义?
精品文档
处理社会关 系的实践
创造科学文 化的实践
人类 社会
经济 生活
政治 生活
文化 生活
精品文档
3、人的生存状态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尺度
(1)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三种形态)
“人的依赖关系” 占支配地位的阶 段(原始的丰富 性、人的依赖、 自我牺牲)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 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 (物的依赖关系基础上 的个人独立性和个人的 片面发展 )
“真实共同体”是指符合全体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全体社 会成员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体。
“虚假共同体”是指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某一阶级为了自己本阶 级的利益所建立的社会共同体。
精品文档
(3)“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 体
◆自由人联合体作为自由劳动者的经济联合体,实行与社会化大 生产相适合的生产资料公共所有制。◆自由人联合体作为公共权力 回归社会的超政治共同体,实行社会民主制。
社会主体与社会认知和评价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与 社会认知和评价研究方法
LOGO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LOGO
主要内容
1
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社会主 体的内容 主体的本质规定
2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 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
会主体的历史作用
一、真理与价值
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看,人的活动可以归结为两大任务。
一是发现或追求真理,二是创造并实现价值。 真理首先是认识论的概念,更多地关联着客观事实,价值首 先是生活实践的概念,联系着人的需要、目的和价值观。
1. 社会认知的任务是揭示社会的真理 社会认知所要实现的任务是揭示社会历史 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包含对社会价值属 性和社会运动方向的把握。
无产阶级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上反映了 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 虚假共同体走向真实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迈出了决定 性的一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地推进,是其真实性的 内容不断地丰富的过程。
第三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条基本原理: 1.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2. 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作用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研究社会问题时的二律背反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既看到了环境的作用,又看到了 意识的作用,从“环境”和“意见”两个出发点解释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陷入了“人是环境的产物”和 “意见支配世界”的二律背反之中,最后求助于英雄 人物。
3)马克思把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改变看成一致的 ,是人类实践的连个不可分割的环节,从实践出 发研究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找到了解决问题的 钥匙。
2.方法论意义
社会主体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的研究方法社会主体是社会现象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指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或集体。
研究社会主体的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分析,下面将从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分别介绍社会主体的研究方法。
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研究社会主体可以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深入的访谈、参与观察和案例研究等方式,以了解社会主体的行为、看法、意识和价值观等内在特征。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研究人类的主观感受和种族、性别、年龄等差异对社会主体行为的影响。
定量研究方法则是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式,以获取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社会主体的数量、特征和变动趋势等。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研究群体行为、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研究社会主体可以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和观察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是通过人为操纵和控制变量,以验证因果关系和推断社会主体的行为规律。
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设计不同的条件,观察和测量社会主体的反应和行为,从而得出结论。
观察研究方法则是通过观察和记录社会主体的行为、态度和感受等,以了解其心理过程和行为动机。
观察可以是自然观察,也可以是实验室观察,甚至是通过录像、录音等技术工具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深入揭示社会主体的行为特征和心理机制。
最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研究社会主体可以采用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数据,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进行描述、推断和预测等。
研究者可以利用经济学的理论框架,通过建立模型和进行回归分析等方式,研究社会主体的行为选择、收入分配、消费行为、价格变动等经济问题。
计量经济学方法则是通过构建经济模型和假设,以数学和统计学方法进行经济学分析和实证研究。
这种方法要求研究者具备较强的数理能力和统计分析能力,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计量模型和方法,对社会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行深入研究。
总之,研究社会主体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研究方法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研究方法社会认知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主要探讨个体是如何从环境中获取、加工和应用社会信息的。
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在社会交往中的认知过程和行为表现。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社会认知研究中常用的一种量化研究方法。
研究者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被试者的信息。
问卷调查法可以用于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揭示人们对于社会认知中某一特定方面的态度和行为。
例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人们对于某一社会问题的看法,或者了解某一行为对他人印象的影响。
二、实验法实验法是社会认知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控制变量、观察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设计实验条件,通过操纵自变量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
实验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控制干扰变量,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研究人们对于他人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并观察识别效果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观察法观察法是社会认知研究中常用的一种自然观察或者实验室观察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通过直接观察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来获取研究数据。
观察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个体在真实社会环境下的行为和互动方式。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被试者在团队合作任务中的表现来研究团队合作中的社会认知过程。
四、访谈法访谈法是社会认知研究中常用的一种质性研究方法。
研究者可以通过与被试者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获取他们对于某一社会认知问题的个人观点和经验。
通过访谈法可以深入了解个体对于社会认知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可以通过访谈方式了解人们对于某一社会事件的感受和观点,或者探讨他们对于他人行为动机的理解。
五、脑成像技术脑成像技术在社会认知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通过核磁共振成像(fMRI)等技术,研究者可以观察到个体大脑在进行社会认知任务时的神经活动。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揭示社会认知过程在大脑中的神经机制。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对社会中各种不同主体的行为、观念、动态等进行科学的观察、分析和解释。
在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深入理解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探讨社会主体研究的方法。
一、定性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对社会主体的行为、观念等进行描述和分析,以获取深入理解和洞察社会现象的方法。
在社会主体研究中,定性研究方法通常采用深度访谈、观察、文本分析等手段,以获取丰富的描述性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归纳和分析,揭示社会主体的行为动态和内在逻辑。
定性研究方法注重对社会主体的个体经验和情感进行深入挖掘,能够提供丰富的案例和细致的描述,有助于揭示社会主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定量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对社会主体的行为、观念等进行量化和统计分析,以获取客观的、可比较的数据,揭示社会主体之间的规律和关联的方法。
在社会主体研究中,定量研究方法通常采用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统计分析等手段,以获取大量的数字化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揭示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和趋势。
定量研究方法注重对社会主体的普遍规律和趋势进行总结和归纳,能够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揭示社会主体的普遍性和一般性。
三、综合研究方法。
在实际的社会主体研究中,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往往是相互结合的,以获取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定性研究方法能够提供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描述,有助于挖掘社会主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定量研究方法能够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和普遍的规律,有助于揭示社会主体的普遍性和一般性。
综合研究方法能够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体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为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总之,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是社会主体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它们各有特点,相互结合能够为社会主体研究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是指对不同的社会主体进行深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社会主体通常可以指个人、群体、组织、社会机构等具有独立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实体。
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体的特点、行为模式和影响因素,研究者需要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索。
1. 参与观察法:这种方法是指研究者通过亲身参与社会主体所在的群体或组织中,观察和体验社会主体的行为、态度和生活环境。
研究者可以积极参与其中,与被研究对象进行交流和互动,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其内心思想和行为动机。
2. 问卷调查法:这是一种常用的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研究者通过编制一系列问题,并以书面形式向被研究对象发放问卷,收集其回答和意见。
问卷调查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大规模样本的研究,通过统计和分析数据,了解社会主体的趋势和态度。
3. 访谈法:这是一种面对面交流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通过与被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访谈,了解其个人经历、价值观念、行为动机等。
访谈法可以通过开放式、半结构化或结构化的方式进行,具体取决于研究者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
4. 文献分析法:这种方法通过分析社会主体相关的书籍、期刊、报告、统计数据等文献资料,探索研究对象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趋势。
研究者可以通过比较和对比不同的文献资料,揭示社会主体的特点和变化。
5. 实验研究法:这是一种在控制条件下进行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通过设计和操作特定的实验条件,观察社会主体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和行为。
实验研究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准确地判断社会主体的行为模式和因果关系。
6. 历史比较法:这种方法通过对历史事件和时期进行比较和分析,了解社会主体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演变和变化。
历史比较法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社会主体的发展轨迹和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涵盖了多种途径和手段,研究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目的和对象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探索和分析。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对象是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以及它们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在社会主体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社会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社会主体的意见、态度和行为等信息。
例如,研究某一群体对某一社会问题的看法。
2. 实地观察:研究人员通过直接观察社会主体的行为和互动,以获取有关其行为规律和社会关系的信息。
例如,研究某一社群的组织结构和交往模式等。
3. 文献分析:通过对历史记录、政策文件、书籍、报纸和网络媒体等资料的归纳整理和分析,以获取有关社会主体的信息。
例如,研究某一社会问题的历史演变和政策变迁等。
4. 实验研究:通过在控制的实验环境中操作和观察社会主体的行为,以获取特定因素对其行为的影响。
例如,研究某一政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5. 计量分析: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以揭示出社会主体行为的规律和关联。
例如,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大量数据,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经济学模型。
6. 历史研究:通过对过去事件和现象的研究,进行重新解读和理解,以揭示出
社会主体行为的演变和变化。
例如,研究某一时期的社会运动和社会变迁。
综上所述,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或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研究。
研究生--5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
1、“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 点 所谓“现实的人”就是出于一定现实 的社会关系之中,从事一定实践的人。 不能从“现实的人”构成的社会现实 之外寻找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2、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即人们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包括: (1)生产维持自己生命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 (2)为了满足新的需要所进行的再生产活动; (3)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 (4)人们的社会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包括经济、政 治和思想的关系,其中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
恩格斯
2015-1-18
29
——罗素曾经说过:如果十七世纪有1万人在
襁褓中死去的话,近代世界将不会存在。在这 1万人中,伽利略是首要的。
——马克思曾经引用爱尔维修的话说:每个时 代都需要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 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2015-1-18
30
- 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
研究生 五、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2015-1-18
1
内容提要:
(一)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人的存在状态是社会发展的尺度
3、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按照个人在历史发展中作用的大小,个 人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
牛顿
孙中山
2015-1-18
23
“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不得志之人),
非知得也(智慧超群);当桀纣之时而天下无 通人(得志之人),非知失也(才能低落), 时势适然。”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是一种将社会现象或问题与参与者的主观感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该方法,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与参与者的关系,以及参与者的主观体验。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参与观察。
这种方法是通过参与观察者自身身份的变化来了解社会问题。
例如,研究者可以以参与者身份加入某个社会团体或组织,亲身体会并观察其中的社会问题。
通过参与观察,研究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问题的复杂性和参与者的真实体验。
其次是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方法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个特定的案例来了解社会问题。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特定个案进行深入的访谈、观察和文件分析等方法,了解参与者的背景、动机、行为和体验等。
个案研究的优点是可以深入了解特定个体或组织的情况,但是其结论难以推广到整个群体。
再次是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一种收集大量数据的方法,可以通过设计问卷来了解参与者对某个社会问题的看法和体验。
问卷可以通过面对面、电话、互联网等形式进行调查。
问卷调查的优点是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但是由于参与者可能存在回答问题不真实或无法正确理解问题的问题,需要在设计问卷和分析数据时予以注意。
最后是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一种通过创造特定环境来观察参与者行为和体验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设置不同的实验条件,观察参与者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和反应。
实验研究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实验条件,直接观察和测量参与者的行为和反应,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很难完全控制所有变量。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研究者可以全面地了解社会问题与参与者的关系,深入了解社会主体的主观感受和经验,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更为全面和真实的数据和依据。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优质ppt]
• 我们要讨论社会共同体是人的存在和 发展的必要条件,注重分析社会共同 体对人的意义和作用。
• 讨论社会共同体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 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揭示社会共同体 的历史性特点。
社会共同体的发展
• 最早的社会共同体是原始人 群。
• 社会共同体同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相联系。社会 共同体的特征和形式受着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状况 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在某种程 度上也受着社会共同体的影响和制约。
• (二)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 和发展。
• 需要注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框架下, 人的本质才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他 哲学流派可不是这么认为的。
• 例如存在主义认为,人是先于本质的存在,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当然, 他的“人”是指“公民”) 。
• 社会共同体是人的社会关系的重要表现。
专题: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 第一个问题,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 体,这是社会主体的内容,也是要阐 明人作为社会主体是社会历史规律的 物质承担者,是从人的主体性活动角度 出发,研究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
• 第二个问题,“人的本质是社会关 系的总和”,这是关于社会主体的 本质规定,主要是要科学地理解人 与社会关系的方法论思想。
•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 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 会关系的总和。”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一)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产生。
• 正是由于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进行 劳动,类人猿才变成人,人才和猿区别开 来。劳动是人的活动,劳动把人和猿区别 开来,但不是人的本质。决定劳动的是一 定的社会关系,人一产生就是社会关系中 的人,人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所以说,人的本质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2021/10/10
23
第二方面,从量的规定性来看,人民群众 任何时候都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这时人民群 众是与少数“英雄”“天才”相区别的。从质 的规定性来看,人民群众总是指推动历史发展 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这时人民群众是与逆 历史潮流而行的反对派相区别的。
第三方面,从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 分来看,无论历史情况怎样变化,人民群众 的主体和稳定部分始终是劳动群众,包括体 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者。
2021/10/10
11
(2)人的存在状态,不仅表现为人自身的存在状态, 更重要、更本质的是人存在于其中的社会关系的状态。 而社会关系的性质的变化依赖于社会矛盾运动过程。
(3)人的发展状态的三阶段是一种人的状态的一个根本 划分。社会发展五形态是人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形式的具体 类型,这些具体类型可以归属于三阶段划分的范式。具体 地说,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是处在“物的依赖 的阶段”。但是,资本主义社会是“物的依赖”不断强化 的阶段,但也有人的某方面的自由有所进步的现象;与此 相对应,社会主义社会是“物的依赖”逐步减弱的阶段, 人的自由不断实现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物的 依赖”不能完全摆脱,甚至还会发展,但其历史趋势是人 的自由不断发展,不断走向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阶段。
一切认识都是以人为主体并为人类服务的,所以 人才是哲学的中心、出发点和终结点。人在物性方面 连接起自然,又通过灵性发展成人类社会,它是连接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纽带,把握住人就可以把握 住一切。“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哲学上的意义非常 重大。
怎么理解现实的人? 首先,关于“现实的人”的含义。 其次,“现实的人”是历史的、具体的人。
这些所谓的人的假说,只是从一定角度 对现实的人的某种逻辑抽象,作为某一 特定学科的逻辑出发点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它与“现实的人”的现实特点是 有很大差别的,它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 王国。
浅谈对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认识(1)
浅谈对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认识一、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就是把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作为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通过研究人的活动、人的本质、人与社会的关系,揭示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
人是社会的主体,要想研究社会就必须先研究社会的主体。
马克思在关于社会主体的研究中指出了三点,一是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二是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是“现实的人”,它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并且是生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具备不同的社会属性和特征的人;三是社会历史研究应当以“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
早在1844年,马克思在其《经济学哲学》的手稿中就提到整个世界历史无外乎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共产主义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是自然界的复活。
如果把社会历史的过程发展看做是一部历史剧的话,那么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既是这部历史剧的演员,也是这部历史剧的导演和编剧。
此外,马克思还进一步指出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而人存在的状态是社会发展的尺度。
现今,在我国政府所提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理念中,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建立在马克思所说的人存在的状态是社会发展的尺度的基础之上的。
也就是说应当以人的发展状态来衡量社会的发展,要突出人的发展状态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马克思提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主体,但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它从社会中获得自己的存在,它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存在和发展会受到社会的制约。
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的发展,正是在社会实践中,人才能从片面发展到全面、从畸形发展到完整、从贫乏发展到丰富、从潜在发展到现实。
另外,人的才能的施展离不开他人和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制约人、塑造人,现代化社会塑造着现代化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是指社会科学研究中对研究对象 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评估、评定、把 握。社会评价要以事实为根据,是社会研 究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统一的基础,也是科 学性和价值性统一的最终旨归。
中国2011年奢侈品消费总额126亿美 元
世界奢侈品协会日前发布的《华人春节海 外奢侈品消费数据监控报告》显示,龙年 春节期间,中国大陆居民在境外消费累计 达72亿美元,比预计数额增长15%,创历史 最高点。在此期间,欧洲奢侈品市场销售 总额的62%、北美奢侈品市场销售总额的 28%、港澳台奢侈品市场销售总额的69%都 由中国大陆消费者贡献。
一位君主总是不乏正当的理由为其背信弃 义涂脂抹粉。关于这一点,我能够提出近 代无数的实例为证,它们表明:许多和约 和许多诺言由于君主们没有信义而作废和 无效;而深知怎样做狐狸的人却获得最大 的成功。但是君主必须深知怎样掩饰这种 兽性,并且必须做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假 好人。人们是那样地单纯,并且那样地受 着当前的需要所支配,因此要进行欺骗的 人总可以找到某些上当受骗的人们。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一、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一)“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 发点。
(二)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 的基础。
(三)人的生存状态是社会发展状况的尺 度。
人的生存状态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 的尺度。
1、“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个人尚未成熟,自主 实践活动能力极其微弱,个人缺乏独立性,还没 有脱离自然形成的血缘关系,人与人之间互相依 赖。 2、“物的依赖关系”阶段。人一定程度上摆脱了 对他人的依赖,有一定独立性,但物质生产水平 不高,人受到物的支配,人们之间的联系表现为 物化的社会联系,是物支配人的阶段。 3、“自由人的联合体”阶段,个人全面发展,生 产力水平高度提升,人们摆脱了对人和物的依赖, 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
经验法的例子: 好人命不长
学业成绩优秀的儿童,在社交和体能上表 现差 低自尊导致攻击行为多 不打不成器 三个臭皮匠,定个诸葛亮 三个和尚没水 吃
尽管经验是知识的主要来源,但是无条件 地相信经验往往是有害的,因为经验中包 含着许多谬误、偏见和虚假的成份。
(3)思辨法
这是一种没有经过有意识推理而直接获得 知识的行为或过程,快速获得解答方案和 不能为自己的解答步骤提供明确的解释是 直觉行为的标志。 强调直觉,认为不可否认的自明之理,便 是真实的或可信的。
第四讲 社会认知与社 会主体研究方法
一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真理与价值 (一)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与价值。 (二)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 (三)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 任务。 (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 论的内在要求。
舍勒论知识的类型
救赎知识 本质和文化启蒙知识 控制自然的知识
毛泽东论领导艺术
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一切为群众的 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 望出发。有许多时候,群众在客观上虽然有了某种需要, 但在他们的主观上还没有这种觉悟,群众还没有决心,还 不愿实行改革,我们就要耐心等待;直到经过我们的工作, 群众的多数有了觉悟,有了决心,自愿实行改革,才去实 行这种改革,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 作,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就会流于徒有形式而失 败。……这里是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 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 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文 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1944年10月30日)
例如: 一些发达国家的资料显示,尽管职业分工越来越细,但是 阶层之间的差异却缩小了。这一结论推翻了原来假说,它 说明原有的阶级理论不适用于工业发达社会,说明对原有 的理论需要做出修改和补充,或建立新的理论。
科学是通过方法论的共同规则所确定的逻 辑标准与经验标准来判断的。逻辑演绎与 归纳、概念的定义、指标的建立、测量、 抽样等方面的规则提供了相互批驳、争论 以及拒绝或接受研究结论的基础。由此可 知,对研究结论的检验在很大程度上成为 对其研究方案的检验。
(4)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的核心即科学程序,也是社会研 究的基本程序,它由以下几个步骤所构成: 通过对理论的演绎建立研究假设;操作化; 经验观察或实验;利用归纳推理得出研究 结论。
第一步 建立假设
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假设。假设是对所要研 究的问题做尝试性的回答。它一般是来自 对某一理论的演绎推理。 例如: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指出:“劳动分工是阶 级形成的主要原因”,由它可以推演出这 一假设:“劳动分工程度越高,则社会阶 层的分化程度越高”。
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与他人共在的四种社群形式 人群(集体行为)
生活共同体(熟人、情感、自然,没有真 理标准,集体行动) 社会(理性、契约、陌生、有真理标准等) 总体位格(宗教、文化、国家)
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 (二)社会共同体具有不同的性质。 真实共同体低符合全体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有 利于实现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形 势;虚假共同体是指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某一 阶级为自己本阶级的利益所建立的社会共同体。 虚假共同体对于被统治阶级是新的桎梏。社会进 步是社会共同体的虚假性逐步消除和真实性不断 实现的过程。阶级社会的社会共同体,既有真实 也有虚假的一面。 (三)“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的自由全面发 展”的社会共同体。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力量。 (二)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作用。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1、阶级分析的方法。 2、历史分析的方法。 3、辩证分析的方法。
四、人民群众和领袖的关系。
(一)个人与群众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对 概念。
(二)在个人和群众的相互关系中,除普 通个人和群众的关系外,还有领袖和群众 的关系。 参考书目: (德)舍勒《楷模与领袖》 (美)伯恩斯 《领袖论》
韩非论术
韩非曰:“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法 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 百姓者也。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 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 见。”
马基雅维里论君主
君主既然必需懂得善于运用野兽的方法,他就应 当同时效法狐狸与狮子。由于狮子不能够防止自 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则不能够抵御豺狼。因此, 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 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然而那些单纯依 靠狮子的人们却不理解这点。所以,当遵守信义 反而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或者原来使自己作出诺 言的理由现在不复存在的时候,一位英明的统治 者绝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假如人们全都 是善良的话,这条箴言就不合适了。但是因为人 们是恶劣的,而且对你并不是守信不渝的,因此 你也同样地无需对他们守信。
科学方法就是通过这些共同规则系统地消 除个人经验观察中有可能出现的主观偏差 或观测误差,以便得到共同接受的、可靠 的知识。
科学方法的局限性:
一、科学从其方法来看,主要用于检验已有 的知识,而很少用于发现新知识
二、从科学的程序看,科学是依靠对抽象概 念的操作化,即对概念的明确界定和精确 测量,但在实际研究中往往很难做到完美 的操作化。(职业分工表示劳动分工)
权威的知识在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的同时, 应注意其错误的成分。它们有可能把研究 引入歧途。
(2)经验法,又称惯常法
借助习惯、传统以及先入为主的印象、观 念,认为过去总是或者曾经如此的事情便 是真实的或者可信的。 经验作为知识的来源,它包括的范围很广, 其中有传统或前人的经验之谈,有个人在 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还有周围大多数人 共同接受的常识。常体现在谚语、成语或 道德格言之中。
第三步 经验观察
依据一定的研究方案,研究者可采用各种 方法去收集经验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 和分析。这些资料是对研究研究假设的实 际验证。收集的资料必须是与所要验证的 假设相联系。
第四部 得出结论
例如: 从收集到的资料可以归纳出:“职业分工越细的国家,其 社会阶层的划分也就越多”,这一结论证实了原来的研究 假说。
三、科学知识虽然曾得到经验事实的检验和 证实但它也是一种相对真理,它也可能是 错误的
一种经验或科学的体系必须能被经验所检 验,· · · · · · · 但这种经验科学体系也很可能被 经验所驳倒。——波普尔 新现象的出现往往会导致现有理论的失效 或过时。(对社会主义、收入平等的认识)
四、科学方法主要适用于可直接观察的现 象,不仅如此,对于某些理论上可证实的 现象,科学还必须依赖技术手段和理论的 发展。(“日心说”和“地心说”两种假 说的检验) 目前在社会科学中,正是由于研究手段和 理论的落后,因而对许多现象还无法作出 科学的解释。(人的有限性和观察源得到知识。来源 不同,知识的性质与可信程度也就不 同。区分知识来源主要看一下三个方 面:(1)提供知识的是什么人?(2)知 识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到的?(3)知识 的作用是什么?
(1)权威法
借助于权威(组织或个人)以论证事物的 真实性或可行性的方法。 在古代,知识是由圣贤、智者、巫师、主 教、政治领袖等权威人物提供的。 在现代,专家、学者、教授或政府和新闻 报道也被认为有很大的权威性。
研究中使用权威法的主要原因: 认知经济原则(国家统计局);权威压力; 特殊心理效应(使自己产生特殊的影响力)
权威提供的知识是很必要的,如果人 们只相信由自己的感官所获得的信息, 那么他一生得到的知识是很有限的。 当人们自己去收集证据,并采用系统 的经验观察方法去检验权威的知识时, 那他就是在从事科学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