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八年级物理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8158286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7.png)
3.2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3.2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动画《百米赛跑比较运动的快慢》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2)知道速度的单位.会进行m/s、km/h之间的单位换算。
(3)知道变速运动,知道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谁先到达谁跑的快(路程相同,时间短的快)2.在为到达终点前怎样比较谁跑得谁跑在前头谁跑的快(时间相同,路程长的快)学生讨论出方案并设计记录表格学生分组实教师提供两辆不同规格的玩具小汽车方案:验A、B,长木板、钟表、刻度尺等工具.a.比较两辆小车在相同时间内,哪a.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定性比较辆行驶的距离长,或让小车行驶相小车A、B运动快慢的方案.讨论的参考题目有:同的距离,看哪辆用的时间短.b.记录下两辆小车行驶的时间t、11.如何定性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t,测量出它们行驶的相同距离s,2慢?可以有哪些方法?分别计算出s/ t、s/ t 的比值,1 22.怎样保障两辆小车能做直线运动?比较它们的大小;还可以记录下两b.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定量比较辆小车在相同的时间t 内行驶的不小车A、B运动快慢的方案.讨论的参考题目有:1.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离?同距离s 和s,分别计算出s/t、1 2 1s/t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22.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学生设计表格并小组讨论交流.离?3.怎样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学生分组实验三、实验操作小组内和小组之间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讨论比较A、B小车运动快慢的依据和条件;交流讨论得出的定性结论.教师讲解: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需要用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称为速度概念并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单位又是什学生自己说出公式,并自己推导出速度的单位.骤学生分组实验:让玩具小车在直木板上做快慢不变的学生分组实验、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描点连线画出图像.直线运动,从某一时刻起,测量出跟时间相对应路程的一组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描点法画出s—t时间图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图像的物理意义:说明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代表车行驶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即s/t是个恒量.本节课设计为一个大探究,渗透了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环节,力图较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调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在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另外,图像法的学习渗透了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慢?可以有哪些方法?分别计算出s/ t、s/ t 的比值,1 22.怎样保障两辆小车能做直线运动?比较它们的大小;还可以记录下两b.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定量比较辆小车在相同的时间t 内行驶的不小车A、B运动快慢的方案.讨论的参考题目有:1.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离?同距离s 和s,分别计算出s/t、1 2 1s/t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22.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学生设计表格并小组讨论交流.离?3.怎样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学生分组实验三、实验操作小组内和小组之间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讨论比较A、B小车运动快慢的依据和条件;交流讨论得出的定性结论.教师讲解: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需要用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称为速度概念并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单位又是什学生自己说出公式,并自己推导出速度的单位.骤学生分组实验:让玩具小车在直木板上做快慢不变的学生分组实验、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描点连线画出图像.直线运动,从某一时刻起,测量出跟时间相对应路程的一组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描点法画出s—t时间图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图像的物理意义:说明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代表车行驶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即s/t是个恒量.本节课设计为一个大探究,渗透了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环节,力图较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调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在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另外,图像法的学习渗透了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慢?可以有哪些方法?分别计算出s/ t、s/ t 的比值,1 22.怎样保障两辆小车能做直线运动?比较它们的大小;还可以记录下两b.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定量比较辆小车在相同的时间t 内行驶的不小车A、B运动快慢的方案.讨论的参考题目有:1.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离?同距离s 和s,分别计算出s/t、1 2 1s/t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22.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学生设计表格并小组讨论交流.离?3.怎样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学生分组实验三、实验操作小组内和小组之间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讨论比较A、B小车运动快慢的依据和条件;交流讨论得出的定性结论.教师讲解: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需要用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称为速度概念并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单位又是什学生自己说出公式,并自己推导出速度的单位.骤学生分组实验:让玩具小车在直木板上做快慢不变的学生分组实验、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描点连线画出图像.直线运动,从某一时刻起,测量出跟时间相对应路程的一组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描点法画出s—t时间图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图像的物理意义:说明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代表车行驶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即s/t是个恒量.本节课设计为一个大探究,渗透了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环节,力图较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调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在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另外,图像法的学习渗透了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初二物理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试题
![初二物理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cf9bee5fc4ffe473268ab89.png)
初二物理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试题1.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如图所示.与视力正常的眼睛相比,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 (选填“会聚”或“发散”)能力较强;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应是,其作用是将光,使像成在视网膜上.【答案】会聚凹透镜发散【解析】试题分析: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太后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对光的偏折能力过强,导致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时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使像落到视网膜上。
如图所示.与视力正常的眼睛相比,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较强;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应是凹透镜,其作用是将光发散,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考点:本试题考查的是近视眼。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了解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
2.运动员可在1min内跑完420m,公路上的汽车速度是36km/h,羚羊速度可达15m/s ,三者速度最大的是()A.运动员B.汽车C.羚羊D.一样快【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知道,运动员的速度为:v人=s/t=420m/1min=420m/60s=7m/s;公路上的汽车速度是:v车=36km/h=10m/s;羚羊速度是:v羊=20m/s,所以,v羊>v车>v人,故选C。
3.正在行驶的列车速度是15m/s,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答案】列车1秒行驶的路程是15m【解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值的含义是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解:15m/s表示列车在1s内通过的路程是15m.故答案为:列车1秒行驶的路程是15m.【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值的物理意义,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4.右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莆田需要多少分钟?【答案】(1)标志牌的含义:12km代表从此地到莆田的路程是12km;40代表从此地到西大桥最大速度不能超过40km/h;(2)18min【解析】解答:(1)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12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莆田还有12km;(2)∵v=,∴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莆田至少需要:t== =0.3h=18min.点睛:(1)交通标志牌“40”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速度不能超过40km/h;“莆田12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莆田还有12km;(2)已知汽车的最大速度和到莆田的距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莆田需要的时间.5.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正在进站的火车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C.站在商城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答案】C【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方向都保持不变,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作用.解:A、正在进站的火车速度越来越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速度越来越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站在商城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保持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方向在不断改变,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即可正确答题.6.右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下图为实验装置图,阅读右图使用说明书,然后回答问题.(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即S1= S2,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_________s.(2)若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该同学想验证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_______)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4)如下图中,把铜铃放在甲、乙之间,已知S1=0.2m,S2=0.6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0.00125s ,则此时声速约为___________m/s.【答案】 0 不变 B 320m/s【解析】(1)如果铜铃在甲、乙中点,则铜铃与甲的距离和与乙的距离是相等的,且由于声速相同,所以声音从铜铃到达甲、乙的时间相同,故液晶屏的示数为0;(2)因为铜铃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所以铜铃离乙的距离总是比甲正好远甲、乙间的距离,由于乙比甲远的距离是一定的,所以声音传到乙和甲的时间差是不变的;(3)甲和乙之间的距离一定,由于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所以声音传播到甲和乙的时间都会减少,故时间差也会减少;(4)图2中,把铜铃放在甲、乙之间中点,设声速为v,则声音从铜铃传到甲的时间为:t1=s1/v,声音从铜铃传到乙的时间为:t2=s2/v,由题意知:t2-t1=1.765×10-3s,所以s2/v-s1/v=0.6m/v-0.2m/v=1.25×10-3s,所以v=0.6m−0.2m/1.25×10−3s≈320m/s。
八年级物理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
![八年级物理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2196b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e.png)
探究目标:通过对比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与物体性质的关系。
探究器材:计时器、不同质量的小球(如篮球、乒乓球等)。
探究步骤: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何为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的质量对运动的快慢有何影响?2.分组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3.安排实验:将不同质量的小球放在同一起点上,用计时器计时,观察小球运动的快慢。
4.学生回答问题:小球运动的快慢与小球的质量有何关系?5.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质量,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运动快慢呢?6.学生再次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7.引导学生进行新的实验:保持质量不变,改变物体的形状(如将乒乓球变形、将篮球压扁等),观察不同形状物体的运动快慢。
8.学生回答问题:不同形状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何不同?9.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物体的运动快慢与物体的质量、形状有关。
10.教师给出正确的结论:质量越大、形状越不规则的物体,运动越慢;质量越小、形状越规则的物体,运动越快。
11.教师带领学生思考:除了质量和形状,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运动快慢呢?12.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设计实验,改变其他因素,观察物体运动的快慢变化。
13.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和自己的思考。
14.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思考,总结不同因素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影响。
15.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物体运动的规律。
拓展探究:1.学生可以通过改变位移、摩擦力、空气阻力等不同因素,进一步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规律。
2.学生可以设计其他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如比较不同长度的直线运动、弧线运动等。
3.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其他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进行比较,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评价与反思:通过本次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初步了解了物体运动快慢与物体的质量、形状之间的关系。
同时,学生也进一步思考了其他影响物体运动快慢的因素,并进行了拓展的探究。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并培养了观察问题、设计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和思考的能力。
运动的快慢(38张PPT)物理八年级上册
![运动的快慢(38张PPT)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428b81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4.png)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A.司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C
答案:C解析:A.司机与地面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所以司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象可知,当两车通过的路程都为600m时,甲车用的时间为20s,而乙车用的时间大于30s,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D.由图象可知,两车在40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200m,所以两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 m/s = 3.6 km/h
匀速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的分类
二、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沿速度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A与B的机械运动有什么差别?
A车的位置随时间均匀变化,B车的位置随时间不均匀变化。
特别提醒:由于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所以通过不同的路程或在不同的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平均速度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中途停留。
运动形式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只能表示物体在所求的那段路程中(或这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不能表示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A
B
0
300m
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笔记
![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f2e479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c.png)
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笔记一、速度。
1. 定义。
-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运动得快,速度大;运动得慢,速度小。
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 相同时间比路程: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路程的长短。
例如,在1分钟内,甲同学跑了200米,乙同学跑了150米,因为200米>150米,所以甲同学运动得比乙同学快。
- 相同路程比时间: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例如,甲和乙都跑100米,甲用了15秒,乙用了20秒,因为15秒<20秒,所以甲运动得比乙快。
3. 速度的计算。
- 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单位。
-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 s^-1。
-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或km· h^-1。
- 换算关系:1m/s = 3.6km/h。
例如,30m/s换算成km/h,30×3.6 =108km/h。
二、匀速直线运动。
1. 定义。
-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是一个定值,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
2. 图像。
- 路程 - 时间图像(s - t图像)- 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在图像中,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越大,速度越大。
- 速度 - 时间图像(v - t图像)- 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因为速度不变。
三、变速直线运动。
1. 定义。
-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 平均速度。
- 定义: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到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 公式:v=(s)/(t)(这里的v是平均速度,s是总路程,t是总时间)。
- 例如,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_1,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_2,设总路程为2s,则前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_1=(s)/(v_1),后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_2=(s)/(v_2),总时间t = t_1 + t_2=(s)/(v_1)+(s)/(v_2),平均速度v=(2s)/(t)=(2s)/(frac{s){v_1}+(s)/(v_2)}=(2v_1v_2)/(v_1 + v_2)。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课件 (共21张PPT)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课件 (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caabda63b3567ec112d8adf.png)
速度单位的物理意义:
1. 汽车的速度是“10m/s”,读作10米每秒, 它的物理意义是:汽车在1秒内通过
的距离是10米。 2. 飞机的速度是“500km/h”
读作500千米每小时, 它的物理意义是:飞机在1小时内通过 的距离是500千米。
将下列单位换算:
15m/s= 54 km/h 72km/h= 20 m/s
30m/s= 108 km/h 90km/h= 25 m/s
速度大小的另一种比较 方法-------图像法
❖ 思考:如图所示甲、乙两质点的s—t 图象;谁运动得比较快?
s/m
90
甲
乙
此运动为匀 速直线运动
10
30 t/s
三、匀速直线运动:
记录方法: 10∶10∶3
【计算】 t=5h53m0in50s
16∶04∶20 15∶64∶20 15∶63∶80
准备:时间的测量
【秒表】 阅读说明书,掌握其结构与使用方法。 1.构造用途
A.启动、停止按钮 B.发条螺丝 C.回零按钮 D.秒钟刻度盘 E.分钟刻度盘
2.使用方法
1.上好发条2.按压启动按钮 启动3.再按该按钮,停止计 时4.按压回零按钮归零。
【换算】 1h=60min 1min=60s 1h=3600s
【体验】 1、橡皮从桌面落到地上越1s钟。 2、脉搏跳动12次约10s钟。
【阅读思考】人类从古至今是如何准确计量时间的?
准备:时间的测量
【工具】 有没有可以直接计量时间的工具呢?
日晷
沙漏
摆钟
石英钟
【测量】 常用钟表的指针实际反映的是某个时刻。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2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学案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2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2c546c7cd184254b353598.png)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学案【课堂互动】知识点一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校运会的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
作为观众的你,是如何判定哪个同学跑得快的呢?如果你是裁判员,你又是如何判定哪个同学跑得快的呢?结合生活实际,我们不难发现:观众是用“在相同的 内比较 ”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员的快慢的;而裁判员则是用“在相同的 内比较 ”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员的快慢的。
那么物理学中又是怎么来比较的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有关速度问题。
知识要点: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用以下三种方法:①路程相同,用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②时间相同,用通过的路程的长短来比较;③路程和时间都不同,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来比较。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速度。
知识点二 速度以人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践为基础,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1)速度在数值上等于 和 的比值(公式写作 ),比值的大小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比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 ,比值越小,表示物体运动得越 。
因此速度是一个反映物体 的物理量。
(2)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由 单位和 组合而成的,路程(s )的单位是米(m );时间(t )的单位是秒(s );故速度的单位是“ ”,读作“ ”,可用符号“ 或m.s -1”表示。
日常生活中的速度单位还有 。
知识要点: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 =s t.单位是“米/秒”,在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时”做速度的单位。
2. 1m/s=3.6km/h ;1km/h=1/3.6m/s=0.28m/s 。
3.由速度的公式v=s/t 还可推导出两个很有应用价值的公式s=vt 和t=s/v 。
分别用来计算路程和时间。
知识点三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即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我们称其为 运动。
此时的物体运动速度是一个定值,与 和 无关。
运动的快慢 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运动的快慢 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49ab5c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22.png)
vs t
进行计算即可。
3.船的速度
假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5m/s,水的流速是1m/s, 则船顺水行驶的速度是5m/s+1m/s=6m/s,船逆 水行驶的速度是5m/s-1m/s=4m/s。
速度比值问题的解决方法
甲、乙两个运动物体,所用时间之比t甲:t乙=4:3, 通过路程之比s甲:s乙=5:2,则甲、乙速度之比 v甲:v乙为( ) A.6:5 B.5:6 C.15:8 D.8:15
方法二:
由速度比
路程比 ,得 时间比
v甲 v乙
5/2 4/3
5 2
3 4
15 8
速度比值问题的解决方法
2.速度比值问题的解决方法
甲、乙两个运动物体,所用时间之比t甲:t乙=4:3, 通过路程之比s甲:s乙=5:2,则甲、乙速度之比 v甲:v乙为( C) A.6:5 B.5:6 C.15:8 D.8:15
方法一:
v甲
s甲 t甲
,v乙
s乙 t乙
,
v甲 s甲 / t甲 s甲 t乙 s甲 t乙 5 3 15 v乙 s乙/ t乙 t甲 s乙 s乙 t甲 2 4 8
3.火车过桥、过隧道的问题
一座大桥长1.6km,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10m/s 的速度通过此桥,则所需的时间为(D) A.120s B.140s C.160s D.180s
总结:
1.对火车过隧道问题,从火车头进入隧道就开始算起,直 到火车尾离开隧道才叫做火车通过了隧道,所以火车通过 隧道经过的路程应该等于隧道长度与车身长度的和。 2.对火车过桥问题也类似,火车通过桥经过的路程等于桥 长加车长。 3.对于本身有长度的物体过桥(隧道)问题小结如下:物体 通过的路程等于桥(隧道)长与物体本身长度的和。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3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3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b57b4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5.png)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第3节 运动的快慢 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架解一、速度: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 速度 表示;2.速度的符号:v3.速度的定义: 单位时间 内物体运动的 距离 ;4.速度的公式: ,公式变形得: , 。
5.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S :路程——米(m); t :时间——秒(s); v :速度——米/秒(m/s)6.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 运动快慢 ;【例题1】如图画中题有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诗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A .朝辞白帝彩云间B .千里江陵一日还C .两岸猿声啼不住D .轻舟已过万重山【答案】B【解析】解:A 、云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与速度无关,故A 错误;B 、“千里江陵一日还”描述的是一天内通过的距离,可以估算速度的大小,故B 正确;C、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诗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是猿的声音,与速度无关,故C错误;D、从“轻舟已过万重山”知,“山”相对于轻舟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以“轻舟”为参照物,“山”是运动的,通过了距离,但不知道时间,所以无法估算速度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变式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它的运动速度越大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C.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运动速度越大D.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答案】D【解析】解:可知,在物体运动的路程未知时,只根据时间无法判定速度的大小,A、根据v=st故A错误;B、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故B 错误;C、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由于不知道时间,则根据v=s可知,无法比较速度的大t小,故C错误;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故D正确。
故选:D。
【例题2】如图所示,电瓶车正常行驶,速度表指示的数值是 m/s,以此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距离是 m。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https://img.taocdn.com/s3/m/33bafca94693daef5ef73d6f.png)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含三个问题:一是学生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二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落实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三是使学生明确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概念——速度,主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中。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学会定性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
重点介绍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速度的定义首次提出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速度公式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速度单位也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组合单位,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利用速度公式解题是学生第一次应用物理公式解题,应注意规范化的解题习惯。
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通过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
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用停表测量时间。
2、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用m/s表示。
4、能用速度公式v=s/t进行简单计算。
5、初步了解用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建立速度概念,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知道速度图像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种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速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速度图像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 动画《百米赛跑比较运动的快慢》一、情境导入物体运动有快有慢,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现在我们一起观看“比比谁快”视频。
(1)狮子和豹子在百米短跑中以什么标准确定冠军?(2)狮子和豹子在运动过程中,谁跑得快?学生总结:1.在运动过程中,跑在前面的跑得快;2.在到达终点时,先到达的跑得快。
八年级物理7.2丨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7.2丨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https://img.taocdn.com/s3/m/6d3eb2d9524de518974b7d25.png)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2.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名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 8-1所示。
图8-1 (1)两运动员中,____乙____的速度较大,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 运动员___通__过_的__路_程_____较大。
(2)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0 s,他的速度是___1_0__m/s。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方法指导] 运动图像详析: (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相等,运动快慢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特别注意:匀速直 线运动中,速度是一定值,每一时刻的速度均相等,速度与路 程和时间无关)。典型图像如图7 -2 -4所示:
图7-2-4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图8-2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3.小华同学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描绘出玩具小车路程随时间变 化的关系图像,如图8-3所示。由图像可知:计时____1____s后小 车开始运动;小车做的是____匀_速__直_线____(选填“匀速直线”或“变 速直线”)运动,1~5 s小车通过的路程是_____8___m,速度是 _____2 ___m/s。若小车的运动规律不变,则前10 s内通过的路程为 ____1_8 ___m。
图8-3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4.从如图8-4所示的v-t图像判断物体做什么运动并求出物体 的运动速度:
(1)A和B物体做___匀__速_直__线____运动。 (2)A物体的速度为__1_0__m/_s__,B物体的速度为___6__m/_s__。
图8-4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5.如图8-5所示,汽车做直线运动的主要特征是运动的( B )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物质的简单运动PPT优质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物质的简单运动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f8baf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0.png)
s/m
90
甲
乙
10
30 t/s
(2)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小结: 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练习:
1、给下列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优秀运动员百米赛跑的速度可达32_k__m_/_h___
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轿车速度约为30_m__/s___
2、火车的速度为72km/h,汽车的速度为
18m/s,则
(A )
A.火车速度大
物理含义:
汽车的速度是20m/s,它表示的意思 是___汽__车__每__秒__通__过__的__路__程__是__2_0_m____
磁悬浮列车的速度是430km/h,它 表示的意思是 _磁_悬__浮__列__车__每_小__时__通__过__的_路__程__是__4_3_0_k_m
例题:
行进中的高速列车在3min内 通过的路程是7.2km。列车的运 动速度是多少?
3.公式: V=St
4.单位:m/s
二、速度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我们把路程和通过这段路 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
3.公式: V=St
4.单位:m/s km/h
1m/s=__3_.6__km/h
1m / s
1m 1s
1 km
1000 1
h
3.6km/ h
3600
练习: (1)4m/s=_1_4_._4_km/h (2)54km/h=__1_5__m/s
三、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 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那么我们就 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 (1)运动路线是直线,速度 大小保持不变
某物体以5m/s速度做匀速直线 运动,它在0—5s通过的路程分 别是多少?
八年物理上1.3运动的快慢(基础)知识点讲解
![八年物理上1.3运动的快慢(基础)知识点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0972024e87101f69e3195f3.png)
1.3运动的快慢要点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相同时间比路程 ● 相同路程比时间 ● 速度● 物理意义: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
● 公式:时间路程速度=,v =● 单位:● 国际单位:米/秒(m/s ●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 换算:1m/s=3.6km/h● 单位的含义:1m/s 表示:物体每1s 的时间里,运动的路程为1m 。
注意:(1)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因为速度保持不变,因而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要点二、匀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 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做快慢改变的运动。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做速度不变的运动。
(最简单、最理想) 特点:(1)运动方向(速度方向) 不变。
(2)运动快慢(速度大小) 不变。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要点三、平均速度公式:总总t S v=——s v t=作用:粗略的描述运动的快慢,不能反映出物体的运动细节。
(1)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 瞬时速度。
(2)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不一定等于 瞬时速度。
注意:(1)平均速度的公式:总总t S v=(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2)在特殊情况下:当t 1=t 2时,221v v v +=;当s 1=s 2时,21212v v v v v +=,不等于221v v v +=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而是在某段运动时的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要点四、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1、s-t 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 ,纵坐标表示路程s ,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s-t 图象。
如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象。
2、v-t 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 ,用纵坐标表示速度v ,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v-t 图象。
如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物质的简单运动课件2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物质的简单运动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bdfaf91c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d.png)
B:
C:
A和B路程相同,B时间越短,运动越__
快
B和D时间相同,D路程越长,运动越__
快
B和C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同,如何比?
找到相同时间或路程
100
10m/
10
m
s
s
=
750
25m/
30
m
s
s
=
当所走的路程,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时,用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比较(统一标准)。
(2)公式:
二.速度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o
t
s
甲
乙
A
例: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 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 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 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像(s-t图), 你从该图像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12.5m/s)
(10m/s)
(12.5m/s)
B
3. 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一位乘客,欲估测前方隧道的长度。在进出隧道口时,分别看了一下手表,如图(甲)、(乙)所示,汽车通过隧道时的平均速度是30km/h,由此可计算出此隧道长约 _______km。
2.5
4. 一列火车长200m,以36km/h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火车从上桥到全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 也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它的速 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说到某一物体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在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章节解析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章节解析 (新版)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9b53b8a6102de2bd960588b4.png)
第二节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答案:(1)路程 (2)快 (3)时间 (4)快 (5)路程 (6)运动快慢 (7)单位时间 (8)v =s t (9)m/s (10)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探究实验1:定性比较小车A 、B 运动的快慢。
【实验仪器】小车A 、B ,长木板【实验过程】把小车A 、B 放在长木板上的同一位置,让它们同时开始运动,观察A 、B 两个小车谁跑在前边。
【实验记录】A 、B 两小车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同时刻时(起始点除外)A 车在前边。
【实验结论】上述实验定性比较了物体运动的快慢,表明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的物体在前边的物体运动得快。
正如百米赛跑时,观众认为跑在最前边的运动员最快。
点技巧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两小车出发的时间必须相同;②保持两小车做直线运动。
探究实验2:定量比较小车A 、B 运动的快慢。
定量地描述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设定某一个量不变,再根据物理量的大小,较准确地确定某一个物理量的变化,然后进行比较而得出结论。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用仪器准确地测量出所需要物理量。
【设计实验】(1)让小车A 、B 分别在长木板上运动,用秒表计时,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A 、B 运动的快慢。
(2)让小车A 、B 分别在长木板上运动相同的路程,用秒表测量出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比较小车A 、B 运动的快慢。
【实验器材】小车A 、B ,长木板,秒表、刻度尺。
【实验过程】(1)让小车A 、B 分别在长木板上运动,用秒表计时,在相同的时间内t 内A 、B 通过的路程分别为s A 和s B ,用刻度尺测量出它们通过的路程,并记录在下列表格内。
(2)让小车A 、B 分别在长木板上运动相同的路程s ,用秒表分别测量出A 、B 两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 A 和t B ,并记录在下表内。
(3)计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小车 时间/s 路程/m 路程/时间(m/s )A t =20 s A =1.6 0.08B t =20 s B =1.2 0.06A t A =15 s =1.5 0.1B t B =20 s =1.5 0.075【分析论证】通过实验(1)数据分析:在相同的时间内A 小车比B 小车通过的路程长,路程与时间的比值A 比B 大,说明A 小车比B 小车运动得快;通过实验(2)数据分析:通过相同的路程,A 小车用的时间比B 小车用的时间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A 比B 大,说明A 小车比B 小车运动得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学即练
一列长200m的火车通过隧道用了90s。已知火车做匀 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6km/h,求这个隧道的长度。
S道
S
S车
t=90s 解:v=36km/h=10m/s S=vt=10m/s×90s=900米 S道=S-S车=900m-200m=700m 答:这个隧道的长度为700m。
例题7:
汽车经过某一车站时,旅客手表的指针恰好 指09:30:00整,经过下一站时,已是09: 32:18。已知两站之间的路程为2.07km,求 汽车的速度。 已知: S=2.07km=2070m t=2分18秒=138秒 求:v=?
精选例题六
一列长150m的火车用5min时间匀速通过一座长度为 7350m的大桥,求火车通过大桥时速度为多少千米/时?
S桥 S车
S
已知:S=S桥+S车 =7350m+150m=7500m
t=5min=300s S 7500m =25m/s =90km/h 解:V= = t 300s 答:火车通过大桥时速度为90km/h
问题:火车的速度是72km/h,汽车的速度是 30m/s,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
方法一:
方法二:
问题:火车的速度是72km/h,汽车的速度是 30m/s,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
方法一:
1km 72km/h= 72× 1h
方法二:
1000 m = 72× 3600 s (30m/s>20m/s,汽车快)
s t v
s vt
速度的定义与物理意义的区别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2、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4)速度单位: 国际单位:米/秒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
m/s km/h
单位换算:1米/秒 =?千米/小时 1米/秒 =
1 千米 1000 1 秒 3600
=3.6千米/小时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v与s 成正比,v与t成反比。是否正确?
结论: (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它的速度大小与它经过的路程和 所用的时间无关,永远是一个定 值。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它经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判断正误: 所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它们的速度大小都相同。
李庄
40
解:
16km
例4.如图:小名和爸爸开车 到李庄,在A地看到的标志牌 如图所示,则按照图上的要 求从A地到李庄至少需要几 分钟?
v 40 k m / h
S 16km
s 16 km t 0.4h 24 min v 40 km / h
答:至少需要24min。
图中为两个交通标志牌,请说出它们的含 义。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 到这两个标志牌的地方到达东山,匀速 行驶的汽车最快要用多少分钟?
解:由速度公式 s 2070m V=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s 15 t 138s
答:汽车的速度是15m/s。
2、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 大小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 直线运动。
判断正误:
s 根据公式: v t
可以判断:
220km 110km/h,是什么意思? 2h
270km 90km/h,是什么意思? 3h
s摩托车 t摩托车
(2)定义:物体运动的路程 跟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
(3)定义 式 :
路程 速度 时间
s v t
思 若知道了v、s、t 中的任意两个量,
如何求出第三个? 考
s v t
s t
11s
=9.1m/s 摩托车的速度:v2=40km/h=40× =40×
10 3 m 3600 s
1k m 1h
=11.1m/s 因为v2>v1,所以摩托车的速度较大.
例题
例题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 km/h,两 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63 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总结: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 长,运动的越快。 2.通过相同的路程,物体所用时间越少, 运动的越快.
语言表述练习
甲、乙、丙三位同学谁运动的最快?为什么?
在相同的时间内,丙同学通过的路程最长,所 以丙同学运动得最快。
A、B、C三位同 学谁运动的最快? 为什么?
小资料
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v/(m·-1) s
蜗牛的爬行 人步行 约1.1m/s 自行车 约5m/s 约28m/s 普通列车 约40m/s 雨燕 最快达 48m/s 高速公路 上的小车
约1.5mm/s
约250m/s
问题:火车的速度是72km/h,汽车的速度是 30m/s,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
解:由公式v=
s t
得:t=
s v
=
1463 k m 104 k m / h
=14h.
注意:1、解题过程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把数值和 单位要统一。 2、计算过程和结果都应带单位。
单位代入时,
例3:小华骑自行车去离她家3km的 学校上课,她骑车的速度是4m/s, 为了不迟到,她至少要提前几分 钟动身?
例题1 在一次修筑盘山路的工程中遇到了一块巨 石,准备用爆破的方法把它炸掉。施工人员用 了一条长96厘米的引火线引爆炸药。引火线燃 烧的速度是0.8厘米/秒,点火者点燃引火线 后,立即以5米/秒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炸 药爆炸前跑出500米到达安全区? 。
现象分析
•人的运动
5m/s
500m
0.8cm/s 96cm
例题
例题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 km/h,两 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63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解:由公式v=
s t
得:t=
s v
=
1463 k m 104 k m / h
=14h.
例题
例题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行速度约为104 km/h,两 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63 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t =
s v
=
1.8km 36km/h
= 0.05h
答:火车全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为0.05h。
5、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 他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3,运动路程 之比为3:1,则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 比为( C )
A.1:2 B.2:1 C.9:2 D.2:9
6、如图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的路程随
公式:v=
s t
匀速直 线运动
定义: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特点: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图像的含义:通过的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但速度与 路程和时间的多少都无
巩固练习
36 1. 单位换算:10m/s=_____km/h
54km/h=____m/s 15 2. 下列速度中最大的是( B ) A.750m/min (12.5m/s) B.15m/s C.36km/h (10m/s) D.1250cm/s (12.5m/s)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805班
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在百米赛跑中,观众是怎样比较运动 员跑的快慢的?裁判员又是怎样比较运 动员跑的快慢的? 观众采用的方法是比较谁跑在前面 ,即“在相同的时间内,谁经过的路程 长,谁运动的快”. 裁判员采用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 点,即“经过相同的路程,谁用的时间少, 谁运动的快”.
例5、一列火车长200m,以36km/h的速 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火车从上 桥到全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解:
火车从上桥到全部离开大桥通过的路 程S=1600m+200m=1800m=1.8km t= S V
=
1.8km = 36km/h 0.05h
答:火车全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为0.05h
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图线回答下列问题: ⑴骑车者和跑步者是否同时出发?________(填“是”或 是 “否”) 25 ⑵跑步者前进200米路程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秒 13.3 ⑶骑车者的速度为________米/秒;跑步者的速度为 8 ________米/秒。
解:方法一 引火线燃烧完所需的时间
s1 96厘米 t1 120秒 v 1 0.8厘米/秒
点火者跑到安全区所需的时间
s 2 500米 t2 100秒 v 2 5米/秒
答:由于
t 2 t 1 ,所以点火者能跑到安全区。
方法二:
引火线燃烧完所需的时间
s1 96厘米 t 120秒 v1 0.8厘米/秒
=108km/h
h
(108km/h>72km/h,汽车快)
例题
例题1: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 s,而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 指示为40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大?
例题
例题1: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 s,而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 指示为40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大? 解: 100 m = 运动员的速度为:v1=
•引火线的运动
分析: 方法一:是分别求出引火线燃烧完所 用的时间t1和点火者跑到安全区需要的 时间t2,比较t1和t2的大小,若t2 <t1, 说明点火者在爆炸前已到达安全区。
方法二: 先求出引火线燃烧完所用的时间t,再求出 时间t内点火者跑出的路程s,若s>500米,说明 点火者在爆炸前已到达安全区。
在这段时间内点火者跑出的路程
s v 2 t 5米/秒 120秒 600米
答:由于S﹥500米,所以,点火者能跑到安 全区。
课堂小结
比较物 体运动 快慢 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 在路程相同时,比较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