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三大战役
毛概专题讨论三大战役
组员:王蔚 王蓓蓓 周桢株 卓楚丹 黄小婷 黄耀震 林思椰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 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 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 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 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 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 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 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 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 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 民解放战争在全国举世瞩目的三个大的战略决 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达到一战定乾坤的奇效。 经过三大战役,中国的政治形势已经十分明朗: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经不需 要太长的时间了。中国革命已处在胜利的前夜, 新中国的曙光已经出现在东方的地平线上。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 解放军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 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历时142 天,共歼敌154万人,连同在此 期间其他地区的作战,人民解 放军共计歼敌182万人,这意味 着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已经 被消灭殆尽,加速了解放战争 在全国的胜利。
三大战役之所以取得如此战果,是毛泽东 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与毛泽东炉火纯青的 指挥艺术分不开。战役前,在人民解放军数 量还在劣势时,毛主席透过现象看本质,毅 然发起战略决战,使原计划五年从根本上打 倒蒋介石统治的战略目标,在短短的三年就 实现了。
在淮海战役最后阶段,及时休整,以部 署平津战役,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英明决 策。在部署平津战役时,又及时命令四野 主力南下,加入平津战役,彻底打乱了蒋 介石傅作义的部署,取得北平的和平解放 。这说明在战争中也可以和平解放,但这 是有条件的:其一,解放军的强大兵力作 为后盾。其二,自己情报的准确无误,也 就是在敌人内部要有自己足够的力量。
党史知识问答
党史知识问答1、近代中国的性质是什么?答: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什么是新文化运动?其伟大意义是什么?答: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以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蔡元培、胡适、刘半农等。
他们高举科学和民主两面旗帜,向封建主义的旧文化、旧礼教发动了猛烈进攻。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它冲击了长期束缚人们头脑的封建思想,使人们思想获得了解放,唤起了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为马克思主意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最早向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谁?答:李大钊1918年开始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
4、20世纪初期,哪两大政治事件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答:1917年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理论基础;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5、什么是五四运动?答: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学生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
经过这场运动,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强大力量,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发动工作,并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6、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成立及中共一大的召开时间和意义是什么?答: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
从1920年秋到1921年春,北京、广州、武汉、长沙、济南等地陆续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在日本和法国也建立了旅日、旅法支部。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参加大会的有来自七个地区的53名党员的12名代表: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苏维埃 政权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伐 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 命根据地、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九 一八”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 战争的胜利、三大战役
重要观点:
马克思主义在指导各国革命实践的同时, 又通过各国的实践印证、丰富和发展了自 身。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 响。 。
(2)揭示秘密 (3)宣告使命 (4)昭示原则
4、意义
(1)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 器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巴黎公社 1、背景: (1)民族矛盾
(2)阶级矛盾
2、概况: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巴黎公社 3、巴黎公社政权建设和措施:
(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标志
1848年2月 马克思 30岁 恩格斯 28岁 共产主义者同盟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
综合探究
根据以下材料分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大批失业和挨饿的工人陷入绝望的地步,以致 发生公开的暴动……数以千计的人群涌到塞克 斯公司的工厂,冲进室内,捣毁了所有的织布 机……同样在普雷斯敦、罗契台尔也发生了类 似的捣毁织布机的风潮。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2、争取和平民主
3、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独立、统一的新中国成立。 国际意义:改变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世 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思想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也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军事政治】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共6页)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背景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英勇作战,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进一步出现了有利于革命而不利于反革命的变化。
首先,敌我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
这时,人民解放军已经增加到了280万人,第一线总兵力则超过了敌人。
经过新式整兵运动,全军指战员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也是大大加强了。
此时,国民党军队的全面防御和分区防御都已经破产,为了避免各个被歼,蒋介石决定实行重点防御,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完整的战线,缺少进行战略机动的兵力。
因此,从军事上来说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其次,国民党在政治上已经空前孤立,不但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日益看清蒋介石反革命集团内战、独裁卖国的反革命本质,而且国民党内部也是矛盾重重,陷于分崩离析的困境之中,经济上,国民党统治区也是一片混乱,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整个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而这时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却是蒸蒸日上。
当时各主要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面积达到235.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4.5%,人口有1.6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5.3%。
而且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解放军的后方进一步巩固。
这些情况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中共中央军委制定了关于第三年的军事计划,决定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发起攻势,进行几次大的战役,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战略作战,需要贯彻分批歼敌的方针。
中共中央决定把第一个歼击目标选择在东北战场。
辽沈战役战役时间: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兵力对比:70万:50万。
东北野战军全部主力2个兵团部、步兵12个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东北军区地方部队等;国民党军东北“剿总”司令部及第1兵团2个军、第6兵团4个军、第8兵团2个军、第9兵团6个军和援敌第17兵团3个军等。
毛泽东对三大战役进程的科学决策
27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1年第11期总第854期No.11,2021Total of 854三大战役,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同国民党战略决战中所进行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会战的总称。
当时,国民党无论在兵力还是武器装备等方面都占有极大优势。
但是在经历了142天的激烈战斗后,人民解放军以弱胜强,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解放全东北、华北大部分地区以及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扭转了战局,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基础。
纵观三大战役,毛泽东的科学决策及高超指挥,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毛泽东对三大战役作出的科学决策1.1 在战略方针的制定上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会战规模空前,是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
战略决战通常是作战双方的主力对决,所以在会战中只有消灭对方的主力,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如果一方的主力被消灭了,即使还存在很多军队,也表明失败了。
战略决战对整个战争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是战争胜败的关键所在,也是战争中最激烈、最复杂、最难以应对的阶段。
面对战略决战,蒋介石和毛泽东制定出了截然不同的战略指导方针。
蒋介石信心满满,此时的国民党拥有正规部队约200万人,加上其它非正规部队共430万人,人民解放军仅有61万人,加上地方部队和后方军事机关人员共127万人,人员数量对比悬殊。
此外,国民党军队约有25%是美械或半美械部队,还有坦克、重炮、海军舰艇和作战飞机等人民解放军所没有的作战装备。
而人民解放军的武器相当落后,占领区域主要是农村和一些不太重要的中小城市。
蒋介石凭借优势兵力,以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计划先抢夺重要的城市,进而控制交通线,将解放区分割成小块,再进行“分区清剿”,以为这样可以消灭解放军,将解放区变为国民党的统治区。
然而,事实的发展完全出乎蒋介石的预料。
战争开始之后,国民党虽然临时占领了一些城市,但却不能在新占领区建立起持久有效的统治。
三大战役 (1)
陈毅
•• 陈1929毅年(1至910913-41年97历2)任红四四川军省前乐委至书县记人、。中共赣
• •
••
11国1记共委西挥游抗会期军中999共、北国南等击日副,司国122934产中方民特职战战书先令人年年年党国区运委。争争记后员民赴在至,国委动书中。时,任,解法北19后民国委记央期新山中放勤京2任党民员、红,四东原军6工中年该北运会赣军先军、军第俭法曾校京动书西长后代华区三学大任党特委记特征任理东和野。学北支别员等委后中军军中战文京部市会职书,共长区原军学学书党委。记留中等司野司院生记部员、在央职令战令学总。组兼江江军。员军员习会织中西西委,副等解时的部共军苏新华司职放加党长北区区四东令。战入团、京总坚军野员争中书中地指持分战,时
PK 司令员:林彪
政治委员:罗荣桓
主帅:卫立煌
林彪
军事家
• 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
• 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 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 1926年10月毕业后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 了北伐战争。
• 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
• 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同年4月随部队上井冈山,先 后任红军第四军二十八团营长、团长,参加了巩固和发展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国路民军革 建命立军友第好一关军系师而长被,撤第所十兼九各军职副。军长,徐 • 州19戒43严年司奉令命,出首任都中卫国戍远副征司军令司,令第官八,军率军部长打等败
职盘。踞于滇西和中缅边界的日军,与中国驻印军 • 抗一战起初 ,期打,通为了挽滇救缅山公西路危。局解,放保战卫争太后原期,,中在国担
军任队国决 民定党利东用北忻“口剿要总隘”进总行司正令面时防,御因,没阻有敌积南极 下执。行忻 蒋口介战石役的总“指反挥攻由”第命二令战,区被前蒋敌撤总职司软令禁、于 第南1京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担任。10月1日,日 • 军19与49防年守获崞释县,的随中即国出守走军香遭港遇。,后发拒生绝战去斗台,湾忻, 口于会19战55揭年开回序到幕北。京中。国任守国军防浴委血员奋会战副,主阵席地,失全 而国复政得 协,第得二而、复三失届,常战务斗委异员常,激第烈二。届日全军国为人争大 夺代2表0、4高民地革,中组央织常多委次。冲锋,中国军队顽强抵 • 抗19,60在年2因4小罹时患里冠,状阵动地脉竟硬1化3心次脏易病手和,肺中炎国,守于军 71得月61失7日。零忻时口四战十役分历在时北一京个逝多世月. ,歼敌2万余 人。它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最大、最激烈的 一次战役,也是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日、配合 较好的一次战役。
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热点专题01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热点含解析
专题01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热点周年热点:1818年-1883年,马克思出生.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893年,毛泽东诞辰1913年,列宁主义,二次革命。
1928年,井冈山会师1933年,长城抗战1938年,徐州会战1948年,三大战役1919年,五四运动涉及考点:一.《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经济条件: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阶级条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时间集中在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标志欧洲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3)理论条件:吸收了19 世纪三大优秀理论成果: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4)实践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2、标志: 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从此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二、巴黎公社的成立1、成立: 3 月 18 日革命成功,3 月 28 日巴黎公社成立。
2、革命措施: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②民主选举和监督;③最高年薪的规定。
3、性质:无产阶级政权。
4、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学说;它的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公社战士的精神将永垂史册。
5、经验教训: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
因为在19 世纪 70 年代,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同时,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可供借鉴的经验,这些是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其经验是宝贵的,教训是深刻的。
论解放战争
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题目:论解放战争之三大战役姓名:2015年12月09日摘要: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最大的、对战略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它是中央军委、毛泽东组织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展开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历时4个月零19天,歼灭敌正规军以4个师`旅),非正规军29个师,共154万余人。
它使国民党赖以发动反革命内战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从此,国民党政权呈现土崩瓦解之势。
三大战役最成功的指挥经验,就在于它决策的创造性。
三大战役“其规模之博大、气势之雄伟、战绩之辉煌、指挥艺术之高超,在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它不沦在军事史上还是在革命史上,都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意义,需要我们加以认真地研究和总结。
关键词:三大战役战略方针、战术指导、决策高明一、三大战役发起的条件与时机。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7个纵队,在鲁西南强渡黄河.8月,越过陇海路,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我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接着各路野战军纷纷出击,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结束了长期以来的战略防御,而转入战略进攻.中国的军事、政治形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战略进攻开始后,我军经过一年英勇奋战,先后粉碎了敌人的“全面防御”和“分区防御”,共歼敌152万余人.解放人口3700万,攻克城市164座。
建立了具有战略意义的中原解放区,收复和解放了西北、东北、华东、华北的广大地区。
解放区的面积已扩大到全国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已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
我军已增加到280万人.不仅改善了装备,增强了攻坚能力.积累了阵地战经验,而且经过新式整军.政治觉悟和军事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再者,由于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胜利进行。
使我军在人力物力上获得了巨大的支援,有了巩固的后方。
与此相反,国民党统治区的范围大大缩小,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剧,反动政权岌岌可危。
敌军兵力大大减少.能用于第一线作战的只有170万人。
八年级上册历史《三大战役》期末必考点汇总
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
一、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发起,辽沈战役历时五十二天,共歼灭国民党军四十七万余人,解放军伤亡6.9万人。
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这一胜利使人民解放军获得巩固的战略后方和强大的战略预备队,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共双方总兵力的对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辽沈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
重要阶段战役:锦州会战、辽西会战。
二、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时间是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
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淮海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严重动摇了国民党上下的独裁梦想。
同时,我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
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志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
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
淮海战役的具体领导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三、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
平津战役在1948 年11月29日发起,1月31日,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平津战役具体领导人: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中国著名的三大战役
中国著名的三大战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著名的三大战役》的内容,具体内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三大战役简介人民解放军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馀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指挥三大战役的统帅部,中共方面是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兼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来),国民党方面是在南京的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本部(总长顾祝同),由于解放战争时期取消了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委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亲自指挥国防部和参谋本部,甚至多次坐飞机到东北、华北前线指挥,但没有到淮海前线指挥。
三大战役(图片放大版)国民政府在前线指挥的将领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另外杜聿明作为前敌总指挥负责了东北国军的撤退和徐州战场的现地指挥(刘峙的指挥部撤退到蚌埠)。
中共方面的前线指挥系统是: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负责辽沈战役,东北军区提供支援;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谭震林和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负责淮海战役,华东、中原军区提供支援;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和华北野战军聂荣臻负责平津战役,华北军区和东北军区提供支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13、《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后洪秀全颁布了一个以土地和财产分配制度为核心,扩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它是太平天国建设新世界的蓝图,是农民向封建统治全面宣战的总纲领是革命的农民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结晶。
首先,从根本上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直接把矛头指向封建统治的基础,具有巨大的反封建的革命性。
其次,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是一种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根本无法实施。
17、百日维新:在维新派的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终于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正式宣布变法。
诏书明确表示了变法的决心。
这一年是中国干支纪年的戊戌年,历史上被称为戊戌变法;从正式宣布变法开始,到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止,光绪帝发出了100多件维新谕旨,推行新政共计103天,故又称“百日维新”,这是维新运动的高潮和集中表现。
在此期间,根据维新派的建议,光绪颁发了数十道推行新政的诏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文教等各个方面。
19、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党。
它于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正式成立。
同盟会在组织上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建设,孙中山为总理,下设三部,国内外分别建立支部,支部下设立分会。
同盟会的章程是“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的主要成员是中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28、陈独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安徽人。
曾为国民党的改组以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在国民革命后期,因犯“右”倾错误,主动放弃了无产阶级在大革命中的领导权,最终导致国民革命的失败。
45、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头幕。
由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策划,日军关东部队在1931年9月18日炸毁了南满铁路在沈阳柳条湖附近的路段,原计划挑衅中国军队,但中国军队并没有动作,日本便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进军入东三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开始,此后东北三省被蹂躏、奴役达14年之久;也是中国各阶层人民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掀起空前规模的抗日救国高潮的开始,对中日两国历史均具重大影响。
三大战役会议精神是什么
三大战役会议精神是什么
《三大战役会议精神》
三大战役会议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召开的三次重要战略会议所提出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
这三次会议分别是“八路军会剿会”、“晋冀鲁豫会议”和“边区政府扩大会议”,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完成了由游击战争向正规战争的转变。
三大战役会议精神的核心是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实行积极防御的方针,以消灭日军主力为主要目标,同时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无论地方党组织还是部队,都要服从中央统一指挥,加强内部建设,提高战斗力。
会议精神也强调了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党的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广泛动员和团结民众,巩固抗日根据地。
这些精神的实施,使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战略得到了重要的发展,也为后来的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大战役会议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战争时期的重要战略决策,同时也是中国军事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于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总之,三大战役会议精神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内部建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抗日,共同为抗日胜利而努力。
这种战略思想和战略方针,在当今依然可以给我们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中国近代史知识清单
中国近代史知识清单
好的,为你提供一份中国近代史知识清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 圆明园被洗劫并焚毁:发生于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期间。
3. 甲午战争:期间的平壤战役,涌现出了英雄人物左宝贵。
4.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运动,其主张分别是“自强”“求富”、“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5. 国共合作: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都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的。
6. 共产党的成立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在二十世纪20年代的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件事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向井冈山进军,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7. 三大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在1949年。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顺序三大战役是什么三大战役有什么意义→MAIGOO生活榜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顺序三大战役是什么三大战役有什么意义
→MAIGOO生活榜
1、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
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
此次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是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等三人,此次战役一共消灭了47.2万余人,一举摧毁了国民党在关外的全部主力部队,解放了东北全境,同时使得东北野战军成为了一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军队,为之后的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详细>>】
2、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也是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此次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是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此次战役虽然战况激烈,伤亡惨重,但是就胜利意义来说还是非常大的,实现了将国民党主力部队尽可能消灭在长江以北的战略部署,这次胜利之后,已经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而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详细>>】
3、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
此次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是林彪、罗荣桓、聂荣臻,这次战役一举将华北大部分地区解放,同时和平解放北平,对于国民党的士气打击也是非常大的,这也为之后的解放战争进程加速起到了重要作用。
【详细>>】。
三大战役
简要介绍
指挥三大战役的统帅部,中共方面是在 河北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 席兼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 来),国民党方面是在南京的国防部(部长 何应钦)和参谋本部(总长顾祝同),由于 解放战争时期取消了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 委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亲自指挥国防部和 参谋本部,甚至多次坐飞机到东北、华北前 线指挥。
胜利的历史意义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 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 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后记
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 役以及在战略决战阶段的其他战役, 国民党军大部主力已被歼灭,人民 解放军已解放东北全境、华北大部、 西北一部和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 区,各解放区已连成一片。
主 傅
为什么和平解放北平?
(1)和平民主是当时的大势所趋,共产党 顺应了保障了民心。 (2)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了北平人 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护了古都的文 物,避免战争的破坏。 (3)傅作仪部队和平改编,为其他国民党 将领转向人 民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平津战役结果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中最后一个战役,这一伟 大胜利,是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 结合的结果。使悠久的文化古都北 平和工商业大城市天津回到人民手 中,并从此写就新的历史篇章。
第一阶段:锦州会战
解 放 军 攻 克 锦 州
第二阶段 辽西会战 辽西会战态势图
第三阶段 解放沈阳
1948年11月2日, 沈阳全城为解放军占 领。同日,解放军攻 占营口,除刘玉章率 第52军军部及所属第 25师等几千人乘船从 海路撤逃外,其余 14000余人全部被歼。 至此,辽沈战役结束。
辽沈战役结果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 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 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 (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 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 攻战役。 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 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 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三大战役战略战术分析
三大战役战略战术分析一,主要战略思想放眼全局,注重战役间的协调配合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战略家,从全国战局着眼,对三大战役之间的协调配合做出了规划。
为了防止东北之敌撤入关内与华北之敌汇合后增大华北解放军的作战压力,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阻止敌人南下,采取了就地歼灭敌人的方针。
其实,早在1948年初毛泽东就极富前瞻性地做出了《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指示。
9月5日,毛泽东又强调在北宁线的作战“主力不要轻易离开北宁线”,使两翼敌(卫立煌、傅作义)互相孤立”,从而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就地歼灭敌人。
7日,毛泽东再次指示“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锦州至唐山一线,而置长春、沈阳两地敌于不顾”。
在淮海、平津两战役中,毛泽东关于战役之间相互协调、配合的战略思想更加明显。
人民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全歼黄百韬兵团,又将黄维兵团围困于双堆集。
徐州杜聿明集团也被人民解放军包围在陈官庄;至此,淮海战场上的敌人已被分割包围完毕,人民解放军已充分具备了对各孤立之敌展开全面进攻及全歼的条件。
但是在此关头,毛泽东出于配合平津战场部署并拖住华北之敌“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的考虑,毅然决定“留下杜聿明指挥之邱清泉、李弥、孙元良诸兵团之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
毛泽东指示东北野战军在25日前完成对天津,塘沽,芦台和唐山等地的包围,切断敌人从海上南逃的路线。
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战略方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
毛泽东针对三大战役各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战略方针。
在东北战场上,针对敌人兵力部署在锦州、沈阳、长春三点一线的态势和撤退东北的企图,毛泽东制定了“关门打狗”的战略方针,要求人民解放军“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并把首先夺取锦州切断北宁线作为“关门”的关键。
在淮海战场上,针对敌人在以徐州为中心点的“一点两线(陇海线、津浦线)”,企图以此来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而且万不得巳时撒到淮南与南线敌人汇合以确保南京、上海的兵力部署,毛泽东提出了“截断宿蚌路,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的战略方针,对敌人进行“中间突破”加以各个就地歼灭。
马克思主义者的故事
马克思主义者的故事今天我想给你讲讲一个超厉害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的故事。
列宁呢,他生活在俄国,那时候的俄国啊,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可苦了。
沙皇统治下,贫富差距大得吓人,穷人没饭吃,没衣穿,还得给那些贵族老爷们当牛做马。
列宁可是个有大志向的人。
他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
他觉得马克思主义里讲的那些道理,什么无产阶级革命啊,推翻资本主义啊,简直就是拯救俄国人民的良方。
他可不是那种光会读书研究的书呆子哦。
列宁开始到处演讲,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他的演讲特别有感染力,就像有魔力一样。
他站在台上,眼睛炯炯有神,声音洪亮地跟工人们讲:“同志们,我们不能再忍受这样的压迫了,我们要团结起来,改变这个世界!”那些工人们听了,一个个热血沸腾,就像干柴遇到了烈火。
但是呢,沙皇政府可不会让列宁这么顺利地搞事情。
他们到处追捕列宁,列宁就像个勇敢的游击队员一样,东躲西藏。
有时候躲在小破屋里,有时候藏在朋友家的地下室。
可是这也没让他害怕,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革命的决心。
有一次,列宁决定来个大动作。
他秘密组织工人罢工,让整个城市都陷入了停顿。
沙皇政府吓坏了,到处抓人。
列宁就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他像个超级聪明的棋手,每一步都算得很准。
后来,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爆发了伟大的十月革命。
那场面可壮观了。
工人们、士兵们拿着武器,喊着口号,冲向冬宫。
列宁就站在指挥的地方,镇定自若,就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
他们成功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列宁在建设新国家的时候也特别不容易。
他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怎么让老百姓吃饱饭,怎么发展工业。
他每天忙得像个不停转的陀螺。
他还制定了很多对工人和农民有利的政策,让大家都感受到社会主义的好处。
列宁的故事就像一部超级精彩的大片,他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改变了俄国的命运,也给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带来了希望和鼓舞。
咱再来讲讲咱中国的伟大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的故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实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实践作者:邹健明来源:《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21年第02期摘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前进的主心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开创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同新时代相结合,夺取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正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勇前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1.02.001文章编号:1009-6922(2021)02-05-05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习近平同志称这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1]。
这三大历史事件、三大里程碑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伟大实践的重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宏伟业绩。
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前进的主心骨中国自周秦以来,封建社会延续了二千多年。
在十九世纪中叶,帝国主义入侵后,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乱频发,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
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但无论农民起义、君主立宪,还是资产阶级共和制,都相继失败了。
当中国人民正在苦闷中摸索、在黑暗里苦斗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响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朱德对三大战役进程的科学预见
朱德对三大战役进程的科学预见
江泰然
【期刊名称】《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0(031)001
【摘要】三大战役指的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朱德对解放战争的宏观指导为三大战役全面铺开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范式。
他还立足于全国战场,从战略战术方面对三大战役的进程作了全面预示。
三大战役大大加速了解放全国的进程,朱德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总页数】4页(P62-65)
【作者】江泰然
【作者单位】上饶师范专科学校,史地系,江西上饶,3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6
【相关文献】
1.浅析朱德战略决战思想对三大战役的战略指导作用
2.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毛泽东朱德个体化因素之比较
3.把握机遇推进发展——回顾哈影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三大战役"
4.毛泽东对三大战役进程的科学决策
5.论朱德战争时期的军事科学预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与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在总兵力少和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能取得胜利,与指导三大战役的毛泽东战略战卡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而这也与马克思主义息息相关,因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透过对一些历史资料与一些参考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三大战役中的一些战术思想深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影响.
1.放眼全局,注重战役间的协调配合,这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的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战略家,从全国战局着眼,对三大战役之间的协调配合做出了规划。
1948 年秋,东北地区人民军队共有兵力100余万人,控制丁东北98%的土地;该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仅有兵力 55万人,且又被分割在长春、沈阳和锦州三个较为孤立的地区。
鉴于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的绝对优势,1948年8月,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阻止敌人南下,采取了就地歼灭敌人的方针。
其实,早在 1948年初毛泽东就极富前瞻性地做出了《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指示。
东北野战军按毛泽东的战略构想于12日发起辽沈战役,至10月1日已切断东北之敌通往关内的惟一通道,把敌人封闭在东北地区并随之全歼,避免了东北之敌南逃关内,大大减轻丁后来平津及华北战场上的压力。
2。
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战略方针,这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
毛泽东针对三大战役各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战略方针。
在东北战场上,针对敌人兵力部署在锦州、沈阳、长春三点一线的态势和撤退东北的企图,毛泽东制定了“关门打狗”的战略方针,要求人民解放军“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并把首先夺取锦州切断北宁线作为“关门”的关键.
平津战场上,傅作义集团在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的铁路线上摆起子一字长蛇阵,并企图在溃败时从海上南逃或向西逃窜。
为了就地歼敌不让其逃走,毛泽东制定了先切断敌人东洒两头退路然后再逐个歼灭敌人的战略方针。
早在辽沈战役尚未结束,平津战役还未打响的1948年11月20日,毛泽东即指示东北野战军“先以四个纵队夜行晓宿秘密人关,执行隔断平津的任
务”,并建议在曲阳的人民解放军两个纵队“配合杨成武、詹大南包围张家口”,以切断华北之敌的东、西退路。
3.以攻打重点目标统率战役全局,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中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在东北战场上,为了实现“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战略意图,毛泽东明确指出应把锦州地区作为首要的重点攻击目标:“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
为了实现“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的战略意图,毛泽东做出把歼灭黄百韬兵团和“截断宿蚌路”作为本次战役的首战目标。
1948年 10月11日,毛泽东即指出:“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
”14日他又强调:“目前数日之内必须集中精力,彻底解决黄兵团全部及宿蚌
段上的敌人。
”
4.军事打击为主,辅之以政治攻势,这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地位与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拥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与坚实的群众基础,所以正在1948年10月15日,人民解放军攻克了锦州后,长春守敌在突围无望、守必被歼的情况下,经过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政治宣传,其第60军军长曾泽生于17日率部起义,19日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率第7军投诚,长春遂宣告解放,这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的步伐。
5. 积极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
这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人民群众在
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
战争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
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真正有力量的是人民而不是反动派,革命战争是群众的事业,动员了广大军民,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对广大军民的政治动员是一件绝大的事,是夺取战争胜利最基本的条件。
在三大战役中,各解放区人民大量物力、人力支援,以及国统区革命群众在中共地区党领导下开展各种形势的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军事战场的斗争。
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三大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
总之,三大战役中处处体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足说明马克思主
义的科学与伟大.所以我们今天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对我们国家及个人今后的发展有及其重要的意思。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3] 董金柱.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洛阳) 第21卷第4期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