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有讲有练,全面、实用)
高中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
![高中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8b9df0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0.png)
高中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高中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一、判断句: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6、死生,昼夜事也7、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8、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XXX9、斯固百世之遇也10、廉颇者,XXX将也11、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1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XXX之高义也13、项伯者,XXX季父也14、夺项王天下者,XXX也15、亚父者,XXX1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7、此天子气也18、是社稷之臣也19、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0、非我也,兵也21、XXX而力亏,破灭之道也2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2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24、今臣亡国贱俘25、XXX,旧南阁子也二、被动句1、XXX,不拘于时2、此非XXX之困于周郎者乎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4、为巡船所物色5、XXX几为巡儌所凌迫死6、真州逐之城门外7、XXX于前,XXX于后8、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9、XXX不得还10、几以不纳死11、XXX记XXX之被逮12、不能容于远近13、激昂大义,蹈死不顾14、激于义而死焉者也15、而君幸于XXX16、秦城恐不成得,徒见欺17、臣诚恐见欺于XXX而负XXX、使不辱于诸侯19、若属皆且为所虏20、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1、XXX以谗诛2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3、XXX叫,函谷举24、而XXX疾病25、则告诉不许26、XXX四遭火,得不焚3、省略句1、輮以为轮2、望西山,始指异之3、行城子河,收支乱尸间4、传以示丽人及摆布5、XXX乃亡XXX6、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7、大王见臣列观8、为击破XXX9、加彘肩上10、昔者先XXX觉得东蒙主11、少仕伪朝12、XXX束发,读书轩中四、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XXX之茫然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4、通常州之山川有异态者5、缙绅而能不容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6、求人可以使报秦者7、闻有声自西南来者五、介宾短语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玉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而耻学于师4、师不必贤于弟子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6、XXX知其年之前后生于吾夫7、月出于东山之上8、XXX与子渔樵于XXX之上9、缙绅、大夫、XXX于左丞相府10、将请罪XXX,君不许11、请罪于母,母不许1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13、且立石于其墓之门14、既而以XXX请XXX15、是以蓼州XXX忠义暴于朝廷16、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17、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1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19、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20、拜送书于廷21、设九宾于廷22、以勇气闻于诸侯23、燕王欲结与君24、具告以事25、因击XXX于坐26、得复见将军于此27、XXX将有事于颛臾28、龟玉毁于椟中29、XXX出于柙3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1、申之以孝悌之义32、树之以桑33、颁白者不负戴于门路矣34、访光景于XXX35、其势弱于秦36、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37、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38、急于星火39、又杂植XXX竹木于庭40、鸡栖于厅六、宾语前置句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现在何在哉3、而又何羡乎4、作甚其然也5、钩党之捕遍于天下6、何以知之7、君何故知燕王8、昔日之事何如9、大王来何操10、XXX在。
高考语文 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素材
![高考语文 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79a8db542af90242a995e525.png)
高考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第一部分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8c4439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1.png)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句式结构和语言特点。
在高中教育中,学生需要掌握并运用各种文言文句式,以提高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文言文。
1. 并列句式并列句式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一种句式,用于表达两个或多个并列的意思。
常见的并列句式有:“不但...而且...”、“虽然...但是...”、“既...又...”等。
这些句式常用于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之中,以增强句子的表达力。
例句:不但国家富强,而且民众安康。
虽然他年纪小,但是见识广博。
既是朋友,又是同事。
2. 状语从句状语从句是文言文中用来修饰句子的句子,包括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原因状语等。
常见的状语从句有:“当...时”、“一...就”、“因为...所以...”等。
例句:当天气晴朗时,我常常去散步。
一听到好消息就笑了起来。
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好成绩。
3. 倒装句式倒装句式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句式,是将主语和谓语的顺序颠倒的句子。
常见的倒装句式有:“若非...”、“不仅...而且...”、“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
例句:若非你的帮助,我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
不仅事实如此,而且还有更多证据支持这一观点。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4. 并列结构并列结构是文言文中用来表达平行关系的一种结构,通过使用相同的词或短语来连接多个并列的成分。
常见的并列结构有:“人有得意时,必有劳心期”、“日月无光,星辰无辉”等。
例句:人有得意时,必有劳心期。
日月无光,星辰无辉。
5. 设问句式设问句式是文言文中用来表达疑问的一种句式,通常用于启发读者思考或引起注意。
常见的设问句式有:“何以...”、“焉...”等。
例句:何以道德才能高尚?焉能更兼爱?焉能无辞?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希望能对学生们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通过掌握这些句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阅读和分析古代文言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精选】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精选】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268ffd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8.png)
【精选】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文言文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特殊句式更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理解和掌握这些特殊句式,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提高阅读和翻译能力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对高考文言文常见的特殊句式进行归纳和梳理。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式这是最常见的判断句形式,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2、“……,……也”式例如“夫战,勇气也”,直接在句末用“也”表示判断。
3、“……者,……”式“粟者,民之所种”,“者”起提顿作用。
4、“……,……”式“刘备,天下枭雄”,这种形式的判断句相对较少。
5、用“乃”“则”“即”“皆”“诚”“为”等词表判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梁父即楚将项燕”“环滁皆山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项燕为楚将”。
二、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
常见的被动句形式有:1、“于”字式“受制于人”,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2、“为”字式“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为”表被动。
3、“为……所……”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被动句式。
4、“见”字式“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表被动。
5、“见……于……”式“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与“于”配合使用表被动。
三、省略句省略句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是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1、省略主语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主语“渔人”在承前省略。
2、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谓语“鼓”被省略。
3、省略宾语“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宾语“之”指代桃花源中的人。
4、省略介词“今以钟磬置(于)水中”,介词“于”被省略。
四、倒装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主谓倒装等几种类型。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1945f7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1.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文言文特殊句式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题型,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记忆对于高考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请认真复习!高考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
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性曹。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
如: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5.“者”“也”都不用,即“……,……”式。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司马迁《鸿门宴》)7.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8.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司马光《赤壁之战》)二、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
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
![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137867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d.png)
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一、倒装句1. 部分倒装例:行到水穿处,坐看云起时。
解析:动作行到的时候,主语已经或者正在发生第二个动作坐看。
2. 整体倒装例:皎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解析:把状语提前,按照谓语动词加上主语和宾语的顺序交换的方式构成倒装。
二、省略句1. 主语省略例:弦弦掩抑声声思。
解析:句子中的主语被省略,仅保留动词独立完成。
三、比喻句1. 平行比喻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通过两个平行的事物进行比喻,以突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2. 阶梯比喻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通过阐述一事物具有的特征和属性,以便形容另一事物。
四、排比句1. 省略拟声词的排比例:铿锵玫瑰,叮当咖啡,嘶嘶声中, 冬风飒飒。
解析:通过省略拟声词,仅保留句子结构相同的字对应的字音,构成排比结构。
五、比拟句1. “如”字比拟例:乱云飞渡仍从容,云散风停雪未融。
解析:通过“如”字和后面的比喻词相连,用以形容所要表达的事物。
2. “若”字比拟例:云霞若出未出群,山松若放非放云。
解析:通过形容词性的“若”字和后面的比喻词相连,用以形容所要表达的事物。
六、反问句1. 答案反问句例: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解析:通过反问表达出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七、设问句1. 疑问反问句例: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
解析:通过疑问的方式表达出所要表达的观点和问题。
以上是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文言文特殊句式(很实用)
![高考文言文复习之文言文特殊句式(很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454ab80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c.png)
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来自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主谓倒置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宾语前置
主谓倒置
二、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蔺列传》 3.粟者,民之所种。 晁错《论贵粟疏》 4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而又何羡乎? 《赤壁赋》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 孰与君少长? 《鸿门宴》 则小子何述焉? 《论语》
C
试一试: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忌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状语后置(也叫介词结构后置)
·
·
·
·
·
·
哪一句句式不同呢?( ) 当其欣于所遇 申之以孝悌之义 铸以为金人十二 急于星火
C
2、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 1、木欣欣以向荣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申之以孝悌之义。 4、君幸于赵王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2)翻译下列句子 1、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2、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4、吾属今为之虏矣!
B
翻译下面的句子。
答: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05年广东高考)
2) “……者,……”式。
⑴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⑵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3)梁父即楚将项燕。《项羽本纪》 ⑷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 ⑸此亡秦之续耳。 《鸿门宴》
高考专题复习统编版高中语文特殊文言句式汇总
![高考专题复习统编版高中语文特殊文言句式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ae0cbd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c.png)
判断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因为)心躁也。
(判断句)《劝学》是故无.(无论)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句)《师说》师者,所以..(用来……的人)传道受.(通“授”,传授)业解惑.(疑惑,疑难问题)也。
《师说》当.(在)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判断句)《登泰山记》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判断句)《登泰山记》稍.(逐渐)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判断句)《登泰山记》是以君子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庖厨..(厨房)也。
”(判断句)《齐桓晋文之事》“臣之所好者,道.(自然的规律)也,(判断句)《庖丁解牛》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没有不是)牛者;(判断句)《庖丁解牛》越国以鄙.(当作边邑)远.(远地),君知其难也(判断句)《烛之武退秦师》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判断句)《烛之武退秦师》吾令人望其气.(云气),皆为龙虎(判断句)《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小叔父)也(判断句)《鸿门宴》所以..(意外的事)也。
(判断句)《鸿..(……的原因)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门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名作动,符合道义)也。
(判断句)《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判断句)《鸿门宴》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判断句)《鸿门宴》此非所以..(用来……的)跨.(驾驭,统一)海内、制.(制服)诸侯之术.(办法,策略)也。
(判断句)《谏逐客书》)。
(判断句)《与妻书》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形作动,流的远)者也。
(判断句)《谏太宗十思疏》所操之术(所持的政治主张)多异故也(判断句)《答司马谏议书》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判断句)《阿房宫赋》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判断句)《六国论》“知.(同“智”,智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判断句)《论语》十二章非所以..(因为)内交..(儿童,小孩)之父母也,非所以..(结交。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固定句式)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固定句式)](https://img.taocdn.com/s3/m/7b80a84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16.png)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固定句式)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在⽂⾔⽂中,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式丰富多彩,不仅体现了古⼈的智慧,也增加了语⾔表达的多样性。
1.奈何:⽤于询问⽅法、原因或状况,意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
o沛公⽈:“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史记·项⽻本纪》)表达了刘邦⾯对突发情况o“奈何取之尽锱铢,⽤之如泥沙?”(《阿房宫赋》)杜牧借此批判秦朝统治者对⺠脂⺠膏的极度挥霍。
2.何如:询问⽅式、情况或⽐较,意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o“以五⼗步笑百步,则何如?”(《孟⼦·梁惠王上》)孟⼦通过此问讽刺统治者⾃⾝不⾜却3.何以:询问依据、原因或⽅式,相当于“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
o“⼀旦⼭陵崩,⻓安君何以⾃托于赵?”(《战国策·触⻰说赵太后》)触⻰以此询问⻓安君4.何所:询问处所或内容,相当于“所的是什么”。
o“问⼥何所思,问⼥何所忆?”(《⽊兰诗》)花⽊兰的家⼈关切地询问她的⼼思与回忆。
5.奈(若,如)何:表达对某种情况或问题的⽆奈与疑问。
o“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项⽻⾯对失败,对虞姬的深情与⽆奈。
6.孰与,与孰:⽤于两者之间的⽐较,询问哪⼀个更好或更合适。
o“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王纳谏》)邹忌借此反思⾃⼰的美貌与徐公之⽐。
7.何故:询问原因,意为“什么原因”、“为什么”。
o“何故怀瑾握瑜,⽽⾃令⻅放为?”(《屈原列传》)屈原质问⾃⼰为何被放逐。
二、表示反问反问句式通过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增强了语⾔的⼒度和感染⼒。
8.何哉(也):表达强烈的反问,相当于“怎么能呢”。
o“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记》)王安⽯感叹游览褒禅⼭的感悟难以⾔尽。
8.何为:询问⾏为的原因,常⽤于反问,意为“为什么要呢”。
o“如今⼈⽅为⼑俎,我为⻥⾁,何辞为?”(《鸿⻔宴》)刘邦在鸿⻔宴上反问⾃⼰为何需要辞别。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f7a849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6.png)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本文对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进行总结,包括:
1. 并列句
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主谓结构相对独立的句子组成,通过连接词(如“而”、“乃”、“或”等)来连接起来。
并列句常用于表达两种相对独立的事物或概念。
例如:
孟子曰:“民无食,我饮水”。
仲尼曰:“吾不怨天,不尤人”。
2. 省略句
省略句是在句子中省略掉某些成分,使句子更为简洁明了。
常见的省略句包括主语省略、宾语省略和状语副词省略等。
例如:
乞与之道,不才请示于俸禄幸而乱。
3. 并列结构句
并列结构句是在句子中使用对偶结构或对称句式,通过对比和呼应来达到修辞的目的。
例如:
形躯可恶,溺识可恶,不为人臣可恶,与其听汝之所好,不如说而已矣。
4. 倒装句
倒装句是将谓语动词或助动词放在主语之前,以强调某种语气或表达特殊的语境或感情色彩。
例如:
功名富贵,一世安闲。
以上是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的总结。
通过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作品。
高中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
![高中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75bf76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4.png)
高中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
介绍:
本文档旨在整理高中课内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一、排比句
1. 格式:A、B、C……
2. 用法:通过并列的方式强调词语的重要性,或者表达连续发生的事情。
二、破折句
1. 格式:A…B…C…
2. 用法:通过破折号的使用,表达一种突然中断的感觉,常用于修辞或引起读者的注意。
三、反问句
1. 格式:A不A?
2. 用法:通过反问,表达强调的意思,或者引起读者的思考。
四、并列句
1. 格式:A,B。
2. 用法:通过并列的方式,将两个或多个并列的内容串联在一起,表达对比、转折、并列等关系。
五、转折句
1. 格式:虽然A,但是B。
2. 用法:表达两个相对矛盾的事情。
虽然A成立,但是B也有可能成立。
六、比喻句
1. 格式:A像B。
2. 用法:通过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来形象地表达某种意思。
七、夸张句
1. 格式:A得C极了。
2. 用法:通过夸张手法表达一种极端的感觉,强调某个特点或情感。
八、设问句
1. 格式:A吗?
2. 用法:通过设问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情感、建议或者疑问。
以上是高中课内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整理,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要善于理解和运用这些句式,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写作文言文。
2024届高考复习统编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2024届高考复习统编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ffe0a2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1.png)
统编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
但在古汉语里,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由“者”和“也”构成的判断句。
由此变形组合的句式主要有:“……者,……也” “……,……也”“……,……者也”“……者,……”“……者,……者也”几种。
这些句式,也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典型格式。
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陈胜者,阳城人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⑦汝是大家子。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表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如: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无标识的判断句如: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刘豫州王室之胄。
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
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①承前省。
如: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廉颇)大破之。
②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③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④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汇总(共七大类)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汇总(共七大类)](https://img.taocdn.com/s3/m/a3722f2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2.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一、表示疑问(一)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例】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财物时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二)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例】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2.“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三)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例】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凭什么使自己在赵国安身立足呢?)2.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四)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例】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五)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例】1.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2.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六)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更……”)【例】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七)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例】1.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蒋琬问道:“现在幼常(马谡)因为有罪而被处死,已经整肃了军纪,丞相为什么反而哭了呢?”)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一)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被雇来种地的,哪里能富贵呢?)2.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二)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例】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刀子和砧板,我们就像砧板上待割的鱼和肉,还告辞做什么呢?)(三)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1.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四)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子》)(五)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例】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唉!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六)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例】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豫州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七)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例】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八)……非……欤?(可译为“……不是……吗?”)【例】1.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九)宁……耶?(可译为“哪里……呢?”)【例】1.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十)顾……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十一)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即使才能低下,难道害怕廉将军吗?)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祸患常常在细微处累积,智慧和勇气多被所沉溺的事物困住,难道仅是听信伶人才会这样吗?)三、表设问(一)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例】1.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
(完整版)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完整版)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135694584254b35eefd34ca.png)
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④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⑤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⑥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③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④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⑤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⑥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①刘备天下条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②刘豫州王室之胃。
(同上)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 译:公子能够解救人
④何哉,尔所谓达者?
危难的精神表现在 哪里?
尔所谓达者何哉?
译:你所说的达是什
么呢?
大家好
主谓倒置即将谓语前置,大都是为 了突出谓语部分,适应表达的需要。
主谓倒置句以感叹句、疑问句居多。
大家好
大家好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何操” “操何”
《季氏将伐颛臾》
C、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
D、我之谓也
《秋水》
大家好
例如: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
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
大家好
翻译下面的句子: 3.府吏见丁宁。
译文:“(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
4.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译文:您既然记着我,希望你不久就回来。
⑶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 ⑷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 ⑸翩翩两骑来是谁?《卖炭翁》
·
大家好
判断这两个句子中的“是” ①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
大家好
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
⑴刘备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枭雄。《三国志》
⑵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
大家好
规律四:代词“自”、 “相”、“见”作宾语,常常 前置。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
译文: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 (意思是父亲就去世了)。
4.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
译文:希望司马光或许原谅我 。 大家好
规律五: 方位词作宾语时, 有时也前置。
1.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七大句式
大家好
考纲要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
题型:断句和翻译题 考点分析: 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重点是 宾语前置)、省略句四种。
大家好
常见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主谓倒置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宾语前置(介宾)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区分:“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
“见”的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 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可译为“我”。如: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
[
翻译下列句子:
1、诚请见教。
诚挚地请求教导我。
温 馨
2、望见谅。 希望原谅我。
提
3、请勿见笑。 请不要讥笑我。 示
大家好
]
5.无标志的被动句。(根据上下文的 逻辑联系来判断。) 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⑵则告诉不许。 ⑶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⑷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⑸而刘夙婴疾病。
粟者,民之所种。
晁错《论贵粟疏》
(3) “……,……也”式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蔺列传》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六国论》
(4) “……者也”式。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大说家好》
2、用副词“乃”“则”“即” “皆”“耳”表判断。
大家好
试一试:
1、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广东高考题)( A )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2、翻译: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四川卷《镇海县志》 )
【答案】世间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间所用呢?
3、翻译:吾为德请,财何为也?(浙江卷《魏书·胡叟传》 )
②沛公安在?
“安在” “在安”
③客何为者?
“何为”
⑷微斯人,吾谁与归?
“为何”
⑸不然,籍何以至此?要不是这,我凭借什么(生气)到这种地步呢
句式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 作“操”“在”“为”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了。
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大家宾好 语时,宾语前置。
大家好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 四是代词“自”、“相”、“见”作宾语, 常常前置。 五是方位名词作介词或动词的宾语,常常前置。
大家好
试一试:
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C )
A、何以伐为 《季氏将伐颛臾》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逍遥游》 C、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论语》
【答案】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
4、翻译: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2015新课标II 《北史·来护儿传》 )
【答案】我不能够肃清凶恶的叛逆,以至于让王室到了这
种地步,只能抱恨于黄泉,又能再说什么呢?
【解析】2、3、4三句都是疑问句,但宾语前置的方式不一样:第2 句是介词宾语倒装;第3、4句是大疑家好问句中,代词做动词“为、言” 的前置宾语。
• 五 定语后置
大家好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 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 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 “者”结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大家好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练
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D、无乃尔是过与?
3、翻译: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2015年湖南卷《三事忠告》 )
答案示例: (有的人)担任官职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大都是由于( 他的)家人喜好奢侈造成的。
解析: “也”是判大断家好句的标志。
如果主语不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 发出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那主语就是被 动的。这样的句子就叫被动句。
②村中少年好事者。《促织》
③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
④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 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
⑤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 译文:“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
总结1:用“者”表示。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
大家好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岳阳楼记》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 ④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1、用“为”“为……所……” “……为 所……”表示被动。 2、用介词 “……于……”表示被动。
3、用介词“被”表被动。
4、用“见”“见(受)……于……”表被动。
5、无被动标志,意念上表被动。
大家好
大家好
大家好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②美哉,我少年中国!
我少年中国美哉! 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译文:“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
2.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
译文:“到达北海,向东看去, 看不到水的尽头”。
大家好
古典诗词中,有时为了平仄或压韵的需要, 往往把宾语提到谓语动词的前面。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 “英雄无觅”应理解为“无觅英雄”。
2.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中原北望”应理解为“北望中原”。
大家好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译文:“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 了,决不会答应你”。
2.稍出近之, ……然莫相知。
译文:老虎渐渐走出来接近它(驴), 小心谨慎的,不知道它(驴)是什么 东西。
大家好
试一试:
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C)
A、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B、无乃尔是过与
总结4:数量词作定语常后置。
大家好
定 1.用“者”表示。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 语 后 2.用“之”把形容词定语后置。 置 小 3.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 结 4.数量词作定语常后置。
大家好
试一试
1、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B)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B、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 C、苟以天下之大。 (《六国论》)
D、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 2、翻译: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 里而师之,以必得而止。 (2015重庆卷《揭傒斯全集》 )
【答案】 (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 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大家好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B)
A、予羁縻不得还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D、不拘于时
(2)翻译下列句子
1、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2、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5、吾属今为之虏矣!大家好
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 2、代词分别是“自”“之”“余” “之” ,它 们分别作“信”“有”“欺”“闻”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规律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大家好
•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 弗、未、末
•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己 、自、汝、尔
大家好
试一试: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D)
A、不吾知也 《论语》
B、末之难矣 《论语》
C、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