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信息处理与自动化技术重中之重学科第一批开放基金
信息科学部国家自然基金学科代码2011年
信息科学部F01电子学与信息系统F0101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F010101信息论F010102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F010103通信网络与通信系统安全F010104网络管理与服务F010105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F010106认知无线电F0102 通信理论与系统F010201网络通信理论与技术F010202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F010203空天与水下通信F010204多媒体通信理论与技术F010205光、量子通信理论与系统F010206计算机通信理论与系统F0103 信号理论与信号处理F010301多维信号处理F010302声信号分析与处理F010303雷达原理与技术F010304雷达信号处理F010305自适应信号处理F010306人工神经网络F0104信息处理方法与技术F010401图像处理F010402图像理解与识别F010403多媒体信息处理F010404探测与成像系统F010405信息检测与估计F010406智能信息处理F010407视觉信息获取与处理F010408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F010409网络信息获取与处理F010410传感信息提取与处理F0105电路与系统F010501电路设计理论与技术F010502电路故障检测理论与技术F010503电路网络理论F010504高性能电路F010505非线性电路系统理论与应用F010506功能集成电路与系统F010507功率电子技术与系统F010508射频技术与系统F010509电路与系统可靠性F0106电磁场与波F010601电磁场理论F010602计算电磁学F010603散射与逆散射F010604电波传播F010605天线理论与技术F010606毫米波与亚毫米波技术F010607微波集成电路与元器件F010608太赫兹理论与技术F010609微波光子学F010610电磁兼容F010611瞬态电磁场理论与应用F010612新型介质电磁特性与应用F0107物理电子学F010701真空电子学F010702量子、等离子体电子学F010703超导电子学F010704相对论电子学F010705纳电子学F010706表面和薄膜电子学F010707新型电磁材料与器件基础研究F010708分子电子学F010709有机、无机电子学F0108 生物电子学与生物信息处理F010801电磁场生物效应F010802生物电磁信号检测与分析F010803生物分子信息检测与识别F010804生物细胞信号提取与分析F010805生物信息处理与分析F010806生物系统信息网络与分析F010807生物系统功能建模与仿真F010808仿生信息处理方法与技术F010809系统生物学理论与技术F010810医学信息检测方法与技术F0109 敏感电子学与传感器F010901物理信息传感器机理与传感器F010902化学信息传感器机理与传感器F010903生化信息传感器机理与传感器F010904生物信息传感器机理与传感器F010905微纳米传感器原理与集成F010906多功能传感器与综合技术F010907新型敏感材料特性与器件F010908新型传感器理论与技术F010909传感信息融合与处理F02 计算机科学F0201 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F020101 理论计算机科学F020102 新型计算模型F020103 计算机编码理论F020104 算法及其复杂性F020105 容错计算F020106形式化方法F020107 机器智能基础理论与方法F0202计算机软件F020201 软件理论与软件方法学F020202 软件工程F020203 程序设计语言及支撑环境F020204 数据库理论与系统F020205 系统软件F020206 并行与分布式软件F020207 实时与嵌入式软件F020208 可信软件F0203 计算机体系结构F020301 计算机系统建模与模拟F020302 计算机系统设计与性能评测F020303 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评估F020304 并行与分布式处理F020305 高性能计算与超级计算机F020306 新型计算系统F020307 计算系统可靠性F020308 嵌入式系统F0204计算机硬件技术F020401 测试与诊断技术F020402 数字电路功能设计与工具F020403 大容量存储设备与系统F020404 输入输出设备与系统F020405 高速数据传输技术F0205计算机应用技术F020501 计算机图形学F020502 计算机图像与视频处理F020503 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技术F020504 生物信息计算F020505 科学工程计算与可视化F020506 人机界面技术F020507 计算机辅助技术F020508 模式识别理论及应用F020509 人工智能应用F020510 信息系统技术F020511 信息检索与评价F020512 知识发现与知识工程F020513 新应用领域中的基础研究F0206 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F020601 计算语言学F020602 语法分析F020603汉语及汉字信息处理F020604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F020605 机器翻译理论方法与技术F020606 自然语言处理相关技术F0207 信息安全F020701密码学F020702 安全体系结构与协议F020703 信息隐藏F020704 信息对抗F020705 信息系统安全F0208 计算机网络F02080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F020802 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F020803 网络资源共享与管理F020804 网络服务质量F020805 网络安全F020806 网络环境下的协同技术F020807 网络行为学与网络生态学F020808 移动网络计算F020809 传感网络协议与计算F03自动化F0301 控制理论与方法F030101 线性与非线性系统控制F030102 过程与运动体控制F030103 网络化系统分析与控制F030104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控制F030105 混杂与多模态切换系统控制F030106 时滞系统控制F030107 随机与不确定系统控制F030108 分布参数系统控制F030109 采样与离散系统控制F030110 递阶与分布式系统控制F030111量子与微纳系统控制F030112 生物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F030113 最优控制F030114 自适应与学习控制F030115 鲁棒与预测控制F030116 智能与自主控制F030117 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F030118系统建模、分析与综合F030119 系统辨识与状态估计F030120 系统仿真与评估F030121 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F0302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F030201 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F030202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F030203 复杂系统及复杂网络理论与方法F030204 系统生物学中的复杂性分析与建模F030205 生物生态系统分析与计算机模拟F030206 社会经济系统分析与计算机模拟F030207 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与技术F030208 管控一体化系统F030209 智能交通系统F030210 先进制造与产品设计F030211 系统安全与防护F030212 系统优化与调度F030213 系统可靠性理论F0303 导航、制导与传感技术F030301导航、制导与测控F030302被控量检测及传感器技术F030303 生物信息检测及传感器技术F030304微弱信息检测与微纳传感器技术F030305 多相流检测及传感器技术F030306 软测量理论与方法F030307 传感器网络与多源信息融合F030308 多传感器集成系统F0304 模式识别F030401 模式识别基础F030402 特征提取与选择F030403 图像分析与理解F030404 语音识别、合成与理解F030405 文字识别F030406 生物特征识别F030407 生物分子识别F030408 目标识别与跟踪F030409 网络信息识别与理解F030410 机器视觉F030411 模式识别系统及应用F0305 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F030501 人工智能基础F030502 知识的表示、发现与获取F030503本体论与知识库F030504 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F030505 逻辑、推理与问题求解F030506 神经网络基础及应用F030507 进化算法及应用F030508 智能Agent的理论与方法F030509 自然语言理解与生成F030510 智能搜索理论与算法F030511 人机交互与人机系统F030512 智能系统及应用F0306 机器人学及机器人技术F030601 机器人环境感知与路径规划F030602 机器人导航、定位与控制F030603 智能与自主机器人F030604 微型机器人与特种机器人F030605 仿生与动物型机器人F030606 多机器人系统与协调控制F0307 认知科学及智能信息处理F030701 知觉与注意信息的表达和整合F030702 学习与记忆过程的信息处理F030703 感知、思维与语言模型F030704 基于脑成像技术的认知功能F030705基于认知机理的计算模型及应用F030706脑机接口技术及应用F030707群体智能的演化与自适应F04半导体科学与信息器件F0401半导体晶体与薄膜材料F040101半导体晶体材料F040102非晶、多晶和微纳晶半导体材料F040103薄膜半导体材料F040104半导体异质结构和低维结构材料F040105SOI材料F040106半导体材料工艺设备的设计与研究F040107有机/无机半导体复合材料F040108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F0402 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F040201系统芯片SoC设计方法与IP复用技术F040202模拟/混合、射频集成电路设计F040203超深亚微米集成电路低功耗设计F040204 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理论与CAD技术F040205 纳米尺度CMOS集成电路设计理论F040206系统芯片SoC的验证与测试理论F040207MEMS/MCM/生物芯片建模与模拟F0403半导体光电子器件F040301半导体发光器件F040302半导体激光器F040303半导体光探测器F040304光集成和光电子集成F040305 半导体成像与显示器件F040306 半导体光伏材料与太阳电池F040307 基于柔性衬底的光电子器件与集成F040308 新型半导体光电子器件F040309光电子器件封装与测试F0404半导体电子器件F040401半导体传感器F040402半导体微波器件与集成F040403半导体功率器件与集成F040404半导体能量粒子探测器F040405半导体电子器件工艺及封装技术F040406薄膜电子器件与集成F040407新型半导体电子器件F0405半导体物理F040501半导体材料物理F040502半导体器件物理F040503半导体表面与界面物理F040504半导体中杂质与缺陷物理F040505半导体输运过程与半导体能谱F040506半导体低维结构物理F040507半导体光电子学F040508自旋学物理F040509半导体中新的物理问题F0406集成电路制造与封装F040601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工艺技术与相关材料F040602GeSi/Si、SOI和应变Si等新结构集成电路F040603抗辐射集成电路F040604集成电路的可靠性与可制造性F040605芯片制造专用设备研制中的关键技术F040606先进封装技术与系统封装F040607纳米电子器件及其集成技术F0407半导体微纳机电器件与系统F040701微纳机电系统模型、设计与EDAF040702微纳机电系统工艺、封装、测试及可靠性F040703微纳机电器件F040704RF/微波微纳机电器件与系统F040705微纳光机电器件与系统F040706芯片微全分析系统F0408新型信息器件F040801纳米结构信息器件与纳电子技术F040802基于分子结构的信息器件F040803量子器件与自旋器件F040804超导信息器件F040805新原理信息器件F05 光学和光电子学F0501 光学信息获取与处理F050101光学计算和光学逻辑F050102 光学信号处理与人工视觉F050103光存贮材料、器件及技术F050104光全息与数字全息技术F050105 光学成像、图像分析与处理F050106光电子显示材料、器件及技术F0502 光子与光电子器件F050201有源器件F050202 无源器件F050203 功能集成器件F050204有机/聚合物光电子器件与光子器件F050205 光探测材料与器件F050206紫外光电材料与器件F050207光子晶体及器件F050208 光纤放大器与激光器F050209 发光器件与光源F050210微纳光电子器件与光量子器件F050211光波导器件F050212新型光电子器件F0503传输与交换光子学F050301导波光学与光信息传输F050302 光通信与光网络关键技术与器件F050303自由空间光传播与通信关键技术F050304 光学与光纤传感材料、器件及技术F050305 光纤材料及特种光纤F050306测试技术F050307 光开关、光互连与光交换F0504红外物理与技术F050401红外物理F050402红外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F050403 红外探测、传输与发射F050404 红外探测材料与器件F050405 红外成像光谱和信息识别F050406 红外技术新应用F050407 红外遥感和红外空间技术F050408 太赫兹波技术及应用F0505 非线性光学与量子光学F050501非线性光学效应及应用F050502 光学频率变换F050503光量子计算、保密通讯与信息处理F050504 光学孤子与非线性传播F050505强场与相对论的非线性光学F0506激光F050601激光物理F050602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F050603 超快光子学与超快过程F050604 固体激光器件F050605 气体、准分子激光F050606自由电子激光与X射线激光F050607新型激光器件F050608激光技术及应用F0507 光谱技术F050701 新型光谱分析法与设备F050702 光谱诊断技术F050703超快光谱技术F0508 应用光学F050801光学CAD与虚拟光学F050802 薄膜光学F050803 先进光学仪器F050804 先进光学制造与检测F050805 微小光学器件与系统F050806 光度学与色度学F050807 自适应光学及二元光学F050808光学测量中的标准问题F050809制造技术中的光学问题F0509 光学和光电子材料F050901 激光材料F050902 非线性光学材料F050903功能光学材料F050904有机/无机光学复合材料F050905 分子基光电子材料F050906新光学材料F0510空间光学F051001 空间光学遥感方法与成像仿真F051002 空间目标光学探测与识别F051003 深冷空间光学系统与深冷系统技术F051004 空间激光应用技术F051005 光学相控阵F0511 大气与海洋光学F051101大气光学F051102 激光遥感与探测F051103水色信息获取与处理F051104水下目标、海底光学探测与信息处理F051105 海洋光学F0512 生物、医学光子学F051201光学标记、探针与光学功能成像F051202 单分子操控与显微成像技术F051203生命系统的光学效应及机理F051204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F051205生物组织光谱技术及成像F051206新型医学光学诊疗方法与仪器F0513 交叉学科中的光学问题。
关于发布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开放基金指南(第一批)的通知
关于发布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开放基
金指南(第一批)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新技术新工艺》
【年(卷),期】2024()5
【摘要】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基础前沿领域研究创新,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现发布2024年度开放基金指南(第一批),具体通知如下:一、选题范围面向空间感知与操控任务对自主能力的技术需求,围绕航天器智能自主控制理论与方法、威胁自主判断、博弈对抗智能自主决策、深远空间天体着陆与导航等方向,开展应用基础理论和先进方法研究,进行新概念探索,为不断提升航天器的智能、自主水平提供理论方法支撑。
【总页数】1页(P8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关于发布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0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的通知
2.《自然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2022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发布
3.水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4.“特种车辆设计制造集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2023—2024年度开放课题申报指南
5.关于《自然资源部离子型稀土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报指南》的通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邮电大学硕士专业介绍
重庆邮电大学硕士专业介绍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从上世纪60年代初即开始独立培养研究生。
学院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和在职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学校规模最大的研究生培养基地。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有博士生导师16名、硕士生导师178名。
学院每年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00余名,在职工程硕士100余名。
学院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基地用于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包括移动通信终端与网络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移动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光纤通信技术与网络重点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通信网测试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并在我国著名通信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研发中心或创新教育基地6个。
牵头建立了重庆市新一代信息网络与终端协同创新中心,是“2011计划”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单位之一。
学院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与德国赫兹研究所、芬兰坦佩雷理工大学、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波兰波兹南工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韩国仁荷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十多所国外大学及科研院所进行项目合作和研究生交换培养。
优秀研究生在校期间有机会到国外高校交换学习一年。
学院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100%,就业走向主要是国内外通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通信工程设计院和科研院所,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其中约10%的硕士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本一级学科包含“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代码081001)、“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代码081002)2个二级学科。
本学科是工信部重点学科和重庆市“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重点学科,是重庆市首批巴渝学者、两江学者设岗学科。
本学科在国内率先开启了以24路、30/32路脉冲编码机和120路复接设备为代表的数字通信技术研发,参与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并研发出世界上第一颗采取0.13微米工艺的TD-SCDMA基带芯片,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殊荣,研究水平跻身国内通信领域研究前列。
2011年全国重点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分布
2011年全国重点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分布北京大学:新增4个:新闻传播学、生物医学工程、中西医结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布局:文科14个: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历史学、新闻传播学理科10个: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工科8个: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医学6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中西医结合管理4个: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总计42个。
清华大学:新增5个:政治学、教育学、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布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历史学、政治学、教育学、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理科4个: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科19个: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管理3个: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总计40个。
吉林大学:新增11个:社会学、地球物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畜牧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分布:文科9个:、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理科6个: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地球物理工科13个: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2个:畜牧学、兽医学医学5个:基础医学、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管理4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总数:39个浙江大学:新增10个:应用经济学、法学、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建筑学、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兽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布局: 文科12个:哲学、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理科5个: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工科20个: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建筑学、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农学6个: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医学5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4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合计52个;复旦大学:新增5个:法学、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分布:文科11个: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历史学、法学、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理科4个: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科6个: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医学5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管理3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总数29个上海交通大学:新增10个:应用经济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化学、土木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园艺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学科布局:文科3个:应用经济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理科4个: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工科16个: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土木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农学1个:园艺学医学5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3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合计32个一级博士点;中国科学与技术大学:新增5个: 哲学、天文学、地质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学科布局:文科1个:哲学理科8个: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天文学、地质学工科11个: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3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合计:23个一级博士点;同济大学:新增8个: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学科分布:文科方面4个:哲学、法学、应用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理科方面6个:数学、物理、化学、海洋、生物、地球物理医学方面2个: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工科方面11个:建筑、土木、机械、力学、测绘、材料、控制、计算机、环境、交通、生物医学工程管理方面2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总共25个一级博士点,其中工科11个,占总数的44%厦门大学:新增12个政治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分布:文科10个: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政治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理科5个: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工科8个: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管理3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总数26个华中科技大学:新增11个: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建筑学、水利工程、药学学科布局:文科7个:新闻传播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理科4个:物理学、生物学、数学、化学工科16个: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建筑学、水利工程—医学5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管理3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合计一级博士点35个中山大学:新增13个: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民族学、外国语言文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质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学科布局:文科11个:哲学、理论经济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民族学、外国语言文学理科8个: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质学工科7个:光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6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口腔医学管理3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合计:35个四川大学:新增8个:哲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土木工程、植物保护、公共管理艺术学理科4个: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科13个: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土木工程农学1个:植物保护医学6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管理3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总数35个南开大学:新增7个:法学临床医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外国语言与文学公共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布局:文科10个: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法学、外国语言与文理科4个: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科6个: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医学1个:临床医学管理3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合计24个一级博士点;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增5个:社会学、数学、物理学、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布局:文科1个:社会学理科2个:数学、物理学工科18个: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2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合计23个一级博士点;西安交通大学:新增6个:哲学、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临床医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学科布局:文科3个: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理科3个: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工科14个: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医学2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管理3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合计25个一级博士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的学科名称及代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的学科名称及代码F01 电子学与信息系统F0101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F010101信息论F010102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F010103通信网络与通信系统安全F010104网络服务理论与技术F010105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F010106认知无线电F0102通信理论与系统F010201网络通信理论与技术F010202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F010203空天通信理论与技术F010204多媒体通信理论与技术F010205光、量子通信理论与系统F010206计算机通信理论与系统F0103信号理论与信号处理F010301多维信号处理F010302声信号分析与处理F010303雷达原理与技术F010304雷达信号处理F010305自适应信号处理F010306人工神经网络F0104信息处理方法与技术F010401图像处理F010402图像理解与识别F010403 多媒体信息处理F010404探测与成像系统F010405信息检测与估计F010406 智能信息处理F010407视觉信息获取与处理F010408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F010409网络信息获取与处理F010410传感信息提取与处理电路与系统F010501电路设计理论与技术F010502电路故障检测理论与技术F010503电路网络理论F010504高性能电路F010505非线性电路系统理论与应用F010506功能集成电路与系统F010507功率电子技术与系统F010508射频技术与系统F010509电路与系统可靠性F0106电磁场与波F010601电磁场理论F010602计算电磁学F010603散射与逆散射F010604电波传播F010605天线理论与技术F010606毫米波与亚毫米波技术F010607微波集成电路与元器件F010608太赫兹电子技术F010609微波光子学F010610电磁兼容F010611瞬态电磁场理论与应用新型介质电磁特性与应用F0107物理电子学F010701真空电子学F010702量子、等离子体电子学F010703超导电子学F010704相对论电子学F010705纳电子学F010706表面和薄膜电子学F010707新型电磁材料与器件基础研究F010708分子电子学F010709有机、无机电子学F0108生物电子学与生物信息处理F010801电磁场生物效应F010802生物电磁信号检测与分析F010803生物分子信息检测与识别F010804生物细胞信号提取与分析F010805生物信息处理与分析F010806生物系统信息网络与分析F010807生物系统功能建模与仿真F010808仿生信息处理方法与技术F010809系统生物学理论与技术F010810医学信息检测方法与技术敏感电子学与传感器F010901机械传感机理与信息检测F010902气体、液体信息传感机理与检测F010903压电、光电信息传感机理与检测F010904生物信息传感机理与检测F010905微纳米传感器原理与集成F010906多功能传感器与综合技术F010907新型敏感材料特性与器件F010908新型传感器理论与技术F010909传感信息融合与处理F02计算机科学F0201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F020101理论计算机科学F020102新型计算模型F020103计算机编码理论F020104算法及其复杂性F020105容错计算F020106形式化方法F020107机器智能基础理论与方法F0202计算机软件F020201软件理论与软件方法学F020202软件工程F020203程序设计语言及支撑环境F020204数据库理论与系统F020205系统软件F020206并行与分布式软件F020207实时与嵌入式软件F020208可信软件F0203计算机体系结构F020301计算机系统建模与模拟F020302计算机系统设计与性能评测F020303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评估F020304并行与分布式处理F020305高性能计算与超级计算机F020306新型计算系统F020307计算系统可靠性F020308嵌入式系统F0204计算机硬件技术F020401测试与诊断技术F020402数字电路功能设计与工具F020403大容量存储设备与系统F020404输入输出设备与系统F020405高速数据传输技术F0205计算机应用技术F020501计算机图形学F020502计算机图像与视频处理F020503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技术F020504生物信息计算F020505科学工程计算与可视化F020506人机界面技术F020507计算机辅助技术F020508模式识别理论及应用F020509人工智能应用F020510信息系统技术F020511信息检索与评价F020512知识发现与知识工程F020513新应用领域中的基础研究F0206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F020601计算语言学F020602语法分析F020603汉语及汉字信息处理F020604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F020605机器翻译理论方法与技术F020606自然语言处理相关技术F0207信息安全F020701F020702安全体系结构与协议F020703信息隐藏F020704信息对抗F020705信息系统安全F0208计算机网络F02080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F020802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F020803网络资源共享与管理F020804网络服务质量F020805网络安全F020806网络环境下的协同技术F020807网络行为学与网络生态学F020808移动网络计算F020809传感网络协议与计算F03自动化F0301控制理论与方法F030101线性与非线性系统控制F030102过程与运动体控制F030103网络化系统分析与控制F030104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控制F030105混杂与多模态切换系统控制时滞系统控制F030107随机与不确定系统控制F030108分布参数系统控制F030109采样与离散系统控制F030110递阶与分布式系统控制F030111量子与微纳系统控制F030112生物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F030113最优控制F030114自适应与学习控制F030115鲁棒与预测控制F030116智能与自主控制F030117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F030118系统建模、分析与综合F030119系统辨识与状态估计F030120系统仿真与评估F030121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F0302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F030201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F030202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F030203复杂系统及复杂网络理论与方法F030204系统生物学中的复杂性分析与建模F030205生物生态系统分析与计算机模拟社会经济系统分析与计算机模拟F030207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与技术F030208管控一体化系统F030209智能交通系统F030210先进制造与产品设计F030211系统安全与防护F030212系统优化与调度F030213系统可靠性理论F0303导航、制导与传感技术F030301导航、制导与测控F030302被控量检测及传感器技术F030303生物信息检测及传感器技术F030304微弱信息检测与微纳传感器技术F030305多相流检测及传感器技术F030306软测量理论与方法F030307传感器网络与多源信息融合F030308多传感器集成系统F0304模式识别F030401模式识别基础F030402特征提取与选择F030403图像分析与理解F030404语音识别、合成与理解文字识别F030406生物特征识别F030407生物分子识别F030408目标识别与跟踪F030409网络信息识别与理解F030410机器视觉F030411模式识别系统及应用F0305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F030501人工智能基础F030502知识的表示、发现与获取F030503本体论与知识库F030504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F030505逻辑、推理与问题求解F030506神经网络基础及应用F030507进化算法及应用F030508智能Agent的理论与方法F030509自然语言理解与生成F030510智能搜索理论与算法F030511人机交互与人机系统F030512智能系统及应用F0306机器人学及机器人技术F030601机器人环境感知与路径规划F030602机器人导航、定位与控制F030603智能与自主机器人F030604微型机器人与特种机器人F030605仿生与动物型机器人F030606多机器人系统与协调控制F0307认知科学及智能信息处理F030701知觉与注意信息的表达和整合F030702学习与记忆过程的信息处理F030703感知、思维与语言模型F030704基于脑成像技术的认知功能F030705基于认知机理的计算模型及应用F030706脑机接口技术及应用F030707群体智能的演化与自适应F04半导体科学与信息器件F0401半导体晶体与薄膜材料F040101半导体晶体材料F040102非晶、多晶和微纳晶半导体材料F040103薄膜半导体材料F040104半导体异质结构和低维结构材料F040105SOI材料F040106半导体材料工艺设备的设计与研究F040107有机/无机半导体复合材料F040108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F0402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F040201系统芯片SoC设计方法与IP复用技术F040202模拟/混合、射频集成电路设计F040203超深亚微米集成电路低功耗设计F040204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理论与CAD技术F040205纳米尺度CMOS集成电路设计理论F040206系统芯片SoC的验证与测试理论F040207MEMS/MCM/生物芯片建模与模拟F0403半导体光电子器件F040301半导体发光器件F040302半导体激光器F040303半导体光探测器F040304光集成和光电子集成F040305半导体成像与显示器件F040306半导体光伏材料与太阳电池F040307基于柔性衬底的光电子器件与集成F040308新型半导体光电子器件F040309光电子器件封装与测试F0404半导体电子器件F040401半导体传感器F040402半导体微波器件与集成F040403半导体功率器件与集成F040404半导体能量粒子探测器F040405半导体电子器件工艺及封装技术F040406薄膜电子器件与集成F040407新型半导体电子器件F0405半导体物理F040501半导体材料物理F040502半导体器件物理F040503半导体表面与界面物理F040504半导体中杂质与缺陷物理F040505半导体输运过程与半导体能谱F040506半导体低维结构物理F040507半导体光电子学F040508自旋学物理F040509半导体中新的物理问题F0406集成电路制造与封装F040601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工艺技术与相关材料F040602GeSi/Si、SOI和应变Si等新结构集成电路F040603抗辐射集成电路F040604集成电路的可靠性与可制造性F040605芯片制造专用设备研制中的关键技术F040606先进封装技术与系统封装F040607纳米电子器件及其集成技术F0407半导体微纳机电器件与系统F040701微纳机电系统模型、设计与EDAF040702微纳机电系统工艺、封装、测试及可靠性F040703微纳机电器件F040704RF/微波微纳机电器件与系统F040705微纳光机电器件与系统F040706芯片微全分析系统F0408新型信息器件F040801纳米结构信息器件与纳电子技术F040802基于分子结构的信息器件F040803量子器件与自旋器件F040804超导信息器件F040805新原理信息器件F05光学和光电子学F0501光学信息获取与处理F050101光学计算和光学逻辑F050102光学信号处理与人工视觉F050103光存贮材料、器件及技术F050104光全息与数字全息技术F050105光学成像、图像分析与处理光电子显示材料、器件及技术F0502光子与光电子器件F050201有源器件F050202无源器件F050203功能集成器件F050204有机/聚合物光电子器件与光子器件F050205光探测材料与器件F050206紫外光电材料与器件F050207光子晶体及器件F050208光纤放大器与激光器F050209发光器件与光源F050210微纳光电子器件与光量子器件F050211光波导器件F050212新型光电子器件F0503传输与交换光子学F050301导波光学与光信息传输F050302光通信与光网络关键技术与器件F050303自由空间光传播与通信关键技术F050304光学与光纤传感材料、器件及技术F050305光纤材料及特种光纤F050306测试技术F050307光开关、光互连与光交换红外物理与技术F050401红外物理F050402红外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F050403红外探测、传输与发射F050404红外探测材料与器件F050405红外成像光谱和信息识别F050406红外技术新应用F050407红外遥感和红外空间技术F050408太赫兹波技术及应用F0505非线性光学与量子光学F050501非线性光学效应及应用F050502光学频率变换F050503光量子计算、保密通讯与信息处理F050504光学孤子与非线性传播F050505强场与相对论的非线性光学F0506激光F050601激光物理F050602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F050603超快光子学与超快过程F050604固体激光器件F050605气体、准分子激光F050606自由电子激光与X射线激光新型激光器件F050608激光技术及应用F0507光谱技术F050701新型光谱分析法与设备F050702光谱诊断技术F050703超快光谱技术F0508应用光学F050801光学CAD与虚拟光学F050802薄膜光学F050803先进光学仪器F050804先进光学制造与检测F050805微小光学器件与系统F050806光度学与色度学F050807自适应光学及二元光学F050808光学测量中的标准问题F050809制造技术中的光学问题F0509光学和光电子材料F050901激光材料F050902非线性光学材料F050903功能光学材料F050904有机/无机光学复合材料F050905分子基光电子材料新光学材料F0510空间光学F051001空间光学遥感方法与成像仿真F051002空间目标光学探测与识别F051003深冷空间光学系统与深冷系统技术F051004空间激光应用技术F051005光学相控阵F0511大气与海洋光学F051101大气光学F051102激光遥感与探测F051103水色信息获取与处理F051104水下目标、海底光学探测与信息处理F051105海洋光学F0512生物、医学光子学F051201光学标记、探针与光学功能成像F051202单分子操控与显微成像技术F051203生命系统的光学效应及机理F051204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F051205生物组织光谱技术及成像F051206新型医学光学诊疗方法与仪器F0513交叉学科中的光学问题。
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
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一) 开放基金申请条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用于资助从事与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相一致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凡符合以下条件者,均可报名申请。
1.研究方向和内容符合本实验室研究方向,并具有博士学位的相关研究人员;2.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工作并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有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二)开放基金资助领域. 儿童发展与情绪能力研究①情绪发展:儿童情绪、气质、养育行为及其测量②社会发展:母婴互动,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及其儿童心理发展③生物学指征:可的松、基因型、染色体端粒长度等生物学指征与压力行为的关系④心理病理学与发展障碍:孤独症,依恋与行为障碍,发育性协调障碍⑤成长环境与社会政策:家庭、社会因素及学校氛围与成长压力的关系,文化环境对亲子互动的影响. 脑机制及研究方法①情绪和学习相关基因的检测和分析②神经递质高灵敏度检测③情感信息处理④认知神经科学⑤生理、行为参数的移动和跟踪检测系统⑥脑图像及虚拟现实. 儿童学习与科学教育①探究式科学教育标准的研究②探究式科学教育系列教案模块的研究③科学教育教师培训和教案实践研究④儿童情绪能力发展及科学教育评估的研究⑤探究式科学教育虚拟现实及网络平台研究⑥“做中学”科学教育推广(三)项目申请程序1.申请者在重点实验室网站下载开放研究基金申请书,并按要求填写申请书,所填内容必须真实,经所在单位同意盖章后,于每年月底前寄回重点实验室,并同时提交电子文档。
2.不具有高级职称申请者,需名高级职称人员推荐。
3.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根据择优资助的原则,确定资助项目和金额。
获得资助的项目,由重点实验室正式发出通知。
(四)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经费的使用管理. 除重点资助的项目外,开放基金执行期一般不超过两年,每项课题研究基金资助金额一般为万元。
.课题申请者在收到项目资助通知书之日起即可开展研究,经费使用按申请书上的经费预算执行。
2013年两门公需课-考试题目及答案(部分)
题目信息资源集成化管理的基础是()。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信息安全发展初级阶段(通信保密阶段)的标志。
()下列不属于信息安全发展初级阶段(通信保密阶段)的标志的是()。
下面哪个不是使用口令的好习惯:( )。
( )是局域网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攻击方式,主要是通过利用一些协议本身的运行机制,对局域网上的主机实施攻击。
2012年,根据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抽样监测发现,境外有73286个IP地址作为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参与控制我国境内受控主机近1419.7万个。
其中位于( )的控制服务器控制了我国境内近1051.2万个主机IP,控制我国境内主机IP数量居首位。
新闻、帖子、博文等页面都包含着垃圾信息,( )能对页面内容进行过滤,并提炼成概要信息,便于查询和检索。
( )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
( )是人们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原始表露,可以是一种零散的,非体系化的东西,也不需要得到多数人认同,是多种不同意见的简单集合。
自2004年8月( )发布实施以来,我国的电子签名及认证服务业得到了极大发展。
国务院第273号令对商用密码产品的管理规定不包括:( )。
下列关于信息安全产品的统一认证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对网络安全事件的划分(按事件的性质划分):( )。
下列哪一项不是从技术角度出发来防范黑客的:( )。
下列哪一项不是新兴的身份认证技术:( )。
下述哪个不是入侵检测系统的组成部分:( )。
下面哪个不是防火墙用到的安全技术:( )。
( )是PKI体系的核心,它的功能主要包括生成/签发证书的完成、生成/签发证书撤销列表(CRL)、发布证书和CRL到目录服务器及维护证书数据库和审计日志库等。
网络信任体系是指以( )为基础,包括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基础设施等内容,目的是解决网络应用中的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问题的完整体系。
2011苏州大学文科录取分数线(河北)
2011苏州大学文科录取分数线(河北)高考分数线是考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因此高考频道的小编为您收集整了此内容。
本页内容主要有2011年河北地区苏州大学文科高考分数线信息。
为您作为今年的高考报考提供尽所能及的帮助。
谢谢您的访问!最后,预祝各位考生在今年的高考中能够取得优异成绩。
苏州大学在河北地区录取分数线--理科专业类型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录取批次金融学599 599 -- 第一批财政学589 589 -- 第一批国际经济与贸易594 599 -- 第一批中国语言文学类592 598 -- 第一批公共管理类596 597 -- 第一批思想政治教育595 595 -- 第一批法学596 599 -- 第一批新闻传播学类596 597 -- 第一批查看:2013河北高考分数线苏州大学录取分数线 2011河北高考分数线专题:全国历年高考理科分数线汇总全国历年高考文科分数线汇总苏州大学介绍: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主要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
作为全国最早创建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苏州大学曾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若干个第一:第一家以西式教育方式办学、第一家创办学报、现存高校中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第一家开设法学教育等等。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文理学院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建国初由省立教育学院、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和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
经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医学院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年并入苏州大学。
到目前为止,苏州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具有相当规模,基础较为雄厚,办学效益显著,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物联网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机遇、挑战和对策
物联网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机遇、挑战和对策佚名【摘要】作为高校新设立专业,物联网专业毕业生将拥有国家政策支持、物联网产值及人才需求倍增等有利条件,但同时也面临新专业从师资、人才培养模式到物联网硬件建设以及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与企业人才要求提高等方面的挑战。
文中对高校物联网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整合学校各方资源,完善学生就业的指导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保证物联网专业学生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
%The IOT is a new established university major, and the graduates from IOT will have some advantages, such as the national policy support, the IOT production value and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creased doubly. But it also faces with some challenge, such as the teachers and talents training mode, the hardware construction of IOT,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student subject consciousness and the increasing of the enterprise talents requiremen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IOT major, the objective of personnel cultivation,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different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how to perfect the guidance services of student employment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IOT graduates employment.【期刊名称】《物联网技术》【年(卷),期】2013(000)007【总页数】4页(P81-83,86)【关键词】物联网专业;就业;大学生;机遇;挑战【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G647物联网是一个有着成熟技术支撑的新概念,我国“十二五”规划已将物联网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20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的学科名称及代码
F01 电子学与信息系统F0101 信息论F0102 信息系统F0103通信理论与系统F0104通信网络F0105移动通信F0106 空天通信F0107 水域通信F0108 多媒体通信F0109 光通信F0110 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处理F0111 信号理论与信号处理F0112雷达原理与雷达信号F0113 信息获取与处理F0114 探测与成像F0115 图像处理F0116图像表征与显示F0117 多媒体信息处理F0118 电路与系统F0119电磁场F0120电磁波F0121 微波光电子F0122物理电子学F0123 敏感电子学与传感器F0124生物电子学与生物信息处理F0125 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F02 计算机科学F0201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F0202 计算机软件F0203计算机体系结构F0204计算机硬件技术F0205 计算机应用技术F0206 信息安全F0207计算机网络F03 自动化F0301控制理论与技术F0302控制系统F0303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F0304系统工程理论与技术F0305生物系统分析与调控F0306检测技术及装置F0307导航、制导与控制F0308智能制造自动化理论与技术F0309机器人学与机器人技术F0310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F04 半导体科学与信息器件F0401 半导体材料F0402集成电路设计F0403 半导体光电子器件F0404 半导体电子器件与集成F0405 半导体物理F0406 集成电路器件、制造与封装F0407微纳机电器件与控制系统F0408 新型信息器件F05 光学与光电子学F0501光学信息获取、显示与处理F0502 光子与光电子器件F0503 传输与交换光子学F0504红外与太赫兹物理及技术F0505 非线性光学与梁子光学F0506 激光 F0507 光谱技术F0508 应用光学F0509 光学和光电子材料F0510 空间光学F0511 大气、海洋与环境光学F0512 生物、医学光学与光子学F0514 能源与照明光子学F0514 维纳光子学F0515 光子集成技术与器件F0506 交叉学科中的光学问题F06 人工智能F0601 人工智能基础F0602 机器学习F0603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F0604 自然语言处理F0605知识表示与处理F0606智能系统与应用F0607人知与神经科学启发的人工智能F07 交叉学科中的信息科学F0701 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F0702信息与数学交叉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的学科名称及代码F01 电子学与信息系统F0101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F010101信息论F010102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F010103通信网络与通信系统安全F010104网络服务理论与技术F010105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F010106认知无线电F0102通信理论与系统F010201网络通信理论与技术F010202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F010203空天通信理论与技术F010204多媒体通信理论与技术F010205光、量子通信理论与系统F010206计算机通信理论与系统F0103信号理论与信号处理F010301多维信号处理F010302声信号分析与处理F010303雷达原理与技术F010304雷达信号处理F010305自适应信号处理F010306人工神经网络F0104信息处理方法与技术F010401图像处理F010402图像理解与识别F010403 多媒体信息处理F010404探测与成像系统F010405信息检测与估计F010406 智能信息处理F010407视觉信息获取与处理F010408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F010409网络信息获取与处理F010410传感信息提取与处理F0105电路与系统F010501电路设计理论与技术F010502电路故障检测理论与技术F010503电路网络理论F010504高性能电路F010505非线性电路系统理论与应用F010506功能集成电路与系统F010507功率电子技术与系统F010508射频技术与系统F010509电路与系统可靠性F0106电磁场与波F010601电磁场理论F010602计算电磁学F010603散射与逆散射F010604电波传播F010605天线理论与技术F010606毫米波与亚毫米波技术F010607微波集成电路与元器件F010608太赫兹电子技术F010609微波光子学F010610电磁兼容F010611瞬态电磁场理论与应用F010612新型介质电磁特性与应用F0107物理电子学F010701真空电子学F010702量子、等离子体电子学F010703超导电子学F010704相对论电子学F010705纳电子学F010706表面和薄膜电子学F010707新型电磁材料与器件基础研究F010708分子电子学F010709有机、无机电子学F0108生物电子学与生物信息处理F010801电磁场生物效应F010802生物电磁信号检测与分析F010803生物分子信息检测与识别F010804生物细胞信号提取与分析F010805生物信息处理与分析F010806生物系统信息网络与分析F010807生物系统功能建模与仿真F010808仿生信息处理方法与技术F010809系统生物学理论与技术F010810医学信息检测方法与技术F0109敏感电子学与传感器F010901机械传感机理与信息检测F010902气体、液体信息传感机理与检测F010903压电、光电信息传感机理与检测F010904生物信息传感机理与检测F010905微纳米传感器原理与集成F010906多功能传感器与综合技术F010907新型敏感材料特性与器件F010908新型传感器理论与技术F010909传感信息融合与处理F02计算机科学F0201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理论计算机科学F020102新型计算模型F020103计算机编码理论F020104算法及其复杂性F020105容错计算F020106形式化方法F020107机器智能基础理论与方法F0202计算机软件F020201软件理论与软件方法学F020202软件工程F020203程序设计语言及支撑环境F020204数据库理论与系统F020205系统软件F020206并行与分布式软件F020207实时与嵌入式软件F020208可信软件F0203计算机体系结构F020301计算机系统建模与模拟F020302计算机系统设计与性能评测F020303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评估F020304并行与分布式处理F020305高性能计算与超级计算机新型计算系统F020307计算系统可靠性F020308嵌入式系统F0204计算机硬件技术F020401测试与诊断技术F020402数字电路功能设计与工具F020403大容量存储设备与系统F020404输入输出设备与系统F020405高速数据传输技术F0205计算机应用技术F020501计算机图形学F020502计算机图像与视频处理F020503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技术F020504生物信息计算F020505科学工程计算与可视化F020506人机界面技术F020507计算机辅助技术F020508模式识别理论及应用F020509人工智能应用F020510信息系统技术F020511信息检索与评价F020512知识发现与知识工程新应用领域中的基础研究F0206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F020601计算语言学F020602语法分析F020603汉语及汉字信息处理F020604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F020605机器翻译理论方法与技术F020606自然语言处理相关技术F0207信息安全F020701密码学F020702安全体系结构与协议F020703信息隐藏F020704信息对抗F020705信息系统安全F0208计算机网络F02080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F020802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F020803网络资源共享与管理F020804网络服务质量F020805网络安全F020806网络环境下的协同技术F020807网络行为学与网络生态学移动网络计算F020809传感网络协议与计算F03自动化F0301控制理论与方法F030101线性与非线性系统控制F030102过程与运动体控制F030103网络化系统分析与控制F030104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控制F030105混杂与多模态切换系统控制F030106时滞系统控制F030107随机与不确定系统控制F030108分布参数系统控制F030109采样与离散系统控制F030110递阶与分布式系统控制F030111量子与微纳系统控制F030112生物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F030113最优控制F030114自适应与学习控制F030115鲁棒与预测控制F030116智能与自主控制F030117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F030118系统建模、分析与综合F030119系统辨识与状态估计F030120系统仿真与评估F030121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F0302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F030201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F030202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F030203复杂系统及复杂网络理论与方法F030204系统生物学中的复杂性分析与建模F030205生物生态系统分析与计算机模拟F030206社会经济系统分析与计算机模拟F030207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与技术F030208管控一体化系统F030209智能交通系统F030210先进制造与产品设计F030211系统安全与防护F030212系统优化与调度F030213系统可靠性理论F0303导航、制导与传感技术F030301导航、制导与测控F030302被控量检测及传感器技术F030303生物信息检测及传感器技术F030304微弱信息检测与微纳传感器技术F030305多相流检测及传感器技术F030306软测量理论与方法F030307传感器网络与多源信息融合F030308多传感器集成系统F0304模式识别F030401模式识别基础F030402特征提取与选择F030403图像分析与理解F030404语音识别、合成与理解F030405文字识别F030406生物特征识别F030407生物分子识别F030408目标识别与跟踪F030409网络信息识别与理解F030410机器视觉F030411模式识别系统及应用F0305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F030501人工智能基础F030502知识的表示、发现与获取F030503本体论与知识库F030504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F030505逻辑、推理与问题求解F030506神经网络基础及应用F030507进化算法及应用F030508智能Agent的理论与方法F030509自然语言理解与生成F030510智能搜索理论与算法F030511人机交互与人机系统F030512智能系统及应用F0306机器人学及机器人技术F030601机器人环境感知与路径规划F030602机器人导航、定位与控制F030603智能与自主机器人F030604微型机器人与特种机器人F030605仿生与动物型机器人F030606多机器人系统与协调控制F0307认知科学及智能信息处理F030701知觉与注意信息的表达和整合F030702学习与记忆过程的信息处理F030703感知、思维与语言模型F030704基于脑成像技术的认知功能F030705基于认知机理的计算模型及应用F030706脑机接口技术及应用F030707群体智能的演化与自适应F04半导体科学与信息器件F0401半导体晶体与薄膜材料F040101半导体晶体材料F040102非晶、多晶和微纳晶半导体材料F040103薄膜半导体材料F040104半导体异质结构和低维结构材料F040105SOI材料F040106半导体材料工艺设备的设计与研究F040107有机/无机半导体复合材料F040108有机/聚合物半导体材料F0402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F040201系统芯片SoC设计方法与IP复用技术F040202模拟/混合、射频集成电路设计F040203超深亚微米集成电路低功耗设计F040204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理论与CAD技术F040205纳米尺度CMOS集成电路设计理论F040206系统芯片SoC的验证与测试理论F040207MEMS/MCM/生物芯片建模与模拟F0403半导体光电子器件F040301半导体发光器件F040302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光探测器F040304光集成和光电子集成F040305半导体成像与显示器件F040306半导体光伏材料与太阳电池F040307基于柔性衬底的光电子器件与集成F040308新型半导体光电子器件F040309光电子器件封装与测试F0404半导体电子器件F040401半导体传感器F040402半导体微波器件与集成F040403半导体功率器件与集成F040404半导体能量粒子探测器F040405半导体电子器件工艺及封装技术F040406薄膜电子器件与集成F040407新型半导体电子器件F0405半导体物理F040501半导体材料物理F040502半导体器件物理F040503半导体表面与界面物理F040504半导体中杂质与缺陷物理F040505半导体输运过程与半导体能谱F040506半导体低维结构物理半导体光电子学F040508自旋学物理F040509半导体中新的物理问题F0406集成电路制造与封装F040601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工艺技术与相关材料F040602GeSi/Si、SOI和应变Si等新结构集成电路F040603抗辐射集成电路F040604集成电路的可靠性与可制造性F040605芯片制造专用设备研制中的关键技术F040606先进封装技术与系统封装F040607纳米电子器件及其集成技术F0407半导体微纳机电器件与系统F040701微纳机电系统模型、设计与EDAF040702微纳机电系统工艺、封装、测试及可靠性F040703微纳机电器件F040704RF/微波微纳机电器件与系统F040705微纳光机电器件与系统F040706芯片微全分析系统F0408新型信息器件F040801纳米结构信息器件与纳电子技术F040802基于分子结构的信息器件F040803量子器件与自旋器件超导信息器件F040805新原理信息器件F05光学和光电子学F0501光学信息获取与处理F050101光学计算和光学逻辑F050102光学信号处理与人工视觉F050103光存贮材料、器件及技术F050104光全息与数字全息技术F050105光学成像、图像分析与处理F050106光电子显示材料、器件及技术F0502光子与光电子器件F050201有源器件F050202无源器件F050203功能集成器件F050204有机/聚合物光电子器件与光子器件F050205光探测材料与器件F050206紫外光电材料与器件F050207光子晶体及器件F050208光纤放大器与激光器F050209发光器件与光源F050210微纳光电子器件与光量子器件F050211光波导器件F050212新型光电子器件F0503传输与交换光子学F050301导波光学与光信息传输F050302光通信与光网络关键技术与器件F050303自由空间光传播与通信关键技术F050304光学与光纤传感材料、器件及技术F050305光纤材料及特种光纤F050306测试技术F050307光开关、光互连与光交换F0504红外物理与技术F050401红外物理F050402红外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F050403红外探测、传输与发射F050404红外探测材料与器件F050405红外成像光谱和信息识别F050406红外技术新应用F050407红外遥感和红外空间技术F050408太赫兹波技术及应用F0505非线性光学与量子光学F050501非线性光学效应及应用F050502光学频率变换F050503光量子计算、保密通讯与信息处理F050504光学孤子与非线性传播F050505强场与相对论的非线性光学F0506激光F050601激光物理F050602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F050603超快光子学与超快过程F050604固体激光器件F050605气体、准分子激光F050606自由电子激光与X射线激光F050607新型激光器件F050608激光技术及应用F0507光谱技术F050701新型光谱分析法与设备F050702光谱诊断技术F050703超快光谱技术F0508应用光学F050801光学CAD与虚拟光学F050802薄膜光学F050803先进光学仪器F050804先进光学制造与检测F050805微小光学器件与系统F050806光度学与色度学F050807自适应光学及二元光学F050808光学测量中的标准问题F050809制造技术中的光学问题F0509光学和光电子材料F050901激光材料F050902非线性光学材料F050903功能光学材料F050904有机/无机光学复合材料F050905分子基光电子材料F050906新光学材料F0510空间光学F051001空间光学遥感方法与成像仿真F051002空间目标光学探测与识别F051003深冷空间光学系统与深冷系统技术F051004空间激光应用技术F051005光学相控阵F0511大气与海洋光学F051101大气光学F051102激光遥感与探测F051103水色信息获取与处理F051104水下目标、海底光学探测与信息处理F051105精品文档海洋光学F0512生物、医学光子学F051201光学标记、探针与光学功能成像F051202单分子操控与显微成像技术F051203生命系统的光学效应及机理F051204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F051205生物组织光谱技术及成像F051206新型医学光学诊疗方法与仪器F0513交叉学科中的光学问题.。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财政部•【公布日期】2010.07.07•【文号】教高函[2010]15号•【施行日期】2010.07.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教高函[2010]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财务司(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2010年度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规划,在有关学校和单位推荐基础上,经研究,现批准北京大学“金融学”等804个专业点为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其中经费自筹建设点53个,名单见附件),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建设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措施。
项目承担学校和项目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建设特色专业的重要意义,按照两部有关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紧密结合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切实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央有关部门(单位)要负责指导、检查、监督所属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的建设工作。
在建设过程中,有关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至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管理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教高〔2007〕14号)执行。
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根据《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任务书》进行检查和验收。
工程导论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2
工程导论
主要参考书
1、赵曜.自动化概论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贾文超.电气工程导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3、许勇.计算机控制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4 、刘士荣.计算机控制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5、[美]Kilian.现代控制技术-组件与系统(第三版),
*
PPT文档演模板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控制研究所
8
工程导论
(3)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版的CDIO--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0年6月,为改革和发展我国的工程教育,教育部启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宗旨为:
1)更加重视工程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2)更加重视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
*
期使用价值的人造产北京品科技过大程学自。动化学院自动控制研究所
13
PPT文档演模板
工程导论
1.3 《工程导论》课程的定位
(3)工程导论的定位及其与专业导论的区别
➢“工程导论”课程是关于在某一专业领域从事狭义 工程所需知识技能以及如何实施的概述性课程。
➢“专业导论”课程是关于一门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初 步概念、知识的概论课程
*
PPT文档演模板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控制研究所
11
工程导论
1.3《工程导论》课程的定位
(1)什么是“导论”(introduction)?
➢论文或论著导论(引论)
➢学科导论
学科导论是指用较为概括的语言来论述某一学科的基 本的和整体的思想,从而使读者对该学科有较为系统
中国教育部学科分类表(2011年版)
中国教育部学科分类表(2011年版)教育部将高等院校里的学科门类分类为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目录。
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用四位码表示。
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用六位码表示。
01哲学0101一级学科:哲学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2 中国哲学010103 外国哲学010104 逻辑学010105 伦理学010106 美学010107 宗教学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02经济学0201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020101 政治经济学020102 经济思想史020103 经济史020104 西方经济学020105 世界经济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2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020201 国民经济学020202 区域经济学020203 财政学(含∶税收学)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020205 产业经济学020206 国际贸易学020207 劳动经济学020208 统计学020209 数量经济学020210 国防经济03法学0301一级学科:法学030101 法学理论030102 法律史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4 刑法学030105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030106 诉讼法学030107 经济法学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9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030110 军事法学0302一级学科:政治学030201 政治学理论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030204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030206 国际政治030207 国际关系030208 外交学0303一级学科:社会学030301 社会学030302 人口学030303 人类学030304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0304一级学科:民族学030401 民族学03040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史030405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0305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4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04教育学0401一级学科;教育学040101 教育学原理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040103 教育史040104 比较教育学040105 学前教育学040106 高等教育学040107 成人教育学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9 特殊教育学040110 教育技术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0402一级学科: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040201 基础心理学04020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203 应用心理学0403一级学科:体育学040301 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2 运动人体科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医学学位)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4 民族传统体育学05文学0501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050101 文艺学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2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050202 俄语语言文学050203 法语语言文学050204 德语语言文学050205 日语语言文学050206 印度语言文学050207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050208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050209 欧洲语言文学050210 亚非语言文学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3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050301 新闻学050302 传播学0504一级学科:艺术学050401 艺术学050402 音乐学050403 美术学050404 设计艺术学050405 戏剧戏曲学050406 电影学050407 广播电视艺术学050408 舞蹈学06历史学0601一级学科:历史学060101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060102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060103 历史地理学060104 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060105 专门史060106 中国古代史060107 中国近现代史060108 世界史07理学0701一级学科:数学070101 基础数学070102 计算数学0701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70104 应用数学070105 运筹学与控制论0702一级学科:物理学070201 理论物理070202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3 原子与分子物理070204 等离子体物理070205 凝聚态物理070206 声学070207 光学070208 无线电物理0703一级学科:化学070301 无机化学070302 分析化学070303 有机化学070304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0704一级学科:天文学070401 天体物理070402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0705一级学科:地理学070501 自然地理学070502 人文地理学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6一级学科:大气科学070601 气象学07060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0707一级学科:海洋科学070701 物理海洋学070702 海洋化学070703 海洋生物学070704 海洋地质0708一级学科:地球物理学070801 固体地球物理学070802 空间物理学0709一级学科:地质学070901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070902 地球化学070903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70904 构造地质学070905 第四纪地质学0710一级学科:生物学071001 植物学071002 动物学071003 生理学071004 水生生物学071005 微生物学071006 神经生物学071007 遗传学071008 发育生物学071009 细胞生物学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1 生物物理学071012 生态学0711一级学科:系统科学071101 系统理论071102 系统分析与集成0712科学技术史(分学科,可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位)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08工学0801一级学科: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010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080102 固体力学080103 流体力学080104 工程力学0802一级学科:机械工程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4 车辆工程0803光学工程注: 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0804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5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2 材料学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0806一级学科:冶金工程080601 冶金物理化学080602 钢铁冶金080603 有色金属冶金0807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1 工程热物理080702 热能工程080703 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4 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5 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0808一级学科:电气工程080801 电机与电器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0809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0901 物理电子学080902 电路与系统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10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0811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3 系统工程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0812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3一级学科:建筑学081301 建筑历史与理论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081304 建筑技术科学0814一级学科:土木工程081401 岩土工程081402 结构工程081403 市政工程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0815一级学科:水利工程081501 水文学及水资源081502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081503 水工结构工程081504 水利水电工程081505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0816一级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081601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081602 摄影测量与遥感081603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0817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01 化学工程081702 化学工艺081703 生物化工081704 应用化学081705 工业催化0818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01 矿产普查与勘探081802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081803 地质工程0819一级学科:矿业工程081901 采矿工程081902 矿物加工工程081903 安全技术及工程0820一级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001 油气井工程082002 油气田开发工程082003 油气储运工程0821一级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082101 纺织工程082102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0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082104 服装设计与工程0822一级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082201 制浆造纸工程082202 制糖工程082203 发酵工程082204 皮革化学与工程0823一级学科:交通运输工程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0823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82304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0824一级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01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082402 轮机工程082403 水声工程0825一级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01 飞行器设计082502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082503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082504 人机与环境工程0826一级学科:兵器科学与技术082601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082602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082603 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082604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0827一级学科:核科学与技术082701 核能科学与工程082702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082703 核技术及应用082704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0828一级学科:农业工程082801 农业机械化工程082802 农业水土工程082803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082804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0829一级学科:林业工程082901 森林工程082902 木材科学与技术082903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0830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083001 环境科学083002 环境工程0831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0832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083201 食品科学083202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083203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4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9农学0901一级学科:作物学090101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090102 作物遗传育种0902一级学科:园艺学090201 果树学090202 蔬菜学090203 茶学0903一级学科:农业资源利用090301 土壤学090302 植物营养学0904一级学科:植物保护090401 植物病理学090402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090403 农药学(可授农学、理学学位)0905一级学科:畜牧学090501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090502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090503 草业科学090504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含:蚕、蜂等)0906一级学科:兽医学090601 基础兽医学090602 预防兽医学090603 临床兽医学0907一级学科:林学090701 林木遗传育种090702 森林培育090703 森林保护学090704 森林经理学090705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090706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7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0908一级学科:水产090801 水产养殖090802 捕捞学090803 渔业资源10医学1001一级学科: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100102 免疫学100103 病原生物学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00105 法医学100106 放射医学100107 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1002一级学科:临床医学100201 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100202 儿科学100203 老年医学100204 神经病学100205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100206 皮肤病与性病学100207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100208 临床检验诊断学100209 护理学100210 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100211 妇产科学100212 眼科学100213 耳鼻咽喉科学100214 肿瘤学100215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00216 运动医学100217 麻醉学100218 急诊医学1003一级学科:口腔医学100301 口腔基础医学100302 口腔临床医学1004一级学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401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2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404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100405 卫生毒理学100406 军事预防医学1005一级学科:中医学100501 中医基础理论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100503 中医医史文献100504 方剂学100505 中医诊断学100506 中医内科学100507 中医外科学100508 中医骨伤科学100509 中医妇科学100510 中医儿科学100511 中医五官科学100512 针灸推拿学100513 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1006一级学科:中西医结合100601 中西医结合基础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1007一级学科: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701 药物化学100702 药剂学100703 生药学100704 药物分析学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100706 药理学1008中药学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 11军事学1101一级学科: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110101 军事思想110102 军事历史1102一级学科:战略学110201 军事战略学110202 战争动员学1103一级学科:战役学110301 联合战役学110302 军种战役学(含∶第二炮兵战役学) 1104一级学科:战术学110401 合同战术学110402 兵种战术学1105一级学科:军队指挥学110501 作战指挥学110502 军事运筹学110503 军事通信学110504 军事情报学110505 密码学110506 军事教育训练学(含∶军事体育学) 1106一级学科:军制学110601 军事组织编制学110602 军队管理学1107军队政治工作学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 1108一级学科: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110801 军事后勤学110802 后方专业勤务110803 军事装备学12管理学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1202一级学科:工商管理120201 会计学120202 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120203 旅游管理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1203一级学科:农林经济管理120301 农业经济管理120302 林业经济管理1204一级学科:公共管理120401 行政管理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医学学位)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120404 社会保障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1205一级学科: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120501 图书馆学120502 情报学120503 档案学13 艺术学1301 艺术学理论1302 音乐与舞蹈学1303 戏剧与影视学1304 美术学1305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通知学位[2011]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人事)司(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中共中央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学位授予单位: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的有关决议,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启动了学科目录修订工作,对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的机制进行了改革。
新修订后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以下简称新目录)已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
新目录的印发,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年)》,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结构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推动学位授权审核办法改革,扩大学位授予单位办学自主权,加快创新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目录适用于硕士、博士的学位授予、招生和培养,并用于学科建设和教育统计分类等工作。
学士学位按新目录的学科门类授予。
请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新目录,加强学科建设,做好人才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来。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已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应按新目录进行对应调整,具体办法另行通知。
二、自印发之日起,学位授权审核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工作按照新目录进行。
三、研究生招生工作2012年起按新目录进行。
研究生的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等应尽快转入按新目录进行。
附件: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doc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一一年三月八日—1—附件:—2—(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二○一一年三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说明一、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学位…2009‟10号)的规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分为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是国家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学科管理、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适用于硕士、博士的学位授予、招生和培养,并用于学科建设和教育统计分类等工作。
系统科学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简介-北京交通大学
系统科学一级学科简介学术队伍及科研成果情况:随着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本学科方向汇集了一批以高自友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优秀人才,其中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青、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63计划项目负责人各1名,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10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人。
这些优秀人才在学科建设工作中业已形成本学科第一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优秀人才的汇集为本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来,本学科承担了60余项国家级重要项目(包括973计划项目、863计划课题、科技部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等),纵向科研经费4000余万;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检索235篇、EI检索92篇;作为主持单位,获得2011年度国家获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研究特色和主要方向:复杂系统的研究是当前国际上系统科学学科发展的主要趋势,而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本学科主要利用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以系统理论为基础,以系统分析与集成技术为手段,通过对交通运输系统目标的分解、协调、综合、优化与实施而实现复杂系统的建模、优化与分析,寻求最优的控制方法与策略,开发交通系统的仿真模拟系统,为交通规划、管理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与方法。
本学科目前主要设置了四个研究方向:●复杂系统的建模、优化与分析。
对复杂系统开展建模、优化与分析是系统科学学科的主要任务之一,特别是针对某些特定的复杂系统开展研究也是国际上系统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本方向针对复杂的交通系统的特点,以系统理论为基础,以系统分析与集成技术为手段,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建模、优化与分析开展深入研究。
●系统优化理论与方法。
系统优化理论与方法是系统科学学科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系统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并解决实际问题,求得一个合理的最佳方案,最终达到系统运行的最优目标。
2011 年度证券期货业科学技术奖励申报项目
博时基金
7 长城证券数据通信总线
长城证券
大连商品交易所高精度交易延迟性
8 能(RTT)实时测量与分析平台项 大连商品交易所
目
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大厦信息系统
9 迁移项目
大连商品交易所
10 大连商品交易所新监察系统
大连商品交易所
11 东海动态商品指数 12 东航金融增值服务中心 13 东吴证券合规管理平台
广发证券
叶秋彬、彭颖、杨涛、方伟、姚进春
42 全球指数综合服务系统
中证指数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
马志刚、刘宗、赵洋明、陆宾、刘凯、屠颖、施 明、庹军民、吴韶平
43 上海证监局期货监管信息系统V2.0 上海证监局
韩康、杨斌、杨景涛、王世明、辛昭园、袁磊
44 上海证券IT服务管理实施项目
上海证券
郭砚勤、朱晓力、于建英、陈寅、褚卫忠、徐飒 英、叶俊、马春华
宋群力、潘建东、程曦、童晓鹏、高建国
朱强、姚振锋、路菲、张挺立、喻选锋、白利民 、雷波、王启户、李悦、曹卫恒、李志杰、陈安 领 俞枫、何铁军、马刚、毛梦非、苑博、刘海霞、 刘汉东、李林振、黄小三、陶惠勇、黄斌斌、谢 军、殷振兴、黄鑫 鲁继东、高剑、杨明远、邵咏臻、蔡雯艳、赵东 喆 鲁继东、张国元、史光伟、张备战、唐兵、于培 言、董世杰、胡伟平、陈骏宇、薛贤杰、徐鹏、 史敏刚、何显胜、文彦 马光悌、颜阳、彭风、袁红季、高峄彭凡、王峰 、蒋晶晶、赵曦滨、易大勇 陈静、唐沛来、龚雪松、邱龙、庄肖斌、余泽演 、王吉昱、王侃侃
白硕、郑刚、武剑锋、陆素源、蒋凯、王泊、叶 婧、刘经纬、徐杰、陈彦、黄寅飞、黄俊杰、陈 晨、楼晓鸿、章文刚
上海证券信息系统数据备份系统改
48 造项目
上海证券
张志华、朱玉龙、徐飒英、孙滨、赵喆、孙勇
重庆大学现有学科点、专业学位及重点学科
重庆大学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第2批:1984.1 通信工程领域评估:2003.10.23-24第3批:1986.7 机械工程领域评估:2003.12.25-26第4批:1990.11 控制工程领域评估:2005.09.16-18第5批:1993.12第6批:1996.6第7批:1998第8批:2000.12.28博士点:学位[2000]57号;硕士:学位办[2000]89号2000.12.07,渝学位[2001]1号:2001.1.18 第9批:2003.7,博士点:学位[2003]57号;硕士:学位办[2003]93号2003.09.01第10批:2006.1.25学位[2006]3号第11批:2011.3.3 学位[2011]8号、学位[2011]64号对应调整:2011.8.5 学位[2011]51号重庆大学现有博士点重庆大学现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重庆大学现有硕士点重庆大学重点学科名单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二五"市级重点学科名单重庆大学现有专业学位一、工程硕士二、工商管理硕士(MBA)1997年批准三、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 2002年批准四、公共管理硕士学位(MPA)学位办[2003]99号2003.09.09批准五、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代码530100) 2004.4.30学位办[2004]28号文六、风景园林硕士专业(代码560100) 2005.6.1 学位办[2005]36号文七、建筑学硕士 1995年八、法律硕士 2007年批准九、艺术硕士(MFA),2009.6.9 学位办[2009]35号文十、体育硕士,2009.6.9 学位办[2009]35号文十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2009.6.9 学位办[2009]35号文十二、金融硕士,2010.9.2获批学位办[2010]32号文十三、应用统计硕士,2010.9.2获批学位办[2010]32号文十四、国际商务硕士,2010.9.2获批学位办[2010]32号文十五、社会工作硕士,2010.9.2获批学位办[2010]32号文十六、翻译硕士,2010.9.2获批学位办[2010]32号文十七、新闻与传播硕士,2010.9.2获批学位办[2010]32号文十八、工程管理硕士,2010.9.2获批学位办[2010]32号文十九、城市规划硕士,2011.9 获批学位办[2011]59号文二十、工程博士(先进制造领域、能源与环保领域),2011.10获批学位办[2011]72号文国务院学位办备案的一级学科点下自主设置的目录外学科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0810
11
仿人机器人关节执行器故障实时监控关键技术研究
潘树文
讲师
张聚
浙江大学
2万
2011.6- 2012.12
20110811
12
光伏发电高频谐振DC-DC变换器研究
石健将
副教授
南余荣
浙江大学
2万
2011.6- 2012.12
2011081213Biblioteka 广域场景图像化及三维重建研究
2011年信息处理与自动化技术重中之重学科第一批开放基金项目汇总
序号
课题名称
申请者
申请者职称
学科合作者
申请者单位
审批金额
项目起止时间
项目编号
1
多水中机器人系统的协作控制
谢广明
副教授
俞立
北京大学
4万
2011.6- 2012.12
20110801
2
光伏微网系统的仿真与实证研究
赵波
高工
戚军
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
4万
2011.6- 2012.12
20110802
3
复杂环境下自主式机器人定位和导航
刘勇
副教授
杨马英
浙江大学
4万
2011.6- 2012.12
20110803
4
智能电网测试床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宋文战
副教授
宣琦
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
4万
2011.6- 2012.12
20110804
5
基于SSME的绿色农产品交易服务关键技术研究
鲍立威
副教授
张贵军
浙大城市学院
4万
2011.6- 2012.12
20110805
6
多张量脑纤维微结构重构算法设计及三维可视化
李强
副教授
冯远静
美国杜克大学
4万
2011.6- 2012.12
20110806
7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趋同估计理论与算法研究
Michael Chen
助理教授
张文安
香港大学
4万
2011.6- 2012.12
20110807
8
融合深度信息和二维特征的行人检测技术研究
宋加涛
教授
王万良
宁波工程学院
4万
2011.6- 2012.12
20110808
9
超大规模体数据绘制的关键技术研究
陈为
教授
梁荣华
浙江大学
4万
2011.6- 2012.12
20110809
10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熊远生
讲师
徐建明
嘉兴学院
2万
20110815
16
传感器网络中的分布式稀疏估计研究
李春光
教授
刘盛
浙江大学
2万
2011.6- 2012.12
20110816
姜伟
副教授
杨东勇
浙江大学
2万
2011.6- 2012.12
20110813
14
基于移动摄像机的复杂场景下目标跟踪的研究
张笑钦
讲师
陈胜勇
温州大学
2万
2011.6- 2012.12
20110814
15
物联网中的多传感器协调通信与优化传输研究
石海燕
实验师
王万良
绍兴文理学院
2万
2011.6- 2012.12