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颈动脉斑块类型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

合集下载

颈动脉硬化斑块与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分析

颈动脉硬化斑块与中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分析
师[ 3 I 。
1 . 3 诊 断标准 颈动脉 粥 样 硬 化 超 声 标 准 ( 2 0 0 4年 曼 海 姆 会
议) : ①I M T增 厚 : I M T>1 . 0 m m; ② 斑块 形 成 : I M T> 1 . 5 H Ⅱ n 并 突 出于管腔 。 工类 斑块 : 扁平、 规则 , 表 面 纤维 帽 完整 ; Ⅱ类 斑块 : 低 回声 、 溃疡型、 不 规则 , 表
利用 S P S S 1 3 . 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
料 呈现 正态分 布 , 用 均数 ±标 准差 表示 , A组 和 B组 比 较用 t 检验 , 计数资料采用 百分 比表示 , 采用 x 2 学检验 , 对相关影响因素利用线性多元 回归进行分 析, 以 P< 0 . 0 5为差异 具有 统计 学意 义 。
1 . 2 方法
能的缺损 以及完全性卒 中, 是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 康的疾病之一。伴 随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深入研究 发现 , 斑块能够导致血管出现狭窄或是阻塞 , 斑块的 破裂或者脱落都会 引发脑组织局部出现供血中断的 危险状况 , 进而导致脑部缺血以及缺氧性坏死 。颈 动脉 彩超 是 检测 颈 动 脉粥 样 硬 化 斑块 采 用 的 方法 , 其无 创 、 安全 、 方便 、 经济 , 现 己在 临床 上广 泛 应用 , 它 可 以直接 观察 斑块 的性质 、 大小 、 形态、 分布, 能够 准确 检i 见 0 出颈 动 脉 狭 窄 的范 围和 程度 , 提 供 血 流 动 力学信息 , 为早期发现和评估颈动脉病变提供有利 依据 , 通过干预以减轻和逆转颈动脉硬化斑块, 有助 于防治 和减 少缺 血 性 脑 血 管病 的发 生 … , 对 于早 期 防治缺 血性 脑血 管疾 病也 具有着 重要 意义 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作者:林晓东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066600)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指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颅外段的管壁发生僵硬、内-中膜增厚、内膜下脂质沉积、斑块或溃疡形成以及管腔狭窄等病理变化。

在众多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中,CAS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斑块脱落形成栓子引起的远端动脉栓塞和严重狭窄引起的远端低灌注进而导致缺血性损害。

近年来,国内外对CA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1 CAS的好发部位颈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是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起始部,颈外动脉少见。

乃因这些部位血液流动缓慢、紊乱、复杂、管径急速伸展,血液产生涡流使脂质易于沉积且会使血管壁受到损害,有利于斑块和附壁血栓形成[1]。

依据动脉狭窄程度分为5型[2]:Ⅰ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c thickness,IMT)大于或等于1.0mm,但小于1.2mm;Ⅱ型:管腔内有斑块形成,局部隆起增厚,向管腔内突出厚度大于1.2mm,并未造成明显狭窄;Ⅲ型:血管内径狭窄大于20%,小于50%,尚无明显血液动力学改变;Ⅳ型:血管内径狭窄大于50%,小于90%;Ⅴ型狭窄程度达到100%,无血流通过。

根据斑块病理特征分为:扁平斑、软斑、硬斑、溃疡斑。

2 CAS发生缺血性卒中的机制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内皮细胞损伤致使血液中一些大分子物质如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免疫球蛋白等沉积在血管壁的内膜下,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细胞,构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

内皮细胞损伤后分泌黏附因子和趋化因子,又造成血小板和白细胞的聚集形成硬化斑块和血栓[3]CAS是否引起脑缺血事件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其大小;斑块的表面形态(光滑、粗糙、溃疡及血栓形成);斑块的组织学性质(脂质性、纤维增生、钙化、有无炎症反应和斑块内出血);斑块的稳定性;及管腔狭窄的程度等。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炎症指标与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炎症指标与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炎症指标与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造成很大威胁。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炎症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斑块的发展和进展。

中医认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和病因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炎症指标与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收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炎症指标、中医证型的相关数据;(2)对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炎症指标、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3)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炎症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和影响因素。

2. 研究方法(1)选取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采用血常规、血生化、血脂等常规检查方法,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炎症指标;(3)根据《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对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证型评估;(4)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三、预期结果(1)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炎症指标与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型的相关性;(2)初步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炎症指标与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3)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诊疗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对于深化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进一步探讨中医药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独特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研究结果也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的重要基础。

中青年脑梗死与颈动脉斑块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关系

中青年脑梗死与颈动脉斑块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关系
病 例 组 有 颈 动脉 硬 化 斑 块 病 人 血 浆 纤 维 蛋 白 原 水 平 为 ( .2± 38 Q 1 g L, 对 照 组 的 ( . 2±0. 8 g L 著 增 高 ( < 6) / 较 17 5 )/ 显 P
0. 1 。 O )
例 中青年脑梗死病人行 颈动 脉超声 检查 , 探讨 颈动 脉斑块 的稳 定性在 中青 年脑血管疾病 中的作用 , 测定血浆纤维蛋 白原水平 ,
2 3 病例组梗 死侧与非梗 死侧 颈动 脉情况 .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0 0 ) .1。
病 例组 梗死侧 颈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检 出率为 8 , % , 梗死 侧 为 1 . % , 侧 20 非 26 两 24 病 例组血浆纤维蛋 白原 水平 与颈 动脉硬 化斑块 的关 系 .
脑c T或磁共振成像 ( MRI证实。对照组 (8名 ) ) 3 为我院体 检正
常 者 , 龄 、 别 与病 例组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年 性
症, 这将 明显影 响青年 人 的社会 和生 活工作 能力 , 以, 所 积极预
防青 年 性 脑 梗 死 , 一 步 了 解 其 病 因 , 明 显 的 临 床 和 社 会 意 进 有
中 青 年 脑 梗 死 与颈 动脉 斑 块 及 血 浆 纤 维 蛋 白原 水 平 的 关 系
赵 静
摘 要: 目的 探 讨 中青年脑梗死与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及 纤维蛋 白原水平 的关系。方 法 对 6 4例 中青年脑梗死病人 ( 病例 组) 和3 8名正 常体检 者( 对照组 ) 行颈动脉彩 色多普 勒超声检查动脉 硬化 斑块 , 并检 测两组 的血 浆纤 维蛋 白原水 平。结果 病例 组 6 4

高血脂患者颈动脉斑块类型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高血脂患者颈动脉斑块类型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高血脂患者颈动脉斑块类型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成玉静【摘要】目的分析高血脂患者颈动脉斑块类型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将155例患者分为脑卒中组(97例)与非脑卒中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类型.结果脑卒中组以软斑及混合斑为主,非脑卒中组以硬斑为主,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不同类型的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密切,颈动脉软斑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最高.【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年(卷),期】2014(032)015【总页数】2页(P145-146)【关键词】高血脂;颈动脉斑块;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作者】成玉静【作者单位】酒泉市人民医院,甘肃酒泉7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2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脑卒中已危及到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国内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卒中的平均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笔者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测,分析颈动脉斑块类型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提早预测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目的,为脑卒中筛查提供理论依据。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及内科住院的、年龄≤45岁的高血脂患者155例。

对155例患者进行颈部血管CDFI检查,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作,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分类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

将 155 例患者分为脑卒中组 97 例[平均年龄(38.84±8.13)岁]与非脑卒中组 58 例[平均年龄(41.14±6.08)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

采用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10 MH z进行检查。

患者取仰卧位,头部转向对侧,保持安静,沿颈部动脉走行方向检查颈动脉,包括颈总动脉根部、主干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颅外段,测管腔内径及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管壁是否光滑,血管内是否存在异常物质,有无斑块、斑块的回声及大小。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C E o - u. Uca - n z fn-iX hn,I h-aI A orn I H Nm uz r l ho ag DU egq Usa , AOzi n, Ob -og. h L y r X n G a 1Dp r no N uooy2 e ate t m gn cp bli ,h Ⅳ0 epes si o H i u ir t agh u u nd n,120C i .eat tf erlg,. p r no a i aa its e . o l' pmlf ac Ds i, nzo, ago g50 2。hn me D m fi g ie T P Ho h tcGu G a
【 bt c】 be i osuy h e t nhpo rt — r r teoc rt l u d1 is hne s e i s oe ehd A s at Ojc v T td erl i si f aoi at yahrsl oi pa ea i d ags oi hmc t k. to r te t ao c d e e c q n p c t c r M
46 0
《 求医问药) 半月刊S M ei l dAs h M ein 21 年第 1 卷 第 7 - F e d aAn c kT e d ie 02 c 0 期
颈动脉粥样硬 化及血脂变化 与缺血性脑卒 中的关 系
陈谋珠 刘朝 阳 杜凤其 徐
( 广东省广 州市海珠 区第一人 民医院
C rt d re y 1t m -me i ]t ik e S(M )lc to 。m u ta d p o e t ft e c r t da h r s lr tc pa u ft e c mm n c r td a d a o i -a r n i a n n r p ry o h a o i t e o ce o i lq e o h o o a o i n 1t r a a o i ee e a n dw t oo o p e t ao n n ii ee s1 0 p tensw t sh mi t o e( r k r u )c n i m d b n e n 1c rt d w r x mie i hc lrd p lrulr s u d a d 1p d1v l n8 a i t i hic e c sr k s o eg o p o fr e y t

脑卒中与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脑卒中与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脑卒中与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DOI:10.16662/ki.1674-0742.2016.32.023目的研究腦卒中与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

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2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时期颈部动脉硬化斑块患者60例(确诊无并发脑卒中)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各类动脉血管壁血流量和动脉硬化斑块等临床观察指标的差异。

结果研究组患者不稳定斑块占比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积分以及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椎动脉血管狭窄度68.33%、(1.01±0.26)mm、(1.66±0.85)mm2、(32.32±0.38)%、(45.69±0.64)%和(6.63±0.2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33.33%、(0.75±0.03)mm、(0.23±0.11)mm2、(14.53±056)%、(19.36±057)%和(0.00±0.00)%(P<0.05),相应的研究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以及脑血流量[(268.65±91.33)mL/min、(89.82±31.52)mL/min、(58.56±32.14)mL/min和(293.65±89.64)mL/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386.65±82.31)mL/min、(195.32±55.65)mL/min、(78.25±25.31)mL/min和(553.65±58.41)mL/min(P<0.05)。

结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卒中的发病密切相关,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出现不稳定斑块、较高的MIT和斑块积分以及较低的血流量均是发生脑卒中的前兆,值得临床注意。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about Stroke and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 Methods There were 60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being chose as research group and 60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being chose as control group in our hospital for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various types of differences in arterial wall an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blood flow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clinical observation. Results The study group of patients accounted for the ratio of unstable plaque,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carotid artery plaque score,carotid and 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 degree 68.33%、(1.01±0.26)mm、(1.66±0.85)mm2、(32.32±0.38)%、(45.69±0.64)%和(6.63±0.22)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itents 33.33%、(0.75±0.03)mm、(0.23±0.11)mm2、(14.53±056)%、(19.36±057)%and(0.00±0.00)%(P<0.05),the corresponding study group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internal carotid artery,vertebral artery and cerebral blood flow(268.65±91.33)mL/min,(89.82±31.52)mL/min、(58.56±32.14)mL/min和(293.65±89.64)mL/mi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386.65±82.31)mL/min,(195.32±55.65)mL/min,(78.25±25.31)mL/min 和(553.65±58.41)mL/min (P 0.05)。

《2024年MMP-9、ADMA及sCD40L与缺血性脑卒中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范文

《2024年MMP-9、ADMA及sCD40L与缺血性脑卒中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范文

《MMP-9、ADMA及sCD40L与缺血性脑卒中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篇一一、引言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多种生物标志物密切相关。

近年来,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及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等生物标志物在缺血性脑卒中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中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MMP-9、ADMA 及sCD40L与缺血性脑卒中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液样本。

通过实验室检测,测定MMP-9、ADMA 及sCD40L的浓度,并利用超声技术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

三、结果1. MMP-9与缺血性脑卒中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中MMP-9的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同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MMP-9浓度也高于无斑块者。

MMP-9的升高可能参与缺血性脑卒中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发展。

2. ADMA与缺血性脑卒中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中ADMA的浓度较健康对照组升高。

此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ADMA浓度也高于无斑块者。

ADMA的升高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氧化应激等有关,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发展。

3. sCD40L与缺血性脑卒中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sCD40L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物,研究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sCD40L浓度显著升高。

sCD40L的升高可能促进血管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剧缺血性脑卒中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

四、讨论MMP-9、ADMA及sCD40L在缺血性脑卒中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MMP-9的升高可能促进斑块的不稳定性和破裂;ADMA的升高可能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和氧化应激,进一步促进斑块的形成;sCD40L的升高则可能加剧血管炎症反应,促进疾病的进展。

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2 1 — 5 0 收 稿 , 0 0 0 — 0 修 回 000—9 2 1— 6 1
块脱落形成栓子, 造成远端小动脉栓塞机制, 越来越 被人 们所认 识 ,且 超声 检查 与颈动 脉造影 的符 合率 达 9%1, 血管 彩超 检测 I 0 s颈部 J MT及 斑 块 , 已成 为一 种 经济 、 便 、 全 、 复性好 的检测 手段 。 方 安 重 本组病例颈 动脉粥样硬 化斑块检 出率 为 6. 28 %,颈 动脉 粥样 硬 化斑 块 以颈动 脉 分叉 处最 多 见, 占所有斑块 的 5 .%( 00 )其次 为颈总 动脉 , 3 2 . , 5 这 是 由于 动脉分 叉处 血流方 向和性 质改 变形成 低切 应 力所导致 的 , 有研究 证实 , 持续低 血流 剪切力 状态 可 导致动 脉管壁 内皮 功能损 害 ,粥 样硬 化斑块 的形 成 与低血流 剪切力 呈正相关 本研究 显示斑 块多发 。 生 在梗死病 灶 的同侧 , 少数发 生在对 侧 , 块检 出部 斑 位 与脑梗 死 部位有 明 显 的同侧 相关 性 ( < .1 , P O )说 O 明颈动脉 硬化斑 块与脑 梗死 关 系密切 , 机制 为 : 其 ① 粥样化斑块不断增长 , 直接阻塞血管; ②斑块不稳破 裂, 破裂的斑块栓死远端的血管 ; ③破裂或破裂 的斑 块 表面粗糙 , 小板 和凝血 因子被激 形成 血栓 ; 血 ④狭 窄 的动 脉 使远 端 的灌 注 压 下 导 致 分 水 岭 区 供血 不 足, 形成边缘 带梗死 或低灌 注性梗死 l 】 ] 。
2 结 果
2 6
2 4



1 0


4 9
4 7
垦兰 土
! §
1 2
1 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卒中在我国死因顺位明显前移,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是卒中最常见类型[1]。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简称进展性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是指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呈渐进性加重,在一段时间内仍不断进展,直至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出现[2]。

加重的时间多在1~7天内,发病率多为26%~43%,文献报道最高接近50%,最低12%[3]。

其发病率及致残率高,易致医疗纠纷,若能在脑梗死发病早期提前预测进展性卒中的风险,高度重视并干预能提高医疗质量。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是全球范围内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在亚洲和中国地区更加突出[4],而颈动脉粥样斑块疾病导致了约为30%的缺血性脑卒中。

曾有学者对62例进展性卒中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者56 例,其中软斑28 例,溃疡斑26 例,硬斑仅2 例,认为单纯依据颈动脉狭窄不能准确预测进展性脑卒中[5]。

而刘逾前等[6]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密切,可能是导致脑梗死早期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在本文中我们主要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展加以综述。

1 缺血性脑卒中形成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研究发现[7],脑梗死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发病机制:(1)病理生理学机制:如血栓本身在原位向前或向后延伸,或栓子继续脱落造成新的血管闭塞;(2)血流动力学机制:缺血区血液灌注量下降、侧支循环供血不足和微循环衰竭继续进展,使缺血性半暗带转化为不可逆损伤,以及缺血损伤区周围的正常脑组织加入到缺血性半暗带内;(3)生化机制:脑梗死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和氧自由基(如一氧化氮等)可造成神经元损害,炎性介质还可造成微循环障碍。

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2.1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与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见于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任何部位,以动脉交叉处多见,如颈总动脉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椎动脉在锁骨下动脉的起始部,椎动脉进入颅内段,基底动脉起始段及分叉段[8]。

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及血清胱抑素C的相关性

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及血清胱抑素C的相关性

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及血清胱抑素C的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颈动脉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而新生血管和血清胱抑素C在发病机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就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及血清胱抑素C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在临床上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脑卒中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中存在大量新生血管,这些新生血管的发育可以导致斑块不稳定性增加、斑块溃疡和出血,从而引发脑卒中的发生。

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与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VEGF是新生血管的重要促进因子,其高表达可以促进斑块中新生血管的发育和形成。

研究还发现斑块中的新生血管通透性增加,易于破裂出血,这也是引发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颈动脉斑块中的新生血管可以直接影响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对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胱抑素C的关系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是一种由肾脏滤过,不受肌肉质量和性别的影响,能够更准确反映肾功能的生物标志物。

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清胱抑素C在脑血管病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并与脑卒中的发生、预后密切相关。

一些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脑卒中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

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可以导致血管内膜的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血清胱抑素C也可以通过诱导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促进炎症因子释放等途径影响血管内膜的稳定性,加重血管病变的程度,从而进一步增加脑卒中的危险性。

研究还发现,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脑卒中的预后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结果提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可以加速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脑卒中后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患者的康复率和生存率。

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浓度及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浓度及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between the contrast media persistent enhancement time and plasma MPO concentration,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0.838.Conclusions The type of the plaque is correlated with the neovascularization of
【关键词】超声检查;微气泡;颈动脉狭窄;过氧化物酶;脑梗塞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ovascularization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plasma
myeioperoxidase(MPO) concentration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一、软斑、混合斑与硬斑三组间脑梗死率的比较
(表1) 经CT、MRI确诊的43例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
软斑组发生脑梗死27例,梗死率为81.82%(27/33); 混合斑组发生脑梗死12例,梗死率为44.44% (12/27);硬斑组发生脑梗死4例,梗死率为30.77% (4/1 3)。软斑组患者脑梗死率明显高于混合斑及硬斑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952·
.临床研究.
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 浓度及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朱文晖 李瑞珍唐水娟 周平 何炜 肖际东
【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实时超声造影显像特征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 (MPo)浓度及脑梗死事件的关系。方法对7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89处斑块行超声造影(CEUS), 根据斑块的回声特征,将其分为软斑组、混合斑组及硬斑组,比较三组间的脑梗死率、MPO浓度及斑块内 造影剂增强持续时间的差异,并分析造影剂增强持续时间与血浆MPO浓度的相关性。常规对患者行头部 CT或MRI检查,确诊脑梗死事件。结果 软斑组脑梗死率、MPO浓度及斑块内造影剂增强持续时间显 著高于混合斑组及硬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脑梗死组MPO浓度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内造影剂增强持续时间与血浆MPO浓度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0.838。结论斑块的类型与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形成及血浆MPO浓度有关,对其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全面 评价斑块的稳定性,并指导临床预防脑梗死事件的发生。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7 2・
黑 龙 江 医药 科 学
2 0 1 4 年8 月第3 7 第4 期
颈动 脉 粥样 硬 化斑 块 与 缺血 性脑 卒 中关 系 的病 例对 照研 究
卢 晓潇 h 。 , 赵 景波 , 郑 春梅。 , 杨 欣 , 黄雷兰 。 , 王 薇。
( 1 . 哈 尔滨 医科 大 学公 共卫 生 学 院 , . 纛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8 6 1 2 . 佳 木 斯 大 学 附属 第 一 医院 物 理 诊 断 科 , 黑龙 江 佳 木 斯 1 5 4 0 0 3 )
差异 。 2 结 果
本研究是采用病 例对照研究方法 , 按 照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的 临床诊 断标准 , 明 确 病 例 组 与对 照 组 , 每 个 研 究 对 象 签 署 项 目知 情 同意 书 , 由调 查 员 采 用 结 构 式 调 查 表 进 行 询 问调 查 并 记 录。 一 般 人 口学 等 资 料 的 调 查 : 包括 年龄、 性别 、 民族 、 文 化 程度 、 婚姻 、 职业 、 劳动强度 及居住地 ; 吸烟史、 饮酒史 、 身高 、 体重、 腰 围, 糖 尿病既往史 、 冠心病既往史 、 高血压家族史 、 脑
之一。
关键 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缺血性 脑卒中I 病 例 对 照研 究 中 图分 类 号 : R7 4 3 ; R7 4 3 . 3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8 —0 1 0 4 ( 2 0 1 4 ) 0 4 -0 0 7 2 -0 2
缺血 性 脑 卒 中 是 我 国东 北 地 区 常 见 疾 病 , 具 有 发 病 率 高 顶后 差 特 点 。 我 国对 于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危 险 因 素 研 究 很 多 , 其 中颈 动 脉 粥样 硬 化 斑 块 形 成 及 稳 定 性 尤 其 受 到 重 视 。 通 过 本 研究证实颈动 脉粥样 硬化斑块 稳定性 是弓 j 起 缺血性脑 卒 中 发病的重要 危险 因素 , 早期 干预 治疗颈 动脉硬化 , 鉴 别 硬 化 斑块 稳定 性对 于预 防 缺 血性 脑 卒 中发 病 具 有 重 要 临 床 价 值 。

NO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NO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NO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摘要目的对一氧化氮(NO)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分析。

方法52例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观察组)与同期接受治疗的5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体内的NO、D-二聚体(D-D)、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甘油三酯(TG)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该类指标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O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HDL、TG以及D-D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缺血性脑卒中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相比,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体内的NO水平较高,表明其之间存在较大相关性,可将其作为对经动脉粥样硬化进行评定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氧化氮;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受到多种原因影响导致发生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出现障碍,并使脑组织发生缺氧或者缺血症状,最终导致坏死。

临床认为导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受到血管壁自身病变、外伤、血液成分改变以及药源性等因素影响[1]。

还有部分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发生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还受到NO 水平因素影响[2]。

作者对本院收治的52例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和5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内的NO水平进行探讨,分析其相关性,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52例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观察组)与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MRI或者CT扫描证实,均符合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相关的诊断标准。

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70.2±4.3)岁;对照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51~83岁,平均年龄(70.4±4.5)岁;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复发缺血性脑卒中、心源性脑栓塞、近期使用机体凝血或者影响纤溶机制以及有外伤或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

血浆ox-LDL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预后的关系

血浆ox-LDL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预后的关系
[5]吴海挺 ,蒋 国强 ,卢斌 ,等.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 椎退变性疾病的 中远期 I临床 疗效观 察 [J].中国骨 伤 ,2015,28 (11):1000—1005.
[6]Lee SW ,Kim SY.Comparison of chronic low-back pain patients hip range of motion with lumbar instability[J].J Phys Ther Sci, 2015,27(2):349-351.
tiveness of Coilex@ interlaminar stabilization versus instrumented

posterolat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l lumbar fu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spinal ste-
nosis an d sp0ndylolisthesis[J].Clinicoecon Outcomes Res,2014, 18(6):125—131.
山东 医 药 2018年 第 58卷第 21期
保 证 融合 术组 与 非 融合 术 组 具 有 可 比性 ,本 研 究 将 L 一S 节 段病 变 患 者排 除 ,仅 研 究 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好 发 于 L 节段 的 患者 。
综 上 所 述 ,腰 椎 矢 状 曲度 及 腰 椎 活 动度 能够 较 为全 面地 评价 腰椎 退行 性病 变 治疗 效果 。非 融合 术 通 过 限制 关节 后 伸 活动 缓 解 邻 近 节 段 的关 节 退 变 , 能 有效 改 善术 后腰 椎矢 状 曲度及 腰 椎活 动度 。 参考 文献 :
摘要 :目的 探讨 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 白(OX—LDL)与 急性缺血 性脑卒 中合并 颈动 脉斑块 患者 预后 的关系 。 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卒 中患者氧化应激 (SOS—Stroke)研 究数据 库 中合并 颈动脉 斑块 的患者 2 188例 ,依 据急性 中风治疗组织 10172试验分 型标 准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 型(LAA)1 297例 、心源性栓塞 型(CE)112例 、小 动脉 闭塞 型(SAO)685例 、其他 病因型(SOE)及原 因不 明型 (SUE)40例 。用 酶联免疫 吸 附法检测 患者 血浆 OX.LDL水 平 ,并 计算 其四分位数 。纳 入 SOS—Stroke研 究 .12个 月用 改 良 Rankin量 表 对患 者 预后 进 行 评 价。用 多 变量 回归 分析 OX·LDL与脑卒 中后 预后 不 良的关 系 ,将 OX.LDL四分位数 中值 (Q1、Q2、Q3、Q4)输入模 型并作为连续变 量进行处 理 , 在 Logistic回归模 型中进 行趋势检验 ;用 回归模 型分析 OX—LDL与脑卒 中亚 型患者预后 的关 系。结果 2 188例患 者血浆 OX—LDL水平为(566.1±206.9) L。具有高 OX—LDL水平 (Q4)患 者脑卒 中后 的不 良结局 较低 四分 位数风 险高 。调 整潜 在的混杂因素(年龄 、性别 、体 质量指数 、吸烟 史 、饮 酒史 、收缩 压 、舒 张压 和 降脂药物 ),Q2、Q3和 Q4 亚组 的比值 比分别为 1.58(95%C/1.14~2.20)、1.58(95%C/1.14—2.19)和 1.89(95% C/1.36—2.61)。Ox—LDL 水平 每升 高 10个单 位 ,预 后不 良风 险增加 15.69% 。血浆 OX—LDL水平对 LAA型 、SAO型脑卒 中不 良预后 有影响 (P均 <0.05),对其他类型脑卒 中不 良预后无明显影 响(P均 >0.05)。结论 血浆 OX-LDL是急性 缺血性 脑卒 中 合并颈 动脉斑 块患者预后的影响 因素 ,尤其对 LAA型 、SAO型脑卒 中患者预后有影 响;血浆 OX—LDL水平 越高 ,患者 预 后 越 差 。

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血脂水平相关性分析

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血脂水平相关性分析

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血脂水平相关性分析摘要目的研究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与血脂水平的关系,同时探讨不同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诊于本院神经内科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6例,通过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出颈动脉伴有斑块的患者76例,不伴有颈动脉斑块70例。

伴有颈动脉不稳定斑块23例,稳定斑块53例,分别检测其血脂水平。

结果颈动脉斑块组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稳定斑块组比较,不稳定斑块组甘油三酯、血浆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血脂水平异常密切相关,个体化优化降脂在治疗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小于50 岁的中青年个体,通常为主要生产力,因此,卒中后的致死、致残结局,将导致巨大经济、社会负担,并给患者自身及家属带来巨大打击。

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查,探讨不同斑块性质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从而进行针对特异性个体进行优化降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脑卒;动脉;分析【中图分类号】R743 【文章标识码】A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6月就诊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6名,其中男性85例,女性61例,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为(39.9±5.37)岁,经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出伴有颈动脉斑块76例,不伴有颈动脉斑块为70例,其中伴有颈动脉斑块组按照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23例,稳定斑块组53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六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于入院1周之内完善头颅MRI、颈部血管彩超、血脂等相关常规化验检查。

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与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相关性研究

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与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相关性研究

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与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相关性研究苏兆萍;杨寓玲;刘长城;赵晶;孟维静;杨光;王素珍【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与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入选患者来自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临床观察研究(Study on Oxidative Stres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SOS-Stroke).选取经颈动脉超声证实存在颈动脉斑块的AIS患者.所选患者入院24 h内均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浆ox-LDL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NIHSS评分与ox-LDL水平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21例患者,ox-LDL平均水平为(56.55±20.86)μg/dl,平均NIHSS评分为4(2~8)分.在线性回归模型中,校正年龄、性别、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因素后发现,血浆ox-LDL水平对NIHSS评分有影响,且ox-LDL每升高10个单位,NIHSS增加0.23分(P<0.0001).年龄、性别和斑块是否稳定对NIHSS评分与ox-LDL水平的关系无显著影响.结论 AI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与血浆ox-LDL水平具有正相关性.%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plasma level of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 in patients with carotid plaque related 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 Methods Patients who had carotid plaques diagnosed by carotid ultrasound were recruited from the Study on Oxidative Stres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SOS-Stroke). The severity of neurological deficits were assessed by the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in all patients, and plasma level of ox-LDL was also measur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 (ELISA) within 24 hours of admission. The correlation of NIHSS scores and plasma levels of ox-LDL were evaluated in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models. Results The study included 2421 patients. The mean ± Standard Deviation (SD) of the NIHSS scores and the ox-LDL levels were 4 (2-8) and (56.55±20.86) μg/dl, respectively. In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models of the influence of plasma ox-LDL levels on NIHSS scores, plasma ox-LDL levels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NIHSS scores and NIHSS scores increased 0.23 per elevated 10 units of ox-LDL after adjusted for potential confounding factors including age, gender, diabetes, hypertension and so on (P<0.0001). And the stability of carotid plaques, age and gender had no remarkable influence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NIHSS scores and plasma ox-LDL levels. Conclusion There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of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plasma ox-LD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combining carotid plaque.【期刊名称】《中国卒中杂志》【年(卷),期】2017(012)004【总页数】5页(P309-313)【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颈动脉斑块【作者】苏兆萍;杨寓玲;刘长城;赵晶;孟维静;杨光;王素珍【作者单位】261053 潍坊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261053 潍坊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261053 潍坊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261053 潍坊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261053 潍坊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卒中已成为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要病因。

中青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颈动脉斑块类型的关系

中青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颈动脉斑块类型的关系

中青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颈动脉斑块类型的关系胡玉英;刘泰;胡跃强;张青萍;刘雪玲;陈薇;陈兴华【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4(43)1【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CM syndrome classification ,M PO and the type of carotid plaque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CAS plaque .Methods To diagnos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CM of 120 cases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CAS plaque and determine the level of plasma MPO with ELISA ;use Carotid Artery Doppler ultra-sound to detect the patterns of Carotid Artery plaque .Then compare the plasma MPO level in different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yn-dromes of phlegm turbid retention syndrome ,bloodstasis ,energy deficiency syndrome ,and deficiency of Qi ,and the changes in vari-ous types of plaque of flat plaque ,soft plaque ,hard plaque and mixed plaque .Results The MPO level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CAS plaqu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compared with health controls (P<0 .05) .Both the numbers and the ratio of the plasma MPO level ,cases of cervical artery soft plaque and mixed plaque detected in patients with phlegm turbid retention syndrome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e patients with energy deficiency syndrome and deficiency of Qi syndrome (P<0 .01) .Conclusion Plasma MPO level of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CAS may reflect the degree of CAS and the stability of plaque to a certian extent .There are some specific effect about plasma MPO level and the changes of carotid soft plaque and mixed plaque in patients with phlegm turbid retention syndrome and blood stasis .It provides objective basis for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CM and provides the theoretic and experimental basis for early diagnose and treatment of CAS .%目的:研究中青年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形成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颈动脉斑块类型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块类型扁 平斑、 软斑 、 硬 斑 及 复 合 斑 块 的 变化 。 结果 中青 年 c As患 者 缺 血 性 脑 卒 中组 与 非 脑 卒 中组 血 浆 MP O 水 平 均 较 正 常 对 照组显著增 高( P <0 . 0 5或 P <0 . 0 1 ) , 缺 血性 脑 卒 中组 MP O水平 、 颈 动 脉软 斑及 复 合 斑 块 检 出例 数 及 检 出 率 均 显 著 高 于 非 脑 卒 中 组( P< O . 0 5或 P <0 . 0 1 ) 。 结 论 中青 年 C AS患 者 缺 血 性 脑 卒 中的发 生 与 血 浆 MP O水平、 颈 动 脉 斑 块 类 型 密切 相 关 。 关键词 : 颈 动 脉 粥样 硬 化 ;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髓过氧化物酶 ; 中青 年
A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o o b s e r v e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c a r o t i d a t h e r o s c 1 e r 0 s i s( CAS) ,my e 1 o p e r o x i d a s e( MPO) ,a n d c e r e b r a l
中图 分类 号 : R 7 4 3 5 5 . 2 文献 标识码 : B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r L 1 6 7 2 — 1 3 4 9 . 2 0 1 3 . 0 8 . 0 0 7 文 章编号 : 1 6 7 2 — 1 3 4 9 ( 2 0 1 3 ) 0 8 — 0 9 1 1 —0 2
Re l a t i o n s hi p b e t we e n Ca r o t i d At he r o s c l e r o s i s, My e l o pe r ox i da s e,a nd Ce r e b r a l I s e h e mi c St r o ke i n You n g a n d Mi dd l e—a g e d Pa t i e nt s
s t r o ke gr ou p. T he p l a s ma M PO l e v e l a nd di f f e r e nt pl a q ue p at t e r ns we r e c o mp a r e d .Re s u l t s The p l a s ma M PO l e ve l i n c e r e br a l i s c he —
摘要: 目的 观 察 中青 年 颈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 c As ) 患者血浆髓过 氧化物酶 ( MP 0) 的水 平差异 , 探 讨 颈 动 脉 斑 块 类 型 与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的 相 关 性 。方 法 采 用 E L l S A 方 法测 定 1 2 O例 中 青年 C As患 者血 浆 MP O水平 , 同时 用 颈 动 脉 彩 色 多普 勒 超 声检 测 颈动 脉 斑 块类型 , 并 行 头部 C T 或 MR I 检查 , 根 据 临 床 及 检 查 结 果 分 为缺 血 性 脑卒 中组 与 非 脑 卒 中组 , 比较 两 组 患 者 血 浆 MP O 水平 , 不 同斑
Hu Yu y i n g, Li u Ta i , Hu Yu e q n t o f Ne u r o l o g y, Th e Fi r s t A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 Gu a n g x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Na n n i n g 5 3 0 0 2 3 )
i s c h e mi c s t r o k e i n y o u n g a n d mi d d l e—a g e d p a t i e n t s . Me t h o d s Th e p l a s ma M PO l e v e l s we r e d e t e r mi n e d wi t h ELI S A i n 1 2 0 y o u n g a n d mi d d l e—a g e d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AS . Th e p a t t e r n s o f c a r o t i d a r t e r y p l a q u e we r e d e t e c t e d b y c a r o t i d a r t e r y Do p p l e r u l t r a s o u n d, CT o r M RI . Ac c o r d i n g t O c l i n i c a l o b s e r v a t i o n a n d t h e r e s u l t s , t h e p a t i e n t s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c e r e b r a l i s c h e mi c s t r o k e g r o u p a n d n o n—c e r e b r a l
中 西 医 结 合 心脑 血 管 病 杂 志 2 0 1 3 年 8月 第 儿 卷 第 8期
・ 9 1 1 ・
中 青 年 颈 动 脉 硬 化 患者 血 浆 髓 过氧 化 物 酶 、 颈动脉斑块类 型与缺血 性脑卒 中关系的研究D
胡 玉英 , 刘 泰, 胡跃 强 , 陈文 福 , 陈 薇, 陈 兴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